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挡在前方路上的,不正是那个夏完淳夏存古么?
李元胤在被李成栋收养之前,乃是儒家子弟。他随李成栋成为弘光朝江南四镇高杰的部属之后,仍然喜欢与江南的士大夫结交。作为江南几社的创始人夏允彝之子、名士李子龙之徒,有着江南神童之誉的夏完淳,自然是李元胤攀交的对象。几经周折之后,李元胤终于与夏完淳在一场诗社上相遇结交。当时,李元胤掩饰自己的身份,与夏完淳谈社论交得极为投机。但后来夏完淳得知他投鞑之后,便宣称与他割胞断义。
如今,昔日的两个书友,却在生死场上对峙着。
夏完淳又大声骂道:“枉你读得一肚子的圣贤书,哪知尽行禽兽之径。来啊,反正你屠尽嘉定,平添数万亡魂,也不在乎多我一命!”
李元胤自然知道夏完淳嫉恶如仇,也任着他唾骂。他原本打算在北门下烧杀抢掠一番,扰乱同盟军的后方,但是当着夏完淳这个昔日书友面前,他骨子里仅存的那份儒生意气,又让他踌躇起来。当李元胤见到夏完淳身后的两个女子冰冷的目光之后,更是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当日在诗社谈文论诗之时,李元胤也有幸认得她们。夏完淳三兄妹号称“空谷三隐”,那个盛蕴贞也颇有才名,她那“心能同水月,骨自带烟霞”的清灵诗句一直让李元胤仰慕不已。
北门下的难民见夏完淳以一介书生的单薄之躯,竟阻一百清军铁骑于身前,心中啧啧叹服不已。
李元胤听到身后的追杀之声,回头望去,只见那徐鸿领着人马急速回援,而身边的亲卫也在督促着,李元胤无语地骑着战马,走过夏氏三兄妹的身旁,打算从北门直接出城。那知夏完淳不顾生死地冲上来,一把扯着他的马头,大声骂道:“你这个屠夫,败类,国贼,有种的下马来,今日我与你不死不休。”
李元胤的一个亲卫见夏完淳不知死活地纠缠不清,举起马刀正要当头砍下时,即刻被李元胤提刀挡住。李元胤冷眼盯了那个亲卫一眼,然后一抽马鞭,战马一个纵身,就把夏完淳掀翻在地。接后,李元胤眼角最后扫了那盛蕴贞一眼,心中长叹一声,向城门奔驰而去。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城门突然缓缓开启,一面中华同盟旗迎风飘扬地挺进北城振武门。
然后,从城外冲进一支如同洪流一般的人马来。
同盟军的援兵到了!
在所有人的欢呼声中,李元胤色变。那个一马当先英伟逼人的短发年轻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创建同盟会、成立同盟军的缔造者?!
夏完淳从地上爬起来,心神激荡地迎上那面中华同盟旗,以及在旗帜下那个让他敬仰已久的高旭高取义。
第116章 嘉定(五)()
第116章 嘉定(五)
高旭远远地看着嘉定城上空弥漫着的浓重烽烟时,心中不由升起一股不可名状的无力感。
提起明末清初的嘉定三屠,在后世几乎无人不知,由于江阴所取得的大捷使得高旭的自信心空前爆涨,他原本以为他有足够的自信阻止嘉定屠城的发生,但屠城还是如期发生了。作为一个穿越者,真的能橇动那带着历史惯性的滚滚车轮么?只是残酷的现实根本容不得高旭多愁善感,无法犹豫,也无法回头。就算前方是条绝路,他已是马不停蹄地冲向前走,有多远,就决心走上多远;能为这个时代做多少,就竭力地做上多少……由于得到哨探回报,李成栋的主力已撤出城外,由嘉定的西边向苏州撤退,高旭当即命张鹏翼的淮兵营,以及赵氏兄妹的一千海盗支队联手狙击。作为嘉定屠城的元凶,李成栋部必须血债血还。而高旭则领着老家伙为首的一千庄丁支队来到嘉定城外,守卫北门的同盟军将士见状立即打开城门。高旭扬起马鞭,在老家伙以及庄丁们的簇拥下,冲进这座几乎已成废墟的嘉定城。
进入城门之后,高旭发觉欢迎自己的不仅有那些热泪盈眶的嘉定难民,还有一支看样子打算夺门而出的百余清骑。那支清兵骑队的领头清将的年纪似乎与自己差不多,长得也颇为儒气,只是那个金钱鼠尾的鞑子头实在把他的那份儒生的气质吞没得不伦不类。高旭看着那清将目光炯炯地打量着自己,似乎犹豫着是否发起冲锋。不等高旭作出反应,一旁的老家伙立即命庄丁立即结成阵列,举起弓箭警戒,只要那支清军骑队一有异动,便以箭雨相向。
高旭正盯着那名年轻清将的一举一动,忽然听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抬眼望去,正是徐鸿领着数百同盟军将士急奔而来。这百余清骑身处前后夹攻的不利之地,让高旭意外的是,那清将竟是丝毫没有惶然之色,他的视线从自己的脸上转到一旁的中华同盟旗上,踌躇了一下,突然扬起鞭来。
那清将一动,一旁的老家伙那早就举着手向下一挥,亲兵营的庄兵支队数百蓄势待发的利箭犹如骤雨一般向那百余清骑覆盖过去。但那清将还没有领着骑兵向北门内的高旭发起冲锋,而是掉转马头向西城急进,以便脱出同盟军前后夹杂的不利态势。但一轮箭雨射下,百余清骑折损近半,接着又被徐鸿咬尾追杀,能脱身的不过十数骑而已。
高旭一边望着那消失在城内残垣断壁的十数骑清兵,一边听着一旁老家伙说道:“少庄主,嘉定的其余三个城门皆在我手,这些鞑子不过是瓮中之鳖而已。”
高旭道:“那个年轻清将是谁?”
老家伙道:“他是李成栋的养子李元胤。”老家伙不光是崇明的地头蛇,而且拜高氏的宏大的产业网所赐,他对江南的人与事极是精熟,就在高旭决定驰援嘉定的时候,老家伙就开始收集李成栋部的资料。
高旭听罢愣了愣,略作沉思了一下,喃喃自语道:“李元胤?”
老家伙望了一下高旭那略有所思的神色,眼底不由闪过一丝异样,但他只是沉默不语。
这时,徐鸿领着部属来迎接高旭。高旭跳下战马,也是迎向徐鸿,道:“见山,辛苦了。”
高旭望着徐鸿那浑身的斑斑血污,想着他领着刚刚成军的第三镇第一营与兵力双倍于已的李成栋部血战一天一夜,坚守到现在这个时候,也是极为不易了。要知道李成栋部虽然是南明降军,但他们都是职业军士,而徐鸿的人马大都是新入伍不久的乡兵,能做到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也颇为不俗。在这次徐鸿VS李成栋的嘉定争夺战之中,徐鸿仍然保持着他的沉稳得有点中庸的风格,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他既然没有完胜,但也没有失败,他只是坚守在北城,直到援军来到的这一刻。
徐鸿先是向高旭敬了击胸军礼,大声道:“中华同盟军第三镇第一营统领徐鸿见过督帅!”
徐鸿的军容仍然如昔日般严正,在仓促成立的同盟军中,徐鸿的三镇一营是纪律最为严明的一支队伍。高旭回过军礼之后,问道:“见山,城内情况如何?”
其实不用问,高旭看看就知道,这嘉定城差不多已成为一片焦土了。古代的房屋以木质为主,要是刻意纵火,实在容易造成焚城之祸。幸好城内水渠纵横交错,还幸存着一些民房,否则这嘉定城几乎夷为平地。大约有二万多城民死在屠城之中,要不是徐鸿部的殊死血战,北城的成千上万的难民也肯定能逃毒手。
徐鸿三镇一营的损失让高旭痛惜不已,其中还有数十个当初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已成为基层军官的亲卫队员。只是高旭也是明白,现阶段的同盟军在本质上也只是一群乡兵而已,没有经过充足的训练就拉上战场,动辄五六成以上的死伤率毫不意外。
同盟军的战斗力在于为了反抗剃发令、为了拯救发冠尊严而产生的那种犹如宗教般狂热的留发不留头的战志与决心。只要中华同盟旗不倒,高旭相信,每倒下一个同盟军战士,就有更多的乡民踏着英灵的血肉上应募而来。
只要三镇一营的骨干还在,就可以当场招募嘉定城内幸存的乡壮,补充伤亡的兵士。只要反抗剃发令的意志还在,就会有无数的同仁志士奔赴在中华同盟旗之下!
徐鸿见过高旭之后,就领着部属扫荡清军遗留的游卒,缉拿流窜在城内的李元胤。那些流亡在城外的城民们开始入城,望着被夷为平地的家园只是一片哭喊。那些家破人亡的幸存者们则是寻亲访故,偶尔遇上一个熟人便抱头痛哭。
高旭只是立在北门城头,望着烽火连天的嘉定城沉思不已。
成为一座焚城,嘉定不是起点,也不会是终点,既然不愿苟且偷生,便只有玉石俱焚。
这是对于一个民族传承数千年所遭遇的铁与血的重铸,如果像高旭所熟知的历史那般不堪铸就,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在满清鞑子的统治下沉沦将近三百年,将遗留这个民族一条怎么也难以割除的代表着愚味与落后的猪辫子。
高旭从沉思中回神过来,转过头,只见老家伙领着一个身形清瘦的乡绅以及一个气质轩昂的少年走上城来。经过老家伙的介绍,高旭得知面前这位乡绅是嘉定侯氏的幸存者侯岐曾。他与他的哥哥侯峒曾一样是当地名士,嘉定城的乡民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开始重建家园。当高旭知道那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少年英雄夏完淳之后,眼中不由露出欣赏的神色来。夏完淳的事迹,高旭自然知道,能在嘉定城与他相遇实在是个惊喜。
高旭如今的名声实在太盛,使得心怀满腔敬仰之情的夏完淳极为拘谨,平日那说得口若悬河的慷慨激昂之言竟是说得结结巴巴。与夏完淳交谈一番之后,高旭知道这个夏完淳的确是满腹诗才,满腔热血,但他终究只是一介热血书生而已,他的那些救亡图存之说显得不切实际,有的犹如空中楼阁一般。
但无法否认的是,这个夏完淳确实是个好苗子啊。他本人有江南神童的美名,他的父亲夏允彝曾是崇祯十年进士,担任过福建长乐县知县,能体恤民情,革除弊俗;他的老师陈子龙也是进士出身,弘光朝的兵科给事中,也是江南名士,与夏允彝同为几社的创建者;他的岳父钱彦林也是嘉善的抗清首领。历史上,那夏允彝与陈子龙都是投水自尽,而钱彦林也与女婿在南京一起被清军杀害。夏完淳的亲属师友皆是忠烈之辈,而且又在江南极有名望,只要这个夏完淳家族投身同盟会的反清大业,将给江南的士绅阶层以极大的示范作用。
很显然,从那夏完淳热切的眼神里,高旭就知道,这个少年英雄急切想加入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业中来。
最后,高旭诚挚地对夏完淳道:“存古,我打算在松江府筹建中华同盟会的分部,你愿意帮我分忧么?”
夏完淳听罢,顿时激动得满脸通红,轰然应喏。
一旁默观的老家伙心中暗叹一声,如今少庄主逮人就推销他的同盟会理念,以他老奸商的眼光来看,这少庄主的确有狼外婆的天份,把一个个忠义之士哄上他的战船,绑上他的战车。只要夏完淳这一星星之火一回松江,那同盟会的浪潮还不立马在松江府燎原起来。
一切都让人期待啊。
李元胤连续地跃过数段破坏的墙壁,身后追兵的喊杀声才越来越远。他的亲卫都在狙击同盟军的追杀中伤亡殆尽,如今他只有孤身一人在嘉定城中的残垣断壁之中流亡。四个城门都被同盟军控制,搜索极为森严,他根本混不出城。而且嘉定城本就不大,只要同盟军下决心瓮中捉鳖,搜寻城中每一处角落,他是难以逃脱的。李元胤望了望天色,已是到了黄昏的时候,只要天色一黑,李元胤就有自信避过同盟军的搜索,再找一处城墙的缺口处,攀爬出城,逃脱生天。
李元胤脱下身上的盔甲,扯了一块衣裳包扎住手臂上血流不已的创口。当他摸到脑门后的那根金钱鼠尾型的鞑子辫子时,举起刀想割断时,却又是犹豫一下,放下了刀,扯了一块黑布包住自己的秃头。
李元胤飞快地跳过一条堆积着无数尸首的沟渠,避过一队同盟军的巡逻队,钻进一处草丛里。一钻进草丛中时,一股刺鼻作呕的血腥臭几乎让他昏厥。回过神来,定眼瞧去,只见草丛中仍然死者横陈,骨肉狼籍,因为天气炎热,一天一夜就已经**。待巡逻队走后,李元胤又翻身进了一橦破败的民居,刚入门,便见一屋子悬梁自尽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小,看来是一家子都上吊了。李元胤缩在角落处,发愣地望着那十数具悬尸,他想起小时全家遇上兵祸时,他被家人藏在角落处,眼睁睁地望着父母悬梁自尽,也眼睁睁地望着自己的姐姐被流贼先奸后杀。
不知发愣了多久,李元胤又失魂落魄地走出屋外。
来到遍地横尸的街头,李元胤失神地走着。经过一个水井旁,李元胤突然想起日间那个让他所救的被钉在门板上的女子就是投这个水井自尽的。他不由停住脚步,探身朝井内望去,让他意外的是,那个女子竟然还立在井内的积尸之上。她大约还不知道同盟军已夺取了嘉定城,自己已经安全了。
李元胤见她立在井出犹如惊弓之鸟,脸色苍白,双手的鲜血仍然在流着,如果不及时包扎,她或许会流血而亡。而且她以为清兵未去,不敢呼喊,也因为双手受创,尽管她离井口不远,也无力攀爬出井。
那女子一见是李元胤,顿时大惊,死命地往井下缩,但李元胤伸出双手一下抓住她的双肩把她整个人都扯出井来。
那女子被扯出井外,以为李元胤欲行不轨,更是高声尖叫,死命挣扎。李元胤听到远处传来同盟军巡逻队急促的脚步声,暗暗叫苦。他也不再理会那女子的误会,只顾转身离去。那女子也是极为机敏,转眼看见大街尽头处急速赶来的同盟军,又见到李元胤急于离去的神色,顿时明白不能由着眼前这个鞑子安稳离去,她一想罢,便不顾手掌上的创口,用着双臂死死地抱着李元胤的一条左脚,不让他逃奔而去。
李元胤甩了数次都甩不开女子的倾力一抱,恼火之下,倏地抽出腰刀,瞪着那女子,喝道:“你若再不松开,我便砍断你的双手。”
那女子毫不畏惧地仰望着李元胤,根本不顾李元胤的威胁。李元胤作势恫吓她,她竟是毫不理会。看着李元胤的腰刀当头砍下时,那女子只是闭上眼,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眼前这个鞑子跑了。那知等了良久,也不觉腰刀砍下来,女子不由睁开了眼,只见李元胤扔掉了刀,望了望冲上前来的巡逻队,转过头来,苦涩地对那女子道:“可惜我从不杀女子的。”
黄昏之时,城外一个同盟军的哨骑飞速而来,向高旭呈报狙击李成栋部的最新战况。
“什么?李成栋溺水而亡?”
高旭听了哨骑的战报,不由一愣,问道:“在哪里?”
哨骑道:“回督帅,是在吴淞江。”
经过哨骑的详述,高旭才知道那李成栋部在张鹏翼的三千淮兵,以及赵氏兄妹的一千高氏海盗的夹击下,那些与徐鸿血战一天一夜的清兵疲卒,一撤出城外竟是毫无斗志,兵败如山倒。李成栋在抢渡吴淞江时中箭落船,亲兵救援不及,竟然当场淹死。
高旭无语地听着李成栋的下场。他最终逃不脱落水淹死的宿命。在历史上,他先是投清灭明,扬州十日有大屠杀有他杀戮的身影;嘉定三屠几乎是他一人发号施令而造成的惨剧;清军覆灭南明隆武政权他也有首功。后来,他又反清复明,侍奉新主永历之诚,也史有所昭,最终在江西信丰被清军击败后渡河坠马淹死。
高旭喃喃地自语着:“李成栋死了,这个在南明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李成栋死了。”
如果历史是一条河,他或许也改变了其中的一条支流,但满清得天下的主流,他能改变得了么?
前方的路,任重而道远。
第117章 嘉定(六)()
第117章 嘉定(六)
嘉定。北郊。
夏日的夕阳似乎眷恋着绚丽的晚霞,迟迟不肯落下西山,犹如那些满城的游魂眷恋尘世的亲人一般。无尽的硝烟笼罩着嘉定城里的每一角落,最终把人间地狱的景象缓缓地溶入四处弥漫的夜色之中。只是夜色无法掩饰那因痛失亲人而此起彼伏的哭泣声,城头处那飘扬招魂的白幡,以及人们衣冠上凄白的缟素。
因为炎热的天气下,为了避免瘟疫,处理积尸成为当务之急。那侯岐曾组织了大批的当地民壮清理嘉定城内的大街小巷,沟渠水井。那些清兵的尸首成为人们泄愤的对象,所有的头颅都被割下,堆放在城门前示众。而同盟军第三镇第一营的一千多阵亡的军士也被收聚一处,录下姓名以备将来铭刻在同盟广场的英雄记念碑之后,就在葬在嘉定城外的北郊。
在北郊的临时营地里,高旭立在大帐内的一桌子前,望着地图沉思。嘉定虽然被屠,但终是击破了李成栋部,如今在江南境内,除了进攻昆山的降将土国宝部,以及苏州城内的汉旗军李率泰部,清军的兵力已捉襟见肘。按照估计,徐玉扬第一镇今晨从常熟出发,最迟黄昏就能开到昆山城下,只是具体的战况还没有传来。高旭打算无论战况如何,最多在嘉定城休整一夜,明早就进发昆山,与徐玉扬的第一镇会师,然后奔袭清军兵力空虚的苏州城。
高旭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只见身旁立着应命而来的徐鸿。徐鸿接到高旭亲卫的传令,便放下手中要务赶到帅帐,见高旭望着地图苦思,便立在一旁,没有打断高旭的思路。
高旭抬眼望了徐鸿一下,问道:“见山,第一营可战之兵还有多少?”
徐鸿道:“回督帅,第一营在嘉定之战中死一千三十七十人,重伤三百九十五人,能战之士已不足一千人。”
高旭对于第一营的损失,高旭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同盟军的军士大都是未经充足训练的乡兵,能与李成栋的绿营清军达成接近一比一的伤亡交换,已是殊为不易。高旭道:“见山,重伤的兵士我会安排到崇明养伤,至于第一营的缺额,你可以从江阴来的预备营中补充,也可以从嘉定当地招募义勇。我们没有整军练兵的时间,只有通过一场场残酷的战斗来优存劣汰,经过一场战斗的就是老兵,再以老兵带新兵的方式战斗,直到把我们的同盟军打铸成一支强兵。”
徐鸿点点头,道:“现在人力不用愁,响应同盟会杀鞑保家的乡壮比比皆是,在营地外,聚集着附近村镇数万的乡兵,他们都想涌跃加入同盟军。第一营的缺额,末将可以一夜之间补足完毕。”
高旭道:“见山,那些想杀鞑子的乡兵我会从中择优招募几个预备营,但第一营是主力营,兵员的素质是重中之重。对于选兵与练兵,我对你很放心,只是你需要什么军资,尽管跟我说来。”
徐鸿沉默了一下,道:“督帅,属下急需一批自生火铳。”
高旭想了想,高氏工坊出品的自生火铳只有三十支,都装备在他的亲卫队了。至于从西班牙战舰缴获的一千三百多支西式燧发枪,其中三百支交给了马三炮的匠兵支队,一千支装备在赵明月的海盗支队。因为那些西式燧发枪是海盗们的战利品,要从他们手里调出来,倒不是件易事,特别是那个让高旭头痛的赵明月。尽管如此,高旭还是对徐鸿道:“见山,现在自生火铳极是紧缺,最多可以调给你三百支,如何?”
三百支燧发枪可以组成现代军队的一个营了。
徐鸿也知道高旭的难处,但有了三百支燧发枪就可以大大提升第一营的战力,大喜道:“谢谢督帅。”
高旭指着桌面上地图,道:“见山,我们已经在嘉定击败了李成栋部,只要在昆山再击败降将土国宝部,在江南,就再没有清兵挡住我们进军苏州的步伐。苏州城内只有李率泰的一千汉旗兵,我们绝对可以奔袭而下。在接下来的苏州保卫战中,在北面,陆上有阎提督第二镇的常州与江阴这条防线,在水上,有同盟舰队在长江上的狙击侵扰,可以挡住南京与镇江方向的清军援兵,但在南面,苏州将直面博洛北归的大军。见山,我需要一支人马活跃在松江、嘉善、嘉兴一线,狙击清军从杭州经京杭大运河运输而来的后勤粮道。”
徐鸿看着地图,点头道:“到时博洛的十万大军兵临苏州城下,北面的援军被陆上的阎提督第一镇与长江上的同盟舰队狙击,西面是白头军聚集的太湖,南面要是有一支人马再阻断了大运河这条从杭州而来的粮道……”
徐鸿略思一下,大声道:“督帅,属下愿往。”
高旭道:“好,你明日在嘉定再休整一天,后日与夏完淳一起去松江。我已授权他在松江府筹建同盟会分部,你要在松江、嘉善活动,夏氏的支持必不可少。在松江,夏氏是当地望族,得到他的父亲夏允彝以及老师陈子龙的支持至关重要。而且在嘉善,是他的岳父钱彦林在主事抗清。但是,见山,将来不论是松江、嘉善,还是其它任何一座城池,如果清军攻城,你可以协助当地乡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