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第三帝国-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他至少还有六年的时间能用来组织士人与渗透军方。

    “本尉虽为朝廷官员,却也不能睁着眼说瞎话。”

    “如今政治腐败,贪官污吏为祸民间,残害百姓。天下各地时常有盗贼作乱,甚至明目张胆的杀官造反。”

    “得益于百姓集团的存在,我们益州郡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倒不会造反。”

    “可是,益州郡周边九郡却没有百姓集团的产业,以至于广大贫民无法过上好日子。”

    “所以,本尉担心会有居心叵测之辈,蛊惑民心,裹挟百姓造反。”

    “因此,在诸君上任之前,除了交接手头工作之外,还需要配合本尉做好乡勇的训练与郡县兵、保安队、捉奴队、镖师、家丁部曲的扩招事宜!”

    “此事若成,尔等外出就任时,皆可带部曲前去,以防不测!”

    “主公仁慈!”

    在场众人皆高呼。

    刘曜把军事训练与众人的安危绑到了一起,由不得众人不感激涕零。

    紧接着,为了实现提升武装力量的目的,刘曜对众人的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

    次日,八个宣传小组,分别从工程部提了四辆两轮自行车,开启了新一波的宣传任务!

    为了提高工匠产出的效率,早在三年前刘曜就书信刘彪,令人在滇池县城外周边荒地上建造了不少工厂。

    有专门研发和生产技巧事物的机械厂,有冶炼各类金属与加工的炼钢厂,还有倒腾琉璃(玻璃)、六和土(水泥)的琉璃六合厂等等。

    所以,在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自行车问世后,工程部管理下的机械厂,对自行车的升级与打造一直没有停下来。

    按照刘曜的指示,各生产小组分别制造自行车的不同配件,然后进行统一的组装,以此提高效率。

    目前,机械厂半个月能生产供单人骑行,背后可驮一人的两轮自行车五辆。

    至于专门进行长途运输的大型三轮自行车,机械厂半个月才能生产一辆。

    毕竟生产实心的橡胶轮胎也需要时间。

    八个宣传小组,每组用四辆自行车,总计就是三十二辆。

    等于一下取走了机械厂三个半月的产出!

    截止到目前,刘曜给保安队拢共才批了十辆车,现在竟然一次性给宣传队批了三十二辆车!

    其中蕴含的信息,不言而喻!

    “郡尉府令!自即日起,益州郡各县各乡之乡勇训练,一律改为义务制训练!”

    “以后每年两期,春三、四月一期,秋冬十一、十二月一期!”

    “凡男子年龄十四以上,三十五以下,女子年龄十四以上,三十以下者,若无受伤、残疾、待产等特殊情况,必须参加义务训练!”

    “违抗命令者,以违反朝廷法度论处,剥夺平民身份,没收其资产,贬为奴仆!”

    “郡尉府令。。。。。。”

    二十天后。

    风和日丽。

    刘曜站在北门城墙上,看着城下广场上黑压压望不到尽头的五万多人,心中豪气万丈!

    秦汉尚武,故民风多彪悍!

    全郡十六县,总计人口十多万,眼下五万多人皆是从其他县汇聚而来参加训练的青壮!

    刘曜并不打算对眼下的五万人进行两个月的连续训练,他计划先训练一个月,剩下一个月,各回本县,由本县县尉进行统一的训练。

    为了解决这些人吃喝拉撒,百姓集团六大部门齐齐出动,在北城门外安营扎寨。

    每县都有一块三千多人的方阵,也各有营寨。

    就目前而言,全郡十六县的县尉都是刘曜在延熹四年培养的学生在担任。

    至于十六个县尉的职位,自然是刘曜以郡尉府的名义,直接征辟进行安排!

    反正原来各县大都本就没有正式的县尉,要么是县长兼任,要么就是某个富商拿钱买的。

    针对那些为官不仁,祸害百姓的家伙,刘曜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处理一批。

    所以,他到不担心自己培养的学生上任后,会跟他对着干。

    刘曜借用了后世洗脑的手段,对那七、八百名中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填鸭式灌输。

    每天早晚必喊“忠于老师,守卫华夏,保护家人”的口号,打鸡血和心灵鸡汤也是轮番上阵!

    最终导致这第一批中学生,大都成了刘曜的脑残粉。

    为了更好的训练乡勇,刘曜特地编写了义务训练军事操典,及相关的许多条例。

    他希望十六位青年县尉,可以照搬他的条例,对广大乡勇进行常规的军事训练。

    比如,射术、近身作战术、刀术、枪术等,以及对喇叭不同口号所代表的不同军事口令的分辨。

    这里的喇叭是一种乐器,即后世唢呐队里常见的那种。

第51章 练兵3() 
刘曜回过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十六位年龄在十七八岁左右的青年,道:“待会儿的训练,你们就必须比他们更刻苦、更有耐力、更强!”

    “先把威信立起来,不然想让他们听你的,那不可能!”

    “明白了吗?”

    “学生谢老师教诲!”众青年低头行礼道。

    刘曜扭头,对远处的贾小六招招手,示意对方过来。

    从今早开始,洪保保等宣传队的小组长,跟着刘曜上了城头后,一直待在一旁。

    只有刘曜的训话结束,各县县尉下了城头,回归本县方阵之后,他们的工作才会开始。

    刘曜考虑到贾小六的聪慧,在刘传千重任他的护卫后,并没有让贾小六去干别的事,反而是继续留作侍从。

    刘曜给众县尉训话,贾小六不好旁听,只能走到洪保保那边等着。

    现在刘曜喊他,他便急忙凑了上来。

    “我让你带的铁棍现在何处?!”刘曜见贾小六两手空空,问道。

    “回主公,小的这就命人送上来!”

    贾小六早上还纳闷,对刘曜让他带十六根比婴儿胳膊还粗的铁棍干什么。

    那么粗的一根铁棍,至少都有十多斤重。

    贾小六又不像严颜天生神力,根本搬不动那么多根铁棍。

    所以只好想其他办法,比如忽悠严颜和其他少年大力士帮忙。

    “严颜!严颜!严颜!”

    贾小六向着楼梯,一路小跑,一路高呼。

    不多时,严颜带着两个比他略矮一点的壮实少年,各抱着几根铁棍,稳步跑到了刘曜的面前。

    “参见主人!”以严颜为首的三个少年异口同声道。

    刘曜满意的点了点头,贾小六很会用人,严颜的确天生神力。

    数年的成长,营养也跟得上,严颜发育的比刘曜预想之中还要好!

    他如今十三岁,个子比身后两个长他三岁的少年还高一点。

    他身后两个少年,怀中各抱着五根铁棍,而他怀中有六根!

    “主人,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参军杀贼啊?”

    当年刘曜从灾民之中收了四十九名孤儿当家奴,严颜和他身后的两位,就在其中!

    严颜等孤儿当少年保安已满四年,蒙学、乡学的先生给他们灌输了“忠于集团,守卫家园,保护亲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忠于集团就等于忠于刘曜!

    如果说眼下这个世界上哪些人对刘曜最死心塌地,除了刘彪、刘传喜、刘传千、程昱、陈群庆以及“刘曜的脑残粉中学生”之外,就属他们这批少年家奴了!

    “快了!等你们再长大些!力气再大些!”刘曜欣慰的笑道。

    严颜道:“主人,奴等虽然年龄不大,可是力气不见得比成年人小啊!”

    他说这话的时候,故意用眼神瞄了下身旁的十六个青年县尉。

    刘曜看出了严颜的意思,道:“如此,那让你见识下厉害!”

    他迅速伸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严颜怀中取走一根铁棍。

    “你们都看好了!”

    刘曜一边说,一边像摆弄泥巴一样,将那根铁棍揉成了一团!

    “你们再看!”

    他竟然对团铁疙瘩上下其手,拉拉扯扯一番,将其恢复成了原状!

    轻松!

    自然!

    毫不费力!

    贾小六第一次见到刘曜竟然有如此神力,惊得张开了大嘴,下巴都快掉了!

    严颜确是大概知道刘曜力量很强,今天一见,发现比他想象中强的多。

    “你能做到?”刘曜把铁棍放回严颜怀里,然后问道。

    严颜羞愧的低下了头,但仍不死心道:“主人天神降世,自然神力无双,其他成年人就不见得了。”

    刘曜笑了笑,对那十六个青年县尉道:“一人一根!”

    于是,众县尉自觉排队,从严颜三人怀中各取一根铁棍。

    取到铁棍后,他们又重新站成两排,准备开始表演“徒手断铁”。

    “下去之后,找到各自方阵,听本尉口令,再行动!”

    “吾等谨遵师命!”众人齐声道。

    一刻钟后。

    十六个青年县尉,各自找到了他们县的乡勇方阵。

    刘曜视力很好,见众县尉已经准备好,便让洪保保率领宣传队下城进入各方阵,开始用扩音器进行传令。

    “人无头不活,蛇无头不走。在开始训练之前,我们要选出一些小队长,作为县尉的助手!”

    “为了公平起见,各方阵小队长的选拔,以能‘徒手断铁’为标准!”

    “从左向右,从前向后,依次尝试!”

    每人尝试徒手断铁大约需要两三秒钟,十六个方阵同时开始。

    过了一个半时辰之后,各方阵的尝试全部结束。

    宣传队汇报的最终结果是无人成功,这也在刘曜的意料之中!

    除了少数天生就力气大的人,能掰弯铁棍之外,其他的普通人根本就无法掰弯铁棍,更谈不上徒手断铁!

    “既然能当县尉,必要有一身力气,现在请诸位县尉尝试徒手断铁!”

    随着刘曜一声令下,洪保保等宣传成员用扩音器一个个传令下去,众青年县尉开始了他们各自的表演!

    城头上的严颜等三位少年与贾小六,皆瞪大了眼镜,死死盯着城墙下距离他们最近的那个方阵的县尉。

    此县尉捏住铁棍两头,用力掰折,毫不费力将其掰弯。然后,他反过来将铁棍掰回原位,接着再将铁棍掰弯。

    如此,在重复这一动作数十次后,他手中的铁棍——断成了两截!

    紧接着,他将断铁搞搞举起,让后面的乡勇都能看到。

    “这!”

    贾小六与严颜等人惊呆了!

    参与训练的众多乡勇也惊呆了!

    十六个县尉近乎同时掰断了手中的铁棍!

    实际上,这些铁棍都是熟铁,否则只需几次对折就能掰断。

    也正是考虑到生铁易断,刘曜才会想到用熟铁,来让众青年县尉在乡勇面前用“徒手断铁”的表演方式来立威。

    实际上,这种形式的徒手断铁,若放在后世,即便是力气平平的普通人,经过专门的强化训练之后,也可以做到。

    其实,乡勇当中那些能掰弯铁棍的人,若是知道连续对铁棍上的同一个点进行掰折,最终也会将铁棍折断。

    本来这些青年县尉力气就不小,经过刘曜的“特种兵训练方法”训练之后,自然更加不凡。

    所谓“特种兵训练方法”,也就是刘曜回忆穿越前,看过的影视剧和网络上看过的关于特种兵训练的项目,进行照搬模拟,而搞出来的训练罢了,倒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众县尉树立了威信之后,便可直接挑选一些他们认为合适的人做小队长。

    以此施恩于下,笼络人心,方便日后的管理。

    “主人,他们。。。。。。”严颜惊的已经不知该说什么好。

    刘曜知道不能打击少年人的自信心,他笑了笑道:“他们的力气都是经过训练得来的,你若经过训练,自然也可以像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做的更好!”

    “所以,你想不想学参加训练?”

    “想!”

第52章 练兵4() 
时光飞逝。

    延熹五年四月底。

    刘曜抱着自己已经三岁多的长子,站在城头上,遥望城下那十六块巨大的营寨。

    “父亲大人,那些人都在做什么呀?”

    小元海好奇的眺望远处各个方阵,听着耳边时不时传来的呐喊声,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他们在训练。”刘曜回答道。

    小元海又问道:“阿父阿父,我们来的路上,严颜大兄他们也在训练么?”

    他是说严颜等四十九名少年家奴在城中负重长跑。

    刘曜点头道:“是啊,等以后渊儿长大了也参加训练好不好?”

    “好啊好啊,渊儿最喜欢绕着马路跑了!”小元海喜欢的咯咯直笑。

    城外众乡勇的训练已经持续了二十七天,再过三日就满一个月了!

    按照刘曜的计划,接下来一个月的训练,应当各回本县继续进行。

    这些天来,五万多人消耗的食物,排泄的屎尿,那是相当之多。

    望着营寨外的化粪池与垃圾堆,刘曜不禁感叹,养兵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养得起的!

    幸好训练是义务制,口粮与兵器自带。

    不然百姓集团养他们吃喝,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绝对会消耗四五百万斤的粮食!

    就目前百姓集团的综合财力,购买上千万斤的粮食绝对绰绰有余,可刘曜不能那么干!

    私人囤聚大量的口粮,从古至今就是官府重点监控的对象。

    刘曜若那么干,就等于明目张胆的告诉别人——快看啊,我要造反!

    虽然有些乡勇只以锄头农具作为兵器,但是经过训练,刀枪弩弓等常规兵器的具体使用方法,他们都已掌握。

    所以,日后他们只要拿到刀枪,基本也能直接使用,只是熟练程度要弱一些而已。

    军训,令众同乡人之间的感情更加牢固,让众乡勇对保卫自己的家园,捍卫自己的利益更加有信心!

    同样,他们因此对刘曜、对百姓集团产生了更强烈的认同感!

    为什么?

    因为他们当中有人在训练过程中生病或受伤,会被临时组建的医护队送到百姓集团医馆进行免费的诊治!

    因为百姓集团会隔三差五的免费给他们送带着猪肉的午餐与白米饭!

    因为在他们夜里无事可做的时候,刘曜会带领百姓集团的高层走到队伍里慰问他们,听他们反应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适当给予指导与解决!

    “是时候发出募兵令与招募通告了!”刘曜在刘传喜的护送下走下城头,对侍立在他身后的贾小六说道。

    贾小六躬身道:“喏!”

    自此之后连续三天,各个方阵营寨里,都能听见宣传队员的声音。

    “百姓集团保安队、捉奴队、镖师、家丁部曲招募公告!”

    “郡尉部曲招募公告!”

    “郡尉府募兵令!”

    “凡男子年龄在十四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非家中独子,且有义客牍身份的,皆可应招!”

    “凡女子年龄在十四岁以上,三十岁以下,非家中独女,且有义客牍身份的,皆可应招!”

    “。。。。。。”

    在刘曜掌控益州郡之前,滇池县的县尉基本上郡丞兼任或压根没有。

    为了分清职能,明确职责,刘曜选择在班通外出任职之后,继续保留滇池县县尉的独立职位。

    因此,益州郡全郡十六个县,皆有县尉掌兵,各领一千名县兵,总计一万六千人。

    这一千名县兵当中,设有两百名弓箭手,两百名弩兵,两百名长矛盾牌兵,其余皆为正常的步兵。

    此外,得益于凉州马场的成功建立,滇池县另设一队两百人的骑兵,队长由滇池县尉兼任。

    按理说,各县的县兵应该由县尉府按照朝廷满额一千人的标准自行招募,郡尉府不该插手涉足。

    但这次的募兵,刘曜就偏偏以郡尉府之命令,直接替全郡十六县尉府行使募兵权。

    他要让众青年县尉、众乡勇习惯听从郡尉府的命令!

    对全郡进行政令上的统一!

    如此,政务才能高效运转,百姓集团的产业才能越来越大!

    每县各设保安分队一部,监察县兵,维护治安,惩罚违法乱纪者的职能不变。

    每部一千人,总计一万六千人。

    分队长自然也是由刘曜的学生担任!

    至于镖师的扩招,在原来各县每个分局五十人的基础上,增加到了两百人。

    各县庄园的家丁护卫,也从每庄五十人,增加到了两百人。

    以前刘曜刚建造庄园时,官府要求家丁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额,否则视为谋反。

    其实是张建怕威胁到他的统治,朝廷根本就没有这个规定。

    家奴就是家奴,可不是战兵!

    武装家奴是为了自保,而不是为了造反!

    不然,历史上的东汉地方豪强,哪里会有强大的私人武装力量?

    至于人数扩张最迅速的,却是捉奴队。

    这一次,捉奴队的人数突破了一千人。

    刘曜必须用捉奴队,降低森林里的野人对开垦团开发中南半岛的影响。

    抓到的野人,是最好的劳奴。

    没有劳奴,哪里会有便捷的交通?

    没有劳奴,哪里会有各种建筑?

    所以,刘曜必须做狠人,把屠刀对向外族。

    就这样,刘曜以郡县兵、保安队、捉奴队、镖师、家丁的形式,掌握了近四万人的武装力量!

    有了兵力,接下来就是升级武器,加强训练。

    训练方面,刘曜早就编写好了军事训练操典,各部负责人按照操典训练即可。

    关键是武器的打造,需要铁矿、铜矿等资源的提供,虽然益州郡内多山,但开采需要人力和时间。

    为了提高采矿的效率,刘曜觉得有必要把黑火药弄出来。

    于是,他在工程部下面成立了火器局,地位和造纸局一样,属于最高级别的天字一号机密机构。

    延熹五年,五月二十五。

    是夜。

    金钟庄园。

    庄主府,书房。

    刘曜放下毛笔,吹干墨迹,将写满楷字的信纸折好,装进早就准备好的信封,接着用蜡封上。

    他朝门外喊道:“传千!”

    刘传千很快进来,行礼道:“拜见主公!”

    刘曜伸手递出那封信,道:“你带几个可靠的人,亲自去一趟荆州,把这封信亲手交给荆州新任刺史度尚。”

    “喏!”刘传千接过信,将其贴身收好。

    刘曜又道:“此去荆州,送信之事完成后,还有一事需你亲自操办。”

    “但凭主公吩咐!”刘传千道。

第53章 莲花会() 
金钟庄园。

    庄主府书房。

    “但凭主公吩咐!”刘传千道。

    刘曜组织了一下语言,道:“我会再派一组三十多人的工程队,赶往襄阳。待你送信事毕,可去襄阳凭我亲笔手令接收工程队。”

    “荆楚之地水系发达,和安南地区一样,都是种植水稻的绝佳之所在。”

    “所以,我希望你带领工程队赶在腊月之前,完成对襄阳、江陵两郡的地理考察,绘制成图册带回来。”

    日后刘曜若是起兵,只需占据荆州之南的江陵,扼守住荆州北境的襄阳,那么荆州八郡便可传檄而定。

    因此,襄阳与江陵的地理图貌,对他至关重要!

    “喏!属下一定完成任务!”刘传千胸有成竹道。

    刘传千离开后没过多久,贾小六进来禀告道:“主公,程昱有事求见。”

    刘曜道:“见!”

    “属下恭问主公安!”程昱躬身行礼道。

    刘曜道:“吾躬安!看座,上茶!”

    贾小六眼疾手快,搬来一个椅子,片刻后奉上一杯茶水。

    程昱略显紧张的坐下,然后急忙禀告道:“主公,北城门外聚集了两千多人乡勇,今已滞留三日,是否进行招募?”

    他说的两千多人,都是不符合招募标准,但又愿意自带干粮,嚷嚷着发誓效忠刘曜,打算参加义勇支援荆州的乡勇。

    “他们符合郡尉府的募兵标准么?”刘曜面无表情的问道。

    这些人里面,大都是实际年龄超过了三十五岁,靠虚报年龄混进乡勇训练队伍的,之后应招被刷掉了。

    此外,有的是独臂或独眼等残疾人,这些人多数为游侠。

    还有少部分人在家中是独子没错,而却有好几个成年的儿子,甚至有人连孙子都有了。

    在这个年代,稍微有点余钱的百姓,大都早婚,十六七岁结婚生子很普遍。

    比如刘曜,十七岁就有了第一个儿子。

    所以,三十七八岁有孙子一点也不夸张。

    程昱不假思索的答道:“不符合。”

    刘曜又问道:“那他们符合其他的武装人员招募标准么?”

    程昱有点尴尬的道:“不符合。”

    刘曜反问道:“既然都不符合,那如何招募?招募来做什么?”

    顿了顿,他补充道:“别跟我说捉奴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