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闯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两大关口相继失守,甘肃各府县失去了陕西闯军的支持,结果各地相继失守。听到甘肃被唐军如风卷残云一般杀得节节败退,如今积石关和嘉峪关丢失,更是失去了那边的消息,这让李自成心急如焚,他立刻召集人来商议。
“唐军气势汹汹而来,已经从三面包围了我们,如今甘肃失守就在眼前,我们该如何行事?”李自成坐在中间询问道,诸多将领皆面面相觑。去年在南召打了一仗,结果几十万人攻不下对方数千人占据的城池,还损失了数万人。这次大战打掉了闯军的傲气,也让他们知道了唐军非凡的战力。
如今唐军攻势迅猛,诸多将领却没几个敢于领兵出战的。看到将领们全都低着头,顾君恩说道:“我看唐军势大,我们不如尽弃陕西据守河套,与对方决一死战。”
“我们百战打来的基业,岂能一朝尽废?不如结连清军共同抗唐。”牛金星摇头道。
“结连建奴?军师此言恐怕不妥吧。”性子最直的刘宗敏首先表示反对。
李过也点头道:“建奴就是一群豺狼,如果与他们联合,会连皮带骨被他们吞掉的。”
“哼,我看如今咱们据守西安根本就不怕他们,不如决一死战。”高一功也表示同意。
听到高一功说西安,牛金星灵机一动:“西安乃是六朝古都,帝王龙兴之地,我们不如先扶闯王称帝,再与唐军决一死战。”
“军师这是何意?”高一功反问道,实际上在场的人都没听懂牛金星话中含义。
看看左右众将,牛金星笑道:“我们与唐军作战,从气势上就输了一筹。人家是王爷的属下,我们确是流贼,这对军心士气影响极大。我认为要与唐军决一死战,必须先脱离大明建立新朝。到时候闯王为帝,他只是个王爷,我们在气势上就有了优势,就算今后与清军合作,双方身份也是平等的。”牛金星最后这句,却说出了他的想法,在他看来要想对抗唐军,还是必须与清军联合才行。
众将们没有注意最后一句,他们已经比前面的说法震惊的,所有人都感觉有理。说不定军心士气大涨之下,对唐军也不是没有一拼之力,更何况如果闯王称帝必然大赏群臣,大家也都能得享荣华富贵,这个提议就算是顾君恩也没有反对。李自成当即点头道:“也好,咱们选个黄道吉日,我先登基称帝,然后登台拜将与唐军决一死战。”
朱聿键是在半个月后得到这个消息的,没想到唐军吞并甘肃的消息,竟然间接促成了李自成提前登基,现在他已经登基称帝国号大顺了,其他武将也得到了封赏,军心大振正准备反攻积石关和嘉峪关,夺回进入甘肃的关口。不过唐军早就严阵以待了,根本不怕他们的进攻。
“这个李自成真有意思,死到临头也要过一把皇帝瘾,难道这个位置如此吸引人吗?”朱聿键笑着摇摇头。
朱聿键这句话噎得宋献策直翻白眼,如果他不是每次诸多借口推脱,而是愿意登基称帝,恐怕封地如今也没有如此多麻烦了。虽然在各种新政推出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但也远不到影响封地根基,到时候他们出兵各地也更加名正言顺,不似如今还要将一半占据的土地交给朝廷。
“不过这件事情在民间似乎没有引起多大震动啊,就连土地政策的推广也没多大动静了。”朱聿键笑着说道。自从封地内镇压各地叛乱之后,土地政策被以朝廷的名义彻底推广了下去,那些没敢参加反叛,家中人口土地又是极多的宗族,为了躲避沉重的赋税被迫将土地分割交给不同的家族子弟。
本来在大多数宗族之中,土地是束缚家族子弟的媒介,这些土地大多在族长和长老们手中,比较穷困的族人就租种家族的土地,每季再缴纳高额的赋税。养活了族长和长老各家的同时,也让整个宗族牢牢结合在一起,共同对抗任何外力的侵袭。
封地推出的阶梯式田赋却打破了这种联系,那些宗族在发现武装反抗这条路只能让自己灭亡之后,选择了内部解决,将沉重田赋压倒那些佃农身上,这就造成了家族穷困子弟更加活不下去了。因为利益的纠葛,那些租种田地的贫穷子弟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家族长辈对抗,而且情况变得越来越激烈。
一些家族以武力打压,但是有当初刘三万告状的标杆在哪里,结果族长们被穷困子弟告上法庭,同样需要交纳大笔赔偿金,反而得不偿失。有的家族子弟更是因此离开家族,进入城市的工厂里做工过活,彻底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在发现硬来不行之后,各族开始了怀柔政策,一些家族开始将土地分给族人,希望以家族力量控制这些人的同时,再利用分割土地的方式规避阶梯式田赋。只是这些族长没有想过,家族能够控制这么多人口,就是利用了土地。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真假儒家经典()
一旦土地到了个人手中,家里的整体利益就被拆分了,其结果自然是族长权力的崩塌,他们再想要作威作福就不可能了。
先进行土地拆分规避田赋的家族,迅速的解体消融,让还没有动作的家族不敢乱动了。只是因为有了广播和报纸,消息的传播变得极为快速,家族田产分割的事情很快被其他家族的人知道了,那些底层的族人也都吵嚷起来,要求分给土地。
一些家族顶不住压力,将土地划分了下去,结果同样出现了宗族崩解的情况,有的家族拒绝分地,宁可降低对佃户族人的剥削,也要牢牢控制着土地。只是在高额田赋的压迫下,佃户们的负担依然很重,结果造成大量族人离开家族,前往城市的工厂讨生活,这种情况同样加速了宗族的崩塌。
短短几个月内,就因为阶梯式田赋的出台,造成了大明朝立国以来,底层基石的松动,至少在封地之内,这样的结构已经开始崩解了。因此报纸上引发了热议,许多人支持将土地分化各自耕种的情况,甚至认为因此能够让大家的财富更加平均,消除特权阶层的存在。
士族阶层却普遍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样的政令造成了人伦悲剧,让民间亲情被割裂,这是违背儒家精神的,所以双方的吵嚷在报纸上持续了几个月,始终没有分出胜负,朱聿键所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宋献策闻言笑着摇头道:“现在的士林如何还有心情去关注什么宗族解体的人伦悲剧,大家已经为儒家经典的事情吵翻天了。”
“是吗?有多激烈,说说看。”朱聿键靠在椅背上悠闲的问道。
“那些儒家经典根据考证应该是汉代的,只是其中内容与现存经典多有不同,大家正在争论这些经典的真假。”宋献策笑着摇头道:“只是蒙古入侵九十年,让华夏文化遭到巨大损失,直到太祖立国之时典藏书籍已经很难找到了。我们现在流传的四书五经,多是村镇的老夫子们凭借记忆口述记录,其中是否准确大家都很清楚,所以这个辩驳真伪的事情算是被那些学历史的抓住了痛脚。”
宋献策所说的那些学历史的,就是参与考古的历史学家们,他们根据对历史的考证,以及在千佛洞出土文献的验看,已经对这些儒家经典深信不疑了,他们以照片和各种证据为佐证,深挖各种历史依据,才会利用元代儒家经典断代的痛脚,讽刺那些士族信口开河,指认文物为假。
双方最近在报纸上的论战已经渐渐平息了,随着被解读的儒家经典内容相继披露在报纸上,已经引起了全国士族的震动,所有人都在争相传阅这些最古老的儒家经典,从中找出与现在的经典不同之处,就连曲阜孔庙的孔氏后人,也投入到了同样的工作之中。
各地士族研究之下大吃一惊,他们发现这些最初的儒家经典,与现今所用的大相径庭。如今的儒家经典崇尚写八股文,而刚刚出土的经典则认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需要全面发展,不能有所偏僻和荒废。如今的儒家讲究忠君,出土的经典则更加突出爱国爱民,尤其是许多国以民为本,国非一家一姓之国,乃是万家万姓之国的理念。
这些记载也非空穴来风,历史学家们很快找到了根据,例如关于六艺的说法,在诸多历史书里都有记载。周礼?地官?大司徒上就写着“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史记?孔子世家也写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三国吴韦曜所写的博奕论之中更是有“伎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徵选者不由其道。”
其他不同之处更是极多,在各种史书的佐证下,根本无从辩驳,这让那些苦读诗书的士子们几乎崩塌了自己的世界观。尤其那些经典中,甚至提出了妇女平权,众生平等等各种想法,提出了民族主义和对外打压的思想。
实际上这份儒家经典,就是朱聿键命孟辉等人偷偷放进去的假货。这个计划朱聿键谋划已久,早在数年前就利用文学研究所进行秘密研究。真正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不多,基本上都是朱聿键培养的学生在进行,他们依托现在的儒家经典进行大幅改良,并与古代各种对儒家经典的传说挂钩,务必做到没有破绽。
这个工作进行了整整六年时间,直到最近甘肃西部基本受到控制,加上国内政治环境出现了传记,他才正式发动的。为此朱聿键将这些内容全部以汉代流行的隶书刻成竹简,并搜罗国内多名造假的专家为竹简做旧,至少在碳十四测定法出现之前,这份经典的真伪是难以辩驳的。
利用将敦煌莫高窟,也就是如今的千佛洞开发的契机,将这批假货混入真正的藏经洞经典之中,朱聿键就完成了真正的思想转变。那些士林的老夫子总爱以儒家经典说事,仿佛孔子的言论就是世间唯一正确的,而且可以应用到任何方面,如果谁说有错就是大逆不道。如今朱聿键就是要打这些老夫子的七寸,将他们的论据连根刨了,借此来去除糟粕恢复华夏文化的精粹,而这一次的打击也的确够狠。
越来越多的佐证,以及那些一起出土的相关文献被证实,加上千佛洞的名声在华夏逐渐彰显,让那些崇尚儒家文化的士族毫无反驳之力了。
宋献策将最近国内舆论方面的情况述说了一遍,听得朱聿键眉飞色舞:“太好了,看来下一步法律条文的变更就可以展开了,这一次我们就以孔老夫子的名义来发布条文,保险让那些老顽固说不出什么阻止的话来。”
听到朱聿键似乎胜券在握,而是还是早有准备,宋献策不禁一愣。对于朱聿键做手脚的事情他毫不知情,现在听朱聿键的口气似乎他早有预见,还做好的充分准备,这不仅让宋献策有了怀疑。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进攻陕西()
“难道主公早就知道此事?”宋献策问道。
朱聿键哈哈一笑说道:“当然了,如果不是我一手导演,怎么会如此热闹?”宋献策是他的绝对亲信,虽然之前因为保密不能随便透露,现在形势已成朱聿键却不介意将实情告诉他。
“这千佛洞是真的,藏经洞也是真的,但这典籍却是半真半假。”朱聿键微笑着说道,他将自己的谋划都说了出来,听得宋献策连连苦笑着摇头:“主公此举太过份了些,不过让那些老顽固转变一下也好,免得我们政策推行多费手脚。”
“去芜存菁这本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次儒家经典的颠覆,会让大家有了一个动的觉悟,打破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从今以后大家会对文化的真理有一定的怀疑性,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份怀疑性,促使所有人不断修正改良文化中的谬误,再将其中优势发扬光大,才能让华夏永远昌盛下去。”朱聿键笑道:“经济的发展虽然不能说是末节,但要让一个文明真正伟大,最注重的还是文化的建设。古代埃及虽然灭亡,却能留下璀璨的文明遗迹,令后人仰望。蒙古帝国纵横欧亚,除了杀戮却没有什么东西能令人传颂,这就是文化的差距。”
“主公此举高瞻远瞩,实非我等能及,我立刻安排发布法律条文。”宋献策听得心悦诚服,对朱聿键的理念也有了更加深层的了解。
朱聿键又补充了一句:“另外发动印刷厂,大量出版新四书五经,让那些老夫子们多看看也好。”
数天之后,国务院和最高法院以顺应儒家经典真理的名义,联合颁布新的法律法规。这份法律中对妇女地位做了正式的规定,给予了妇女与男子同样的权益,并对裹脚、溺女婴等损害妇女健康和权益的情况做了严格的惩罚规定,同时取消了所谓女子不得抛头露面等各种老夫子们想出来的儒家礼教糟粕。这些法律法规加上以前废除七出之条等规定加在一起,算是将几百年来华夏妇女遭受的迫害统统破除了。
新的法律条款可谓石破惊天,震动了整个大明,其影响力甚至波及到被建奴所占领的区域。这一次对妇女权益的提升比任何一次都要高,但老夫子们却苦于新儒家经典的出现,连反驳的理由也找不到。
当然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还不是最轰动的地方,朱聿键竟然上了一篇明奏,声称既然儒家经典本来是以国家为主而非以君为主,君主的权力就不应该过大,以个人喜好决定国家兴亡,所以他建议制定就连君主也能约束的宪法,加以全民普选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动摇皇权加以限制,这可是数千年来不曾有过的言论,其对全国思想的推动,就犹如思想界的原子弹爆炸,立刻引发了全国的大讨论。在建奴依然占据半壁江山的情况下,民间开始了对传统政体的怀疑,而这一次因为士族的根本被动摇,让情况朝着有利于君主立宪的方向而去了。
整个华夏尤其是淮河以南地区,正在进行着一场从头到尾彻底的思想变革,而唐军对李自成的围剿却没有因此而缓步。在大顺成立之后,唐军的脚步更是步步紧逼。从嘉峪关出发的唐军两个师很快攻入平凉府,与权将军刘宗敏率领的十万大军展开激战。来自于积石关的两个师则进攻临洮府,逼得制将军李过率领的十五万军队步步后退。
唐军进攻的自然不可能只有两路,从蒙古出发的一个骑兵师渡过黄河,正在河套地区肆虐,而一支并未加入唐军序列的军队则兵出汉中府,与镇守此地的李双喜绞杀在一起。
这支进攻汉中府的军队首领,正是被李自成从西安驱赶出去,兵败投靠唐军的贺人龙。当年他以两万精骑纵横陕西,杀得大顺军节节败退,也算是风头一时无两。结果随着各路官军的逐渐衰弱,加上他丢了延安府这个沟通关外的财富之地,结果造成军队拖欠饷银战斗力下降,经过杨嗣昌贸然出击失败之后,他的情况就逐渐下滑了。
李自成从河南回师陕西之后,数十万大军会攻西安,朝廷却因为崇祯皇帝上吊,北京被清军袭取而无力增援。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之中,贺人龙最后选择带着最后的数千班底突出重围,进入了商洛山地界。
本来按照贺人龙的脾气,他早已加入到唐军之中了,只是因为朱聿键不想过早承担这个吞并官军的恶名,才让他保持了完整编制。不过对于这支部队,唐军同样给人给枪给粮,让贺人龙的兵马很快重新恢复了两万建制,与此同时还补齐了欠饷,并按照唐军骑兵的武器进行配备。
唐军利用这个机会,将大量有着爱国思想的士兵和唐军中下层军官安插其中组建步兵,虽然名义上贺人龙的军队并未加入唐军,也依然由他和亲信掌控军队,但实际上这支军队已经与唐军无异。
对于唐军安插人手,贺人龙没有任何异议,实际上自从北京陷落之后,他已经看清楚了,只有八贤王才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人。以前他与朱聿键有过不少合作,双方的关系也堪称紧密,实际上他更有加入唐军的迫切期盼。这一次田见秀也做了保证,就算他暂时不属于唐军序列,一切待遇不变,武器后勤补给保证充足。
有了这样的保证,贺人龙就放心大胆的带着自己手下的陕西官军,对汉中府发起了进攻。李双喜驻守汉中府,本来是防备秦良玉的。
自从与朱聿键见面之后,秦良玉被留在总参谋部,并委派其返回四川整编官军为唐军序列,如今四川军队虽然还在训练但战斗力已经不可小觑。为了避免高达十五万的四川唐军突然发起进攻,李双喜亲自领兵在这里驻扎了五万大军。
没想到秦良玉没有来,却来了这个贺人龙。贺人龙又被大顺军称为贺疯子,因为他作战勇敢,敢打敢冲,更让大顺军避之唯恐不及。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转轮步枪()
当然这是以前大顺军们想法,自从在西安打得贺人龙突围而逃之后,闯军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得看不起贺人龙了。
如今贺人龙率领两万步骑兵进入汉中府,李双喜认为凭借五万精锐大顺军,完全有消灭对方的可能。宁羌州作为最靠近四川的城市,被李双喜驻扎了两万大军,他自己也坚守在此地,在听闻贺人龙的军队进入汉中府之后,他开始积极准备,打算在这里给对方一个难忘的教训。
按照李双喜的打算,利用两万大顺军在这里拖住贺人龙,自己再筹集各路大军,趁着对方攻城疲敝的机会一举围剿。比起李双喜打算四面围剿,贺人龙却没有想那么多,或者说对于他这样的猛将来说,思考战术是多余的,只要一路平推过去即可。
作为贺人龙的绝对主力,八千骑兵精锐大多刚刚装备了最新式武器,这其中包括转轮手枪,还有最新式的转轮步枪,这可是连唐军骑兵也没有完全换装的新武器。
转轮步枪是在完全研究了转轮手枪的击发原理以后,军事研究所开发的一种放大版。因为有着更长的六十三厘米长的枪管,这柄重达四斤半的步枪有着超过三百米的射程,九发转轮弹巢可以填装金属定装子弹,实现连续的速射。在枪管下方还有退弹杆进行闭锁,以防止弹巢的滑脱。
随着膛线拉丝工艺和金属定装弹的制作工艺越来越成熟,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全面换装已经没有太多障碍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将这样先进的武器先装备给贺人龙这样的客军,还是让将领们诸多诟病。
这些将领只看到武器好用,哪里晓得朱聿键心中打算。唐军还在使用的前装燧发枪的确使用简便成本低廉,但替代品也很容易找,顶多是将双基发射药换成黑火药,让射程和威力降低而已。将这样的武器交到贺人龙的手上,等于是让他有了背叛的本钱。
反观转轮步枪和转轮手枪,虽然使用灵便射速快威力大,却必须使用金属定装弹,就算想要寻找替代品,也是不可能的。这样朱聿键就可以通过弹药控制贺人龙的部队,就算他想要反叛,唐军一旦切断其后勤供应,他们手中犀利的枪械立刻变成烧火棍,而且在无烟火药和雷汞秘方保密的情况下,根本没有人可以仿制。
贺人龙的骑兵就是利用这样的武器,一路风卷残云般消灭了李双喜派出的斥候,并很快达到了宁羌州城下。看着城头刚刚飘起的顺字大旗,贺人龙冷笑一声命令道:“将大炮推上来,把城头的那面旗子给我轰了。”
这段时间由唐军一手训练,贺人龙也知道了火炮的好处,如今再次作战,他也学会了炮火准备这一招。骑炮队的三十六门二公斤行营炮被推了上来,很快瞄准宁羌州的土质城墙。
随着贺人龙的一声令下,密集的炮声陡然响起,实心弹划过一道弯曲的弧线,直接砸向了城墙。在贺人龙的军队推出大炮时,城头的李双喜已经色变了,此时见到大炮真的开始轰击,他立刻吓得趴到在城墙上。
威力巨大的实心弹砸在土质城墙上,震得整座城墙颤动不已,不少人脚下不稳顿时摔得满地打滚。更可怕的是炮弹的冲击力巨大,仅仅的一轮攻击已经在城墙表面砸出了一排凹坑,如果不是城墙厚度足有十米,已经出现崩塌的情况了。
即便如此,城墙也变得非常脆弱,如果继续坚守在这里,恐怕很快就会被活埋了。见到情况不对,李双喜立刻命令守城的官兵全部下城,放弃城墙上的防守,准备与官军展开巷战。
李双喜的这个决定无疑是英明的,在贺人龙命令火炮不歇气的轰了十轮之后,已经有大段城墙出现了垮塌现象。尽管塌毁的城墙堆在城基上也有两米多高,但洒落的碎土已经铺就了冲锋的斜坡。
“跟着我冲。”贺人龙想要率领骑兵发起冲锋,却被统御步兵的吴绍宽拦住了,他本来是唐军的一名团长,在为贺人龙补充了一万两千名步兵和炮兵之后,因为贺人龙军中没人能指挥新式步兵和炮兵,他才被调了过来。
本来轰塌城墙的做法吴绍宽就不同意,按照他的想法应该利用步兵作为诱饵,将对方大量防守兵力吸引到城头,然后采用开花弹轰击的方式,大量消耗对方有生力量。
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