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特种部队始祖-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了。”

    科长看看下面,只见下面坐着开会的所有侦察员全都张着大嘴,在紧张地盯着桌子上面的收音机,不象是沈擒龙说谎的样子。

    科长他们在司令部有一台收音机,能够听到延安的广播,科长明白,这个东西不是在那儿都能听。

    有的时候这种收音机确实能够听见一两个特别的电台广播,但是那是电磁波在山谷中间的偶然反射,如果不是一直在听这个台,没一会这个台就找不到了。

    科长也就相信了沈擒龙的话。

    他很高兴地说:“好,小沈,收音机我带走,有机会让第三科的人给修修,说不定还能用!”

    沈擒龙说:“可惜了,咱们自己还不能生产这种东西。”

    科长也叹了一口气,路军的根据地再怎么壮大,也赶不上鬼子的科技。

    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整个中国才有800个科学家,而这其中能够叫做有名的科学家,能够进行科研的,又不到几分之一。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

    ****

    下午一个从其他部队抽调来的卫生员报到之后,沈擒龙他们就出发了。

    由于有沈擒龙和孙光明的冲突,整个侦察大队没有一个人说话,整个队伍只是在山间默默地飞快穿行。

    在一片安静当中,忽然那个刚刚调来的报务员在低声地“嘀嘀嘀”、“答答答”地念叨。

    沈擒龙听见了,于是他停下来,等着整个队伍过去,那个报务员走过来,然后跟在他身边走。

    那个报务员看着沈擒龙,笑了一下,又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小本子,嘟嘟囔囔地念叨着。

    沈擒龙看了一眼他手里的小本子,沈擒龙明白了,原来这个报务员在背一套密码。

    沈擒龙问这个报务员:“你是刚得到的这套密码吗?”

    报务员回答说:“嗯,发给我一个月了。我刚刚学,老是记不住!”

    沈擒龙的心“砰”地往下一沉!

    什么?!

    这是一个连密码都没记住的新手?!

    沈擒龙虽然只会简单的电台操作,但是他也明白,一个熟练的报务员,要学会一套新的密码,是非常容易的。

    不管是什么密码,都只是信号的间断方式不同而已,对于一个熟练的报务员来说,如果掌握了一套密码的规律,要更换一套新的密码易如反掌。

    很多报务员自己就能随心所欲地编写出几套密码。

    连一套这么重要的密码都记不住,这是什么级别的报务员啊!

    沈擒龙急忙问道:“你在通讯科呆多长时间了?”

    那个报务员不好意思地说:“我来了3个月啦!”

    沈擒龙真是哭笑不得,我的老天爷,真拿我们当实验品啦?

    沈擒龙带着哭音对那个报务员说:“行,好好练吧!”

    报务员不好意思地笑笑,又低头念叨起来。

    沈擒龙也赶紧在旁边看着,跟着在心里默默记着这套密码。

    又走了一阵,孙光明从后面跑过来,他对沈擒龙说:“老沈,我跟你谈谈。”

    沈擒龙看看孙光明,很客气地问道:“孙光明同志,有什么事吗?”

    孙光明说:“老沈,你觉得你对我有意见。咱们是革命同志,有意见就当面提出来。”

    这次行动又是沈擒龙负责的,如果是在过去,沈擒龙会抓紧一切机会,跟孙光明商量行动的细节,以及行动中侦察员们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沈擒龙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导者,他是非常注意对整个系统进行协调,注意搞好同志的关系的。

    现在沈擒龙从出发到现在,没有跟孙光明说过一句话,孙光明就觉得不对。

    现在他找到了沈擒龙,沈擒龙又极其正式地称呼他孙光明同志,孙光明就更加觉得反常了。

    沈擒龙站在路边,等着侦察员们从他们身边走过,然后沈擒龙才和孙光明一起,跟着队伍的末尾走下去。

    沈擒龙对孙光明说:“孙光明同志,我对你没有什么意见,你不要想得太多。咱们就是工作关系,如果没有工作上的事情,咱们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如果遇到了情况,咱们再商量。”

    孙光明十分生气地说:“老沈,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我这是按照革命纪律办事的,纪律你也是清楚的,你这可不是一个正确的对待错误的态度!”

    沈擒龙说:“孙光明同志,我非常清楚你是一个遵守纪律的模范,我知道你不是针对我个人,换了其他人,你也是一样。

    但是,我就是想不到,你这么希望我死,连一点活下去的希望都不留给我。”

    孙光明大吃一惊:“你怎么这么说呢?”

    沈擒龙说:“孙光明同志,你是知道的,现在整风就要展开,反扫荡之后很可能进入"gao chao"。

    我和李骥都是经常受到审查的人,如果不是过去我们军区的司令员,就是现在的代司令员同志保护我,我早就死过多次了。

    这次审查,加上这次私自截留战利品事件,我和李骥肯定要毙了。

    如果我这次侦察行动中不被鬼子打死,我就要作为特务被毙了。那样我多年抗日的名声就要付之东流。

    孙光明同志,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如果我这次行动不能回来,希望你如果能在整风中活下来,能够到北平去照顾我的父母。他们就我这一个儿子,我死之后,他们将来没有人照顾。”

    孙光明惊得手足冰冷,他急忙说:“老沈,你怎么能这么想呢?!你可千万不能干傻事啊!”

    沈擒龙说:“我是不能逃跑投奔鬼子的,我也不能让人家当成特务毙。反正回去就要被捕,我要学徐海东将军那样,在最后的战斗中向鬼子冲过去。

    假如你将来能够在整风中活下来,希望你能记住我今天的话。”

    孙光明绝对想不到今天的谈话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他急忙说:“老沈,你怎么能这么想问题呢?你要相信组织啊!”

    沈擒龙说:“我的特务嫌疑比你大得多,这次又出了这种事情,我是不会象你那样能活着从整风小组里边出来的。

    我本来以为这次咱们有了高级装备,能够更好地打鬼子,让更多的同志活下来。没想到,我自己就要在这次战斗中光荣了。

    孙光明同志,如果我出了什么事,你要负责把其他同志完完整整地带回来,他们是抗日的中坚力量。”

    孙光明绝对想不到自己一次自认为是执行革命纪律的普通行为,竟然会要了沈擒龙的命。

    他语无伦次地说:“不会的,不会的,你想得太多了!”

    沈擒龙说:“孙光明同志,我劝你,自己也要做好准备,这次整风和以前不一样,如果将来你不是毙,要做好长期监禁的准备。”

    孙光明连连说:“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

    沈擒龙说:“孙光明同志,如果将来,他们要求你用毙我这个大特务来证明你的清白,你会不会服从组织命令?”

    孙光明对沈擒龙提出的这个问题更加不敢想象,他呆呆地看着沈擒龙,说不出话来。

    沈擒龙不再理他,大步向前面追赶队伍去了。

    夜晚是路军的,天黑之后,更是沈擒龙他们赶路的最好时机。

    沈擒龙他们一点不休息,全速向原来的根据地外围前进。

    他们必须抓紧时间,等到了前面,他们遭遇到鬼子的时候,行军的速度就要极大降低,要消耗的时间就更多了。

    尖兵仍然是李骥,沈擒龙则走在队伍中间。

    沈擒龙已经下令,报务员是整个侦察分队中最重要的人,所有的侦察员都必须用生命来保护他。

    沈擒龙现在就走在报务员身边。

    李骥一边走,一边用望远镜向四周观察。

    虽然半夜时候用望远镜,十分的别扭,但是这个东西怎么也比眼睛看得远。

    忽然,李骥举起一只手。

    紧跟着李骥身后的刘大年立刻向后面发出了尖利的吸气声。

    正在快速前进的队伍立刻戛然而止。

    侦察员们迅速在路边的草丛中蹲下来。

    沈擒龙从后面跑过来,小声问李骥:“什么情况?”

    李骥说:“鬼子。从上面的山上下来。”

    沈擒龙急忙从李骥手里抢过望远镜。

    在淡淡的月光下,一串长长的黑影在对面的山上时隐时现地移动下来。

    沈擒龙紧盯着那行人影看着,等到那些人从树林的空隙中穿过,来到了山坡上的时候,沈擒龙看清了那些人中间的一面鬼子的膏药旗。

    沈擒龙立刻调转望远镜,向山下观察。

    他计算着他和那些鬼子遭遇的时间和那个地方的地形,心里飞快地思考着计划。

    这时孙光明从后面跑过来,他小声地问:“怎么了?有情况?”

    沈擒龙指着前面说:“有鬼子过来。”

    孙光明急忙向远处张望,可是在这样的黑夜里边,他什么也看不清。

    孙光明于是问沈擒龙:“怎么办,老沈?”

    自从听到沈擒龙要用在战场上向鬼子冲锋的办法自杀的消息之后,孙光明看到沈擒龙就心惊肉跳,谦卑得要命。

    沈擒龙说:“只能抢占那边的山坡,不过,那边的山坡上虽然不会和鬼子遭遇,但是没有什么险要可守。万一让鬼子发觉了,那就是死地。到时只能拚命冲锋了。”

    孙光明一听到拚命冲锋这个词就哆嗦,他生怕沈擒龙这次就牺牲了。

    孙光明急忙问:“没有别的办法吗?”

    沈擒龙说:“先换鬼子的衣服,到时能唬就唬,蒙不过去再说。”

    孙光明一想,这个办法好,要是能蒙过去,就不用拚命冲锋。

    用沈擒龙的话来说,这叫蒙,不叫骗。

    沈擒龙一下命令,整个队伍立刻无声地换上鬼子和伪军的军服。

    现在沈擒龙他们全都象鬼子那样背着很大的背囊,里边乱七糟的东西都有,只要是对侦察有用的东西,全都带全了。

    沈擒龙他们一边飞快地向山坡跑去,一边飞快地换着衣服。

    等到他们到了那边的山脚下,前面已经出现了鬼子的身影。

    沈擒龙他们丝毫不停,继续向山坡上冲去。

    等到断后的沈擒龙和李骥到了树林的阴影里边,还没有进入树林时,鬼子已经到了。

598、鬼子二战的致命缺点() 
鬼子军队极其正规,在行军队伍前面是3个尖兵,这些尖兵过去之后很久,后面才是以行军队形前进的鬼子大队。ggaawwx

    前面的尖兵是十分小心的,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大盖儿,一边观察四周的山坡和山路,一边快速前进。

    他们到了山坡下面的时候,马上停了下来,向山坡上面张望。

    这些担任尖兵的鬼子都是作战经验最丰富的鬼子老兵,和刚刚补充上来的鬼子完全不同。

    这些在侵华作战的战场上作战多年的鬼子老兵,心毒手狠,法好,顽固。

    只是这些鬼子现在越来越少,大部分都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上,和英美军队作战去了。

    其实,如果不是这些鬼子已经被中**队在中国战场上消灭了大部分,这些强悍的日军部队能够更多的调到太平洋战场上,直接对抗美**队,美**队后来能不能取胜,还真的不一定呢!

    事情的原因,是由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总的计划决定的。

    鬼子在没有侵略中国、没有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个总的对待世界的行动方案。

    鬼子从来不是一个爱好和平的种族,所以鬼子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要和平发展。

    于是鬼子就研究怎么通过战争来夺取自己的利益。

    日本对外侵略的总构想是,建立“大东亚帝国”,即在亚太地区建立绝对霸权。

    第一步,侵占我国东北、内蒙古和外蒙古;

    第二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排除列强在华势力,建立所谓“日满华政治经济统一体”,以此为基地向北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和苏联的远东地区;

    第三步,以上述地区的战略资源为后盾,向南进军,同美、英、荷正面交锋,以实现建立大日本超级大国的梦想。

    所以说,鬼子的灭亡是早晚的事情,它的整个计划就是一个把世界强国都得罪净了的计划,它从来就没有想到要把除了中国之外的那个能够决定世界命运的国家消灭。

    鬼子打苏联,不是要灭掉苏联,而只是要从苏联手里占一块地方。

    以当时的世界格局来看,苏联如果只丢失地广人稀,没有开发的西伯利亚,肯定不会灭亡。

    而以俄国大熊的性格,吃了这样的大亏,早晚要报复,鬼子挨揍是早晚的事情。

    而鬼子在太平洋也不是想要消灭美国和英国,也只是从他们手上抢一块地方,对于美国和英国本土以外这么远的地方地丢失,也绝对不会对美国和英国伤筋动骨。

    以美国和英国的强盗本性,他们吃了这样的大亏,也早晚要报复,鬼子挨揍也是早晚的事情。

    如果鬼子真的占领了这样的广大地区,它的实力确实会相当惊人。

    美国或者苏联如果被它打败,肯定不是特别敢向鬼子动手。

    但是如果美国和苏联、加上这时在太平洋有重大利益的荷兰等等其他欧洲国家,这些强国联合起来,那消灭鬼子还是早晚的事情。

    鬼子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最大进展的时候,鬼子相继占领了泰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新加坡和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岛。

    强占的土地面积达380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

    日本取得的暂时性胜利,不仅使同盟国为之震惊,而且也超出了日军大本营的预料。

    南方作战取得初步胜利后,日军大本营开始制定下一阶段的战争指导大纲。

    陆军参谋本部鉴于陆军的主要假想敌是苏联,主张积蓄力量,待苏德战况变得有利于日本时,就从苏联远东地区实施大陆作战,为此对南方作战,只要控制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战略资源地带即可,不必再继续前进。

    海军方面则受到屡战屡胜的鼓舞,强烈要求保持进攻势头。

    他们认为,如果采取陆军的防守政策,必将给予美国以时间和机会来动员它的强大工业力量,发动横渡太平洋的大规模进攻。

    到那时,日本已经到手的胜利果实必然无法保住。

    因此,海军希望在美国人重建强大舰队之前,设法进行一场决战。

    可是,到了1942年6月,鬼子在中途岛海战失败,鬼子就急剧走向下坡路。

    鬼子对战争的信心一落千丈。

    自偷袭珍珠港以来气焰非常嚣张的东条、山本等主战派在日本国内威信骤降。

    日本军部内主张对美求和的势力开始活跃起来。

    主和派妄图通过有条件投降,最大限度地保留日本侵占的土地和利益,这种想法得到了外相东乡茂德的默许。

    1942年8月,就在美国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前几天,日本外交官加濑俊一找到了当时被扣留在日本的英国大使罗伯特·凯莱格,并偷偷递给他一张据称来自于东乡茂德的纸条。

    上面写着:“如果英国政府愿意讨论和平问题,那么他们将会发现日本政府对此也抱有希望。”除此之外,日本还通过驻苏联和暹罗(泰国)外交机构,将同样的信息传递给了美国。

    据美国海军上将金后来回忆,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考虑过日本人的提议,但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却根本不打算理睬日本的任何投降企图。

    马歇尔表示,除了无条件投降外,日本不会有任何其他选项,因为美国必须报珍珠港被偷袭之仇。

    最终,这种态度得到了罗斯福和美军其他领导人的认可。

    但对于在亚洲焦头烂额的英国来说,日本的提议却具有相当的**性。

    然而在罗斯福的坚持下,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得不赞成美国人的决定。

    随后,日本多次向美国传达投降意愿,均遭到拒绝。

    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国签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10日,在经过激烈争论后,日本外务省要求驻瑞士公使与驻瑞典公使通过瑞士、瑞典向美英苏中四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监听到日本这一决定的美国随即拟好外交复照,强调“从投降时刻起,日皇和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的命令”,“日本政府的最终形式将由日本人民自由表达的意愿来确定”。

    这个微妙的外交复照既“保留了天皇”又巧妙避开了“无条件投降”的问题,日本人的要求最终得到了满足。这样,8月15日当天,全世界都收听到了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

    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美国最终满足了日本保留天皇的投降要求,却又在此前的谈判过程中一再拒绝日本的投降条件。这种有意无意推迟日本投降的做法有着秘密的政治考虑。

    因为据一些日本战犯战后交待,如果知道可以保留天皇,日本早就投降了。

    而在此期间,美国以日本最初拒绝《波茨坦公告》为由,先后在8月6日和9日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

    虽然丘吉尔、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都认为投掷原在军事上是不必要的,但杜鲁门却执意为之。

    因为美国开发原投入巨大,必须要向民众有个交待。

    此外,美国需要日本这个原靶子来展示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以便在战后对苏联形成核威慑。

    鬼子多次投降不成之后,他们的对策是尽量杀伤美国士兵,希望能够让美国因为受不了人员伤亡的惨重代价而同意停战。

    其实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也是把赌注放在美国经得起物的消耗,却经不起人的消耗这个弱点上。

    日本军部认为如果日军给美军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美国人就有可能患得患失,中途与日本达成停战协议,默认东亚和东南亚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假如鬼子方面的作战能力强的老兵足够多,他们的战斗力会成倍增加,也许他们的作战意图就真的能够实现。

    或者,如果鬼子一发动太平洋战争,那时他们就有足够的老兵,鬼子的攻势会更猛烈,更迅速。

    麦克阿瑟后来之所以在美国那么有名,就是因为当时在鬼子进军的情况下,别人都投降了,只有他还打了几仗,所以他成了美国人宣传的工具,被美国塑造成了民族英雄。

    如果鬼子有足够的老兵,鬼子可能在战争一开始时候就推进到他们后来占领的地区,让美国再也没有时间和能力发动反击。

    鬼子尖兵不知道发现了什么,他们向上面看了几秒钟,立刻就地卧倒,用三大盖儿对准了沈擒龙和李骥他们隐蔽的树林。

    这个树林虽然能藏人,但是这是光秃秃的山坡上面唯一的一个小树林,没有纵深,仅仅够隐蔽住人的影子。

    如果真的开始战斗,这个树林是绝对不够抵挡后面的鬼子大队的长时间进攻的。

    这时的沈擒龙和李骥就在树林前面的空地上面,两个人全都是仰面倒在地下,右手举着,左手举着20响。

    几个鬼子尖兵一动不动地观察着上面的树林,注意倾听着从山坡上面传来的声响。

    沈擒龙和李骥明白,这是最后上去的几个人发出的声音惊动了鬼子。

    沈擒龙不禁想到,今后一定要培养自己部队的报务员和卫生员,不是侦察大队出身的真正的侦察员,行动上就是不利索。

    尤其是那个还是个孩子的小报务员,行军时候跟不上队伍,遇到危险的时候不知道隐蔽。

    如果这种情况再发生几次,他就能把整个侦察分队全都送到鬼子手里去。

    黑暗中的双方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对峙了半天,后面的鬼子大队已经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过来了。

    鬼子尖兵一看后面的队伍上来了,他们不用鬼子军官责骂,急忙从地上跳起来,向前面跑去。

    随后,鬼子大队就用沉重的皮鞋踢着山路,“轰隆隆”地从沈擒龙他们面前走过去了。

    等到鬼子们在山路的拐弯处消失了,沈擒龙和李骥才从地上跳起来。

    就在树林边缘观察情况的孙光明也从里边跑出来,他问沈擒龙:“怎么办?”

    沈擒龙说:“你带着队伍先走,我和李骥去追鬼子。”

    孙光明急忙说:“不行,千万别去!”

    孙光明以为沈擒龙这要跟鬼子拚命去了。

    沈擒龙一笑:“你紧张什么,任务还没开始,还没到保定。你叫两个人好好看着那个报务员,他体力太差,刚才他已经引起鬼子注意了。”

    孙光明答应一声,回到树林,招呼侦察员们赶紧赶路。

    沈擒龙和李骥则向另外的方向下山,从后面赶上了鬼子大队的末尾。

    看看最后一个鬼子的身影就在面前摇晃,沈擒龙和李骥停下来,脱下脚上的鬼子的大皮鞋,换上自己从北平买来的专用的牛皮底布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