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击破土国宝部之后,趁胜追击的徐玉扬领着他的疯子营仍然向昆山方向推进。到了中午时分,徐玉扬见到又有一支清军前来狙击,还是二话不说,发起了冲锋。这支清军不光有着土国宝败退的残部,还有固山额真佟图赖的镶白旗汉军。佟图赖的汉旗兵大都出身辽东,虽然只有二千多人,但比起土国宝的绿营兵来说,战力自然更胜一筹。
但徐玉扬管你是汉旗兵,还是绿营兵,天皇老子敢挡他的路,他就上前拼命去。徐玉扬是个疯子,但土国宝不是,佟图赖也不是。所以,他们两路人马都被不要命的疯子们冲击得一败涂地。
击溃两路清军之后,杀在兴头的徐玉扬依然马不停蹄地向前推进,直到遭遇第三支来自苏州方向的清军。这支清军同样是骑军,约有三千多人,军容严整,杀气腾腾。这支清军不是土国宝的绿营兵,也不是佟图赖的汉旗兵,而是固山额真、一等镇西将军拜音图的满旗兵。
徐疯子仍然二话不说,挥军直上。
但是疯子营的作战风格是典型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更要命的是三而竭之时,遇到的是拜音图这支极为精锐的满骑兵,此外还有先前溃败现在又卷土重来的佟图赖部汉旗兵,以及土国宝部绿营兵。
在拜音图领着佟图赖、土国宝诸部人马的合击下,徐玉扬与他的疯子营虽然已在强弩之末,但那疯魔成狂的战志,仍然让拜音图这些满汉将领触目心惊。自从下江南以来,还从未见过一支人马有这样疯狂的死战之心。
“这是一群疯子啊。”
他们发出的喟叹与刘良佐如出一撤。
幸好徐玉扬还没有失去理智,他要不想拼光他的疯子营,就只有退守常熟。
在且战且退之中,一名身穿锁甲的年轻人引起了徐玉扬的注意。只见他只有十**岁年纪,身形长得极是憨实,而且马术精湛,他不像一般疯子营军士拿着砍刀与木盾杀敌,而是抡着一根长长的铁枪,在军阵之中冲杀起来犹如万夫莫敌之勇。
徐玉扬认得这个年轻人不是他的旧部,而是同盟军扩编时才参军的。徐玉扬记得当初比武招兵时,这个小伙子以一根自称“霸王枪”的长铁枪横扫全场,最后被他授以百总之职。徐玉扬对他的印象很深刻,不光是他的枪术,还有他的名字。当徐玉扬第一次听他自报姓名的时候,不由哑然失笑,道:“什么?你叫项羽?”
那前来参军的小伙子又憨直地重说了一篇:“小子姓项,名宇,字真达,年方十八,会稽人,乃江东项羽后人。”
这个项宇项真达很对徐玉扬的胃口,要不是他年纪太轻,初入军伍,以他超众的身手,徐玉扬还想授以千总之职,反正同盟军初创,有好几个预备营。但以他的战力放在预备营虽然是浪费,因而,徐玉扬就让他加入自己的第一营作为一名百总。
是驴是马得拉到战场来溜溜,显然,这个项真达没有让徐玉扬失望。
等那项宇冲杀到近前,徐玉扬大声道:“真达,老子要你断后,你成不成?”
那项真达也不答话,只是点了点头,然后猛然举起他的霸王枪,掉转马头,领着他属下的几十名骑士,向身后追来的大队清军冲杀而去。
接到徐玉扬受阻的军情之后,刚刚离开常熟十余里的鲁无巧顿时大惊,急忙让罗子牛领本部人马前去接应,自己则领着第一镇第三营,以及其它四个预备营赶回常熟城,据城而守。
到了黄昏时分,徐玉扬这支已折损近半的尖刀营,在罗子牛部的接应下,退回常熟城内。
入夜之后,拜音图为首的满汉联军也兵临城下。
清军连夜赶制攻城器具,只待天色一明,就开始攻城。
让徐玉扬分外欣慰的是,那项真达在入夜之后竟然浴血归来。徐玉扬大喜之余,立即提升立下殿后之功的项真达为千总之职。
是夜,徐玉扬本想领兵夜袭清营,那知满将拜音图久经沙场,早就防着敌方夜袭,营垒的防御布置得极为严密。徐玉扬见无机可乘,只得作罢。
第二日早晨,徐玉扬立在常熟城头,望着城外连亘十数里的清军营帐,正盘算着如何冲击清军营阵,却收到高旭连夜派人送来的指令,要他从常熟撤向福山港,乘开赴前来的高氏船队运兵到吴淞会师。
一旁的鲁无巧看罢高旭的指令,抬头望着城外的满清大军,苦笑道:“想走,没这么容易了。”
远处传来金鼓之声,清军开始攻城了。
与顾炎武和归庄彻夜长谈中,高旭不光陈述同盟会会旗(中华同盟旗)的含义,还有同盟会会微、会报(中华报)、会军(同盟军),以及会员从一星至五星的进阶,同盟组织机构五个司署的架设,又请顾炎武和归庄出任同盟会宣政司的司理长及副司理,并且在崇明筹办培养人才的同盟会大学堂。
当顾炎武和归庄俩人听了同盟五司的设置之后,不由得对视一眼,眼里隐约有激奋之色,因为五司的设置,使得同盟会犹如一个浓缩型的新式小朝廷。他们俩人素来以奇与怪着称,所思所想本就不苟于常理,见高旭有此大志,皆是跃跃欲试。
直至五更,顾炎武和归庄才在县衙内歇息,而高旭却是毫无睡意,来到东门,等待日出东方的黎明。
当高旭见到老家伙神色暗沉脚步急促地走上前来,心想肯定又有什么坏消息传来了。
第127章 烽烟起()
第127章 烽烟起
在松江以南十里处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驻扎着满清贝勒尼堪的数万人马。自从在嘉兴与博洛分兵之后,尼堪领着满将阿哈尼堪,两个蒙古固山额真富喇克塔、马喇希,以及三万多来自江浙等地的南明新降绿营军,先是屠了沿途的嘉善,随后开进松江府境内。只等休整一夜,次日就进攻松江城。
尼堪三十有五,他的性子本来就很暴燥,南方炎热的天气更是让他的脾气火上浇油。满人出身东北,不习惯南方酷热,何况是夏日最热的七月份。本来他在杭州就盼着回北方休整避署,离开南方这个鬼天气,但江南反抗剃发令的运动比这个天气还火热,不平定江南,他与博洛这支南征以久的人马就别想回京了。
因为水土不服的缘故,尼堪曾在杭州大病一场,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连日来神情委靡不堪。这心情不好,就使得他更加容易燥怒,一有不顺意之处,便让他雷霆相向。天色一亮,他就杀了三四个夜里陪寝的汉女,其理由他也说不出口,那就是战场得意,这房事就失意了。自从下江南以来,尼堪一直听闻到南方的佳丽温婉如玉,果真没让他失望。只是他在杭州纵欲过度,再加上炎热的天气,水土的不服,最后他竟然阳萎不举。为了面子,每日他仍然搜罗汉女侍寝,假作欢好,次日一早就全杀了。
当收到征讨嘉定的新附绿营军李成栋部被同盟军击溃,李成栋溺死身亡之后,尼堪只是轻蔑地冷哼一声。在他的眼里,这些南明降军都是些蠢货,连一支由海盗与乡兵组成的同盟军都剿灭不了。至于那尼尔康兄弟竟然折在江阴城下,实在是满人的耻辱,死不足惜。
在尼堪的帅帐中,他望着刚刚禀报完战况的李成栋的养子李元胤,问道:“那嘉定的同盟军有多少人马?”
李元胤昨夜出了嘉定城后,就连夜回到娄东,收聚了李成栋余部的一千多溃兵,次日上午便赶到松江向尼堪报到。对于尼堪的询问,李元胤道:“驻扎嘉定的是同盟军的第三镇,有同盟军高旭的一个亲兵营,一个旭卫营,以及一个淮兵营。”
尼堪听罢,“哼”了一声,道:“那高旭不过是个跳梁小丑而已,他的同盟军不过一群土鸡瓦狗罢了。等本帅的大军一到,还不是灰飞烟灭的下场。”
李元胤只是附和道:“贝勒大人说的极是。”
尼堪望着李元胤道:“本贝勒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如何?”
李元胤道:“末将万死不辞。”
“好。”
见了太多的南明降将在自己面前奴颜卑躬,尼堪很满意李元胤这种不卑不亢、忠心也表露得恰到好处的举止。无论这些新附绿营将兵如何不堪,但最终还需以汉制汉,满兵虽然精锐,但兵力见拙,死一个少一个。尼堪又道:“本帅命你今日破了松江城。”
李元胤道:“末将领命。只是要破松江,无需一日,只需半日足矣。”
尼堪走下帅座,饶着李元胤转了圈,道:“这松江有原任两广都御史、兵部侍郎沈犹龙据城而守,在黄浦江上又有黄蜚、吴志葵两总兵二万明军水师声援,互为犄角。你说半日破了松江城,可知军中无戏言?”
李元胤道:“回贝勒大人,那沈犹龙虽然起兵于松江,但所募之卒皆非纪律之兵,威令又不及远,又以打粮之名抢掠动焚。各地虽然据地而守,但多以互不相援,浦西至浦东者,则以细作,抢劫杀戮,冤家相报,毫无顾忌。那沈犹龙非智勇之辈,不知整军自救,只知期望黄、吴部的水师相援。而那黄蜚、吴志葵却畏敌如虎,虽有水师二万余,战舰数百只,但只知辗转江上,一有风声鹤唳,就作着从黄浦江出海逃窜的盘算,不敢登岸一战。所以,末将有一计,自领千余人马,佯作为援军,诈取城门。只要城门一破,那些据城而守的乡兵便战志全消,松江城取之,易如反掌。”
尼堪并不是多谋之人,见李元胤胸有成竹,且又娓娓道来,大由大声道:“好,李元伯,你要真能立下大功,本贝勒必有重赏。”
李元胤走出尼堪的帅帐之后,抬头望着碧蓝的天际,又摸摸脑壳后的金钱鼠尾辫子,心中长长地叹了一声。
嘉定。
“松江城破了。”
老家伙望着高旭一夜未眠却依然神采奕奕的脸色道。
高旭听罢,没有现出任何意外之色。在贝勒尼堪的兵锋之下,松江城的沦陷没有任何悬念。高旭只是担心那个夏完淳听了这个消息之后会不会暴跳起来。高旭问道:“如何破了?”
老家伙道:“是那李元胤佯作黄蜚部的援军,诈了松江的城门。”
高旭沉默了一下,这个李元胤是他放回去的。李元胤破了松江城想必能得到那尼堪的信任。高旭自己也不知道,玩这个无间道到了将来会不会失控。
高旭问道:“存古知不知道松江城已破?”
老家伙道:“暂时不知道。不过,松江方向的难民很快向北逃来,最多半日功夫,城破的消息就传到嘉定、上海各地。”
高旭皱眉道:“他的父亲夏允彝以及他的老师陈子龙呢?”
老家伙道:“夏允彝已投水自尽,那陈子龙在城破之时不知所踪。”
高旭沉吟了一下,道:“那夏允彝也是忠烈之士,将来同盟广场如若建成,把他的名字铭刻在记念碑上吧。至于那个陈子龙,尽量寻到他的下落。”
老家伙点点头,又道:“少庄主,松江城一破,那黄蜚、吴志葵已退守上海,他们的水军仍然沿着黄浦江以长蛇阵布置。这支水师犹如惊弓之鸟,必为清军所破。”
高旭道:“我们的同盟舰队到了吴淞口了么?”
老家伙道:“天明时分就开到了,吴淞城已在我军的控制之下。高爷要你赶快到吴淞。”
那高老头大概担心高旭身在嘉定之座危城,所以要高旭尽快到吴淞。明代在吴淞设有千户所,嘉靖年间又筑了砖城,各设城防设施比较齐全。而且吴淞地处江海交汇处,凭着同盟舰队完全可以做到在吴淞与崇明之间进退自如。
高旭摇摇头,道:“我要先去上海。如果上海城一失,我们辗转的空间就太少了。要守上海,黄蜚、吴志葵的二万水师至关重要。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坐视他们败亡。要父亲派史战领一水营开赴上海支援。我也领一支人马前去。”
老家伙道:“徐见山的第一营和张鹏翼的淮兵营要守嘉定,亲兵营三个支队要开赴吴淞,少庄主,你没有兵可用了。”
高旭沉思了一会,正要说话,却听老家伙道:“少庄主,如果以徐见山与张鹏翼同守嘉定城,何人为首了也是个问题。另外,在昨日白天打扫战场时,为了争夺战利品,张鹏翼的淮兵就与赵大少姐的海盗人马发生冲突;到了晚上入城之后,那些淮兵又强夺嘉定难民的财物,徐见山的第一营巡逻队上前肃正军纪,却因为淮兵将领的护短而不了了之。”
看来同盟军这种囫囵吞枣式的吸收人马并不可取,虽然张鹏翼有反抗剃发令的忠义之志,但他曾身为大明的淮海总兵,自然不可能对高旭这支来自草莽民间的同盟军有着多大的认同感。而且高旭又没有朱明宗室的身份,虽然有了江阴大捷的战绩,驱逐义阳王平定崇明的果决,但就身份来说,他不过是崇明高氏海盗家族的继承人而已。所以,张鹏翼在县衙大堂上露出投奔绍兴鲁王的意图,或许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意见,而是他部下那些淮兵将领的意见。
高旭望着老家伙阴沉的脸,道:“以管家的意思该当如何?”
老家伙道:“少庄主,老奴建议以张鹏翼的淮兵营守嘉定,徐见山的第一营开赴吴淞,他的人马刚刚经过嘉定之战,需要休整。而且吴淞城隔岸背靠崇明,各类应急人力物资转瞬即至。还有,亲兵营中马三炮的工匠支队也开赴吴淞城,加强吴淞的城防。至于归海的海盗支队,以及启明的家丁支队,则随着少庄主开赴上海。”
高旭沉默一下,道:“你认为张鹏翼会孤军守卫嘉定么?”
老家伙望着高旭道:“就算张鹏翼想去绍兴投奔鲁王,但他没有船。如果他要生异心,那张士仪就是前车之鉴。而且他的淮兵营所需的钱粮都要依靠我们。少庄主要他守嘉定,他岂敢不从?”
高旭道:“万一他一降了之呢?”
老家伙摇摇头道:“以张鹏翼的为人,我了解他,他不会投靠鞑子,只是他的那些部将很不可靠。”
老家伙又脸色沉重地道:“少庄主,以你的出身来说,就算你同盟会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没有宗室的大义名份,在没有具体问鼎一方的实力之前,像张鹏翼、吴志葵、黄蜚这些官军将领自持身份,他们未必会诚心加入同盟军。正如那张鹏翼一样,他就算加入也不过是权宜之计。而且,少庄主,你想要到上海与吴志葵、黄蜚这些人联手抗清,老奴并不看好。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要真的有用,这半壁江山也不至于糜烂到这份上。少庄主,除非像你在江阴那般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拉扯人马,至于那些官军出身的将卒,一个都靠不住。”
高旭听罢,只是沉思。
老家伙又道:“还有,以老奴看来,张鹏翼的淮兵营不足寄以重任,徐鸿的第一营刚经过嘉定之战需要休整。徐玉扬的第一镇远在常熟。在亲兵营之中,马三炮的工匠支队着重于城防修缮与火铳改良,不是战兵。现在可用之兵只有归海的海盗支队,以及启明的家庄支队这二千余人。凭着我们现在的这点实力,虽然有高爷的同盟舰队在江海上驰援,但想要守住吴淞、嘉定、上海三城,实不可能。唯今之计,只有先死守吴淞,再按先前少庄主所说的那样,夺取松江沿海的诸如川沙、南汇、金山这些堡垒,慢慢向内陆蚕食,壮大我们同盟军的力量。少庄主,只要我们在那尼堪的兵锋下有相持之力,胜利最将属于我们。但在这之前,少庄主勿想以一战定乾坤啊。”
高旭沉思良久之后,心中暗叹一声,老家伙说得不错,或许自己真的太过激进了。
最终,高旭作出了部属调整。以张鹏翼的淮兵营守嘉定,徐鸿的第一营以及马三炮的工匠支队开赴吴淞城,还有夏完淳兄妹、顾炎武、归庄等人也随军去吴淞。他则与老家伙领着赵氏兄妹的海盗支队,以及邬含蓄的庄丁奔赴上海,寻找与黄蜚、吴志葵部的合作机会。
只是当高旭赶到上海之时,只见上海县城外的黄浦江上烽烟四起,那黄蜚、吴志葵这支在江南一带兵力最盛的南明官方力量,在尼堪的重兵进攻下,二万余水师人马已是兵败如山倒了。
黄浦江上,血流滔滔。
第128章 桃丰坞(一)()
第128章 桃丰坞(一)
南明在江南的最后的一支官方水师在清军的突袭下,溃败得一塌涂地。那黄蜚部二万水师的战船蜿蜒布置在黄浦江上达十数里,明军大都是海船,在江上辗转不灵,而清军突袭的都是小江船,灵活机动。清军的突袭虽然没有造成明军的实质性损失,但一直毫无斗志又如惊弓之鸟的明军水师官兵一得到敌袭的消息后,有的向黄浦江下游逃窜,有的则是弃船登岸而溃,实在是不堪一战。
立在浦东沿岸的浅滩上,高旭默然地望着黄浦江上不计其数的战舰在焚烧、逃窜。面对这种兵败如山倒的场面,就算是孙武重生,也是无能为力。
高旭望着眼前荒芜的浅滩,沿岸那茂盛的草丛里有拉船的纤夫踩踏出来的曲曲折折的纤道。按着身处的位置,高旭推断这大约是三百年后上海的外滩。在未来,这里寸土寸金,而在现在,则是寸土寸血。
高旭俯身折下一支草茎放在嘴里无意识地咀嚼着,抬头望望西空,又是夕阳西下的黄昏之时。
听到身后的脚步声,高旭抬眼望去,只见老家伙来到近前,道:“少庄主,打探清楚了。击溃黄蜚、吴志葵二万人马的的清军将领是蒙古正蓝旗固山额真富喇克塔与李元胤。那富喇克塔虽然身为旗主固山额真,但随他南征的旗兵只有三个牛录,一千人左右。李元胤除了收拢了李成栋的千余残部,又因为夺下松江之功,尼堪调拨了一万浙兵于他的帐下,实力大增。再加上这些袭破了南明水师的大功,他将成为尼堪属下最为瞩目的绿营汉将。”
想起李元胤,高旭就不由得百味俱杂,从目前上来看,以这个李元胤的发展势头,可能比以前的李成栋还要猛。高旭叹了一声,道:“要不是那个李元胤,松江、上海也不会沦陷得如此之快。看来,我们是纵虎归山啊。”
老家伙冷幽幽地一笑,道:“少庄主,只有归山的老虎才能给我们送来一座山。”
高旭自嘲地笑笑,不再提这个话题,又问道:“黄蜚、吴志葵这俩个总兵呢?”
老家伙道:“俩人都让李元胤俘虏了。”
高旭只是无语了一阵,老家伙又道:“他们的两万水师,能战之兵十不足一,大都是良莠不齐。那些溃兵一部分上岸流窜逃生,一部分降于李元胤,还有一部分驶着战船溯江而下,溃向黄浦江口,被我们的舰队收编。那些溃兵毫不足惜,但溃败的大量战船则是我们急需的。”
这时,高旭突然想起这老家伙曾提起的对两万明军水师的收编计划,就是以李元胤先击溃其军,再趁机收编其师,而战况的发生,几乎与老家伙的计划无异。以这个老家伙向来善于爱弄阴谋、不择手段的风格,那李元胤的大功里肯定有这老家伙的一份。想罢,高旭沉着脸道:“我说过,大敌当前,我们不能同室操戈。”
老家伙只是应道:“少庄主,当天下下,除了那些卖身投鞑的土狗之外,还有着无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猪羊们。在这些猪羊们没有被鞑子圈养、屠宰之前,我们不妨用他们伺养一头猛虎出来。”
高旭皱着眉道:“你以为黄蜚、吴志葵的二万人马当中皆是猪狗之辈,没有悍卫发冠的忠义之士?”
“有。”老家伙道:“但不多。这明朝的官兵都烂透了,想指望他们舍生取义,成为同道中人,无异于痴人说梦。你看那些溃兵,十有六七尽数降了。短短几个月间,数十万明军望风而降,不过是多二万不多,少二万不少罢了。”
高旭道:“谁说官军之中没有忠义之士?张鹏翼不是领着他的淮兵营坚守嘉定么?”
老家伙叹了一口气,道:“少庄主,老奴承认那个张鹏翼是个忠义之辈,问题是,他的那些部属将领大都是积年兵痞,身怀忠义之心的屈指可数。清军兵临城下之时,如果张鹏翼无法弹压伺机待变的军心,城破不过是旦夕之间。”
高旭沉默了一阵,或许这个老家伙说得对,但他在没有得到自己同意的前提下,仍然提供明军水师阵兵黄浦江的虚实情报,以至于李元胤能一棍打在七寸上,一击成功。无论这个计划成功与否,它都违背了高旭的意志。也就是说,在高旭没有下决定之前,就被老家伙执行了。
高旭盯着老家伙好一阵子,然后才冷声道:“我记得在崇明说过一次,在嘉定说过一次,现在,我在黄浦江畔再说一次。从今之后,无论什么计划,在没有得到我的许可之前,无论你的计划实施得如何成功,但对你个人来说,都是失败的。”
老家伙自然知道,如果自己再违背高旭的意志,他将失去高旭的信任。而以老家伙看来,少庄主虽然让他刮目相看,但欠缺一份乱世枭雄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