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九百四十九章兑换不畅()
古正明是个行脚商人,他平日里要做的就是从江西景德镇将瓷器运送到象山港,借以赚取差价。因为是封地内的商人,对海外贸易接触早,他也算是赚得不少,虽然无法与那些大商相比,却也有了至少十万的身家。
五天前他刚刚从景德镇运来了一批瓷器卖给了法国人,赚了不少的利润,这在最近一年也属于常态了。法国人几乎承包了对欧洲的贸易航线,他们的船队日益扩大,对华夏产品的渴求也是越来越甚。只是法国人只有在港口购买产品的权利,不允许深入内陆,所以每当有商人将内陆那些抢手的商品运送过来,都能卖上个好价钱。
前几天有个法国船主找到他,希望订购一批瓷器,这批瓷器的数量不少,接近五万银元的大生意,这可是等于古正明一半的身家了。前几天那一趟赚取的只有一万银元,所以他今天准备排队再取出四万银元来,为此他带来了十几个伙计和两辆马车。
四万银元有两吨重,如果不用四轮马车是很难运输的,实际上在银行外排队,等着开门取钱的商人也都差不多,取钱少的伙计带着箩筐,多的就赶着马车,每天早上都会将银行周围很宽敞的街道堵塞得水泄不通。
“开门了,开门了。”早上九点钟正,唐王银行的大门终于缓缓打开了,商人们依次排队进入,门口有工作人员为他们发放竹筹号牌,让他们能够在大厅里排队等着领钱。伙计们则要在外面等候,等到商人领了钱之后,拿着领钱条子,到后院去装成箱的银元。
今天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同,虽然银行大门已经打开了,领钱的那个后院却还没有开门,平日里守卫的宪兵也没有出现,这让张望的伙计们感到很不解。古正明也随着人流走入了大厅,他来得较早被发了个七号的牌子,因为大厅里有十个窗口办理存取款业务,所以他第一批就能取钱。
“七号牌请到五号窗口。”随着工作人员的招呼,古正明拿着竹筹号牌赶快走了过去。将号牌递给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古正明说道:“我取四万银元。”
“取四万?”那名工作人员看了他一眼说道:“从今天开始,唐王银行开设纸币兑换业务,不知道你是要取银元还是纸币。”
“什么纸币?”古正明听得不明所以。
工作人员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面额五十的纸币说道:“这就是最新发行的华元,是八贤王府的财政司主持发行的,作为银元的代用券使用,可以在唐王银行直接兑换银元,大额的还可以兑换黄金。”
“就这么一张纸?能兑换多少银元?”古正明看着那张印刷精美的华元,也是爱不释手,如果这是工艺品他肯定第一个购买,但如果是抵充银元,他却有些有犹豫。
“你看这上面的数字,这是五十银元的华元,这张纸就可以兑换五十银元。”工作人员耐心都是说道:“这在唐王银行是完全承认的,另外这张纸币也可以按照唐王银行一比十的金银兑换比,换取五两黄金。当然唐王银行不兑换小额黄金,最小额的黄金兑换是一块金砖,重量为五十两,这需要五百华元。”
“我的四万银元兑换黄金行不行?”对于这张纸片能否抵充银元,古正明心里没有底,他还是正看好金银这样实在的东西。不过出门带上两吨多银元,的确有些太重了,如果能够兑换成黄金却是不错。实际上按照大明内部的兑换比,金银比是一比八的,银行以一比十兑换已经很吃亏了,只是封地内长期不流通黄金,古正明也没有意识到金价的差别,他想到的只是黄金重量小容易携带。
工作人员说道:“当然可以,四万银元可以换成八十块金砖。但是我要提醒你,根据封地内的管控制度,黄金是不能在市面上流通的,而且未经王府允许,也不能带出封地使用。”
“啊?”古正明傻了眼,良久他才摇摇头道:“算了,我还是兑换成银元好了,这纸币我不要。”
“没有问题,我给你填写领取银元的条子,你可以去后院领取。”工作人员飞快的将领款条子写好并加盖公章,同时在他递过来的存折上登记了新的数额递给他道:“你好,你的银行存款还有五万七千三百二十银元,请您保管好存折。”
古正明接过东西转身离开,临走前还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那印刷精美的华元,从精美程度上来说,这张纸币足以成为艺术品了。这一天之内华元的兑换并不算顺利,只有一些小商人才选择了使用比较轻便的华元,总共只兑换出去十万零三千元而已。
朱聿键知道纸币与金属货币的思想转变很困难,让人完全承认政府的信誉,接受这种货币也很困难。朱聿键对此并不着急,反正准备了大量纸币,等到银元实在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加上使用纸币的人慢慢积累信用,纸币总会大行其道的。这样一来王府的铸币税可就更多了,同时有银元作为底层支付手段,华元也不怕会贬值。
就在沈继荣开始挖空心思的进行宣传,希望尽快推出华元纸币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华夏,欧洲五国派出特使,他们已经抵达了宁波府希望与八贤王商讨停战事宜。
与唐军交战的只有四国,为什么会有五个国家派出特使?原来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和英国四个国家认为如今战事已经一败涂地,如果想要让唐军收手也不容易。在加西亚伯爵将消息带回国内之后,为了让双方有更大的转圜余地,四国联合邀请法国作为调停国,共同来到宁波与八贤王谈判。
能够被欧洲数一数二的四大强国邀请调停,这本身就是对法国地位的认可,如此涨脸面又提升国家形象的机会,法国自然也不会放过。在经过一轮商讨之后,法国决定派出红衣大主教兼帝国宰相黎塞留,担任此次的调停代表赶赴华夏。
第九百五十章震惊的特使()
参战的四国也都派出了重量级人物,分别是西班牙首相奥利瓦雷斯伯爵、葡萄牙特使胡安公爵、尼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科恩爵士和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他们都率领了一个谈判代表团随行。为了避免强大的唐军舰队将他们当做敌人消灭,四个代表团都坐上了法国商船,与黎塞留大主教一起前往东方。
就在加西亚伯爵将消息带回西班牙一个星期之后,组成的这支庞大的谈判队伍从加莱港起行,他们沿着非洲海岸绕过好望角,在唐军各处港口和舰队的严密监视和护送下,历经五个月的跋涉才最终抵达的象山港。
当排水量六百多吨的法国商船橡木徽章号在引水员的引导下,缓缓驶入象山港的时候,这些代表团的人无不被象山港的庞大与繁忙而惊呆了。如今象山港已经成为了完全的商业港口,昔日那些渔船都被另辟港口了,这里只接待商船和军舰。
经过几次扩建的象山港,已经有了超过三百个泊位,能够停靠从万吨级宝船到百吨级沙船的各类商船,只不过随着华夏海上贸易越来越繁盛,如今在这里已经很少看到沙船了,最普遍的都是三百到六百吨的各种福船型商船,偶尔也能看到千吨级的商船,但最耀眼的还是经常停靠在此地的本土舰队宝船队,那二十艘一水的万吨级宝船在大群数百吨小商船中间,颇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这些宝船平时为舰队的各处基地运输补给品,有时候也兼职运送移民,所以到象山港停靠很正常,而今天他们恰好就在这里等待装货。听说是来自欧洲的谈判代表团,负责港口调度的官员特意给他们找了个临近宝船的泊位,以显示天朝上国的繁荣和强大。
远处观察或许还好些,在近距离看到宝船,尤其是站在自己帆船的甲板上,需要完全仰起头才能看到宝船船舷,这样巨大的震撼力,让所有欧洲代表团的人都在惊叹。
一名年轻军官带着十几名卫兵登上了橡树徽章号,他对着众人说道:“请问各位可是欧洲代表团的特使们?”来人以流利的法语打招呼,自然是想要找法国特使的意思。
黎塞留赶快上前说道:“我是法国宰相黎塞留,请问你有什么事情?”
那名军官连忙敬礼道:“久仰黎塞留宰相大名,王爷常常提起你。我是八贤王府总参谋部一等参谋郭子健,是被委派接待诸位的,还请诸位随我前往下榻的酒店休息。”
“多谢了。”听说朱聿键给他们安排好了住处,黎塞留非常高兴,看来大明的确有谈判的诚意,对他们如此照顾。听说有地方住,众人都高兴的带着行李下船去了。
此时在码头上,已经停了一长排的四轮马车,足够将他们所有人都送到住处去。众人爬上马车,车队很快就启动了,他们沿着码头的石头路面,很快转入了前往宁波新城的水泥路,速度也渐渐提了起来。
几位同级别的各国特使都坐在了同一辆马车内,这样方便他们进行交流,不过在马车逐渐提速之后,他们就感觉到新鲜了。欧洲有同样的四轮马车,虽然做得没有如此精致,但大体上相差不远。只不过现在的欧洲城市里全都是石头砌成的道路,马车如果跑得如此之快,肯定能将人颠簸得连隔夜饭都吐出来,可是在这里的道路上,他们能够感觉到马车的高速,却没有多少颠簸的感觉。
西班牙首相奥利瓦雷斯伯爵忍不住拉起窗帘,想要看看外面的景象,结果刚刚拉起来他就惊呼出声道:“这窗户上镶嵌的是玻璃?”
刚才上车的时候光顾着看宝船没有注意到,坐在里面又是被窗帘遮挡,此时拉开窗帘他才发现,原来窗户上镶嵌着大块的透明玻璃。在欧洲的平板玻璃价格还很高,马车大多数都在窗户上编织一个铁丝网,里面再加上窗帘。因为欧洲的窗帘是上下都有拉环,所以不怕被风吹开,当然如果是在冬季有大风的时候,这样的配置仍然挡不住狂灌而入的大风,坐马车半小时左右,就很容易全身冻僵。
想不到华夏的马车如此奢侈,竟然将珍贵的平板玻璃直接镶嵌在车窗上,这样一来不但让车内光线很好,还不会向车内灌风,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只不过他们没法估计,这两块在欧洲足以许多人倾家荡产的平板玻璃,竟然就这么堂而皇之的随便使用。
“他们的道路为何能让马车跑得如此之快,还没有什么颠簸的感觉?难道那是土路吗?”科恩总督皱着眉头说道。
“似乎不像,看上去很结实,前面的四轮马车碾过根本不会下陷,表面还非常光洁平整。”佛理亚斯公爵胡安观察了一下,发现前面的车没有留下车轮印,显然地面并不松软。
这个发现让众人感到非常新奇,虽然欧洲早已出现了原始的水泥,但配料还处在初级阶段,硬度无法与这些道路所用的水泥相比。另外他们没有掺入沙子,同时以钢筋编成网状作为骨架铺地的制作方法,根本做不出这么坚硬的钢筋混凝土路面。
众人研究路面为何物的时候,斯特拉福伯爵一抬头顿时被吓了一跳:“你们看那是什么?好高的建筑啊。”
这个时代尚无电梯,如果将居民楼建设的太过高耸,单凭爬楼梯很难上下。因此在宁波新城之中的楼房,最多只是为工商业行会建设的十二层工业大厦而已,居民楼更是只有三层到四层高以方便上下。
斯特拉福伯爵被吓了一跳的,就是这种四层居民住宅楼,而且这个住宅楼还是一大片,自然令人很惊奇。如今的欧洲还全都是普通平房,即使几位见多识广的特使,也是从未见过如此高楼,自然又是引来众人的一阵惊叹。
宁波新城可是融汇了许多后世的设计理念,各处的设计都非常精巧。
第九百五十一章华夏饭店()
成片的住宅楼,繁华的中心商务区,高大的政府办公楼,宽敞的八车道水泥路上飞驰着四轮马车,也有人骑着自行车或者驾驶着马车,只不过现在都有规定,如果在城内驾驶马车,必须在驭马的后面加一个粪兜子,不许将马粪掉落路上污染环境。
除了这些场景之外,特使们看不到的是地下密布的下水道管网,以方便城市污水的排放,就算下了大暴雨,也能很快通过象山港泄洪。在这些景色之外,最令他们无法理解的,就是在道路两旁每隔五十米树立有一根浸油木杆,在木杆顶部拉着黑色的粗线,还有一个用铁棍和铁罩挑着的透明玻璃球。
众人讨论了半天,也不清楚那是做什么用的,甚至有人认为那是什么华夏特色的吉祥装饰品。就连学识丰富的黎塞留首相也不知道,那实际上是朱聿键试点设置的路灯系统,这还是在钨丝灯泡出现之后,于一个月前刚刚安装并完成测试的,这也让新宁波成了全世界第一个夜晚有路灯的不夜城。
在一群欧洲特使犹如乡巴佬进城般的赞叹声中,车队很快停在了一处仿古建筑前。这里是唐王财团旗下最大的华夏饭店,也是此次被朱聿键指定用来接待这些特使的地方。
华夏饭店外部是红墙绿瓦的四层飞檐式结构,外墙壁都贴着瓷砖,看上去古香古色,而那些对瓷器极为痴迷的欧洲人几乎看花了眼,他们完全想象不出来,在欧洲价比黄金的瓷器,在这里为什么会贴在墙上,而且是贴在外墙上。
为了彰显华夏特色,室内装修依然以瓷器为主,墙壁上全部贴了瓷砖,不过这些都是彩绘瓷砖,到处是由瓷砖拼组成仕女图、游猎图等图案,看上去美轮美奂。地面上同样是瓷砖,只不过图案变成了各种祥云和神话人物,而正中的道路上则是柔软的红色栽绒地毯。
朱聿键亲自设计的这些布置,在后世就是个中产阶级,而且是品味极差的那种,但是如今瓷器在欧洲仍然奉为神物的年代,这些代表团成员甚至不敢去踩那些瓷砖,生怕毁坏了赔不起。而华夏富庶,竟然将价比黄金的瓷器铺地这样的说法,也随着代表团的归国不胫而走,让许多欧洲人又多了一份对黄金国度的憧憬。
幸好室内装潢比较正常,让特使们不至于不敢走路,不过这里的房间虽然是中式布置,同样让他们感到惊叹。没有天鹅绒的被褥,但华夏的丝绵被褥既轻又柔软,其效果一点不比天鹅绒的差,红木家具和精美的粉彩茶海,以及实用的各种家具,也让他们感叹。更令他们羡慕的是白瓷质地的坐便器和贴在墙上的半身镜,都让他们爱不释手,甚至有人打算试试能否将坐便器撬下来带回欧洲去。
宽大的窗户上同样有明亮的玻璃,这在欧洲也才因为钱百万的装修而刚刚兴起一两年。不过欧洲做不出大块平板玻璃,而且价格也太贵,就算使用格子窗能够镶嵌小块玻璃的,也无不是大贵族。但是欧洲那种被用来炫富的窗户,放在这里显然有些土财主的意味。
中午饭店内提供饮食,而且是自助餐性质的,特使们可以随便选择中式或西式的产品,饭店还贴心的为他们准备了西式餐具,免得他们用不惯筷子,众人自然也是大快朵颐,吃了个不亦乐乎。精美的华夏美食,让他们忘记了一切礼仪,看得服务人员无不掩嘴偷笑。
一直到特使们吃过正餐开始对付那些精美的甜点,郭子健才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他微笑着说道:“我们的代表团已经抵达了饭店,如果要开始谈判,我们下午就能进行了。”
“在这里谈判?”在居住的饭店谈判,让各位特使都感觉到有些意外,在他们看来至少要在八贤王府才对,毕竟谈判需要各方代表单独的座位,双方围拢在桌子旁讨价还价,这需要很大的一片场地。
郭子健笑着指了指楼上道:“四楼有足够宽大的会议室,各位全都进入也没有问题。”众人闻言这才恍然。特使们吃过饭都回到自己的房间,换了身比较华丽的衣服,这才按照代表团的国别,一起进入了四楼的谈判大厅。
这里的桌椅犹如圆桌会议的阶梯型会议室,总共围绕着中心设置了六层座椅,座椅分成六组,作为六个国家代表的谈判席位,座位一层比一层高,就算是后排的代表也能够轻松看到前排的情况,而在最前排的会议桌后面都各有三把椅子,同时桌上都有写着国家名字的标牌,为了方便各国使节查看,标牌是用华、法、英、西四种语言写成的。
三把椅子显然是给主要代表保留的,特使们都根据标牌的提示各自入座,很快沾满了五组桌椅。几分钟后,两个衣着华丽的男子走了进来,在他们后面还跟着不少随员。
这些人显然是华夏代表团的人了,他们很快进入了自己的位置。其他代表都按照等级进入了后面的作为,坐前排正中间坐着的是一个身材非常矮小的文官,旁边是个中等身材却颇为精瘦的军官,另一侧身穿普通袍服的年轻男子,显然是一名通译官。
众人坐定之后,那个身材矮小的文官首先站了起来说道:“在下乃是八贤王府政务院总理宋献策,此次与各国谈判作为主要谈判代表,还望各位能够本着务实的态度,达成和平的协议。”
“据我所知,唐军侵占了我国大量的殖民地,如果要达成和平协议,贵方总该做出一定让步吧。”西班牙首相奥利瓦雷斯伯爵首先开口了。
“让步?”宋献策冷笑道:“贵国无故攻击我国所租赁的商船,企图杀害我国尊贵的八贤王阁下,这是不顾道义的主动宣战行为,损失殖民地只是小小惩戒罢了。贵国军队自交战以来一泻千里,我军追击都险些跟不上,你还有脸来要求让我们让步?脸皮之厚真匪夷所思。”
第九百五十二章互不相让()
宋献策一顿连挖苦带讽刺,说得西班牙首相奥利瓦雷斯伯爵脸上阵红阵白,可是他偏又无法反驳,毕竟自家军队的确太过弱鸡,根本无法与唐军交战也是事实。更何况这次西班牙损失最大,将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丢了个干净,如今国势大为衰微,连造舰反击的能力都快没有了。
“我认为大家都是为了和平而来,应该心平气和的商讨结束战争的问题。当然这样的谈判需要在大家都有冷静的头脑下进行,不能做无谓的意气之争,同时我们也要立足与现在的战争局势,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黎塞留的这番话看上去是规劝双方,实际上却是在提醒奥利瓦雷斯伯爵。西班牙这次战争已经输定了,与其将欧洲各国都拖下水,然后让自己的国家毁灭,不如退一步赢得喘息的时机。
奥利瓦雷斯伯爵听得出话外之音,他只能坐了回去不再吭声,见到宋献策说话毫不客气,另外三位代表都不敢再当出头鸟。本来他们与华夏没有太多瓜葛,只是因为西班牙的邀请和许诺才参加战争的,要停战自然也是以西班牙为主。
这三个国家都是为了利益才与西班牙联合,结果现在国家受到巨大损失,却没有看到任何利益,而且以现在的形势看,将来的损失恐怕会越来越大。
现在葡萄牙只是个傀儡,葡萄牙特使佛理亚斯公爵胡安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
尼德兰人本来与华夏签订了和平条约,却在没有任何借口的情况下,无故发动了战争,现在损失惨重也怪不得别人,科恩的家底都快赔光了,他心里很清楚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就在眼前,他也懒得与华夏斤斤计较。
英国人的损失最小,不过作为新兴的殖民国家,他们也被彻底打乱了殖民步伐,国家未来的发展必然会遭到限制。三个国家特使都各怀心事,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会场上一时安静了下来。
作为外交场合的老资格,黎塞留知道寂静最有可能出现爆发,最终让双方的谈判决裂。尽管他也不想让战争结束,打破法国几乎是独揽的海上贸易,但毕竟如今五个国家看来都想要息事宁人了,就算战争再进行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大动作。更多的情况可能是双方逐步默认下,恢复彼此之间的海上贸易,以平衡国内的经济损失,到时候法国的海上贸易独霸局面同样会消失。
与其让这种局面被私下被打破,不如赶在最后关头,捞上一笔政治资本。这样一来交战的几个国家都会欠法国一个人情,未来对国家的发展会很有好处的。黎塞留既然做了这个调停人,就必须尽量将这次谈判撮合成功,以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所以在沉默中他只好再次站了起来。
“诸位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都是怀着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和平。和平是世界永恒的主题,只有大家维系着和平,才能让各国继续发展下去。我们的贸易各国都可以受益,但战争状态下却将其阻断了,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完成和平协议,也算是对政府对国民有个交代。”黎塞留也说了一番套话然后才道:“我看这样好了,西葡尼英四国的想法恐怕不太统一,如果说出来说不定就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到时候反而无法谈判。既然大明帝国作为交战的其中一方,而且是获得了优势的一方,不如请他们先说出自己的条件,四国对条款进行增补和讨论,这样更加容易一些。”
黎塞留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