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是一夜的失眠,让阎小玉分外的憔悴。天明时,陈明遇突然赶到明伦堂,对阎小玉急道:“正明昨夜上夜杀敌了,他……他……”
阎小玉见了陈明遇的神色,顿时明白事情原委,五雷轰顶之余,夺门而出,直向城头狂奔而去。
城头上,阎小玉见陆楷已倒在血泊中,抱着他忍不住嚎啕大哭。
陆楷轻轻抹着她的眼泪,道:“娘子,不要生我的气好么?……我已经尽力了啊。”
阎小玉听吧,失声泣道:“我不是生你的气,只是因为我已身染痘症,不想传染于你……”
陆楷如释重负,道:“原来如此……娘子,莫要悲切,我虽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
∶∶∶∶∶∶
隆武元年十月十八日夜,江阴城陷,城外清军蜂拥而入。
城内义士巷战不已,血尽方休。四民视死如归,咸以先死为幸,无一降者。合家***、自刎殉节、赴水投井、投缳者不计其数。城内河塘、水池、井眼处处填满,叠尸数重。
满城烽火,彻夜不熄。
次日天明,博洛方知城内大疫,勒令全军急撤城外。午时,博洛以驰援苏州为名,率满兵主力撤离江阴,仅存孔有德一部于城外十里处驻留观望。
江阴,血仍然未冷。
2012!
第209章 死人香 三()
第209章 死人香 三
当高旭第一次收到前哨回报城内大疫的消息时,大惊之余,极恐疫情是鼠疫横行,当再次确认是天花痘疮时,才松了一口气。
有句话说得没错,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的。
自从当初高旭在江阴举义起事时,就凭着他身为医生出色的职业素质,为他博得了神医之名。特别是他穿着特制的白大褂,戴着口罩的怪异样子,让时人印象深刻。
在救死扶伤中,其中不乏有满面痘痕的天花幸存者。就算不论伤患,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高旭眼前,那就是同盟舰队的统领顾三麻子顾容。
当初高旭第一次见到顾三麻子时,看着他脸上那密密麻麻几近毁容的天花痘痕,就深以为戒。身为医生,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比高旭更了解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了,它说得上是古代的生化武器。
不光因为身为医生的敏感,况且高旭来自一个曾经全民口罩的时代,所以,他对于瘟疫向来极为重视。
在八月份,高旭在高老庄创建了同盟公塾,收养江阴、嘉定、昆山等地死难义民的孤儿。这些孤儿来自各地,又身经尸骨如山的屠场,难免带有各种疾病,防疫便是重中之重,其中不乏有出过痘的天花患者。这些学童皆是忠义之后,是将来反抗满清的支柱力量,高旭向来奉若珍宝。
所以,由于职业惯性,高旭对学童们的健康与防疫向来是关注。
除了在同盟公塾,还有在八月份发起的同盟军大练兵正规化运动,高旭对训练营内士兵个人卫生的要求几近于苛刻,并且着手创建了有史以来建制最为完整的医务队。这些医务兵在刚刚结束的吴淞战场就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对于天花痘疫,古人虽然畏之如虎,但高旭却很清楚它的传播方式,也知道它最好的预防技术。天花病毒的传播除了通过接触传染之后,最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对天花病人要严格隔离外,还要对病人的衣被、用具、排泄分泌物等要彻底消毒焚毁。至于空气传播,只要戴上口罩就行了。
预防天花最好的技术虽然是种痘技术,但并不是高危险性的人痘,而是牛痘。
对于身为医生的高旭来说,只是常识罢了。
历史上,人类需要等到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才发现了牛痘接种方法。但现在因为高旭的缘故,牛痘预防天花的技术提前了一百五十年。
八月份的某一天,高旭突然听闻同盟公塾的一个学童出了皮疹,这让他虚惊一场,同时也让高旭下定决心把预防天花提上日程。
当要求高老庄总管老家伙寻找痘牛时,这老家伙尽管很奇怪,但阴谋家还是像往常一样,对于高旭的要求,从来不问为什么,只是如实执行了,几天功夫,就为高旭寻来了痘牛。
痘牛只需寻来一头,就可以在健康的牛身上移植牛痘,从而得到一个痘牛场,提供充足的牛痘痘源。
有了牛痘痘源之后,高旭在老家伙惊诧的目光下,自己第一个种植牛痘。高旭可不想自己壮志未酬,就像历史上满清皇帝顺治以及豫亲王多铎那样,年纪轻轻就死于天花。
“这个牛痘会不会有危险?”
当时老家伙忍不住有点心惊肉跳地问。要是在以前,老家伙是万万不会由着高大少胡闹的,但今时不同往日,高旭声望日盛的蜕变,有了胡闹的资格。
“或许吧。”
高旭没心没肺地应道。
有时候,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两天后,高旭果然无恙,症状轻微。
老家伙心安之余,又忍不问道:“这样就算接种成功了?”
高旭还是没心没肺地答道:“或许吧。”
老家伙自然不敢要求高旭去接触天花病人来验证这牛痘究竟有没有用,他大可以用别的什么人来验证,反正这年头,人命不值一钱。几天后,老家伙来到高旭面前,以他那老谋深算的心机,也忍不住高兴得像个孩子。
“好,太好了,真的有用!”
老家伙乐呵呵了一阵,阴谋家的本性又立即泛滥起来,道:“我们的痘牛场以及种痘所必须要设在庄内,重兵看护,此秘法为我高氏独家所有,其中蕴含的商机、战机不可估量。……还有,牛痘之名也得改,太直白了,一听就明白痘源所在,实则虚之,改成猪痘,或者羊痘如何?”
高旭只是无语地望着这老家伙。
老家伙见高旭不以为然的神色,又道:“这是少爷你发现的法子,称为高痘如何?或许叫少爷痘,东主痘。……不好?或许可以叫同盟痘,可以借此来扩大同盟会的影响。”
在心理上,高旭不至于恬不知耻地把发现牛痘的功劳归结于自己,但牛痘接种技术暂时性保密,在如今鞑子当道的非常时期,还是有必要的。如果让满清掌握了这种技术,现阶段是严重的资敌行为。
因为清军入关以来,畏痘如虎,染者即死,天花对水服不服的满清兵在战斗力的削弱作用是巨大的,且不说那些名不见经传者,史载死于天花的有顺治皇帝,豫亲王多铎,还有康熙就是因为出了天花幸存而得到帝位的——尽管现在顺治在北京,多铎在南京活得好好的,而且那个康熙也还没出世。
当时高旭再不理老家伙第一次如此失态得发神经,只是吩咐道:“你安排一下,一个月内,高老庄内的仆役佃户,同盟公塾的所有学童,以及同盟军的所有入籍将士,都必须种植牛痘,以防天花。”
当时高旭为了筹建同盟会,整训同盟军,又在高氏工坊改里良火器,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在具体的琐务上。很多时候,高旭只是提供一个可行性的想法和计划,细节的推行,就凭着老家伙超强的执行力了,比如这第一批有限范围内牛痘接种的预防。
如果高旭缺少一份身为医者的职业敏感性,以至他与他的将士们没有接种过牛痘,那么,今日他面对大疫中的江阴城,只有像博洛一样落荒而逃了。
身为医生的高旭,对于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太熟悉不过了。而且在明末,这些大疫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旭也曾在网上读到过一则文章,称李自成进京后大顺军战斗力的急速下降,就是因为北京城内发生了大规模的鼠疫所至。且不说这个论点的真假,但崇明年间北方的连年大疫,史书也有确切记载。
历史上清军下江南后,虽然扬州屠城八十万,接着又是江阴、昆山、嘉定等地接二连三的屠城,却没有瘟疫大规模流利的记载。高旭推断与天花流行的季节有关,因为天花大都是在冬季与春季流行。而这些屠城都发生在炎热的夏季。
江阴在历史上八月二十一就已经沦陷,而如今因为高旭的缘故,江阴战事持续到十月十八日。进入初冬之后,天气转冷,再加上大规模的死伤以及残酷的杀戮,天花竟然在城内悄然无声地流行起来。
在历史上,也往往有孤城血战中发生大疫的战例,高旭料不到的是,这种瘟疫竟然眼生生地发生在眼前。
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么?
在曙光中,高旭望着江阴那血淋淋的城墙,在这城墙内的人们,他们不光十万人同心死义,浴血奋战数万,抗拒城外的数十万清军,就算他们死了,他们的遗体也变成一具具武器,他们化身为鬼也没有饶过那些元凶。
高旭完全可以推断,在前天晚上的十八日深夜,清军第一次攻陷了江阴的北门,在欢呼雀跃中蜂拥而入,大肆屠杀,夜色之中,这些胜利者并不知江阴城内天花流行,已成一座疫城,到了天明之时,当他们发现时,已经晚了。
他们夜里乘兴而入,天明时恐慌而出。
这就是为什么博洛收到苏州急报之后,昨天一日之内,就迫不急待地把主力撤离江阴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昨夜袭取小石湾和黄田港并没有遇到清军大规模抵抗,而孔有德部则是驻扎城外观望没有连续屠城的原因。
隆武元年的十月二十晨,在城外十里处驻足观望的孔有德,幸灾乐祸地笑看高旭领着人马开进江阴城,随后,他又想起自己的人马于前天晚上在江阴破城时折腾了一整夜,却再也笑不出来了。
∶∶∶∶∶∶
在高旭这个后来者的介入与影响下,历史的车轮在江阴的地面上滚向了另一个方向。
在历史上,江阴沦陷之后,清军屠城三日,城内百姓仅剩“大小五十三人”。
但如今江阴的抵抗力量得到高旭力所能及的加持,并比历史上多出二个月的时候才沦陷了,而且又诱发了天花这个变数,在阎应元以疫制敌的计划下,连城池的沦陷都充满了战略性。而且清军仅是在十月十八日晚破城后,不知城内疫情的情况下屠杀一夜,天明知晓疫情后仓促撤出,这使得城内仍然还有成千上万的幸存难民。
在十月二十日的旭阳下,高旭以赵明月领舰队拱卫江阴…水域,以何常部驻守小石湾阵地,以顾三麻子顾容部守黄田港码头,自己领徐鸿和史必达两部人马入城。
当成千上万的赴义难民从无尽的残垣断壁、染血的瓦砾焦土之间奔赴而出,凝望着同盟军那面挺进城门的中华旗,迎视着高旭那张充满敬意的目光时,他们欢呼雀跃之余,忍不住拥在一处,喜极而泣,泪流满面……
几度问讯,几度寻觅,高旭终于在某个街坊的角落处,找到了阎小玉那瘦弱而坚强的倩影,只见她正指使着十数个民壮,努力地扑灭着仓库那熊熊燃烧的烈火,抢救着里面的粮食和避难的老少。
高旭立在她的身后,默默地望着那朝晖之下、废墟之上、危难之中,仍然坚强如初的倩影。
看在高旭眼里,朝晖、废墟、烽火、倩影,这些元素构成了这个时代最美丽的风景。
阎小玉犹如心有灵犀一般,蓦然回首,呆呆地凝望着高旭那如释重负的笑容时,两行清泪不由得夺目而出。当高旭一步步走到她的近前时,她已经默默地擦干了泪水,道:“你终于来了?”
(其实直到昨夜三点半,俺还纠结是不是让阎氏父女死得其所,通篇七十万言,为的就是记念这个死义时刻。今日晨起时,突然想到就算2012的第一天,就算末日真的如期而至,我们还是需要希望的,对否?……还是让他们在大明时代中活着吧,活着才有希望,尽管这种希望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一份慰藉而已……另,祝兄弟们元旦快乐!)
第210章 死人香 四()
第210章 死人香 四
进城之后,高旭所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寻找阎应元的下落。撒下大批人手之后,各种破城后的讯息接二连三地摆在高旭的面前。
自十月初十之后,阎应元的病情日益严重,再也无法每日坚持巡城,只是病卧在明伦堂中,竭尽最后的心力布置江阴的防务,具体的细节主要由照顾他的女儿阎小玉传达,并由陈明遇等人协助实行。
当阎应元向陈明遇说明了以疫制敌的最后战术时,陈明遇情知城防已危在旦夕之间,同意了阎应元的计划。
以阎应元的布置,决定城破后把入城的清军引向疫区,把城中大批没有感染天花的健康儿童集中到明伦堂内,并且以明伦堂为据点,布置江阴城中最后的防线,搬下城头的数门火炮,拿出城内最后的一桶火药,到时在巷战中轰击清军,死守明伦堂。
当然,光靠江阴最后的力量死守明伦堂是不可能的,阎应元又以明伦堂为中心,在四个方向上相隔一条街坊,布置一个天花疫区。这些疫区由城内死于痘疫的义民遗体,以及痘疫已经发作的病患组成。
在江阴城内,天花已袭击了每个角落,大量的城民成为天花病毒的发病者和携带者。当清军破城后疯狂在大肆屠杀时,夜中这些零散的天花病患或许清军注意不到,但明伦堂为中心的四个大规模的外围疫区,清军绝对不会忽视的。
江阴城破当夜,陈明遇令闭衙举火,焚死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自持刀至兵备道前下骑搏战,身负重创,握刀僵立倚壁上,不仆。训导冯厚敦,公服缢於明伦堂,妻与姊投井死。中书戚勋,合门焚死。贡生黄毓祺则是流离在乱军之中;不知所踪。
南门守将武举人王公略、汪把总等人都以身殉义,抵抗最烈的是镇守北门的冲锋营。作冲锋营的统领,季从孝已经在战火中从一个富家阔少成长为一个敢打敢杀的战将。他领着冲锋营这支江阴城内唯一的支柱力量,从北门且战且退,经过数条街坊的巷战,退守明伦堂。
自从感染天花之后,阎应元的病情更是雪上加霜。清军破城当夜,正是阎应元发病的第二天,他全身出现皮疹,发着高烧,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陷入了重度昏厥当中。当时阎小玉守着父亲的床前,一边倾听着明伦堂外喊杀声,一边心如死灰着地望着奄奄一息的阎应元。
在染血的中华旗下,季从孝的冲锋营一直坚持到天明时分,就在他寡不敌众,打算与敌同归于尽的时候,清军却开始潮水一般退出城外。
那是天明之时,博洛终于得到了城内流行天花痘疫的消息,当即命令大军急撤城外,离开明伦堂为中心的重疫区。
这一战,敌我双方血战数月,都不是最终的赢家。
赢向胜利的是天花。
当高旭来到明伦堂之前,被眼前那惨烈的景象震撼得良久说不话来。
经过那些疫区时,堆积着一道道由天花患者的遗体所组成的壕堤,那些病患身上生长着触目惊心的痘疮和脓疱。尽管高旭戴着口罩;还是似乎闻到那种散发着让人作呕的臭气。这空气中不用说,就充斥着让人谈之色变的天花病毒。
如果说清军在夜里杀入城中,城内四散的疫情没有引起注意和重视的话,但只要清军到了这里,连瞎子都知道了。
如果在这样的疫区之前,清军还有前进的勇气的话,那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但到了这里时,基本上已经迟了。
明伦堂前的那面高旭亲手缔造的中华旗还在迎风飘扬。在旗帜之下,尽是堆积如山的死难义民的遗尸。在明伦堂的偏厢内,高旭见到了仍然还在昏厥中的阎应元。
高旭让医务兵拿来急救包,做着他身为医生力所能及的事。
暂时对阎应元急救一番之后,高旭命人把他转移到另一处没有疫情感染的地方,然后打听阎小玉的下落。
∶∶∶∶∶∶
在高旭所遇到的诸多女子之中,初遇的孙芸虽然是个风尘女子,但她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家族传承,这种传承赋予她的是理想主义充满着压力,这使得她行事极端,不择手段,而又任性自我。
汤娘子是完美型的居家女人,老天给予她最蓬勃的体态,最诱人的性感魅力,在她怯怯的、弱弱的眼神中,随时准备激发你身为男人的那种纯粹的原始动力。
赵明月却是汤娘子的另一个极端,她没有东方女子传统的温柔,她是个混血儿,有着与众不同的异族风情,她是靓丽的,明媚的,像火玫瑰一样燃烧着她的活力与战斗力。
而阎小玉则如冷风中的那朵寒梅,她的坚强来自于她父亲的特质。在江阴城内,在她父亲病到之后,她肩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尽管她只是有着一双细眼睛的清丽弱女子。她可以像男人那样丢弃一切,为了某一种坚持,可以是仇恨,也可以是忠义。
像她这样坚强的女子,很少会流泪。虽然泪水对她来说,或许是因为虚弱,又或许是某种寄托的倒塌。阎小玉曾经想象无数个再遇高旭时的场景,但她从不曾想到自己会当着他的面流下泪水。除了在她的父亲面前,除了在夫君陆楷负气战死的那一刻,她,阎小玉从不曾在男人面前流泪。
但在高旭明亮的目光下,她竟然流泪了。
尽管那一抹清泪,她擦得极快,但一种随之而来的莫名的慌乱,游离着矛盾的情绪充斥着她的心中。她总这样认为,在高旭面前,她从来不曾软弱过,至少在此之前。而在这一刻,她竟然带着某一丝复杂的心情,丝毫没有掩饰那种对高旭到来的期望,只是轻轻地道:“你终于来了?”
很显然,无论对于阎小玉来说,还是对于高旭来说,这个时候,俩人都没有一丝关乎于男女之间的那种情怀的东西。
“嗯,我来了。”
高旭缓缓地道,他忍不住伸起手,想擦去她额角的那撮灰尘,但很快反应过来,她是有夫之妇,身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将会给对方名节带来极大的伤害。何况高大少爷那寡妇杀手的不良名声在外。
使得高旭如此失态的是,在入城之前,他一直担心这个阎小玉染上了天花。一个女了一旦染上天花,不死也算是毁容了。但眼前看来,她似乎还没有发病,脸上仍然没有痘疹的痕迹。
高旭的意图让阎小玉愣了一下,随即后退一步,道:“城内痘疫横行,十有六七的城民死了,活下来的又有十有六七的染上痘疫,你就这样入城,不怕染上?赶快出城,有多远走多远。”
高旭不理阎小玉的警告,而是转头对跟着身后的亲兵道:“去医务队拿一支疫苗来。”
入城之后,徐鸿与史必达两部人马正在城内扫荡那些清兵残敌,随军的医务队着手开始营救那些幸存下来的难民。
高旭又对阎小玉道:“你别担心,我们都种过痘,不会再传染天花了。还有,我需要马上给你种痘。”
阎小玉无所谓地道:“我肯定已染上了,种了也无用。”
高旭道:“只要还没有发病,就有希望。”
“希望?”阎小玉突然神经质地笑笑,道:“你当初就说希望,希望在哪里?在这些血流成河的废墟里么?这么多人都已经死了,我干嘛要活着?”
高旭静静地看了她一会儿,道:“活着,好好地活着,只有这样,成千上万人的牺牲才有意义。”
阎小玉道:“活着?就算我们从鞑子的屠刀下幸存下来,但最多过十几天,痘疫发作之后,仍然只是一个死而已。我前些日夫君死了,还有我父亲,他还有最后一口气,等他过几天去了,我孤怜怜的一个人活着做什么?”
阎小玉又无所谓地笑笑,道:“这几天来,我一直想死得快点,虽然我不喜欢死在鞑子的刀下,却还是恨不得身上的痘疫马上发作,只有这样,我才能与地下的亲人们团聚。”
高旭道:“相信我,我是医生,在痘疫没有发作之前,只要种上痘,仍然能产生抗体,仍然还有活着的机会。不管如何,找个干净的地方,先给你种痘,然后告诉你一个必须活下来的理由。”
在一所破毁的民居时,阎小玉缓缓地卷上衣袖,露出洁白的臂膀,看着高旭用消过毒的手术刀小心地刺破她的肌肤,然后从一个小瓷瓶里倒出牛痘的痘苗,涂在伤口上面。
高旭身为医者的专注让阎小玉少了几许被轻薄的担心,至少眼前来说,这个高旭并不像是传说中的那种登徒子。其实对阎小玉来说,经历了江阴如此残酷的守城之战,不计其数的乡亲死在面前,对于生与死,她早就看开了。
阎小玉看着高旭种完痘,然后道:“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了,我必须活着的理由是什么?”
“因为我来了。”
高旭望着她那憔悴而清丽的脸容,高旭认真地道:“你应该听说过,我的医术不错。如果我能医好你的父亲,算不算是一个需要你活下去尽孝的理由?……当初我曾经救过你父亲一次,现在同样还可以再救他一次。”
一听高旭提起阎应元的旧伤,阎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