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第三帝国-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五等军功爵位制度给校场上众人的冲击,不可谓不小。
挤在人群之中的王越、史阿、黄忠、黄盖、程普等众,无不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
通过这个制度,有人看出刘曜虽未称王,但已经在行使王者之权力。
有人看出,刘曜重军功,投身军旅显然是快速晋升的最佳渠道。
还有人理解的更深,刘曜治下的安南地区据说有待开垦的良田无数,有军功不愁没有良田赏赐,这显然是问鼎帝位的征兆!
“刘公万年!”
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人群立即沸腾,山呼海啸之声再次响起。
足足一刻钟后,在刘曜持续用“安静手势”的示意下,校场才再次慢慢安静下来。
“为了表示比赛的公平与公正性,我在这里向大家直接颁布文武榜上部分人士的任命!”
“而在颁布任命此之前,还需要公布两件事。”
“第一件事,义军的名号、建制、组织框架需要告知诸君!”
“第二件事,那就是义军的军规军纪!”
刘曜说到这里,站在各个擂台上,专门负责宣传的人员,便各自从怀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举起大喇叭继续讲解。
校场上的众人已经历刚才接二连三的震惊,对于宣传人员宣读的义军名号和有别于东汉朝廷的军事建制等内容,并不再因惊讶而起哄。
大多数人只是安静听着,生怕听漏了一些关键的东西。
在宣传队的宣读结束后,刘曜又等了片刻,才继续他刚才的话题。
“现在,我正式宣布文武榜上部分人士的任命!”
“任命王越为第一师师副,并赐予‘剑圣’荣誉称号!”
“任命史阿为第二师师副,并赐予‘剑贤’荣誉称号!”
“任命程普为第三师师副,因汝擅用一杆双头蛇矛,特赐予‘双头蛇’荣誉称号!”
“任命黄盖为第四师师副,因汝擅用一根六角铁鞭,特赐予‘铁鞭’荣誉称号!”
“任命苏采为第五师师副,因汝擅用一根玄铁棍,特赐予‘铁棍’荣誉称号!”
“任命严颜为第六师师副,因汝擅用一把百辟刀,特赐予‘百辟刀’荣誉称号!”
“任命黄忠为第七师师副,因汝常肩负宝弓,手持凤嘴刀,像个猎户,特赐予‘猎手’荣誉称号!”
“任命周汾为第八师师副,并赐予‘狂徒’荣誉称号!”
“任命嵇象为第九师师副,并赐予‘巨象’荣誉称号!”
“任命温满为骑兵营营副,并赐予‘贪狼’荣誉称号!”
“任命吉蒙为重甲营营副,并赐予‘熊’荣誉称号!”
“任命唐青为神舟营营副,并赐予‘鹰’荣誉称号!”
“任命汤成为钢弩营营副,并赐予‘豹’荣誉称号!”
“刚才被我点名的十三位勇士,请登台领取校尉印绶及荣誉称号!”
在万众瞩目之中,王越等十三人纷纷登上了甲字号擂台。
他们按照刘曜刚才宣读的顺序,很自觉的站成了一排。
“赐印绶和荣誉称号!”
随着刘曜一声高呼,十三名早就准备好的仆人,在贾小六的带领下,各端着一个托盘,从一旁登上擂台。
王越等十三人皆颤抖着双手,从各自面前的托盘里接过铜质的印绶和铁质的荣誉称号勋章。
刘曜见仪式进行的差不多了,然后示意贾小六送王越等人从一侧下台。
黄忠下了擂台,立即被赵九和甄蔡围住。
赵九抱怨道:“哎,早知道前十三名会被刘公赐予荣誉称号,我就改名叫赵一了!”
“我还改名叫蔡一呢!”甄蔡起哄道。
接下来,刘曜又颁布了十三名文士的任命,以及荣誉称号。
这十三人是文榜前十三名,分别担任刚才十三名武将的参谋,同时兼任对应的行军长史一职。
在刘曜的记忆中,这十三名文臣,并没有一个人是在原时空历史上留名的。
最有趣的是,他们皆是刘曜培养的中学生出身,换句话,这些人全是寒门士子。
第75章 修建拜将坛()
起初,刘曜获知这一结果的时候,感到非常纳闷。
他想不明白为何没有历史上的名士前来投靠,但随后一琢磨,他才注意到历史上的名士大都在中原及中原周边地区。
他举义旗才一个月零几天的时间,文武擂台的期限也才一个月。
等他举义旗和颁布招贤募将令的消息传到中原地区的时候,估计都特么到夏天了。
就算有名士想来投靠,也要考虑交通问题和伙食费够不够用啊!
何况,多数有钱的名士往往有强宗世宦的背景,他们投资汉室宗亲是要慎重考虑的,而考虑是需要花时间的。
至于那些穷人出身的名士,即便有心投靠刘曜,但益州郡属于西南边境,等他们跋山涉水寻到刘曜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已经到了秋天?
万一他们到达益州郡的时候,朝廷大军正好平定了“义军”,他们又该如何?
当然,也有名士懒得想那么多,反正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个别名士还是愿意加入刘曜阵营的,只是刘曜暂时还不知道罢了。
第二批任命仪式结束后,刘曜在朱大鸿、皇甫嵩、朱俊等人护卫下,在一大群人的簇拥下,离开了校场。
两个时辰后。
百姓集团格林客栈二楼。
“纯之,你有没有发现,刚才刘公任命的人都是副职?”赵九放下筷子,边挠络腮胡边说道。
甄蔡楞了一下,面露古怪之色道:“你还别说,刘公授予了众人校尉印绶不假,但被任命的确都是副职。”
他用胳膊肘碰了一下旁边的黄忠,问道:“汉升,你怎么看?”
黄忠的心脏还在快速跳动之中,兴奋、幸福、庆幸等各种复杂的情绪笼罩着他。
他到了现在仍然蒙蒙的,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到这里的。
“汉升?!”甄蔡抬手拍了一下黄忠的右肩问道。
黄忠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揉了揉脸,深深吸了一口气,茫然的道:“你们刚才说什么?”
赵九打趣道:“汉升,你是否以为身在梦中啊?明日我等便要去军营报到哩!这可不是梦!”
“也是啊,换成我,从一个小小的保安中队长,一跃成为统领万人的师副,肯定会有点儿恍惚。”甄蔡笑嘻嘻的道。
赵九接过话头,把刚才与甄蔡议论的事向黄忠讲了一遍。
黄忠听后,看着甄蔡,奇怪的问道:“纯之不是滇池中学出身么,算起来也是刘公教出来的学生,既然你猜不出来,我哪里能想到?”
“真让我猜的话,一定是刘公有意为之,而不是疏忽。”甄蔡信誓旦旦道。
他用眼神示意赵九给他倒酒,待面前的碗倒满酒后,他端起来喝了一大口,然后放下碗,舔了舔嘴唇,最后才不紧不慢的接着往下说。
“汉升,我且问你,你想不想晋升为一师之师长?”
黄忠不假思索道:“自然想!”
甄蔡追问道:“你靠什么转为正职?”
“军功!”黄忠脱口而出道。
旁边的赵九面露恍然大悟之色道:“我懂了!”
“你才懂?孺子不可教也!”甄蔡打趣道。
就在三人聊天的时候,一个身穿滇池学校讲席制服的人,走进了客栈。
客栈伙计反应迅速,立即凑上去道:“王讲席这边请!”
“我是来找人的。”王讲席语气平淡。
伙计恭声道:“讲席尽管吩咐。”
王讲席问道:“黄校尉黄汉升是不是住在你们客栈?”
“猎手校尉啊,在!不止猎手校尉,剑圣、剑贤也住在我们客栈!”伙计躬身道。
伙计不可能不认识黄忠。
当黄忠等人被任命为统领一师或独立营的校尉后,整个滇池的客栈伙计就没有不认识他们的。
在刘曜安排洪保保刻意的宣传下,“百姓军十三太保”的名号迅速传遍了全县城,并开始向其他郡县流传。
王讲席有些不耐烦的道:“我只找黄校尉。”
伙计立即引路,道:“讲席这边请,黄校尉在二楼。”
“王讲席,这位就是黄校尉!”
就在黄忠和甄蔡、赵九议论明天去军营报到之事的时候,他们耳边响起了这么一句话。
“你就是新任校尉黄汉升?”王讲席上下打量了一番黄忠,用平静的语气问道。
甄蔡眼尖,发现是王讲席,立即站了起来,恭声道:“学生甄纯之见过王讲席!”
黄忠若还看不出对方是什么来路,那就是瞎。
他也恭敬的向王讲席抱拳行礼,道:“在下就是黄汉升,尊驾是?”
王讲席从怀中取出一个类似拜帖一样的东西,很有礼貌的递给黄忠道:“这是‘夜校录取通知书’,黄校尉请看一下吧,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纯之。”
“王讲席,留下来喝两杯再走!”甄蔡见王讲席朝他们拱了拱手,意思是打算告辞,便急忙抢白道。
王讲席笑道:“校长(刘曜)亲自写了几份录取通知书,这才送了一份,我还要赶着送下一个。择日再聚,如何?”
甄蔡不舍道:“既然如此,那就择日再请王讲席痛饮!”
待送走了王讲席之后,赵九迫不及待的问道:“纯之,什么是‘夜校录取通知书’?”
“安南六镇每个镇上都开办了扫盲班,你跟我说你不知道‘夜校’?”甄蔡带着三分火气反问道。
甄蔡又看向黄忠,问道:“汉升可知?”
黄忠十分尴尬的道:“听过,也上过。识字量少于一千的成年人,都必须在夜里上扫盲班识字。”
刘曜治下九郡一区关于扫盲班的执行政策因地制宜,有的地方是三千字识字量,有的是两千字,还有的是一千字识字量。
安南地区就是一千字识字量以下,就要强制参加扫盲班。
“记得,我与汉升你初识之时,你的识字量不低啊,难道你诓我,并没有上过扫盲班?”甄蔡十分不解的追问道。
黄忠不好意思道:“上是上了,但我身为保安,经常要夜里巡逻。”
“所以,你没有顺利结业?”甄蔡惊讶的不行:“拼音学识字那么简单,我当年一天能记五十个汉字,你怎可能没有结业?”
黄忠红着脸道:“刘公发明的拼音的确很好用。”
顿了顿,他特别羞愧的道:“实不相瞒,我没参加结业考试!”
“你!”甄蔡对黄忠十分无奈。
他扭头看向赵九道:“远之是否也没参加结业考试?”
赵九一脸懵逼道:“你说扫盲班就行了,说什么夜校?我早毕业了!”
就在此时,窗外响起了乱哄哄的声音。
“发生了什么事?”
见赵九伸头向外看了一眼,甄蔡在后面问道。
“不清楚,且容我去打听打听。”赵九说着话,起身就要下楼。
忽然,街上响起了宣传队的声音。
“刘公派人修建拜将坛喽!都快去看啊!”
“刘公派人修建拜将坛喽!都快去看啊!”
“刘公。。。。。。”
甄蔡与黄忠对视一眼,两人异口同声道:“刘公要登坛拜将!”
第76章 四虎将()
若是较起真来,一个成建制的军队没有统兵大将也是搞笑。
刘曜并非没有想到这一点,之所以迟迟不立独领一军的将领,原因有很多。
首先,他要考虑寒门与士人之间的平衡。
别看现在他下面那些人都老实安分的很,那是因为还没有涉及到利益之争。
义军建制一旦树立起来,有了职务高低等级之分,士人和寒门对于权力的争夺就会开始。
其次,独领一军的将领除了具有领兵的能力之外,还要能服众,让士人与寒门都找不到足够的理由反对。
否则的话,兵不服将,将令得不到执行,刘曜立的将军就成了笑话,而刘曜本人也就成了笑话。
这种情况,是刘曜和心腹之人都不希望见到的。
再其次,那就是刘曜现在能用的将领,实际上除了班通、虞玉、皇甫嵩、朱俊之外,真的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
班通是定远侯班超之后,打小就专研文韬武略,尤其钟情于领兵作战之万人敌术。
他在刘曜麾下十几年,统领郡县兵也好,训练新兵也好,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统军能力。
虞玉和班通类似,家中也是自祖辈就传承着为将之道,同样自少年时就学习统军之术。
这十几年,很多捉奴队员、保安队员的训练和选拔,都是虞玉配合刘传喜、刘传千两人在负责。
至于将门出身的皇甫嵩和天生就是将才的朱俊,刘曜身为穿越者哪里会不知道这两位大将的本事。
最后,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迫使刘曜不愿急着立将。
古代的军队,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岳家军、戚家军、湘军等等。
由于不同的统兵将领,会制定出不同的规矩,练兵和统兵的方法与技巧也不一样。
这就导致了一旦换将后,新任将领必须立威来掌军的局面。
更加可怕的是形成强烈的个人崇拜,而演化成兵为将有的危险境况。
秦汉时期,除了拱卫帝都的军队是常备军之外,其他的军事力量由郡县兵和临时招募的义勇组成。
通常,朝廷会在战时授权将军统兵,临时征召各地郡县兵和义勇组成军队,战后立即解除将军兵权,并遣散士兵回归原地。
尽管在这种制度下,很少会出现兵为将有的危险局面,但刘曜身为穿越者,深知原时空历史的走向。
三国之初,董卓的西凉铁骑就是由原先的郡县兵、义勇、义从、私人部曲等,逐渐进化成了他的个人武装力量。
刘曜既然打定主意在军队建立之初,把各种潜在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中,就不可能允许未来出现兵为将有的局面。
那么,军队的建制就需要刘曜亲自牵头整编,让士兵们知道他们虽然是义军,但效忠的对象是刘曜。
统一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主要的军规军纪,不存在因主将个人喜好而制定一些乱七八糟的规定。
统一用红色作战服作为军装,让义军各士兵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统一用“百姓”二字作为军旗,统一用军事单位的番号作为各自部队旗号,取消以个人姓氏为旗号,消灭个人属性。
因此,当义军的名号、建制、军规军纪等各种军事体制建立起来之后,刘曜才能安心的着手立将之事。
古代立将,为了树立统兵将军的威信,汉高祖刘邦曾经整出一套“登坛拜将”的典故出来。
刘曜自然是打算借鉴,所以才会派人去把校场上的各个擂台拆了,然后修建拜将坛。
傍晚,太阳还没落山。
百姓集团同福客栈。
二楼一包厢之中。
“师兄,你说老师派人修建拜将坛,明日会拜谁为将?”
朱俊望着桌面上的三个热菜,一点食欲也没有,他拖着下巴,颓废的说着话。
“我不知也!往日下班前,老师都会勉励我俩几句,近几日却是什么也没说。”皇甫嵩同样没心思吃饭。
他们两人虽然是刘曜的护卫,但每天也是有休息的,尽管谈不上朝九晚五,相对也差不多。
因为都有心事,今天他们下班后没有各自回家,而是相聚来到客栈,找了个安静的包房。
古代在地方衙门当差的人,上班叫“应卯”,下班叫“散值”或“散衙”。
刘曜来到了这个世界,因他而改变或创造的称呼太多,比如人民群众、办公室、图书馆、自行车等各种称呼就有一大堆。
所以,上下班的概念也就流传了开来。
“是不是因为我俩没能击败剑圣?”朱俊想到一个自认为有点合理的理由。
皇甫嵩摇了摇头道:“圣明不过老师,这世上能与老师比肩的人,只怕还没出生。所以,肯定不是这个原因!”
朱俊叹息道:“唉!我朱公伟年少丧父,年满二十打算娶妻时,又遭逢慈母离世。”
“守孝期满后,得度公(度尚)厚爱,举荐任郡县属僚。后又得度公推举,拜入老师门下。”
“若非六年前老师为我张罗娶妻,怎会有如今的家中贤妻和一子两女?”
他忽然提高了音量,大声道:“如今我三十又三岁,侍奉老师已有七年。可恨堂堂男儿伟丈夫,空有一身力气,却不能投身军旅,以报师恩!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皇甫嵩静静听着,心中也泛起了别样的滋味。
他八年前读刘曜《战争论》而深受震撼,他的叔父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当时就特别希望他能拜入刘曜门下学习。
那时他已年满二十六岁,家中有妻儿,而且已被举为茂才,想做官很轻松。
他本来就想见一见刘曜,只是担心其父亲皇甫节不同意。
而当他表明想到益州郡拜会刘曜的意愿之后,皇甫节竟然和他叔父一样,也非常希望他能拜入刘曜门下。
于是,他毫不犹豫的“抛妻弃子”,只身一人,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到了益州郡滇池县。
在朱俊结婚后的次年,刘曜瞒着他安排镖局的镖师,把他的妻儿接来了滇池。
与妻儿重逢的那一幕场景和惊喜的心情,皇甫嵩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而他对刘曜的佩服和敬重,恐怕已经上升到了接近神灵的程度。
如果刘曜不是神灵,那滇池县的各种神奇的事物如何解释?
伏羲创八卦而为人文始祖,刘曜发明印刷术、汉语拼音岂非人文之宗?
更何况还有自行车、水泥路等其他造福百姓和天下的事物?
多年前,刘曜已经正式把六和土更名为水泥。
“两位师弟,老师召见!”
就在皇甫嵩、朱俊两人茫然失措、出神发呆的时候,他们的耳边响起了朱大鸿深厚的声音。
朱大鸿九年前就被刘曜收为弟子,所以是皇甫嵩与朱俊当之无愧的师兄。
“劳烦师兄告知,老师夜中召见我俩,可是有要事?”
皇甫嵩起身行礼的时候,发现窗外已是夜色朦胧。
朱大鸿面无表情道:“老师亲言;‘我明日登坛,会拜四位虎将,公伟、义真乃虎将也,你去传他们来见我!’”
闻言,朱俊与皇甫嵩瞪大了双眼。
幸福来的太突然,他们有种做梦的感觉!
第77章 兵分四路()
次日,四月初八。
十一万百姓军站成了二十二个方阵,排列在校场之上。
雄厚的战鼓声响起,在每一个人的耳边激荡,满腔热血也似乎随之沸腾。
在万众瞩目之下,刘曜领着班通、虞玉、皇甫嵩、朱俊,爬过九十九层台阶,登上了拜将坛。
贾小六捧着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跟在五人之后,也爬上了高坛。
拜将坛位于滇池县北城外,背南向北,高三丈九尺。
那足以容纳三十万人的巨大校场,乃是由北城门外的广阔地带改造修建而来。
班通、虞玉、皇甫嵩、朱俊登上坛后,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规矩,背对城门,面对十一万义军,站成一排。
贾小六躬身捧着盒子,主动凑到刘曜面前,刘曜缓缓打开盒子。
他从盒子里先拿出一块虎符,后转过身,面对十一万百姓军,双手把虎符高高举起,尽可能让坛下的人看见。
“万胜!”
当刘曜举起虎符的同时,坛下十一万百姓军整齐划一的振臂高呼。
呼声,响彻云霄!
接下来,刘曜转过身,郑重的把虎符交给了班通。
班通满脸肃穆,带着使命感接下了虎符。
随后,他高举虎符,走到坛边,大声呼道:“万胜!”
坛下十一万百姓军也跟着高喊。
片刻后,班通收好虎符,转身回归原位。
按照这一套仪式,刘曜一一将象征统兵权的虎符交给了剩下的三个人。
拜将仪式虽然短暂,但全程庄严肃穆,令班通等四位虎将感受到了强烈的使命感!
两个时辰后。
军团长大帐之中。
十一个师的师副、四个军的军副、四个独立营的营副以及各军事单位相对应的随军长史,皆齐聚于此。
第一军、第二军及骑兵营、钢弩营的高级军官坐在右侧,第三军、第四军及神舟营、重甲营的高级军官坐在左侧。
刘曜坐在主帅席位。
“第十师、第十一师的师副何在?”刘曜开始发号施令。
刘传喜、刘传千应声出列,躬身道:“属下在!”
刘曜高声道:“命你二人各领本部人马镇守后方!”
他已经安排陈群庆和程昱留下来坐镇九郡一区大本营。
“属下领命!”二刘齐声道。
刘曜环视众人,缓声道:“皇甫将军、朱将军与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