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百个黑色的小点从空中急速射来,在飞过数里的距离之后,它们的目标纷纷指向了突前的五十只战象。这些战象的队形颇为整齐,彼此之间都拉开数米的距离以防止相撞,但是这样的距离还无法保证他们摆脱第一波炮火的全面覆盖。
当密集的炮弹落在象群中间,将那些看似无敌的战象砸得血肉横飞,战况已经彻底无法逆转了。战象的确不怕炮声,却并非不怕惨重的伤亡。被羽箭和铅弹射到,战象或许会凭借着皮糙肉厚以及平时的训练忍耐下来,但面对着能够令自己骨断筋折的密集炮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七八头战象因为伤势过重而倒毙,而其他受伤的战象也纷纷受伤的时候,那些坐在大象身上驾驭的士兵已经无法控制了。剧烈的疼痛与危险,让所有战象都失去了前进的勇气,任由驭象人用带刺的藤条如何抽打,它们还是纷纷转身向着后方逃去。
战象的溃逃造成的损失,可不仅仅是少了冲锋主力这么简单。后方队形密集的步兵还在埋头冲锋,却发现本来作为己方王牌的战象冲向了自家的军阵。疯狂的战象是无法阻止的,步兵们根本来不及躲闪就被疯跑的战象直接撞倒,再被宽大的脚掌踩成肉泥。
数十头战象冲入自家步兵群中,立刻制造了巨大的混乱。原本气势如虹的广南军,立刻被打回了原形。军官们忙着掌控部队,希望平息军队中的混乱,然而战象依然在队伍中横冲直撞,混乱只会越来越大。
汤汝年看到了这种情况,战象竟然这么容易受惊,这可是个意外的惊喜,他赶快命令全军停止后撤,全线发起冲锋。火炮在延伸射击,大部分广南军都被覆盖在炮火之中,伤亡人数在直线上升。不等广南军从混乱中恢复过来,唐军已经靠近了他们,燧发枪发出清脆的枪声,广南军的死伤越来越严重。
阮福源见到情况已经无法逆转,立刻率领小股亲信脱离战场,向着北方逃去。阮福源的逃跑,将广南军最后的机会也断送了,军官们也纷纷选择了逃走,剩下的士兵只能选择了投降。
此战广南军伤亡近万人,剩下的都成了俘虏,而阮福源经此一战直接变成了孤家寡人。为了不被唐军抓捕,他选择带着不多的亲信钻入雨林之中,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位雄才大略的广南王。
广南军主力被消灭,让唐军的阵线推进到了与郑氏黎朝相邻的横岭一线。郑氏集团立刻紧张了起来,他们集结起全国兵力,准备对抗唐军的进攻,而在金边王朝的一路,武国华以帮助剿匪为借口,一举控制了金边王朝的首都,将金边政府军全部缴械。
金边国王波尼?笃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日夜期盼的天朝大军却是催命的阎罗。尽管武国华并未将他杀死,但波尼国王人身自由被限制,他无法再与自己手下的官员和百姓沟通,过起了被软禁的生活。
与此同时,武国华却以波尼国王的名义,收编所有金边军队,将大量官员以贪腐和通匪的名义收押处决,几乎消灭了金边王朝所有的贵族和上层阶级。唐军并未剿匪,因为那些所谓的匪都是与他们有着密切关系的开拓团,他们真正要剿灭的是那些上层贵族。
第六百三十二章婆阿国王的担心()
作为一个封建国家,金边王朝采取惯常的愚民政策,限制下层百姓学习文化,而所有的文化精髓,几乎都掌握在贵族和僧侣手中,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文化传承极易断档。
在武国华以各种借口的清洗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所有上层贵族和僧侣全部清洗,这里成为了一个可以随便同化的地区。随军而来的官员接手了金边王朝广大土地的控制权,他们在军队的帮助下建立起各级政府,在宣布全面降低税收,并将原本属于贵族的土地分给百姓的政令之后,宣传攻势随即展开。
唐军特有的宣传工作队进入到各个城镇乡村,他们向各地居民大肆宣传金边王朝百姓与华夏的血脉联系,并在各地开设学堂吸纳适龄儿童,开始完全华夏式的教育工作,以此来同化整个国家的百姓。
愚民政策下的农耕民族,缺乏对外来文化的抵抗,尤其是在精英阶层被彻底消灭之后,这样的文化入侵就变得不可逆转了。成人夜校也纷纷开办起来,所有人都争相学习华夏语言,形势变得对华夏越来越有利,然而武国华这样的做法,却让占城的婆阿国王产生了警觉。
金边王朝同样是大明属国,唐军却是无情的将其吞并,除了给国王保留一个虚名软禁之外,竟然丝毫没有留手。如今整个金边王朝已经落入唐军控制,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了。一想到占城国的统治手法与金边王朝完全一样,而且国力更加衰弱,一旦遭到唐军这样的袭击,甚至会更加不堪。
如果让占城国发起反击,将唐军驱逐出去,婆阿国王又不敢。广南军的战斗力如何,占城可是领教过多次的,如今连广南军都被全歼了,他又如何对付得了更加强大的唐军。
婆阿立刻急召了两个亲信大臣蒲贵和玄福商量,他将金边王朝如今的情况,以及自己心中的疑虑都说了出来,希望两个大臣给他出出主意。
蒲贵说道:“陛下,如今大明军队来者不善,看来他们是要逐一吞并中南半岛的国家。金边王朝之所以第一个被吞并,是因为我们要作为向北进攻的基地,给明军提供补给。如果等到他们站稳了脚跟,我们就会变得可有可无,到时候遭殃的就是我们了。”
玄福听得连连点头:“蒲贵说得没错,如果我们现在不下手,用不了多久金边王朝就是我们的下场。”
婆阿国王听得脸上满是忧色:“就算我们知道有如何?难道我们手上这点兵马,还能抵挡天朝大军不成?”
“我们不可以,但是黎朝可以啊。如果我们给郑主写一封信,说不定可以与他们南北夹攻,配合着消灭这些天朝军队。”蒲贵思索了片刻提议道。
“那怎么行?如果天朝兴师问罪,我们又该如何抵挡?如果匪患再度猖獗,我们也就无处求援了。”婆阿国王连忙摇头。
玄福劝道:“陛下就不要考虑那么远了,先解决眼前的危机再说吧。更何况黎朝与天朝有陆上边境接壤,就算天朝兴师问罪,也要先打他们才对嘛。”
“你说得也有理,我即可写一份亲笔信,派亲信侍从给送去。至于以后会怎么样,我们就听天由命吧。”婆阿国王叹了口气,最终决定同意联合黎朝的办法。
当然婆阿国王的亲笔信不可能是给黎朝皇帝黎神宗写的,因为自从1592年黎朝大将郑松击破北方莫朝之后,黎朝的军政都被郑氏所把持,郑氏被尊为郑主,掌握着整个国家的实际控制权,而广南国只不过是黎朝的一个分支而已。
占城国王婆阿很快给如今黎朝郑主郑柞写了一封信,言明唐军的野心,并希望黎朝能够派兵前来攻打,占城国愿为内应。击败唐军之后,黎朝收回广南,金边王朝由两国平分,而占城国愿意作为黎朝属国。
这样一封之中有威胁有利诱,婆阿自认为郑氏必然能够被打动。他立刻派出自己的亲信秘密出占城,前往黎朝首都升龙报信。然而婆阿并不知道,他早已进入了夜枭和唐军侦察系统的视线之中,这名鬼鬼祟祟的亲信刚刚出城就被宪兵逮捕了。
逮捕的宪兵将这个人秘密扣押起来并进行严刑逼供,这名婆阿国王的亲信受刑不过,很快召出了自己的任务,并将缝在衣服内侧的婆阿国王亲笔信交了出来。
这封信被送到了李伦的手里,在看过这封信之后,他知道自己一直想要的机会来了。他立刻传令两个营的唐军士兵入宫接防,自己则亲自前往面见婆阿国王。
占城作为小国,其国力并没有强大到建设豪华的王宫,尽管婆阿国王非常知足,但实际上他的宫殿只不过一个大点的院落而已。这里除了居住着婆阿国王的亲眷和侍从之外,还有一百多人的占城军卫兵。
占城军本来已经将唐军认作了天朝上国的友军,并未加以提防。当荷枪实弹的唐军两个营突然包围王宫,将上了刺刀的燧发枪指向他们,这些占城军官兵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面对着强大的唐军,反抗是徒劳的,弱小的占城军卫队直接选择放下武器投降了。仅仅十分钟之内,占城军卫队就比全部缴械关了起来,王宫防务由唐军接手了。
李伦率领数十名卫兵进入王宫,同时有三个连的唐军随行,他们所到之处将一切侍从和婆阿国王的亲眷控制起来,不许他们随意走动。婆阿国王也被惊动了,他冲出寝宫惊愕的看着杀气腾腾的李伦率军而来。
“将军,请问天朝大军突然进入我的王宫,有什么事情吗?”婆阿国王虽然心中有鬼,表面上却表现得颇为平静。
“怎么?国王的记性这么差?昨天刚写的亲笔信现在就忘记了?”李伦说话间从兜里将那封婆阿国王的亲笔信拿了出来抖落开,将其展现在婆阿国王的面前。
第六百三十三章东南亚扩张()
见到自己的亲笔信落在对方手上,婆阿国王脸色大变,他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了。可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婆阿国王却依然想要狡辩:“这怎么可能?我从来不知道有这样一封亲笔信,肯定是有人污蔑。”
“是吗?那就带个证人好了。”李伦一挥手,士兵们将那个婆阿国王的亲信带了上来。此人是王宫卫队的副队长,深得婆阿国王信任。只不过现在的他已经是满身血污,连站都站不起来了。因为受了宪兵的数道大刑,他的两个小腿已经血肉模糊,隐约还能看到森森白骨。他的上身则有数处焦黑的痕迹,就连手指也是一片血红,数片指甲早就不见了,整个人都处于浑浑噩噩之中。
李伦抓住副队长蓬松的头发往上一拉,将其苍白的面容占领在婆阿面前笑道:“国王陛下,你应该认识这个人吧。作为王宫卫队副队长和你最忠诚的亲信,可是亲自指证你将信亲手交给他的。”
人证物证俱在,婆阿国王再做反抗已经是徒劳的了,他的脸色苍白双腿打颤,显然已经被吓坏了。李伦上前一步对着婆阿国王狞笑道:“国王陛下,现在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我我是蒲贵和玄福他们两个怂恿我这么做的。”这个时候的婆阿国王已经不再想其他问题了,他只想保命而已,为此他将两个臣子拉出来做了垫背。
“非常好,既然此事与婆阿国王无关,我们也不会再追究谋害天朝使者之罪。”李伦对着身边的人一个营长说道:“立刻封锁王宫,任何人不得外出。”随后他转身离开了。
见到李伦离开,婆阿国王松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的命是保住了,不过被软禁已经成了必然。现在他才发现,王位和国家那都是次要的东西,能活着才是最好的。
走出王宫大门,李伦对另外一名营长说道:“你立刻带人抓捕蒲贵和玄福,将他们全家投入监牢,如有反抗全部枪毙,无论老幼。”
“军长,咱们这么做是不是太狠了?”营长问道。
李伦叹了口气:“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是必须的手段。你要记住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没有什么道义可讲,为了给华夏民族争夺更大的生存空间,我们就必须有所取舍。”
“我明白了。”营长敬了个礼,转身带人离开了。
整个占城国都紧张了起来,各地唐军都宣布了戒严的命令,官员和军队都遭到严密监控。很快蒲贵和玄福两人阴谋杀害国王和天朝使者,企图颠覆占城国的消息就被发布了出来,随后李伦以婆阿国王的名义正式下令,将两人全家以谋逆罪在占城的街道上集体枪毙。
然而这件事情并不算完,唐军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占城国所有的官员和军官都遭到了抓捕,他们的罪名无一例外,全是蒲贵和玄福两人的谋反同党。整个占城国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依靠着此次的事件,唐军抓住机会将这里的军政高层和贵族一扫而空,彻底掌控了此地。随后就是如金边王朝一样的同化政策,虽然名义上各种命令还是由占城国王婆阿发出,但实际上掌控此地的官员已经全都变成了八贤王的人。
在中南半岛有了立足点之后,李伦的第一军在海军的配合下,开始向着各个邻国渗透。除了汤汝年率军开始对黎朝发起进攻之外,暹罗和满加喇等地也被或侵攻或怀柔的政策侵蚀。崇祯万万也想不到,自己这个让朱聿键出兵明志的行动,却变成了八贤王插手东南亚事务的契机。依靠着天朝上国援军的名头,以及强大的军力,八贤王的势力开始在整个东南亚蔓延,并大有力压欧洲诸雄的趋势。
看到唐军势力逐渐做大,欧洲各国有了深重的危机感,各殖民地总督纷纷给国内发去信件,希望能够重视大明帝国对外的扩张,并采取措施。然而这些总督并不知道,欧洲各国政府已经焦头烂额,根本无力再出兵前往殖民地了。
就在进入1933年,也就是崇祯六年的三月初,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经济危机突然爆发,并波及了整个欧洲的上层贵族。就在钱百万开始利用报纸炒作郁金香之后,这种名贵的植物成了欧洲各国富人竞相购买的奢侈品。
王公贵族或者是富商,无不为了拥有一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而豪掷千金。钱百万先期投资的郁金香种植园生意火爆,大量卖出各种囤积的郁金香球茎,很快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数年来钱百万不断推陈出新,培育着各种珍稀的郁金香品种,其中最为珍贵的黑郁金香球茎,甚至卖到了十万利佛尔一个。这样的价格堪称疯狂,但如果了解欧洲历史的人就会明白,这其实并不算稀奇。
刚刚脱离了中世纪的欧洲贵族是非常有钱的,因为生产力的低下,欧洲贵族们无法买到多少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所以这些花不出去的钱都被囤积在城堡里,这也是华夏出产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到了欧洲之后,能够卖出高价的原因。
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长达一百多年的掠夺,又有大量金银被运送到欧洲,这更加剧了财富积累的情况。各种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规模增长缓慢,而金银数量却在迅速积累,实际上欧洲已经出现了货币过多造成的通货膨胀。
要想消耗这些过剩的财富只有两个办法,从国外大量购买产品将金银外流,以平衡货币购买力和出产物品的平衡。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发展本国工业和科技,大量生产产品以达到金银货币的购买力。
本来按照历史走向,这些金银将会支撑各国,完成最初的资本积累阶段。尤其是郁金香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的金银货币流向民间,让那些商人和工厂主拥有做过的资金改善工业设施研究科技将欧洲的诸多国家带入资本主义时代。
第六百三十四章炒作郁金香()
然而这一次的情况却发生了改变,因为现在大肆赚钱的并非是欧洲人,而是一个华夏人钱百万,他所赚到的金银未来将回到大明的国土上,成为那里未来发展工业的资金,而欧洲将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这样的危机,不光是欧洲人就连钱百万也没有看出来,他只知道不断的搜刮钱财,为了八贤王也为了自己赚取更多的财富。因为实在太有钱了,欧洲各国贵族不惜为了郁金香而豪掷千金。到了后来,那些欧洲贵族的家中如果没有两盆珍惜的郁金香,都不好意思在家中开宴会了。
情况正在向着朱聿键所预料的方向发展,不过他没有预料到钱百万的手段更加凶残。在用各种珍奇名贵的异种郁金香球茎取悦欧洲上层贵族的同时,钱百万也在数量更多价格更加便宜的普通郁金香球茎,出售给那些商人们。
郁金香的价格节节攀升,让这种生意越来越兴旺,民间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名身家丰厚的马赛海运商人,在嫁女儿的时候,并未给她办理丰厚的嫁妆,而是让她带着一枚郁金香球茎过了门,却引来街头巷尾的赞叹之声,因为即使这样一枚普通的郁金香球茎也已经达到了三千利佛尔的价格。
对于这位马赛商人的做法,钱百万自然是在报纸上大加吹嘘,不遗余力的打广告,将郁金香吹嘘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股风潮很快在富商之中引起巨大轰动,欧洲各国富商纷纷开始将郁金香球茎作为了结婚的标配,其身价甚至堪比后世华夏八十年代结婚时的三转一响。
这样的社会风气不但带动起整个欧洲有产阶层大量花费金钱,购买实际上毫无价值的郁金香球茎,也让许多人投入到了培育郁金香的工作中去。各类花圃在欧洲遍地开花,大家都在拼命的种植郁金香,培育异种郁金香捞取利益。然而这些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自然不能与早已准备充足的钱百万相比。
虽然这些新的花圃能够在普通郁金香球茎上分一杯羹,但在异种郁金香方面,钱百万依然是最大的赢家,而且还是利润最大的赢家,毕竟培育新品种的时间是以年来计算的。一时间钱百万成了各国上流社会的宠儿,甚至连皇室也邀请他出入各种宴会,这段时间他过得无比舒服自在。
然而这样的疯狂的经济泡沫却是无法长久的,一旦破碎就要引发巨大的恐慌和金融问题,这对于毫无金融和经济危机意识的欧洲人来说,还完全是一个空白。如果郁金香引发的风潮就此而崩溃,受到损失的最多是那些贵族和富商,对于平民的伤害并不算大,因为这本来就是富人玩的游戏。
只可惜这个情况只是暂时的,作死的尼德兰人将这个危害扩展到了社会下层的平民中,最终差点毁掉了整个欧洲的经济。自从1632年2月开始,尼德兰国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突然向钱百万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够将自己的花圃估价放在股市上运营,以获得更多的融资。
作为当时欧洲的经济中心,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邀请可是非同小可,许多海运商人都希望将自己的公司放到那里,融资后便于扩大自己的船队。可是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审计极为严格,商人的信誉、资产结构,乃至三年内的营收利润都在查验之列,这就造成许多商人通过各种关系,都弄不到上市的许可。而钱百万这个东方人,仅仅是一个花圃的产业,竟然就接到了证券交易所荣幸的主动邀请,让许多商人羡慕不已。
谁不想多赚些钱,就算是钱百万也不会拒绝,他当即答应了证券交易所的邀请,不过他要求将自己的花圃的资产划分为一百万股,每股上市定价为五十杜卡特。
杜卡特是荷兰的货币单位,看起来五十杜卡特并不算多,但它却能兑换一百两白银,也就是说钱百万的这个花圃竟然标价一亿两白银,这简直是漫天要价。钱百万也没有料到,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很快钱百万的钱氏花圃种植园,作为第一个上市的郁金香培植花圃,登上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标价牌,结果反响却极为强烈。本该无人购买的高价股票,没想到第一天就遭到诸多股民的热抄,有许多人还是欧洲各地闻风而来的商人。
钱氏花圃的股票一路飙升,短短三个月内就翻了两番,达到两百杜卡特的超高标价。这样奇迹般的赚钱速度令所有人都疯狂了,但凡手里有些余钱的人都想要购买钱氏花圃的股票,有的甚至合伙凑钱购买股票。钱氏花圃成了1632年最为火热的一支绩优股。
在钱氏花圃受到众多股民追捧的同时,各个花圃纷纷开始包装上线,成为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一支支股票。对于热潮涌动的郁金香股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放宽了审核权限,让它们能够轻松进入股市圈钱,很快这些股票也都成了抢购的对象。
股市上的巨大利益,让钱百万有些措手不及,他虽然能够勉强看懂股市的运作模式却不会进行操作,为了更多的赚钱他决定向国内求援。福州大学的金融研究所刚刚开始运作宁波的证券交易所,正愁没有一个实践的机会,在获得朱聿键批准之后,当年就派出了十个最优秀的金融师前往欧洲,帮助钱百万运作他的股票。
这十名金融师坐上远洋贸易的船队,跟着华夏商人们很快来到了欧洲。有了这些专业团队的帮助,钱百万彻底有把握了。根据后世的炒股手残党朱聿键一些模糊的股票知识,他们在金融方面的研究要超过当世欧洲人许多倍,对于股票运作他们也有着许多想法。
 
第六百三十五章疯狂的股票()
按照之前在虚拟股市上的操作手法,这个金融团队利用尼德兰股市的漏洞,先高调宣称配送股票,每拥有1股钱氏花圃股票的,将免费配送49股股票。这个看似的送股之举,实际上却是在摊薄股权,将整个股票的盘面扩大,在这种运作下,钱氏花圃的股票数量从一百万股直接变成了五千万股,而实际上还有百分之七十的股票握在钱百万自己手中。
配送股票之后,已经达到三百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