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第三帝国-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滇池县虽为东汉王朝的偏远地区,可一郡治所的交通比其他县还是要发达的,商业也不差,尽管没法和巴郡相提并论,但人口绝对要在一万以上。

    刘彪惊讶道:“近百家?!”

    刘曜淡定地点点头道:“你大可到处寻找合适的位置,我希望接下来每天最少能新开两家餐馆,这种状态最好能持续五天!”

    “九真反贼之乱,令滇池百姓人心惶惶,昨日便有两家绸缎铺子关了门,连续再找一些位置到不难,只是花费昂贵。”刘彪高兴中带着担忧道。

    刘曜道:“还剩多少?”

    他是问两人从家里出来时携带的伙食费还剩多少。

    刘彪掰着手指算了算道:“大概还有四斤银钱。”

    东汉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银子价值约为一百五十钱到两百钱,四斤银约为一万多钱。

    当然,通货膨胀的时候,各种五铢钱贬值,一两银子可以兑换更多钱,但物价也同样跟着上涨。

    “差点的铺子数百钱,中等一点的铺子数千钱,上等的要万钱。大兄意思,要首选中下铺子?”刘彪脑筋转的还算不慢,揣摩着刘曜的意图说道。

    刘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两千多灾民之中,无依无靠的贫苦百姓总计多少人?”

    “根据官府这两日的赈济,目前还没有妥善安置的灾民为一千六百二十人,其中以夷人居多,约有六成。”刘彪道:“已安置的大都投奔了亲友,少数为行走南北的客商,目前已离开滇池。”

    这个时代,朝廷还没有像隋唐以后的那样,在灾年开仓放粮赈灾,所以当地官府能主动安置灾民已经很不错了。

    像刘焉之类有背景的“灾民”,根本不需要官府安置,他们早就整顿休息一番后迅速离开了滇池。

    对于这样因为意外沦落成灾民的人而言,一旦脱困,那是必然会尽快脱离“苦海”!

    刘曜想了想,停顿片刻后,皱着眉头道:“每开一家铺子,便可安置十多人做工。以我们的银钱余额,大约可以开十家。”

    “至于剩下没有被雇做佣工的灾民,届时可先提拔二十人做看庄园的护卫,再雇佣其余人参与建造庄园的房屋、修水渠和铺路,以及准备种秋小麦。”

    “如此,近两千名受灾的贫民便可安置妥当!”

    说到这里,刘曜郑重的看着刘彪道:“此事若能办好,于你我声望皆有极大提升,且定会引起当地官府重视,乃未来入仕之敲门砖!”

    十日之约的第二天,子时一刻。

    说是第二天,其实也就是第一日的当天晚上十一点半。

    “实在抱歉,让大兄久等了!”

    刘彪不好意思地推开门,见刘曜在摆弄案几上的一件木制品,还没有卧榻休息。

    刘曜抬头招呼了一声,示意他随便坐,然后道:“景玉,你的办事能力让我佩服!”

    刘彪憨笑道:“这是我们运气好,若非反贼祸乱,那些铺子老板怎可低价转让?”

    “不管怎么说,你用短短半日的时间找到了五间铺子,并直接整改开张了一家小面馆,这足以证明你的能力!”刘曜夸赞道。

    他顿了顿,又道:“趁滇池的商业还没恢复,我们要加快开新餐馆的速度!”

    “以我的估计,再过七八日,市面上的同类面条、薄饼该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那时我们将会丢失大量的客户。至于敢敲诈我们钱财的地头蛇,目前应该不会有,那些人多少要顾及华佗背后的张府君。”

    “相反,我所担心的,官府可能会派人让我们交商税。”

    西汉武帝时期就有收商税的先例,所以在刘曜的商业版图初具雏形开始盈利的时候,官府来干这种摘柿子的事毫无心理负担。

    “大兄言之有理,小弟会用心办事的。我抄了一份今日的账目,若没有什么事,你早点休息吧!”

    刘彪一边说话,一边从袖里掏出一册竹简。

    刘曜接过近一斤重的竹简,皱了皱眉头,慢慢将其展开。

    “可惜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还没有大面积在民间普及,我要用纸,以后还得靠自己制造啊!上厕所没手纸用,只能用木片,真特么烦啊!”

    这个时代的造纸术是门相对复杂的工艺技术,“蔡侯纸”乃是由宫里的一个机构研制出来的,所以是贵族高层特有的东西。

    因此,这种得到改进的造纸技术,从皇宫里普及到民间,必然需要一个过程。

    尽管这时民间造纸工艺比宫廷的简单很多,可是纸的质量很差,难以用来书写,那么就无法取代竹简。

    原历史上,东汉朝廷官府的正式文书通用简牍,这个情况延续到了东汉末也没有改变。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后,竹简才被纸完全取代,而这时距离“蔡侯纸”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

第13章 算盘问世() 
“新式薄饼卖了二百零五张,豚肉汤面条卖了八百零一碗,总入账五千五百钱?不对啊,应该是五千七百零二钱!”

    刘曜左手按着竹简,右手拨动算珠,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后,向刘彪投去了质疑的目光。

    刘彪挠了挠头道:“我一个钱一个钱数的,而且数了三遍,该不会错的。”

    “你过来,我计算一边给你看。”刘曜道。

    刘彪走到案几边,低头看自己的堂兄拨弄算珠。

    “这件长方形的木制品名为算盘,也是我跟家师门下一位幕僚学来的。它可以算尽天下一切有定数之物,端的是无比厉害!”

    “你看,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珠,这一道横梁把珠子统分为上下两部分,算珠内贯直柱,可沿细杆上下拨动。”

    “从右到左分为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万万等十一个位档,位档中横梁上有两珠,每珠代表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代表数一。”

    “算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刘彪发现自己一听就懂,而且感觉有一扇神奇的算术大门正向他打开。

    刘曜简单演示了百位、十位、个位档上的加减法,然后向刘彪演示计算刚才账目的过程。

    “新式薄饼卖了二百零五张,在百位档从横梁下向位档横梁拨动两个珠子代表二百,十位档为零,保持算珠的自然位置不动,个位档从横梁上向位档横梁拨动一个珠子代表五。。。。。。”

    “既然每张二十钱。。。。。。如此便是四千一百!”

    刘彪有点迷糊,并不是特别能理解,可仍旧感觉算盘很厉害的样子。

    “八百零一碗,每碗两钱。。。。。。相当于今天赚了二十多两。”

    刘曜报出了他的计算结果,然后示意刘彪来尝试一下。

    “景玉,你来试试。”

    片刻后。

    刘彪一拍案几,怒骂道:“竖子敢私吞我等的辛苦钱!我要去找陈掌柜说明此事,断不能让那小贼得了便宜!”

    刘曜伸手按住刘彪,道:“别冲动,你有何证据证明是被人私吞了?谁看见了?”

    “大兄的意思——捉贼捉赃?”

    刘彪并非莽撞的人,多少明白刘曜想说什么。

    “不错,再过几天,你看谁人花钱大手大脚或者谁人一反常态,然后再诈他一下,准能水落石出。”刘曜淡定的说道。

    刘彪点头道:“还是大兄高明!”

    刘曜摇头道:“损失百十钱不过是小事,算盘此物才是你要重视的东西,你若掌握了它的运算方法,日后谁也别想从你手里私吞一个钱!”

    他停顿片刻,待刘彪消化的差不多了,然后又接着道:“陈掌柜已谈好三千亩的下等田,作价一千五百两,七日后付先五百两,一月后再付一千两。”

    “大兄,置地之事是否再考虑考虑?你可是答应王公,无论成败今岁冬月是要去洛阳的!”刘彪苦着脸道。

    “先不说去洛阳的事!”刘曜盯着刘彪的双眼,郑重的道:“购地所需的钱,都要靠餐馆铺子赚来!”

    “从明天起,开新铺子和寻找门址的事交给陈群庆去做,你只需盯紧入账的钱财即可!这样的好日子最多不会超过十天,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行动!”

    “另外,同福客栈后厨会连夜开始包饺子,明天一早,会有一家饺子馆开张!”

    “饺子?!”刘彪惊讶道。

    刘曜得意的笑道:“是一种新式的面食,你明日便知。”

    十日之约的第七天,亥时一刻,也就是晚上九点半。

    同福客栈二楼,刘曜专属的房间之中。

    油灯下,刘曜与刘彪、陈群庆相对而坐。

    “属下还是站着舒服些。”陈群庆扭捏的站了起来,恭敬的向刘曜与刘彪行礼道。

    刘曜面色不悦道:“叫你坐你就坐,因为你有资格!”

    陈群庆心中一喜,欣欣然跪坐了下去。

    刘彪扭头瞪了陈群庆一眼,然后才慢腾腾回过头,用双手摊开面前案几上的竹简。

    “从第一家新餐馆的开张至今已过去七天,时至今日我们不含同福客栈共有十家餐馆,八十坐席以上的较大餐馆有四家,三十坐席以下的小型餐馆有四家。”

    “收入方面,减去本钱,总计获利六百三十八两。”

    “雇佣人工方面,四家大店每家厨子五人、后厨小斯十人、前台小斯十人、打杂十五人,四家小店每家厨子三人、后厨小斯五人、前台小斯八人、打杂八人,两家中型店每家厨子四人、后厨小斯七人、前台小斯九人、打杂十二人。”

    “总计用工三百二十人,这些人都是从灾民之中选出来的,他们可以不用做奴隶,以后在我们的餐馆里做工即可维持生计。”

    “目前,十家餐馆一日的卷饼销量稳定在一千张上下,饺子和面条都稳定在一千五百碗左右。”

    “而一张卷饼利润十五钱,面条每碗利润一钱,饺子每碗利润三钱,故十家餐馆日获利两万一千钱,相当于一百二十多两银钱。”

    刘彪汇报完毕,收起竹简,安静地坐好,等待自己堂兄的下一步工作指示。

    他因为激动,全身都在颤抖,毕竟自这样超快的赚钱速度怕是任何人都会心有不安,觉得不真实。

    可这就是事实,古代与后世都有靠发战争财起家的人,虽然有危险,但遇到好时机,定是一飞冲天!

    历史上,汉代商贾的利润就高到可怕!

    太史公曾说过,假如某个买卖的利润不足两成,那就不是有前途的买卖。

    在汉代,一个运气不错的商人,甚至只需五到十年的努力,便可从零开始积累到一千万钱的财富!

    比如西汉时期巨商袁广汉,从不到十万的钱财到富可敌国,只用了二十五年!

    对于刘彪的统计,刘曜十分满意,他发现自己这个堂弟对数字非常敏感,有着极高的算术天赋。

    刘曜说了两句鼓励的话,然后向陈群庆看了过去,后者会意,立即开口。

    “日获利一百二十多两银钱,乃是大管事带领我们奋斗了七天的扩张成果。可是,官府在三日前便已盯上了我们,并在昨日派人来同福客栈传话,要求五日之内必须完成商税的缴纳!”

    刘彪忍不住问道:“其税几钱?”

    “十万钱!”

第14章 商税十万钱() 
陈群庆说出了一个让刘彪跳起来的数字。

    “他们这么做与强盗何异?”

    刘彪紧握双拳,气得浑身发抖。

    刘曜淡定的说道:“稍安勿躁,听陈掌柜把话说完。”

    陈群庆向刘彪看过去,用平缓的语气言道:“大管事有所不知,滇池远离中枢,官府历来如此作风。虽说要缴商税十万,其实是惯用伎俩,上下打点一番,再做一份假账,只需区区万钱,便可摆平此事!”

    目前,刘曜名下的所有产业,包括账目流水都由刘彪统管,所以陈群庆称呼刘彪为“大管事”。

    陈群庆虽然不清楚这些天究竟赚了多少钱,但他凭借多年的从商经验,大约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所以,他内心也是万分震惊的,不过他以前听人说过某巨贾日进斗金的真实故事,故而更能理解,觉得刘曜快速赚钱是理所当然。

    刘曜想了想,道:“估计张府君应该是看在元化的面子上,故意压着那些眼红我们的人,否则此次的商税绝对会再翻数倍!这段时间没有地痞无赖上门惹事,必然也是有张府君的一份功劳。”

    “可我咽不下这口气!”刘彪怒道。

    刘曜沉默片刻,开口道:“咽不下也得咽!试想,若无官府维持县内秩序,纵然我们有上百家餐馆,但没有食客,又有何用?”

    顿了顿,他看向陈群庆道:“陈掌柜,商税的事就交给你去办。明日该把三千亩地的首批款付了,也由你来办。所需花费,拿我亲笔书写的案牍找景玉支取即可。”

    “还有,你明天找个机灵点的小斯,带我去一趟灾民棚。没什么事,你就先退下吧!”

    陈群庆恭敬行礼道:“喏!”

    “送陈掌柜!”刘曜瞥了一眼刘彪道。

    刘彪的反应极快,刘曜的话音未落,他就站了起来。

    目送陈群庆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他又给守卫在走廊的刘二打了个眼色,然后才退回房间,轻轻合上门。

    刘彪刚一进门,就很是不满的言道:“我们幸苦七日,日睡不足三个时辰,才积累六百多两银钱!”

    “这滇池官府一次就要我们缴纳万钱,相当于抢走了我们毛利润的十分之一啊!商税何其高也!”

    刘曜选择了沉默,因为刘彪说的很对,十抽一的确是高了,但比后世的“个税”还是低的,所以他觉得可以接受。

    刘彪双目之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道:“大兄,华佗不是与张府君有亲么,只要你一句话,小弟立刻派人去把你我的宗亲身份——”

    “你以为我们家的宗亲支系,比刘焉家那一支宗亲更有威望么?我告诉你,我们的宗亲身份并没有什么用!官府会优待刘焉,那是因为其祖父曾任宗正!”

    刘曜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刘彪的话。

    “你我的宗亲身份之所以在目前还不能暴露,是因为灾民的问题在没有彻底解决之前,一旦公之于众,即便没有小人说我们收买民心,心怀不轨。那仅仅凭士子经商这一条,也会影响我俩未来在士人中的声望。”

    “当然,华佗知道你我的士子身份,但他并没声张。其他人可就不见得了!”

    刘彪听了,脸色一变,小心问道:“还需等待多久,灾民安置妥当之后么?”

    刘曜摇了摇头,缓缓言道:“日后再说,总之没有我的允许,我们的宗亲身份不能公开!”

    “大兄在此地置田产,收佣工,难道今岁不打算先回家乡一趟,再去洛阳了?”

    刘彪见刘曜沉默,又补充道:“我阿翁身体欠佳,迎正旦时不回家乡,怕是说不过去。”

    两汉以孝治国,刘彪的话说到了关键点。

    刘曜犹豫了片刻道:“此事待灾民安置妥当之后再议。”

    他已经决定留在滇池发展,若没有意外,他肯定是要在这里稳扎稳打,形成自己的产业,变成为了保命的根据地!

    只不过,这等“谋划割据”的大事不好与刘彪细说,更不能明说,只能拖一天算一天。

    刘彪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刘曜道:“大兄,自你额上的伤好了之后,气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有么?”

    刘曜不相信刘彪会猜到他融合了刘表的灵魂,而且他弄出来的卷饼等新式吃食以及算盘,虽然算得上十分新奇,但还不至于让人觉得另类或不可接受。

    刘表的老师王畅大名在外,门下幕僚和学生也非常多,刘表小时候跟幕僚们学过什么,就算问王畅也肯定问不出个所以然。

    “你想说我以前优柔寡断,做事总会瞻前顾后,常考虑是否符合仁义之道。而现在却行事果断,一切为我独尊,凡事更讲究一个利字,虽也讲仁义,但却有另一层意思。可是这个变化?”刘曜微笑着道。

    刘彪点头道:“还是大兄说的明白,大概就是这样。”

    刘曜站了起来,走到刘彪面前,然后半蹲下身子,直勾勾盯着对方的双眼道:“你觉得人这一辈子该怎样活着,才算不枉此生?”

    “这,小弟,没想过!”刘彪尴尬的说道。

    确定刘彪没有多想,刘曜收回了犀利的目光,回到座位上道:“经历上次意外之事,我想明白了许多,所以才会改名为‘曜’!”

    “我认为,人要把身上的所有才能全都施展出来,帮助身边的人过的更好,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简单来说就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刘彪挠挠头道:“这跟经商有什么关系?”

    刘曜笑道:“我问你,我们求学做官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报效朝廷,为天子教化百姓,造福一方!”刘彪说出了这个时代大多数士人的人生追求。

    虽然也有士人做官是为了振兴家族,但目前士人总体上还是把报效朝廷放在第一位的,不然未来也不会发生党锢之祸!

    在原历史上,东汉士人之风骨,民风之淳朴,之前与之后的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

    按照后世世家的风格,联合太监一起弄权才是正理,怎么可能冒着被杀头的风险联名上书?

    刘曜道:“很好,那我告诉你,经商交税就是报效朝廷,扩大商业规模就是造福一方百姓!”

    刘彪道:“小弟还是不懂,愿闻其详。”

    “商税是官府收的,官府是不是朝廷?”刘曜道。

    “是,可滇池官府收的税不可能上交国库的!”刘彪道。

    刘曜道:“那是滇池官府的问题。还有,商业规模越大,雇佣的工人就越多,只要按时发放合理的工钱,佣工们就能靠工钱生活的很好。你说,这是不是造福百姓?”

    刘彪道:“可有些商人并没有按时给佣工发放合理的工钱,他们要么拖欠,要么给的很少,根本无法保证佣工的基本生活。”

    “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我们可以做好自己!”

    刘曜说完这句话,感觉有些怪异,心道:“我说怎么怪怪的,这不是后世的‘心灵鸡汤’么?!”

    “小弟明白了!”刘彪兴奋的道:“我以后要做一个能造福一方的大商人!”

    刘曜看着刘彪一本正经的样子,脸上露出了古怪的表情,暗中惊讶道:“我勒个去,这什么情况?!就算‘洗脑’成功了?”

第15章 少年英才() 
天刚亮。

    刘曜照常早起锻炼之后,在刘二的护送下,喊上陈掌柜安排的小斯,乘坐牛车来到了灾民棚。

    灾民棚沿着城墙搭建,由于灾民人数众多,一个两三米宽的大棚子,挤一挤能容纳五六个人。以至于,整片棚区延绵了五六百米!

    “我家主人要收一批看家护院的壮士,你们谁愿意应征?”小斯站在棚区入口处大声嚷道。

    此时没有一个灾民还睡着,他们为了糊口老早就起来了,正等待着被即将来到的雇主挑选。

    “小郎君,看这里!我,我愿意!”

    “我愿意!”

    “……”

    人群顿时沸腾了!

    他们面前的小斯最近这几日每天都会过来,往往会从灾民里挑选一些人,带去做佣工。

    听说,有的灾民去做了餐馆的前台小斯,有的去做了后厨小斯,还有的是去做店铺里打杂的伙计,甚至还有被选中去做厨子的。

    而且,被选中的人成为佣工之后,一日管三餐!

    秦汉时期,寻常百姓一日才吃早上和中午两餐,能吃晚餐的都是有钱人。

    “他们认识你?”刘曜发现那些灾民见到小斯后双目放光,便询问道。

    小斯很有礼貌地行了一礼,道:“回主人,前几日新铺子开张招募佣工一事,一直都是小的在做。”

    刘曜好奇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主人,小的姓贾,因家中排行第六,而被取名小六。”贾小六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刘曜道:“看你年纪不过十一二岁,跟陈掌柜没多久吧?”

    贾小六鞠躬行礼道:“主人目光如炬,小的数日前也是灾民之中的一个,因被陈掌柜选中,才有今日。”

    “你读过书?”刘曜觉得这个贾小六有点意思。

    贾小六道:“曾与家中阿伯学过数年。”

    刘曜知道现在不是闲聊的时候,于是收了话头,直奔正题道:“我要招二十名家丁,你可能办妥?”

    贾小六恭敬的问道:“敢问主人,对于家丁可有特殊要求?”

    刘曜想了想,道:“按照正常家丁护卫标准挑选即可。”

    “小的必不辱使命!”贾小六一稽到底,恭声道。

    转过身,贾小六面对着人群,高声道:“四十六岁以下,二十六岁以上的壮士请走出来,站到棚子前!”

    “别想虚报年龄蒙混过关,一旦被我发现有人诓骗佣主,我是会报官抓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