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爆,生意络绎不绝,也让拿专利费的冯铭章和方以智发了大财。
朱聿键甚至亲自召见了冯铭章,并表示他可以继续在这方面下大力气研究,他应该寻找更加容易感光的化学材料,并增加镜头的清晰度。为了支持他的研究,朱聿键特批每月从化工厂给他一百公斤赛璐璐胶片的份额用于研究,同时允许他到宁波大学化学系免费旁听学习,以增加化学知识。
大笔的钱财收入以及八贤王的赏识,让冯铭章一时间成为了封地内耀眼的人物,在那些希望在发明创造上有所发展的年轻人之中,他也成了偶像般的人物。因为有冯铭章的成功,封地内许多人投入到科技研究之中,商人也看到了其中的利润。
华夏科学院自然集中了最多科研人员的地方,但是八贤王的墙角谁敢去挖,除非是不要命了。华夏科学院没戏,但是宁波大学和各个中学的学生却没有问题,他们已经初步的掌握了各种自然科学的知识,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已经足以承担研究任务了。
许多商人开始联络学生,以各种优惠条件许诺,拉拢他们毕业后到自己的麾下建立实验室,至于研究方向可以由他们自己决定。这样的情况很快被教育司司长陈肇公发觉了,他立刻将这种情况向朱聿键做了汇报,并表示政务院应当立法,禁止商人的这种挖墙脚行为。
第八百一十章发明热潮()
对于陈肇公的紧张,朱聿键却是一笑置之:“陈司长太过紧张了,其实这是个好事情啊。”
“什么?是好事?”陈肇公完全糊涂了,华夏科学院的后备力量正被挖墙脚,朱聿键为什么会说这是好事情。
朱聿键耐心的解释道:“让全社会都重视科学研究是个好事情,我们应该大大鼓励这件事情。发明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如果所有人都发现了其中的利益,大家都拼命的钻研学习,提高国家的科技能力,这对国家是非常有利的。”
朱聿键的话听得陈肇公连连点头,他也看到了发明创造对社会财富积累的重要性,对此深信不疑。朱聿键接着说道:“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经费,单纯由政府负担实在太重了,只有将商人的积极性调集起来,才能让全社会的资产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这样才能让国家真正的发展。更何况华夏科学院能够接触到更加高端的知识,有更专业的研究团队和绝不低于任何商人开出的价码,最好的学生肯定会被吸收入科学院的。至于资质稍差的学生,让他们投入到商人组建的民间实验室,也是不浪费人才的一个好办法。”
科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现在唐军的先进武器,以及封地使用的各种机器,已经让政务院上下得到了共识,所以陈肇公对人才流失才会如此着急。可是经过朱聿键的一番讲解,他明白了其中道理:“王爷的意思是不追究这件事情?让那些商人随便招收学员?”
朱聿键点头道:“非常正确,我们华夏科学院也要去大学招聘人才,充实我们的后备力量。我看这样好了,商人对中学生的招揽我们可以不去管,在大学我们每年召开专门的招聘会,让华夏科学院和那些商人同场竞技,招聘自己的人才,这样显得足够公平也避免暗箱操作,又能向全社会展示大学生的热门程度。”
“王爷明鉴,我立刻开始筹备这件事情,就以应届毕业生为招聘对象。”陈肇公明白了其中关键,立刻答应了下来。
回去之后,陈肇公立刻开始着手布置招聘会,同时将其中商人提出待遇较高的那些学生全都列举出来颁发奖章,以肯定他们在学业上的优异成绩。为了加大宣传力度,他在报纸上宣扬学生的成绩和商人给予的待遇,并同时呼吁商家停止私下招聘活动,国家将在每年正式开展招聘会,让商家和学生可以面对面的交谈,互相挑选更好的去向。
这样的宣传效果绝对非常厉害,百姓们谁不知道多赚钱是好的,当他们看到毕业之后的学生就能赚取大把的银元,人家刚刚进入社会的小青年,一个月甚至比种地一年赚的还多,顿时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精神。一些本来完成小学义务教育就打算回家务农的孩子,反而被家长要求继续上中学,哪怕倾家荡产也要供给他们学习的经费。
华夏自古就是重视教育的国家,如今朱聿键为全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又以利益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这让封地内百姓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当然这些刺激的因素,也有一个个发家致富的真实例子,很快民间的成果就出来了。
手扶式插秧机只需要一个人每天就能完成原来十个人的工作量,而且不需要任何动力来源。新式的翻耕犁虽然仍旧使用畜力,效率却提高了两倍。尽管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但因为商人以敏锐的嗅觉,能够找到民间最需要的产品,所以能够研制出最实用的能够很快产生经济效益的商品。
华夏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朱聿键的鼓励下,自由研究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这样做得好处是科技全面发展,能够夯实国家科技底蕴,坏处就是但这些东西之中大部分都无法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因为他们的眼光无法与商人相比。如今有了商人组建的诸多民间研究所,填补了这个空白,并让科技很快变成了创造利益的成果。
这样的研究形势等于是由国家研究基础科技,研究出来的理论由商人的民间实验室变成成品,商人赚了大钱又通过税收反哺国家,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科研体系,以良性循环促进国家科技的发展,这就是朱聿键所想要的。
当然华夏科学院的研究之中,也不总是效益低下的,例如军事研究所就一直非常务实。毕懋康这次没有亲自登门拜访,而是派人来请朱聿键了,听说军事研究所又有了新产品,他顿时来了兴致。
朱聿键这次又坐着专列火车,来到了四明山的研究所。如今封地内的铁路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各地铁路线密布,甚至经过与各地布政使商讨之后,由朱聿键牵头购买土地,修筑了深入大明内陆的铁路线。
如今从封地向来已经多了四条铁路线,第一条就是向北,经过苏杭二州直达上海寨的,这条路线不仅仅是连接了那块长江边的飞地,还将繁荣的江南各府都与封地连接了起来。如今这里的棉纺工人差不多都跑到封地去了,这里成了封地单纯的棉花产地,当地棉农不需要考虑收购问题,尽量扩大棉花种植面积,许多人都因此发了财,他们也感念八贤王的好处。
有了这条铁路线,让棉花收购的运输成本大为下降,也算是有经济效益的,同时让长江航运与封地直接相连,减少了许多运输成本。
第二条线就是从衢州府通往萍乡的,那里的大型煤矿如今已经成了封地内几个大炼钢厂主要的煤炭来源,也让江西布政使司有了很大一笔利润收入。同时这条铁路线几乎横穿整个江西,已经与湖南边境相连了,它不但让政务院在丰收之年可以轻松收购湖广的粮食,还能将江西出产的瓷器,以极低的成本运送到港口城市出售。
第三条线是从厦门通广州的,自从这条线开通以后,广州港也因为有了大量封地特产货物的支持,比原来更加富裕了起来。而最后一条铁路线也是从福建出发的,不过并非是什么利益很高的通道,它实际上是第三条线的一条支路。这条铁路从厦门到广州的铁路沿线开始,向西横穿整个广东和广西省,从镇南关通到中南半岛。
如今中南半岛已经被唐军完全吞并,这里的铁路线开始了全面修建,有这条铁路线的联通,中南半岛各地等于是和封地连成了一体,大量人员和军事物资可以通过铁路线的陆路运输方式抵达中南半岛,资源那里继续向西挺进的步伐。而中南半岛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也被运了回来,以补给大明越来越严重的缺粮问题。
现在有了发达的铁路网,朱聿键就特地给自己搞了一辆专列,将车厢里布置得犹如豪宅一般,不但有起居室还有卧室,墙壁上都贴了木板,地板上是软绵绵的羊绒地毯,还有沙发和竹炭丝的电灯,让他能够舒服的旅行。
这次前往四明山,朱聿键坐得就是自己的专列,因为有线电报网是随着铁路线安装的,也不怕会出现事故。因为朱聿键的专列享有最高优先权,一旦他的专列使用铁路线,其他客货列车都会通过有线电报得知情况,并在附近的车站待避,等到专列通过才能继续通行。
第八百一十一章新式火炮()
朱聿键下了火车,就被毕懋康带到了靶场,这一次毕懋康更加干脆,直接给他演练了一次新的火箭齐射。新的火箭采用了钢制12联装发射筒,使用引线点火的方式,装药都改成了最新的双基无烟火药。
一枚枚火箭迅速升空,并很快飞过近五百米的距离,当它们落在山坡上的时候,引起了剧烈的爆炸,原来爆炸弹头也被换成了黄色炸药。看到这样的效果,朱聿键有些发呆,尽管成本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昂,但是用威力更强的无烟火药代替了黑火药之后,其效果无疑已经具备了实用的价值。
更令人兴奋的就是他的爆炸弹头,炮弹因为都是实心弹,在攻击步兵的时候效果不佳,这也是唐军在装备了大量火炮之后,野战中依然起不到很好效果的原因。火箭却避开了高难度的爆破弹研制问题,因为它可以采用一条延长的引线,当引线点燃推进药之后,火箭被发射出去,但引线却依然在燃烧。等到发射药燃烧完毕,引线也就烧入了爆破装药内,火箭落地恰好发生爆炸,这样的设计简单而有效,尤其是对付步兵非常厉害。
“很不错,看来可以在军中试装备了。”朱聿键点头表示了认可,然而毕懋康并未欣喜若狂,他依然老神在在的说道:“接下来还有新的武器,请王爷继续看。”
“还有?”朱聿键认为有这个火箭炮已经不虚此行了,没想到还有其他武器。很快几个人推上来一门古怪的火炮,这是一门小口径火炮,按照欧洲的规格大概只有一磅左右,华夏如今的制式则是0。45公斤火炮,看上去相当的轻便,不过最引人瞩目的并非其纤细的炮管,而是炮管后部宽大的圆盘和摇柄,以及有机械连接的燧发装置。
“这火炮是燧发的?”朱聿键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请王爷往下看,这门火炮可不止燧发那么简单。”毕懋康笑着说道。只见实验员在架设好火炮之后,也不见他使用平时火炮用的双头点火杆,而是直接拉开燧发装置的机头,一只手卖力的摇动起后面的摇柄来。
随着摇柄的摇动,燧发装置立刻击发,炮口火光闪过,随着嘭的一声响炮弹脱膛而出,然而炮弹并非如此简单,当它落在地上的时候只跳了两跳立刻发生了爆炸。
“爆破弹?燧发的火炮?”朱聿键当即惊呼尚未说完,那个摇柄又开始摇第二轮了,只见摇动间燧发装置自行打开,同时那个火炮后部的大铁盘微微转动了一个角度,嘭的一声第二发炮弹射了出去,再次发生了爆炸。
朱聿键已经惊得站了起来,他不是军迷,但并不代表他对军事完全不懂,至少在大学军训的时候,他是用八一杠冲锋枪打过靶的。速射武器的战斗力如何他非常清楚,但是他认为速射武器在这个时代还不现实,所以从未提出来过。因为并不熟悉现代以前的武器发展脉络,他在武器发展上很少提出意见,任由毕懋康等研究人员去设计,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设计出来如此威力的武器。
速射、燧发与爆破弹的组合,足以颠覆这个世界的战术运用,如果将其运动到普通作战中,必然能让敌人大吃一惊。“这种武器是否可以大量生产?”朱聿键亟不可待的提出了这个问题。
毕懋康笑道:“这个武器只是最新研制出来的型号,还有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改进。比如它的射程只有两百米,炮弹爆炸时间难以准确掌控,后座力很大必须使用固定支架,难以安装炮车使用,同时也是因为后座力和膛压问题,我们无法生产更大口径的这种火炮。”
“这么说来陆军使用效果并不大。”朱聿键有些失望,这次北方作战的报告已经递交给了他,在对方冲锋的时候,除了铁丝网这样的阻拦武器之外,缺少大规模压制武器的问题已经非常尖锐了,就是因为缺少这样的武器,才会让士兵不得不投入肉搏战,造成了此战巨大的伤亡。
朱聿键在看到这门速射炮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作为步兵近程压制火力,只要有发射简单射速快又是爆炸弹的优点,足以消灭对方的冲锋队伍,但是现在看来恐怕有些鸡肋。
炮弹小爆炸威力小,很难造成大范围伤亡,两百米的射程有些蛋疼,这样的距离对付骑兵根本无效,与张鼐无奈之下使用臼炮打霰弹是一样的效果,武器损失肯定很大。而且这种火炮后座力大,更无法跟随步兵使用了。
“王爷,我们研发这款火炮是为了在军舰上安装的。”毕懋康说道,经过上次海战大胜,但海军损失惨重的实例,让军事研究所认识到了海军武器的不足。尤其是如今世界上最强大的西班牙与尼德兰海军,都崇尚混乱战法,他们习惯抵近使用皮里尔炮轰击,甚至是直接肉搏夺船,这才造成了海军人员的大量伤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军事研究所就打算研究一款在近程内对付各国海军船只的武器,所以这门小炮就应运而生了,它能够产生爆炸并速射,足以横扫近程内对方甲板上的一切力量,让他们的跳帮战术化为泡影了。
经过毕懋康解释,朱聿键点了点头,如今三号战船经过大幅改进,已经相当强大的,但是再强大的火力也架不住对方群攻。一旦被对方冲到近前跳帮,在坚固的船身也毫无用处,而这种速射炮正好弥补的其中不足。只要将速射小炮安装到军舰上,就能让海军具备更强的近战能力,保证让西班牙人和尼德兰人吃上大亏。
朱聿键当即点头道:“非常好,我就先订购两百门,在各型军舰上都安装试试看。当然那个火箭炮也不错,我也购买一批,先在近岸铁甲舰上试用,造两艘火力压制军舰试用,至于进入陆军服役,先进行战术论证吧。”
“多谢王爷。”毕懋康笑着说道。
第八百一十二章开花弹()
朱聿键忽然想起一个问题,他转头问道:“我记得以前曾经要求你们设计开花弹,你说没有这方面的工匠,难以进行研制,如今怎么会造出来了?”
“这个还要感谢两位工匠的鼎力相助。”毕懋康说得颇为神秘,引起了朱聿键的话好奇心。究竟是什么样的工匠,才能造出如此精良的炮弹,他当即决定要见一见,很快毕懋康就将两人引了过来。
“草民参见王爷。”两人躬身施礼,而为首的那个人抬起头时,朱聿键大吃一惊,原来这个人他是认识的。
“刘七执事,你怎么会在这里?”朱聿键当即惊呼出声,原来面前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当年在京城的时候,为了给天启帝制造暖气,在神机营匠作坊认识的鸟铳生产执事刘七。
见到朱聿键一眼就认出了他,刘七心中颇为感动,时隔这么多年了,八贤王竟然还记得他这个小人物。他连忙跪倒说道:“草民刘七蒙王爷还记得,实乃荣幸之至。”
朱聿键亲自上前扶起他说道:“在我的封地内不需要如此客套,大家直接拱手为礼即可,不知道老人家这次为什么能够脱离京营匠作坊,跑到我这里来了?”
刘七笑道:“王爷有所不知,小老儿年纪大了如今老眼昏花做不得工了。正巧最近皇上要整顿京营,裁撤编制节约军费供给辽东关宁军,我们这些做不得工的匠人大部分都在裁撤之列。本来我们这些老兄弟都要饿死在京城街头了,结果却被一些人收留,他们说是王爷府上的人。还说王爷愿意收留我等,如果愿意可以到浙南来带带徒弟,王爷发给工钱。”
说到这里刘七指了指旁边的老汉说道:“他叫牛二,以前是管匠作营炮弹制造的,他曾经造过开花弹,这次炮弹能炸多半是他的功劳,实际上连陈老头也来了,就是擅长翻砂铸模的那个。”
“你说的是刘怀春执事?”这个人朱聿键也认识,就是翻砂铸造暖气片的那个,也是个手艺精巧的老匠人了。朱聿键听得颇为欣喜,他知道收留这些人的必然是他留在京城的夜枭系统。他曾经给夜枭下过死命令,严密监视匠作营的所有工匠,如果有机会或者京城有什么闪失,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这些匠人安全送来浙南。
本来朱聿键是打算哪一天北京城被大顺军攻破了,自己将这群匠人全都抓在手里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弄到了一批。虽然这些人都是裁汰下来的老匠人,但实际上他们才是整个匠作坊最宝贵的人才,他们毕生钻研的窍门与学问,可比那些普通匠人要强多了。
朝廷裁撤编制,竟然将这些国宝级的人物都裁撤了下来,简直是弃黄金于地的败家子。不过这样更好,一群不重视科技人才的文官,让他捡了这样一个大便宜,自己的军事研究所科技水平因此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正是那个铸造暖气的刘怀春,王爷记性真好。”刘七的话将朱聿键的思绪拉了回来。
“你们一共来了多少人?”朱聿键询问道。
“大概五十多个,其中光是执事就有七个,如今我们在军事研究所帮工,收入可比经营匠作坊高了好几倍。”刘七显然非常知足,边说边嘿嘿的笑了起来。
“帮工?我认为你们还可以进入技工学校带徒弟,先让匠人协会给你们定级好了,我的初步意见是执事先订为三级工匠,至于知否升任大匠师就要看内部测试了。”朱聿键此话一出众人皆惊,按照当初朱聿键设计的工匠等级,总共有七个等级,其工钱也按照等级水平设定了最低份额。按照等级设定,三级工匠已经是仅次于大匠师的第二级,每月最低工钱是十个银元,这已经相当于华夏科学院高级研究员的薪水了,这样的级别不可谓不高。在如今整个封地内,能拥有这个等级的都不超过十个,没想到朱聿键这一次就打算再增加七个可谓石破惊天了。
刘七等人来到封地一个多月,也知道这个工匠划级方案,听到朱聿键如此厚待,他们也是激动不已,当即表示定然为王爷效力。朱聿键命人将京城来的五十多个匠人都找了来,一一问询他们的情况,并表示政务院负责将他们当即家人全都接来团聚并给予适当补贴,等到他们工匠级别定下来之后,都能享受高薪。
这些老工匠可是宝贵财富,朱聿键是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至于他们老眼昏花很简单,只需要让玻璃工厂制作一批老花镜即可解决问题。至于他们大多数因为年老力衰无法直接操作也没关系。这些老匠人最宝贵的是经验,平日里只让他们带徒弟动嘴传授经验即可,根本不需要动手,这样一来封地内工匠的技术水平肯定会有很大提升,至少各个军工厂是这样的。
后来朱聿键又询问了一下开花弹的原理,结果发现这种炮弹虽然非常原始,但很有效。实际上这种开花弹是以很高的翻砂技巧,铸造两半的空心弹体再进行热黏合。这个弹体中有大部分空间填装火药,从里面引出引信,在小空间内盘绕并从后部伸出头去。
引线的长短可以随时设定,作战时也可以按照引线的刻度剪短以控制燃烧速度。炮弹装弹时引信向后,在发射时引信会被火炮发射药点燃,并在炮弹内部持续燃烧。等到引信烧完会引爆内部火药产生爆炸。
因为老工匠们已经无法再操作,而那些学徒刚刚开始铸造并不熟练,所以只能制造小口径炮弹。不过有这些老师傅们悉心培养再经过一段时间熟练手艺,各种口径的开花弹就能制造出来了。
当然开花弹的花费不菲,这样的开花弹制造成本高于实心弹五倍以上,但对付步兵的威力极大,足以应付野战的各种情况,因此朱聿键拍板制造各种型号的开花弹,按照比例配发到陆军炮兵之中。至于海军的舰炮上,虽然因为成本太高,只规定配发三分之一,但相信对木制帆船发射,将会产生奇效的。
有了这些新式武器,朱聿键心中大定,他知道这些武器到位之后,四国联军哪怕将国内所有的战舰都派来也打不赢了。
第八百一十三章和谈的理由()
朱聿键心情愉快的回到了八贤王府,而宋献策等几位高官,以及茅元仪等总参谋部的人员已经等在这里了。
见到银安殿上文武齐聚,朱聿键不禁有些好奇。他的封地不是紫禁城,他也不是崇祯皇帝,不需要那样累死累活的事无巨细什么都管,通常军政双方都在制度内各负其责,完成所有日常的工作,根本不需要向他请示。除非有什么大的问题,否则根本不需要来找他,而且还是文武齐聚,显然是有什么大事情了。
见到朱聿键回来,宋献策将一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