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罗成之横扫天下-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罗成虽然重视读书人,却不可能放弃权力的把控。只有将这些力量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罗成才能够去做自己的事情。

    在看完答卷之后,罗成已经有了大概的安置计划,甚至于那些可能落选的士子,罗成也有着他的想法,可不能浪费了。

    当今时代,读书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哪怕他们才能受限于此,罗成也不可能轻易将之放弃。就算科举这条路不成,可以去干其他事情啊。

    像医学院已经建好了,但罗成可能止于此处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他后续还有众多安排,谁说读不好书就一事无成?

第六百五十二章 会见士子(第二更,求订阅)() 
罗成此前就在谋划,要如今将读书人忽悠到此。

    这正是一个大好机会,毕竟此行无功而去的话,算不得什么好事。若是能够在夏京寻得机会,也未必就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当然了,当今时代是存在鄙视链的,哪怕这个鄙视链没有严重到后世的程度,读书人也不大可能让自己干其他自降身份的事情。

    毕竟自古以来就是士农工商,读书人排在第一位,其他诸事明显低了一个档次。想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送上门来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但罗成很清楚,之所以读书人不愿干其他的事情,无非是不够档次,再来就是没有多大的诱惑力。读书有机会升官发财,干其他的有啥用?

    难道一辈子种田吗,这就真的没有意思,恐怕没人愿意这么干。罗成也是如此,他很清楚自己要怎么做,首先就是提高地位。

    此前固化的士农工商显然是不合适的,罗成若是想要让大夏发展起来,必须打破原有的藩篱,若是连这点闯劲都没有,谈何成就大业?

    从燕云起家,到如今一统天下,罗成也不是吹牛皮吹来的。既然已经有了决定,他自然开始安排,有些事情必须抓紧时间。

    不过这机会,还得延后些时候,毕竟主菜乃是科举取士。罗成必须等这里的事情忙完了,才能把剩下的那些给安排妥当。

    时间过得很快,答卷便是悉数批改完成。

    这样的考试显然不可能一下给出太多名额,哪怕参考的士子有数万人之众,罗成也只留下了三百人,剩下的去往何处就尚未可知了。

    考试本就是一种极好的选拔方式,或许其中有不公平之处,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已经是排除了许多因素的影响了。

    若是不采用科举考试,那就只能用下面人推举的方法了。而此前的经验已经告诉世人,这才是真正的关系户,走后门的太多了。

    哪怕其中有着一部分的人才,可绝大部分都是倚仗关系上来的。毕竟在权势面前,其他的都是浮云,大家送出名额,拉拢一下关系,再正常不过了。

    而科举终究是采用考试的方法,若是无法通过,显然便是无能的表现之一。就算会有蒙混过关的,但绝大部分都是可用之才。

    虽然到了明清时期,朱元璋采用八股取士,使得这个制度逐渐僵化,依旧是有着极大的可行性,哪怕是西方也以为完备。

    至于罗成如今的科举取士,显然是不完善的,毕竟这只是开始而已。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尚需要不短的时间。

    由下至上的选拔,到时候能够上夏京考核的,恐怕就没有这么多人了。绝大部分人都是在下面就刷掉了,留下的自是英杰。

    在诸事安排妥当之后,罗成便是令人将准备好的榜单张贴出去。这是必要步骤,先广而告之,到时候他再去见见上榜的人就成。

    在张榜之后,夏京城都变得喧闹无比,众人皆是在议论科举之事。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寻常百姓,乃至于商贾都参与其中。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有人心有不甘,对榜单有着不瞒之处,觉得是罗成无识人之明。自己明明是天纵之才,却是榜上无名。

    对于这种情况,罗成一般是懒得理会的,毕竟别人这样想一想,对他根本没有影响。可若是有人敢肆意妄为,以此生乱,那就不要怪他下狠手了。

    罗成从来不怀疑读书人的破坏力,正如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就是让唐朝覆灭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撕毁了崩坏的秩序。

    若是罗成不加以引导,而是让读书人自行脑补,乃至于狂生肆意妄为,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他直接安排军队在城中巡查,若有信口胡言者,实乃自讨苦吃。

    罗成后面的措施尚未言明,但他必须先让这些人冷静下来。也只有军队的强压才能让他们清醒,知道自己不过是个书生而已,在武力面前只是弱鸡而已。

    哪怕这个时代的书生不同于宋朝之后,拥有着一定的战斗力,可在燕云精锐之前,根本就不够看,真要不开眼的话,恐怕是会死得很惨。

    于是乎,夏京城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罗成倒是不怎么在意。所谓的科举取士,乃是为国家募集人才,罗成私下见面显然是不合适的。

    哪怕罗艺没有意见,罗成这样也有谮越的嫌疑,让他人看轻罗艺。是以罗成直接和罗艺说定,将三百士子召集到大殿之中。

    三百士子大多都是学识过人之辈,但他们此刻并无官职,看见罗艺罗成只能老老实实的行礼,口称草民,唤陛下和太子。

    看见这些士子,罗艺也显得有些讶异,他不曾想到罗成所说的科举效果如此之强。才短短时间,便得了众多士子,可为朝廷驱使。

    罗艺便是同众士子寒暄了一番,大大的满足了这些读书人的虚荣心。这时候就到罗成出场了,他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便是让他们为之一颤。

    好歹是带兵南征北战的凶狠人物,罗成的威名自然是有的。那些士子被罗成盯着一看,顿时有些慌张,这是等级上的碾压。

    罗成在天下的声望极高,作为带兵横推四方的天下第一人,他已经有了止小儿夜啼的功能了。此刻用来威慑这些士子自然没有多大问题。

    不过其中也有部分人在面对罗成时,依旧是淡定如初,并没有太大反应。里面便有着杜如晦和房玄龄,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作为少年成名的长安俊杰,杜如晦自然有着自己的傲气。他在被罗成看中的同时,也在观察着罗成,所谓君可择臣,臣亦择君也。

    每一个读书人都渴望自己能够定国安邦,最终名留青史。杜如晦等人亦是如此,但他更想要看看,罗成究竟是何许人也。

    若是罗成不符合其心里预期,恐怕杜如晦便会选择离开。虽然现在跑路不大可能,但回去之后,他真想要走还有人能够拦他不成?

    自古以来辞官归隐之人数不胜数,他区区杜如晦又算得了什么呢。但就第一感觉而言,杜如晦觉得罗成很不寻常,这是极为矛盾的说法。

第六百五十三章 安排妥当(第一更,求订阅)() 
在杜如晦等人打量着罗成的同时,他也在扫视着众人。

    对于罗成而言,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是比较陌生的,哪怕是杜如晦和房玄龄等人,罗成也并未真正见过,只是知道名字而已。

    “诸位既然能够从考试中脱颖而出,无疑是当今天下的俊杰。”罗成也不含糊,语气微凝,直接向众人朗声说道。

    在这时候,三百士子并未答话,其中有部分人觉得紧张,而像杜如晦等人则在思考。他们究竟要怎么做,或者说他们能做什么?

    罗成是一个很直接的人,他并未和士子们客气,便是微笑说道:“然当今朝廷初立,四方尚未安定,诸位可有治国之策?”

    和此前考核的问题不同,罗成直接来了波随堂考,让众士子哑然。但不可否认,这也是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若是想要脱颖而出,自然要自己把握。

    能够来到夏京的,自然都是有志青年,若是他们连这点志向都没有,就无需来此耗费时间了。毕竟罗成没有强征他们,皆是自愿来此的。

    是以众士子皆有展示之念,但作为素质较高的读书人,他们显然不可能和市井泼妇一般骂街争吵,哪怕是意见不同,也得按照规矩来。

    这就和上课回答问题是一样的,想表现可以,必须听老师的话。在跃跃欲试的众人间,罗成随意点出,并没有特定的次序。

    敢于出面的,无疑是有些能耐的士子,毕竟能够刚到这一步,无人会认为哗众取宠能够得到罗成的看重,这恐怕还会降低在罗成心中的评分。

    众多士子,所提出的建议自有其道理,罗成只是淡漠注视,并未在第一时间给出答复。这些士子自然也不敢奢求什么,说完便回归原位。

    如杜如晦、房玄龄等人,自然也是想要来秀一波,但他们并没有和他人争取,而是等到最后时刻,方才站了出来。

    其实最后出场,是有着一定优势的,除了更多的准备时间以外,还能够对此前的回答做出总结和提炼,得到更加精髓且属于自己的东西。

    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杜如晦和房玄龄果然看得更加深刻。想要天下太平,无非就是让百姓富足,大家的小日子过得美滋滋,岂会轻易去造反。

    坊间有人传言,隋朝的经济发达,乃至于盛唐全朝也难以企及。实际上这只是谬论而已,同隋朝最兴盛的八百九十万户相比,唐朝最多是九百五十多万户。

    乃至于隋朝的粮食供养了唐朝几十年,就更是笑话了。暂且不论其消耗的问题,寻常粮食最多也就储存九年罢了,几十年的陈粮还有人敢吃吗?

    况且文帝时期如何能够积攒下这么多粮食,无非是因为他节省罢了。可这又有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地方出现灾荒,文帝竟然也不愿用粮食赈灾。

    文帝节省是好事,但从此处来看,未免也太过吝啬了吧。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位帝王的功绩还是不可否认的。

    也就是出了杨广这样的暴君,将此前积攒下来的老底轻易就挥霍光了,罗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就是命啊,谁也无法改变。

    反正在罗成看来,开源节流之法,节流倒未必,开源却是必须的。只有想办法挣钱,才能真正的有钱,靠省下来的,终究是不靠谱。

    总而言之,听了众士子言论,罗成还是比较满意。这些受限于时代的读书人,终究还是有些远见的,他们并未完全局限于当前。

    但就算这样,他们想一步登天也是不可能的,在罗成看来,从基层做起才是最好的选择。众士子自然是无法改变罗成的决定,只能选择接受。

    于是罗成直接召集有司,将这些士子划分到各个地方去了。他相信有了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必然能够让天下重新焕发生机。

    毕竟像这样的年轻人,是很有斗志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必定会全力以赴。虽然在后续可能会有所变化,但这都不是大问题。

    为何原本的有志青年会变得心灰意冷呢,无非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根本就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最终选择了与之同流合污。

    只要罗成能够不断激发他们的热情,也就无需太过担心这个问题了。而且建立完善的监察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手下无别有用心之人。

    虽然明朝的锦衣卫和东西厂名声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对巩固皇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罗成野心于改变世界,首要保证的还是自家的处境。

    虽然罗成还不曾听说有人欲要谋反,但人心的事情是很难说清楚的。或许已经有人在暗地预谋也说不定,总得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当然了,罗成也不至于以此让群臣人心惶惶,他想要的只是一个稳定的信息网络而已,最重要的是这些权力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罗成直接就将三百士子安排妥了,但杜如晦和房玄龄他却没有外放。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是有着极强的政务能力,罗成需要他们的加持。

    因此罗成直接将二人划为自己的主簿,也不用到外面跑来跑去,直接跟着他就好了。这无疑是件前途远大的差事,他人得知自是艳羡不已。

    虽然罗成凶名外扬,可他如今的身份却是太子,真有朝一日登基为帝,明显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是这样的机会不多,也就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而已。

    房杜得知此事,亦是有些讶异,但他们很快便是缓过神来。这虽然说明罗成对他们的重视,同样表明他们要负有更大的责任和压力。

    好在二人皆有斗志,他们本就不甘平凡,自己有什么能力自己清楚,是否能用就看上面有没有眼睛了。如此看来,罗成确实是有识人之明。

    待二人向罗成报到,被他那古怪的目光看得有些慌乱,才觉得有些不妙。他们虽然不至于因此想歪,却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并没有此前考虑得那般好。

    总觉得罗成在刻意盯着他们,也不知道里面究竟在卖什么关子。但事已至此,他们也只能继续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wxi7

第六百五十四章 另行布置(第二更,求订阅)() 
安排妥当三百士子之后,罗成依旧忙碌。

    毕竟来夏京的足足有数万士子,他却最终只留下了三百人。还有众多资源,若是就此离开,未免也太浪费了些吧。

    其实这么多士子,当真不是全部擅长读书,学习这种东西,还是要靠天赋的。若是天赋不够,死命硬磨,成就也高不到哪里去。

    但能够学有所成,天赋必定是不差的,哪怕在科举一道上受到限制,在其他地方必然也有出头的机会,罗成做的就是这个想法。

    在此前罗成便成立了医学院,借助孙思邈的名头,募集了大批医者。这些人在后面征讨李唐时,着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毕竟医者能够救死扶伤,让士卒不会因为伤势而轻易殒命。这就让罗成避免了大量的损失,也是罗成一口气横推李唐的基础。

    现如今,罗成自然是不满足于区区一个医学院,天下这么大,科技树不可能靠他一个人来点。必须要多发展些人才,也好给他减轻一些压力。

    其实儒家向来都对匠人存在一定的鄙夷,所谓士农工商,工匠还排在农民之后。可罗成很清楚,工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若是没有他们研究技术,如何能让工具不断更新换代,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本就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若是存在鄙视链,自然十分不妥。

    什么科学院工程院之类的,罗成必然会想办法将之搞起来。现在便是割韭菜的好时候,那些士子不就是现成的人才吗。

    虽然没有科举入仕,但是能够让他们从另一个方面达成做官的目的啊。这可是不错的选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出身世家之中。

    从古自今,国人都保有官本位思想,权力都是摆在第一位。哪怕是学得文武艺,也是卖与帝王家,这就是现实,更是现状。

    所以罗成想要做出改变,就必须提高工匠的地位,通过所谓的官本位就是办法之一。就算是工匠也能担任官职,就问你慌不慌。

    不可否认,这样的举措势必会让其他读书人反对,毕竟这不符合常理。天下官职就这么大,怎能让工匠去担任呢,这不是开玩笑嘛?

    然而罗成并不是在开玩笑,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这只是第一步而已。如今天下已是罗家的天下,他怎能在此停滞不前。

    人一旦穿越了,就会产生对比,如今的生活和后世比较起来完全是天差地别。所以罗成需要努力,需要奋斗,才能不断的改变进取。

    就这样,罗成派人传出消息,只要能够在各院学有所成,皆能入朝廷为官。有的官职恐怕比正常读书人还要高,简直太不正常了。

    但众人也就在心中想想,他们岂敢出言反驳罗成的决定,这无异于自寻死路。这就是皇权的强大之处,同样是独裁,同样是无人制衡。

    若是朝代继续延续下去,皇权受到的限制自然会越来越多。但是在今天,却无人敢做出这样的事情,大军皆在手中,谁人敢来触犯?

    掌握着绝对力量的罗家,便是天下最大的霸主,无论是否心服口服,他们都必须憋着。除非他们有朝一日觉得,自己能够打过罗成。

    在听闻通告之后,许多人皆是为之惊讶,甚至有些惊怒。罗成不按套路出牌,着实是让人难受,但最终结果却是出乎众人预料。

    因为在这之后,为数众多的读书人,通过了各院的考核。他们虽然无法在科举上面取胜,罗成却又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也是件好事。

    对于这个现象,罗成自然是满意的,他就是想要借此机会募集人才。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依靠一个人一蹴而就,哪怕罗成也是一样。

    如果罗成只是想要用个人的力量去改变,那等他凉凉之后,恐怕逃不过人亡政息的结果。因为他没有所谓的根基,势力越大,越不稳固。

    只有让所有人的观念都为之改变,才能奠定胜利的基础。罗成想要建立的是万世基业,而不是昙花一现,最终却消弭于无形。

    每个学院针对的方向都是不一样的,众多士子也都是经过决定之后方才前来。若是自己连半点天赋都没有的话,来此岂非自讨苦吃?

    读书人的自知之明还是有的,若非如此,他们岂能走到今日。那些太嚣张的,早被人虐爆了,这天下从来就不缺高手。

    当然了,罗成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比较自信的,毕竟连李元霸都能硬刚的男人,这天下恐怕已经没有了吧,这是基础。

    就这样,众多士子中的一部分就被罗成安排妥当,至于剩下的人,罗成并没有太多想法。都到这个份上,他们还想要怎样?

    选择的权力在他们手上,罗成并未强求和要求他们做什么。反正路已经给他们了,接下来能够走到何处,就得看他们自己了。

    科举的制度自然是要维系下去的,罗成便是定下一个固定的时间。每三年举行一次,但后面的规则和之前显然是不一样的。

    罗成这次相当于没有加任何限制,直接让所有人都来夏京城考核。后面再想到夏京城,就得通过重重考核了,是为过五关斩六将。

    反正忙完了这茬,罗成还有许多事情,如今国家初立,罗成可不能到处去浪了。罗艺总揽大局,可更多的东西需要罗成去解决。

    毕竟许多事情都是罗成提出来的,让其他人去也不顶用啊。所以只能辛苦罗成一段时间,待者时期过去,便算是暂且稳定下来。

    在此期间,罗成和胡父商议的海上贸易终于是开始进行。一支有精锐士卒护卫的舰队,悄然沿着海洋南下而去,他们的目的在极西之处。

    依照罗成的吩咐,他们已然有了明确的目的地,不至于在海上乱飘,却不知道何去何从。毕竟他们也是肩负着使命的。

    至于为何有士卒护卫,原因再简单不过了,罗成派人出去可不只是经商而已,自然还要趁此机会好好宣扬一下国威啊。

    让他人知道华夏强盛,免得到时候不开眼过来送人头。若是能够借此机会,占领一些据点,自是再好不过了,罗成深以为然。

    wxi7

第六百五十五章 图谋北疆(第一更,求订阅)() 
大夏建国以来,年号为承始。

    所谓承始者,即为继前人之业,兴未来之事,漫漫长征始于此处。

    在这承始年初,朝廷便是举办科举,募天下有才之士于夏京。使得百姓皆以科举入仕为荣,亦为晋升阶位之途径。

    忙完了众多事情,罗成便是开始谋划起另一件事来了。在燕云之北,是有高句丽者,对中原远而不敬,隋朝之时就欲将之征讨。

    若不是罗成出现,恐怕杨广当真会带兵三次进攻高句丽,最终却是败退而回。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各路叛军才能势如破竹的将之击败。

    毕竟隋文帝留给杨广的底子十分充足,若非他太过肆无忌惮,恐怕当今大隋还是稳坐天下。也只能说杨广太作了些,无关其他。

    如今突厥已经臣服于大夏,而高句丽就靠近在大夏东北角,若是只将它留着,未免也太孤独了些吧。自然得想办法将之解决才好。

    罗成从来就不是优柔寡断之人,只要是他做出的决定,很快便会付诸实施。像高句丽这样的存在,罗成更是坚决。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高句丽的实力算是比较强大的。别看其地盘只有这么大,却也有百万人口,兵马数十万,足以一战。

    若是没有这么强大的实力,在面对杨广百万大军的冲击,哪怕地形再占优也是不可能获胜的。这也是罗成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当然了,有些东西太过直接就不好了,还得徐徐图之。是以罗成先和罗艺商议好了,随后派遣使者前往高句丽,先礼后兵。

    但这所谓的礼,显然也不可能客气,罗成派人也只是想要问一问高句丽究竟降还是不降。如果听话就饶他一命,若是不听话,那就莫怪罗成心狠手辣了。

    这便是罗成的最终决定,严格意义上说,这也代表了整个大夏的意志。毕竟罗成作为军中地位最高的天策上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