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第三帝国-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骆俊并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他刚才杀刘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提醒两位基本上等同于去送死的将领,也是真心希望他们能减少人员伤亡,甚至能活着回来。

    刘宠点头道:“国相说的不错,你们本次出兵的任务是扰乱敌人注意力,为援军争取时间。不要硬碰硬,务必活着回来!”

    两位将领刚才脑子一热,站了起来,但冷静下来后,难免不感到一丝后悔。

    如今得到了陈王与国相的关心,两人还说的那么情真意切,不像作伪,他们非常感动,纷纷单膝跪地表示保证活着回来。

    “大善!”刘宠满意的道。

第87章 张鲁降段颎() 
六月初十。

    夜。

    南阳郡。

    鲁阳城外,段颎主帅大帐。

    “恭喜大将军,今日一战而灭江夏刘焉,扫平天下反贼,指日可待!”

    张鲁坐在末位,见其他将领都纷纷祝酒,他也站起来,表露了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段颎捻须哈哈大笑,将手中酒尊的酒一饮而尽。

    数日前,刘焉大军赶到南阳,杀了南阳太守,而后屯兵鲁阳,打算北上洛阳。

    不曾想,在刘焉屯兵鲁阳的当夜,就被段颎派出的急行军先锋营给打了个突击战。

    张鲁发觉朝廷正规军战斗力太强大,刘焉麾下组织的义军根本没办法与兵强马壮的正规军相抗衡,生出了投靠段颎的心思。

    而且,段颎率领了四万人,刘焉的江夏军虽然号称八万,但真正具有战斗力的恐怕只有三万多人,可战之兵的人数上就少正规军一大截。

    东汉的军制与后来的宋明不同,乃是临时征募青壮和集结地方郡县兵整合而成。

    但秦汉时期民风彪悍,远非后世的宋明所能比。

    就算是临时招募的青壮之战斗力,不见得就比宋明时期的正规军战斗力差,当然是不持兵器的情况下。

    反观刘焉的江夏义军,人数虽然超过了三万,而且声势浩大,影响力很广。

    实际上,粮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江夏军,否则刘焉率兵杀死南阳太守后,也不会屯兵鲁阳。

    张鲁是靠传播五斗米道起家,他所组织的青壮里面许多都是五斗米道的信徒,换句话讲刘焉麾下的人马之中,也有两大派系。

    一大派系就是张鲁的五斗米道成员,另一大派系就是以刘焉和黄琬为主的江夏本土成员。

    再加上刘焉原本就属于重亲轻外的性格,称王后愈发膨胀。

    刘焉觉得自己扫平天下,匡扶社稷,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所以他对于张鲁的很多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往往都是充耳不闻,进入了专行独断的状态。

    但由于广大百姓渴望有宗亲起来匡扶天下,刘焉每过一处,特别喜欢找各种借口打击地方上的世宦家族与豪强,更是把豪强的土地分给百姓,因而得到了地方百姓的拥护。

    于是许多手无寸铁的百姓,也表示愿意加入江夏军,效忠江夏王,跟随刘焉打天下。

    刘焉自然是高兴万分,大手一挥就同意了那些百姓的恳求。

    以各种借口打击地方势力,本就是张鲁极力反对的,而接纳毫无战斗经验的普通百姓进入军队,更是让张鲁对刘焉彻底失去了信心。

    打下鲁阳城后,江夏军虽然号称八万,但这里面有近五万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乌合之众,手中持有的兵器,大多数都是锄头之类的非军方制式武器。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刘焉又不能能变出来兵器,只能在打下一座县城后,再用县城武备库存放的兵器去武装新加入的士兵。

    人数越来越多,每天消耗的粮草数量也越来越大。

    以前三四万人,打下一座县城后,基本靠一个县城的粮草能够维持十天半月。

    可随着江夏军人数的增加,一座县城的粮草只能满足大军数日的消耗,这就迫使刘焉不得不屯兵鲁阳,收集粮草,然后急速行军到洛阳,发动决战。

    对于这个计策,张鲁原先是非常看好的,一旦他们收集到足够的粮草,再全速行军,在洛阳城背水一战,胜算基本上有七八成。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张鲁才忍住内心各种对刘焉的不满,任劳任怨,跟随大军一路来到鲁阳。

    但是,昨夜的一场突击战,打得江夏义军哭爹喊娘,令张鲁认清了现实!

    那仅仅是先锋骑兵营发动的突击战,一个时辰的时间,杀死了江夏义军四千人,重伤义军八千人。

    若非刘焉当机立断,派新兵营用人命去堆,又投入了三千人命,才重创段颎的先锋骑兵营,恐怕江夏军已经大败!

    张鲁被段颎麾下的骑兵吓到了,他可不想死,加入义军是为了能当一个从龙功臣,而不是赶着送死。

    那夜张鲁没有睡着,他思考了一夜,最终决定在事情不可为的时候,倒向段颎大军,好谋条活路。

    次日一大早,也就是今天早上,段颎就率领近四万战兵浩浩荡荡杀到了鲁阳城外。

    张鲁与刘焉站在城头上,当时他就被段颎麾下的骑兵营给吓得面无人色——身披重甲的骑兵恐怕不下于千人!

    江夏军恐怕会大败!

    这是张鲁当时的真实想法!

    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预测是正确的,骑兵这个兵种,在冷兵器时代,永远都是战场上的王牌兵种。

    春秋战国世代,三千越甲可吞吴,可见甲士的战斗力有多强,更不用说带甲的骑兵!

    当然,骑兵在山地丛林作战,会丧失其机动性的先天优势。

    鲁阳是南阳郡下面的一个县,乃是平原地区。

    刘焉需要用多少人的命,才能抵挡上千骑兵一个来回冲杀的?

    这一点,不仅张鲁清楚,刘焉与他的表弟黄琬也很清楚。

    战斗之惨烈,三言两语根本无法描述。

    总之,最后的战斗,赢家是段颎一方。

    鲁阳一战,刘焉中箭负伤,与黄琬率领心腹将领等万余人逃遁,江夏军主力部队损失过半,其余新兵选择了投降。

    反观段颎这方的正规军,不过才死了近三千人,伤了六千多人。

    此时段颎手下,扣除派出去追击刘焉败军的五千兵马,剩下的可战之兵还有两万多人!

    “多亏了张将军临阵倒戈,不然本将军还要折损不少人马!”

    段颎这话并非是挖苦嘲笑张鲁当了叛徒,而是说的心里话。

    张鲁听入耳中,却不那么认为。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他只好站起来表达了一番朝廷的正义,自己被正义感染,打算弃暗投明而已。

    就在段颎与众将领和庆功酒的时候,一个负责报信的士卒从外面急冲冲走了进来。

    “莫非是追击刘焉的军队遇到了麻烦?”

    张鲁心中寻思,他知道刘焉诡计多端,善于伪装。

    段颎听了报信士卒的汇报之后,站了起来,环视现场众将领道:“众将且住,洛阳北军急报!”

    刚才还喝的晕乎乎的众人,瞬间酒醒了一半。

    “洛阳信使来报,昨日清晨陈王刘宠忽然出现在洛阳城外,举五千精锐,攻打城门。因北军主将田晏布防及时,洛阳城无恙。”

    “但昨夜东海刘虞领两万兵马,从水路杀到了洛阳,今日与陈王刘宠汇合,共同攻城!洛阳告急!”

    张鲁心中算计了一番,以洛阳距离鲁阳的路程,用马歇人不歇的方式送信,恐怕需要大半日的时间。

    换句话说,就目前来讲,洛阳城门很有可能已经被刘宠、刘虞率兵攻下了!

    “传我将令,举兵回洛阳!”

第88章 洛阳城破() 
六月初十。

    夜。

    洛阳,皇城内,西宫。

    东汉的首都为洛阳,而皇宫位于整个洛阳城的中央地带,分为南宫、北宫、东宫、西宫、长秋宫、永安宫、永乐宫。

    其中,南宫和北宫为上朝、朝贺议政、举行国家庆典之宫,西宫为寝宫,东宫为皇太子所居之处,长秋宫为皇后住处,永安、永乐两宫为皇太后居所。

    由于今天上午刘宠联合刘虞的两万大军,攻破了洛阳城门,已经杀入城中。

    为了保全皇帝刘宏的性命,以防不测,张让、曹节等中常侍,挟制刘宏藏于西宫,紧闭皇宫大门,并派北军主将田晏亲自把守。

    “张常侍,你们为何要陪朕藏在这西宫之中啊,莫不是外面有贼?”

    在这急要关头,十六岁的刘宏说了一句让曹节等人哭笑不得的话。

    张让恭敬的回答道:“外面有臣子作乱,我等来此,是为了贴身保护陛下。”

    刘宏用大度的口气道:“爱卿忠勇可嘉,朕该如何赏你啊?爱卿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

    “赵常侍,你来服侍陛下就寝,我等还需到外面布置一番。”张让不想跟刘宏在这里闲扯,给了旁边的赵忠一个眼神。

    赵忠何等聪明,立即明白张让的意思,于是开口道:“为了保护陛下的安危,张常侍还要出去联合田将军一起布防,就由老奴来服侍陛下就寝罢!”

    他的话音未落,张让与曹节就起了身。

    等赵忠的话说完,张、曹两人已经到了宫门外。

    “皇帝似乎到现在还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你是用了什么手段,才能做到这一点?”

    曹节非常好奇,他是侍奉过汉桓帝刘志的,知道刘家的皇帝是什么德行。

    如今刘宏已经十六岁了,已经亲政,经常在朝会上接触各个朝臣。

    张让想要控制刘宏或者蒙蔽圣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张让阴恻恻的笑了笑道:“曹公认为,一个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少年郎,会有精力关心江山社稷么?”

    说罢,两个小宦官领着一个婀娜多姿的二八少女,走进了西宫。

    “看见了?小皇帝的心思都在这上面,一日不近女色,他就难受。”张让看着那少女的背影,对身旁的曹节说道。

    曹节担忧的道:“你确定段颎会亲率大军前来增援?”

    “田将军派了十名信使,走四个方向,不可能全被拦截。”张让对田晏的布置很有信心。

    曹节又道:“如今洛阳城破,城中还有许多朝臣家眷。你以皇帝名义的命令田将军率领全部北军镇守皇宫,却对那些朝臣家眷置之不理。难道就不怕那些朝臣看出点什么?”

    “他们自家性命都难保了,哪还有心思去想这等事?别忘了,他们家中皆有部曲,足以联兵自保。就算日后他们问起,我等也可以这个理由搪塞回去。”张让眼神中透露着狠毒道。

    就在两人聊天的同时,刘虞跟自己的班底也正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他们霸占了张让的府邸,此时就在张府客厅之中议事。

    “洛阳城破,下一步便是攻下皇宫。谁愿为先锋?”刘虞意气风发道。

    他由不得不意气风发!

    有了东海义军的加入,刘宠与他只用了半日便攻下城门,率军打进了洛阳。

    张让的家也是他刘虞亲自领兵抄的,这等功绩,不可谓不大!

    他终于开始膨胀了,原先被压制的野心犹如得到雨水滋润的小草,拼了命的疯长,很快占据了他的内心。

    “启禀主公,末将愿为先锋!”笮融、朱治、糜竺三人异口同声道。

    刘虞看了一眼捻须不语的陶谦,想了想道:“明日的的战斗非常关键,若能先陈王一步攻入皇宫,便是泼天大功!”

    顿了顿,他故作犹豫道:“所以,先锋官一事,需要慎重!”

    就在这时,沉默的陶谦忽然道:“启禀主公,属下有一策略,可保万无一失。”

    “快快说来!”刘虞急不可耐道。

    陶谦慢腾腾道:“主公可亲率先锋勇士,以笮将军为左路先锋,以朱将军为右路先锋,以糜将军为中路先锋,三路先锋队齐头并进,谁先杀入皇宫,谁就算头功!”

    “大善!”此计策深得刘虞之心,令其忍不住赞道。

    “此外,为了防止陈王先我们一步攻入皇宫,我属下还有一策。”陶谦高深莫测道。

    这可是特别关键的一个策略,只要能先陈王刘宠一步“救得”皇帝刘宏,谁就等于执掌了社稷权柄。

    在众人期待之中,陶谦捻须道:“此事需要主公亲去拜谒陈王方能成功。”

    刘虞惊讶道:“原闻军师高论!”

    “主公可去与陈王商议,约定明日卯初同时出兵,而到了明日,我等只需提前半个时辰发兵,即可先陈王一步入主皇宫!”陶谦侃侃而谈,说出了他的计策。

    所谓兵不厌诈,他的这一招乃是彻底的欺骗。

    刘虞问道:“可是,陈王若是事后埋怨我等违背约定,该如何是好?”

    “到时候主公就说早上遭遇突袭,不得已动刀兵,并非故意违反约定!”陶谦无所谓的道:“何况,功成之后,他们难免要看主公的号令行事,敢不敢质疑还另说。”

    笮融阴笑道:“军师好计策!”

    朱治、糜竺只是觉得对自己一方有利,也附和着大大赞扬陶谦之计。

    “事不宜迟,属下愿陪主公即刻动去拜谒陈王!”陶谦算了算时辰,出言提醒刘虞道。

    半个时辰后。

    曹节的府邸。

    刚送走了刘虞、陶谦,骆俊就开始破口大骂:“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陈王刘宠领兵占了曹节的府邸,所以在刘虞跟自己班底议事之时,他跟骆俊等心腹也在议事。

    等刘虞、陶谦过来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已经决定明早天亮就出兵。

    但眼下刘虞的兵力是他刘宠的四五倍之多,若是他敢拒绝,刘虞有可能会先火拼了他数千人马。

    最终,刘宠与骆俊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委曲求全。

    他们也没办法,就算明天提前攻打皇宫,以手中的数千人马,能打下来的可能性非常低。

    虽然攻城之战结束后,得益于刘虞东海兵的武器犀利,导致北军损兵折将。

    但主将田晏现在仍握有一万五千多可战之兵,若是算上受伤的五千多人,仍然有两万兵力。

    只有刘虞手里的两万精锐,配合刘宠的数千精锐,才能提高攻下皇宫的成功率。

    对于这一点,陶谦与刘虞看的清楚,刘宠与骆俊也不是白痴,自然也能看得出来。

    “援军明日可到,骆相不必动怒!”刘宠眯着双眼,沉声道:“本王已派人前去接应援军,援军见到信使后会派一先锋骑兵营来援。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第89章 世家的选择() 
熹平二年,六月初十。

    深夜。

    洛阳。

    郭府。

    原太尉郭禧、原司徒桥玄、议郎蔡邕三人正在议事。

    上次在蔡邕书房集会的屯骑校尉袁逢不在,他受到诏令,此时正率领部曲守卫着皇宫。

    而名士陈寔、名士韩韶两人,在上次集会后回到了颍川,准备等待时机。

    至于司空杨赐、光禄勋袁滂、太尉李咸、太常陈耽早已被张让、曹节等人以皇帝诏命给弄进了皇宫。

    为的就是担心他们这些朝臣与叛军联合起来,留他们做人质,是为让他们的家族投鼠忌器。

    身不由己也是权贵们的悲哀。

    他们不像地方势力,天高皇帝远,兴亡全在乎自己。

    只要不搞的天怒人怨,或者给当地官府留下什么把柄,地方豪族基本上可以长期存在,不用担心太多的事情。

    而朝中权贵则不同,他们的权力来源于职务,而职务来源于皇帝。

    再加上他们的至亲家眷都在都城之中,想要做出什么对于朝廷不利的事情,首先就要顾忌家眷至亲。

    所以,权贵们位高权重不假,但兴也匆匆,败也匆匆。

    故而,真正能一直屹立不倒的世宦家族,无不是手握解释经典的权力而有大量门生故吏,或是产业庞大、人脉关系足以影响朝局的家族。

    前者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后者如河东卫氏、颍川陈氏。

    郭家与桥家是世宦家族,而且是传承百年的大家族。

    虽然影响力不能与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相比,产业人脉比不过河东卫氏、颍川陈氏。

    但是郭、桥两家一直出名士,各代家主都有很高的名望,所以在士人之中的影响力一直都很高。

    正因如此,张让、曹节等人才没有把郭禧连同桥玄一起弄到皇宫里“照顾”起来。

    在张、曹眼里,他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家伙,家族中的子弟也没有在军中担任官职的,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

    “奸宦轻视我等,正是给我等创造了机会!”桥玄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蔡邕道。

    郭禧并没有坐在中堂下面,而是坐在桥玄对面,至于蔡邕则跪坐在郭、桥的左侧。

    蔡邕恭声道:“桥公所言极是。”

    桥玄又看向郭禧,担忧的道:“我等家眷乔装打扮,前去投奔西南义军,此事是否可行?”

    让家眷投奔刘曜,乃是上次他们在蔡邕书房集会时,商议的对策之一。

    他们考虑到,万一有其他宗亲提前率兵攻下了洛阳,那为了保全各自家族,他们需要表明上顺从,但必须暗中让家眷至亲乔装打扮,投奔刘曜。

    刘曜大势已成,清君侧成功之后,必定登极称帝。

    他们若能赶在刘曜攻入洛阳之前,把家眷至亲送过去,就等于提前送了一份大礼物给刘曜。

    为何这么说?

    他们哪一个不是百年世宦家族?

    哪一个不是在士人之中有着极高的声望?

    而且清名在外,在百姓心中也有着不小的地位!

    他们的家眷至亲投靠刘曜之后,会给刘曜带去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

    各家的人脉资源汇聚起来,可以为刘曜集团提供大量的人才和钱财,以及粮草!

    换句话说,即便有宗亲控制了洛阳城,又如何?

    不是控制了洛阳就是皇帝,而是要靠手下的人才组成庞大的官僚体系,完成对天下的掌控,才算是真正的皇帝。

    只要刘曜得到了他们各家的支持,便可以早一天完成对天下各地的掌控,早一日成为实际的帝国主宰,早一日平息天下的战火。

    当然,杨赐等人投靠刘曜,并不是他们的觉悟非常高,高到了希望刘曜早点主宰帝国,平息各地战火,让百姓免遭劫难。

    而是他们比其他人早一步认清了事实,看出了刘曜已控制了帝国大部分疆域,早晚问鼎帝位的现实。

    “不论是否可行,各家都必须冒这个险!”郭禧比桥玄对眼下形势认识的更彻底。

    蔡邕给郭禧、桥玄添了一点茶水。

    桥玄看向蔡邕问道:“信使是否出城?”

    蔡邕答道:“三队信使皆已出城,各家家眷至亲也顺利混出了城。”

    郭禧与桥玄到不担心能不能出城。

    就眼下这个情形,刘宠、刘虞麾下将士都忙着抄宦官和其亲属的家,忙的不亦乐乎。

    别说出城,哪怕他们聚集家中部曲,对着看守城门的士卒发动一波攻击,以武力强行出城,那也是神不知鬼不觉。

    等刘宠、刘虞知道的时候,他们的部曲早就领着各家家眷至亲跑的没了踪影。

    “有件事,可立即去办!此事若成,必能保证各家家眷至亲无恙!”郭禧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计策。

    蔡邕躬身,做聆听状。

    桥玄也是竖起了耳朵,很好奇郭禧想到了什么好的计策。

    只听郭禧道:“伯喈,你以杨公之密令,派人通知各家家将,速速率领各家部曲到你蔡府汇合。”

    “现在?”蔡邕小声问道。

    郭禧点头道:“事不宜迟,时机稍纵即逝,就是现在!我与桥公片刻后亦会去你家。”

    半个时辰后。

    蔡府大院。

    望着被一千二百多人挤得满满的大院子,郭禧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的声音不大,但此时夜深人静,再加上有蔡邕和蔡家仆人在旁边传话,院子里的众家兵都能听见。

    郭禧说了足足一刻钟。

    他说了这么多,不外乎是告诉众家兵,若想活命,就必须守护好自己的本家,必须豁出去护送各家家眷投奔刘曜。

    他们一旦出了城,下一步就是赶到城外庄园,召集各家田庄里的家丁。

    而后以杨家家将为主将,临时组成一队人马,先以骑兵队率先护送各家嫡子和主母,后面的人对其余家眷进行掩护。

    各家在城外都有田庄,而每个田庄都有或多或少的家丁、部曲,把各家城中看家护院的部曲和城外看守田庄的家丁全部集合起来也有两三千人。

    各家有马队、有弩队,组建骑兵、弩兵根本不在话下。

    而且从洛阳到长安,一路上到处都有各家的门生故吏。

    再加上这两三千武装力量,基本可保证各家家眷至亲无恙!

第90章 董卓来援() 
熹平二年,六月十一日。

    烈日高照。

    炽热的日光晒的众人浑身是汗。

    刘曜传令各部休息两刻钟,把午饭吃了,同时补充水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