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聿键颇感惊讶,他似乎没有要求张名振跟着来,这个家伙为什么主动登岛了。他询问道:“侯服兄这是怎么了?你上岛做什么?万一朝鲜水师过来捣乱,谁来指挥?”
“我已经把指挥权临时交给了陈永疆,让他先替我指挥好了。我这次登岛,是有要事先与王爷商量,至于见那个老头是否可以押后?”张名振询问道。
“哦?你有什么事说说看。”朱聿键直接找了块礁石坐在海滩上,一副就在这里商量的样子。
张名振挥挥手,让其他护卫都距离远一些,至于郝玉兰他也知道其与朱聿键的关系,就不需要避讳了。等到其他人都走远,张名振说道:“王爷,这个老头的身份我大致可以猜得出来。现在有个迅速控制朝鲜极好的机会,如果王爷应允,咱们就从这个老头的身上入手,说不定只需要几天时间,整个朝鲜都将归于王爷。”
第二百一十一章光海君()
“什么?”朱聿键为之动容,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在朝鲜的作战旷日持久。后金的威胁越来越大,开辟侧后的第二战场刻不容缓,而他也没有时间在这里久留。更何况朝鲜北部多山地,万一朝鲜人坚决抵抗,他部下损失过大就得不偿失了。最坏的情况是朝鲜人情急之下投靠后金,这等于是在给后金送上帮手。如今听说居然有办法让朝鲜数日平复,朱聿键自然要听一听了。
朱聿键询问之下,张名振微微一笑说道:“这个方法还要从那个盲老人说起,其实他的名字叫做李珲,在朝鲜国内还有个名字叫做光海君。”
“光海君?这个名字好像听说过。”朱聿键知道自己在历史课上曾经听过这个名字,但记忆太过久远了,怎么也想不起来。
张名振自然不会等朱聿键想起来再说,他继续解释道:“这个光海君是朝鲜宣祖李昖与其爱妃恭嫔金氏所生的第二位儿子。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的时候,临海君李珒被俘,李昖仓皇出奔平壤,命令十七岁的光海君摄国事。他当时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也算是有些手段的人物。万历二十一年,倭寇撤出汉城退守釜山,并将虏获的临海君和顺和君两位王子送还,倭乱暂时告一段落。此时,宣祖已经属意于光海君了。万历二十三年,宣祖册封光海君为世子,并上表朝廷请求批准。只不过朝廷认为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差,所以并未答应。”
“这就是朝廷的不对了,管人家的家事做什么?藩属国又不是奴才。”朱聿键对这样的表态颇为不满,他认为朝廷实在太过古板,管得也太宽了。这样的言论估计也就是这位唐王说的出口,其他人可不敢如此诽谤朝廷。
张名振只要假装没听到,继续解释:“光海君概因此事,是对我大明暗有怨言。万历二十四年和三十三年,朝鲜两次上表请求易储,其时明朝也正为立储的事情头疼,又发生了梃击案,所以一概不许。后来在李昖去世的前两年,朝鲜国内在立储问题上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因为当时仁穆王后已经生有一子叫做永昌大君,弃嫡立庶,与儒家宗法观念不合。朝廷中的北人党因此分裂为以李尔瞻为首、主张拥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柳永庆为首、主张拥立嫡子的小北派。万历三十六年,李昖大王病逝,事实上的世子光海君嗣位。并上表明朝,自称权署国事,请求册封。万历皇帝恶其专擅,不予理睬。但是当时辽东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努尔哈赤对明朝构成了威胁。为了确保边疆无虞,需要拉拢朝鲜,所以朝廷在拖延了几个月之后,于是年十月乃册封李珲为朝鲜国王。”
“说了半天礼法还不是遮羞布?有了实际利益立刻就抛开了。”朱聿键愤愤得说道。他已经把张名振介绍的情况的,当成听故事了。
张名振见到朱聿键言语大胆,只好尴尬的轻咳两声继续往下说:“李珲也算是个狠人,他即位后,宣布仁穆王后为废妃,囚禁在西宫之内,自己则搬到新修复的昌德宫去住。而将对其王位威胁最大的同母兄弟,也是宣祖李昖的长子临海君和年仅两岁的弟弟,嫡子永昌大君全部秘密害死。支持嫡子的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后也受到打击,其首领柳永庆被赐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浊小北,而大北派则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总之朝鲜的党争更是混乱,比朝廷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名振说顺了嘴,竟然将自己心里话都说了出来。他话一出口立刻知道不妥,这等于诽谤朝政了。他偷眼看了看朱聿键,发现对方并未在意,这才放心的继续往下说:“当初萨尔浒之战的时候,朝廷也曾经要求朝鲜出兵协助攻打后金。光海君也算是不错,派出了一万多人的军队,但是朝鲜军队一战即溃,光海君不得不试图与后金议和。天启三年,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的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绫阳君李倧遂即位为如今的朝鲜国王。被废黜的光海君则被带到仁穆王后面前接受斥责,然后用石灰烧瞎双目,流放于江华岛的乔桐,也就是如今的盲老人了。”
“朝廷对这样的事情不管吗?”朱聿键问道。
张名振摇摇头:“当然要管,纲常伦理根深蒂固,况且朝鲜一直沿袭着朝廷的宗藩关系。朝鲜人擅自发动政变废除一个合法且与明有交的君主,绝对是一件忤逆不道的大事,是朝廷所不能接受的。负责节制朝鲜的登莱巡抚袁可立第一个就表示反对,后来还曾经上书朝廷,希望能够率军反正。只不过朝廷为北方边患日盛,早已自顾不暇了。后来那个李倧上表,要求得到朝廷册封,却是一直不予应允的。”
朱聿键听的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个光海君,说不定就能以朝廷的名义拨乱反正,让整个朝鲜迅速平复?”
“王爷明鉴,的确是这个道理。当初光海君虽然谋害兄弟,但事机甚密,他人只是猜测而抓不到把柄。毕竟光海君是堂堂正正的朝鲜国王,也是经过朝廷册封的。而当今的国王李倧却是叛乱登位,而且没有朝廷册封,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正好给了我们借口。”
“非常好,我们就照此去和他谈判,看看他是什么想法。”朱聿键的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朱聿键与张名振一起,朝着光海君所居的乔桐而去,与此同时在距离江华岛数十里外的汉城内,朝会已经开始了。天蒙蒙亮的时候,朝鲜国王李倧已经上朝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朝鲜水师()
因为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这个时代的朝鲜李氏王朝就如小华夏一般,一切的规制仪仗服饰都与中原王朝相同,甚至连早朝的习惯也是一样的。
看着无精打采站立两旁的朝臣们,他感到非常满意,自从十几年前登上王位之后,李倧就非常享受这种上朝时,居高临下一览无余的情况。看着那些大臣们一个个睡不醒的样子,他的心情非常之好。
李倧一如既往的精神抖擞,对朝臣们所提出的各种事情的解决方案,做出自认为最正确的论断。正当他指点江山,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坐在位子上侃侃而谈的时候,镇殿将军朴桐兴急匆匆的跑入大殿跪倒说道:“王上,出大事了。”
“何事如此惊慌?这成何体统?”大将军李适看到朴桐兴气喘吁吁的样子,禁不住皱起了眉头,当即叱责了起来。
朴桐兴见到上官叱责,这才发现自己失仪了。他赶快深呼吸几口平复了一下气息,又整了整衣冠跪倒说道:“启奏王上,外海来了大队军舰,如今已经靠近了汉江口,还请王上定夺。”
“什么?”众人皆是失声惊叫,李倧更是吓得六神无主,他当即说道:“快,快命人准备大船,我要去江华岛。”
李倧这句话只是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因为在历史上朝鲜国王遇到危难,都习惯性的去江华岛避难,就连前两年后金攻打朝鲜,他也是一样去避了次难。不过这次似乎不太一样,听到李倧的话朴桐兴说道:“王上,敌人就是从海上而来,他们如今已经占据了江华岛。”
“啊?这这该如何是好?”李倧已经彻底傻眼了,他对来自海上的威胁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现在事情发生,他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做了。
李适毕竟是大将军,见到满朝文武和国王李倧全都惊慌失措,顿时感到了一股怒意。他上前拱手受到:“王上莫慌,我朝鲜大军本是水强陆弱,如今有敌军从海上而来,岂不是找死。还请王上允许我调动水师,将对方彻底围歼。”
“啊,好,好。大将军忠勇如此,本王心中甚慰。如今本王将举国军权都赋予大将军,还望将军尽快击退敌军,本王等你凯旋而归。”李倧听到李适主动请战,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也不管自己的决定是否合适了,竟然一开口就将全国兵力都调给了他。
李适也没有计较许多,他当即命令集结水师准备出征,自己则回府换了铠甲弓刀,直接登上了位于汉江上的旗舰。
朝鲜水师的主力由板屋船组成,这种船体积庞大,可乘载近百人,航行速度较慢,虽然有风帆但主要还是使用排桨。但好在这种船航行时需要水手不多,只几十人就能灵活操作,作战时可以用撞角冲击,同时两侧安排弓箭手,也算是有些战斗力。
此外朝鲜水师最宝贝的还有十三艘龟甲船,正如郝玉兰所说,这种船的防御力极好,如果只是排成阵型冲撞,也能给敌军造成很大混乱。除了这两种主力战舰之外,朝鲜水师还有类似于明军网梭船和鹰船一类小舰的剑船、猛船,用于照应水师主力,同时驱赶对方小舰之用。
李适手中的这支水师就拥有各种战船近五十艘,也算是朝鲜水师的绝对主力了。可以说一旦这支水师被剿灭,朝鲜的水师战力就没了五分之四,剩下一些小战船战斗力也有限了。
当然李适不会认为自己的水师会被歼灭,当年壬辰倭乱的时候,朝鲜水师就配合明朝水师,一举击垮了拥有万艘战舰的倭寇。从那个时候开始,朝鲜水师就有一种骄傲,他们认为天下水师之强莫过于大明,那么第二的就算是朝鲜了,所以只要有敌人从水上来犯,他们就有信心摧毁对方。
被派出的斥候很快就回来了,他们给李适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对方的船很大,而且他们已经以江华岛为依托,快要进入汉江口了。听到这个消息,李适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被敌人堵在汉江里,他竟然还能笑得出来,自然不是因为他已经疯了,而是他对手下的龟甲船有信心。
龟甲船笨重无比,虽然防御厚实但行驶较慢,转向不灵活,就算用上所有排桨手也无济于事。如果在广阔的海面上,龟甲船的这些劣势就会暴露无遗,但在水面狭小的汉江之中,横冲直撞的龟甲船就能发挥最大的战力,而对方会因为无法机动而难以躲避,在这种情况下,对方越是大船就越吃亏。
接到消息之后,朝鲜水师立刻列队,他们以龟甲船为先锋,全军摆出突击阵型,向着汉江口的方向驶去。这个时候陈永疆指挥着舰队已经慢慢靠近了汉江口,因为朱聿键的威逼利诱,光海君已经与唐王达成了共识。
朱聿键以军力帮助光海君重新复位,而光海君双眼已盲,无法在处理国家大事,朝鲜就由唐王府接手了。如果依着光海君年轻时候的励精图治,他是断然不会放弃到手的权利,可是经过叛乱又被烧瞎眼睛囚禁于江华岛十几年,他的雄心壮志早已被消磨干净了。此时他唯一想得就是报仇,对那些叛乱者和烧瞎他眼睛的人报仇。
实际上因为失明和多年的囚禁生活,光海君的心里早已经扭曲。他才不会估计什么国家大事,他现在心中所想的只有报仇,哪怕为了报仇而搭上自己的国家也在所不惜。毕竟就算他为国家着想,不找李倧等人报仇,也只是便宜了那些叛乱者,让他们能够子子孙孙荣享富贵罢了。
在没有光海君的帮助之前,朱聿键或许会为了争取李倧政府的支持,而对他们的水师手下留情。但现在有了光海君在手上,唐勇水师就可以完全放开,肆无忌惮的打击朝鲜实力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龟甲突击()
在如今的局势下,朝鲜军队被打得越惨,李倧的政权崩溃也就越快。等到李倧彻底失去了反抗力量,朱聿键再让光海君重归王位,就可以迅速稳定朝鲜局势,以唐王府的人彻底掌控这块位于后金侧后的根据地了。
为了让朝鲜水师逃无可逃,陈永疆才会奉命指挥舰队进入汉江作战,打算将他们全都堵在河里加以歼灭。在这样狭窄的河道中作战火力强悍是必须的,所以三艘六号战船都调拨给了他。指挥着这支强大的舰队,陈永疆有了必胜的把握,他很快就率领着舰队,以三艘大舰为先锋,驶入了汉江之中。
汉江是朝鲜中部的一条大河,它有南、北汉江汇合而成,其河流并不算长,但因为多条水系的流入,让其下游的水量极其充沛,汉江入海的河口处呈喇叭形,河道足有两里的宽度。
这里历来被作为朝鲜与中原王朝贸易的起点,其沿岸河港和渡口众多,里面满是商船和渔船。对于这些毫无抵抗能力的小河港,陈永疆也不理睬,他直接率领舰队往前平推,将后面的问题留给那些小型的苍山船和陆军解决。
舰队一路经过的河岸上,驻守各处河港的少量朝鲜军早已逃散,就算还有人驻守,只需苍山船上前轰几炮,也就很快溃散了。紧接着承载陆军的商船靠岸登陆,很快掌控了汉江口的大片土地。
李适不停的接到斥候汇报,说对方进入汉江口之后,对各处渡口进行占领。他的脸气得铁青,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如此在意对陆上占领,对方的舰队又哪里来的那么多人去占领陆地。
如果不是为了让对方更加深入汉江,无法再逃出去,他早就率队出击了。可是现在李适只能忍耐,等着对方靠近之后,再给予其致命一击。陈永疆第一次率队作战,这还是好兄弟张名振故意让给他,好让他能立功得到唐王赏识的,所以他倍加小心。
舰队只是半帆行驶,并不将速度提得太快,同时设置大量瞭望哨注意两岸,一旦发现敌军陆上炮台,就用舰炮予以轰击。可惜陈永疆实在太过小心了,朝鲜人武器落后,现在的主要武器还是冷兵器,连火铳也没有几支,又哪里来得大炮。所以直到舰队上朔至汉城附近江面,才远远看到了严阵以待的朝鲜水师。
见到朝鲜人的大部分战舰都排好队伍准备出击,陈永疆松了口气。朝鲜军有多少斤两,陈永疆心中有数,他最怕的就是对方化整为零,采取一些零敲碎打的手段对付他,至于这种堂堂之阵正正之兵的打法,他是不会在乎的。
此时朝鲜水师也发现了逆流而上的唐勇水师,见到对方在前面的三艘大舰,李适也是微微发愣。他记得根据朝鲜史书记载,就算是壬辰倭乱的时候,好像也没有如此大舰参加的。不过随即他又兴奋了起来,越是大舰在汉江中就越是机动不便,加上他是顺流而下,只要放出龟甲船对方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看着对方越来越近,李适露出了奸计得逞的笑容:“升满帆,龟甲船出击,主力舰队随后跟进。”李适首先发出了命令,他要在这里打垮这支强大的舰队,创造朝鲜的历史。
虽然自小时候开始,李适耳濡目染的都是明军如何强大,在壬辰倭乱之中如何厉害,打得倭寇满地找牙。但是李适出身水师世家,历来为朝鲜特有的龟甲船而骄傲,在他看来朝鲜水师才应该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如果当年国家能够集中全力,建造数十艘龟甲船,根本不需要明朝的增援。
长大以后,李适凭借着从龙之功,慢慢提升到了大将军的位置,他的信念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更加坚定了,只不过他掌权以来,始终没有机会展现朝鲜水师的风采。今天他终于有了证明自己,也证明朝鲜水师的机会,他如何会错过。
看着八艘扯满风帆的龟甲船一字排开,向着对方的舰队冲去,李适的心中充满了骄傲感。这才是最强的战船队,这才是最强的冲击,哪怕对方的战船再强大,也难以击败这样的战船。此刻的李适仿佛看到了百姓们的欢呼,他站立在银安殿上,接受国王李倧的嘉奖,他将封妻荫子,成为朝鲜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甚至超过李舜臣的存在。
就在李适想入非非的时候,对方最大的三艘战船上突然升起一股硝烟,随着如雷声般的巨响传来,他的脸色顿时大变:“大炮。”
大炮的威力李适自然没有见识过,不过从典籍中他早已知道,明朝水师有着各种各样的火器,这些火器小到火铳大到神威将军炮,无一不是犀利非常的武器。据说当年明朝水师就是凭借着无敌的火器,摧毁了倭寇的意志,让数万倭寇埋骨于露梁海战。
今天见到典籍上才写到过的情景,李适立刻就反应过来,对方装备有威力强大的火炮。李适并未因此而灰心,他知道典籍有所记载,就算是明军的大炮,也很难击穿龟甲船的顶板,此外火炮射击很慢准头又差,并不一定能够命中。只要龟甲船能够抗住几发炮弹冲到近前,大炮也就失去了作用。他咬着牙,双眼死死盯着己方正在冲锋的龟甲船,同时心中暗暗祈祷希望己方的冲击能够成功。
老天爷似乎在与李适作对,很快对面的大炮又响了起来。“怎么可能?”李适失声惊叫,他明明记得描写壬辰倭乱的典籍上记述,明军舰艏只有一门大炮而且射击速度慢,平均每发射一次就要装弹一盏茶的工夫,可是现在对方怎么能够连续发射了。
其实李适并没有意识到,科技总是在发展的,哪怕只有微小的一点进步,也可能会造成不一样的战果。六号战船建成之后,曾经对大炮安置做过一番讨论,有的人建议从西班牙那里购买红衣大炮安装,但朱聿键认为武器制造必须全部自产,哪怕威力射程差一些,也不能使用他国武器,避免战时遭到禁运。
第二百一十四章火炮难伤()
朱聿键这一套是后世的思想,实际上在这个时代武器的标准化程度低,就算安装红衣大炮也可以随时更换。更何况红衣大炮的炮弹与其他火炮一样,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大炮的使用寿命又很长,根本不怕对方禁运。不过朱聿键执意全部自产,也没人敢反驳,最终所有的三艘六号战船上,只能全部使用了葡萄牙铸炮师制造的佛郎机大炮。
因为朱聿键设计的缓冲炮车,让火炮的后坐力大大降低,船只又经过了加固设计,完全能够承受大威力火炮,因此水师将领们在讨论之后,决定给战船配备五千斤和三千斤两种大口径佛郎机火炮。其中下层甲板的十六门舷侧火炮全部使用五千斤佛郎机大炮,这样的配置可以让大炮的重心尽量放低,有利于战船的稳定性。在舰面甲板上配置的十二门火炮则全部使用了三千斤佛郎机。
在配备了这样的二十八门大炮之后,水师将领们依然没有满足,他们早已习惯了水师在舰艏安置大炮的做法,如今将舰艏空着实在不舒服,结果水师将领们商量之下,又在宽阔的舰艏安置了两门三千斤佛郎机大炮,这样六号战船的最终火炮数量就成了三十门,与如今荷兰在东南亚的主流战舰大抵相当。
今天面对着冲来的八艘龟甲船,三艘六号战船就是使用这些船艏的三千斤佛郎机进行还击。当年明军的战船都是二号福船,舰艏安装一门三千斤的红衣大炮,那种火炮虽然射程较远,但装填不易,自然射速很慢。而佛郎机是后装火炮,每门火炮都配备有十二个子铳,火药炮弹都提前装填在子铳内,只需要更换子铳就可以连续发射,所以射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三艘六号战船上的六门三千斤佛郎机对着龟甲船一通猛轰,加上后面跟随的几艘二号福船也开始用三千斤的红衣大炮轰击,炮弹顿时如雨点般落了下来。
冲在最前面的一艘龟甲船成了轰击的主要目标,两艘六号战船都瞄准了它。只听轰轰的一阵巨响,接连有三枚炮弹落在了那坚实的龟背上。如鳞甲般的铁片毕竟只是附着在木板上,其防御力并不算强。如果是火铳和小炮的攻击,防御起来还没有问题,但遇到了三千斤的重炮轰击,炮弹虽然无法完全击穿,其冲击力却可以砸的船台表面碎屑飞溅。
前两枚炮弹砸在顶板上,鳞甲被砸掉了一大片,木板也是岌岌可危,而第三枚炮弹更是精准无比的砸中了龙头的脖颈处。龙头的脖颈是其弱点所在,这里的龟甲最薄,后面还有隐藏的舱室用于在龙首处放毒烟,结果一枚炮弹砸来,龙首被直接折断,炮弹的冲力并未耗尽,直接冲入舱室之中,将人员砸得死伤惨重。
很快其他龟甲船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虽然遭受了重创,那些龟甲船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