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第三帝国-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先是百姓军的编制,刘曜若想实现对军队的如臂指挥,就必须将治下九郡一区境内的郡县兵、保安队、捉奴队、镖师、家丁进行整合。
不管以前是郡县兵序列成员,还是保安队等其他武装组织序列成员,全部强制性编入百姓军。
各地镖局镖师、家丁整编入百姓军后,原先的镖局、家丁建制保留,但人员数量减半,空缺的人员再另行招募。
保留捉奴队的建制,但更名为捉奴营,人员数量不变,因成员被编入百姓军,空出来的人员另行招募。
取消各地郡县兵、保安队的建制,成立郡、县两级警尉府,分别归属郡守、县令直管,专门负责地方治安缉捕。
警尉副手为警正,负责执法缉拿,满编三人。
警正助手为区警,每警正之下最多三位区警。
区警助手为警员,乃是最底层的执法人员,每位区警之下最多二十名警员。
如此,每个县城或郡治所之城,会保留满编一百八十人的治安力量,对付小偷盗贼足够了。
各乡设游徼所,掌握治安缉捕,对口县警尉府。
游徼副手为典吏,负责执法缉拿,每乡最多两位。
典吏助手为从警,每典吏之下最多两位从警。
从警助理为辅警,最底层的执法人员,每位从警之下最多五名辅警。
如此,每个乡会保留满编二十人的治安力量,对付乡中的地痞流氓也够用了。
在军队建制方面,刘曜打算在东汉军制基础上做一些调整。
五人为伍,设伍长一名。
两伍为什,设什长一名。
三什为排,设排长、排副、排参谋、排长史各一名。
三排为队,设队长、队副、队参谋、队长史各一名。
各队级军官皆有两名近身侍卫,队级军事单位满编为一百人。
三队为屯,设屯长、屯副、屯参谋、屯长史各一名。
各屯级军官皆有四名近身侍卫,屯级军事单位满编为三百人。
三屯为曲,设曲长、曲副、曲参谋、曲长史各一名。
各曲级军官皆有六名近身侍卫,曲级军事单位满编为一千人。
三曲为营,设营长、营副、营参谋长、营长史各一名。
各营级军官皆有八名近身侍卫,营级军事单位满编为三千人。
三营为师,设师长、师副、师参谋长、师长史各一名。
各师级军官皆有十名近身侍卫,师级军事单位满编为一万人,“加强师”满编人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两至三师合为一军,设军长、军副、军参谋长、军长史各一名。
各军级军官皆有十六名近身侍卫,军级军事单位满编最高封顶为三万人。
刘曜不打算在未来设立“加强军”,他认为若干军合为一军团即可。
目前他麾下已存的九万战兵,可整编成三个军级军事单位,而他本人则担任军团长的职务!
举旗后征募的新兵,可以统一编入新兵营,安排到各师之中,把师变成“加强师”。
至于特殊兵种组建的营,比如骑兵营,其军官配置与普通营类似。
但全营人数编制少则五百,多则五千,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军事制度方面,刘曜决定增加长史参谋制,以及十五等军功爵制度。
军师多谋,军队主官善断。
参谋是为所属军队主官提供信息、出谋划策、配合主官工作的职务。
参谋独立提出建议,主官不为参谋左右,主官职权与参谋职权是主导与从属关系。
至于长史,则等于“监军”!
刘曜设置的长史职务,隶属于其直属上级军队长史,在同级军官领导下进行工作,专门负责后勤保障与士兵的思想教育。
在政治方面,长史只服从上级随军长史和政治机构,不服从同级军队长官。
在军事方面,长史只服从上级军事指挥官、随军长史和军事机构,同样不服从同级的军队长官。
比如,营长史与营长,两者平级。
营长史没有统兵作战的权力,专门负责一营后勤和全营士兵思想教育,按照上级指令进行工作。
营长无权调动营长史,也无权干涉营长史的工作。
营长的职责就是在营参谋长的配合下,统兵作战,排兵布阵,完成上级下达的军事任务。
若是营长有意谋反,首先要考虑手握粮草大权的营长史会不会跟他一条心,还要考虑下面的士兵会不会听他的。
这样,谋反的成功率会降低。
刘曜设随军长史制度,是为了保证他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破坏古代“兵为将有”的英雄崇拜。
十五等军功爵制度与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类似,但又不同。
此制度是刘曜当年在太学读书期间,苦心专研而创立的各种政治、军事制度当中的一种。
秦朝军功爵制的根本,其核心是按照军功等级赐对应的爵位,而不同爵位赏赐的土地数量和岁俸也不同,根本上是分配土地的一种制度。
当时是“生而有种”的年代,老百姓都是封建领主的私人物品,没有自己的土地。
所以,在那时候,老百姓支持秦军功爵位制,是为了凭借军功爵禄制度取属于自己的土地,从“黔首”上升成为“自耕农”。
就那时而言,这个制度可以提高军队战斗力,调整和缓和社会关系。
刘曜创立的十五等军功爵制度,同样是按照军功高低来赐爵赐田。
但所赐爵位是个人终身所有,无法传给子孙继承,且土地、别墅、仆人也和赐爵一样只有个人终身使用权,所有权仍归“大地主”刘曜本人所有。
刘曜一统天下后,这个所有权会归国家所有。
第69章 整军2()
十五等军功爵对应的福利如下。
赐爵第一等大庶长,赐庶长爵占地五亩的别墅一座,田一百五十亩,仆四十四名。
赐爵第二等左庶长,赐庶长爵占地五亩的别墅一座,田一百四十亩,仆四十名。
赐爵第三等中庶长,赐庶长爵占地五亩的别墅一座,田一百三十亩,仆三十六名。
赐爵第四等右庶长,赐庶长爵占地五亩的别墅一座,田一百二十亩,仆三十二名。
赐爵第五等少庶长,赐庶长爵占地五亩的别墅一座,田一百一十亩,仆二十八名。
赐爵第六等大上造,赐上造爵占地三亩的别墅一座,田一百亩,仆二十四名。
赐爵第七等左上造,赐上造爵占地三亩的别墅一座,田九十亩,仆二十一名。
赐爵第八等中上造,赐上造爵占地三亩的别墅一座,田八十亩,仆十八名。
赐爵第九等右上造,赐上造爵占地三亩的别墅一座,田七十亩,仆十五名。
赐爵第十等少上造,赐上造爵占地三亩的别墅一座,田六十亩,仆十二名。
赐爵第十一等大公士,赐公士爵占地一亩的别墅一座,田五十亩,仆九名。
赐爵第十二等左公士,赐公士爵占地一亩的别墅一座,田四十亩,仆七名。
赐爵第十三等中公士,赐公士爵占地一亩的别墅一座,田三十亩,仆五名。
赐爵第十四等右公士,赐公士爵占地一亩的别墅一座,田二十亩,仆三名。
赐爵第十五等少公士,赐公士爵占地一亩的别墅一座,田十亩,仆一名。
所赐耕田,刘曜的“官府”会雇人替获得爵位的人耕种,也会派人把别墅修建好,把家中仆人安排好。
赐爵爵位最高为第一等,最次为第十五等。
即便是获得了第十五等最次军功的人,也会瞬间拥有占地一亩的别墅一座,田十亩,仆一名,摇身一变,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翁”!
刘曜未来打算把赐爵爵位,也作为职务晋升的一个参考标准。
比如,将来百姓军的体系稳定后,担任伍长至少要有第十二等左公士的赐爵爵位,担任什长至少要有第十一等大公士的赐爵爵位,以此类推,担任营级军事单位军官需要第一等大庶长赐爵爵位。
只有这样,下面的人想升官,就必须奋勇杀敌取得军功,再凭军功获得赐爵爵位,有了爵位就等于有了晋身之资。
刘曜相信,这个制度一旦公布出来,百姓军的整体战斗力肯定会再上一个档次。
到时候,类似班通等一心希望刘曜称王的人,怕也会偷着乐,毕竟只有执掌军政大权的诸侯王才有赐爵之权!
刘曜虽未称王,但已用行使了“王”的权利!
此外,为了保证百姓军的高效合理运转,在组织框架方面,成立参谋部、后勤部、长史部、军械部、军情署、勋爵署、军法署。
刘曜自然是百姓军的军团长,至于下面的各军军长,各师师长及其他军事单位的主官,要等到招贤募将令结束之后,在进行安排。
陈群庆、班通等人因参与义军事务后空出来的职位,另行选拔后起之秀担任,以此保证百姓集团的正常运转。
排级以上军事作战单位,设军法司,军法司归军法署管理。
军法司既负责军法的执行,又掌握着兵马调动的副署权。
曲级以上的兵力调动,除了上头下达的军令,曲长及曲长史的签字画押之外,还需要曲级军法官的确认。
另外,队正以上军官的提拔、惩处等或是调任他职,经军事主官提议,同级长史认可后,还需要军法司出具相应的报告,才算是正式的人事任免公文。
各级军法司成员晋升的最重要考核指标,就是处罚违法乱纪者的质量!
而且,在军法司之中还有刘曜让程昱主持建立的密探组织,各密探互不认识,皆单线对接,以此防止有军法官滥用职权,铲除异己。
刘曜决定祭出“军法司和长史制度”这两大杀器,目的是在百姓军建立之初,就用制度牢牢震慑住人的野心,将个别人不该有的不臣之心扼杀在摇篮中!
而且,为了在军队建立之初,就把各种权力分清,刘曜也是绞尽了脑汁。
各级军事单位的人事调动权,归各级军事单位的军事长官所有。
队级及以上军事单位人事调动的流程是,先由军事主官提议,经同级长史认可,再由同级军法官出具人事背景履历调查合格报告,最终形成正式的人事任免令。
而军令指挥权归参谋部所有。
曲级及以上军事单位兵力调动流程是,先由上一级参谋部下达军事调令,经由本级军事主官和同级长史签字,再由同级军法官签字,最后交给传令官传令,进而执行军令。
刘曜给参谋部定下的职能是,在和平时期负责军队训练,保持军队战斗力,战时则是最高指挥机构,负责调度、指挥军队。
在战时,总参谋长就是实际意义上的三军总司令。
后勤财政权归后勤部所有。
勋爵总署有权负责审计后勤部的“账目”,军法总署下的军法司密探也会监督后勤部是否贪赃枉法。
军法执行权归军法总署及下属各级军事单位之军法司所有。
军法司掌全军司法、刑罚、审判、监狱、法律,战时敌方交涉、俘虏、占领地之司法事项,解释军事条约及军事法规,军司法监狱人员的员额及教育等事。
考虑到军法司的“可怕”,刘曜计划在一统天下后,把军纪监督权单独拎出来,交给“军事检察院”,把审判权交给“军事法院”,只保留军法司的执行权,剥夺其审判权、监察权。
就目前的战时状态,先这样凑合着用,应该是足够了。
如此,参谋、后勤、长史、军械四部,及军情、勋爵、军法三署之间互不统属,皆直接对刘曜负责。
人事权、指挥权、财权、执法权全部独立,且直接受刘曜辖制,就算未来有人“功高盖主”想“干点什么”,怕也是有心也无力!
ps:考虑到两章一起发,具有连贯性,所以我就提前把晚上的一更也发了!此外,感谢新来的“府后街不吃醋”、“功夫好”、“兖州牧”、“天下太平129”等读者大佬的推荐票支持!
第70章 剑圣王越()
巴郡。
江州城。
百姓集团客栈。
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神气十足的走进了一楼大厅。
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高声道:“伙计,上一壶上等好酒,再来二斤上好的卤猪蹄!”
“咦?这不是郑叔和么?怎得,发大财啦?一斤上好的卤猪蹄可是要八十钱哩!”客栈掌柜笑眯眯的道。
他认得郑叔和,知道对方家境并不好,所以给了身后伙计一个“稍等片刻”的眼色。
百姓集团客栈不搞赊账,如果非要赊账,只有集团义客才享有这个权力,而且赊账的额度也因人而异。
信誉好的,口碑不错的义客,额度也就高,反之就低。
郑叔和虽然是义客,但他属于口碑一般的那类。
掌柜不敢坏了集团定的规矩,只好套郑叔和的话。
郑叔和还是有点眼色的,他晓得掌柜为何有此一问。
“昨日奴市上一口气买了十个奴仆的那位就是我从弟!”
掌柜明知故问道:“前几日刚纳了两房小妾的郑姓富家翁是叔和从弟?”
郑叔和道:“然也!”
“郑家兄弟在何处高就啊?”
掌柜发现眼下的大厅里有许多新面孔,而且郑叔和隔壁座位上的一青年一中年两个人都携带着剑,便继续明知故问。
剑术鼎盛于春秋战国。
因汉高祖刘邦用剑斩白蛇,故而汉代历朝官民都对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谓是日日练剑、家家藏剑,对剑总是爱不释手。
不过,随意骑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剑逐渐被长刀枪戟等兵器逐渐替代。
就眼下这个年代,用剑的人绝对不会普通。
“高就不敢当,只不过是在安南种地罢了!”郑叔和却也不觉得哪里丢人了,说话的时候还挺自豪。
掌柜追问道:“种何作物有这等丰厚收入?”
“我从弟三年前南下益州郡谋生,后来参加了益州郡都尉刘公招募的开垦团,辗转去了安南地区开荒种水稻。”
郑叔和提起自己的弟弟浑身是劲,滔滔不绝。
“那安南水稻一年三熟,寻常家庭,一年的收成皆是中原普通百姓的十倍!听我从弟说,那安南六镇,家家户户至少都有十亩良田!”
“敢问阁下所言‘安南’可是交州之南的地区?”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剑客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到郑叔和对面拱手行礼,朗声问道。
青年剑客出声后,他原先座位对面坐着的中年剑客的双耳立刻前后动了一下。
这个中年剑客看起来三十多岁,但气质稳重成熟,真实年龄显然更大。
郑叔和上下打量了一下青年剑客,道:“看足下身着,想来也是打算去西南谋前程的吧?”
青年剑客径直坐下道:“听闻益州刘公治下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有许多流民纷纷前去投靠。”
他顿了下,接着道:“据说刘公为了让投靠他的百姓都有地可种,专门组织百姓成立开垦团到千里外的蛮夷之地开荒,并派义勇护送。照阁下所言,此坊间传闻当是真事?”
“千真万确!”
郑叔和道:“我从弟就是亲身经历者,足下若是不信,可与我回家,当面询问具体详情!”
就在两人交流的时候,外面响起了敲锣声。
“诸位乡亲邻友!益州刘公举‘奉天靖难’、‘恢复祖制’、‘清君侧’之义旗,立志铲除朝中奸邪,匡扶社稷!”
“如今刘公在十日前颁布了招贤募将令,为期三十日,有志之士应该赶快去参加文武擂台啊!”
“诸位乡亲邻友!益州刘公举……”
青年剑客抱拳向郑叔和拱了拱手,然后回到原位,向对面的中年剑客请示道:“老师,弟子想去问一问那招贤募将令的事,可否?”
中年剑客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青年剑客闻言大喜,然后就以超快的步法“嗖”一下溜出了大厅。
他出了客栈后,照着锣声来源寻去,发现那里已经围了一大圈人。
青年剑客挤进人群,凭借一身力气,很快挤到了敲锣者的面前。
他撇了一眼对方手中的铁喇叭,高声问道:“什么是文武擂台?”
敲锣者发现问话的人腰间系着一把剑,不敢怠慢,立刻大声答道:“凡有志参加义军者,无论出身,年龄,性别,皆可应招!自认为贤者,可登文擂台,以言论高低!自认为将者,可登武擂台,以武论高低!”
青年剑客又问了几句,接着回到了客栈。
“老师,徒儿回来了!”青年剑客面露喜色道。
他先咽了口唾沫,端起碗喝了一口水,然后把刚才和敲锣者的对话内容大致说了一遍。
“无论出身?!那敲锣者当真如此说?”中年剑客动容道。
青年剑客肯定的道:“那人指天发誓说,此乃刘公亲口所言!”
中年剑客决然道:“且不管真假,你我师徒二人总要去试试运气!”
青年剑客道:“徒儿谨遵师命!”
话音落下,他又小声叽咕道:“看来益州刘公果如传言一般,用人不拘一格,不似某些举义旗的汉室宗亲用人唯亲!”
青年剑客口中的“某些汉室宗亲”是指江夏刘焉,其麾下文臣武将,都与刘焉本人沾亲搭故,平民出身的人基本不受重视。
他和自己的师父就因不被江夏刘焉重视,才来到巴郡漫步山水之间舒缓胸中郁结。
这两人,一个是刘曜曾派人寻而不得的剑圣王越,一个是剑圣之徒史阿。
古代《汉书》中曾说王越有剑道三十八篇,是对先秦和汉代剑术的经验总结。
曹丕所著的《典论自序》中提到:“予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精熟。”
史载,曹丕是曹操儿子中最能打的两位之一,另一位是“黄须儿”曹彰。
由于《典论》是非常严肃且正式的学术著作,加上中国人喜欢“自谦”而非“自傲”的习惯,曹丕的话基本可信。
所以,历史上的王越可以算是曹丕的师祖。
如果历史记载没错的话,王越就算不是天下第一,至少也是一流高手。
据说,王越十八岁时单人匹马入贺兰山,只身取羌族首领首级,三十岁后周游各州,打遍天下无敌手。
历史上的王越本想在洛阳以武讨官,但因出身平民的背景,令终其一生也没有被重用。
如今刘曜来到了这方时空,王越的命运也必将会被改写!
第71章 将星云集()
滇池县。
金钟庄园。
庄主府,议事厅。
大厅内,陈群庆、程昱、班恭、班通四人坐在右侧,虞玉、虞辰、刘彪、刘传喜、刘传千五人坐在左侧。
皇甫嵩、朱俊各执兵器,一右一左守在门外,朱大鸿怀抱利剑,领着一队人马在府外巡逻。
贾小六侍立在一侧,静待刘曜吩咐。
刘曜端坐首席,正认真的在看一份厚厚的花名册。
这是一份报名参加文武擂台的人员名单。
名单上,详细注明了报名参赛者的资料,出生地、祖籍、擅用兵器、从师何人等等。
刘曜看的非常仔细,生怕错过原时空历史上的名将名臣。
名单之中,有不少他熟悉的人物。
尤其是一些他曾派人寻找,却没有找到下落的人,比如王越、史阿、程普、黄盖!
可谓是将星云集!
王越,字安睿,年四十一岁,平民出身,天下游侠公认的剑术最强者,人送剑圣称号。
史阿,王越徒弟,年二十一岁,平民出身,擅用雌雄剑。
程普,字德谋,年二十一岁,擅用双头蛇矛。
黄盖,字公覆,年二十二岁,擅用六角铁鞭。
苏采,年二十五岁,擅用一根玄铁棍。
此人老家原在武陵郡,后随父母迁移到益州郡,是滇池县的中学生,刘曜的学生。
他起初率义勇助武陵郡太守平贼,而得征辟为太守府主薄,为人耿直,异常血性,六个月前被刘曜召回。
严颜,字忠贞,年二十三岁,擅用百辟刀。
他是刘曜当年买下的四十九名家奴之一,为人刚正不阿,忠心不二。
他是莲花会的核心领导者之一,是刘曜渗透东汉军方的一大功臣,一年前被刘曜召回益州。
黄忠,字汉升,年二十八岁,安南临河镇保安员出身,擅用肩负宝弓、凤嘴刀。
周汾,年二十六岁,为人有傲骨,年少游侠放浪形骸,外号狂徒,擅长枪。
他老家原在零陵郡,逃难到益州郡,被刘曜赏识收为学生,起初率义勇助零陵郡太守平贼,而得征辟为太守府主薄,六个月前被刘曜召回。
嵇象,年二十七岁,人如其名,身高二米,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