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特种部队始祖-第5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擒龙他们知道的,朱可夫即将配合德军反攻莫斯科的消息,就是缪勒有意向德军内部释放的消息。

    缪勒十分清楚,罗刹人的情报侦察每天都在疯狂地进行,罗刹人每天都在极力刺探德军的情报。

    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德军情报落在罗刹人手里,除了被窃听的电台通讯,还会还有大量的德军成为罗刹人的俘虏。

    在罗刹人的严刑拷打之下,那些德国俘虏不向罗刹人招供是不可能的。

    但是,罗刹人会从这些战俘嘴里得到什么情报呢?

    罗刹人能够得到的,当然是这些德国战俘在没有落到罗刹手里之前听到的东西了。

    假如缪勒在这些德军没有出发之前,就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灌输给他们,那么,这些德军战俘告诉罗刹人的,当然就是缪勒最喜欢的内容了。

    然后,罗刹人会按照这些缪勒喜欢的内容进行思考,行动,也就是说,罗刹人在按照盖世太保头子缪勒喜欢的方式行动。

    可是,罗刹人会那么傻,听到战俘说什么,就信什么,乖乖地按照这些缪勒喜欢的方式行动吗?

    缪勒绝对确信这一点,那是因为,缪勒手里握有一个法宝,不由罗刹人不上钩。

    缪勒手里的法宝,其实也来自舒伦堡的手下,这个东西,叫做――《红色圣经》。

    说到这个《红色圣经》,又要回头说说一个世界特工史上的传奇人物――盖伦。

    二战伊始,为了全面展开并指挥罗刹战线上的全部谍报工作,陆军参谋总部成立了进行最重要的情报分析和估价的两个机构:西线外军处和东线外军处。

    东线外军处第二任处长是莱因哈德·盖伦中校。

    盖伦努力挖掘新的情报来源,审问俘虏,由专家研究苏联的武器和军事装备,用地图对敌人兵力、铁路运输、敌军装甲部队调动,作出标示,一些高级军官对他信任到了迷信,他们认为他是一位天才的预言家,像卡珊德拉一样地准确。

    1941年10月,在苏联红军西部方面军政治部工作的弗拉基米尔·米尼斯基大尉被德军俘虏。在此后的8个月中,盖伦亲自出马,最终攻克了米尼斯基的心理防线,成功地将其招募为谍报人员。

    德国人将携带大量重要德军情报的米尼斯基秘密送过前线,将此次行动命名为“火烈鸟”行动。

    受到德军精心训练的米尼斯基顺利地通过了各种审查,最终进入苏军最高统帅部门,被安排在国防委员会秘书处,在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米尼斯基送回了很多重要情报,但后来,罗刹反间谍机构不再相信曾经被俘的人,米尼斯基于是投奔德国人。

    战争结束之后,米尼斯基继续和盖伦合作,不过,这回是替美国人工作,在一个间谍学校当起了教官。1984年,米尼斯基在弗吉尼亚去世。

    盖伦用同样手法在罗刹安插了大量间谍,利用他们刺探了罗刹大量情报,这其中不只是军事情报,还有大量罗刹的社会情况、罗刹高级官员的各种私人情况,他把关于罗刹人的各种资料汇编到一起,把这些资料称为《红色圣经》。

    盖伦因为向希特勒反映罗刹人的真实情况,报告德军失败,在战争前的一个多月被希特勒亲自下令免去他的东线外军处处长职务,他东躲西藏,四处寻找可以合作的伙伴。

    盖伦带着关于罗刹的一切卡片索引、空中侦察照片、分析材料和复印的档案等最宝贵的情报资料,投奔美军,向美国人提出合作的请求。

    由美国人负责经费成立了盖伦组织,这就是现在的德国联邦情报局的由来。

    盖伦在二战之后不但没有被当成纳粹受到审判,甚至不必潜逃国外,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最后还拥有显赫的社会地位。

    这种人才是真正的间谍高手。

    和盖伦以及美国人在二战之后才利用红色圣经对罗刹展开情报活动不同,缪勒在得知舒伦堡在波兰留下的间谍已经成为打入罗刹军队内部之后,就立刻开始使用红色圣经对罗刹人进行反情报作战。

    缪勒特别挑选出自己需要的部分,把关于现在罗刹最重要的军事政治首脑朱可夫、戈沃诺夫、罗科索夫斯基和航空人民委员沙胡林的材料,进行,然后向克里姆林宫抛出。

    这些假情报会在莫斯科引起剧烈的风暴、极度的恐慌与疯狂的猜疑,一场新的更加残酷的大清洗必然会降临到正在包围德国的罗刹将领头上。

    就像当年间谍头子海德里希伪造了罗刹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假情报,引起了整个罗刹的大清洗一样,这些盖世太保伪造的情报必然产生同样的效果。

    当初罗刹的所有11名国防部人民委员,以及最高军事委员会80名委员中的75名,差不多占全军军官的半数全部被处决。

    如果现在包围德国的罗刹军队也遭到同样命运,那么,德国显然会不战而胜。

    即使不是这样,那些被卷入这个丑闻的罗刹军官,他们的命运必然会是十分痛苦和悲惨的。

    甚至只是传递这个情报的侦察兵,他们的下场也是极其可怕的。

    沈擒龙当然就是这些人中间的一个,他们是首先被卷进来的。

    缪勒十分了解,在间谍战争中,情报的扩散是十分讲究技巧的,除了那些正规的传递渠道之外,其他龙套演员的演出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缪勒先向自己的手下有选择地透露了罗刹高级将领即将投降美军,要配合美军反攻罗刹,在罗刹建立美国式的民主自由生活的消息。

    盖世太保头子们全都被缪勒的表演欺骗过去,一个个深信不疑。

    他们又分别按照各自的保密观念强弱,向自己的不同亲疏的亲戚、朋友和部下传递了数量不同、质量不等的小道消息,假情报于是从各个渠道向整个德国、进而向罗刹扩散出去。

    沈擒龙和罗刹侦察分队当然对此完全不知情,他们当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缪勒的牺牲品,缪勒的假情报通过沈擒龙他们的电台,直达莫斯科。

    ****

    尽管这些情报看起来就荒诞不经,可是,斯大林生性多疑,看到沈擒龙他们发来的情报,他还是在心里暗暗咬牙。

    可是,斯大林毕竟是一个诡计多端的老奸雄,他表面上仍然对在前线手握重兵的朱可夫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信任有加,暗中却立刻下令,对他们进行严厉的调查和监视。

    而主管这些的贝利亚却欣喜若狂。

    贝利亚是一个谜一样的人。

    贝利亚在斯大林生前,积极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对罗刹党政军民进行血腥残酷的大清洗,可是他暗杀了斯大林之后,却立刻大规模释放犯人,对他们进行平反。

    斯大林死后还不到一个月;贝利亚便揭露斯大林的罪行,批判个人崇拜,根据贝利亚的命令;共有1201738人获得大赦;另有40万人的案子停止了侦查。

    正因为如此,他受到其他参与清洗的罗刹领导人的仇视和猜忌,被罗刹领导阶层合伙暗杀。

    但是整个战争期间,贝利亚却始终地按照斯大林的命令,对罗刹各级官员进行从不间断的清洗。

    据后来披露的罗刹内部档案,在德军包围莫斯科期间,一个没有经验的小中尉在指挥一个团,而大批的将军却在克里姆林宫里遭到决。

    贝利亚肯定是一个权力狂,他对于利用斯大林,达到自己的目的,跟斯大林一样是不择手段的。

    这个军方重要将领投敌的情报,是他贝利亚手下的侦察分队得到的,这本身也足够让贝利亚露脸的。

    电报迅速发给沈擒龙他们,斯大林命令沈擒龙他们,立刻查明真相,报告更多的情况。

    沈擒龙看过电报,立刻大叫:“疯了!这些人简直是疯了!咱们怎么查?你们一共来了12个人,加上我,正好凑到一个吉利数……”

    罗刹人信东正教,跟基督教是亲戚,当然相信13这个数的特殊意义。

    沈擒龙接着说:“完了就看见了,才一出门,就死了一个,伤了俩。现在咱们这几头烂蒜,要查清重要的情报,当咱们是神仙哪?”

    杜罗夫他们听到沈擒龙这种反动言论,全都心里直哆嗦。

    杜罗夫急忙制止说:“同志,怎么能这么说,命令就是命令呀!为了祖国俄罗斯,为了斯大林同志,再危险也要去。”

    沈擒龙冷笑起来。

    他现在不是在路军,不用顾忌什么后果,他才不为了某些人的高兴,唱高调,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沈擒龙说:“不怕危险,和能当神仙,完全是两回事。难道说,就这么直接跳到柏林的大街上,让表示你反对法西斯,情报就到手了?”

    沈擒龙对罗刹人这种做法,十分厌恶。

    这种观念和行为,简直就像当年中国抗日刚刚开始时候,中国在罗刹指导下进行的飞行集会。

    当时中国就是凭着这种狂热,跑到人家国民党和鬼子统治的大街上,举着纸做的小旗,高呼口号。

    国民党相对来说总算是自己人,最多是用马刀背抽一顿,用消防水龙冲一阵。

    可是人家能进行南京大屠杀、京沪杭三角洲大屠杀的鬼子,一次就能把全城80万人杀个干干净净,人家还不敢收拾你们几个在大街上上窜下跳的小玩闹?

    那些公然跳出来的蠢货让鬼子宰几次,也就彻底老实了。

    现在罗刹又命令沈擒龙他们几个到柏林侦察什么机密情报,这跟让他们冲鬼子的机没什么分别。

    沈擒龙说:“事情确实很大,很重要,可是,现实的要求也摆在那儿,要是有勇气就能办事,苏联红军坐在家喊,希特勒不早死了?要侦察重要情报,就得有充分的准备,至少要有足够的兵力。没有足够的侦察兵、没有充足的武器,想从盖世太保手里弄到情报,简直是做梦。”

    杜罗夫当然明白沈擒龙说得完全正确,任务是压他肩膀上了,他冲沈擒龙和罗刹侦察兵发火可以,可是嚷嚷完了怎么办?情报在那儿?

    杜罗夫用德语和罗刹话跟沈擒龙争吵了半天,发泄完了烦躁,最后终于没有话说了。

    他呆了一阵,最后问沈擒龙:“你说应该怎么办?”

    沈擒龙说:“要增援啊!要背景资料啊!什么都没有,情报能像变魔术似的自己出来?”

    杜罗夫知道沈擒龙说的没错,要执行这么大规模的侦察行动,就需要有更多的侦察兵。

    可是,兵力越多,侦察的规模越大,战斗的规模也就越大,到了最后,势必会演变成为一次战役。

    这简直相当于在敌后开辟第二战场,这可不是侦察兵的处理范围。

    更何况,在敌后增加这么多的兵力、物资,谈何容易。

    杜罗夫紧紧皱着眉头,牙疼似的不住地抽着冷气。

    沈擒龙倒是不着急了,他坐在一边,慢条斯理地说:“反正,咱们几个人坐在这儿张罗,跟在莫斯科做梦没什么区别,反正最后结果都是一样。”

    杜罗夫暗暗承认,这个东方人确实有哲学思想,他说的事情,虽然有些难以理解,可是最后你会发觉,事情的结果真的和他说的一样,真是干和不干一个样,也就是没有区别。

    可是,自己才是真正的行动指挥官,自己得怎么向莫斯科交代呢?

    ****

    在杜罗夫发愁的时候,在波兰的那个罗刹叛徒接到了从柏林发来的电报,他一看这份要他向莫斯科揭露朱可夫叛变的情报,心脏就“咕咚”一声。

    当然,要证明朱可夫叛变,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的,真正的情报有一手提箱那么多。

    所以,叛徒需要等待交通员送来更多详细材料。

    他现在要做的是,利用眼前的材料,要挟被抓住把柄的罗刹将领把他调到德国前线的重要岗位上去。

    在那儿,他能接到更多情报,也能取得更大作用。

    罗刹叛徒和沈擒龙,都在争取最后的时间。

    不管大清洗的结果如何,卷进来的人都完了。

851、罗刹侦察兵的真实本领() 
杜罗夫迟迟没有报告侦察进展,莫斯科大怒,立刻来电追问他的行踪。ggaawwx

    杜罗夫无奈,只好把沈擒龙的建议说了出去。

    莫斯科的那些具体行动的指挥官当然都是身经百战的专家,他们自然知道,杜罗夫说得完全正确。

    没有兵力,没有侦察器材,情报从那儿来?

    平时侦察个德国兵的炮兵阵地,还要训练一个星期,派个十多人的侦察分队呢!

    现在侦察这么样的惊天大事,不多派几个人怎么行?

    莫斯科那边也急忙全力以赴,准备派出最强阵容。

    沈擒龙一看事情有门儿,乘机又提出要求,对需要的侦察器材进行加码。

    他又提出了上次跟约翰在一起时候研究的那些侦察兵需要的火力、装备。

    到了这时,莫斯科虽然觉得杜罗夫他们有敲诈嫌疑,竟然提出这么奢侈的要求,可是,他们也深深理解,在敌后作战,机会只有一次,以罗刹侦察兵的作战习惯,大概他们也就有一次跟德军接触的机会,然后就永远消失了。

    罗刹侦察兵伤亡极大,基本都是死间。

    具体指挥作战的罗刹指挥官,毕竟还是对这些自己熟悉的出生入死的侦察兵们有一些感情的,所以,他们还是愿意用装备换来自己的部下的生命的。

    莫斯科收到的武器清单,很多东西甚至是美军装备的,这让莫斯科的人对杜罗夫的知识面十分惊诧。

    可是,有些装备,罗刹是从德军手里缴获的,而德军又是从美军手里缴获的,所以,事情转了几个弯,最后还是能够实现的。

    所以,最后莫斯科还是把沈擒龙要求的东西准备好了。

    沈擒龙他们乐得休息一个星期,等着罗刹再派出更多的侦察部队协助他们。

    在预定的时间,沈擒龙和杜罗夫的侦察分队来到边境,罗刹的运输机会从罗刹到达瑞典,再越过德国边境,把侦察兵和器材空降下来。

    这时罗刹军队已经推进到德国本土,原来被德军占领的地区已经全部回到罗刹手中,而瑞典跟罗刹接壤,这时再从罗刹到瑞典,就不费功夫了。

    从瑞典再空降到德国,这就容易多了。

    罗刹的运输机直飞瑞典,然后进了德国,德国空军的雷达虽然发现了他们,可是这时是战争末期,德军的飞机几乎全部损失,根本没有战斗机来截杀罗刹运输机,所以罗刹侦察兵大大方方地空降下来。

    沈擒龙他们在地上升起几堆大火,在地面为飞机引导信号。

    伴随着阵阵轰鸣,成串的降落伞从空中落下,一会儿是满地翻滚的罗刹侦察兵,一会儿是沉重的器材箱子,整个林间空地闹得不亦乐乎。

    杜罗夫带着几个军士上前迎接跳伞的人,来的是一个罗刹上校,这种大事,当然要派级别更高的人来负责。

    他们用罗刹话进行交流,沈擒龙十分知趣地避嫌,带着阻击小组,在树林边缘进行警戒,防备德国兵来包围空投的伞兵。

    空投进行得差不多,罗刹侦察分队正在向汽车上装器材的时候,远处马达声响,一个德国兵的车队急速靠近。

    沈擒龙让一个罗刹侦察兵过来问,他们要的那些武器带来没有。

    罗刹上校马上回来送信,他们要的那些武器全都到了。

    沈擒龙真是哭笑不得,这时我没有闲心问你货物清单的事情,我是来问,如果那些武器来了,就赶紧拿来,人家德国兵包围上来了,我们几个拿着小破的人要顶不住!

    罗刹上校皱着眉头,看着那个传令的罗刹侦察兵又跑回来,正在询问沈擒龙来回折腾是什么意思,前面已经传来了激烈的声。

    罗刹侦察兵“哇”的大叫一声,立刻抱着机向前面冲过去。

    黑暗的丛林里边,立刻声大作,横飞。

    来包围他们的德军完全没有想到他们包围的会是这样一支部队,火力十分强悍。

    来的德军跟沈擒龙他们人数相同,双方立刻打成了胶着状态。

    沈擒龙指挥的阻击小组,一开始就分成两个小组,从公路两边靠近公路,然后用突击向车队扫射。

    德国兵的汽车刚刚开过来,就遭到猛击,立刻原地停下。

    德国兵纷纷从汽车上跳下来,就地架起机,向沈擒龙他们扫射。

    那种撕裂亚麻布的声音成了这个森林音乐会上的主要乐器,它的声音压倒了一切人和兵器。

    如果是沈擒龙带着自己的部队打伏击,他肯定要不顾危险,亲自用三大盖儿之类的武器猛击德军司机,把德军的车队压制在路上。

    可是,这次他带的是别人的部队,罗刹兵一哄而上,完全打乱了沈擒龙的计划。

    而沈擒龙也犯不着为罗刹人玩儿命,他只是跟着罗刹侦察兵拚命用突击扫射,过过瘾。

    沈擒龙这边接连打倒了几个德军士官,把用压制罗刹侦察兵火力的用德军士官干掉,他们这边的威胁小多了。

    可是公路另外一边的罗刹侦察兵却被德军的mg42通用机打得连滚带爬,退进了森林深处。

    沈擒龙一听声传来的方位不对,立刻感到坏事了。

    沈擒龙知道,德军的mg42通用机不是只进行火力压制那么简单。

    德军对于使用mg42通用机,有一整套的战术。

    这边的mg42通用机在进行火力压制,旁边早就有德国兵从侧翼摸上去,从侧面向罗刹侦察兵的两边包抄上去了。

    如果只是几个罗刹侦察兵的阻击小组让德国兵包围了还没有关系,如果让这些德国兵摸到空投下来的器材旁边,那麻烦就大了。

    沈擒龙急忙带着罗刹侦察兵,从车队另外一边绕过去,向树林那边飞奔,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抢在德国兵的前面,拦在空投器材和德国兵之间了。

    跑了一阵,沈擒龙果然看到树林那边有影影绰绰的人影在向罗刹侦察兵侧面移动。

    借着前面的火光,这些人影时隐时现,多少还能被发现一些。

    沈擒龙急忙举起突击向那些扫射过去,其他罗刹侦察兵虽然什么都没看见,可是,既然有人开,那么他们当然也得赶快跟着起哄。

    罗刹军队打仗是不惜弹药的,像不要钱一样泼过去,德国兵的突击都在前线,这边是后方,德国兵只有单发的98k毛瑟,德国兵立刻被压倒在树林里,一步都不敢动。

    双方换了一个战场,重新形成胶着状态。

    罗刹侦察兵和德国兵的法都不怎么样,跟鬼子没法比,所以,被毛瑟直接狙击使用突击的罗刹侦察兵的事情始终没有出现,战斗没有什么新的转机。

    不过,沈擒龙十分清楚,再过一会儿,人家的通用机就上来了,那时他们就得一路小跑,逃回莫斯科。

    就在这时,后面又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沈擒龙回头一看,从后面又跑过来一群人。

    这一群人大呼小叫,密密麻麻地插进沈擒龙他们的队伍,还没投入战斗,已经让德国兵打中了好几个。

    沈擒龙心里十分厌恶,心想,这些家伙连躲闪都不会吗?

    他回头看看,只听有人在黑暗中喊道:“11号同志?11号同志?”

    这是杜罗夫在找他。

    沈擒龙刚刚直起身,就听见一阵急速的声音响起,这种声音,有人叫撕裂亚麻布的声音,有人叫电锯。

    沈擒龙急忙滚到一棵大树后面,把身体缩紧。

    果然,他人还没有躲藏好,一阵金属的劲风就掠过头顶,身边响起一片树枝折断的声音,头顶上的一切都在往下掉。

    德军的mg42通用机已经建立了阵地,开始对沈擒龙他们挨个点名。

    双方的距离并不远,这不是精心挑选的阵地,而是遭遇战中临时隐蔽的地形。

    在这种情况下,谁的火力强,谁就能活。

    也就是说,罗刹侦察兵让人家德军的mg42通用机打得抬不起头,马上就要让人家打成肉酱。

    沈擒龙急忙大喊:“火箭筒!火箭筒!你们带火箭筒来了吗?”

    有人回答:“带了,这射程不够,不能发射!”

    沈擒龙大骂:“少他妈废话,快发射!”

    罗刹上校问杜罗夫:“这是谁在骂人?”

    当着罗刹上校的面,在这儿发号施令,罗刹上校当然很不舒服了。

    杜罗夫低声说:“这就是那个中国同志,一打仗,他就开始发疯。他精神不正常。”

    罗刹上校也看过沈擒龙的材料,他没想到沈擒龙原来是如此缺乏战场常识。

    这时罗刹军队使用的火箭筒,是从德国缴获的那种最早型号的火箭筒,射程当然不能跟后来罗刹在德军火箭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rpg相比,射程相当可怜。

    在这种距离上,这种火箭筒发射出去,也打不中人家的机,纯粹是浪费弹药。

    虽然罗刹军队打仗,都是惊天动地,10发弹药也打不中一个目标。

    可是,至少罗刹军队也是正规军,实在太没有作战常识,打击射程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