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氏为王-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赵国的骑兵们就将主父的意思传遍了天下,赵雍的书信简单明了,只是寥寥数语,毫不客气的告诉他们;我赵雍将要在信宫大朝天下,广邀各国君王和太子前来相会。
虽说是请,却与胁迫无疑,要知道邀请一国的君王和储君来到自己的陪都会面,这本身就是一种恃强凌弱的以势压人,一直低调置身于列国相互征战外的赵国,如今却用一种强硬无比的姿态向天下宣布了自己的高调复出,就此参与到中原霸权的争夺之中。
千年成周,古都洛邑,悠长的钟鼓声敲响,王宫内沉重的城门缓缓推开,赵国信使高举着主父的诏令一路策马疾行,如入无人之境。周天子姬延双手微微颤抖,从满脸骄横的赵国使者手中接过了诏令,脸色有些苍白的说道;“请转告主父,寡人因身体抱恙,就不前往恭贺了。今令太宰代替寡人前往,还望主父见谅。”
在大梁,在新郑,魏王和韩王忽然间才发现了,就在他们仍在齐秦争霸之间摇摆不定之时,他们的老兄弟赵国不知何时已经变得如此强大了起来。北驱三胡,南并中山,十余年间国土和人口增长了近一倍,远远的将魏韩二国甩在了身后。之前为了对抗强秦的蚕食,魏韩二王不得不奉齐王为主,任他驱使与秦国争霸。可如今他们却多了一种选择,赵国的强势复出让两国重新审视起了天下格局,单纯的两极争霸变成了秦齐赵各据一方,齐国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国家。
毕竟相比其贪婪无度的齐王,同为三晋的赵国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从血缘上都更容易让魏国和韩国接受。当初魏文侯称霸中原时,正是打着紧密团结三晋的旗帜,重复了当年晋国的强势将齐秦楚强行压制。所以赵雍书信来邀,魏王嗣和韩王仓并没有过多的抗拒,多年来积弱的心态,早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大国的骄傲,便纷纷应邀携着太子前往信都相会。
燕国自不用多说,在得知赵雍答应为燕国调停后,燕王职大喜,便将国事交予苏秦等人,立刻动身前往信都于燕太子相会。宋鲁卫国小势衰,在齐魏楚等国的咄咄逼人下朝夕不保,自然对赵国多加巴结,收到书信后皆携太子前往赴约。楚国因为隔得太远,与赵国并未接壤,自然不惧赵国强势。再加上楚国虽数败于齐秦,国力大衰,但终究是地广人众,依旧是七雄中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楚王自然不肯自降身份来朝拜赵雍,便只是派出令尹斗阶代替自己出使赵国,像主父恭贺。
临淄宫呢,收到赵雍书信的齐王田地暴跳如雷,狠狠的将信笺摔倒了地上,在宫人们的战战兢兢中怒吼了许久,最终还是不甘心的将信笺从新捡了起来。他虽然性情急躁,却并非傻瓜,如今赵国大军兵锋已经逼近河间,在齐赵边境集结,一旦加入占据,必然将深入燕地的齐国大军退路截断,赵信此时派来邀他前去信都,无疑是**裸的用武力强逼,若是拒绝,下一刻极有可能是大军挥至。
赵国这些年来的逐渐强大田地也是心中清楚的,只是因为赵国一直与周边各国保持和平相处,只是对胡人和中山国大兴兵戈,所以久而久之,田地便也将赵国的威胁不放在心上了,只是专心西向与秦国争霸。
他之前之所以同意任由赵国兼并中山,一方面因为正在函谷关与秦国激战,无暇北顾;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宋国的膏腴之地垂涎已久,想要撇开楚魏独吞之,这边需要赵国对他吞并宋国的默许;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田地原本以为依照中山国昔日之强,怎么也能拖住一年半载,即便赵国能够得手,也必然会元气大伤,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掉中山以补充损耗的国力。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中山国竟然会如此不济,也没想到赵国竟会如此之强。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顽强存立了两百多年的中山国竟然已经化为了尘埃,彻底的融入到了赵国之中,赵国非但没有因为旷日持久的战事损耗国力,反而因为兼并了心腹大患中山国而士气大振,赫赫武功令诸侯畏惧不已。
这时田地才不得不重新注意起赵国这个新兴起的军事大国,发现它的强大实力已经不是四面树敌的齐国所能对抗了。只是田地他早已经习惯了霸主的身份,现如今如何能做到对赵国低头,于是便刷了个花招,明里答应了会携太子前往赴约,过几天却派出使者向赵雍报于自己旧疾复发,不能前往,只是派出太子田法章代替自己前往。
九国中唯一态度反复不定的就是秦国,当赵国的使者持着主父的书信赶到秦国时,咸阳为之动怒。自商鞅变法后,迅速强大起来的秦国一改当年的贫苦,不断向关东蚕食魏韩楚三国的领土以壮大国力,经过惠文王和武王三十余年的扩张,已经成为了一个势力强劲的国家,虽然国力上不足富庶的齐国,但军事上的实力已经将齐国甩在了身后。虽然武王暴毙后秦国陷入了内乱中国力有所衰减,但也是天下间数一数二的大国,赵雍却派出使者来传秦王赴约,这无疑是对秦人的骄傲以侮辱。
所以消息一传出,朝中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一个个在朝堂上慷概激昂,请求太后和秦王断然拒绝赵国的无理要求,更有激进者要求派兵攻到赵国的河东,以示警告,让赵国收起对秦国的小觑之心。
秦人对赵国的一直声讨,到让身为秦相的楼缓的处境极为尴尬。一方面他是赵人,是主父以势相逼强压着秦国任命;另一方面他却又是秦国相邦,于公不得不从秦国利益出发。以往秦赵交好,他的处境尚且好过一些,如今秦赵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了,便让他难以自处。所以他干脆闭了嘴,在朝堂上一言不发。
楼缓的异常举止自然逃脱不了正高居座上的芈太后眼中,眼神微动,看向楼缓笑着问道;“楼相今日一言未发,想来心中定是有何高见,不妨说予本宫听听。”
楼缓忙收敛心神,微微欠身行礼,心下却是凛然。
别看这个年过四十的女人仍是貌美如花,眉目间风情万种,但其心志之坚、手段之老辣,即便是久为政客的楼缓也自然不如。芈太后本名芈八子,为楚国公族之女,为秦惠文王的妃子。武王举鼎暴毙后,因年轻无后,他的几位兄弟便为了争夺秦王之位大打出手,最后得到赵雍支持的赢稷胜出,在其母和舅舅魏冉的支持下登上了秦王位,芈八子也因此成为王太后,开始临朝称制。
如今芈太后一手把持着秦国的国政,以秦王年少为由代替他处理国事,在内重用兄弟魏冉和芈戎,以此二人把持朝政,将秦王架空,把整个秦国牢牢掌控在手中。赵雍强压令楼缓入秦的本意是为赵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但却在芈太后的强势之下举步维艰,虽为相邦却无相权,行事处处受到手下的牵制和推脱。
这一年来的相处,楼缓早就领教过这个女人的厉害,所以对她的问话丝毫不敢大意,沉吟了一会才说道;“太后,恕臣之言,秦赵本就是兄弟之邦,相互依仗。如今主父大朝信宫,我秦国不如与之配合,壮其声势,约为盟友,共击齐国,如何岂不是很好。”
第九十二章 大朝信宫(十)()
话音还会落下,却听到身后一声冷哼响起,一阵阴阳怪气的声音随即响起,
“楼相说的轻松,只是不知是在为赵国效命还是为我秦国效命。”
楼缓面色有些难看,转过身来道;“在其位谋其政,我既为秦相,自然以秦国利益为重,如果华阳君认为我有什么做的不当之处,大可以当面指出。”
说话的那人正是华阳君芈戎,他是芈太后嫡亲的弟弟,才华虽然不及芈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但血缘上更近一层,所以极得芈太后器重,被封华阳,号称华阳君,与其兄弟穰侯魏冉一起把持秦国国政。他素来嫉恨楼缓平白无故的占据了相邦的位子,挡住了自己和兄长魏冉的向上之路,所以素来与之不合,常常出言讥讽,久而久之,楼缓倒也习以为常了。
见楼缓出言反驳,华阳君冷哼一声,正欲开口,却见姐姐的目光递来,眉头微皱,面露不悦。华阳君心中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便闭嘴不再多说。
芈太后这才放下心来,道:“楼相说的也有些道理,果然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言罢又望向一旁一直未说话的秦王赢稷,开口道;“大王,你也别光顾着偷懒,说说你的看法。”
“是,母后。”赢稷微微欠身行礼;眉头微微奏起,凝神思虑了一会才说道。
“母后请恕儿臣愚钝,其中要害关系至今仍未想通,只觉得楼相过的有些道理,舅舅说的也不错,委实让人难以取舍,还是后母你来做决定吧。”
“你个小滑头。”芈太后笑着骂了句。
“看来是母后太过于纵容你了,养成了你这么一副懒散的性子。别忘了你才是秦王,总不能对事事都这么心不在焉,母后现在还年富力强,还能帮上你一些忙,可要是老了糊涂了怎么办,这秦国的胆子还不是要靠你自己担着。”
赢稷却嘻嘻一笑,不以为然道;“母后哪里会老,你若是走到咸阳街上,谁不会以为是哪家的小娘子出门上街,不消半刻,定会引来狂蜂浪蝶们的追捧。”
此言一出,满朝大臣脸色皆有些不自然了起来。要知道赢稷这番话说得轻浮至极,更何况还是在严肃的朝堂上,哪里还有半点秦王的威严,到似个市井的轻皮无赖。可芈太后却听着极为受用,忍不住轻掩贝齿,笑的花枝乱颤。芈太后天生丽质,再加上后天驻颜有方,四旬的年纪看上去却仍然与二三十的女子无异,笑起颤动下曲线毕露,成熟女人的魅力毕露无疑,让在场的不少大臣们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暗自吞了口口水。
没有哪个女人不喜欢别人夸自己年轻的,芈太后自然也不会例外。顿时心情大好,又转头望向其弟魏冉,道;“穰侯,你也别光顾着发呆,说说你的看法。”
魏冉躬身道;“回禀太后,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仓促做决恐有不妥,还需要商议一番后再做决定。”
芈太后和魏冉自小一起长大,向来姐弟情深,彼此之间也是甚为了解,她听巍冉的话中有话,似有所指。略一思虑便猜到了魏冉定是顾忌楼缓在此,恐怕他将所说的话泄露出去。
于是便说道;“既然穰侯这么说,那真的要从长计议了。”
看了一眼殿下众臣,微笑道;“时辰已经不早,想来大家议事议了半天也倦了,不如先行散去,至于如何答复赵主父,待明日再做决定。”
又看向楼缓道;“楼相,劳烦你负责接待好赵使,不要怠慢于他堕了我大秦的礼数。”
“诺。”楼缓行礼应道,心中也想和赵使好好谈谈。
拜别太后和秦王后,众大臣便纷纷告退,只有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被小宦官喊住,说太后有召,令两人内室相商。
芈太后和婢女正在闲聊,见两人走来便笑着道;“刚刚还在和说道你们,你们就到了。”
华阳君老实不客气的一屁股坐了下去,闻言扬眉道;“哦,姐姐说我什么了?”
他一旁的魏冉却仍然拱了拱手,拜道;“参见太后。”
芈太后笑道;“弟弟何必如此多礼,这里有没有外人。”
魏冉微微一笑,道;“虽说如此,但君臣之道还是要遵从的,以免落了别人的口实。”
芈太后横了他一眼,嗔怒道;“你呀,就是这个毛病多,小时候见你也没这么死板,现在好了,当过相邦后倒是变的无趣了许多。”
自赢稷即位以来,魏冉便担任了秦相一职,只是去年秦国迫于无奈,只好暂时任命楼缓为秦相。不过因为秦国对楼缓的防范之心,相权实际上仍然是由魏冉掌握。
“就是。”芈戎一旁插话道,“我都说过他很多次了,他就是不听。”
魏冉又笑了笑,便岔开话题道;“好了,不说这个了。姐姐,你叫我们来可是为了赵国一事。”
芈太后点了点,脸色有些凝重的说道;“正是此事。我思虑着楼缓说的有些道理,我们暂时不宜与赵国翻脸,如今赵国国势正昌,若是与齐魏韩联手,我们大秦就危矣。可若向赵雍屈从,那岂不是堕了我们秦国威风,要知道从来都是别国惧怕我们,从未有过我们惧怕别人时候。”
“我思来虑去,还是无法下决定,所以喊你们两个过来。”
魏冉看了看四周,问道芈太后;“大王呢。”
“别说那个混小子了。”米太后横了魏冉一眼,说道;“才刚刚下朝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野了,你说他才是秦王,这秦国的江山都是他的,他却一点都不放在心上,全靠他老娘来打理。这混小子,唉,要是能有些上进心就好了。”
芈戎哈哈一笑,道;“这样不是挺好的吗,这样姐姐才是真真名副其实的监国,反正秦国都是我们家的,他懒得来打理这不还有我们这些舅舅吗?”
魏冉却没有笑,反而板着脸,一副略有所思的样子。他其实对这个外甥并不是太了解,赢稷虽然也是芈太后所生,却在小时候就被送去燕国当质子,一去便是六年。相比较而言,芈太后更宠爱的是两外常伴身边的儿子,泾阳君赢芾和高陵君赢悝,尤其是赢芾最得宠爱。武王暴毙后,当时掌握军权的魏冉和芈太后合力打算拥立赢芾,与其他公子相互攻伐。
只是当时的赵王赵雍见秦国内乱,感觉插手强秦内政的机会到了,便与燕王职合伙,表示愿意拥立了在燕国为质的赢稷为王。芈太后为了获得赵燕两国的支持,这才被迫改而拥立另外一个儿子赢稷为王。但她对赢稷确实心怀防备,在他登位后更是亲自临朝称制,将秦王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魏冉印象中,这个有些生疏的外甥自幼聪明伶俐,回国后最初相处的时候也觉得他为人精细,处事沉稳,却不知道为何登上王位后就开始纵情酒色,对国事也是不闻不问。不过也幸赖于此,芈太后起初对儿子的防备心也渐渐降低,缺失了六年的母子感情也慢慢融洽了起来。
魏冉经常会忍不住想,赢稷到底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纵情酒色了,但每次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作罢。想到赢稷即便是装出来的,也是迫于芈太后的强势不得已而为之。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自己的亲外甥,即便芈太后不在了,自己也是他的舅舅,断无对付自己的道理。
第九十三章 大朝信宫(十一)()
今天才从老家赶回来更新,抱歉了各位。
想到这里,魏冉心情也是一松,也随着芈太后和芈戎一起笑了起来,气氛一时轻松无比。'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这时送膳的小宦官又送上来了各种食盒糕点,魏冉二人都是议事半天,肚中委实也有些饥饿,便也不客气的坐下来大吃起来。芈太后食量不大,只是浅浅尝了几筷便放下了筷子,只是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两位弟弟狼吞虎咽,不时端起酒水为二人斟上。
站在一旁伺候的宫女和宦官知道这姐弟三人关系非比寻常,见状也识趣放下了卷席,转身悄悄退下。
待酒饱饭足,三人才放下碗筷,唤来宫女撤去桌案,再次商讨起应对赵雍邀请的话题了。这姐弟三人中的智囊非穰侯魏冉莫属,所以芈太后和芈戎都将目光望向他,等着他说话。
魏冉放下手中的茶盏,用手指头轻轻的蘸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上了一个“赵”字,然后画上了一个圆圈,沉吟了许久,才缓缓说道;“太后,如今孟尝君正统领齐国大军攻入燕国,欲吞并燕国自强,赵雍此时如此所为,无疑是向齐国施压迫使孟尝君退军,以此保全燕国。”
“燕国是我们秦国的姻亲之国,有甥舅之情,而齐国与我们争霸多年,长期与秦国为敌,月前更是与魏韩为盟,攻破我函谷关。所以对我们而言,燕国亲而齐国疏,自然不希望燕国被齐国吞并。否则齐国扩地数千里,国力定会大增,实力必然凌驾我们秦国之上。所以赵雍此时插手齐燕之战,也是符合我们秦国利益的,从这点上而言,我们秦国应该积极相应。”
说到这里魏冉微微顿住,目光递向芈太后。芈太后目光中露出思索神色,放在桌案上修长的手指漫无目的的敲打着桌面,道;“你以为齐王会如何应对?”
“他一定会向赵国屈服的。”魏冉自信满满的说道。
“原因很简单,齐国刚刚和我们秦国鏖战数月,又和燕国轮番大战,虽然都已获胜,但士卒大多已经疲惫不堪,自身的损耗也十分惊人。若此时和士气正旺的赵国大军交手,未战胜负已分,齐王和孟尝君虽然狂妄,但也不至于愚蠢至此,所以既然赵国强势介入,齐国无论以何等方式回应,结局无非屈服从燕国退兵,除此别无他途。”
芈太后沉吟道;“那依照你的意思,稷儿应该去信都恭贺赵雍?那岂不是代表秦国向赵国臣服,与魏韩小国同列,堕了我秦国的威名。”
“太后所言极是。”魏冉微微躬身,道;“所以大王决不能移驾前往。赵雍的书信上不是写的很清楚,邀请各国君王协同太子前往相会,这其实是变相的给我们秦国和齐国、楚国这种大国一个台阶下。他心知肚明我们绝不会让大王移驾前往,所以才提到了邀请太子前往,毕竟太子只是储君,并非国君,前往朝拜同等大国的君王也未尝不可。”
华阳君芈戎有些沉不住气说道;“你这不是废话吗,说了也等于白说,我们秦国现在哪来的太子,难不成生生变一个太子出来。”
芈戎说说的正是秦国实情,虽说秦王赢稷即位十年,已过了而立之年,子女已有六人,最大的儿子都已经十三岁了,按照秦国的惯例早应该册封太子储君,已安江山社稷。可在芈太后的强压下,秦国竟然十余年没有立太子。
其实芈太后的心思秦人各个皆知,她虽然迫于形势立了赢稷为秦王,可心中仍然属意的是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泾阳君赢芾。她之所以强压着不立太子,无非就是想效仿已故秦武王和今上传位兄终弟及的规矩,等赢稷百年之后,立自己的最心爱的小儿子泾阳君赢芾为秦王。
魏冉素来知道自己这个弟弟脾气急躁,所以也没介意,反而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看着芈太后说道;“正是因为我们秦国无太子,所以这里才好做做文章。你以为赵雍真的在乎我们派不派一个真正的太子去吗?他所需要不过是要我们秦国表个态,表明对他调解齐燕战事的支持,我们不过是去做个顺水人情的,至于是不是太子对他有何区别?”
“而且赵雍书信上写的是邀请君王和太子,芾儿代表我们秦国前去信都,这无疑是在某种程度上向天下传达我们的意思,同样也能试探各国以及秦国朝内对立芾儿为王太弟的反应,太后和弟弟以为如何?”
还未等芈太后开口说话,芈戎率先猛地一拍巴掌大声叫好,满脸兴奋的说道;“到底是二哥你脑子好用,这真是一箭双雕的妙计,技能应对如今困局,又能让我们从其中受益,妙,妙,实在是妙。”
魏冉面色露出些许得意,又道;“若说一箭双雕,倒不如说一箭三雕。”
“哦?”芈太后面带微笑,看着自己这位才智超绝的弟弟,笑道;“二弟你直言便是,莫要卖什么关子。”
“我们秦国与齐国争霸多年,两国国力损耗都极为惊人。我秦国国力本稳居齐国之上,却因为诸公子争夺王位大乱损耗不小,所以才被齐国趁机打倒了家门口,十年不曾东向一步,反而损失了不少关东土地。”
“其实说到底我们秦国与齐国并没有什么本质冲突,秦齐从未接壤,自然谈不上国仇。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齐国为了夺取中原霸权,所以才驱使魏韩将我们秦国困在函谷关以西,但齐国的主要精力也同样被我们秦国拖住,无法向四周扩张。如今赵国强势崛起,天下有资格争夺霸权的也就不再只有我们秦国和齐国两国了,秦齐之间的矛盾冲突便也没了存在的根基,倒是赵国这个强大的邻居会让齐国寝食难安。”
“赵雍高明之处就在于这十几年低调处事,赵国不参与任何的争霸攻伐,而是在暗地里挑拨秦齐争霸交战,所以赵国才有机会悄悄崛起。现在赵雍按耐不住了,迫不及待的想要跳了出来,那我们所幸向他学学。芾儿在信宫朝会后,转道南下临淄,向齐王转达我们秦国何解的善意,并且让芾儿留在齐国为人质。齐王本就是睚眦必报的人物,这次平白无故吃这么大亏,一定会寻思着从赵国哪里赵回面子,我们秦国这时候向他表达和解的意思,定不会有错。”
“这样一来不但化解了秦齐数十年图耗国力的争霸,也能挑拨齐国和赵国的关系。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若此这齐赵两国大打出手,对我秦国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不知太后以为如何?”
芈太后站起了身子,笑着拍掌道;“好一招驱狼吞虎,穰侯果然是我大秦的贤相,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