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得到朱聿键的许可之后,袁崇焕就马不停蹄的返回了高丽省,随后他坐上已经修成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向着西方的前线出发了。袁崇焕知道时间紧急,容不得他浪费,因此他在出发之前,就从吴之番的骑兵师临时借调了三百多名军官,与他一起首先抵达了北海地区。

    这里的广大区域,是归附的蒙古各部居住最密集的地方,袁崇焕竖起招兵旗之后,许多蒙古青壮年都被吸引了。如今蒙古各部都住进了城市或者小镇,过起了半定居的畜牧生活,他们再也不怕外族的袭扰,所有物资都能轻松获得,政府还专门设立兽医站负责给牲畜接生治病。

    蒙古牧民们也不是铁石心肠,他们从心底里感谢八贤王的政策,也希望能过为他效命,保卫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如今袁崇焕打出为抵抗沙俄侵略,去西部抗战的名号,自然有许多热血青年争相报名。

    这一次的征兵不可能只限于蒙古人,只是袁崇焕只征召骑兵,所以绝大多数入选的都是蒙古骑手,他们可是自小从马背上长起来的,华夏人很难与之相提并论。

    六万新兵很快征召齐全,他们被火车运送到了彼尔姆,在那里进行了初步的编组和训练。满桂和赵率教的骑兵师被临时从前线抽调了回来,重新补充新兵。原来的老兵几乎个个都升了官,很快组建起了唐军骑兵第二军和第三军的架子。

    蒙古战马的补充非常方便,几个后勤兵站的备用武器也足够武装他们,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形成的。

    袁崇焕从刘体纯那里要来了最近几个月俄军的作战记录,他发现因为天气转冷,俄军的战线被迫南移,基本上是沿着卡马河一线,在进攻唐军驻守的乌法和赫雷诺夫等地,北方成了一个相对平静的地区。

    如今已经是崇祯七年的二月了,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北方的冰雪虽然尚未融化,但气温已经开始逐渐上升了,袁崇焕就决定抓住这个机会,锻炼骑兵的战斗力。

    袁崇焕亲自坐镇索斯诺戈尔斯克,指挥两个骑兵军的作战。如今满桂和赵率教的骑兵军装备都得到了重新改组,基本上换成了与吴之番骑兵师差不多的装备,主要是增加了骑炮营的编制,这样他们也有了攻坚能力。但是新编组之后的部队新兵达到三分之二,急需战火的锤炼。

    用新兵去打大仗,利用残酷的战场淘汰法,去劣存精太过残酷了,袁崇焕也不希望造成那么大的伤亡,因此他压缩了作战规模。两个军被分成以营为单位,沿着朝伯拉河全线向西推进。他们被要求不得进攻俄军重点布防的城市,而是采取游击战术,专门找那些没有多少抵抗能力的村镇和小型居民点下手。

    袁崇焕采用了类似于满清劫掠大明的作战方式,大量小股部队四处侵袭,所到之处财物全部抢光,青壮年也被拉走,然后一把火将当地烧光。他们遇到弱小的就进攻,如果对方强大就绕过去以保存实力。依靠这样的方法,伯朝拉河到北德维纳河之间的广大地域内,俄国人的村镇屡屡受到袭击,当地俄国人损失惨重,而唐军骑兵也在一次次的袭击中,迅速提升着作战经验。

    面对着唐军骑兵无孔不入的劫掠活动,负责北方防守的尼古拉伯爵也很无奈。他感觉自己这两年太过倒霉了,当初在萨马拉遭遇唐军骑兵结果损失惨重,也正是因为那次的失利,让他在伊里奇侯爵面前失宠。如今俄军主力被部署在南方发动进攻,他却被扔到北方来镇守,这是摆明了不让他分润军功啊。

    本来尼古拉伯爵还在自己劝自己,认为北方虽然没有军功却也远离危险,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升职不全是需要军功,只要他多花点钱,在莫斯科运动运动,同样能够获得升职和荣誉。

    然而尼古拉伯爵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安安稳稳的在科特拉斯享受生活的时候,就接到了各地遭到袭扰的消息,而且根据情报分析这肯定是唐军骑兵。

第七百八十九章换装的俄军() 
尼古拉伯爵已经被唐军骑兵吓出后遗症了,想不到自己在萨马拉吃了亏,如今调任到北方来,唐军骑兵还是如影随形,让他难以安稳生活。

    尼古拉伯爵当即决定各部队谨守城市,以团为单位派出搜索队,在各地进行拉网式搜索,一片一片的清剿各地,消灭唐军骑兵。同时尼古拉伯爵向总指挥伊里奇侯爵送去紧急军情,声明北方出现大批唐军骑兵,要求伊里奇侯爵派出哥萨克骑兵支援。

    袁崇焕在综合分析了骑兵传回的情报,发现俄军开始以团为单位巡逻搜索之后,他感到新的机会来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劫掠,唐军骑兵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反而在这样的低烈度战斗中,逐渐熟悉了营级作战战术,让蒙古骑兵新手们对同伴和作战方式都有了一定的熟悉。现在俄军送上门来,显然是个很好的试刀机会。骑兵可以集结起足够兵力,尝试进行大兵团作战,同时也检验检验最近一段时间的训练成果。

    对于这次作战,袁崇焕亲自做了谋划,俄军共有五个团的兵力,彼此间距五公里平行推进。他们是从科特拉斯出发,由北到南向阿尔汉格尔斯克推进,这样一来北德维纳河与梅津河之间的区域就能被全面清剿了。

    这样的五个团平行推进,互相之间可以照应,如果其中一支部队遭到打起,另外几个团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救援。如果集中兵力硬啃这块骨头自然没问题,但是那样就暴露了己方骑兵的兵力数量,很容易对后续作战造成影响,同时也容易让这些尚未完全成熟起来的骑兵有太大伤亡。

    经过仔细谋划之后,袁崇焕决定满桂和赵率教各集结一个骑兵师,执行这次作战任务。已经是三天后的早上,收拾起军用帐篷的俄军继续向前推进,此时他们距离北方的白海沿岸已经只有七十多公里了。只要将这片区域清剿完毕,疲惫的士兵们就能在阿尔汉格尔斯克休整几天,然后返回科特拉斯复命了。

    作为最靠近梅津河沿岸地区的第1703火枪团,他们的警惕性是最高的,因为他们是最靠近唐军控制区的一支部队。如今梅津河的冰雪尚未出现融化的迹象,虽然冰面铺着厚厚的白雪但都冻得非常结实,骑兵想要过河非常容易,这对他们是巨大的威胁。

    团长瓦连京中校骑在马上,不停的用望远镜在周围查看,他已经将侦察队派到十公里以外了,却依然无法安心。突然前往传来了一声枪响,紧接着枪声就密集了起来,但这样密集的枪声仅仅持续了十分钟就消失了,随后就是无尽的寂静。

    正在行军的俄国步兵都被惊动了,瓦连京中校心头一沉,他知道自己派到前面的侦察队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他不知道前方有多少敌人,只能立刻命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将最精锐的第三火枪队摆在了中间。

    第三火枪队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在1703火枪团中率先改用了簧轮步枪。这是在屡次与唐军作战中,武器上吃了大亏的俄军痛定思痛,才下决心投入大笔资金更换武器的。

    为了达到换装的目的,已经财政危机的沙皇米哈伊尔一世向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银行借贷,购买了一大批产自布雷西亚的簧轮步枪。本来米哈伊尔一世中意的是法国生产的燧发枪,那是于1547年由法国人马汉发明的武器。后来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曾经力推在军队中换装这种新式武器,然而随着1***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武器换装的进程被停滞,保守的法国将军们固执的认为,燧石打出的火星根本点不着黑火药,因此让这种新式武器与法国陆军失之交臂

    这种武器在当今的欧洲,还是一种不为人重视的武器,原本俄国也从来没有换装燧发枪的想法。只不过在战斗中,俄国难免缴获到了几支唐军的燧发枪,结果试验之下让俄国将军们大惊失色。

    这种武器的有效射程、装弹发射速度,乃至其重量的优势,都远远超出俄军使用的火绳枪。为了防止在武器上吃亏,国内各大贵族才会支持米哈伊尔一世从欧洲求购燧发枪的。

    俄国将军们也已经看中了法国生产的燧发枪,但因为其价格达到了每支一个法郎的价格却让他们望而却步。与利佛尔等同价值的法郎,在欧洲也算是很值钱的货币了,这样的价格就等于是每支枪都要九两白银,实在是俄国难以承受的。

    俄国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只好求助于当时欧洲银行业最发达的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美第奇家族最终给俄国开出了一个并不算高的贷款利息,但要求其必须在意大利的工厂选购枪支。

    意大利尚不能生产燧发枪,他们最好的武器就是布雷西亚和博诺尼亚生产的簧轮步枪了。这种步枪的价格比燧发枪贵了一半,但毕竟是可以使用贷款的,尤其是布雷西亚的枪厂还是美第奇家族的产业,所以俄国人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利用国外的贷款,俄军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大批簧轮枪,而第一批的三万支步枪刚刚运到,就被米哈伊尔一世全部调拨到了东线的作战部队。

    为了发挥这些簧轮枪的最大作用,伊里奇侯爵决定将武器分散装备,平均到每个团装备一个火枪队,以作为中坚力量使用,1703团也因此分到了一批。此时这个四百人的火枪队站在部队的中央位置,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瓦连京中校的判断非常准确,十几分钟后远处尘头大起,很快就出现了唐军骑兵的影子。对于这些军容整齐打着红底白虎旗的骑兵,俄军早已经是非常熟悉了,根本不需要再确认对方来历。

    全军都组成了步兵阵型,瓦连京中校一声令下,第一排的火枪队端起武器随时准备应付对方的冲锋。呯呯的枪声首先从对面的骑兵手中响起,已经装备燧发长枪的蒙古骑兵们首先开始了射击。

第七百九十章声东击西() 
在对付满清的时候,北方唐军依然打起三角旗顶着朝鲜军的名头作战,在欧洲因为与大明距离遥远消息不畅,就没有了这么多顾忌了。对俄国作战的方向上,唐军都是亮明自己的白虎旗作战。此时高举军旗发动冲锋的就是满桂率领的第七骑兵团,他们是作为试探和袭扰部队打探对方实力的。本来满桂对袁崇焕如此小心的做法不以为然,但事实上却很有必要。

    当唐军骑兵进入到一百二十米的距离,燧发长枪就开始发射了。然而令满桂感到吃惊的,是对方很快就进行了还击,枪管长达八十厘米的簧轮步枪,在射程上也不比对方缩短枪管的专用马枪差多少。

    双方的对射很快造成了伤亡,因为骑兵只有第一排能够射击,这与处于中央阵地的第三火枪队射击人数相差不大,因此在远程射击上,他们算是打了个平手。然而当骑兵冲入对方火绳枪的射击范围内时,更多的俄军开始了射击,骑兵的伤亡开始猛增。这样的情况并未持续多久,俄军仅仅来得及射出一枪,唐军骑兵已经冲到了近前。

    装备有胸甲的唐军骑兵,丝毫不惧俄军长矛手,他们用马刀拨打着矛尖,奋勇冲入了对方阵型之中。俄军没有想到,唐军的一次冲击就打乱了长矛兵的阵地,结果很快有许多唐军骑兵突入俄军火枪兵阵中,随着马刀的落下,立刻变成了一场屠杀。

    刚才还在发射的火枪兵们手忙脚乱的将塞入式刺刀从刀鞘里拔出来,塞入了自己的枪管之中。这种最古老的塞入式刺刀比之唐军使用的卡榫式刺刀要落后一代,其最大问题就是刺刀必须塞入枪管内使用,这就造成一旦上刺刀火枪兵就成了冷兵器部队,战斗中无法再行射击。另外枪管在射击中会发热膨胀,再塞入刺刀作战,随着枪管的冷却刺刀会紧紧卡在枪管内,这是热胀冷缩原理的具体表现,因此每次作战后都有大批火枪因为刺刀无法拔出枪管而报废。

    尽管有种种的弊端,但此时的塞入式刺刀,是俄军近战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武器,他们必须忍着火枪报废的危险,使用刺刀与对方硬拼。骑兵与步兵顿时交缠在一起,双方都在拼命的挥砍刺杀,只有唐军骑兵时不时将已经压好弹药的两支燧发短枪轮流拿出来,对着俄国人放枪。

    俄国一个步兵团人不少,足有八千人的配置,唐军一个团只有五千多人,但唐军装备精良,而骑兵又天生就克制步兵。在兵力数量相差如此多的情况下,唐军依然能够压着对方打,俄军疲于应战渐渐不支,步兵有了崩溃的迹象。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了战鼓声,这是俄军的增援部队到了。

    首先增援上来的是一个团,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的抵达预示着另外几个团也将陆续到达,如果满桂不能尽快撤退,必然会遭受惨重损失。见到对方的增援兵力已经到了,满桂大喊一声:“撤退。”随后他带着身边的数百骑兵首先调转马头,用马刀开路向着北方冲去。

    各队骑兵都在盯着满桂的动向,见到他已经开始转头撤退,其他各队骑兵也纷纷调转马头,向着北方撤走。吃了亏的俄军却是紧追不舍,1713团与刚刚增援上来的援军一起,向着满桂的骑兵团包抄了过去。

    俄军打算利用两面夹击的战术,牵制住满桂的兵力,等待后续兵力的到达,就能合围这个骑兵团了。满桂打了那么久的仗,如何不知道俄国人的那点小心思,见到俄军援兵开始包抄,他立刻摆脱了与俄军1713团的接触,率领骑兵团扬长而去。

    “唐军撤退了?”瓦连京中校感到有些意外,刚才的交战己方的确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但对方的伤亡应该也在两百人以上。如果就这样结束了战斗,似乎有些说不通。

    瓦连京中校还在发呆,突然在西方传来了隐隐的炮声,根据经验可以判断,战场距离此地很远。他惊呼出声:“遭了,中了敌人的诡计。”

    这个时候俄军五个团的团长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方首先进攻1713团根本就是调动各部前往增援,然后将主力部队放置在另外一侧袭击最靠西边的那个团,这显然有预谋的。

    实际上早在1713团的方向传来枪声之后,各团就开始向着东方运动,去解救遭到袭击的瓦连京所部。然而他们实现所规定的作战模式中,每个团之间都开来五公里的空挡,也就是说最靠西部比邻北德维纳河的1711团,与最靠东部的1713团之间有着超过二十公里的距离,这个距离上燧发枪的枪声很难传得过去。

    在交战中双方都没有携带大炮,完全是轻武器的交锋,因此除了最开始动用了火枪之外,满桂率领的骑兵团与俄军1713团基本上属于冷兵器作战。俄军都是听枪炮声增援的,结果1711团没有听到枪声,增援就晚了一步。

    等到友邻部队将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其他各团已经开始向东前进了,这无形中让各团与1711团拉开了不小的空挡。指挥1711团的叶戈尔中校听说1713团遇袭之后,立刻命令全军转向东方前进,然而刚走了不久,他们就发现道路上被唐军骑兵洒满了铁蒺藜。

    铁蒺藜是用来防御骑兵的,对步兵的伤害并不大,只要看准了落脚的地方,或者提前将铁蒺藜扫除,这对他们没有任何伤害。然而唐军本来也没想利用铁蒺藜对付俄军步兵,这纯粹是用来迟滞他们行动的。

    等到俄军1711团清除了道路上的铁蒺藜,可以再次出发的时候,他们距离最近的友军也有十公里以上的距离了。就在这个时候,已经布置好炮兵阵地的两个骑炮营开始发射了。

    2公斤的行营炮很快发挥了作用,密集的炮弹落在俄军1711团的队列中,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叶戈尔中校也被打懵了,本来他是要前往1713团增援的,没想到半路上自己却被敌军打了而且还是如此猛烈的炮火,这让他意识到己方可能中计了。

    这次唐军的打击1713团明显只是个幌子,1711团才是对方真正的目标,否则佯攻部队打他没有多少效果,也不会动用大炮。叶戈尔中校发觉上当,立刻命令全军不理对方炮击,加快行军速度向东部的友军靠拢,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这样做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在两翼的平原上,出现了大量骑兵的身影。

第七百九十一章俄国手雷() 
赵率教集中了五个骑兵团的兵力,从两翼向着俄军1711团包抄了过来。在东欧大平原上,步兵想要与骑兵赛跑等同于找死,不等他们找到有利的防御地形,队伍就被骑兵彻底撕裂。

    本来冒着对方的炮火,叶戈尔中校还想尽快逃出对方火炮射程,避免过大的伤亡。不过以现在的情况看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冒着对方不断射出的炮火,在此地结阵对抗骑兵了。

    如果能够支持二十分钟以上,1711团还有等到援军的希望,如果被骑兵冲散,他们就只有被俘和战死这两条路可走了。俄军士兵们冒着炮火迅速结阵,哪怕密集的炮弹不停歇的砸向自己,他们也不为所动。

    如果时间充裕,赵率教真想等在外围,利用炮火一点点的将对方消耗掉。然而这个作战机会,是满桂利用骑兵佯动给对方造成错觉,生生创造出来的。这个战机转瞬即逝,如果不能迅速解决这些俄国步兵,等到对方援军抵达就很难打出歼灭战了,因此他必须率领骑兵发起冲锋。

    五个骑兵团很快分成多个箭头,从四面八方向着俄军冲去,赵率教亲自指挥着一个团从正面冲击,战士们凭借着高超的马术,将队伍宽度尽量压缩以保证冲击威力,同时第一排的战士已经抽出了燧发枪,准备在冲击前发起一轮射击。

    呯呯的枪声响了起来,赵率教遇到了与满桂同样的问题,对方少量装备的簧轮枪竟然能与己方对射,这让他吃惊不小。幸好对方使用簧轮枪的部队很少,对骑兵根本构不成威胁。然而当骑兵冲动距离步兵很近的时候,对方的阵型中突然扔出了一批手雷。

    随着剧烈的爆炸声传来,骑兵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但对方已经没有时间再扔第二轮了,借着这个时机他们已经冲入了俄军步兵阵中,双方再次形成了混战。原来在多次遭受唐军骑兵的手雷攻击之后,俄军也开始研究这一个先进武器了。

    手雷的结构简单没有多少高科技含量,只需要将引线的燃烧时间固定下来,就能轻松制成。俄国人没有那么高深的物理学家,也从未计算过爆炸威力和杀伤面积,这个还处于古老的经验科技时期的国家,对这种武器没有任何理论研究,直接要求工匠仿制并试验。

    结果与唐军的试验相同,四公斤的装药量以俄国人的身高体力也难以扔得太远。这样的距离很容易让投掷者遭受损失,在不考虑使用效果的情况下,俄国工匠们擅自将手雷的重量降低,这包括将手雷外部容易造成破片的生铁雷壳换成薄皮熟铁,将装药量从四公斤降低到一公斤。

    这样设计的手雷从破片杀伤完全变成了爆炸杀伤,威力与唐军手雷不可同日而语,但因为这些减重的措施,让俄军手雷只有一公斤半左右的重量,人高马大的俄军士兵很容易将其扔出三十米外,这样手雷变成了步兵的实用武器。

    这样的手雷1713团也有装备,只不过满桂骑兵团来得太急,让俄军没有时间动用手雷,对方已经冲入军阵之中。而1711团先是遭受炮击,后来赵率教的骑兵又在外圈游弋的几分钟才发起进攻,这才让他们有时间准备手雷,点燃引火的火绳。

    俄军手雷对骑兵造成的损失并不算大,但也有至少三百人伤亡,其中大部分都是被黑火药烧伤的。这些伤员多数还能忍着疼痛加入到战斗中,不会影响骑兵的战斗力。

    骑兵迅速的冲入了俄军阵地内,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这一次唐军骑兵是俄军的三倍多,对方根本无法抵挡。依靠着更加先进的武器和骑兵优势,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叶戈尔所部的1711团就死伤殆尽了。

    唐军骑兵迅速打扫战场,然后拉开一个半圆形的阵势,向着东面疾驰而去。半小时之后,唐军骑兵迎面撞上了增援而来的俄军1719团。尽管没有炮兵火力掩护,唐军还是对其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俄军再次陷入了苦战。

    1719团结阵抵抗了十分钟,另外一个俄军步兵团就到了,很显然对方的增援正在源源不断而来。赵率教可以将这些俄军步兵全部歼灭,但摄于对方的新式武器,他不想造成己方太大的伤亡。更何况如今练兵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没必要再与对方耗下去,因此他很快命令撤退,全军向南而去。

    赵率教和满桂的联手作战,让俄军疲于奔命,结果一个团被歼灭,两个团遭受重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尼古拉伯爵吓得赶快命令部队返回城市死守,同时向伊里奇侯爵告急。

    接到尼古拉伯爵的告急文书,伊里奇侯爵感到心头无名火起。尼古拉伯爵实在太无能了,见到敌人就要增援,他在南方苦战数个月,将对方的主力军都吸引了过来,尼古拉伯爵却还在北方喊着要增援,这让他难以忍受。

    可是冷静下来之后,伊里奇侯爵有感到这种情况不寻常。虽然他们在作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