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福建,郑芝龙引狼入室,先撤去仙霞关的守军,使得勒克德浑领金声桓部顺利进入福建。在隆武以亲征为由奔赴赣州离开福州之后,郑芝龙又弃守福州,全师撤回他的老巢安平。至此,勒克德浑未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福州。
郑芝龙虽然决意降清,一路弃关,弃城,由着勒克德浑入主福建,但他还无法确定清廷将给凶多大的官职和爵位,所以,他把兵力集中了以安平为中心的闽南沿海,凭着强大的水上力量,作为讨价还价的本钱。同时,他派人北上福州,意图迎回儿子郑森。但勒克德浑却是推托了,反而诚邀郑芝龙亲自北上福州商议招抚事宜。
就在郑芝龙犹疑不定的时候,勒克德浑一边派遣绿营军金声桓部经延平府、汀州府追击意图入赣的隆武帝,一边又派遣奉国将军巴布泰领兵直逼泉州南安,障显清军兵威;一边又亲笔写信招降,言辞切切,直言以闽粤总督之职,虚位以待。
勒克德浑不像一般的满清亲王贝勒那般粗鄙不堪,他不仅精通汉文,写得一手好字,并且文采也不俗。
在郑氏家族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郑芝龙降清的,比如驻守厦门岛的郑彩、金门岛的郑鸿逵,以及南澳岛的陈豹。但事到如今,郑芝龙拿着勒克德浑的亲笔招降书,有了闽粤总督的确切许诺,正如历史上所载那样,为表示诚意,他虽然坐拥十万郑家军,却只领五百亲兵去福州,并且携带着他的另一个儿子郑渡。
“还是蠢得这样不可救药!”
高旭看着同盟军福建情报分处传回崇明的简报,忍不住拍案而起。而简报至此,却是戛然而止。想要知道后事如何,要么等情报处的下一次简报,要么高旭即时挥师南下。
尽管进入福建的是勒克德浑,而不是博洛,但这个郑芝龙跟历史上自投罗网的行径毫无二致。高旭可以影响满清方面的局势,却是无法改变郑芝龙的海盗思维。
时间已至隆武二年的正月二十八日,尽管高旭对福建采取阎应元不破不立的策略,但坐看福建局势的快速糜烂,仍然恨不得立即挥师南下。
阎应元对高旭进言道:“若闽未破,郑氏在福建经营数十年,无论陆海,其势无隙可乘。我师冒然南下,闽海民心势必在郑,如两强相争,必为鞑子得利;若闽破,郑芝龙引狼入室,则大义在我,挥师南下,解民倒悬,即为破而后立。”
除了高旭采取阎应元不破不立的策略之外,还有高老头子的谨慎也影响了高旭南下的时间表。
尽管高旭本意以抢滩陆战来决定福建局势,但高老头对于高旭重陆轻水的策略极为担心。他非得要高旭作好水陆两手准备,加强水师力量,也就是让史必达的同盟水师与赵天武的水师陆战营、赵明月的巾帼营一起南下,再加上包***的高氏武装船队,也就是崇明的水师几乎抽调一空。
对于郑芝龙这个海盗行业的佼佼者,高老头素来极为重视,至于崇明的水师抽调一空,也在所不措。高老头道:“旭儿,满清水师不振,江南留下顾三麻子顾容一营人马,足以自保。”
而且高老头对于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水师将领,也有清醒的认识,他对高旭道:“天武为人虽正,但少了一份变通;明月虽悍,却失之一介女流;***为人老持,却鲜有决断;唯有必达,虽然生性愤世嫉俗,但在海上,素有些‘箭鱼’之名,狠辣,一击致命,堪以大任。”
对于老头子的分析,高旭还是深为赞同的。当初他在江阴挑选徐鸿徐见山、史战史必达作为自己的左右战卫队队长,就证明了自己的眼光。这俩人一陆一水,一正一奇,最终成为自己的嫡系臂膀。这俩人,或许在将来会成长为名满天下的“同盟双璧”。
自从高旭起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让高老头老怀开慰,也从不干涉高旭的决断。但在这次,高老头却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旭儿,就算你的旭卫镇抢滩福建,在陆上势如破竹,但在海域,郑氏水师水曾破红夷舰队,也大破实力远胜我们高氏数倍的大海盗刘香,绝不可掉以轻心。”
以高老头看来,高旭没有水战经验,当初虽然覆灭了满清江南水师耿仲明部,但那时仓促成立的满清水师比起郑氏强大的海上实力来说,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而已。同盟军在江南的胜利,使得高旭更加的雄心勃勃,而且他对郑芝龙没有由来的蔑视,也让高老头不安。
至于高旭想在福建代郑而立的目标,高老头深思熟虑之后,又语重心长地对儿子道:“旭儿,我们吴人与闽人语言不通,风俗不一,海路商贸,也素有争端。郑氏家族在福建根基雄厚,绝不可能溃败于旦夕。郑芝龙虽已降清,其它诸如郑鸿逵、郑彩之流,就算他们不降于满清,也不会臣服于我们高氏。所以,你想把福建作为我们崇明的后方基地,绝非朝夕之功。”
当时高旭听罢,只是沉思。的确,国人素来怯于外敌,而勇于内战。就算抢滩福建之后,同盟军取得压倒性的军事胜利,但要消化地方,以福建丰富的煤铁资源,成为高氏工坊的放大版,可这个时代地域分化极大,崇明人跑到福建人的地盘上刨食,绝对不是容易的事。
高老头又道:“旭儿,以为父看来,你这次南下,既然志在海上商道,就必须先取金门、厦门两岛作为据点。特别是厦门,地处泉漳之交,雄视漳泉两府,扼台湾之要,为东南之门户,十闽之保障,可谓海疆要地。不取金厦,你就算在陆上取得福建全境,也是徒劳无功。而金厦两岛是郑氏的根本重地,我高氏若想取之,可谓虎口夺食。所以,我水师若不倾力而下,以何取之?”
在历史上,国姓爷郑成功也是取得了厦门之后,才有了发展壮大的根本之地。老头子的想法很不错,但是,现在想要从郑氏手中夺取金厦二岛,就无法避免高郑两家水上力量的对决。而以同盟水师现阶段的实力,这显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高旭不完全赞同老头子的意见,但还是让高旭决心加强了南下水师的力量。见高旭终于重视水师力量,高老头极为欣慰,对神秘兮兮地对高旭道:“旭儿,为父还为你准备了一件礼物。”
高旭当然知道老头子所谓的礼物是什么。
高旭至今还记得初到崇明时,就遇到了西班牙海盗与高老头的宿怨,以及对盛名南海的东方女海盗赵明月的“仰慕”,在福建郑氏的指引下,找到了高氏老巢崇明岛,炮轰崇明港时的情景。当时来袭有三艘西班牙风帆战舰,击毁二艘小型战舰之后,俘虏了一艘中型战舰改为同盟号。后来,同盟号又与耿仲明部激战中,被清兵纵火船所袭,几近焚毁。高老头痛惜之余,决定打造一艘新同盟号。
但要新造一艘拥有强大火力的西式风帆战舰,起码得数年之久。但高老头向来是个急性子,而且他久劳成疾,身体大不如前,常常感慨没有多少日子好活了,发誓要在有生之年,要打造一艘巨型炮艘,以满意他那好大喜功的性子。
同盟号当时虽然着火,但在高老头极力抢救下,船体没有全毁,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完整。高老头花费大量人力,把同盟号的残骸拖到高氏船坞。此外,又设法捞起另外二艘小型西班牙战舰的残骸。崇明水域正是长江入海口,不是深海区,分体打捞沉船虽然费事,但不是不可能。而且高老头需要的是战舰上的橡木肘材。
高老头召集大批船匠,开始在西班牙中型战舰的残骸上拼凑他的巨艘梦想。他又不惜重金,从澳门聘请西方船匠,购买橡木、麻绳、焦油、沥青这些西方战舰的主要构件。
对于高旭来说,对于风帆战舰自然不会陌生,也大略了解明代东西方造船的巨大差异。比如在船帆上,东方用的是纵式硬帆,西方用的是横式软帆。硬帆由于帆布自重过大,而造成面积过小,相对于大面积的软帆来说,吃风小,动力小,航速也就小。
在船体上,中国帆船运用水密搁仓技术,不像西方船只那样使用肋材,船体的强度由水密隔仓的隔板来支撑,这样使得船体在横向方向上强度不够,不能承载大量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这种船体结构无法适用西方全通型火炮甲板,也就影响了战舰的火力密度。
这些差异造成了中国帆船在速度、灵活性、武器输出火力密度方面和西方帆船比较都处于劣势。
对于新同盟号的诞生,高旭自然也一直关注。
由于是在旧有的残骸上重建,再加上高老头不惜工本的投入,新同盟号从去年八月底开始,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又基本恢复了原貌,但完全竣工下水,起码要到二月中旬,这也是高旭一再推迟南下福建的原因之一。
立在高老庄北坊的干船坞内,望望舰体巨大的新同盟号,又望望站在身边笑得像个孩子一样的高老头,不由感慨万千,没有这个老头子,他的事业将会倒塌一半。
新同盟号是三桅风帆战舰,船帆除了大型横帆之外,又加上三角帆和支索帆来利用顺逆风。它拥有二层甲板,总共六十余门大中型舰炮,全是高氏工坊用新技术铁模铸造,在质量和规格统一上,已远胜同时期的西方舰炮。
不过,当高旭一想起同时代的英国,在十年前的1637年,就已经拥有了一百多门火炮、三层甲板的“海上君王”号,再望望眼前的新同盟号时,知道在这个大航海时代,自己仅仅是拿到了一张山寨版的入场券,还有太多的事等着自己去做。
“少爷。”
丹泽华盛顿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同盟军制服,来到高旭面前行了一个击胸礼,道:“还……需要十天……新……同盟号,就能下水了……”
望着这个酷似那个好莱坞影星,并以之命名的黑人,高旭笑着点点头。
让高旭意料之外的是,丹泽华盛顿这批黑奴不仅是称职的火铳手,工匠,战士,甚至还是有着航海经验的水手。这也难怪,当年这些黑奴被西方海盗所掠,除了贩卖澳门做劳工之外,其中表现优异者也成为船员帮工。而这个丹泽华盛顿就是一个称职的水手。
由于大型软帆的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性,所以,丹泽华盛顿在西式风帆战舰上的操作经验受到了高老头的重视,继而任命他为新同盟号的大副。
作为新同盟号的舰长,同盟水师的统领史必达,正立在高旭身旁,瞧着船舷两侧的由六十门火炮所组成的火力,一副急不可待的神色,道:“有此大炮巨舰,还怕福建佬个鸟!”
望着史必达踌躇满志的神情,高旭却是摇头苦笑。
尽管拥有了这艘二层甲板拥有六十余门舰炮的风帆战舰,但面对坐拥西太平洋海上强权的郑氏家族,高旭是不会头脑发热的。这段时间来,高旭让邬含蓄搜索了福建郑氏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当年击败荷兰人的金门料罗湾战役。
在料罗湾战役中,荷兰人有九艘三层甲板的风帆战舰,大明称之为夹板船,以及海盗刘香的五十艘哨船。结果荷兰人的风帆战舰被郑芝龙以纵火船和跳帮肉搏的人海战术,击毁三艘,俘获一艘,余者落荒而逃。
所以,以同盟水师现在的实力,高旭想要与郑芝龙决战海上,绝对是以卵击石,是下下之策。
想罢,高旭转头对众人道:“你们说鞑子不擅水战,都是旱鸭子,连一支像样的船队都没有,哪郑芝龙为什么屁颠屁颠去投降?——因为他还相信满清铁骑天下无敌的神话。……所以,我们得赶到福建去,当着他的面,把这个神话砸破了!当我们比他的主子还强时,他就会多一份清醒,多一分选择了!……暂时来说,解决海贸问题的关键,最终还是在陆不在海啊。”
第238章 闽海风云 三()
第238章 闽海风云 三
隆武二年的二月初,满清靖远大将军英亲王豪格入陕,定远大将军郑亲王济尔哈朗入湘,平南大将军贝勒勒克德浑入闽,这三支主力南下,在陕西、湖南、福建三地势如破竹,战事进行得轰轰烈烈,但在天下的心腹之地——江南的苏松地区,却出现了诡异的平静。从南京出发的满清招抚使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崇明进发。
很显然,在苏松战场,清廷改变了策略,由征讨转为招抚。因为入关满兵总兵力在六万左右,但去年豫亲王多铎部在江南遭到重创,其战损就达到十分之一。这个战损,让清廷无法承受。所以,征讨的重点转向四川张献忠的大西军,湖广的大顺军余部忠贞营,以及福建的郑芝龙。
失去江南苏松两府这个财赋重地,再加上浙江的钱粮无法通过漕运北上,就算挺而走险,也常常受到劫掠。而北方在崇明未年天灾人祸不断,残破不堪,这使得满清的经济难以为续,只有重兵谋取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以及“湖广熟,天下足”的湖南地区,作为粮饷的新来源地。至于征讨郑芝龙,自然是抄崇明高氏的海上商路,利用降清的郑芝龙,达到以水制水的战略。
与此同时,清廷不遗余力地招揽高旭,许以高官厚爵。
“……定南王?呵呵,这画饼好像不错。隆武给咱的不过是个崇明候而已。……授江浙总督?江苏、浙江两省全归俺节制?嗯嗯,这个画饼好像也不错哪。……。”
只要高旭愿意,他就能成为继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之后的第四个汉奸王爷了。
浮云,啥都是浮云。就是给个铁帽子王也不干。高旭抱着“深筑城,广积粮,练强兵”的策略,大肆利用江南丰厚的人力物力,由沈廷扬主持,把江阴、常熟、昆山、上海等县城的传统城墙,加厚加固,增修棱型突出炮台,加强防御。同时,又在沿江沿河要地,增修小型堡垒,作为防卫据点。
在农业方面,全权由陈子龙负责。陈子龙曾整理过徐光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在农事方面颇有见地。应高旭所要求,他大力推广蕃薯和马铃薯的种植,这两样作物在明末已传到福建、江浙一带,只是没有大力推广而已。在这个年头,只要有了充足的粮食,做啥事才有底气啊。
至于整训新兵方面,自然由阎应元负责,设在浦东区的新兵集训基地已经招募完成十个加强营,总共三万人马,正投入高强度的训练当中。
而同盟会的会务发展,以及同盟宪章的宣传,自然由顾炎武、许用等人竭尽全力。
当然清廷方面也没有闲着,构建一道长江防线,以对抗同盟军的水上优势。
在镇江的长江南岸,到瓜洲的长江北岸,这段长达十里的江面,开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巨木和船只修筑了一道跨江长坝。坝面宽达三丈,顶上覆土,可以跑马。坝顶还设有木栅栏,可以从栅栏后面向江上射击。每隔不多远就有炮位,木坝的下游还以直径一尺的铁索横过长江,用来阻挡海船。与此配套的还有数座浮动在江面上的营盘,准备随时增援薄弱环节。在江心的潭家洲上还驻有两千士兵及大炮十余门。
对于清军的这道防线,同盟水师统领的史必达却是嗤之以鼻:“这鞑子实在来得天真,真想把长江给锁了?俺都想好一百个法子来破了。……他们倒不如想法子把长江给填了一了百了?让他们折腾,等他们辛辛苦苦折腾完,咱们轻轻松松破除起来才有趣。”
∶∶∶∶∶∶
高旭一边制定入闽计划,一边关注福建态势,只要等二月中旬,新同盟号下水之日,就是他南下出征之时。
当正月底的时候,当高旭收到隆武已进入赣州城的消息,而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汀州被清兵所杀,不由长舒了一口气。
在南明皇帝当中,这个隆武出身罪藩,经历磨难,比起醉生梦死的弘光帝,胆小怕死的永历帝来说,论手腕与魄力,都是值得称道的。如今南明好不容易形式上一统,要是隆武有所闪失,到时又要陷入内哄之中。
要不是高旭决定在南明这个体制之外发展,在南明诸帝当中,这隆武帝大约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高旭没得选择。
如果选择在南明这个体制内发展,到时将面临没完没了的党争、内哄、扯皮,同盟会的事业最终就是夭折的结局。因为无论是南明的皇帝,还是那些士大夫们,都不会支持顾炎武的民本思想,以及高旭的海权战略、重商主义政策。
但是高旭没有庆幸多久。
隆武二年的二月初,坐镇赣州的隆武帝还没开展他的中兴大略,从福建追尾而来的金声桓部绿营军,会同赣北南下的绿营总兵柯永盛部,攻破了赣州城。赣州城内,大学士黄道周、杨廷麟、江西督师万元吉投水自尽,兵部尚书郭维经***死,隆武帝自杀殉国。
至此,赣州失守,江西全境沦陷。
消息传到浙江,浙江官绅们莫名惊诧之余,立即奉鲁王为监国,另起炉灶。
消息传到两广,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两广官绅拥戴桂藩朱由榔继承明统,年号永历。
在明末宗室中,同崇祯皇帝朱由检最亲的是他的祖父明神宗的子孙,桂藩是其中之一。所以,就血统亲近而言,当今天下,没有比朱由榔更适合的人选了。隆武继位得不得南明官绅们的衷心支持,就是他出身罪藩,血统疏远,且得位不正。
据说朱由榔相貌堂堂,颇有人君威仪,奈何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生性胆小怕死,遇事毫无主见,当不得中兴大任。在历史上,他即位后,除了迈开步子逃跑,没干别的,最后一直跑到缅甸,成为人家的阶下囚,最后让汉奸吴三桂以弓弦勒死。
收到隆武俘杀的消息之后,这些天来,高旭的情绪有点低落。
这的确不是件愉快的事。
阎应元见状,对高旭道:“督帅勿要自责,这南明帝统,早已如同水中残月。就算督帅早些出兵勤王,但在隆武帝的眼里,督帅不过是另一个郑芝龙罢了。”
在同盟会的高层之中,大约只有沈廷扬还对于朱明正统抱有执念。至于高老头是大海盗,阎应元是微未小吏,见多了明末官场的**,顾炎武是激进的思想家,他们对朱明王室都已经失望透顶了。
∶∶∶∶∶∶
自从高旭收到福建情报处关于郑芝龙像历史一样自投罗网地带着五百士兵,从安平到福州谒见满清贝勒勒克德浑的简报之后,高旭就一直期待勒克德浑像历史上的博洛那样,欢宴三天后,突然挟持着郑芝龙北上,让郑氏家族群龙无首,以便让自己介入闽海事务时浑水摸鱼。
但是,勒克德浑没有。
郑芝龙来降的姿态放得很低,勒克德浑也完全以国士的架势相待,并为了表示诚意,竟是释放了作为随军人质的郑森,让他回安平养伤,与去年底就来到福建的***母亲田川松相见。郑森自小时七岁离开***,如今已二十多岁了,与母亲阔别十多年,自然思母心切。
或许对于勒克德浑来说,如要作质,郑芝龙与他的另一个儿子郑渡,就足够了。
就个性来说,同样身为贝勒,勒克德浑既然没有博洛那般过于狡诈,也不会像尼堪那些粗暴不堪,对于郑芝龙的来降,他很有诚意。
或许以勒克德浑看来,如果无需倚仗郑芝龙的水师,凭着满兵陆战无敌的威摄,大可以与处置领着十数万人马来降的左良玉之子左梦庚一样,挟其主,分化其部,消化在绿营这支依附军体系之中。但满兵不擅水战,水师完全是陌生的领域,想消化也无从谈起,而要征讨江南的同盟军,水师是致胜的决定因素之一。
所以,勒克德浑的做法是,对郑芝龙恩威并济。
时值赣州城破,隆武被杀,江西全境沦陷。赣州一破,广东屏障全失。同时济尔哈朗入湘,势如破竹,湖广总督何腾蛟惊惶失措,兵败如山倒,退守广西。
在满清这般强势的背景下,勒克德浑这礼贤下士、以诚相待的招数,与历史上博洛挟持郑芝龙,玩弄权谋比起来,虽然不确定最终谁优谁劣,但勒克德浑的做法,暂时对高旭来说,却是找不到一点浑水摸鱼的便宜。
当高旭确定勒克德浑没有挟持郑芝龙北上的意图,反而坐镇福州,大肆收买郑氏家族的人心,甚至历史上没有降清的郑氏将领郑鸿逵、郑彩等人的态度,也在勒克德浑的诚意和郑芝龙的影响下,开始转变时,高旭坐不住了,再让勒克德浑与郑芝龙这样搞基下去,福建便要成为铁板一块了。
隆武二年的二月十六日,就在新同盟号正式下水的这一天,高旭告别新婚一月有余的娇妻沈洁,艳妾汤娘子,以及高老头、沈廷扬、顾炎武、阎应元、徐玉扬等人,领着徐鸿、楚应麟为首的五千旭卫镇官兵,以史必达、赵氏兄妹为首的一万余名同盟水师官兵,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隶属华商会的海商船队,乘着以新同盟号、明月号、箭鱼号为首的数百战舰船只,以及大批随军物资,浩浩荡荡地从崇明港出发。
此外,一起同高旭南下的还有隆武朝大学士李中藻,以及陈永华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