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第三帝国-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90章 董卓来援() 
熹平二年,六月十一日。

    烈日高照。

    炽热的日光晒的众人浑身是汗。

    刘曜传令各部休息两刻钟,把午饭吃了,同时补充水分。

    前天攻下南郑县,百姓军昨天修整了一日,留下一队人马镇守南郑之后,百姓军在今日天亮便全速赶赴长安。

    树荫下,刘曜刚刚吃完干拌面,忽然双耳一动,听到了轰隆隆的地震声。

    他仔细听了数秒钟后,发觉不像是地震,更像是上千匹马奔腾产生的嗡鸣声。

    “全军戒备!准备抗敌!有骑兵来袭!”

    刘曜忽然大吼一声,吓得正在吃饭的贾小六手一抖,把碗打翻在地。

    众人都知道刘曜的五官感应能力超乎常人,以往觉察到的变故,无不是准确无误。

    这一次,也肯定如他所预料的一样,接下来要有一番恶战!

    骑兵啊!

    那可是普通步兵的噩梦!

    幸好百姓军的钢弩十分犀利,重甲营的士卒手持的砍马刀也不是吃素的,总之对上骑兵,百姓军到现在还没败过!

    这一次,也肯定会胜利!

    有人已经开始幻想凭借军功获得爵位后的美好生活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众人耳边的马蹄声越来越清晰。

    很快,一条黑色的边线,出现在了列阵的百姓军面前。

    紧接着,众人看了密密麻麻的骑兵,人数目测恐怕在两千之上。

    此外,这些骑兵都穿着甲胄,马头马臀皆披有一层铁甲。

    日光照耀下,众铁甲骑兵,犹如闪光的天神,让人心生畏惧!

    强敌!

    这是大多数百姓军士卒见到骑兵队伍真面目后的下意识反应。

    从举兵到现在,百姓军击败的骑兵队,皆不超过两千人,而且只有少数是披了甲的,大部分都不是重甲骑兵。

    现在,一队超过两千人规模的铁甲骑兵出现在了百姓军面前,真的是吓得很多人变了脸色。

    “后退者死!”

    军法官冰冷冷的声音在众士卒耳边响起!

    很多听到军法官声音的士卒,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们宁愿死在铁骑之下,也不想被军法官以违抗军令就地正法。

    死在铁骑之下,至少算是刘曜定义的“忠士”,其家属不仅会得到优待,其本人死后也会被葬入“忠士陵园”,受到后人的敬仰!

    而被军法官以违抗军令就地正法,其家眷不仅什么都得不到,他死后恐怕只会被丢入乱葬岗,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他干过什么事。

    忽然,诡异的一幕出现了。

    铁甲骑兵在百姓军军阵之前的八百米外停了下来。

    紧接着,一个身穿主将甲胄的人,骑着高头大马,策马奔腾,来到了百姓军军阵之前。

    此人翻身下马,拱手向军阵之前吼道:“末将陇西人董卓,奉皇甫将军之令,率凉州骑兵营前来归附百姓军,效忠刘公!”

    吼了一嗓子之后,董卓接下腰间系着的印绶,等待刘曜派人来取。

    果然,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就有一员将领从军阵之中走出,来到董卓面前。

    “在下稽象,阁下便是西凉董卓董仲颖?”

    董卓昂头看了一眼身高两米的稽象,对比了一下自己的身子骨,然后非常识趣的拱手行礼道:“婹骑校尉董卓拜见稽将军!”

    稽象见对方双臂粗壮,身高八尺,佩戴着两副箭囊,应该武艺不凡,连忙回礼道:“董校尉误会了,在下也是校尉,不敢当将军之称呼!”

    两人互相聊了两句,然后稽象接过董卓的校尉印绶,便打算转身向刘曜复命。

    董卓却急忙道:“稽校尉留步,仲颖手中还有一份帛书,乃是皇甫老将军让在下交给刘公的信物。”

    稽象收了帛书。

    片刻后,稽象又出现在董卓面前,将印绶交还给了对方:“跟我走一趟罢!”

    不多时,董卓见到了在烈日下暴晒的刘曜以及皇甫嵩、朱俊等百姓军高级将领。

    “末将董卓,拜见刘公!”

    刘曜翻身下马,亲自扶起董卓,道:“仲颖不必多礼,你长途跋涉,辛苦了!”

    董卓被刘曜的开场白给弄的不知该如何应对。

    他是个十足的投机分子,得知皇甫规打算派一个铁骑营的兵力支援刘曜大军,他便自告奋勇担任骑兵营校尉。

    在皇甫规眼里,董卓力大无比,武艺不凡,杀羌人毫不手软,忠义也没的说,自然同意让董卓领兵。

    刘曜刚才与皇甫嵩听了稽象对董卓的长相描述,加上皇甫嵩见过董卓,也认得皇甫规的字迹,所以才放心让董卓过来。

    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刘曜如今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团,他的安危,关系着千万人的利益!

    由不得皇甫嵩等人不小心翼翼。

    幸好此时刚刚四十出头的董卓,还有着一颗向往正义,匡扶社稷的心,对于大名鼎鼎的刘公刘景升也是敬仰不已!

    没有当年的两套马桶、淋浴,恐怕他董卓此时还在家中当土豪,不可能成为羽林郎,也就不可能到皇甫嵩麾下任职。

    “考虑到凉州军不熟悉百姓军的军规军纪,所以本公会给你们骑兵营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等过了适应期,再另行安排!”

    刘曜这句话,就像一桶冰水,浇灭了董卓想要在短时间内率领骑兵营建功立业的愿望之火。

    如何用好西凉铁骑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刘曜不可能让董卓一直担任铁骑营的主将。

    他既然开口让董卓等西凉兵熟悉百姓军的军规军纪,自然就会按照百姓军的编制对骑兵营进行整编。

    比如,安插一个和营长平级的营长史,让营长史趁着士卒休息的时候,加强对西凉士兵的“洗脑”工作,把服从军令作为军人天职的思想灌输给他们。

    以及十五等军功爵位制的详细内容,等等和旧的东汉军制所不同的地方全都输送进各个西凉骑兵的脑子里。

    再比如,设立营级军法官,把违反军法的下场,和战死后家属所得优待等进行教育宣传。

    只有把西凉铁骑由内而外的转化成百姓军,如此才能算是刘曜的骑兵营!

第91章 长安易主() 
熹平二年,六月十三。

    刘曜大军顺利抵达长安。

    此时的长安乃是东汉王朝的陪都,也叫西京,城中居住着大量的官员亲属,富商豪门。

    在秦朝和西汉时期,长安地区一直是当时中央朝廷的核心统治区域,不仅是政治上的中心,也是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中心。

    由于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定都洛阳,长安的繁荣局面有所下降。

    在原时空的三国时期,长安地区经历了多次战乱的摧残,比如曹操和西凉马超之间的战斗等。

    即便如此,长安仍然是军事重镇,只是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略逊于洛阳罢了。

    以前刘曜读高中历史的时候,发现长安是很多朝代的帝都,尤其汉唐也定都在长安。

    当时他十分奇怪,不明白为何古代的统治者喜欢把帝都定在长安,因此特地查看了一下长安的地理位置。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得了长安,控制八百里秦川简直不要太容易!

    八百里秦川即关中平原、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三百六十公里。

    自古以来,这里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为历史上秦帝国的兴起奠定了强大基础,所以号称“八百里秦川”。

    换句话说,控制了八百里秦川,就等于妥妥的有了帝王之基!

    一个关中平原可以养活多少人?

    刘曜不知道这个时空的关中平原可以养活多少人,但他记得后世西北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活了一亿人,而关中平原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西北四分之一的人口!

    这或许有很多原因,比如后世的亩产量比古代高、灌溉体系比古代优良、病虫害的防治比古代及时等等。

    但毋庸置疑的是,关中平原土地肥沃,哪怕是在刘曜此时所处的时代,只要对关中平原加以管理,合理开发,养活近千万人绝对不是痴人说梦。

    因为在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即公元2年,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当时这片地区上生活着三百五十多万的人。

    由于地方豪强有隐瞒人口的习惯,所以真实的人数应该不低于四百万!

    刘曜若是能把关中平原经营好,必定可以在有生之年,让四百万翻一倍,达到八百万应该没有问题。

    而且拿下长安,几乎没有耗费他什么力气。

    他在没有抵达长安地区之前,就已经收到了京兆尹的归附信,而且写信用的纸,一看就是百姓集团联合几大富商生产的。

    长安和洛阳一样,城中生活着许多大儒,可以算是士人的两个最大的大本营之一。

    一本针对军方体系的《战争论》,一本针对思想学术的《夏学通略》,让刘曜成为了当代鸿儒!

    加上宣传队利用说书、皮影戏等各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推广与宣传,天下士人全都知道廉价的纸质书籍与汉语拼音乃是刘曜所发明。

    就凭这两样,刘曜足以担得起“当世圣贤”的称呼!

    汉语拼音让人识字更快,纸质书籍让知识的传遍更迅速,获取知识不在是富贵人家的特权。

    可以说,积累了十年之后,刘曜的名望已经达到了天下第一的地步!

    他当皇帝,在天下士人看来,那是天命所归,也是众望所归。

    在广大因百姓集团而受益的老百姓看来,只有刘曜当皇帝,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总而言之,现在的刘曜比当年的王莽还要得人心。

    王莽当年只是用他个人的德行折服了天下士人,若说治理地方百姓,让人们过上“小康”生活他真的不如刘曜。

    刘曜治下的九郡一区,不说家家户户有余粮,至少十之七八的家庭不用为天灾而害怕。

    让这样一位思想与行动都过硬的“当世圣贤”做皇帝,除非是植物人,否则是个正常人都会举双手赞成!

    虽然刘曜集团顺利的得到了长安,但如何控制长安地区,才是重中之重。

    刘曜以前计划过,所以倒不至于慌乱布置。

    首先要让百姓军与当地百姓和谐相处,然后立即安插可信之人担任京兆尹令等民政官,完成对地方的控制,接着征集粮草和就地招兵。

    至于百姓军,则留在长安修整两日后,全速东进洛阳。

    从益州一路走来的百姓军倒不会给刘曜添乱,他就怕后来从各个地方招募和地方势力提供的新兵,可能会违反军纪而给长安百姓留下不好的印象。

    人越是怕什么,往往就容易遇见什么。

    刘曜与皇甫嵩等人正在议事,忽然接到贾小六禀告,董卓麾下的两个亲兵违反了军纪。

    细问之下,刘曜得知违反军纪的两个人叫李傕(jue)、郭汜(si)。

    刘曜自然是记得这两个人,这二位在原时空可是臭名昭著!

    在原时空东汉末年的各种政治势力中,董卓集团是一个土匪色彩甚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贼窝。

    这伙煞神如同癌细胞一样在东汉政权的内脏中生长肆虐,最终扼杀了东汉政权的活力,使之走向灭亡。

    该集团中除了董卓这个十恶不赦的贼头外,还有几个贼子孽孙也相当有名,他们是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

    尤其是李、郭二人,作为董卓的爱将和高足,肚里的贼汤坏水一点不比董卓少,为非作歹的能量比董卓也毫不逊色。

    李、郭二人很早就是董卓手下的喽啰,郭汜少时还操练过盗马的营生。

    二人随董卓闯入洛阳时,皆为将军,讨董军兴,二人奉令领兵五万守把水关,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扰乱关中,李、郭二人皆为帮凶,他俩率兵驱洛阳民数百万赴长安,一路上淫别人的妻女,夺他人的财物,导致死于半途上的人不可胜数。

    对于这段影视剧和历史文献之中的记忆,刘曜可谓是印象深刻!

    “营地军法官何在?”

    刘曜最恨的就是这种目无法纪的家伙,若不能对这样的人进行惩处,那长安的百姓会怎么看百姓军?长安的士人会怎么评论百姓军?

    贾小六犹豫了一下,低声道:“由于还涉及到温满,营地军法官不知该如何处置,故而才报告到属下这里,属下身为军法司代理司副,亦不敢轻易决断。因此前来禀告主公,一切由主公定夺。”

    “温满?”刘曜眉头一皱,疑惑道:“贪狼温满违反了什么军纪?”

第92章 军法有情() 
一个时辰前。

    午初三刻。

    烈日高照。

    长安城外。

    军营之中。

    李傕与郭汜两人散值后,和大多数训练结束的百姓军士卒一样,回营吃饭。

    两人在吃饭时候,听到同营帐的人谈论长安城内的繁华。

    他们以前跟董卓在西凉生活过,也不是没见识过什么繁华的城市,但像长安这种陪都,却是很少来。

    刘曜担心非百姓军体系的士卒入城后失控,因此把这些从各个地方招募和地方势力提供的士卒和一些正规百姓军留在了城外,安营扎寨。

    考虑到平衡的问题,刘曜特地带着董卓进了城。

    董卓率领的西凉铁骑虽然是皇甫规派来支援的,但毕竟属于外来投靠势力。

    他们经过两天的整编,对于百姓军的军规军纪适应程度并不彻底。

    整编需要时间,并非两三天就能完成。

    这一点董卓也知道,所以他并没有什么怨言,何况百姓军也有很多士卒留在了城外。

    李傕安耐不住内心的躁动,他给郭汜投去了一个眼色。

    两人悄悄吃了几口干粮,然后换了衣服,对同营帐的袍泽撒了一个出去拉屎的谎话,先后离开了营帐。

    营帐都是露天扎建,出入口皆有值守士卒看守,负责警戒。

    李傕、郭汜混迹军旅时间不算短,他们趁巡逻的队伍不注意,用兵器削断护栏的底部,弄出了一个可以供单人爬行的洞口。

    待爬出大营后,两人又撕下衣角,把护栏裹上。

    于是,两人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了军营。

    李、郭二人加入百姓军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但对于百姓军军法军纪之严,感触特深。

    他们知道用百姓军的名头欺负餐馆掌柜,白吃白喝的下场——斩!

    而且两人也算是兵油子,知道轻重,不敢在外逗留太长时间。

    所以,他们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混入了城中,吃好喝好之后,又寻私妓快活了一番,最后心满意足的出了城。

    这前后所用的时间加起来,约有半个多时辰,他们出城时距离下午的训练还有大半个时辰。

    他们本以为行事隐秘,不会被发现,但他们忘了这是一个穿越者建立的军营。

    穿越之前,刘曜虽然没有当过兵,但是他参加过军训,而且还看过很多军事题材、军事训练方面的影视剧。

    他对于兵油子用各种办法隐秘的脱离营地,到外面玩耍的事知道的一清二楚。

    因此,鉴于这一点,并杜绝其他士卒跟风,刘曜把巡视营地护栏列入了军法官每日检查士卒纪律的工作内容之一,而且是每日至少巡视三次!

    李傕、郭汜两人很不幸,他们撞上了枪口!

    他们在爬“狗洞”回营地的时候,被军法官抓了个正着!

    按照以往的规矩,军法官才不管你是谁,就算你是刘曜钦定的十三太保,违反军纪照样受罚。

    而李傕、郭汜坚持自己是董卓亲兵(私兵)的身份,就算要惩罚,也是让董卓来惩罚,并下意识推了一下军法官。

    其实推一下军法官并不代表他们对军法官动手,当时的军法官也不认为两人是在向他动手。

    推军法官的是李傕,他是下意识的行为。

    但巧的是,外号叫贪狼校尉的温满巡营,正好看见了李傕推军法官的那一幕。

    他可是火爆脾气,直接冲上去,甩手给了李傕两个耳光。

    郭、李并不认识温满,他们平日里在董卓手下,仗着是董卓亲兵,横行霸道,哪里能受得了这等委屈。

    直接跟温满干上了!

    温满是刘曜的学生,又是当年益州郡十六个年轻县尉之一,一身力气没的说,武艺谈不上超凡,但对付一般的三五个人不在话下。

    郭汜、李傕之所以会被董卓看重,收为亲兵,自然是因为两人力气大,与人打斗起来下手凶狠。

    温满外号贪狼,下手自然也是相当凶狠。

    他以一敌二,与郭汜、李傕交手数十个回合,不分胜负。

    军法官不能看重他们私斗无动于衷,一旦局面失控,他也是要被问责的。

    所以立即上报,镇守大营的朱俊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派一队甲士赶到现场,三下五除二就把温满、郭汜、李傕三人拿下。

    朱俊是跟在刘曜身边很多年的人,他知道刘曜最恨败坏军纪的家伙。

    但考虑到温满私斗也是事出有因,再加上郭、李两人来自西凉的身份较为特殊,他不好表达意见。

    最后朱俊当了甩手掌柜,把这事丢给了专门管理军机军规军法的军法官,由他们来定夺。

    营地的临时军法官与朱俊想的一样,不敢做主,自然上报到了目前暂时代理军法司副司职务的贾小六。

    因为军法司的权力特殊,刘曜用其他人担任军法司主官并不放心,选择贾小六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才有了一个时辰后,贾小六向刘曜禀告郭汜、李傕违反军纪的那一幕。

    未初三刻。

    长安城内。

    刘曜临时征用的住所。

    “传董卓过来见我。”刘曜对贾小六道。

    片刻后,董卓来到了议事厅。

    待董卓见礼后,刘曜看着有些慌张的董卓,问道:“仲颖可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是什么?”

    董卓恭声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背诵了一遍。

    “很好!看来仲颖这两日很用心在学习百姓军的军规军纪,本公很欣慰!”

    刘曜肯定了一下董卓的努力,对其进行了一番夸赞。

    话锋一转,刘曜冷着脸问道:“仲颖可知,未经军令允许,而私自离营,该如何处置?”

    董卓心中凉了半截,他刚刚也得到了李傕、郭汜违反军纪的消息,知道刘曜找他来肯定是为了处理这件事。

    现在刘曜问他这个问题,他又不能假装不知道,毕竟刚刚夸过他。

    “当断腿骨!”

    董卓既然下定决心投靠刘曜,损害一点自己下面小喽啰的利益,也在情理之中,他相信郭、李不会怨他。

    刘曜面无表情道:“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传令,郭汜、李傕入军未超过七日,以新兵视之,念在初犯,罚鞭责一百,记过一次!温满身为校尉,未经军令允许而与私人争斗,念在事出有因,罚鞭责三十,记过一次!”

    贾小六知道刘曜的话是对他说的,也是说给董卓听的,所以立即回声道:“属下得令!”

    董卓也很清楚,刘曜的处置已经给他留了情面。

    他急忙单膝跪地,用行动表达了对刘曜的谢意。

    在董卓低头的时候,耳边响起了刘曜的话:“仲颖不必如此!本公对他们的处罚可不轻,你要知道‘记过一次’意味着什么!”

    董卓一愣,他回想了一下军规军纪,发现记过一次不仅会被记录到个人档案之中,未来升迁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记过处分与个人档案都是东汉军制之中不曾有的!

    董卓经历此事后,再看创建百姓军军制的刘曜时,他的眼神中已经不仅仅是敬畏,还有着一丝恐惧!

第93章 洛阳来客() 
六月十三日。

    盛夏。

    热浪滚滚。

    西边的太阳刚落山,夜幕缓缓笼罩大地。

    长安城内,刘曜临时征用的住所。

    刘曜正在与班恭、张俞商议着如何管理占领区的地方民政建设,忽然接到朱大鸿的禀告。

    由于贾小六担任了代理军法司副司,现在也有很多事需要他忙,故而刘曜的贴身保镖朱大鸿便不得不充任侍从的角色。

    “启禀主公,军情署传来消息,在城东二十里外发现一队五百人规模的车马队,经过打探,获知该车马队乃是从洛阳而来,他们马不停蹄向西而行,是为了寻找主公,请求归附。”

    听了朱大鸿言简意赅的汇报,刘曜转头向身边的班恭、张俞两个看了一眼。

    自益州起兵之初,刘曜便把程昱、虞辰、刘彪、陈群庆留下,让他们坐镇百姓军在西南的大本营。

    一方面维持百姓集团的运转,向义军提供钱粮、兵源,一方面确保对根据地的绝对统治。

    而具有相当强的组织能力,与管理等行政事务能力的班恭、张俞,则被刘曜带着一起跟着大军同行。

    班恭为军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