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逆之吕布新传-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进抄小路进入袁绍的军营,身上早已汗透重衣了。他顾不得满头满身大汗淋漓,一下车就下了一道命令。命令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右校尉淳于琼即刻率军进驻百郡邸,与自己率领的中军会合。命令一下完,何进就立即集合军队,前往百郡邸。
百郡邸,顾名思义,是大汉四百郡国派驻京师洛阳的办事处,负责打探消息,文书往来、人情往来之类的事情。大将军何进率军进驻百郡邸,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防止十常侍和蹇硕矫诏逮捕他,并将他投入廷尉府问罪。
“老子就带兵呆在百郡邸,倒要看看宦官们敢不敢来拿!”何进愤愤地骂道。
嘉德殿里,十常侍端坐如山,蹇硕在大殿上踱来踱去,小黄门们则在清洗着皇帝的尸身,为他换上全新的九套衣服。“怎么何进还没入宫?”蹇硕愤怒地吼道。潘隐一拱手答道:“启禀校尉,大将军何进一到宫门口,突然面色大变,汗如雨下,立刻推开御手,亲自驾车狂奔了!”“怎么会这样?”蹇硕已经出离愤怒了。
一听这话,张让微微眯着的双眼瞬间就睁开了,双目如电,放射出两道寒光,在潘隐的身上上下下打量起来。潘隐心头怦怦直跳,抑制住内心的恐惧,竭力装得像没事人一样,用全副精神死死抵挡着张让有若实质的眼风。
终于,张让收回了眼风,潘隐觉得身上一松,双腿一瘫,差点儿坐倒在地,身上早已汗出如浆了。“蹇硕,莫要着急!着急也没用!”张让心中早已意识到,怕是什么地方除了纰漏,让大将军何进临时改变了主意。“再派小黄门传诏,诏令大将军何进即刻入宫议事!”
大半个时辰之后,小黄门前来复命:“大将军何进已经率领三军入据百郡邸,称病不出了!”张让挥挥手让小黄门退下,长叹一声:“蹇硕,看来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容易!何遂高早有准备了。过了今日,若是何遂高还是称病不出,就只好禀告何皇后,陛下已然驾崩,该安排新帝登基了!你说过的话,你自己应该和记得吧。”
张让的这句话说得非常明白,蹇硕,你所谋不遂,那就夹起尾巴做人吧!一旦事情泄漏,你自己说过,愿意以身当之,不会牵连我等!蹇硕的一张面皮,早已涨得像猪肝一般颜色,可是却无法反驳,只好悻悻退下。
四月十三日,在十常侍的拥立下,皇子刘辩即皇帝位,时年十四岁。尊称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主持朝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封皇弟刘协为勃海王,当时他只有九岁。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
本朝自光武帝始,虚位厚禄以待三公,三公从此具名备位而已,皇帝通过尚书台掌管全国政事。任命袁隗为太傅,参录尚书事,其实就是十常侍掺沙子的手法,想利用袁隗来分大将军何进之权。可是袁隗老谋深算,是政坛的不倒翁,又岂能上十常侍的当?
少帝继位之后,潘隐偷偷来到大将军府,告知何进前后情由。“先帝病重之时,卧床数日,不能视朝,公卿以下,各请册立太子,杳无音讯。亦不闻召入大臣,宣扬末命。只有上军校尉蹇硕,可以随时出入寝宫。先帝驾崩之时,蹇硕与十常侍计议,欲先除大将军,然后拥立渤海王刘协为帝。大将军幸免于难,真是福大命大!”
何进顿时大怒:“不除蹇硕,我誓不为人!”
第343章:血雨腥风(二)()
这几日蹇硕很是懊恼,早就布下数百刀斧手,在宫中等待,好砍下何进的首级,拥戴渤海王刘协继位。上报先帝的知遇之恩,下为自己讨个辉煌灿烂的前程,这是多么好的远景!想想都兴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走漏了消息,竟然被何进这厮走脱了。
何进走脱了不打紧,可是这事儿却难以善后,这一回,自己把大将军何进得罪得死死的,两个人之间视若寇仇,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自己最大的靠山先帝已经驾崩,原来的上司十常侍又是那样一番嘴脸,左思右想,竟然没有一条活路!
要知道十常侍之首张让,和大将军何进是实在亲戚,张让的儿子张奉可是娶了何皇后的亲妹妹的。加上十常侍出了中藏钱,重重贿赂了舞阳君和何皇后,母老虎和老母老虎见钱眼开,一定会逼着何进放过十常侍的。难怪张让毫不在意是不是能除掉何进。
想来想去,蹇硕越想越害怕,自己砍不下大将军何进的人头,何进肯定会砍下自己的人头!偏偏屋漏又遭连夜雨,自己此时没了靠山,孤家寡人一个,拿什么和何进抗衡?蹇硕本来就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物,这一逼,倒逼出了一个办法。
他坐下来,奋笔疾书,写信给中常侍赵忠、宋典:“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扫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沈吟。今宜共闭上阁,急捕诛之。”然后派人急急送到赵忠、宋典府上,然后坐等回信。
“蹇硕这一招儿实在是愚蠢之至!”中常侍赵忠府上,中常侍郭胜侃侃而谈了。
郭胜是南阳郡人,和大将军何进同郡。就因为有这条路子,熹平四年,也就是十四年前,当时的屠户何进,走了中常侍郭胜的门路,花了一大笔钱,将同父异母、貌美如花的妹妹送入了宫中。究其始终,若是没有郭胜帮忙,何进和何皇后不会有现在的地位。
日后,随着何皇后、何进地位的不断高升,郭胜和何家绑得也越来越紧了。听赵忠说完蹇硕的决断,再看完了蹇硕的来信,郭胜立刻就满头满脸大汗淋漓了。蹇硕这厮做得竟然如此机密?差一点儿就成功了!若不是赵忠告诉我,我还被蒙在鼓里呢!
若是蹇硕得势,杀了大将军何进,定会除掉和何进有牵连的人,那厮心狠手辣,头脑简单,我必定不能幸免!罢罢罢!你不仁,就莫怪我不义!一定要用你的首级买我的富贵!再者说来,赵忠把信拿给我看,定是心中早有了决断,我何不来一个顺水推舟。
“老郭,倒要请教?”赵忠明知故问了。郭胜把脸一板,大声说道:“前次,蹇硕已经失手,何进半途走脱,定是早有戒心了。如今何进身边,时常跟着数百护卫,难以下手,此其一也。其二,朝廷早已昭告天下,皇长子刘辨继位,杀了何进,这皇帝谁来当?废立之事,以你我的斤两,能做得了吗?若不废立,杀了何进,何皇后又当如何?即便杀了何皇后,天子成人之后,我等就等着诛九族吧!”
“此言大善!”赵忠、宋典动容了。“一事不烦二主,就请老兄拿个主意吧!”赵忠拱手请教道。“啪!”郭胜以掌击案了!“把这封书信交给何遂高!”赵忠、宋典都是明白人,立刻就想明白了其中关窍。“高!实在是高!”两人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了。
郭胜便携了书信,过府来见大将军何进。郭胜略说缘由,何进连忙从郭胜手中取过书信,一目十行,匆匆看过,顿时大惊失色了。何进闭目细思多时,方才开口了。“这件事儿,赵常侍等人都知道了吗?”郭胜拱手道:“他们虽然知道了,却没有和蹇硕同谋,大将军只需命令黄门令,诱蹇硕入宫,片语便可成功了!”何进大喜,连忙谢过郭胜,自去与幕僚商议。
“赵忠、宋典此举,是有深意的。”大将军府中,何进的心腹、门客张津手里拿着手里的那一份书信,看了又看。“先帝驾崩,陛下继位,十常侍就要为自己的后半生做准备了。张让是大将军的姻亲,据说太后和舞阳君那里也使了不少钱,定是无虞的。”
“赵忠、宋典这样做,是向大将军输诚,给了大将军一个理由杀掉蹇硕,把京军掌握在手里。另外,是向大将军示弱,以示他们全无伤害大将军之心。”说到这里,张津略微停顿了一下。“袁本初前日有信来,要我劝谏大将军,趁此时尽诛宦官!这封信就是最好的借口,十常侍阴谋作乱,这一条就够了!诛除宦竖的机会,就在此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何进有些踌躇了,诛杀蹇硕,他是求之不得的。可是诛杀十常侍,他就有些投鼠忌器了。十常侍家中,先帝存放的中藏钱,如今都尽数搬到了舞阳君和何皇后的家中。对于这一大一小两只母老虎,他一向是头痛无比的,毕竟,皇帝是人家生的。
“汝南袁氏累世贵宠,袁诏善于养士,豪杰之士愿为他所用。袁公路尚气侠,我定会厚相结纳,以为股肱。此外,还要征集天下智谋之士,譬如逢纪、何颙、荀攸等人,与他们结为心腹,如此,则大业可期也!”
一听何进并没有采纳袁绍尽诛宦官的建议,张津心中立刻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大业可成?做你的春秋大梦!何遂高呀何遂高,宦官的阴险毒辣,可是你能想象的?想当年窦武陈蕃都着了他们的道儿,你如此优柔寡断,岂是能做大事儿的料子?
次日,何进下令,博征智谋之士何颙、荀攸及河南郑泰等二十余人,以为北军中侯,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与同腹心。何颙,字伯求,大名士,南阳襄乡人,素与袁绍友善。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人,荀彧之侄,大名士,以谋略著称。荀攸出身于士族家庭,父亲荀彝,任州从事之职,祖父荀昙是广陵太守。郑泰,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少有才略,好交豪侠。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此次闻召前来,算是给足了何进面子。
二十五日,何进终于准备停当了,传令黄门令,诱蹇硕入宫。蹇硕不知何故,匆忙入宫,见了何进,立刻就明白上当了。他泪如雨下,振臂仰天大呼道:“赵忠、宋典坏我大事!我死之后,尔等的死期便不远了!我且先行一步,黄泉之下后会有期!”
何进一声令下,刀斧手将蹇硕拉下去斩首。他一面宣布蹇硕罪状,一面下令,蹇硕部下屯兵,概不株连,移归大将军节制。八部校尉连同属下军马,一听此言顿时大喜过望,能够得免株连,实在是一件大喜事!自然愿意听从大将军约束。
将京军的军权抓在手中之后,大将军何进心中悬着的那一块儿石头,终于落了地。手中有兵,心中不慌,他即刻传令召回袁绍,复任中军校尉,准备奋发图强,做一番中兴大业。可是另一个麻烦又来了,何苗一见皇帝已死,姐姐做了太后,连忙软语央求复出。
“母亲,姐姐,我可是你们的亲儿子,亲弟弟!那何进,不过是母亲的继子罢了!人心隔肚皮,如今他位高权重,总得有人看着他,是不是?”何太后和舞阳君深以为是,可是碍着何进的面子,只得先授了何苗一个中郎将的虚銜儿。
蹇硕死后,十常侍和宦官老实了许多,可是董太后和骠骑将军董重又闹起来了。原本是皇次子刘协的皇帝,突然换了皇长子刘辨,董太后心中大为不平。于是,和条侯董重联合宦官,与何进争权。对宦官而言,“董侯”自然要比“史侯”亲近一些,自然乐见其成了。
每次董太后想要干预国家政事,何太后都加以阻止。董太后感到愤恨,骂道:“你现在气焰嚣张,不过是依仗你哥哥大将军何进!我是先帝的母亲,你们如此对待我,天下人都会站在我这一边的!我命令骠骑将军董重砍下何进的人头,只是举手之劳!”
何太后是有名的小心眼儿外加母老虎,如今母以子贵,何曾受过这样的羞辱?连忙召何进入宫,向他哭诉。五月初,何进与三公共同上奏:“董太后派前中常侍夏恽等与州、郡官府相互勾结,搜刮财物,都存在她所住永乐宫。按照过去的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留住在京城,请把她迁回本国。”
先帝刘宏,生于冀州河间国,是章帝刘炟的玄孙,世袭解渎亭侯,父刘苌早逝,母董氏。永康元年十二月,桓帝刘志逝世,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正月即位。先帝是以远支继承大统,这个不假。但是他的亲生儿子已经即皇帝位了,先帝驾崩还没有百日,就硬生生说先帝的母亲是藩国的王后,应该迁回本国,这就有些过分了。
可是此时的三公,是以太傅袁隗为首,袁隗此人精明无比,自然不愿意为了一个过气的董太后得罪炙手可热的何皇后、大将军。何太后批准了这一奏章。初六,何进举兵包围了骠骑将军府,逮捕董重,免除他的职务,董重自杀。六月初七,董太后又忧又怕,突然死去。
这一下,天下立刻就大哗了,纷纷指责何氏兄妹虐待董太后。
第344章:灵骓读书()
六月十五日,并州晋阳城,大司马府。
“何遂高这次走了一步臭棋,而且臭不可闻。杀一个蹇硕并没有什么,可是把先帝的舅舅也杀了,还把老太后吓死了,这就很过分了。”阎忠用力摇着扇子,大声说道。作为一个素来以正直忠义而闻名的大名士,是绝对不会原谅大将军何进的。
这是一次小规模的聚会,饮酒叙话,纵论朝政,每月都要在大司马府举办上一两次。参加的人数不定,大致人数限定在十人以内,吕布、贾诩、阎忠、侯成、高顺是必定要参加的。这五个人,隐隐已经成了整个并州政权的领导核心。
最近几年,在蔡邕的指点下,高顺、侯成也颇读了一些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本质的转变,早已从单纯的武将向儒将转变了。便是大司马吕布,闲暇之余必定要读书习字的,如今他的楷书、隶书、小篆已经拿得出手了,其自创的魏碑更是写得极好,被蔡大家誉为“长枪大戟、金戈铁马,一笔写尽千古沧桑寂寥”!
这样小型的聚会,目的就是让并州的武将阶层在读书之余,纵观天下,开阔视野。今日的聚会,蔡邕、灵骓、吕安也参加了,这出于贾诩的提议。“如今灵骓、吕安已经长大了,该让他们开开眼界了,应该放眼天下,不能在局限在并州一隅了!”自然,老爹吕布欣然应允了,灵骓和吕安参加了三次聚会,这是第四次,姐俩主要以倾听为主。
“不是过分!简直是大逆不道!”蔡大家大声说道,胡子眉毛一齐颤动起来,显然是气得不轻。“先帝尸骨未寒,何进就杀了董国舅,吓死了老太后,将何以面对先帝?”作为大汉儒学的宗师,蔡大家是一贯以汉室江山为重的。
“也不一定是何进非要杀骠骑将军董重,也许是只想抓起来问罪罢了。董重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与其受辱,莫不如自杀,还能让何遂高背上一个黑锅。结果董太后连气带怒,咽不下这口气,却是真得被何遂高气死的。”贾诩幽幽地说道。
“这次,何遂高是做得过火了!”读书多了,高顺的性子也和缓一些了,不再像往日一般,不管别人听不听得进去都要说。“若是对董重不满,尽可以免职,没必要杀人呀。再说老太后老了,不听她的话就是,犯不着下令迁回原籍河间。这样一来,老太后死了,不管是不是何遂高下的手,都会算到他头上的。”
“看来,何遂高快要倒霉了!”吕安突然说了一句。这下众人的眼风都扫到了他身上,吕安素日里都是只听不说,今日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真是奇哉怪也!灵骓连忙拉拉吕安的衣袖:“吕安,别瞎说!”
吕布的双眼立刻就亮了起来,畅所欲言,不以言罪人,这是他定下的聚会规矩。如今吕安偶尔露峥嵘,正是他所期望的结果。他连忙摆摆手:“无妨,本来就是畅所欲言,又不是朝堂奏对。吕安,请道其详!不必有什么顾虑,便是说错了也无妨。”
吕安点点头,把身子坐得端正一些,开口了。“原本朝廷上有三股大势力,可以决定朝局。何皇后和大将军何进是一股儿,十常侍和宦官是一股儿,董太后和国舅董重是一股儿,剩下的清流、世家等都算是小股儿了。”
“如今,董太后和董重那一股儿被连根拔起了,袁隗做了太傅,参录尚书事,这意味着朝中是大将军何进主政,太傅袁隗辅政。何进与三公共同上奏,驱除董太后回原籍,这就说明,汝南袁氏和大将军袁绍站到同一条船上了!”
“的确如此!大公子说得对!何进是南阳郡宛城人,和袁家的大本营挨得很近,况且,汝南袁氏还有旁支在南阳。袁隗又长袖善舞,其间袁家和何家达成了什么交易也说不定。”蔡大家恍然大悟了,他的儒学、书法、音乐素养极高,可是政治眼光却不怎么样。
“蔡大家此言大善!”吕安随口称赞了一句,就直入主题了。“何家的权势,再加上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足以掌控大汉天下了。何遂高不惜身背骂名,敢于诛杀董重,将老太后撵回原籍河间,就是因为有袁家的支持,他不怕!”
“这样一来,好处和坏处都很明显,好处就是斩草除根,渤海王再也威胁不到少帝的皇位。坏处就是何家身背骂名,而且,宦官们看在眼里,惊在心中,为了自保,必定会采取反制措施!而且,袁本初和袁公路都是力主尽诛宦官的。诸君请拭目以待,京师必将大乱。”
吕安的话一说完,众人立刻都刮目相看了!没想到吕安仅仅十一岁,竟然有如此眼光!实在是令人欣慰,并州幸甚!大司马吕布幸甚!灵骓定定地看着吕安,有些不敢相信了。“吕安,你这份儿眼光,是怎么练出来的?”
吕安笑了笑:“无它,但读书尔!老姐,你不读书,自然就不明白,书读多了,再看朝廷上的事儿,史书上都是历历在目的。”灵骓的连腾地就红了,一直红到了耳根儿,她举拳作势要打吕安,却突然收了回来。“从今日起,我也要读书!决不能输给吕安!”
众人立刻哄堂大笑了!灵骓将军要读书?这实在是天大的笑话儿!
京师洛阳城早晚必会发生内乱,这件事儿司闻曹、银狐鬼军、燕子都从各个方面作出了研判,得出了结论,只是限于吕布、贾诩、高顺、侯成、阎忠知晓。可是吕安竟然一句话就说了出来,令五人怀疑是不是有人泄密。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贾诩,他连忙追问道:“以大公子之见,当何以应对?”这句话也正是在座众人想问的,下个断语容易,找出应对措施却是极难的。吕安必定还小,说实话,大家伙儿都没想到他能想出什么应对之策。
吕安沉吟了片刻,终于开口了。“宦官和大将军何进的对决就在年内,至于谁胜谁负,就要看他们具体怎么做了。一旦宦官获胜,渤海王定会被扶上皇位,作为傀儡,若是何家获胜,宦官们或许会彻底消失,若是两败俱伤,那就要天下大乱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整军经武,守住并州,以待来日!”
“好!”吕布大笑了:“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是毕竟能自己动脑子了,可喜可贺!”
灵骓回到府中,就气呼呼地乱翻一阵,把屋里屋外弄得乱七八糟,仕女丫鬟们不知所以,都战战兢兢得躲在一旁。自有那聪明伶俐的连忙赶往大司马府送信。严嫣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适才吕布和他讲过,灵骓竟然要读书!注意,他用的是竟然二字!显然是当成笑话儿来讲的,其实并不相信灵骓真得能用心读书。
严嫣连忙吩咐备车,带了侍女匆匆赶到灵骓府中。一进府门,就看见遍地的衣箱、武器匣子,盔甲兵器,就是看不见一本书。待到进得内室,灵骓正坐在案几前,对着两本书发愣。严嫣打眼一看,一本是苍颉篇,一本是急就章不由得轻轻笑了出来。
看见母亲进来,灵骓不由得脸红了,叫了一声“娘!”,就愣在那里不动了。严嫣忙上前,一把抱住灵骓。“我的儿!都要做母亲的人了,做事儿还是这般急火火的!这两本书都是小儿启蒙用的,岂是你现在能看的?”
一听严嫣这话,灵骓的脸色更红了:“娘,找来找去,家里就找到这两本书,难怪大家说我不读书,可不是吗?家里都找不到书,还读什么书?”“我的儿,读书不是三日两日就能读好的。就像你当初练武一样,寒来暑往,春夏秋冬,得要费上一番功夫才成的。”
“你想读书,是件好事儿,你父亲曾言,不读书,便不知天下大势,他现在每日里雷打不动还要读上半个时辰的呢。”“可是,我一读书就犯困怎么办呀?”灵骓无辜地问道。严嫣笑了,笑得合不拢嘴儿了。“要想读书,就要硬着头皮读下去。”
“母亲此言大善!”吕安带着玲绮走了进来,两个人手里都捧着一摞子书。“老姐,玲绮手里的那部书是为吏之道,讲得是一个官吏应该知道的事儿,最是浅显易懂,读来也不乏味,正好适合你读。”
玲绮把手中的书放在灵骓面前,脆生生地说道:“大兄手里的是两部书,一部是蔡大家亲手厘定的百家真言,讲得是诸子百家的事儿,是河套书院的启蒙书,语言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另一部是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讲得都是古往今来的大事儿。”
灵骓连忙一把抓在手里,这些书都是刚印出来的,还散发着油墨的芳香。翻开来一看,文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