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宗第点点头:“这就好。现在有个紧急的情况,那个光海君和他手下一干大臣,对我们掌握了整个朝鲜颇不服气,总想将权力拿回来。平时我们人多,他们不敢反抗,但是此次刘将军入辽东,带走了很大一部分人马,他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最近宋执政打探到,他们各家大臣正在纠集家丁,准备驱逐宋执政一举掌握汉城,再号召全国朝鲜人反抗。”
“这群吃里扒外的东西,没有咱们的支持,他们如何能够安享高位和富贵,现在却是贪心不足。”吴之番皱眉说道。
“是啊,他们朝鲜贵族经营这里上千年,却还是那样贫困落后。咱们来了一年多,将朝鲜建设得越来越富庶,他们却已经按耐不住自己的贪欲了。”袁宗第冷笑道:“如今在汉城守备的军队只有两千余人,兵力太过单薄了,而对方纠集的家丁据说超过两万。我估计一旦他们得知刘将军阵亡的消息,必然会立即发动,所以你们要星夜兼程赶回汉城,增援宋执事。现在骑兵团是唯一的机动力量,你们的动作可要快。”
“放心吧,我等必不辱使命。”吴之番一拱手:“末将不敢耽搁时间,这就出发。”
“也好,带足给养快去吧。”袁宗第挥挥手,吴之番立刻退了下去。
不提吴之番星夜兼程增援汉城,在鸭绿江边对峙的两方人马,在第三天的时候终于有了结果。这两天八旗兵不断的试探冰层厚度,希望冰层能够承受大批骑兵奔驰的力道。
天气似乎也在八旗兵一边,眼看着已经快要熬到六九了,天气却反而一天天冷了起来。这就是小冰河期的反常气候,六九居然比三九天还要寒冷许多,眼看着温度已经下降到了零下摄氏二十度以下,冰层在一天天的加厚,终于在第三天的时候,已经能够承受大规模骑兵的踩踏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炮击炸冰()
听说骑兵能够过河了,阿巴泰心头大喜,他急令全军准备发动突击,岳托却将他拦了下来。“七叔,这冰上奔驰容易打滑,咱们还需要给马蹄都包上皮毛才能进兵。另外巴牙喇护兵的铠甲太重了,他们在冰上奔驰恐怕差了点,我看还是让镶红旗和正蓝旗进攻为好。”
“也好,赶快准备。”阿巴泰立刻命令两旗做好准备。经过连番战斗,阿巴泰的部下还有一万九千余人,这其中阵亡超过一千人的巴牙喇五千人不参加作战,还有一万四千骑兵可以使用。
镶红旗的损失较低,他们被作为主力军使用,正蓝旗遭遇尚建的被偷袭,以及后续作战的伤亡,已经只剩下五千余人,也编为一组执行作战任务。阿巴泰为了打乱对方的防御,决定和岳托各领一队,从防线的两头发动进攻。等到骑兵越过鸭绿江之后,对防线上的步兵进行分割包围,将这一股朝鲜军全歼。
对于这个计划,岳托也是欣然同意,双方各自分来,前往已经探查好的过河地点,五千巴牙喇护兵则被留在正面,一来为两支突击部队压阵,二来吸引住朝鲜军的注意力,让他们不敢轻易调兵到两翼去。
阿巴泰选择的渡河点比较近,他最先抵达了那片足以承受大队骑兵奔驰的河岸边。看着对岸正匆匆忙忙赶来列阵,没有任何防御工事的朝鲜军队,阿巴泰哈哈大笑了起来。今天风很大,这对羽箭重量较轻的朝鲜弓箭手来说影响更大,至少他们如果使用仰射,绝对不可能命中目标。
“全军以战斗队形出击。”阿巴泰哈哈大笑起来,他立刻命令前队先走,自己则率领后队进行突击。他率领的九千镶红旗骑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队三千人首先踏上了冰面,向着对岸冲去。
此时在高地上隐蔽驻守的炮兵部队足有三十多门五千斤佛朗机炮,负责指挥的炮兵团长正用望远镜,看着已经踏上鸭绿江冰面的八旗军骑兵大队。他本想将对方一网打尽的,可是现在看来对方也怕冰面无法支撑,竟然分成两队进攻,这就让全歼变得不现实了。
站在岸边的步兵只是吸引敌人的幌子,如果让对方冲过河来,他们根本抵挡不住,炮兵团长叹了口气只好命令开炮。对面的山上突然有烟柱腾起,将正在观察对岸情况的阿巴泰吓了一跳,只不过他一时间并未反应过来,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多大的灾难。
一枚枚炮弹突然落在冰面上炸响,让八旗兵的战马受惊了。八旗兵的战马没有受到过防炮的训练,虽然在与明军的战斗中,战马对炮声也有了一定抵抗力,但是明军火炮少射速也低,今天确是三十多门大炮一起轰击,而且是射速很高的佛郎机炮。
密集的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炸得整个冰面犹如沸腾了一般。八旗骑兵们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战马,希望尽快冲过空旷而没有遮蔽的冰面,杀入对方的步兵阵线中。到了那个时候,火炮就会因为怕误伤而停止射击,他们的马刀将占到上风。
八旗骑兵们拼命的加快马速,却没有发现因为大炮的猛烈轰击,脚下的冰面开始出现纵横交错的裂纹。哗啦一声响,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只感觉身子一沉,他的战马已经踏破了冰面,落入冰河之中。
后面紧跟着的骑兵来不及停下,也冲入了裂口之中。裂口在迅速扩大,前面的几排骑兵都落入了水中,那些战马还能挣扎一番,而八旗兵们却遭了殃。他们本就穿着厚厚的两层棉甲,这些棉甲落入水中立刻吸饱了水,拽着那些士兵往下沉。一些八旗兵会游泳,但是在沉重的棉甲拉拽下,就算水性再好也是徒劳,只要落入冰水之中,短短几秒钟就会被冻僵,随后任由棉甲拖拽着沉入水底。
后面的骑兵因为反应时间较长,勉强没有掉落下去,这些人发现冰层开始破裂,纷纷掉头往回跑。然而骑兵队已经冲到了河中心,往回逃谈何容易,整个冰层都已经被大炮震得脆弱无比,只需要有人纵马奔驰,立刻就会出现坍塌。结果周围的冰层快速坍塌,范围波及越来越广,三千名八旗精锐,很快就被淹没于鸭绿江的冰水之中了。
阿巴泰站在岸上,傻傻的看着河中心,半天也没有反应过来出了什么事情。直到有人请示他该怎么办,他这才意识到短短一刻钟时间,三千八旗精锐已经尽数沉入了水底。
“绕路,咱们绕过去进攻。”阿巴泰愤怒的说道。
旁边的一个牛录额真劝阻道:“六贝勒不要冲动,对方是有备而来,谁知道他们有多少大炮。万一他们将大炮遍布江岸,我们岂不是出击多少死多少?”女真人没有用过大炮,并不知道大炮也分许多品种,他们只知道明军的红衣大炮射速很慢,大概要两三分钟才能发射一次。
刚才佛郎机的快速发射,他们不认为是对方的火炮射速快,而是想当然的认为对方在山上恐怕布置了几百门大炮。如果对方在江岸遍布火炮,他们就算有再多人的也只是喂鱼而已。
“全军撤回。”阿巴泰不可能将所有人都扔在江里,否则回去他必然会遭遇斩首的命运。等到阿巴泰返回到巴牙喇护兵所在的正面时,恰好看到岳托也回来了,而在他身边还跟着两个熟悉的人。
“阿敏大贝勒,莽古尔泰大贝勒,你们怎么弄得如此模样?”阿巴泰吃惊的问道。听到阿巴泰询问,阿敏和莽古尔泰都是满面羞惭之色。大军被全歼之后,两人只能带着参与的百多骑兵逃走,结果袁宗第派兵四处围堵,他们又折了五十多人,无奈之下放弃马匹进入了山里。
凭借着出色的射箭工夫,他们在山里挖青苔打兔子,总算勉强没有被饿死,但是众人都不会游泳,又不敢大张旗鼓的扎木筏,难以过江返回辽东。直到昨天冰面彻底冻结实了,他们这才步行通过了江面,在江岸上游荡了一天时间,被出击的岳托偶然发现。
第三百六十二章双方罢兵()
此时的阿敏和莽古尔泰发髻蓬乱,头盔被熏得黑黑的,那是因为他们用头盔当锅用的结果,身上的棉甲满是血污,在山里被树枝刮得一条一条的,看上去像个要饭的。所有人第一次看到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平时作威作福趾高气昂的两位大贝勒,可从没有这么惨过。
阿巴泰是不敢笑的,他连忙上前嘘寒问暖,阿敏和莽古尔泰则将经历全都述说了一遍。阿巴泰和岳托都听得暗暗心惊,岳托连忙询问道:“你们在山里转了许久,是否发现深入内地的捷径?”
“不用想了。”阿敏摇头道:“我们探查过了,进入内地只有两条道路,在最险要的地方,都有坚固的堡垒,根本攻不破的。”
“这么说来,我们只能打正面了?”岳托思索着,他忽然发现阿巴泰身后人马少了小半,当即询问出声。阿巴泰只好苦着脸,将刚才的情况说了一遍,众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岳托暗自庆幸,幸亏自己发现了两位大贝勒没有进攻,否则也是同样下场。
岳托提议道:“三位叔叔,我认为大汗命令击退朝鲜军,我们的军令已经完成,不如立刻返回交令,免得横生枝节。”
“那怎么行?我们的任务是攻打朝鲜,在没有打败朝鲜之前,我们不能走。”阿敏说话间看着阿巴泰,意识是利用他的兵马对付朝鲜。
阿巴泰虽然鲁莽却不傻,他才不会被人当刀使。见到朝鲜防守如此严密,他已经萌生了退意。现在岳托提议撤兵,他连家眷也不想了,干脆答应了下来:“撤军,大汗的将令我等的确已经完成。如果二哥和五哥要继续留下来,我也不强求,祝你们马到成功。”
“慢着。”阿敏挡住阿巴泰说道:“老六你只是个贝勒,我是和硕贝勒,我有权命令你率军进攻朝鲜吧。”
“对不起,我是奉大汗的命令作战,手中有虎符印信。如今我完成军令,自当回去交还虎符印信,如果两位大贝勒要驱使末将,我自然愿意奉陪,不过需要待我交令之后再说。”阿巴泰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丝毫不给对方借口。
他的心里很清楚,两位大贝勒奉命攻打朝鲜,结果落得个全军覆没。如今两人直接回去肯定会受到极大的牵连,甚至降为贝子都有可能。阿敏是打算借助阿巴泰手中剩下的精兵,给他当替死鬼。只要攻灭了朝鲜他们两人自然能洗脱罪名,至于自己手下伤亡过重受到责罚的可能,他们是不管的。阿巴泰如何会这样被人利用,所以直接用软钉子将他们顶了回去。
“这”阿敏傻眼了,阿巴泰说得一点错也没有,他的确可以指挥阿巴泰,但是对方军令在身,完全有理由先回去交令,他没有任何理由留难对方,毕竟他不是大汗。阿敏无话可说,莽古尔泰却是暴躁异常,他猛然抽出腰刀说道:“让你打过江去你就打,你要是敢抗命?我劈了你。”
“末将军令在身,不受两位和硕贝勒节制,何况你只是和硕贝勒又不是大汗,无权更改我的军令。”阿巴泰却丝毫没有惧意,当即将脸冷了下来。他身后的亲兵见到莽古尔泰拔刀,也纷纷抽出腰刀凑了上来。见到情况不妙,莽古尔泰残存的十几个亲兵也抽刀上前。
见到双方就要火拼,岳托赶忙上前劝阻:“三位叔叔息怒,大家都是为了我女真族效命,何必自己人动刀子。现在情况非常棘手,我们要想渡过鸭绿江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我看不如回去商议一番,否则将这些人手都折在此地,也没法战胜朝鲜。”
岳托是代善的长孙,谁都会给他点面子,更何况阿敏和莽古尔泰也知道,朝鲜军已经今非昔比,就算再给他们两万人马,恐怕也很难再攻入朝鲜了,面对如此不可能的任务,他们也只好认命了。
鸭绿江边的八旗军撤离,袁宗第松了口气,幸好他们没有继续强渡鸭绿江,否则他的火炮根本不够分配的,如果对方多路一起渡江,他的火炮分散开就无法轰塌冰层了。如果对方再等上一段时间,让冰层厚度超过半米,火炮也同样无法轰塌,到时候就该他头疼了。
不过如今八旗军撤退正好让他抽身,在派出斥候确认对方的确已经撤退之后,袁宗第立刻命令各队收缩防守十五个堡垒,同时派兵坚守平壤等前线各个城市,自己则带着一个师的兵力,快速向着汉城方向前进。
实际上袁宗第大可不必如此着急,因为在他与八旗军对峙的时候,汉城已经分出了胜负。自从宋献策当上朝鲜临时执政以后,全国军政大权都进入了他的手中,为了能够彻底控制国家,各个城市都实行了军管,朝鲜军队也开始被完全打散重新编制,由唐勇掌控了起来。
如今的朝鲜军队不但军管都由华夏人担任,火枪兵也都是华夏人,经过严苛训练的朝鲜兵不是作为弓箭手,就是在前边作为肉盾,当伤亡率高的刀盾手和长矛手。朝鲜始终在王族士族的愚民统治下,对上级有着绝对的服从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宋献策与刘体仁商量,在军中引入了唐勇的学习方式,教他们识字并灌输华夏民族主义精神,让他们认定自己为正统华夏人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不光是为军队洗脑,宋献策特意从朝鲜的税收中拿出很大一部分来,从移民中挑选识字的读书人,给朝鲜的孩子进行免费的教育。宋献策虽然四书五经读的差了些,历史却学得极为精通。他将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无限夸大,抹去三韩等土著人政权的存在,给朝鲜人重新编著历史,让他们认为自己都是华夏人的后代,以便于更快的融入华夏。
华夏上千年来都是朝鲜的宗主国,本国对华夏的认同感极高,但因为仆从国民众的地位,让他们始终有极强烈的自卑感。如今从“历史”中学到,他们居然是堂堂正正的华夏遗民,与大陆上的华夏人有着相同的血统,这如何不让他们兴奋。
第三百六十三章汉城事变()
人都喜欢听好的,尤其是对自己有利的消息,都会下意识的选择全盘接受。在这样的历史熏陶下,朝鲜人也都愿意接受这样的历史,华夏的认同感在全民中飞速提高,而朝鲜国的影子却越来越模糊。
这样的文化融合,让光海君和那些士族阶层感受到了危机,他们发现民众不在尊重士族了,许多人甚至将他们奚落为叛国者,为了一己私欲而叛离国家的窃国大盗。在经过调查之后,以光海君为首的朝鲜士族阶层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百姓们都选择了相信普及教育中的历史说法,他们的法理依据将会被动摇,等到二十年之后,那些走出学校的孩子成了国家中坚阶层,他们的统治就必然会被推翻。这是亡国灭种的大事谁也不会轻忽,哪怕对方在强大,他们也要进行抵抗。
从数个月前开始,各地士族开始秘密串联,他们加紧招募家丁秘密训练,并四处搜罗武器。调动起如此多的士族,如何能瞒得过夜枭的眼睛,所以早在他们开始准备的时候,宋献策就得到了消息。经过夜枭的仔细调查,宋献策甚至掌握了比那些地方士族都更加精确的整体信息。情报中显示这些士族的家丁都缺乏训练,数量也只有数万人,武器更是缺乏,所以宋献策也没有太过重视。
这并不是宋献策大意,而是他从开始就深知,自己的做法注定会动摇朝鲜地主阶级的利益。那些不甘心灭亡的朝鲜士族,必然做出垂死挣扎的举动。这样的催死挣扎越是剧烈,就越能更好的暴露出问题,让宋献策有机会一次性解决所有的反抗力量,这对朝鲜的完全掌控是有好处的。
宋献策当然也不会不做准备,以辅助驻军靖卫地方做借口,宋献策开始在各地实行民兵制度。这些平民都由退役的士兵带领,他们平时工作闲时训练,并由当地驻军提供武器和进行思想教育,很快就汇聚起了巨大的民间武装力量。
因为比较分散,民兵的力量并未受到光海君等人的主意,他们始终在准备着反叛。光海君更注重汉城的夺取,因此大力支持此地的大臣们训练家丁,他们的人数很快就超过了两万人,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
机会很快就来了,在遭遇后金进攻之后,作为朝鲜最高驻军主官的刘体仁亲自率领大军入辽东作战,朝鲜的唐勇兵力被大大分薄。为了增强前线的防御兵力,袁崇焕从汉城调走了三千多人。
只剩下两千守军的汉城,让光海君等人激动了起来,这是多么好的翻盘机会,只要消灭了这薄弱的守军兵力,汉城就回到了他们的手中。在光海君等人看来,两万家丁对付两千守军,简直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这些数学不错却不懂军事的家伙,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宋献策同样也在准备,他很清楚对方的一切动向,在对方开始集结人手的时候,他也秘密在城外集结了数千民兵准备随时入城支援。
双方埋头准备的默契,被吴之番的骑兵团打破了。当一千多风尘仆仆的骑兵进入汉城,所有朝鲜士族都感觉到了紧张。他们立刻秘密集结到光海君的王宫商议,希望判断出这些骑兵的到来目的如何,是不是专门用来对付他们的。
众人商量了半天,却说不出个道理来,结果依然是束手无策。就在此时,来晚的朴成辉大步走入了宫殿,对着光海君拜了下去。
“你怎么来晚了?”光海君虽然眼睛看不到,却有人告诉了他情况,他当即询问道。
朴成辉道:“我来晚了是为了给大王打探一个好消息的,如今消息确实,我这才过来。”
“好消息?”光海君问道:“什么好消息?”
朴成辉道:“刘体仁领军进攻辽东大败,据说是全军覆没了。”
“这是真的?”有人惊呼出声:“太好了。”
“看来唐王的军队要完蛋了,朝鲜又是我们的了。”有人哈哈大笑起来。
“慢着,如果唐王的军队垮了,恐怕建奴的军队会来报复的。”光海君一甩袖子说道。他的话让众人都陷入了沉默,前年后金的入侵让他们记忆犹新,那次可是让他们损失了不少财物。
一个官员说道:“大家不用再犹豫了,建奴来了顶多是劫掠一番,让我们进贡而已,事后我们依然得享富贵。现在唐王的人在这里,简直是想要灭掉朝鲜国,将我们并入大明的版图,我们会失去一切的。”
众人觉得他说得有理,当即就下了决心。这些人商量了一番,最终决定当天夜间发动叛乱,一举铲除城内的守军,杀死临时执政宋献策,并夺取汉城的控制权。
这些权贵高谈阔论,商谈着占据汉城之后,如何发出号召让全国士族都响应起来,同时邀请后金大军来消灭唐王军队的事情。他们却不知道隔墙有耳,一个仆从就在门口站着,将他们的计划全都听了进去。
这个光海君身边的仆从,正是夜枭的一个高级情报员,他很快将这个消息送到了情报点。这个重要的消息通过单线传递,在半个时辰内,送到了宋献策的手中。接到这个情报,宋献策微微一笑,他立刻召集将领们开会,准备布置下对付叛乱的天罗地网。双方都在准备,也都有着必胜的信心,但是究竟谁能获得最终的胜利,那就只有打过才知道了。
午夜时分,城南的粮仓附近首先燃起了大火,随后城中十几处火起,整个汉城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各大臣的家丁们迅速汇聚到一起,向着军营、执政府大院和宋献策府三个地方冲去。
从浙南调来的官员连家眷都住在执政府大院内,他们工作和住宿都在一起,只有宋献策另外有府邸,以接见各处朝鲜官员。只要剿灭了执政府大院和宋献策府,他们就能消灭唐王布置在朝鲜的整个行政力量。
第三百六十四章弑君借口()
汉城军营是两千驻军的居住地,那里不但有士兵,还有大量武器弹药,足以给缺乏武器的家丁补充大量武器。
第一股家丁最为雄厚,他们足有近万人的力量,携带的也是最好的武器。他的目标就是军营,结果当他们冲入军营的时候才发现,这里早已是人去楼空。整个军营不但找不到一个人,也没有任何一件武器的踪迹,家丁们顿时慌了神。
就在这个时候,执政府大院和宋献策府的方向,几乎同时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火绳枪响密如炒豆,让处于军营中的家丁们大吃一惊。他们知道自己上当了,对方驻军一定是分布在那两个地方进行防守,他们去进攻那两处的兵力不足,很可能会被对方反击。
这一队由多名朝鲜将军率领的家丁队伍急匆匆冲向军营大门,企图尽快去增援另外两股人马。他们还未走出营门,突然感觉到一阵地动山摇,随着剧烈的爆炸声响起,整个军营都陷入了烟尘之中。
原来今天下午宋献策就借着军队四处巡逻的障眼法,将军营的部队化整为零,一点点运送到了执政府大院和自己的府上,但随后他又命人将剩余的火药埋在地下,做成用引线点燃的地雷。这些地雷密布整个军营地下,成为了一个恐怖的地雷阵。
当那些朝鲜将军率领的家丁进入军营之后,在外围秘密守候的吴之番立刻命令点燃了引线。这些叛军发现不对打算离开的时候,引线恰好已经燃尽了,剧烈的爆炸顿时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