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第三帝国-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具有相当强的组织能力,与管理等行政事务能力的班恭、张俞,则被刘曜带着一起跟着大军同行。

    班恭为军团的后勤部长,张俞是长史部长,由于刘曜手下仍然缺各种人才,所以班、张两人还兼任着其他的事务,比如作为刘曜的军师参谋,献言献策。

    “两位部长怎么看?”

    朱大鸿汇报完毕后,自然是退出了议事厅,回到门外继续站岗。

    至于班恭、张俞两人,听了刘曜的发问后,皆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班家兄弟跟了刘曜十几年,对于刘曜的脾气秉性不可谓不了解。

    班恭知道刘曜喜欢务实的人,讨厌高谈阔论,行动能力极差的家伙。

    他本人偶尔喜欢高谈阔论,但他的动手能力与执行力,依然很强。

    这也是刘曜欣赏的他的原因之一。

    刘曜曾经不止一次的感叹过,夸赞班恭有王佐之才。

    班恭认为刘曜说得对,并非是他狂傲自大,而是他对自身能力有着清醒认识。

    也正因如此,他形成了谨言慎行的习惯,面对刘曜的提问,即便已经猜到了一些端倪,但他仍然不会轻易率先开口。

    张俞就没有班恭那么多顾虑,他自从十年前跟着张俭等太学生从洛阳不远万里跑到益州,见识过滇池的“不似人间”的“小康”社会之后,对刘曜除了拜服还是拜服。

    他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担任什么职务,就做好分内的事务,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出一些他自认为有用的建议。

    “该是洛阳有变!”

    刘曜对张俞点了点头,道:“升济推测的不错,洛阳时局变化乃是必然,只是这一天比我预料的要早。”

    就在此时,班恭开口道:“主公,为了表示对他们的重视,或许可以先派遣西凉铁骑营赶去接应。”

    刘曜闻言,笑了笑,道:“善长啊善长,你怎么就知道他们那些人是朝中权贵?”

    班恭表面看起来稳重的言论,实际上是带着深深的恶意。

    一个铁骑营的战斗力,恐怕能把那五百人的车马队全部绞杀。

    假如那些人真的是朝中权贵或其亲属,骑兵营赶去可以保护其周全。

    反之,若那些人是心怀叵测的敌人,铁骑营可以毫不犹豫就地发起攻击。

    “传皇甫将军与董校尉过来议事!”

    半个时辰后。

    皇甫嵩与董卓率领骑兵营,从正面截住了从洛阳来的车马队。

    “尔等何人,为何拦住我等去路?”杨力策马行到队伍前面,对着皇甫嵩所在的骑兵营高声喊道。

    董卓谨慎的驱马来到阵前右边,大声回应道:“我等乃是益州刘公麾下骑兵营,你等又是什么人?!”

    杨力闻言一喜,但他乃是各家家将之中的首脑,也是郭禧临时任命的车马队主将,自然不会轻易相信董卓的话。

    可他也不能不信,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跳出马车,疾步跑到了他的身边。

    青年从左边袖口里掏出一卷竹简,递给了马上的杨力,接着又从右边袖口里掏出一本书,也递给了杨力。

    “杨叔,你把这两样东西扔给对方,他们见了之后,应该会看出我们的身份!”青年胸有成竹道。

    杨力对这青年点了点头,然后策马行到董卓对面三丈外停下,喊道:“这是证明我等身份的物件,还请接收勘验!”

    两个骑士翻身下马,捡起那两样东西,然后交给了董卓。

    董卓看着那卷竹简与那一本纸质书,皱了一下眉头。

    他看不懂竹简内容,但是发现竹简的落款是一个人的名字。

    “袁绍?和曹操一起偷抢新妇的袁绍?”

    董卓之所以听过袁绍的名字,是因为袁绍和曹操一样,十六七岁便在洛阳出了名,只是这个名声并不好罢了——抢新娘子的小贼!

    但另外一本书他真看不出来什么,只好驱马回到皇甫嵩身边,将东西交给了皇甫嵩。

    皇甫嵩虽说是将门世家,但也是读过书的,文学造诣恐怕比得上十个董卓的水平。

    他仔细看了下竹简,发现里面的内容,像是节抄自汝南袁氏的传家经典,又看了一下竹简的落款,乃是一个人的名字。

    由于近些年他一直待在滇池,对于洛阳发生的事情并不了解,所以不知道袁绍是谁。

    但名叫《四书五经》的纸质书他却是认得。

    这种用极品纸质印刷的书本,是当年百姓集团联合数大富商发行的典藏版,数额有限。

    当时刘曜设计这么一套典藏版,乃是专门送给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通过富商而与百姓集团有着利益联系的世家大族的礼物。

    皇甫嵩有幸在滇池图书馆见过这版书籍,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他合上书,心想:“这名叫袁绍的青年,应该是汝南袁氏子弟无疑。”

    皇甫嵩把书与竹简还给董卓,对后者道:“身份确认,乃朝臣亲属无疑!”

    过了片刻后,杨力从董卓手中接过了竹简和书。

    “我等乃是奉了百姓军刘公之命,前来接应诸位的骑兵营。在下董卓,骑兵营校尉,此乃本校尉之印绶。”

    董卓拿出自己的校尉印绶,在杨力面前晃了一下说道。

    杨力也不可能去验证对方印绶的真伪,立刻拱手道:“见过董校尉,在下杨力,乃杨司空家将!”

    “请!”董卓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第94章 袁绍的主意() 
“启禀主公,从洛阳来的车马队距离长安城不足三里。”朱大鸿禀告道。

    待朱大鸿退下后,刘曜对身边的班恭、张俞道:“两位部长,出城迎接与进城后的安置之事,就劳烦你们亲自走一趟了。”

    “为主公效劳,乃是我等的本分!”班恭、张俞同声道。

    两人领命告退后,立刻回到住处,各自换了一套礼服,然后领着麾下的属僚,集结了二三十人,浩浩荡荡开赴城门。

    张俞、班恭乃是这次迎接队伍的首领,他们自然走在最前面。

    这时候距离宵禁还有一段时间,长安城内的大街上依然还有不少行人。

    他们这群人的忽然出现,立即引起了轰动。

    很多有眼力劲的人,都看出来他们这是要出城迎接重要的人物。

    “我猜是朝中的三公!”

    “我猜是边军主将!”

    “你敢不敢打赌?”

    “赌就赌!我赌三公,一千钱!”

    “我赌边军主将一千五百钱!”

    “。。。。。。”

    除了临时起意玩赌的,还有凑热闹跟在后面看的人。

    张俞阔步前行,目不斜视,却对身边的班恭道:“善长,你紧不紧张?”

    “我说不紧张你会信?”班恭没有扭头,就那么保持着隆重的神色,一步步向前走。

    两人在刘曜手下共事已有十年的时间,说话方式也越发偏向于刘曜的后世白话,且两个人私底下的关系自然没的说,故而才有这一幕开玩笑似的对答。

    “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你说车马队里面会不会有三公这样的高官?”

    张俞十分紧张,但同时也充满好奇,聊天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他的紧张感。

    班恭的神经也绷得紧紧的,他摇了摇头道:“你是不是想跟我打赌?”

    他知道张俞有个嗜好,没事喜欢跟人赌一些小玩意。

    “主公上次送你两套茶具,我赌你一套!”张俞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嘴角带着笑意道:“我赌来的人里面没有三公!”

    班恭忍不住疾行两步,抢先张俞一步,接着用胳膊肘狠狠捣了一下后者的肋骨。

    “你耍诈!刚才还说车马队里有三公,现在怎得变卦?”

    张俞忍着笑道:“以前跟你打赌从来没赢过,这次轮到你输了!”

    两人聊着聊着,便穿越城门,来到了城外。

    现在是盛夏,傍晚也很热。

    那些跟随张俞、班恭的人无不满头大汗,一个个右手甩着袖子,左手擦着额头的汗水。

    众人等了大约一刻钟的功夫,便听到了轰隆隆的马蹄声。

    不多时,洛阳车马队行到了长安城门口。

    马车里的各家少主、主母等家族临时的领头人物纷纷下车,一一与班恭、张俞等迎宾使团见礼。

    到了这个时候,刘曜集团为主与洛阳车马队为客的关系才算正式建立。

    寒暄过后,班、张两人又领着洛阳来客到事先安排好的“迎宾馆”住下。

    在安排洛阳来客入住的时候,张俞和班恭就各家的住处规格,产生了分歧。

    张俞认为曹家乃是宦官之后,不能与其他的当世名门同住在迎宾馆。

    曹操所在的曹家,其家主曹嵩嗅觉灵敏,发现杨家、袁家等家眷出城,也主动派家中子弟跟着出了城,并跟上了大部队。

    迎宾馆以前叫什么名字,何时开始出现的刘曜不知道,但他记得这样一个专门接待外国来宾或者地方官员的场所,在西汉时期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为汉武帝带回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后来西域各国常年进贡,使者所住的地方,就是“迎宾馆”这样的场所。

    至于中央朝廷召集天下各郡的地方官开会,招待地方官的场所,也就是现在被刘曜命名为“迎宾馆”的地方。

    班恭并没有因为刚才打赌输了而故意跟张俞过不去,他认为不能一棍子把所有宦官都打死。

    曹家家主曹嵩性情敦厚,为人忠孝,担任过司隶校尉,他虽然是中常侍曹腾的义子,但杨赐、袁逢等人对他的态度倒还好,否则袁绍和曹操小时候也不会在一起玩耍。

    刘曜曾经还夸过朝中的宦官吕强有党人作风,不仅清廉,而且耻于和张让等宦官为伍,对于士人清流非常推崇。

    张俞觉得刘曜应该不会错,所以也就没有再坚持,最后曹家也跟其他各家住在了迎宾馆。

    两人安排好这一切后,时间已经快接近子时。

    他们正打算去向刘曜汇报工作的时候,却得到下面人的禀告,得知袁家有人想拜见班恭。

    想见班恭的自然是袁绍。

    通过班恭执意安排曹家住在迎宾馆这件事,让袁绍看出了班恭是迎宾使团里面的“话事人”。

    而袁绍在原时空就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在没有打下北方大片疆域之前,他还是非常善于把握时机的。

    在被刘曜穿越的这个时空,此时的袁绍依然还是那个有着雄心壮志的青年。

    按理说该出头的是袁术才对,毕竟他是袁逢嫡子,而且只比袁绍小三岁。

    但袁绍用一卷竹简与一本书,打消了皇甫嵩等人的疑虑,让他们得到了骑兵营的护送,给洛阳车马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

    仅凭这一点,就让袁绍隐隐成为了各家年青一代之中的领袖人物。

    袁绍出身官宦世家,对于官场的一些弯弯道道,少年时就耳濡目染。

    再加上他有意想成为各家青年一代的领袖,所以行事自然会往能体现他领导力的方面去做。

    “汝南袁绍,拜见班部长!”

    刚见到班恭,袁绍就立即上前行礼。

    他在来拜见班恭之前,已找人打听了班恭的职务,所以称呼的非常得体。

    而他故意把“汝南”两个字放在自己的姓名前面,自然是想提醒班恭注意他的家世出身。

    “名门之后,果然是一表人才!”班恭很给力的对袁绍恭维了一番。

    袁绍听在耳里,喜在心中,组织了下语言道:“在下深夜拜见班部长,乃是有要事相求。”

    “是何要事?”班恭波澜不惊道。

    袁绍面色沉重道:“请恕班公见谅,事关洛阳之大变,绍想面见刘公,再行禀告!”

    班恭心中一笑,嘴上道:“洛阳之变,刘公已知!”

    他哪里看不出袁绍打的什么主意,不过是想在刘曜面前表现一番,给未来的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摆了!

    “百姓军有专门刺探情报的人员,所以只要是洛阳两日前发生的事,刘公都知道!”

    班恭又补充了一句。

    他这话自然是忽悠袁绍的鬼话。

    刘曜才来长安不到一天,而长安距离洛阳的直线距离,超过了五六百里。

    以换马不歇人的方式传递消息,在不遇到阻拦的情况下,单方向跑一趟至少需要接近一天的时间!

    就算刘曜在洛阳有探子,但眼下这个形势,探子想把消息传到长安,也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

    之前刘曜考虑到洛阳的形势复杂,想在洛阳形成百姓集团的情报网络,所消耗的时间、财力、人力及风险都很大。

    而且,过去他一直尽量不让中枢关注百姓集团,故而在长安、洛阳等非常靠近中枢的地方并没有百姓集团的产业。

    也就是说,刘曜在洛阳没有探子,他对于洛阳前几天前发生的事情,真的一无所知。

    见袁绍有些失落,像斗败的公鸡,班恭拍了拍袁绍的肩膀,道:“洗把脸,换身衣服,一会跟我去见刘公!”

    “喏!”

    袁绍连忙下拜,幸福来得太突然,让他一瞬间从“败鸡”变成了“战斗鸡”!

第95章 曹操睡不着() 
六月十三日。

    深夜。

    曹操穿着一件薄薄的绸衣,躺在榻上,辗转难眠。

    他本来是不想跟着袁绍他们一起来长安的,但他父亲曹嵩发了话,而且说的很深刻,他只好服从。

    由于天资聪慧,脑袋瓜子很灵光,他们曹家人一路上倒也没吃什么苦头。

    因为曹家不比汝南袁氏、弘农杨氏,从曹操这一代往上,他爷爷曹腾是宦官,他父亲曹嵩做过司隶校尉。

    尽管曹操经常以曹参之后标榜自己,但依然掩盖不了他们谯县曹家是地方豪强的本质,勉强算是地方官宦世家,但跟有钱的地方豪族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原时空的曹操正因为出身问题,不被当时的名士所接纳。

    “原本留在洛阳或许还能寻得一丝机会,现在来到这里,有点寄人篱下的感觉,刘公日理万机,能赏识我等么?”

    曹操仍不甘心,他觉得应该留在洛阳,浑水好摸鱼,危险之中有机遇。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外面响起了敲门声。

    “谁?”

    曹操下意识喊了一声。

    “阿瞒,是我!”

    袁绍的声音响了起来。

    曹操暗想:“果然是好兄弟,知道我睡不着,特地来找我。”

    他起身披了一件衣服,点亮油灯,接着给袁绍开了门。

    “我这里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选择先听哪个?”

    袁绍像是到了自己家一样,很随意的脱掉外衣,坦露着胸口,拿起碗咕噜咕噜开喝。

    曹操也是闲得慌,跪坐在袁绍案几的对面,拿着一把扇子,扇了两下,道:“先听好消息。”

    他见袁绍精神亢奋,知道坏消息肯定也坏不到哪里去,所以才先听好消息。

    “你跟着家人赶了一天的路,按道理说,到了长安就安全了,你怎么愁眉苦脸?为族中亲属担忧?”袁绍喘了两口气,问曹操。

    他见曹操不说话,继续接着道:“当时为了安全着想,我们分成两批队伍,现在我们先到一步,至于后面的族中亲属,刘公已经派遣另一队骑兵营前去迎接。”

    曹操递了一个毛巾给袁绍,道:“你还没说是什么好消息。”

    袁绍激动的道:“阿瞒,你知道我刚才见到谁了?”

    “谁?看你这副难以自已的神色,莫非是见到了刘公?”

    曹操观察人还是很有一套,否则在历史上他也不会对见过一次面的司马懿忌惮很深。

    袁绍激动的红着脸道:“然也!”

    “你跟刘公说了什么?”曹操难以控制自己的好奇心,脱口问道。

    袁绍用毛巾擦了擦脸,然后放下毛巾,把衣服理了一下,坐直腰杆后,很认真的道:“我把洛阳前几天发生的事向刘公做了禀告!”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道:“刘公言:‘从洛阳来了那么多青年才俊,只有你不辞劳苦,深夜来拜谒本公,禀告这等大事,我心甚慰!’”

    曹操听了袁绍的这番话,心中好似打翻了五味瓶,有羡慕,有庆幸,还有一丝嫉妒。

    袁绍观察着曹操的反应,他感觉时候差不多了,赶紧说道:“现在跟你说好消息!你听好了!刘公缺少两个侍从,打算任你我二人做为侍从!”

    “这?!本初,你莫要打趣,万不可拿刘公说戏言!”

    曹操的心跳猛然加速,但理智告诉他袁绍八成在说谎。

    袁绍一脸的不高兴道:“阿瞒,你仔细想一想,恐怕只有我袁本初魔怔了,才会深夜跑来打趣你?”

    曹操冷静的想了想,发现袁绍说的很有道理,但他有个疑惑。

    “刘公若是真的任命你我做侍从,可他日理万机,该是如何知晓我曹阿瞒的?”

    袁绍面露敬仰之色道:“刘公不仅知晓你曹孟德,他还特地关注了阿瞒你的身体状况!”

    “什么?!”

    曹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真万确!”

    袁绍见曹操反应太激烈,以为还在怀疑他的话,急忙补充道。

    曹操一边给袁绍碗里添水,一边好奇的问道:“刘公是如何说的?”

    袁绍端起碗又喝了一口,道:“刘公言:‘阿瞒今年应该十八九岁了,身子还在生长,你下次见到他,告诉他,喝煮开后放温的马奶,每日早晚两大碗,可以强壮身体,有助于增高!’”

    “末了,我还听到刘公小声嘀咕了一声:‘曹操啊曹操,关于你的身高方面,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嗯,大概是这般说的!”

    听了袁绍对刘曜所说内容的神还原,曹操的小心脏简直快要从嘴巴里跳了出来。

    “圣明不过刘公!圣明不过刘公!圣明不过刘公!”

    曹操像复读机一样,连说了三遍一模一样的话。

    接着,他又夸张的站了起来,朝着北方拜了三拜。

    “阿瞒,你在作甚?”

    袁绍奇怪的问道,他有些怀疑曹操是不是被刚才自己一番话给刺激到了,脑子变得不正常,才有古怪的动作。

    曹操以前所未有的郑重表情道:“我在礼拜刘公!”

    袁绍道:“刘公此时的住所在我们的南边,你为何朝北拜?”

    曹操道:“天子面南而坐,我自然是朝北礼拜!”

    他这话说的很有讲究,等于说刘曜在他心中已是汉帝国的天子。

    “还有一件坏消息是何事?”

    曹操回到袁绍面前坐下,缓缓的问道。

    袁绍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刘公在获知洛阳城门被刘虞、刘宠联手攻破,张让、曹节等挟制皇帝退守皇宫的事情后,立即召集百姓军高层召开会议。”

    “当我把段颎率领大军开赴鲁阳打算消灭江夏刘焉的事情也禀告了之后,刘公麾下的高层已经全部赶到。”

    “百姓军高层的办事效率如此之高?”曹操惊讶道。

    袁绍点了点道:“刘公甚至都没有让我退下,直接留我在现场,与麾下臣工商讨接下来的对策。”

    “刘公言:‘刘虞、刘宠麾下战兵大都是从地方召集的郡县兵,且具有战斗经验,可谓之精锐,故而皇宫极有可能已在六月十一日当天被攻破!’”

    刘曜留袁绍参会,还有一个原因是方便众臣工从袁绍口中获知有关洛阳方面的详细情报。

    “会上,刘公立即命人快马加鞭连夜出城,以最快速度赶往洛阳刺探消息。”

    曹操耐心的听着袁绍的讲述,他知道所谓的“坏消息”只怕马上就要揭晓了。

    “最后,刘公让班部长牵头,组建政事堂,开始着手治理地方政事。他希望我们在做侍从之前,能够先到地方基层历练一段时间。”

    “所以,坏消息就是你我二人明日便要去寻班部长报到,准备去做地方官!”

第96章 我意已决() 
熹平二年,六月十五日。

    刘曜与班恭、张俞等人一直等到深夜,终于等来了信使,获知了洛阳近几日的消息。

    六月十一日。

    刘虞率先攻入内廷,刘宠麾下三万援军也恰好赶到,两刘合力与北军力战。

    北军主将田晏战死,乱军之中皇帝刘宏、中常侍张让、大宦官曹节等人被乱兵杀死。

    混乱之中,皇帝刘宏唯一的皇子刘辨也被吓死了,而陈王刘宠因是汉明帝刘庄玄孙的宗室身份,被骆俊等麾下人马以及闻人袭、许栩、刘嚣、来艳等投靠刘宠的朝中大臣拥立为帝。

    陈王刘宠还算聪明,他以天下未平为理由不愿称帝,学西汉末年的王莽自称“假皇帝”,臣下称其为“摄皇帝”。

    杨赐等人不愿拥护刘宠,告病在家。

    六月十二日。

    段颎率领两万多大军杀到洛阳,刘宠与刘虞联手,以近五万兵马与段颎在洛阳城外决战。

    由于段颎大军昼夜奔袭,士卒本就疲劳,再加上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