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强罗成之横扫天下-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成带兵进驻玉门关的消息,自然不可能瞒得过被李渊特意安排在此的耳目。
是以一份加急战报被送到李渊手中。
在罗成他们思量李渊计划的同时,李渊也在考虑罗成他们的举动。大战本来就是相互的,狠了心的怒怼一波,恐怕谁也得不到太多好处。
“这罗成果然是出兵了,幸好当初提前派人做好了准备,否则一旦被其突袭,岂不是要重蹈覆辙了?”李渊如此觉得。
先前两次被罗成进逼长安城,李渊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了些阴影。他可不想再被罗成将老巢端了,他必须要想办法打断罗成的节奏,将胜利握在手中。
这场战斗,无论是罗成还是李渊,他们不不愿意放弃。尤其是李渊,他耗费众多精力才组建起来的势力,怎能轻易放弃呢?
先前败给了罗成,那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他手中的力量并不弱,已经有了一战之力,如果能够把握住机会,彻底翻盘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李元霸现在还在,高端战力上李渊没有多少畏惧。只是军队战力和其他士卒上面,这个多少是有点问题的,谁也不能保证。
其实这点李渊也很清楚,哪怕经过他的训练,这支军队依旧不是燕云精锐乃至于骁龙军的对手。这就是现实,无比残酷。
可是这并不代表李渊就必输无疑,因为他还有着其他的优势。这些西域士兵,组建起来的骑兵战斗力同样无比凶悍,可以一战。
所有的一切,都得看在战场上的实际把控了。没有到最后那一刻,李渊从来不相信什么结果,因为命运这种东西是能够改变的。
仔细考虑之后,李渊便是派遣侍者快马传去消息,令玉门关外的那支军队,一旦发现情况不妙,必定要在第一时间撤离。
差距这种东西,李渊自然是正视的,他明白那支军队根本不可能是大夏精锐的对手。与其选择决一死战,倒不如保全实力。
如果打不过的话,那就直接一点选择跑路,难道这还有问题吗?
第726章 循序渐进(二合一,求订阅)()
大夏陈兵边境的消息传回,李世民兄弟自然不可能不知晓。
不过此事在李世民看来,乃是预料之中,并未有太多的讶异之色。反倒是此前有所质疑的李建成,此刻有了其他心思。
李建成自然是怕死的,若是不害怕,他当初就不会在罗成面前认怂。他想要保全自己,是以失去颜面,毕竟天下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是以李建成听闻罗成大军将出,顿时有些慌乱。此前的事情已经给他留下了极深的阴影。李渊当真能够胜过罗成吗,不能肯定。
既然没有绝对的把握,在李建成看来已经是九成的失败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还有必要留在这里,等着敌军杀过来吗?
虽说李唐能够在西域兴起,也少不了李建成的诸多功劳。但他面对罗成,是半点没有傲气的,先前的打击给他留下的阴影无法抹去。
是以此刻的李建成,已然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哪怕大战都尚未开启,他便感觉到李唐覆灭的未来了,那种无力的感觉,充斥着李建成的周身。
当然了,这样的想法李建成是不可能对外宣扬的,他只是在心中考虑。亦是在谋求退路而已,他早就不忿李渊同李世民,巴不得他们遭难。
可是如果李渊当真败了,他李建成作为其长子,若是留在此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只能选择离开,给自己寻找退路。
可见李建成思来想去,他必须要拿定主意,反正他是不打算在此同李渊等人耗了。他无比确信自己的判断是对的,负隅顽抗没有半点好处。
考虑了一夜之后,李建成已经有了决断。他没有耽搁时间,直接找李渊去了。反正现在战况尚未到不可开交的程度,他的计划得以安然实行。
李渊在大殿之中,看见李建成前来,有些诧异。
虽然这些年来,李世民掌控的力量越发强大,已然成为他手中中流砥柱般的人物,但李建成长子的身份依旧是无法磨灭的。
“建成,你今日来此,是有何事?”李渊看了眼李建成,不确定他的目的是什么,在短暂沉默之后,沉吟朗声问道。
李建成看着李渊,微微拱手道:“儿臣拜见父皇,今日前来确实是有一要事告知,儿臣得到消息,在大唐西境,又有西域乱军又开始作乱。”
听了李建成的话,李渊不由得眉头微皱,但他依旧很是笃定的说道:“这些乱军如果顾及不上,应对大夏军队才是当今第一要务。”
李建成说得当然不是假话,而是切实发生的事情。毕竟李唐乃是中原迁徙而来,并非原本土著,将各国征服之后,就少不了有人起来搞事。
如果是在平时,李渊自然会第一时间派兵镇压。但现在罗成已经带领大军杀了过来,李渊便不想理会太多了,集中精力于此才是真的。
毕竟应对得了罗成,到时候解决起叛乱还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若是搞不定罗成,到时候大家都凉了,也没有什么承受不住。
可李建成铁了心的要离开,怎么可能任由李渊这般安排呢。于是他接着说道:“父皇此言差矣,若是因为大夏兵锋将至而不顾边境侵扰,实在是不智之举。”
李渊不由得微微皱眉,神色亦是稍显冰冷的盯着李建成,说道:“于我大唐而言,罗成和大夏才是真正的强敌,其他的都是小事而已。”
听得此言,李建成深吸一口气,毕竟是要怼李渊,不能没有气魄,他说道:“如今我大唐立国西域,再同大夏交战,边境叛乱才显得尤为重要。”
“若是不趁着此刻大战未开,就将这些叛军诛灭的话,到时候吾等岂不是要成腹背受敌了。若是真发生这等情况,恐怕我大唐处境更为不利。”
“毕竟我大唐兵势渐盛,其实已经有了同大夏一战的实力。唯有避免后患,方才能够一往无前的同大夏决一死战。”李建成循循善诱道。
被李建成一连串的疑问,李渊神色也越发凝重起来了。貌似自己忽略的叛乱,确实没有那么简单,必须要重视起来啊。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的故事李渊不是没有听说过。如果李唐同大夏正杀得火热且势均力敌,忽然碰上了后方打乱,岂不是大大的没趣?
想到这里,李渊自然而然的开始担心了,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行啊。如果让事态继续发展下去,情况无疑会变得极为尴尬。
于是李渊看着李建成,朗声道:“你方才所言也不无道理,只是若要讨平叛乱,你以为要派何人前往最为合适呢?”
李建成心中微喜,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将李渊给说服了,便是毅然而然的向前拱手道:“儿臣不能,愿替父皇分忧。”
李建成就是摆明了想要离开,可李渊仔细想想,貌似李建成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啊。反正都是要平定叛乱,让李建成前往也没有什么问题。
是以李渊微微点头答应下来,朗声说道:“如此倒也没有问题,朕便分兵五千于你,务必要讨平边境叛乱,不可多生事端。”
李渊要给李建成的兵马,当然不可能是他先前从长安城带出来的精锐。但五千的西域士卒,用于应对这样的叛乱,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反正李渊也不指望李建成能够干出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来。他只是想要尽快的安稳后方,使李唐能够心无旁骛的同大夏展开决战。
李渊绝对不愿意看见昔日长安城的那一幕再现,况且现在他都已经到了西域,再跑还能跑到哪里去呢,恐怕是退无可退了。
不过这也是次要,最大的问题还是李渊不愿就此认怂。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横扫大夏,率领军队重新建立大唐基业。
虽然李渊给的东西,离李建成原本的期望还有些差距。但这已经相当不错,最起码超过了他的底线,不必继续讨要了。
反正李建成只是想要离开此处,避免被双方交战波及。他并不觉得李唐能够获得胜利,方才所言也只是信口胡诌而已。
在得到李渊允诺之后,李建成很快就准备就绪,没有半点拖拉的离开了。他等此刻已经很久了,保全自己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稳妥起见,李建成甚至没有将李元吉拉上,自己一个人离开了。而李元吉也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就被抛弃了。
反正李元吉现在也只是混吃等死的状态,他帮不了李渊做什么事情。最多也就是告诉其他人,李渊还有这么一个儿子。
若是在此前,李渊自然会恨铁不成钢再加以训斥一番。但是到了西域之后,他已经不想管这些事情了,除了必要的问询,这几个儿子爱干嘛干嘛。
只是在不知不觉间,李渊对李元吉也没有半分好感了。哪怕是流着李氏的血脉,但其表现实在是令人为之汗颜啊。
……
李建成选择了离开,因为他畏惧大夏兵锋。
而此刻罗成也在谋划如何将这支李渊安排在此监视的军队一锅端了。在草原之上,骑兵很是灵活,想要一举成功必须安排妥当。
罗成早就知道正面硬刚是不合适的,毕竟人家看见情况不妙可以转身就跑。哪怕罗成出兵追赶,也拿不下多少。
而此刻,罗成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打散这支军队撤退的想法。只要他们敢出来刚,哪怕是只是短时间,也足以确定结果了。
是以罗成安排了几支军队,对敌军进行骚扰,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战力,却又恰到好处的给了这支军队一些信心。
让他们觉得,貌似这战还是能打的,没有必要那么怂。虽说此前李渊已经吩咐过了,但这种事情谁又能完全说得准呢?
尤其是在战场之上,风云变幻,很多东西都会出人预料。此刻便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若是能够在撤离战场之前,顺便赚一波功劳,起不是美哉?
这便是军队主将的想法,他是西域土著,对罗成并不了解,而且不曾见过罗成和骁龙军神威。如果他知道这些东西,无论如何也不会上当。
罗成和骁龙军的威名,早就响遍了整个大夏,哪怕是李渊也不敢与之直面。真到野战的时候,必然会直接果断的选择战略撤退。
因此罗成的方法,就是针对没有见过世面的西域人来说的。不知不觉间,这支军队就进入圈套之中,想要离开也不可能了。
毋庸置疑,罗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令这支军队迟疑了短暂时间。然后大军已经安排妥当,这是一个极其完整的包围。
此乃出征西域第一战,罗成不准备弱了自家威风,所以他亲自带人上场。背后说骁龙军,左右姚平、娄继成,奋然冲杀。
原本的心存侥幸,在大战开启的那一瞬间,主将完全懵逼了。这和他想象之中有些不一样啊,难道自己刚才是在做梦吗?
敌军怎会如此凶悍,比起李渊的精骑还要恐怖无数倍。
如果主将能够在发现端倪之后,毫不犹豫的选择撤离。或许他们能够在包围圈形成之前离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陷入完全被动之中。
现在哪怕主将想要跑路,也完全没有机会了,因为四面八方都是敌军,他此刻能做的也就是反身而战。或许自己还有杀出重围的机会。
可好巧不巧的是,他们面对的是骁龙军,是罗成。双方的实力差距太过巨大,这是彻彻底底的碾压局面,根本没有半点迟缓的时间。
不过是一个照面,那主将就被罗成击杀当场。连他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是什么洞穿了他的胸膛,鲜血喷涌弥漫。
这支军队数万人,没有必要斩尽杀绝。是以在冲杀一阵后,罗成获得了两万多俘虏。这是绝对的优势和碾压,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如果将这些俘虏养在军队之中,无疑耗费太大,罗成当然不会这么做。他准备现在就将人运回大夏境内,作为免费的劳动力。
每个资本国家在兴起之时,积累的过程都是无比血腥和残酷的。但罗成采取掠夺的方式,将西域土著作为劳动力补充,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亏空。
这也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买卖,现在大夏的人口远远没有达到粮食的上限。罗成并不介意将这些俘虏养起来干活,发挥更多价值。
而这件事,实际上在罗成出兵之前就做好了安排。作为罗成最为信任的财神爷,这件事情当然是由胡父负责了。
有军队将这些俘虏押送回去,由胡父来进行分配和安排。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青壮,能够产生的价值也是不低的。
作为一个人类而言,这样贩卖奴隶的行为当然是令人不齿的。可现在罗成首要身份是华夏人,他必须站在自己民族的角度考虑。
而这些被俘虏了的士兵,在见识到了大夏的强悍之后,依旧是不敢有半点轻视。他们就如同认命一般,遵从指示。
没有人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死亡,除去那些心智坚定的人。绝大部分都会犹豫甚至选择背叛,现在这些俘虏便是如此。
那恐怖的威势,绝对碾压的力量,彻底摧毁了他们心中的侥幸。与其现在还痴心妄想,倒不如老实一点保全性命。
方才主将的下场已经相当明显了,死得毫无还手之力。他们这些普通士卒又能怎么样呢,无非是顺从命运的安排罢了。
至于所谓的李渊,原本就是强行攻占诸国,他的的威望并没有那么的惊人。更多的还是因为李元霸的武力威慑,若非如此,诸国早就群起攻之了。
看见这一切都在按照自己规划的进行,罗成还是比较轻松的。他从来就不会给自己施加太多的压力无非是循序渐进而已。
此刻便是他在西域踏出的第一步,后面还会有第二步和第三步。以此类推,他能够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无需急于一时。
第727章 化整为零(二合一,求订阅)()
罗成以雷霆之势横扫李渊一路兵马。
虽然罗成布置的防线十分严密,但终究还是有漏网之鱼。他们仓皇失措而逃,全然顾不上其他,才将消息回禀,亦是给李渊反应的机会。
李渊听闻此事,先是神色微变,随后就反应过来。貌似这算理所应当的事情,当初在中原之地,全军覆没的事情发生过太多次了。
面对罗成,李渊并没有太多侥幸心理,他很清楚自己面对的什么敌人。所以从开始他就表现得很是警惕,甚至特意派人去吩咐这支兵马,让他们及时撤退。
然而李渊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罗成的安排布置下,三万兵马近乎全军覆没,逃回来的小猫两三只,反倒是像个笑话。
不过李渊也并未因此惊惧,虽说罗成给他留下来极深的阴影。可他的心智是要远胜于常人的,若不是他有着如此能力,安能走到这个位置?
先前李建成已经被李渊派遣往西境平定叛乱了,此刻他便是派人将谋臣和李世民召集过来。李元吉他是不指望了,让他闲着就行了。
对于李渊来说,这场大战是关乎李唐存亡的战斗。先前的长安城之战,他还有一线生机,能够往其他地方跑路,可到现在这个份上,却没有那么简单了。
在这西域之地,李渊本来就是倚仗强权镇压,若是再失去基本盘,他很难再度兴起了。因为他手中最为嫡系的力量在不断消磨。
如果李渊手中亲信大军没得七七八八,哪怕李元霸尚在,也难以改变大局了。所以这场大战,李渊并没有多少侥幸心理。
过不多时,众谋士就来到殿中,李渊目光扫过,随后将情况介绍了一番。都到这个份上了,没有必要刻意隐瞒,众人正好商议。
说起罗成,只要是随同李渊从中原过来的,自然是闻名心惊。他们很清楚当初李渊的实力何等强盛,又是无比尴尬的败落在罗成手中。
可以说罗成的威势,早就让这些人胆战心惊。若非李渊表现得十分镇定,恐怕不少人就会在此刻提议赶紧跑路了。
然而李渊的身份毕竟和他们不一样,如果此刻奔逃的话。其他人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李渊本身的威信必定会尽数扫地。
于是李渊神色微凝,沉声说道:“罗成动手比我等料想得快了太多,竟然这般迅速就灭我一军,此后应敌恐怕更加困难。”
或许是有人从李渊话中听出了些许不坚定的感觉,正准备开口劝说,李世民却已经向前一步,说道:“敌军声势浩大,自大夏强逼而来。”
“如今我李唐立国西域,精兵强将众多,可若是坐以待毙的话,恐怕形势会陷入更为危急的境地。以儿臣之见,如今绝对不能按兵不动,而应该主动出击。”
李渊对李世民向来都极为信任,此刻听闻之后亦是皱眉凝思。他该做出什么选择,意味着这场大战要按照什么轨迹进行。
可以无比肯定的说,李渊接下来的话,会决定这一场大战的走向。无论是成败兴亡,皆由此刻决定,所以他不敢轻视,更不敢贸然。
李渊当然是有大气魄的,若是连这点能耐都没有的话,他如何会选择骑兵呢?可同时他又是极其谨慎的,不敢有些许大意。
毕竟李渊在罗成面前吃的亏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他考虑一件事情,必然会尽可能的想周全。免得给罗成可乘之机也给自己找麻烦。
是以考虑之后,李渊再度将目光抛向李世民,朗声说道:“大夏军队精锐无比,我大唐兵马固然不弱,可强行与之一战,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李渊终究还是担心的,先前的教训已经让他无比深彻的认识到了罗成麾下兵马的强悍。哪怕他一直操练西域兵卒,却也没有正面迎敌的自信。
原本在李渊的考虑之中,是构建防线来做拉锯持久战,不给罗成速战速决的机会。待其后方出现问题,就是他们反败为胜的机会。
为何会有如此想法,自然同大夏建国时间有关。在李渊看来,这两年时间,乃是大夏恢复的时间,想要安稳各地,必然会消耗众多底蕴。
也就是说,现在大夏的天下固然是暂时安稳了,但其却未必有着持久战的能力。最起码作为地头蛇的李渊会拥有更好的后勤支撑。
昔日的大隋为何能够顺利平推南陈呢,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杨坚夺取皇位,同时也继承了北周强悍的实力。
这个时间,大隋并未发生太多战乱,可以说是以和平过度的方式进行着。所以才能将此前的大部分实力传承过来,而不是在纷争之中崛起,再夺取天下。
自己为何会做出如此决定,李世民显然也有着自己的考虑。他很清楚自家军队同罗成麾下兵马的差距,这不是倚仗城池就能解决的问题。
回想当初的话,长安城的防线何等坚不可摧,最终还是在燕云铁军面前分崩离析。所有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才有了今天。
所以他们如果在此还选择死守的话,恐怕还是死路一条啊。李世民其实也没有多大野望,他无非是想要想办法战胜罗成罢了。
其实李世民自己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家李元霸战力不弱于罗成。双方军队也没有想象中差距恐怖,却是会在战斗之中一败涂地。
如果只是偶然一次,尚能说是运气问题。可长久以来的实战经验告诉李世民,这和其他东西没有半点的关系,就是罗成太叼了。
“父皇,若是如今我等还妄图倚仗城池固守,恐怕会同当初长安城一般。难道这些年来,大夏的军队会弱小那么多吗?”李世民慨然说道。
李渊面色郑重,他当然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可是先前的经验太过矛盾了。无论是占据城池还是主动出击,貌似都没有好下场。
那自己改怎么做呢?
李渊有些拿不准主意,但在考虑过后,他还是如同了李世民的想法。
中原的城池何等坚固,面对大夏兵马都这般不堪一击。现在西域的矮小城池能够发挥什么用处,真要说起来,恐怕只是个笑话罢了。
可如果选择主动出击,他们就能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只要没有完全被罗成主宰战场,李渊就还有获得最终胜利的机会。
局部的失败会对战局造成些许影响,却未必能够改变最终结果。是以李渊做出如此决定,同样也在稳定派出的军队全军覆没的躁动。
然而李渊对李世民很了解,这恐怕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而已。说是主动出击,李世民必然还有其他用兵安排的手段。
是以李渊沉吟说道:“世民你既然说要主动出击,不知道欲要如何用兵。只要你能够说服朕,那诸事皆依你计划行事。”
听见李渊这句哈,李世民松了口气,他还真是担心李渊会因为此前的失败而不敢直面罗成。只知固守城池的话,必然是死路一条的。
只有他们让军队走出去,在战场上获得主动,才能拥有胜利的希望。大夏军队强悍如斯,李世民从来不敢轻视他们。
既然李渊主动询问,李世民便是颔首说道:“如今我军正面对抗大夏兵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