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253章 闽海新局势()
第253章 闽海新局势
当高旭收到勒克德浑洗劫安平的消息之后,心中如释重负,这闽海局势的僵局,终于一下子解开了。
自从徐鸿追击到兴化府之后,高旭就下令徐鸿停止了战线推进。对于溃退到泉州的勒克德浑部,高旭并没有趁胜追击,斩尽杀绝。这其中也有一种养寇自重的因素在里面。
如果彻底击败勒克德浑,把清军完全赶出福建之后,为了争取闽海的控制权,同盟军势必要与郑家军兵戎相见。让福建成为三方博弈的局势,也是高旭所期望的。而且高旭也不急,他刚刚光复闽北六府,如何消化还来不及,何必这么快染指闽南呢?
这地盘越大,责任也越大。
但根基不稳,到头来啥都是浮云。
所以,逮住郑芝龙这条大鱼之后,高旭一边为了应付江南同盟军紧缺的后勤军需钱饷,不惜来吃大户,勒索敲诈郑氏家族。当然,为了拉拢福建海商阶层,最好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法子,但高旭等不起啊。江南的战事迫在眉睫,而且没有战略纵深,只有把闽海成为大后方,才能与满清一争长短。
对于勒索郑芝龙,高旭经过反复思量之后,还是支付三千万光复券,再加上同盟会的荣誉勋章,来堵住这闽海商界的悠悠之口。高旭这举,最主要的是,还是做给清廷看,做给泉州的勒克德浑看,离间郑氏家族与满清的关系。
想不到,高旭这个计划完成得很顺利。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旭卫镇福州大捷的基础上的。不破灭满清铁骑无敌的神话,郑氏家族中以郑芝龙为首的降清派,他们的态度是无法发生根本性转变的。
如果郑芝龙不在福州作质而不能及时与勒克德浑沟通,如果没有同盟会对郑芝龙的捐献巨资、奔赴国难的“忠义”宣传,如果不是清军急需粮饷,如果郑氏家族满足勒克德浑一部分的征饷要求,如果不是郑氏家族对他越来越蔑视的表达,如果没有福州大败的心理阴影影响勒克德浑的判断,他是不会作出洗劫安平这样疯狂的行动的。
因为这洗劫安平、毁人根本的行为,将完全斩断郑芝龙的降清之念。
而对这个郑氏家族与满清决裂的结果,高旭是期待已久。
高旭就不相信安平城郑氏的富可敌国的家资,会引不起走投无路的勒克德浑为首的满清兵的贪婪。
满清兵抢郑氏的,高旭去抢满清兵的,不仅能举着大义旗号,收买郑氏人心,也能坐拥雄厚的战利品,这样避免了同室操戈的后果,到时还能团结到一部分郑氏势力,最终一统闽海局势。
这,何乐而不为呢?
而这历史上,安平虽然也遭到洗劫,但现实里,那郑夫人翁氏没有遭到奸污而自尽,郑芝龙也没有被博洛挟到北京,最后满门斩了。至于郑氏少主郑森,只要有可能,高旭还是支持他整合郑氏家族的残部的,他要么走上抗清战线,要么开拓海外殖民,无论他如何选择,这都符合高旭的期望。
这样算起来,有了他高旭的介入,郑氏家族也得益不少了。
安平劫难之后,高旭再也没有雪藏郑芝龙的必要了,是时候放他回闽南,重整旧部向勒克德浑复仇的时候了。
当然,高旭也成为郑氏的阶下囚,也不得不释放郑芝龙。
不过,高旭阶下囚的生涯只有一夜功夫而已。
四月初二的早晨;翁夫人一收到安平劫难的消息之后,就第一时间告知高旭。对于郑氏来说,与满清决绝之后,拥有大破满清铁骑战绩的旭卫镇的督帅高旭,将成为郑氏最有力的支持者。
无论是翁夫人,还是郑森,他们都有过人的见识,也知道高旭以前不释放郑芝龙回安平的原因之一,就是怕郑芝龙再与勒克德浑勾结。可如今勒克德浑洗劫了郑芝龙的老窝,双方已结下死仇,放郑芝龙回去复仇,是符合同盟军利益的。
当日上午,高旭释放郑芝龙的手令就传回福州。
中午,郑芝龙回到了闽安门外的郑氏水师军中,与自己的妻子团聚。
而在一夜之间,闽安门内门外,同盟军与郑家军,由原来剑拔弩张的对峙,变成有共同敌人的友军,同盟者。
当日夜里,郑芝龙就领着郑家水师南下,心急火燎地要赶回安平城,看看被清兵毁于一旦的老巢已成为什么模样。
临别之时,高旭对郑芝龙道:“郑先生,如果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到福州来找我。”
郑芝龙只是无语地点点头。
对于这个高旭,郑芝龙再也不敢等闲视之。他亲眼目睹了旭卫镇强悍的战力,一个月来,又受尽了高旭天南地北没完没了的忽悠,从开始的厌烦,到后来的好奇,再到对高旭博学多闻的敬畏,都让郑芝龙印象深刻。
尽管那勒克德浑的满清铁骑大败于旭卫镇,但郑芝龙也不会天真的认为满清兵会大败于他的郑家军。以郑芝龙看来;与他的郑家军,这高旭的旭卫镇,无论战斗意志,武器战术,还是军纪训练,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在将来,如果战事失利,是可能向高旭寻求支持的。
对于这点,郑芝龙是毫无疑问的。
这个时候,他倒是庆幸“捐款”了同盟会巨额的金银物资。到时向高旭寻求支持时,也能理直气壮。
∶∶∶∶∶∶
郑芝龙领着郑氏水师回闽南之后,高旭撤去了闽安门的重兵防御,一旦与郑氏结盟,那在海上就没有敌手了,有史必达的同盟舰队的拱卫,高旭终于可以把注意力全都放在内陆的建设上。
在以福州为中心的闽北地区,在文政方面,由于有一批以刘中藻为首的,诸如张肯堂、曾樱、路振飞这些隆武旧臣的支持,高旭很快以隆武朝廷的虚名,搭起了架子来设官理民。在福建,高旭没有强行推行同盟会的执行框架,毕竟,福建不同于江南,同盟会的运动本没有大范围的推广,这需要一个过程。在高旭的计划里,江南苏、松、常三府是作为特区性质的同盟会新政试验点。只有在同盟会在江南特区执政的经验达到完善,才能向其它的光复区推广。
高旭现在所要做的是扩大同盟会的影响,大力以《中华报》宣传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纲领主张,培养同盟会的社会土壤,到了一定的时期,再把福建纳入同盟会的执政范畴之内。
在福建,由于清兵入闽以来几乎没有受到抵抗,所以,在社会生产力方面没有像江南那样受到严重的破坏。但以高旭来看,福建的社会秩序虽然没有打破,这有利,也有弊。利的就是能快速恢复社会生产,弊的是禁锢人心的旧式的麻木不仁的民众思维没有像江南那样打破得彻彻底底。
所谓不破不立,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同盟会的推进,这个急不得,特别是同盟宪章之中的那些新式的东西,都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目前来说,作为后方战略空间的福建,高旭只要求稳。只有稳了,才能调动资源去支持江南前线。
当然,目前来说,闽南也不平静。
自从郑芝龙领水师回到安平之后,望着成为一片废墟的安平城,痛心疾首不已。
勒克德浑从泉州偷袭安平城之后,就再没有回泉州,而带着从安平城抢劫来的不计其数的钱财物资,向漳州城方向撤去。相对来说,漳州府与汀州府相领,而汀州又与赣南相邻,由于闽北地区的仙霞关、分水关都控制在同盟军手里,江南的金声桓部要驰援勒克德浑,只有从赣州、瑞金方面进入汀州接应。
隆武二年的四月初十,勒克德浑领部由安平镇途径同安县。郑芝龙领十万郑军追击到同安城,以十倍于清军的兵力,把同安县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驻扎着勒克德浑的一千满清骑兵,一万余绿营兵。
所谓哀兵必胜,但自十一日起,郑军连续攻城十日,仍然不克。
二十二日,勒克德浑趁郑兵锐气稍泄之时,领一千满清骑兵夜袭同安城外的郑军大营,肆意屠杀,直至天明。次日上午,一万绿营兵趁机出城反攻,郑军的兵力虽为清军十倍,但在满清骑兵的冲锋下,方阵大乱,溃不成军。是役,郑氏伤亡数万之众,军心大泄,郑芝龙只得命郑军后撤十里结营。
勒克德浑取得同安大捷之后,趁胜向漳州府进军。
二十七日,勒克德浑在清漳州总兵王起俸的接应下,进入漳州城。
二十九日,从赣南进入福建汀州的金声桓部,领三万绿营兵,也到达漳州城,与勒克德浑部会师。
五月一日,郑芝龙又重整兵马,领郑军八万人马,兵临漳州城下,定要与勒克德浑决一死战,一洗安平城的屠族之恨,抄家之仇。
∶∶∶∶∶∶
整个四月份,高旭一直在福州城,一边加强整训初创的甘辉的安义镇,一边关注郑芝龙在闽南地区发起的同安、漳州之战。让高旭失望的是郑家军的战力,实在是摆不上台面,同安一战,十倍于清军,仍然一败涂地。
当然,如果郑芝龙没有开口向高旭请援,旭卫镇暂时是不会介入闽南战局的。
虽然同安之战郑氏大败,郑芝龙仍然想凭着郑家军自己的力量,把勒克德浑部驱逐出闽南地区。
因为以郑芝龙看来,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请高旭介入闽南战局,到时同盟军赖着不走怎么办?
漳、泉地区是郑氏的根本之地。
那高旭已经坐拥了整个闽北地区,要是再让他染指闽南,那到底头,在福建内陆上,还有他郑芝龙的容身之处么?
郑芝龙做梦都想消灭勒克德浑部,以一雪安平老巢被洗劫成废墟的滔天大恨。
但残酷的现实告诉他,尽管郑家军人马数倍、十部于清军,但是在同安之战,勒克德浑的一千满清骑兵,就能搅得郑军十万人马的大营像一锅粥一样沸腾不堪。
想起人家旭卫镇三千火铳兵,半天功夫就把勒克德浑的二千满清骑兵摧毁殆尽,这人比人,实在是气死人。
这差别为什么会这么大呢?
所谓达者为师,既然那旭卫镇的空心方阵战术能以步制骑,不如会学几招来?
当郑芝龙心情忐忑地派人去福州,委婉地表达了想让高旭替郑家军训练一支强兵的想法时,那知高旭很大度,竟然同意了。
郑芝龙大喜,立即派自己的儿子郑森以及郑将洪旭,挑选了三千郑家精兵,在五月初五,从安平北上福州,接受同盟军的整训。
五月初十,驻扎在漳州城的勒克德浑再次故计重施,夜袭郑军大营。让人顿足捶胸的是,郑芝龙多年来的富贵生涯,已经腐蚀他的警惕性,没有吸取教训,竟然再次让勒克德浑得逞,在漳州城下,郑军重演了在同安之战的大溃败。
这次绿营将领金声桓领四万清军,在勒克德浑的满清骑兵的冲锋阵线之后,在次日凌晨之际发起总线反攻。
这一次,郑军一败,更是败得不可收拾。
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俩双双死于乱阵之中,郑彩见机不妙,在数百残兵的护卫下,逃到厦门岛上惊魂未定。
除非郑芝龙俩兄弟的阵亡,十数万郑家军在同安、漳州两战之中死的死,降的降,一下子烟消云散。
到了五月底,勒克德浑趁胜再次把除了金门、厦门岛之外的包括漳、泉两府地闽南地区控制在手中。
至此,坐拥汀州、漳州、泉州闽南三府的勒克德浑,与坐拥福州为中心的闽北六府的高旭,在福建省内南北对峙起来。
∶∶∶∶∶∶∶∶∶∶∶∶
兄弟们,你们强啊,硬生生的把明香顶在历史分类红榜之上,既然兄弟们以国士相遇,俺自然以国士相报,没说的,第三更奉上。谢谢支持。今日除了谢谢兄弟们的红票之外,还要谢谢唐牧云、mp4622、真达几位兄弟的捧场。
第254章 长三角光复区()
第254章 长三角光复区
第四一章长三角光复区
自从隆武二年的三月下旬,高旭趁着福州大战的捷报传到江南,就在隆武行宫中签署了发起“砥柱计划”的督帅令,由同盟军的海运快递到崇明同盟会总部。作为“砥柱计划”的总指挥者,阎应元指挥同盟军的铁一镇和忠义镇两镇主力,势如破竹地光复了苏州、常州、嘉兴三府,再加上原先的松江府,至四月初,同盟军在江南就拥有四个天下最为富裕的州府。
这四个州府组成了同盟军的江南光复区,也就是后世江苏省东南部有上海市,以及浙江省东北部,属于长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长三角经济区。
由于同盟军控制了江南的制江权,对于这个长三角光复区的防御,由长江、京杭大运河的苏常段、娄江、浏河、吴淞江、黄浦江这些江河水网,成为同盟军的重要防御干道,而且,太湖成为这个三角光复区西部的天然屏障,所以,同盟军只要在北守住常州城,抵挡从南京、镇江方向的清军主力,在南过住嘉兴城,抵挡杭州方向的清军,那么这个长三角光复区,就会稳如磐石。
这个长三角光复区,这对于满清当局来说,简直是黑虎掏心一般。
当三月底,同盟军的江南光复行动,由满清驻南京的“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急报北京之后,清廷震动,满朝官员惶恐不安,刑科右给事中张王治就大声疾呼道:“江南为皇上财赋之区。江南安,则天下皆安;江南危,则天下皆危矣!”
至于南京,更是如同坐在火山口上一般,一日三惊,满城皆是风声鹤唳,有的说同盟军已兵临城下,有的说铁一镇的前锋已从丹阳挺进到句容,句容是南京的东南门户,离南京不足百里之遥,快骑朝夕即至。
洪承畴为了安抚人心,又大索全城,搜捕同盟会的秘密会员,又急急地从江淮调遣绿营,加强南京城的守备。直到四月下旬,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的大军从北京南下,以及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主力从湖广溯江而下,两支满清主力先后到达南京城之后,洪承畴才放下整日提心吊胆的心。
年过四旬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而且,他受封为信义辅政叔王,是满清历史上唯一一位受封“叔王”的人。
郑亲王济尔哈朗是镶蓝旗旗主,身经百战,为人沉稳,而且在清廷之中地位极其崇高,所以,当济尔哈朗驾临南京城之后,洪承畴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
济尔哈朗的性子沉稳,但沉稳就意味着保守,他一直没想通同盟军在去年吴淞之战中大败贝勒尼堪,以及在今年福州之战中大败贝勒勒克德浑的原因。要知道,无论是尼堪部,还是勒克德浑部,都算是满清铁骑的精锐力量,怎么可能就败在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同盟军手中?
在没有想通之前,济尔哈朗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因为一可以再,但再不能三了,满清再也经受不起如同吴淞、福州之战这样的失败了。
所以,在四月下旬,济尔哈朗坐镇南京之后,并没有抱着兵贵神速的想法,马上以满清主力征讨同盟军,而是分派重兵守住镇江、丹阳、金坛、溧阳一线,与镇守常州的同盟军阎应元、徐玉扬的二镇主力对峙起来。
在济尔哈朗的布置下,满清第一次采取了守势,以保卫南京城作为战略目的。
至于贝勒博洛,他还没有从天花的阴影之中恢复过来,当他得知同盟军在常州的主将是阎应元之后,他潜意识中不由打个冷颤。这个阎应元,去年在江阴之战中,就让博洛一筹莫展,损兵折将,头痛不已。就算好不容易攻破了江阴城,阎应元却是布置了一个同归于尽的天花疫区,让博洛不寒而栗。最终,正是因为天花疫情的爆发,本就水土不服、畏痘如虎的满兵更是染者即死,使得豫亲王多铎下令博洛班师回朝休整。
对于阎应元,博洛是如此评价的:“这人简直是阎罗王再世。”
自从,在清军之中,“阎罗王”便成为阎应元的外号。
虽然天花最易在冬春流行,但在隆武二年的四、五月份,天气比往年来得凉爽,在天花病毒不易繁殖的酷热的六、七月份没有来临之前,博洛还是赞同济尔哈朗偏于保守的方略的。
而且,济尔哈朗对于天花也是极为忌惮,去年征讨江阴的博洛部,就是近在眼前的前车之鉴。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苏松地区天花流行的警报并没有解除,济尔哈朗更不会让满清兵开进疫区。
但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与贝勒博洛的保守策略可把洪承畴急坏了。
以洪承畴看来,同盟军火力最为凶猛,战力也最为强横的热兵品建制旭卫镇,远在福建。在江南只有阎应元的忠义镇,以及徐玉扬的铁一镇,虽然“阎罗王”与“徐疯子”的凶名在外,无论他们如此武勇,终究也只是血肉之躯,他们的人马也只是冷兵器部队而已。
要是济尔哈朗想凭着镇江防线来与同盟军相峙,岂不是给以擅守闻名的阎应元加强常州防卫的机会?就算同盟军调遣大批的人力物力,把常州城墙上的方形的敌台马面,以及角楼门楼都改建为三角炮台,怎么快也需要时间,但济尔哈朗的保守战略,却把时间拱手相让。
但济尔哈朗却是反问洪承畴:“攻城?没有红夷大炮,你拿什么去攻?”
在去年的吴淞、江阴之战中,清军的攻城重炮都被同盟军缴获了去。这使得满清在江南的火炮极大。积余不多的红夷大炮又要布置镇江、南京的防江火力。要想从北方运来红夷大炮,又必须经水路漕运。但二月底的时候,就刚刚被活跃在江淮地区的同盟军统领顾容,袭击了一批物资,其中就有数十门火炮。虽然清军有重兵沿岸护送,顾容一时之间运不走大炮,但红夷大炮的火门都给钉实了,除了回炉重铸,基本别无他法。
当然,攻城也不是全凭大炮的,也可以通过人力来蚁附攻城。但如今由于旭卫镇在吴淞、福州战场打破了满清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之后,再加上绿营将领李元胤反正的表率,镇守南京城的绿营官兵也有些人心浮动的迹象,光靠这些绿营炮灰去攻城?济尔哈朗倒是担心他们会临阵反戈相向。
如果拿满兵去攻城,济尔哈朗一想起在同盟军崛起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满兵伤亡在旭卫镇火线之前的,染上天花而死的,已逼近一万之数,而满清全部的战力也不过六七万而已。满兵死一个,就一少,济尔哈朗初到江南,没有弄清楚同盟军是如何崛起的,那高旭是如何发迹的情况之前,他是不会冒险的。
这正如高旭所估计的那样,满清之所以能得天下,不是因为他们太强,而是因为明军太弱,太顺从。只要一支像同盟军这样有战斗意志,有组织有训练的朝阳力量跟他们死磕,满清的纸老虎本质,就会逐渐地大白于天下。
∶∶∶∶∶∶
当高旭通过江南简报得知郑亲王济尔哈朗在镇江府构建南京防线之后,便命徐玉扬领着他的铁一镇主力疯子营,挺进到满清镇江防线之后的句容地区,作出在陆上突袭南京城的攻击态势,一方面让清军为了追剿铁一镇而疲于奔命,为前线的常州战场减轻压力,另一方面则是鼓舞人心,把同盟军的军威散布在敌后战场之上。
除了铁一镇在陆上牵制清军,在四月初郑芝龙的人质危机因为安平劫难解除之后,高旭命史必达的同盟舰队回师江南,仍旧活跃在长江水域,袭击清军镇江的长江防线,在水路上牵制清军。如此,徐玉扬在陆,史必达在水,两支人马活跃在近在咫尺的南京、镇江地区,时时搅得南京城下的济尔哈朗心惊肉跳,牵制了清军大部分的力量,为阎应元经营常州城,加强城防力量而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江南光复区的正面战场,除了同盟军二镇陆师、一镇水师的互相配合,坐拥天时、地利、人和,应付清军的征讨之外,顾炎武的同盟会发展也是如火如荼,由于旭卫镇捷报频传,同盟会从光复区渗透到沦陷区的进程也越来越顺利。至于沈廷扬的行政司的运转,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起来。
除此之外,邬含蓄的宪兵情报处,也开始下达“杀鞑令”和“锄奸令”,布置了在南京城内的秘密暗杀活动,狙杀那些投降满清的汉官们,同时,也在南直隶的各个府县,进行刺杀那些降清之后仗着满清威势为祸一方的乡绅官宦,到了五月底,已有数十数的清洗活动。
在那些受罚者的家门上,血淋淋地写道:“一人降鞑,全家死绝!”
∶∶∶∶∶∶
(呃,白天没时间,晚上还是刚刚赶了一章出来。)
第255章 金厦之争 上()
第255章 金厦之争 上
五月份江南战局的相持状态让高旭感到意外,同时也处在情理之中。除了天时没有进入炎热的夏季,天花流行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之外,郑亲王济尔哈朗用兵的谨慎,足以表明同盟军对于清军的打击已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