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剃发令下达之后的三个多月里,江阴人用铁与血证明了他们的尊严是不容亵渎的。
“这些固执的江阴蛮子们难道看不清天下的大势么?”
博洛着着江阴城下的累累白骨,不由喃喃自语着:“南北两京皆失,福建新立的残明朝廷也不过是尽是庸碌之辈,那当家的郑芝龙正与南京的福建老乡洪承畴暗通款曲,这个郑芝龙只想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只要许他一个闽南总督,迟早也是迎降之辈。至于浙东,勒克德浑已坐镇杭州,平定浙东的渡江战役马上展开,而且那个主政浙东的黄道周不过是一介绝上谈兵的酸儒,浙东一盘散沙,能有什么作为……明朝大势已去,以一隅之地而抗天下之力,这些江阴人还如此垂死挣扎,又有何用?”
在博洛的身后,立着镶黄旗固山额真拜音图、清初三顺王之一的孔有德、汉军固山额真佟图赖这些满汉大将,他们听了博洛的话,只是默默无言。众人皆是望着那江阴城头的旭日中华旗,长长地沉默着。过了一会儿,孔有德道:“天下之大,总有一些不识时务之辈,贝勒大人勿以介怀。”
博洛叹一口气道:“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但以本贝勒看来,当今天下,只有那些不识时务,逆天抗命,那才是真正的俊杰。这江阴城内的阎应元,也算是个俊杰啊。”
“俊杰?”拜音图不屑地道:“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典吏罢了。”
博洛转头望了拜音图一眼,道:“很好,拜音图,要不给你六万多的乡兵草民,在本贝勒十万大军的强攻下,守三个月试试看,如何?”
拜音图忍不住打个冷颤,只是无语以对。
博洛道:“自古英雄不问出处。这个阎应元能守到现在,江阴仍然不动如山,当算得上英雄俊杰之辈。你等想想看,如果这个阎应元不是在弹丸之地的江阴,要是他在坐拥八十多万城民的重镇扬州,要是他在南京、在北京……如果大明朝多几个这样的典吏,我大清何以在关内立足!”
拜音图听罢,不由道:“贝勒,你如此说法,岂不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己的志气?”
博洛沉着脸,冷哼一声,高声道:“刚好相反,只有认清他人的威风,才能长自己的志气!遇强则强,一直是我们满人的本色。当年太祖敢以十三副铠甲起家,以七大罪伐明,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大清素来不重懦夫,只敬人杰。当然,只有把那些能让我们侧目相待的人杰,一个个贱踏在我们的铁骑之下,这个天下,才是真正属于我们,我们大清龙旗才能插遍普天之下,永世长存。”
众人被博洛迫人的气势所摄,不由齐声应道:“贝勒高见。”
博洛抬头又凝望了江阴城头的旭日中华旗一下,再把视线转移到城外黄山小石湾上同盟军第一镇第一营何常部驻守的寨堡。江阴城是难啃的硬骨头,那小石湾便如一个钉子户。那个有着打不死的蟑螂之称的脚夫何常,硬是在长江上同盟水师的声援下,把小石湾经营得草木皆兵,打退了清军无数次的进攻。
博洛回头望着拜音图、孔有德、佟图赖这一干满汉大将,神色冷峻地道:“豫亲王的最后通碟已下达,十日之内,如果到时江阴不破,我等皆以军法处置。”
众人听罢,脸色皆是森然,只听博洛又道:“要破江阴,先下小石湾。三天之内,算是把江阴的黄山铲平了,也要把小石湾拿下!”
“遵命!”
众人齐齐应道。大家都知道,北返京城归心似箭的豫亲王这次是动真格的了。孔有德望了望小石湾那满目苍夷的山岗,又望了望在江上不计其数的同盟舰队的战船,道:“贝勒,要破小石湾,必须先解决长江上崇明海盗船对小石湾的炮击支援。”
博洛瞧了孔有德一眼,道:“镇江的耿仲明已向豫亲王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他的镇江水师誓破崇明海盗,清剿海患,重夺长江水域的制江权。”
自从八月中秋之夜,耿仲明以新筹建的镇江水师突袭史战的同盟舰队,给予重创之后,虽然在史战以同盟号的反击之下,最终失去了长江口的制江权。但经过九月份的休整之后,耿仲明的镇江水师又恢复了战力。在整体实力上,仓促筹建的镇江水师自然逊色于史战的同盟舰队,但由于镇江水师位于上游,溯江而下进攻位于下游的同盟舰队,有着很大的优势。而且耿仲明当年在皮岛毛文龙手下为将时,纵横辽东海域,积累了丰富的水上作战经验,他既然能敢立下三日破敌的军令状,想必有着很大的把握。
但孔有德一听耿仲明立下军令状,心中不由为好友捏把汗。无论如何,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要说有十足的把握取胜,实在是自欺欺人。当然,也不排除耿仲明迫于南京的压力而作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定。
看来,对于江南毫无进展的战局,坐镇南京的豫亲王终于失去了耐心。
自从博洛的大军兵临江阴城下之后,对小石湾的进攻从没有停歇过。小石湾的山岗上每一道壕堤在每天都是一条条生死线,同盟军第一镇第一营凭着何常那坚韧不拔的意志,凭着山岗之巅寨堡上居高临下的火炮、山岗上的数道壕堤,以及同盟舰队史战部在江面上的支援,死守着小石湾的每一寸阵地。以何常的脾气,除非战死到最后一人,他也绝不言败。
黄山小石湾一面临江,无论清军如何封锁,也无法隔断与江上同盟舰队的联络。每到夜里,小石湾上大量的伤员就运送到山下,然后经水路运送到崇明。同时,大量的军需物资也运上小石湾。
在九月份,整训一个月之后的赵天武的海盗营调出第三镇的编制,成为同盟舰队的水师陆战营之后,他奉高旭之命,以靖江为据点,沿着江阴至镇江的长江沿岸,大肆深入扬州、镇江等地的敌后,清剿那些屈膝降清的豪门大户的家产,分发给那些深受战祸迫害的难民,招募反清义士,散发同盟会的纲领传单,扩大同盟军的影响。
同时,赵天武的水师陆战营也成为支援小石湾的机动力量。每当清军倾力进攻小石湾时,赵天武的水师陆战营就从江面上抢滩攻击清军的后背,甚至在夜间领兵登上小石湾与何常并肩作战。
几个月来,心力交瘁的战况也使得何常越发的瘦削,每当他那瘦骨如柴的躯体立在小石湾的山岗上,那浴血奋战的兄弟们都以为一阵山风就能把他们的统领吹倒了,但大家都知道,这只是错觉。何常就是一支插在小石湾上的永不倒下的标竿。对于脚夫营的兄弟来说,无论以前为了营生与地痞斗,与盐盗斗,还是今日为了发冠尊严与鞑子斗,只要何常的铁骨在,那里就有他们的地盘,那里就有他们的荣耀。
时势造英雄。如果不是江阴那特有的地域性格,如果不是满清的剃发令,如果不是参加了以前高字营、如今同盟军这样的反清力量,何常为首的脚夫们最终只是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为了食不果腹的生活虚度着光阴。但如今,这些脚夫们有的已经躺在同盟广场的英雄记念碑之下,有的仍然为了生存的尊严在洒着他们最后的热血。
在小石湾山岗上的壕堤之外,到处横阵着敌我双方阵亡者的遗体,黑火药的硝烟日日夜夜地弥漫在山岗上,那令人呕吐不已的血腥味任近在咫尺的江风如何吹拂也无法消散。
“头儿,我们要战到何时才能方休?”
一个立在何常身旁的原是江阴脚夫帮的同盟军小队长,望着不远处清军君山大营内那密密匝匝的营帐,问着自己的帮主头儿。
何常转过头,望了自己的兄弟一眼,拍拍他的肩膀,问道:“如果剃光你的头,就留一块金钱大小的头发,然后梳成一只老鼠尾巴,你愿意不?”
小队长摸着脑门上的头发,憨厚地笑了笑,道:“那金钱鼠尾实在太难看了,太滑稽了。俺死也不愿意。”
何常也是笑笑,望着从君山大营一营营开出的清军大队人马,像一股从山底逆卷上来的激流一般向小石湾的山岗漫上来,对着自己的兄弟道:“既然如此,那只有至死……才能方休。”
第162章 同盟会章 程()
第162章 同盟会章程
自从穿越大明以来,高旭发觉自己做的越多,这历史的错位就越发厉害。比如江阴,在历史上八月二十一就已沦陷,但如今将近十月了,阎应元还在坚守;比如绍兴的鲁王政权,竟让沈廷扬利用自己的一句无心之语,硬生生让隆武抢得了先机,完成了南明形式上的统一,而没有鲁武争立之举;至于同盟会这样有明确纲领的政治组织,也被他从清末搬到了清初,而且由于契合江南各阶层民众反抗剃发令的怒潮,顺应了民心,竟然发展得水起风生。
对于同盟会蓬勃的发展,高旭惊喜之余,也越发谨慎起来。所谓其勃愈速,其败亦疾,仅仅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十六字粗放式的纲领,最终使得参加同盟会的成员鱼龙混杂,泥沙俱全,有数量,却没有质量,正如没有牢固地基的高楼大厦,万一将来遇到什么挫折,便是轰然倒塌的下场。
一直以来,高旭都在筹建同盟会的组织框架,积极招募各种人才,以同盟广场上的英雄记念碑这样的形象工程来增强同盟会的凝聚力。但这些还不够,对于同盟会的发展规划,必须有明确的规章可循。所以,高旭一直花费了极大的心力来撰写《同盟会章程》。
在起草章程时,高旭也是想到一点写一点。在章程之中,高旭首先引入了后世义务和权利的概念。这两个的概念对于时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比如在同盟会的控制区,无论家庭是贫还是富,只要是适龄儿童,同盟会就给予完全免费的义务制教育,在对于明代来说,是不可想像的。
由于在高旭的设想中,同盟会的组织架构上设参议堂,下设吏政司、民政司、宣政司、军政司和律政司这五个部门,几乎是相当于内阁与五部的小型执政机构,那么在同盟会的控制区,高旭又在同盟会会员的基础上提出了“会民”的概念。
如今在崇明岛上,几乎每家每户都算是同盟会的会民家庭。要成为同盟会会民家庭,很简单,作为户主,你只要在同盟广场的英雄记念碑下,对于着刻有同盟会十六字纲领的血盟碑上滴血宣誓,然后到同盟广场一侧同盟会总部的宣政司登记所在家户的详细资料,领取一块刻有“同盟会会民家庭”的铁牌,回去之后,挂在家门之上,你的家就是同盟会会民家庭了。古人重血誓,除非别有居心,一般没有人弄虚作假。在同盟广场那般肃穆的氛围之下,慕名而来的民众很容易被其感染。
成为同盟会会民家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旦成为会民家庭,便会受到同盟军的保护,在这种国破家亡的危难之际,一直惶惶不可终日的崇明岛民,极其需要一支军事力量增强自己的安全感。除此以外,同盟会会民家庭的子女能享受同盟公塾的九年免费教育,一般穷苦人家都读不起书,这种义务制教育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而且成为会民家庭,已经成为同盟会旋风下的时尚行为。
同盟会,顾名思义,就是共同盟誓的集会。在高旭设计的各级同盟会会员之中,最初级的自然是滴血盟誓式的。只要你盟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决心,便是同盟会中的一员。
但这些初级会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盟会会员,充其量也就是同盟会的“会民”而已。时到如今,同盟会经过数月蓬勃的发展,初级会员式的会民覆盖率,随着徐玉扬第一镇推进到浦东地区,已经从江阴、崇明普及到浦东,至于在清军控制区暗中盟誓入会的,也是不可数计。
在章程之中,高旭明确了同盟会会员的级别体制,从一星到三星,每一级会员都有相应的星级徽章,而且每个星级又细分为三个等阶,总共九个级别。想要取得同盟会会员资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你在所在领域取得相匹配的贡献,比如军功,工坊里的技术发明,当然,如果你是商人,可以通过大笔的捐献成为同盟会星级会员,但通过捐献取得的会员资格是荣誉性的。
此外,为了体现同盟会的民间组织性质,避免隆武朝廷的过度猜疑,高旭又把同盟会一堂五司中的官员称之为“会务员”,并在律政司下设廉政处之类的监督部门。
在同盟会章程之中,除了明确同盟会的组织框架和会员星级,权利与义务的阐述,“会民”、“会员”与“会务员”三个概念的提出之外,高旭力所能及地把想到的东西填充其中,比如保障妇女权益,确实女子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废除女子裹脚的陋习,诸如此类。另外,也起草相关相当律法形式的“会民守则”。
无论如何,同盟会是高旭一手创立的,如同一张白纸,凭着他如今在崇明如日中天的声望,只要掌握同盟军这支枪杆子,想要在同盟会章程上如何涂鸦,没有人能阻止得了他。
高旭知道,要创立像同盟会这样的一个组织,是一具宏大的系统工程,并非朝成夕就。而且,同盟会的很多条例与规章都已经在九月份开始实践了,高旭起草的《同盟会章程》大部分是对实践的总结与归纳。
现在,一切都是初创,但是任何核心的东西,往往在开创期就明确下来的。当高旭合上花费无数心血起草的《同盟会章程》时,沉思了一会儿,又在翻开来,又加上这么一条:“团结在以高旭为核心的会务中枢,高举十六字纲领的伟大旗帜……”
高旭写罢,不由嘿嘿地笑了笑,自嘲地摇摇头,又把这一条删了去,然后,扔下笔,再合上了章程草稿。
高旭又望着草稿封面上那“同盟会章程”五个字,出神了好一会儿,然后拿起笔,把“会章程”三个字划掉,改成“宪章”两字,再又扔下笔,自言自语道:“似乎改为《同盟宪章》更顺口一点。”
“笃,笃,笃。”
听到敲门声,高旭抬起头,道:“进来。”
夏完淳推开门,走了进来,道:“督帅,晚宴的时候到了。”
“哦。”高旭应了一声,望了望窗外,只见落日西下,天空中满是鲜红的晚霞。日月如梳,一天时间,高旭只觉眨个眼就去了。
自从九月二十八日刘中藻、郑森到达崇明之后,作为地主,高旭不能过于怠慢,花了半天全程陪同,中午又在崇明城县衙与本地的乡绅宴请刘中藻等人。到了下午,高旭就以军务繁忙为由,只让高老头这个大闲人以及沈廷扬作陪,自己溜回高老庄的书房定下同盟会章程的最后修正稿。同盟会章程改名为《同盟宪章》之后,高旭打算十月一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因为在十月一日,同盟会总部的主体建筑已经竣工,高旭的办公地点将要从高老庄的书房搬到同盟会总部三楼的会长室。
“晚上在哪里宴请?”
高旭一边问,一边想起宴会上繁琐的礼节与诗会,脸色不由沉了沉。
夏完淳捕捉到高旭脸上的烦燥,但高旭是宴会的主角,他是不能不出席的。夏完淳答道:“今晚是在庄内的锦绣楼。”
高旭问:“锦绣楼?我怎么没听过?是妓院还是酒楼?”
夏完淳道:“这个锦绣楼是半个月前才在庄内开张的,是一群流亡到崇明的秦淮名妓开的酒楼。酒楼开张时,凭着歌艺、刺绣、厨艺就一举成名,轰动高老庄,甚至整个崇明城。”
高旭一听到所谓的名妓就头痛。他只是皱了皱眉,没有说什么。他如今忙得不可开交,自然不去关注这些酒色之类的东西。高旭把起草完毕的《同盟宪章》交给夏完淳,道:“今晚你拿回去誉抄三份,明天给顾先生一份,许理事一份,沈大人一份。”
作为高旭的亲兵型秘书,夏完淳是最先接触高旭各类文书初稿的,大都数的稿件都经过他的润色之后发布。甚至高旭有时候想到什么,就随时叫夏完淳记录下来。而有些文书,高旭只要说个主题,具体的行文都依赖于夏完淳的起稿。以夏完淳之文才,无论各种典故与阐述,都能用文字给以最好最恰当的表达。
也正因为此,夏完淳成为最了解高旭所思所想的人。对夏完淳来说,了解高旭越深,对高旭思维中那天马行空式的开创性就越发敬服。所以,夏完淳在高旭的耳濡目染之下,大到异于常人的政见与军略,小到有事求见时的敲门习惯,都在向高旭学习与靠拢,同时,他行事也变得越来越精干,务实。
当高旭刚走出书房准备去赴宴的时候,却见邬含蓄匆匆赶来。高旭不由转身又回到了书房。
在以刘中藻为首的隆武朝廷来使随员之中,对高旭来说,郑森不是他最为期待的。
因为现在郑氏家族挟制隆武朝廷,坐拥福建一省地盘,拥有数十万的郑军,数百上千艘战船,自己的家当与对方比起来,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只要郑氏家族没有破败,这个郑森是不可能被自己招揽的。而且,以郑森那志向高远、争强好胜、杀伐果断的性格,就算郑氏家族像历史上受到博洛的重创,凭着郑氏经营数十年的海上贸易商路,且以国姓爷之尊,郑森也不会屈居人下,肯定是自谋东山再起。
高旭期待的是施琅。
第163章 蝴蝶效应()
第163章 蝴蝶效应
在历史上,施琅先是随郑芝龙降清,隶属李成栋部,后来李成栋在广东反正之后,又受到排挤,最后投奔当时已起兵反清的郑成功,他的军事才能才得到发挥。但最终因为俩人因为性格上的冲突,比如施琅的气度偏狭、持才傲物,郑成功英迈果断有余,而豁达恢宏不足,一生遇事容易冲动发怒,将帅不和以致最终反目,郑成功尽杀施琅的父亲兄弟,使得施琅再次降清。自此施琅为报私仇,十年磨一剑,矢志为满清收复台湾,剿灭郑成功身死之后的台湾郑氏政权,覆灭了最后的一处大明衣冠之地。
高旭从情报处收集的资料看来,现在二十四岁的施琅在郑氏将领之中,虽然由卒伍积功为偏将,但他年轻尚轻,资历不足,就算他有才能,也不过是杀了些山盗海匪而已,声名不显。但其人雄心勃勃,天下大乱之时,正是大展抱负之机。
为了与耿仲明的镇江水师争夺长江的制江权,高旭可谓是求才若渴啊。
在同盟舰队的将领之中,以“箭鱼”史战史必达的能力为最。他当初对付官军的围剿、海盗间的倾轧纷争游刃有余,算是崇明东海海域的地头蛇。但同样有着丰富水战经验的耿仲明,也算得是一条来自辽东的过江龙。
虽然同盟舰队在实力上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同盟军战舰虽然火力犀利,由于主力舰是海船,比如西班牙战舰同盟号,在江流之中移动不便,无法发挥战力。又因为地处下游,同盟舰队要从江阴进攻镇江需逆流而上,而镇江水师的进攻江阴只需溯流而下。
虽说强龙压不住地头蛇,但与耿仲明的镇江水师在长江上形成相峙局面,史战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了。
敌我双方水师在长江上相持越久,以清军可支配的巨大资源来说,对同盟军是不利的。要说陆战,可以打持久性战,但论水战,只有速战速决,摧毁清军唯一的一支镇江水师,取得长江水路的制江权,这一战略是同盟军能否致胜的关键性因素。
所以,高旭迫切需要打破水路上的僵局。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史战史必达也是难得的水战人才,但他擅长于在海上游击、骚扰、奔袭,而长江上这种内河水战,双方在沿岸都布满了哨探,一有风吹草动,就为敌所知。每次史必达的逆流偷袭,都在耿仲明的严阵以待下无功而返。
但要论明末清初的海战,高旭怎么不想起大名鼎鼎的施琅?
无论将来的施琅在降清与复明之间如何反复无常,后世的评说如何褒贬不一,但这个时期的施琅声名不显,他既然来到崇明,高旭怎能不去设法借用其才?
但是,号称连每一次如厕都被邬含蓄打探得清清楚楚的施琅,在上午郑氏船队进入崇明港时,却不见他的踪影。
既然施琅是在崇明附近海域消失的,高旭当即命令邬含蓄再次打探施琅的下落。
对于施琅有意避开邬含蓄的情报眼线,当时邬含蓄是如此作出解释的:“大约那郑森明面上随着刘中藻出访崇明,暗地里却又分派出人马到处打探各地的虚实,消失的施琅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大都数人来说,同盟军所取得的骄人战绩实在值得怀疑,比如盛传已久的刘良佐部一镇数万人马在江阴的全军覆没,比如满清在江南已折损了督师尼尔康兄弟、蒙古固山额真富喇克塔、悍将图赖这些战将,以及满蒙旗兵数千人马的折损。在明末来说,这些战绩着实骇人听闻。
郑森就第一个不相信。
所以,以郑森看来,要打破同盟军的神话,只有暗中查探才能知道到那浮夸背后的真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