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老板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朱聿键好奇的说道:“吃早饭了没有?坐下一起吃吧。”
“不,不,我吃过了。”陈式舫尴尬的笑了笑道:“草民昨日醉酒竟然到了人事不知的地步,让王爷见笑了。”
“喝醉酒很正常,没什么关系,咱们今天继续喝好了。”朱聿键笑着说道。
“不,不是这个意思。”陈式舫脸涨得通红低声问道:“王爷,我昨晚没说什么不该说的话吧。”
“哦,没有。”朱聿键摇了摇头。这个时候侍女给陈式舫端来一杯清茶,他正好跑得口渴,又与朱聿键熟悉并不见外,他当即端起茶杯就喝。
就在这个时候,朱聿键又补了一句:“只是对我诉苦来着。”
“噗。”陈式舫刚喝到嘴里的茶直接喷了出来,幸好他还知道对面坐着唐王殿下,连忙扭身将茶喷到了地板上。很快就有侍女过来擦拭,陈式舫吓得连忙跪倒:“草民在王爷面前失仪了。”
“没事没事,接着喝茶,不用客气。”朱聿键完全没有不悦的表情,依然在那里理所当然的吃着早饭。
“王爷您就别逗我,草民昨天肯定说了不该说的话吧,还请王爷示下。”看着朱聿键毫不在意的样子,陈式舫都快哭出来了。
“哦,你只是说管事们势利眼,给你的货物太少,还说什么想去海上闯闯之类的。”朱聿键越说陈式舫的脸色越是难堪,等听到了最后,他的脸已经完全是铁青色了。
“对了,陈老板,昨天说的事情到底还算不算数啊。”朱聿键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吓得陈式舫心跳险些听了。他心中暗暗叫苦,自己昨天又说什么话了,好像还是许了愿的样子,不会让自己倾家荡产吧。
不过这种事情躲是躲不过去的,他只好硬着头皮问道:“草民实在不记得了,还请王爷示下。”
朱聿键却是存心想要逗逗他,依然煞有介事的说道:“咱们可以谈妥了的,可不许反悔啊,这么严重的问题,如果你反悔损失可就大了。”
“是,草民绝不反悔,纵使倾家荡产也必然应允。”陈式舫此时对自己酒后胡言已经悔到心里了,他暗暗发誓如果这次的损失尚能承受,打死他也不喝酒了。
朱聿键故意慢条斯理的将两人商定建立海贸公司,专门用于海上贸易的事情给说了。这番话一说出来,陈式舫的眼睛越瞪越大,吃惊得差点连下巴都掉在地上了。
“王爷这是真的?草民能够与王爷联手做海贸?”陈式舫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样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怎么就直接砸在了自己的头上,而且还是在他喝醉了的时候。
“当然是真的,咱们说好一人出一半的。不过我出人手、船只、地皮,你就多出资金了。”朱聿键笑着说道。
第二百六十五章新的灵感()
陈式舫经商那么多年,如何不知道海贸的利润之大,他兴奋的连忙施礼:“多谢王爷抬爱,草民感激不尽。草民就先出五十万两白银购置货物,等到海贸有了利润,草民只拿两成利即可。”
对于海贸的利润陈式舫有着清醒的认识,有唐王的保护和扶植,有唐王府麾下工厂那么多利润超高的产品,他即使只拿两成利润,最多半年就能回本,到时候赚钱就全是净利润了。那种动辄十倍八倍的利润,任何人都会因此而疯狂的。
让陈式舫错愕的是朱聿键,他并没有任何贪图财产的意思。听到陈式舫报出利润分配方案,朱聿键却是摇摇头道:“我昨天说过了,赚到的钱我们对半分,我帮助你建立去日本和东南亚的航线,你就专心致志的做海商,我会派军舰为你护航的。”
“多谢王爷,只是这船”陈式舫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船的大小与否,对利润有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越是真正的大船成本就越低,在海上也越加安全。朱聿键知道他的心思,笑着说道:“这一点你大可放心,我认为如今作为商船的沙船都是平地,难以远涉重洋,所以我早就嘱咐他们设计一种千料以上的福船型商船,相信等到咱们回去,应该建造的差不多了。”
“一千料,那就太好了。”陈式舫兴奋了起来,虽然没做过海商,他对船只大小却很清楚。一千料的大船能载多少货物,这一点他心中有数。
“未来随着唐勇水师的扩大,你的经商范围只会越来越大,利润也会越来越丰厚的,这一点你不必担心。如今除了那些大海盗之外,恐怕也没人做对外的海上贸易,你的利润还是不小的。”朱聿键勉励他道。
“不过据我所知,西夷人也做这些贸易。”陈式舫说道。
“欧洲人吗?他们的确在做日本和东南亚航线,不过你别忘了,你可是有许多别人没有的特产,利润上绝对比他们高。”朱聿键笑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听朋友说西夷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尤其是红毛人最是野蛮,他们不但运货还经常抢劫。”陈式舫说道。
“的确有这个问题,不过有海军护送相信他们也不敢做什么。如果尼德兰那些红毛人真有什么企图,我会让他们死得很难看。”朱聿键冷笑着说道。
“这我就放心了。”既然有唐王的全力支持,如果还不敢出海贸易,那也就不用再做商人了。想到未来自己的发展前景,陈式舫的心中已经有了新的计划。
两个人谈论海上贸易的时候,船队已经进入了太湖地域。朱聿键所乘坐的船队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这比逆流而上的时候要快得多。因为下游水深较大也不需要夜晚停船躲避暗礁,所以在昨天夜里船队就进入了运河,直到清晨时分,朱聿键的坐船已经到了宽广的太湖海域。
漕帮使用的多是沙船,这些平底船在长江上使用非常适合,但进入大海就有些冒险了,所以朱聿键等人采用了当初宋献策等人前往宁波的方式。穿越太湖再入河道直达杭州府,从这里他们弃舟登岸,沿着官道经绍兴府回到宁波府。
这一路行来都是华夏这个时代最繁华的区域,虽然干旱问题依然存在,但因为河流众多情况并不算太过严重,更何况这些地方工商业发达,并非百姓依靠耕种粮食过活,影响也就不是很大。
这种情况进入到松江、苏州、杭州三府之后就更加明显了,道路两旁的稻田已经被棉田所代替,这个时代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种棉基地就在这里。棉花生长需要日照时间长,且耐干旱,对于今年的气候它最是适应,所以长势十分良好。
看着漫山遍野的棉田,朱聿键不禁想起了自己要设计的骡机。因为这些日子以来都非常忙碌,自己根本无暇去实验室看看,所以他将骡机的研制任务交给了那些学生。
骡机是后世集合了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优点杂交而成的一种纺纱机器,因为属于杂交产品才会叫做骡机。对于这个机械朱聿键从未见过实物,也没有看过图纸,他只知道原理而已。
他当初交给学生们的材料也是部分原理概念,尽管这种机械的难度应该不高,但因为属于断层发展,并没有技术的传承,这对那些理论多过实践的学生还是困难了些。不过如今骡机的需求并不算迫切,朱聿键也没有太上心,他干脆将其作为历练学生的研究,希望借此培养出一批实验室的实用人才来。
如今看到了这大片的棉田,朱聿键忽然有了另外的想法。英国的工业革命为什么可以兴起,那就是从棉纺织行业开始的,如果华夏拥有了强大的机械化的棉纺织行业,会不会提前开始工业革命。
后世的人都认为英国的第一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研发开始的,其实这里有个理念性的错误。蒸汽机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但并非是发起者。真正开始工业化革命的是集约化的工厂生产模式,而这是建立在新式加工机械和标准化零部件的基础上,说珍妮纺纱机才是工业革命的开始可能有失偏颇,但也相差不远了。
如果华夏能够提前在棉纺织行业崛起,自然可以冲击整个世界的纺织业,将欧洲的工业革命掐死在萌芽状态。事实上珍妮纺纱机的出现要在一百多年之后,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只不过朱聿键的历史没有那么好,所以他认为时间非常紧迫。
想到就做才是朱聿键的风格,他临时改变命令,让大队人马返回宁波府城,他自己则带着人转道前往四明山的研究所,看看骡机的发展情况。
事实上朱聿键大可不必如此着急,英国的棉纺织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是因为有实际的需求。其实华夏的棉纺织业早已兴盛,自从元代黄道婆经棉纺织技术传入松江之后,这里就开始有了棉纺织业。
第二百六十六章骡机和水力织布机()
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开始大力政策扶植,让棉纺织业在江南地区不断推广,最终造成松江和苏州的棉纺织业日益兴盛,产量也越来越高。在这个时期棉布已经成为华夏继瓷器、丝绸、茶叶之后的又一个利润增长点了,也正是有大量华夏棉布的输入,原本只能穿亚麻和羊毛织物的欧洲人,才换上了轻便透气穿着舒适的棉布。
后来到了清代,华夏出现了严重的闭关锁国现象,甚至比明朝严格百倍,结果让棉布的输出被切断。欧洲失去了棉布的来源,需求量急剧上升,欧洲人甚至被迫回到了穿羊毛制品的老路上。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首先突破了人力不足的问题,利用珍妮纺纱机、水里纺纱机、骡机和飞梭等新技术,这才支撑了英国棉纺织业的逐渐兴盛。英国正是依靠着为整个欧洲提供棉布,才积累了最初的工业基础,一步步走上了强国的道路。
可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以及大英帝国的兴起,绝对有清王朝的一份功劳在里面。按照历史的发展,如果朱聿键真的能够阻止明王朝的覆灭,并清除迂腐的海禁政策,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
不过朱聿键不懂这段历史,他就算懂也不会坐等自己的成功。在国与国的交往层面上,朱聿键信奉的两大理念,第一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第二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如今得到了灵感的朱聿键之所以改道前往研究所,就是要实现这第二条理念。
浙南五府的人都知道朱聿键前往南阳府巡察了,当他突然出现在研究所的时候,大家都是吃了一惊。宋应星一直在忙活电学方面的东西,没时间搭理朱聿键,他这位研究所的掌控者甚至没有出来迎接,当然朱聿键也没有见到徐光启。
对于这些一心扑在研究上的老者,朱聿键除了感动之外就只有无奈了,不过他对那一套迎来送往也没有多少兴趣。没有人来接正好,朱聿键直接就进入了他自己的机械研究室。
说是朱聿键特备的机械研究室,实际上他来得时间还真是不多,平时在这里忙碌的除了工匠们之外,就只能他的几个早期学生了,这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当初的班长柳仲明了。
见到朱聿键突然走入了实验室,柳仲明吃惊的抬起头来说道:“老师,您不是回南阳府了吗?”
“我刚刚回来,就直接来这里了。我也有好几个月没来了,你们的骡机研究得如何?”朱聿键问道。
柳仲明过来笑道:“哪里是好几个月,老师你已经一年多没来了。骡机已经研制出来两个多月了,还在等着您检查验收。”
“造出来了?”朱聿键眼前一亮,大步向着柳仲明指向的那个大机器走去,至于前面那句话他已经自动过滤了。
朱聿键仔细观察着这台机器,它的体型颇为庞大,其下方是连接到水轮的传动杆,作为动力来源。传动杆与齿轮连接,带动着上部整齐排列多达三百个的纱锭。为了提高机械的耐久度,所有转动的轴部都有老式的滚柱轴承连接,齿轮和连杆也全部采用了包铁的木制构件,看上去效果很不错。
“试验了没有?”朱聿键询问道。
柳仲明赶快回道:“在四明湖试验过了,效果非常不错,它可以同时带动三百个纱锭运转,而且不需要人力。只需要两个人负责更换纱锭和续入棉花,每天就能够纺出一千斤纱锭。”
“不错不错。”朱聿键满意的点头:“看来我们要在河边开个纺纱厂了。”
他忽然想起来这是两个月前就完工的,那些学生又在琢磨什么东西?他转头看向了实验台,发现那些学生都在一台织布机前忙碌着,不知道在做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朱聿键指着那台织布机说道。
“他们用老师留下的笔记,研制了织布用的飞梭。不过我们发现织布机的速度还是太慢,一台骡机纺出的纱需要三十多台织布机同时运转才能消耗,而且织布机占用大量人力,很难扩大生产。所以我们利用骡机的水力传动装置,改造一下织布机。”柳仲明给朱聿键解释着。
“水力织布机?”朱聿键听得眼前一亮,这些学生已经开始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举一反三的拓展性研究了。这是他们成熟的开始,未来就算他不做任何指示,这些学生也能够自主进行机械研发了。看来自己要给机械研究室多添一些人手,让它的规模继续扩大了。
“成了。”几名学生欢呼了起来,只见那台织布机借着从屋外水轮上用连杆引过来的动力,开始了自主的织布运转。这样的织布机根本不需要人来操作,只需要定期为它装入新的纱锭,棉布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出来。
“非常好,你们的工作值得鼓励,我们要求研究所为你们申请专利权。”朱聿键说道:“另外我要在宁波城外修建一座棉纺织工厂,就利用你们制造的机器。未来三十年棉纺织工厂产出的一成利润将是你们的。”
“哦,太棒了。”学生们欢呼了起来,不过他们所兴奋的多半是能够帮到自己的老师,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入到工业生产上,至于棉布能够产生多少利润,他们还没有这样的概念。当然未来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财富在以何等的速度增长,他们必然会大吃一惊的。
这些学生的努力,让华夏棉纺织业真正腾飞的准备已经做好,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的问题了。朱聿键本想立刻返回宁波府,准备设立工厂的事宜,结果却被徐光启叫住了。
实际上徐光启并非与他偶遇,而是故意在门口等着朱聿键的。一个醉心于蒸汽机的研发,连吃饭睡觉都不愿意离开实验室的老者,为什么会如此清闲的站在这里,这自然只有一个答案,蒸汽机研制成功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蒸汽机和铣床()
真可谓好事成双,在得知蒸汽机已经研发成功之后,朱聿键立刻跟着徐光启前往实验室,查看最新的蒸汽机。实验室里依然满是煤灰,而在靠近墙角的地方,正是在运行中的蒸汽机。
这台蒸汽机的动力提供部分并不困难,它使用了曾经在北京使用过的火桶锅炉。当然经过继续的精加工,火桶被变得直径更小,数量更多,如今应该被叫做火管锅炉了。
这样的一台立式锅炉,并不能提供太多的蒸汽,功率也不会太大,但它毕竟能够解决蒸汽机的动力输出问题,在这个时代无疑还是最为先进的。实际上凭借工匠们的精巧的手艺,制造锅炉从来都不是难点,一直困扰徐光启的是气缸和活塞的加工精度,以及密封问题。
朱聿键看着拥有巨大被动轮的蒸汽机,心中不免激动了起来。人类机械工业的开端,真正摆脱手工工业的动力源泉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相信从这一刻开始华夏未来的光明道路已经不可逆转了。
看着如今还尚显粗糙的蒸汽机,朱聿键露出了一抹微笑:“老师,你们怎么解决精加工和气密性问题的。”
“气密性很容易解决,我试验了许多种材料,后来发现使用浸油的火浣布绳最是耐久,经过我的实验大约能使用七百个时辰左右。我在活塞的中部刻了三条凹槽,将火浣布绳嵌进去就能使用,磨坏了也容易更换。”徐光启笑眯眯的说道。
朱聿键闻言大讶,他知道火浣布是华夏古代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后来的石棉布。没想到古代人竟然如此聪明,在没有软金属密封的情况下,竟然想到了使用石棉这种柔性耐磨材料,甚至还能想出内嵌的方式以便于更换,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按照徐光启的说法,稳定运行七百个时辰,也就是一千四百小时的蒸汽机已经可以进入工业化使用了,这绝对是令人激动的一件事情。但对精密加工如何解决,朱聿键却是大惑不解。他问起这件事情,徐光启将他带到了另外一个房间。
“机床?”朱聿键看得眼前一亮,想不到在他眼前竟然出现了一台古老的铣床。更令他吃惊的是这台机床并非手动,而是以连杆连接到屋外的四明湖,那里有水轮提供动力。
也就是说这是一台动力化的水力机械加工铣床,而且是有开关可以随时断开动力的。这台水力铣床虽然还很原始,而且加工精度与他学习的数控机床没法比,但比起手工制作来,却是无疑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是一个决定性的最难突破的台阶。
看到朱聿键吃惊的神情,徐光启不无得意的说道:“怎么样?这东西还不错吧。我是受了你那些学生的影响,从他们研究的骡机上找到了灵感。工匠们的手工制作或多或少都会有差异的,所以气缸的气密性难以保证,但有这个绝对稳定的车床,制造出来的东西绝对很高,只可惜因为水轮转得太慢,加工时间有些长。”
“水轮慢,蒸汽机却不慢啊。”朱聿键笑着说道:“如果把蒸汽机上那个被动轮连到机床上,岂不是能将速度加快许多。何况水力机械一旦到了枯水期,就很容易造成停产,但使用蒸汽机什么时候都能用。”
“没错,就是这么回事。”徐光启喜得一拍大腿,当即让人制作传动零件,立刻就要继续投入研究。
朱聿键却笑道:“老师你应该休息几天再说,这些研究也不急于一时嘛。”
“那怎么成,我还要继续研究下去。我老了,时间已经不多了,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徐光启摇头道。
“休息两天可以让思想更加开阔,想一想蒸汽机都有什么样的用途。”朱聿键笑道:“光是有蒸汽机还没用,它只是个动力输出而已,与他连接的设备会有许多,这样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不如老师去我的唐王府小住几天,我还有许多设想要和老师谈谈。”朱聿键不得不施以利诱,让徐光启能够休息几天。
“真的吗?”徐光启想了想说道:“大家辛苦了一年多,的确也应该休息一下了。把蒸汽机停掉,大家休息一个月,哦不半个月再开工。”
“太好了。”众人都欢呼了起来。
朱聿键又发布了一个好消息:“这次参加研究的人,都可以得到三百两白银的赏金,作为对你们的奖励。”
“多谢唐王千岁。”所有人都兴奋的跪了下去,三百两白银这可是一笔了不得的巨款,对于小民来说一辈子也赚不到的财富。如今他们努力了一年多,制造出蒸汽机就有了这样的奖励,他们顿时感觉一切辛劳都是值得的。
朱聿键旋即又警告了一句:“专利权法你们应该是知道的,蒸汽机的秘密绝对不可以对外泄露,一旦你们将机密泄露出去,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属下遵命。”工匠和研究人员纷纷施礼回答。
朱聿键带着徐光启一起返回了宁波府城,进入唐王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让潘独鳌来见。
听说朱聿键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见自己,潘独鳌有点飘飘然,他感觉到自己在唐王府体系中的分量很重,现在也算是王爷手下核心圈子的人了。满心欢喜的潘独鳌到了唐王府,立刻就接到了朱聿键的一个命令,修建新的棉纺织工厂。
听到朱聿键的要求,潘独鳌明显的楞了一下:“王爷,这工厂修建恐怕还要询问孙鋡孙大人一声。”
“出了什么问题?”朱聿键眉头一皱。
潘独鳌说道:“最近唐王府的财政似乎不太好,我上个月向政务院打了报告,希望能够扩建三门钢铁厂的规模,结果被孙鋡孙大人回绝了。本来孙承宗总理是支持我的,结果与孙鋡密谈之后,也选择了支持财政司的想法,所以我估计财政似乎有什么问题。”
第二百六十八章财政危机()
“财政出了问题?”朱聿键眉头皱了起来:“立刻让孙承宗和孙鋡过来见我。”
铁壁卫很快将消息传到了政务院,两刻钟之后孙承宗和孙鋡就到了。见到朱聿键坐在银安殿上,孙承宗问道:“王爷此行可还顺利?听说北方流寇闹得厉害。”
“让太外父担心了,这次的确与流寇打了一仗,但幸好是全胜而回了。”朱聿键轻描淡写的将商洛山战事带了过去,随后问道:“我听说封地财政出现了问题,是否有这回事?”
孙承宗一愣,他看了看自己的儿子孙鋡,又看了看旁边低头不语的潘独鳌,心中有了一丝明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