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单凭她们两个根本无法报仇,唯一的希望就是八贤王朱聿键,只要他才有插手整个日本的实力。本来两女还打算以自己的效忠,换取朱聿键对付德川家光,没想到朱聿键自己先提了出来,她们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
听到两女决定归顺,朱聿键大喜过望,他任命道:“既然你们决定效忠这就最好了,我任命你们作为木兰卫的教官。酒井晴美负责帮助木兰卫了解忍术和破解之法,安云的任务就是训练木兰卫反刺客的能力。”
“多谢主公。”两女知道木兰卫是朱聿键最贴身警卫力量,如今两人刚刚投效,就被安置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这让两女感到自己很受信任,自然更坚定了她们投效的信心。
朱聿键叫了几个木兰卫,将两女安顿到木兰卫居住的前院厢房。等到所有人都走了,郝玉兰不禁微笑道:“你的胆子真大,难道不怕她们的假投效,找机会再杀你吗?”
第九百四十二章进献重宝()
“当然害怕,所以才让她们训练木兰卫嘛。木兰卫对忍术和刺杀都有了应对经验我就更安全了。她们只是教官并不负责警卫,与我的安全无关,再说我不是还有你吗?以你峨嵋派高手的实力,恐怕她们联手也无法取胜吧。”
“应该没问题。”郝玉兰摇了摇头:“不过你的安全也不是小事情,我认为还是小心一些好。京营也有许多武林高手,而且也有我们峨眉派的,如今你的封地越来越强大,恐怕会被皇帝所忌,万一他如德川家光那样,派出武林高手对付你,可是很不好办的。”
“这个不至于吧。”朱聿键对崇祯还是很信任的,也从来不认为他会害自己,就像他从不考虑害崇祯一样。
“防人之心不可无。”郝玉兰的话显得颇是意味深长,让朱聿键也不得不重视了些。
将安云和酒井晴美两个日本美女收入麾下,让朱聿键着实得意了几天,不过很快更多的美女就要来投靠了。崇祯八年八月初四,经历了长途旅行的多罗大福晋、苏泰大福晋和斯琴图福晋抵达了象山港。
这一次她们是被唐军护卫而来的,除了侍女之外没有带任何护卫,借以显示投降的诚意。这三位福晋很快被安置在唐王财团辖下的一处旅馆中,等待朱聿键的召见。
听说三位福晋已经到了,朱聿键也是非常重视,连忙安排三人觐见。他就在银安殿里会见了林丹汗的三位福晋,多年来朝不保夕奔波劳碌的生活,让三女很是憔悴,明明只有不到三十岁,看上去却接近四十岁了,但那眉目间依然能看出,三女当年都是绝对的大美女。
朱聿键并不打算与三女绕圈子,对于蒙古人他又不同于满清的政策。当初他是打算将满清和蒙古人一起驱逐到欧洲去的,可是自从海兰珠嫁给他之后,让他对原本的政策有了改变。
蒙古人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东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曾经与华夏彼此交融,双方也算有些血缘关系。满清的起源却是另外一回事,他们虽然自称女真的后裔,却与历史上的金国毫不相干,他们是百多年前从西伯利亚潜迁入的通古斯人,属于外来的入侵民族。
对于这个民族朱聿键没有好感,不管是后世那个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老佛爷,还是所谓康乾盛世的明主,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后世华夏之所以与世界隔绝,落后西方那么多,与满清陈旧落后的思想,与严重的防华之心很有关系。那种禁绝一切科学发明,将领先世界的连发铳雪藏深宫,将发明家戴梓发配边疆的事情,朱聿键可是非常清楚的。
对于蒙古人,朱聿键没有那么多的仇恨,他也愿意将这个民族融入到华夏民族之中来,所以数年前他就已经开始对蒙古人执行怀柔政策了。如今许多蒙古人都已经归化,他们不仅仅是名义上服从政府,而是完全改变了游牧状态,从游牧转变成了畜牧,这就极大加强了政府管理影响力,让他们能够真正容入到华夏人的生活圈中来,朱聿键相信今后他们已经不可能再脱离出去了。
没有了顺畅的贸易,各种产品的交流买卖,蒙古人的生活质量将急速下降。在尝过甜头之后,就算那些王公们想独立出去,牧民们也不会支持的。更何况如今蒙古族孩子都开始上学,进行华夏式的教学,将他们慢慢从思想上融入华夏族群。等到两代之后,这些人甚至会忘记自己蒙古人的身份了。
想到政务院对国内多个民族的同化工作,朱聿键的嘴角不禁露出一抹微笑。三位福晋坐在那里,朱聿键却半天不说话,这让他们感觉到有些紧张,不知道八贤王会如何发落自己。如今见到朱聿键突然露出笑容,更显得高深莫测了,她们就更慌了。
“王爷,我等愿意归顺大明,归于王爷麾下。”多罗大福晋吓得赶快跪倒在地,苏秦大福晋和斯琴图福晋也跟着跪了下去。
“不必慌张,华蒙本是一家,既然你们愿意归顺,我自然会一视同仁的。当然华蒙两族生活境况不同,所擅长的职业也不同,大家可以各行其是。不过我可以保证,只要华夏族人生活富裕,蒙古族也不会贫困。”朱聿键的这个保障绝对是最令三女放心的,更何况如今也有样板摆在那里,喀尔喀部和土尔扈特部的大部分族人都已经过上了领其他族人羡慕的日子。
三女当即大喜拜谢,多罗大福晋回答道:“感谢王爷垂怜,我们愿献出重宝,永为大明臣属。”
“重宝?是何物?”朱聿键本来不想要的,但对方既然说了是重宝,自然非同小可。更何况这也是草原上的规矩,如果自己拒收对方还可能会恐慌,认为他要下手对付察哈尔部。
多罗大福晋点点头,苏秦大福晋上前将一个精美的盒子举了过去。这个盒子是苏秦大福晋进门时已经捧着的,朱聿键以为是她的随身物品,没想到确是来进献的。
一名木兰卫接过盒子打开看了看,发现没有什么危险,这才捧到了朱聿键的身前。这个盒子看似朴实无华,但做工异常精美,木头都是名贵的紫檀,边角用带有浮雕的铁角线加固。这个盒子显然时间不短了,那些边角的浮雕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似乎是经常摩挲的结果。
轻轻打开盒子,在柔软的红色绸缎之中,一块足有十五厘米见方的厚实玉玺出现在眼前。玉玺有五厘米厚,质地晶莹剔透白中带绿,其上的印纽造型是九条玉龙盘旋而上捧着一个晶莹剔透的玉珠,看上去活灵活现的。朱聿键小心的将玉玺翻过来看向正面,发现上面以小篆刻着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边角处还有一处破损,以黄金镶嵌补上。
这个造型似曾相识,朱聿键只是微微一愣就惊呼出声:“传国玉玺?”
第九百四十三章开庭审案()
“不错,正是传国玉玺。”多罗大福晋说道:“此物乃是黄金家族祖上从南宋皇宫中所得,始终在直系子孙中传承数百年,如今传到了我们手里,已经无力再保护如此重宝了。今天献给八贤王,以示我等忠心。”
“此物乃是华夏重宝,是我华夏精神传承的一种象征,如今能够回归故里,诸位福晋居功至伟。”朱聿键笑道:“当然我也不会白要你们的玉玺,等到你们安顿下来,我必然有足够的补偿。”
“多谢王爷。”三位福晋大喜,连忙拜谢。
“只不过如今蒙古诸部被皇太极蒙蔽助纣为虐,我还希望三位福晋能够登高一呼,为天下蒙古各族百姓做些善事。”朱聿键终于转到了正题,这也是袁崇焕写信来着重提出的。
三女闻言面面相觑,苏泰大福晋苦笑道:“王爷太看得起我们了,如果我等有如此号召力,又何必躲到青海去。”
“号召力要与实力相配合,你们只有号召力而无实力保证,这种号召力就会变成别人的威胁,就会让人忌惮,也会给你们带来灾难。以如今唐军的实力,就算灭掉蒙古诸部也不是难事,我只是垂怜蒙古百姓,不希望他们就此毁灭而已。”朱聿键的这句话不是虚言,唐军如果全力对付蒙古,必然可以将其全部歼灭。只是如今唐军所要控制的区域太多,根本抽不出多少兵力在北方作战的,当然这话不可能说出去,不能让蒙古人看出自己的弱点。
“多谢王爷。”三女均大喜拜谢,朱聿键心中暗喜,在色楞格河沿岸修建堡垒的计划已经展开,再加上黄金家族的威名,相信能够极大的牵制皇太极。
朱聿键知道历史上的大明帝国是1644年被李自成攻入北京而覆亡的,不过依照如今李自成的情况来看,似乎没有历史上那么强大。更何况有田见秀的一个军在侧,随时可以将其消灭掉。
看来大明江山是稳如泰山了,至少会比历史上拖延几年,让朱聿键能够稳定各地局势,将兵力抽调回来应对国内的局势。按照朱聿键的估计,等到满清强大到足以入关,至少他就能集结超过五十万大军用于国内战场了。
三位福晋送来传国玉玺之后,朱聿键就安排他们返回蒙古了,至于借用黄金家族造势的事情袁崇焕会操作的,根本不需要他再担心。只是那个传国玉玺有些麻烦,开始的时候让朱聿键非常高兴,这主要是国家重宝失而复得的缘故,这可比后世那些从国外买回来的国宝要珍贵多了,不过很快他就开始发愁了。
传国玉玺之所以珍贵,可不仅仅是因为它出自和氏璧、李斯手书小篆,或者是华夏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玉玺,而是因为历代统治者都声称,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对于这种论调,朱聿键是嗤之以鼻的,但他不能让别人不这么想。
手中拿着这块传国玉玺,就犹如是个烫手的山芋,让朱聿键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将它交给崇祯皇帝,他还真是舍不得,毕竟崇祯历史上被农民军攻入京城,传国玉玺有再次失落的危险。
如果放在自己手里,一旦被崇祯知道了,肯定认为自己有谋反的想法,被宋献策等人知道了,也会再次劝进。所以朱聿键只能将传国玉玺偷偷收藏起来,并在木兰卫下了禁口令,让那几个知情的人不许传出消息。
朱聿键的心情忐忑并未持续多久,因为他的精力很快被另外一件事情吸引了,童养媳案件经过一个多月的搜集证据,终于在法院开庭了。最高法院开庭当日,可谓是人满为患,整个封地内的所有人无论男女,都在关注着情况的发展。
这是决定朱聿键执掌封地多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法律风波,尤其是关于妇女权益方面,朱聿键多年来做了许多工作。这次对殴打童养媳致死的事件,一旦打人者被判无罪,这些妇女工作都将付诸东流。另外就是两个执法人员的渎职,同样有深远的影响,一旦他们被判无罪,恐怕原本清明的官场立刻就会出现逆转。
正是因为这样几乎动摇根基的情况,让朱聿键对此案极为重视,虽然他闭门谢客,同时并不出席此次法院审批,但他要求判决结果必须交给他过目才能最后作数,这也是在掌握政策方面的最后一道保险了。当然朱聿键也声明,如果本次判决不违反法律,他将不会反对结果。
第一庭审判的是打人者,那个青年竟然还找了个讼师来,想要给他辩护。这次的审判张书堂也很重视,由他亲自出任了最高法官,同时由两位曾经在朝廷担任过多年推官的资深人士担任副职,以达到法律规定的三名法官。
开庭之后,被告青年被公安人员押到了被告席上,张书堂看向了原告席上的检察官说道:“鉴于原告已经死亡,本次由政务院指定检察官代替原告陈述案情。”这是封地内设置的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况下允许政府指定检察官代替原告申诉,不过这条法律条文还是第一次应用。
没想到检察官尚未开口,那个被告的讼师却先开口了:“启禀大老爷,断案都讲究当堂对峙,既然原告已经死亡,家人又不肯出头,此案就不应该审理。”
张书堂看了讼师一眼说道:“根据封地内的审判法,允许政府指代检察官代替原告起诉。另外在法庭上请遵守法庭纪律,在法官不允许你发言的时候,请不要开口,如果你再如此插言,我有权将你驱逐出去。”
“按照大明律”讼师还想狡辩,却被张书堂一句话堵了回去:“我的警告只说一遍,如果你无视法庭纪律,我有权依法追究你的责任。”讼师被这句话噎得翻了个白眼,最终没有敢再张嘴说话。
检察官微笑着看了看讼师,拿起那份材料开始宣读案件的情形。
第九百四十四章当庭辩论()
检察官只是照着材料宣读,这是原被告双方与法官都看过数遍的材料,并没有多少新意,不过在场还有许多百姓,这样的宣读更多的是让他们明白案情。
检察官陈述过后,张书堂看向了那个青年:“被告认为这份材料可有不实之处?”
“没有。”这些材料所说的案件,都是有理有据的,也容不得他抵赖,所以也就省去了传唤证人和证物的环节。
随后张书堂问道:“现在请检察官代表原告对案情进行辩护。”
那名检察官起身道:“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贩卖人口当判处死刑,可依据情节判处缓刑两年以下。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故意杀人或虐待他人致死的,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被告已经对上述罪行供认不讳,应当执行死刑立即执行。”
检察官此话一出,后面的百姓们立刻交头接耳起来,也有人大声的喊着不公平。这些人却不是那名青年找来的托儿,而是民间的传统意识。大家对花钱买童养媳这种事情已经耳熟能详了,就算在场的人家中,也有不少家中养了童养媳的,如果照检察官所说,这都成了贩卖人口的罪行,需要判处死刑了。
“肃静,所有人肃静。如果再有人高声喧哗,将被视为藐视法庭,将给予重罚。”张书堂这么一说,那些百姓终于不再出声了。
“原告已经陈述完成,很好。”张书堂点了点头看向被告:“被告有什么要陈述的吗?”
“现在我可以说话了?”讼师试探着问道,他可是收了钱的,万一被驱逐出去这些钱就拿不到了。
张书堂点点头道:“根据法律规定,原被告双方都有权为自己找律师辩护,你既然已经成为被告人的律师,可以代替他进行陈述。”
“这就好。”那名讼师刷的一声打开白纸扇,另一只手捋了捋那对非常稀疏的八字胡向前两步说道:“按照大明律所写,童养媳并无过错,这不能算作贩卖人口所以不应治罪。另外这位男子的童养媳将他家中猪仔致死,已经犯了七出之条理当被休,如今他只不过是气昏了头,失手将那女子打死,按照大明律所载,只需给其家中赔付钱财即可。赔偿钱数应当按照当年购买童养媳两倍赔偿,何来死刑?大明律乃是太祖所定,乃是大明朝人人皆需遵守的法令,你如何可以违背?我认为这个青年毫无过错,应该当堂释放不得追究。”
张书堂冷笑道:“你口口声声说得是大明律,我问你,你可知道此处是何地?”
“此处?法庭啊?”讼师不知道张书堂要问什么?
“法庭又在何地?”张书堂又问了一句。
“宁波府。”讼师还是没听明白。
“对啊。”张书堂冷笑道:“此地乃是宁波府,是皇上亲封的八贤王封地,此地之法律大明律并无管辖之权,乃是全凭八贤王做主。数年前八贤王已经颁布诸多法律,以为封地内各类人等之行为准则。你口口声声在这里以大明律所为来论断,乃是目无君上诽谤朝政,不承认皇上所封之八贤王封地,这是大逆不道等同于犯上作乱,按大明律当凌迟处死诛九族。”
“啊?”满场百姓顿时哗然,讼师这才知道自己按照老经验办事用错了地方。如果真的按照大明律论断,他那一番话的确犯了最大的死罪,如果张书堂真诛了他的九族,大理寺都没法为他辩护。
想到自己为了给人辩护,赚十几个银元的小钱要被满门抄斩,讼师只感觉自己两腿打颤,一股暖流顺着裤管急流而下,他竟然尿了裤子。
看到讼师脸色苍白还尿了裤子,张书堂忍不住暗骂一声没胆鬼。这些讼师就是如此,整天在各地搬弄是非,凭借着自己熟读大明律,四处给人讼案。只要花了足够价钱,他们就能昧着良心颠倒黑白,让穷人蒙受不白之冤。当初做推官的时候,张书堂最痛恨的就是这种人,所以今天也不会给他好脸色。
当然张书堂也不会真的诛人九族,他只是想要吓吓这个讼师,打压他的嚣张气焰,也好让案件顺利审理。他摆摆手道:“当然我说的是按照大明律,不过八贤王封地内各种法律,并无如此条款,所以你今天不会死。”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讼师吓得全身发抖,却是再也不敢耀武扬威了。
张书堂说道:“既然被告再无新的陈述,那么我们进行下一项。虽然封地内法律颁布数年,却依然有许多人不懂封地法律,因此这次借着此案,八贤王特准法庭上百姓可以当庭提问,法官经给予合理回答。你们也可以当堂为被告辩护,不许担当其他罪责。”
张书堂这么一说,众人皆是面面相觑,他们从来都不知道,当堂审案还有这样的事情,居然要向百姓们解释,这种事情恐怕也只有八贤王才能做得出来了。
终于有胆子大的人站了出来,一个虎背熊腰的中年男子站出来说道:“我认为童养媳在大明朝非常多,这不应该算在倒卖人口之中。”
“童养媳有了银钱交易,即可认定为买卖交易,至于是否需要算在买卖人口其中,这还需要法官们进行商讨以做出最终解释。”张书堂点头道。
听到那个男子竟然得到了张书堂的认可,大家的胆子都大了起来。他们已经知道,讼师所说的那一套属于禁区,一旦触碰可能会被满门抄斩。但是中年人所说的情况,张书堂却表示了认可,这让大家都兴奋了起来。
“法官大人,此人童养媳的确犯了七出之条,虽然封地法律并未记述,但已经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习惯,大人应当法外施仁。”又有人替被告求情,因为在大多数百姓看来,打死童养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何为法外施仁?法律之所以称之为法律,就是没有仁义可讲。所有人皆需遵循此标准,不得有丝毫偏颇,这才叫做法律。”张书堂说道。
第九百四十五章法律解释()
“难道没有通融,免除此人死刑?毕竟他如此年轻,又不知道此法厉害,当免他一死。”那个人又说道。
张书堂冷笑道:“今天他杀了人就免除一死,明日他人杀了你是否也该免除一死?如果人人杀人皆可免除一死,又何必定法?到时候华夏必然是劫掠屠杀而无人管理,强者杀人弱者被人杀,你说这是否仁义?”
“这”那个人被张书堂辩驳的哑口无言,终于缩了回去。接着又有几个人出来论辩,但已经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了,对此张书堂也一一耐心做了解答,但已经无关大局,也根本无法改变什么了。
张书堂耐心的等了几分钟,直到确定再也无人出来辩驳,他才回答道:“法庭休息五分钟,随后我们将作出最后宣判。”
五分钟时间,是为了让三位法官取得一致意见的,其实这个案件条理清晰,也根本没有什么歧义。三位法官在得出结论之后,又返回了法庭的座位上。
张书堂站起身来说道:“现在宣判法庭判决结果,请诸位起立,以示对法律之尊敬。”众人闻言皆站起身来,侧耳倾听着,等待张书堂的判决。
张书堂说道:“关于本案的宣判如下:张汝水(那个青年的名字)杀死童养媳,系故意杀人罪成立,当庭判决死刑立即执行。贩卖人口一事,因为法律条款中分责不清,法院又未及时给出解释,现判定此罪不成立。最后宣判为,张汝水故意杀人罪成立,等到八贤王亲自查阅判决结果之后,立即执行死刑。”
听到宣判结果,那个年轻人顿时瘫软于地,而后面的百姓却都松了口气。杀人偿命他们懂,实际上他们更加关注的就是童养媳问题。毕竟许多家庭都有童养媳,如果此事被宣布为有罪,恐怕要枪毙的人可就多了,他们会产生的恐慌。不过现在好了,童养媳的罪名并未成立,他们也就安全了。
这一堂审判之后,还有第二堂,也就是两个公安司人员的审判。那名福州前公安局长赵久广和那名小队长顾子真站在被告席上垂着头,等待着对他们的宣判。蒋发在出事之后已经告诉他们了,公安司被要求不得插手办案,为了法律公平他也不会为他们求情。
此时两人已经是心如死灰,完全失去了推卸罪责的希望。面对着检察官所陈述的罪行,两人都是供认不讳。这一次的宣判比上一次还要快速。那名私自放人的小队长,因为玩忽职守造成死人的严重后果,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局长则犯了包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同时两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