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第三帝国-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曜理解“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道理,此乃“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简称,绝对的嫡长子继承制概念!
至于“无嫡无长,兄终弟及”是为了保证继承人的年龄不会太小,既能防止后宫专权的情况出现,又是对嫡长子继承制之中出现无嫡无长情况的补充。
比如历史上秦武王嬴荡意外过世后,他的弟弟十八岁的嬴稷即位,便是后来著名的秦昭襄王。
理论听着都挺美好,可继承法与培养制度的内容又该如何制定?
想要满足这些标准可不容易!
就在刘曜出神的时候,庞德公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大王刚才言及‘储君’,臣窃以为,此‘储君’非彼‘储君’,乃有继承权之继承人。敢问大王,不知可是此意?”
见刘曜点头,庞德公接着道:“既如此,臣认为,可先对众多适龄继承人皆加以培养,间隔数年之后,再从众人之中按照长幼继承序列,挑选数名才具优异者立为储君,再加以培养。”
庞德公说到这里,见刘曜听得很认真,并没有打断的意思,便大着胆子继续往下说。
“至于如何从这数名储君之中,择一人担当太子之位,却也不难!只需从理政、治军两个方面,来考核即可!”
“具体,可先将数名储君外放去担任地方官员,待三年或五年之后,对比他们治理地方的政绩成果便可选出最佳者。”
庞德公小心翼翼地偷看了一下刘曜,发现对方听得很入神,这才组织语言继续往后讲。
“再从军历练,因储君身份,可不必上战场,以负责后勤辎重等军务来积累军中经验。待三年五载之后,对比他们处理及协调军务事宜的成绩,亦可选出最佳者。”
“立理政、治军成果皆佳者为太子,既符合立长之制,又贴合立贤之意!”
说到这里,庞德公面朝刘曜,再次躬身行礼道:“臣一点愚见,若有冒犯,还请大王降罪责罚!”
刘曜摆手道:“谏议长之言,实乃启发思维之妙言慧语!寡人岂能责罚?”
第136章 爵位继承序列()
“众卿所言,皆有一番道理,寡人听后受益良多,心中对于储君的培养之事,清晰了不少!”
刘曜对于这次的聚会做了一个阶段性的总结,顿了顿之后,他开始引出另一个话题。
“寡人欲将国之储君的培养进行细化,划分出准储君、储君、准太子、太子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皆对应一个职务,并成立专门的教育及考核机构。”
“而在做此事之前,寡人意欲定下爵位继承序列法,未来寡人登上帝位,之后皇位的继承亦以此为准!”
见众人皆十分好奇,兴趣满满,刘曜便接着把他构思的爵位继承序列,向众人阐述了一遍。
第一爵位继承序列依次为嫡长子、嫡二子、嫡三子等,按年龄由长及幼。
对应皇位继承的话,便是“凡大行皇帝驾崩,须立嫡母所生中年龄最长且已婚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第二爵位继承序列依次为庶长子、庶二子、庶三子等,按年龄由长及幼。
对应皇位继承的话,便是“凡大行皇帝无已婚成年嫡子,须立庶母所生中年龄最长且已婚者。”
第三爵位继承序列依次为嫡长弟、嫡二弟、嫡三弟等,按年龄由长及幼。
对应皇位继承话,便是“凡大行皇帝无已婚成年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中年龄最长且已婚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第四爵位继承序列依次为庶长弟、庶二弟、庶长弟等,按年龄由长及幼。
对应皇位继承序列的话,便是“凡大行皇帝无已婚成年皇子,且无已婚成年嫡弟,须立庶母所生中年龄最长且已婚者。”
第五爵位继承序列为嫡祖母系堂弟,也是按照年龄由长及幼。
对应皇位继承序列的话,便是“凡大行皇帝无已婚成年皇子,且无已婚成年嫡弟、庶弟,须立嫡祖母所生中年龄最长且已婚的堂弟。”
第六爵位继承序列为庶祖母系堂弟,依然是按照年龄由长及幼。
对应皇位继承序列的话,便是“凡大行皇帝无已婚成年皇子,且无已婚成年嫡弟、庶弟、嫡祖母系堂弟,须立庶祖母所生中年龄最长且已婚的堂弟。”
刘曜提出的这六大顺位继承序列,与按照血缘远近来作为继承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如出一辙。
就像桥玄前面说的一样,过去虽然有顺位继承序列,但并不详细。
此时刘曜将其详细的列出来,并约定成法定的序列,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这一套爵位继承序列,概况起来也就是桥玄之前说的一句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嫡无长,兄终弟及!”
关于兄终弟及的历史典故,不要太多。
汉文帝刘恒便是以弟弟身份,继承了他哥哥汉惠帝刘盈的皇位。
见自己提出的六大顺位继承序列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反对,刘曜便回过来介绍了一下他所定义的“准储君、储君、准太子、太子”的概念,及各级别职务的大致职责。
由于储君是相对应君主而存在,没有君主就不会有储君,故而刘曜的设想是从一个君主继位开始。
新君上位后,每隔五年,依照顺位继承序列法,从前向后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人作为准储君,每次最多选四人,算为一届。
条件一,年龄在十六岁至二十一岁。
条件二,已婚,且身体健康!
未来皇家学院建立后,还要再加上条件三,即必须拥有皇家学院学员的身份!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皇室成员,由皇家学院向宗正署报备。
宗正署核实无误后,必须上奏皇帝,由皇帝进行批准,颁发诏令。
然后宗正署必须与政事堂、军事堂进行沟通,着手对该届准储君进行培养。
将准储君培养成储君的方式,便是下放到基层历练。
故而准储君的职责即是到基层担任某些官职,进行历练。
这一点是刘曜听了郭泰、荀爽的观点之后,结合他原先的构思,合并而来。
准储君们必须把在皇家学院学习到的理政、治军以及财经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认清其作为未来国家统治阶层的身份及地位。
刘曜介绍完准储君之后,沉默了片刻。
待询问了众人意见,发现大家都认为此法可行之后,他才接着往下叙述。
准储君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便可晋升为储君。
第一,地方从事政务或法务满两年,历次政绩考评结果,至少一半以上是中上成绩。
第二,军队从事军务满两年,历次政绩考评结果,至少一半以上是中上成绩。
第三,年龄在二十五至三十之间。
未来成立国营总署之后,刘曜还打算把身入国营总署从事财经满两年,作为一个条件。
若准储君在任职期间违反法律法规被革职或停职,则取消准储君资格。
因不可抗拒力,如天灾或意外,导致生病或受伤,从而导致工作年限不满的,酌情处之以宽。
皇家学院每年对各准储君的情况跟踪记录一次,每五年向上报备一次。
满足以上四点的准储君,依照皇位继承序列法,每届最多选四人,由皇家学院向宗正署报备。
宗正署核实无误后,必须上奏皇帝,由皇帝进行批准,颁发诏令。
接下来宗正署必须与军事堂、政事堂沟通。
经过两堂军政大臣商议之后,确定各储君适当担任职务的备选,交由皇帝进行批准,颁发诏令。
储君培养的方式便是在中枢任职,其职责即是做好所担任职务的分内事,增强其在处理政务、法务、军务、商务等方面的能力。
刘曜说完了有关储君的构思后,又询问了众人意见。
发现陈寔、杨赐等人依然觉得此法可行,他缓了口气,吩咐侍女给众位朝臣添加热水。
就在众臣喝水的时候,刘曜悄悄拉开抽屉,迅速将文稿从中拿出。
他扫了一眼文稿,才接着往下叙述。
储君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便可以晋升为准太子。
第一,在中枢任职满五年及以上,历次政绩考评结果,至少一半以上是中上成绩。
第二,年龄在三十岁至四十五岁之间。
ps:求票票!
第137章 皇族列侯长老会()
违反法律法规的储君取消准太子资格,因不可抗拒力,导致工作年限不满的,酌情处之以宽。
至于任职期满但年龄没超过四十五岁的上一届太子,也属于准太子的范围。
皇家学院每年对各储君及上届太子、上届准太子的情况跟踪记录一次,满足以上条件的储君或上届太子、上届准太子,由皇家学院向宗正署报备。
宗正署核实无误后,必须上奏皇帝,由皇帝进行批准,颁发诏令擢升储君为准太子。
依照皇位继承序列法,每届准太子最多选三人。
皇家学院还需要把年龄超出标准的上届太子或上届准太子的档案,交给宗正署,宗正署核实无误后,必须把名单对应的档案转移到历届皇储档案室,以备不时之需。
刘曜表示,准太子属于闲职,在没有担任太子之前,必须跟随政事堂的台相一起轮值相台,只有建言权,不具有任何实权。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曜抛出了一个惊人的构思。
“寡人欲为太子设定任期,同时也为台相、阁帅,及其他官职设定任期!”
在座的朝臣们吓了一跳,但大家都是聪明人,眼睛一转便想到了任期制的好处。
最明显便是三公之位,人人皆有机会坐上一坐!
具体任期怎么设定,刘曜没有明说,只不过蜻蜓点水般的提了一下。
“此外,寡人登上帝位之后,未来将成立皇族列侯长老会!”
见众人眼神之中透露着好奇的神色,刘曜粗略介绍了一下他构思的“皇侯会”。
顾名思义,皇族列侯长老会由皇族长老及列侯长老组成,具体是七位皇族长老、六位列侯长老。
刘曜的计划是,用法律对皇族长老及列侯长老的身份进行明确规定!
“皇侯会”不是一直存在的机构,只是在推选准太子为太子的时候,由宗正署按照法律规定主持临时组建。
太子一旦定下来,便会按规定自行解散。
皇家学院做讲席的,且年龄在五十五岁以上,没有皇位继承权的皇族中人。
在这些人之中,按照年龄从高至低,排序前七位即为当届的皇族长老。
若当届皇家学院的院长是正常退位的皇帝,则自动成为当届皇族长老,占据一个席位。
在皇家学院做讲席的,且年龄在五十五岁以上,享受虚封的公侯爵。
在这些人之中,按照年龄从高至低,排序前六位即为当届的列侯长老。
说完了“皇侯会”,刘曜又开始继续往下讲述继承人培养的事情。
他的打算是在首相换届那一年,同时进行太子推举。
推举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先由皇族贵侯长老会进行投票,人手一票,共十三票,按照末尾淘汰制取最后胜出的两名准太子为太子候选人。
第二步,然后三台三票,即丞相、御史大夫、谏议长各一票,与天子二票,共五票,进行最终投票,得票率高者当朝册封为太子。
刘曜给太子设定的任职为五年,满五年后若没有登基为帝,则自动降级为准太子,可参与下一届的太子选举。
这里有一个前提,那便是其年龄没超过准太子的最高四十五岁规定。
刘曜会用法律进行规定,凡是年龄超过期限的,将失去了参与下一届太子的推举机会。
前面刘曜说过,他给太子的定位是一个职务。
这个职务的职责是作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助手,只有对于军、政、法等一切事务的建言权,没有处置、决断等任何实权!
换句话说,作为太子,可以对天下任何事发表看法,随便议论朝政,指点江山。
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检查朝中官员的工作状态,甚至对某些做事不用心的官员进行斥责批评指导。
但他不能打这个官员,也不能处罚或要求这个官员下台,因为他只有建言权,没有对具体事务进行决断处置的权力!
总之,太子的权力看似无穷大,其实同样无穷小。
刘曜这样设定,乃是为防止太子威胁皇帝地位。
“众卿以为如何?”
在场的朝臣听完了刘曜刚才一系列的阐述之后,皆陷入了沉默状态。
他们都在细细回想有关准太子与太子之间的递进关系,还有推举太子的流程及涉及到的人事安排。
众人都是人中之龙,脑子灵光的很。
照刘曜刚刚所说,在培养继承人的一整套体系之中,皇家学院、宗正署、皇族列侯长老会这三个组织,成为了除皇帝以外,对继承人的培养起着至关作用的存在!
有没有这三个组织同时与某一个继承人进行勾结,或者被某一个人操作的可能?
有可能,但可能性非常小,小到几乎不存在!
假如真有这样的一个人物,那必将是逆天的存在!
准储君在地方做官,进行培养的时候,所考评的标准都是量化的,容不得弄虚作假。
储君已在中枢担任具体的职务,其能力大小皇帝与朝臣都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准太子”介于太子与储君之间的过渡阶段,说起来与太子基本一样,并没有实权。
孰强孰弱,皆一目了然。
未来的继承人即便是想进入军中,靠积累军功提升声望,只要不在顺序继承序列之内,不在继承人培养体系之内,便没有资格继承帝位。
众人沉思片刻,待刘曜一一询问之后,发现他们竟然分成了五个派别。
班恭、虞辰、程昱自然是表示支持刘曜的整套构思,可以按这个来执行。
袁逢、杨赐、郭禧皆认为继承人培养之事干系太大,表示需要再仔细想想,一时半会不好做出决断。
陈寔、郭泰、荀爽皆认为,就眼下的情形而言,可以先施行准储君的选拔,把他们当成储君进行培养。
庞德公与桥玄两人各成一派!
桥玄认为按照准储君、储君、准太子三个阶段的培养即可,去掉后面推举准太子为太子的环节,由皇帝独断即可!
庞德公既没有表示赞成,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问了一个有些尴尬的问题——特殊情况之下,比如君主意外驾崩,又该如何确定继承人?
第138章 特事特办()
众人听了庞德公的问题,反应各异。
袁逢、杨赐、郭禧三位中立派暗感庆幸,幸好刚才没有明确表态,否则现在就被打脸了。
班恭、虞辰、程昱三位拥立派皆心头一震,吓得不轻。
他们刚才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倘若刘曜真那么实施下去,出了意外,他们可就成了千古罪人!
陈寔、荀爽、郭泰三位持“先培养”观点的学阀闻言也是愣住了!
想他们堂堂名士,竟然没有想到这个十分关键,无论如何皆绕不过的问题!
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疏!
桥玄却与前面等人又不一样,保持着很淡定的姿态。
他认为以刘曜的英明神武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只不过刚才没有明说或者没想起来说而已。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桥玄的直觉非常正确,刘曜的确考虑过这个问题。
现场众人的反应皆被刘曜尽收眼底,他不紧不慢的回答了庞德公的提问。
刘曜认为,若皇帝意外驾崩,或受伤、重病导致不能理政超过三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符合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的时候。
宗正署必须按照法律规定,主持召开皇族贵侯长老会,由皇侯会按照以下标准流程选出新任皇帝。
有太子则继位,若恰逢当年无太子或没有推举出新太子,则由上一届太子继位。
若上一届太子也不在,则由准太子之中皇位继承序列排位最前者继位。
若无准太子,则由储君之中皇位继承序列排位最前者继续。
若无储君,则由准储君之中皇位继承序列排位最前者继位。
假如连准储君也没有,则由皇位继承序列排位最前者继位,这时候就不考虑是否成年或结婚了。
在这种十分特殊情况下,想要继承皇位还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继承人必须在六大皇位继承序列内。
他的年龄可以放宽到十四岁至五十周岁之间,有过皇家学院学习的经历。
智商正常,身体残疾可不受影响。
自愿放弃皇位继承权,或违反法律法规而被剥夺皇位继承权的不得继承皇位。
总之,不在六大皇位继承序列内的人,不可能继位!
必须维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嫡无长,兄终弟及”的顺位继承序列!
刘曜还解释了一下为何把“受伤、重病导致不能理政超过三年”也归属于特殊情况。
他起初考虑是把时间定为六个月,但后来一想假如第七月病情好转,可以理政,对于此位皇帝就很不公平。
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三年有一千多天的时间,足以修养各种重伤、重病。
假如三年时间仍然不好,那恐怕是后世常见的绝症,想活也活不长了。
这便是刘曜对此条特殊情况的解释。
而且,刘曜还说了一个让众人觉得感觉“惊悚”的特殊情况。
他将明朝英宗与景帝兄弟俩之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当成了一个故事说给在场众人听。
皇帝打仗被敌人俘虏,朝臣推举其弟弟继承帝位。
随后该皇帝被敌人送回,只好十分无奈地成为太上皇。
但他并不甘心,蛰伏数年后竟然发动政变,夺了他弟弟的皇位。
刘曜可不想自家的子孙之间发生如此“惊悚”之事!
他明文规定“某些特殊原因导致皇帝三年不能理政”才算特殊情况,假如未来他的某个子孙被敌人俘虏,不是说军国大事就没人管理了。
皇族列侯长老会必须按照规定临时组建起来,以组织的形式代替皇帝,作为统领帅阁、相台、御史台、谏议台的首脑。
临事决断的话,十三人投票,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
假如三年之后,被敌人俘虏的皇帝仍然没有救回来,便可按照特殊情况处理办法,推举新帝继位!
即便未来老皇帝回来了,他恐怕也没有脸再去政变了!
就算他敢政变,能得多少人心还是一个未知数。
对于“三年不能理政”,反而第四年或第五年可以理政的情况,刘曜也有规定。
由于新帝已继位,旧帝回归的话,只能去皇家学院当个讲席,其他的事想都别想,太上皇更是不可能!
“大王圣明!”庞德公与桥玄异口同声,率先道。
庞德公是对刘曜竟然考虑的如此周密而心生感慨,忍不住赞拜。
至于桥玄则是发现刘曜果然如他猜测的那样,早就想到了,故而感到由衷的佩服,忍不住赞拜以抒发他对刘曜的敬仰。
在场的其他人也纷纷出声,高呼:“大王圣明!”
众人皆是聪明之辈,一听就明白刘曜后面所讲述的“特殊情况”下的继承办法,仍然以顺位继承序列为原则!
如此不仅可以避免孰贤孰不贤的争执,更能阻止立长还是立贤的纷争。
刘曜刚才其实故意去掉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即皇帝失德、无德如违反法规,也要下台让位。
此“法规”指刘曜定下的规矩——用来约束皇帝的祖制!
鉴于时机还不成熟,眼下的情况下刘曜还不好开口明说。
刘曜听着众人的奉承话,面露谦虚之色,缓声道:“寡人刚才所言培养储君之法,不过是集众卿之智罢了。”
他停顿片刻,脸色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现场众人的心也慢慢跟着悬了起来,皆不知道刘曜又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寡人忽然想起一件事,倘若君主身体很好,以至于太子任期满后,乃至年龄超限,都没能继承帝位。针对此卸任的太子,以及任期满后年龄超限的准太子,该如何待之?”
众人听了刘曜这话之后,皆顺着此思路向下发散。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
假如处理不好这个问题,恐怕会出大乱子!
庞德公老脸一红,心中暗骂自己为何刚才没有想到这一点。
照刘曜的打算,太子的任期只有五年。
虽然这样的情况很少见,但不代表就不会发生。
就拿刘曜来说,他十六岁得子,假设他没有立荀姜为王后,而是改立陈蓉为王后。
那么他的长子刘渊就是嫡长子,等刘渊四十五岁的时候,他才六十一岁。
当刘渊任期满后,其年龄也就到了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