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草根霸图-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只能被请了出去。
剩下的就是一些妇女和老人了,他们也眼巴巴的看着刘咏,希望能有个活计。
大他们自己也明白,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只是心里还有一种期盼而已。
诸葛瑾也不知道怎么办:“主公,这些人,我等也无法帮了。”
刘咏摇头:“不,一定要帮。我等需要军士,而这些人是军士的家人,要让军士安心和忠心,就要让这些人有活路。养士先养民!”
“养士先养民!”诸葛瑾、步骘、严畯都在细细品味着这句话。
刘咏看了看眼前的人,开口道:“你们哪些人都会纺纱?”
“纺纱?”众人有些愣了。
纺纱,是自小就就学习的一种技艺,也算是家务活了。难道大人需要纺纱,那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啊。
“俺会!”
当第一个人喊起来的时候,马上所有人都喊起来了。
刘咏笑道:“好,既然都会,那就先回家去,五天后,来太守府门前,自然有你们活干。”
这下所有人都高兴起来。
众人开始千恩万谢的离开,兄弟,父子,夫妻,相互道别,纷纷落泪。
刘咏带三人离开了。
这里的动静早就惊动了城里的巡卫士兵,他们自然会安排人带路过去。
回到府上,刘咏独自在房中用毛笔画出一副图,上面是一架纺车,但又和农户家里的不同。
这是刘咏根据后世的纺车画出来的,自然要比当前的先进许多。
仔细看了看没有什么错误,就叫来诸葛瑾,将图交给他。
“让木匠赵此图,做出一千件,尽快,五天后在府门前发给百姓。”
诸葛瑾看看图,这个像是纺车又不是纺车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也很奇怪。
见诸葛瑾好奇,刘咏解释道:“这还是纺车,但比他们手上的要好用许多。”
端详了半天,诸葛瑾也不看了,反正等做出来就知道了。
但他想了一下又道:“主公,发给他们,他们手上也没有蚕丝和棉花,对他们也是无用啊。”
“库里棉花还有许多,发给他们让他们纺好纱交回来不就行了?”刘永随意道。
“主公不可。”诸葛瑾立刻反驳道。
“为何?”诸葛瑾很少反驳他的意见,这次竟然反驳,刘咏也奇怪。
诸葛瑾说道:“主公有仁者之心,不愿见到百姓受苦,这很让人尊敬。但是主公也别忘了,人性有贪欲,而且欲壑难平,若是给百姓养成了不劳而获的恶习之后,他们怕是会造反,再次成为贼盗。”
第100章 玉不琢不成器()
刘咏听诸葛瑾说到这这里,马上反应过来,自己还真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老祖宗的圣言啊。
“那以子瑜认为,当如何做?”刘咏干脆不想了,诸葛瑾既然能说出弊端,应当依据相处了解决办法。
诸葛瑾道:“这车还是要发,但不是一开始就发。
主公可以先把人组织到一个地方,让他们纺纱,按照他们纺出的纱的质量,给出不同的价格,好的给高价,差的还要处以罚金。
等他们有了一些钱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买纺车,和棉花,带回去纺纱,直接把纱交回来换钱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他们也会觉得这是他们用血汗挣来的,不但能让他们愿意劳作,而且还能让他们牢记这是主公您给他们的活路。”
“恩,不错,子瑜此法甚好,就如此办。”刘咏大手一挥,马上赞同。
送走了诸葛瑾三人,刘咏总算是安静下来。
至于步骘和严畯,就让诸葛瑾去安排吧,他也懒得费心,反正没人反的了天。
如今这些人,基本都是刘咏一个个从各处寻来的,而且这些人都不是三心二意之人,也不必太担心。
七月二十五,是个大日子,这是刘咏说的日子。
太守府门口聚集起密密麻麻的人群。
虽然有预料,但诸葛瑾还是被门口的人吓住了,这人也太多了,少说也有三千。
刘咏自然不需要出面,自有下面的人搞定一切。
不久,诸葛瑾就来禀报。
外面的人挑选了其中一部分,去纱厂干活,当然,上次跪拜的人全部选出来了。又选了数十名进了军中,其余人也只能遣散。
不过,自从江夏治安稳定下来,慢慢的繁华起来,这些人也不愁找不到活路。
刘咏之是倒纱厂去看了看,纺纱人人都会,对新纺车上手也很快,而且新纺车纺出的纱粗细匀称,不容易断,效率也高出许多,很多人一用就喜欢上了。
看着忙碌的百姓,刘咏放下心来。
七月就要过去了,这个月也出了一些大事。
首先就是张绣和贾诩背叛刘表投靠了曹操。当然,张绣是暗中派人跟刘咏打过招呼的,同时也在南阳留下了无数探子。
张绣的投靠,让曹操避免了两线作战,自然是什么分欢迎。给予二人很高的地位和官职。曹操为了拉拢张绣,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结为亲家,并封他为扬武将军。
贾诩也不错,曹操对他,比张绣还要上心,直接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随着两人进入曹操内部,刘咏的探子也进入曹操势力范围各地,不断的为他传来各种消息,这些人中,就有当初在宴会上的那些刀斧手在内。
也不怕他们不尽心,这些人的家属可都被安排前往了江夏,都由庞统一手控制。虽然刘咏不屑这么做,但在这个时代,一切不得不妨,最终他还是听从了庞统的建议。
还有件和刘咏有关的事就是庐江太守李术叛乱。
孙策刚死,孙权继位,江东大族多有不服,纷纷叛逃,李术是第一个直接反叛的人。这也是孙权派周瑜主动向刘咏示好的原因。
刘咏倒是不在意,只要你们慢慢打,自然就没时间关心他的动静了。李术叛乱,刘咏当然高兴的很。
转眼就到了月底,出征的日子即将来临。
粮草官从军司马,刘咏早就给了马良,马谡也跟着做了参军,娄圭为军师,先锋的争夺自然就成了最厉害的话题。
其中,又以甘宁、赵云、黄忠、廖化、关平五人为主要竞争者。
这几人都是刘咏手上的强将,也是相对较早跟着刘咏的人,自然都有这资格人人都憋着一口气,希望能立下大功。
诸葛瑾等人都不断劝刘咏制止,但刘咏只是跑出一句话就不再理会。
“争一下无妨,不争才是大问题。”
现在,眼看着几人明争暗斗越来越厉害,几乎都要动手时,刘咏才开口道:“出征人选某已定下,你们不必再争。
能争,说明你们都有建功之心,但争只为做事,不能有意气之争,不得有权力之争,不得借机生事,你们可明白?”
众人一听,马上心下骇然,后背冷汗淋漓。还好没有过头,若是真出点事,相信就算刘咏看重他们,该杀还是要杀,这是大势,是军规。
刘咏知道自己这些军队还没有真正打过仗,这个过程必须经历一次,不然必然会出乱子,不如借机一次立下规矩,英雌他一直只是关注着事态发展,但没有说话,就是等着这一刻。
诸葛瑾和娄圭等人这才放下心来,一直还以为这个主公是个对军事完全不懂得庸才,没想到有这一出,但这样一来,他们才觉得刘咏更加可怕。
不是不懂,而是深谙其道。
他们总是拿刘咏的年龄来衡量,显然,他们现在明白了,他们都错了。
总能自最关键的时刻平息事端的,一次可能是偶然,但次数多了可就不是偶然了。
这次事件更让所有人对刘咏更加敬畏,真正明白他们的主公不是不懂军,而是一直关注着,等着收拾他们呢。
“黄忠、赵云、廖化、关平,率军出发,甘宁守城!”
命令公布出来,又是让其他人掉了眼珠,甘宁竟然被留下。
对此,刘咏又是淡淡一句:“甘宁破江夏已有大功,此次出征,就不去了。”
这句话大家都明白了,很多人忘了一句忌讳,但当权人没忘,这就是:功高盖主!
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必然不会将功劳全部放在一个人头上,那样对谁都不好,最安全的办法和最和谐的办法就是平衡。
刘咏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了,这也是刘咏想要的结果。
自己这些手下还需要好好打磨,不管他们历史上如何厉害,但现在他们都只是刚刚开始。
“玉不琢不成器,这些人尚需打磨,你等也是,若不能放下个人私怨、尽释前嫌,以后这必然是我等覆灭之祸。袁绍必然毁于此!”
这是刘咏对庞统、娄圭、诸葛瑾等谋士文臣的告诫。
这些他们自然懂,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们中有些是刘咏亲自招来的,有些是相互举荐的,自然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刘咏很早就看到了,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如今,这机会正是时候。
这次事件,敲打了全军,没有处罚,但比处罚更重。
第101章 勇夺长沙()
前锋刘咏并没有指定,但经过此事,都知道刘咏自有打算,也不再多问。
八月初一,大军出征。
校场上,战旗猎猎,军容齐整,威武不凡。
步、弓、骑三军整齐列队,场面的确震撼。
刘咏一直都知道自己又多少人马,但那对他来说也只是一个数字,今天这里列队的有四万人马,骑兵到现在也只有三千,主要还是步兵和弓弩兵。
但三千铁骑的实力可是三军中最强的。
新建立的东、南、西、北四营,也只是城中的大军,都是被所有人知道的,但他们最大的作用仅仅是为城外的精锐训练挑选合适人。选真正的精锐其实都在城外。
今天的才是真正要上战场的人马。
祭拜天地后,出征只剩最后一项,祭旗!
祭旗一般都用敌人的血,但没有敌人就用猪牛羊三牲。
娄圭上前道:“主公,吉时已到!”
“恩,祭旗!”
刘咏大手一挥,马上就有人带着一个人出来,正是那日黄祖派去的使者。
等使者看清眼前的阵势时,腿都软了,上下牙齿直打哆嗦,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刘咏看都不看他一眼。
刀斧手将其拉到大旗处,手起刀落,人头落地,鲜血染红大旗,让大军气势更为鼎盛。
“杀!”刘咏大喝一声。
“杀!”
“杀!”
全军气势如虹,就算如赵云、娄圭等见识过军队之人也是震撼莫名,就是当初的白马义从也就如此而已。
“出征!”一声令下。
骑兵在前,弓弩居于中间,步兵在后,一切秩序分毫不乱,街道上,百姓欢呼声不断响起。
出城三十里后里后,刘咏找众人议事,然而,等众人到齐后,刘咏只是发布命令。
“赵云,领骑兵三千,步兵五千,弓手两千,伊籍为参军兼领从军司马,直取贵阳!半月内破城。”
赵云与伊籍虽然疑问重重,但也不多问直接带并就走,能取一城一之功自然不小。
“黄忠,领步军五千,弓手五千,马谡为为参军兼领从军司马十日内拿下长沙!”
黄忠与马谡大喜,马上领命而去。
剩下的关平和廖化急了,就剩一城,两个人谁去?
刘咏见二人样子,笑道:“零陵不必其他二城,要你二人同去。”
“关平为主将,廖化为先锋,领步军七千,弓手三千,前去破城,子伯先生为参军。”
刘咏怕二人贪功,又特意叮嘱:“此城不必其他二城,不宜急攻。”
三人都是跟刘咏最早的人,自然听从,领命而去。
其人走后,就剩下刘咏和祢衡二人了,两人相视一笑,带着剩余的一万人马行军,但走的方向确是长沙。
攻城的人马都加速离去,刘咏都是不急了,一路上走马观花,如同游玩。
祢衡早已和刘咏商讨过,明白其中道理,也安心陪着刘咏喝酒,赏景。
张羡父子身在长沙,早就听闻刘表要拍大军前来攻打,但被文聘攻打数年都没有都攻下,自然不不放在心上。
如今文聘撤了,又来一个刘咏。虽说刘咏的酒他喝着不错,但也没听说过打过几仗,唯一听说的就是刘咏曾今剿灭了张武的反叛,但在他眼里,张武就差得远了根本不放在眼里。
至于蔡瑁之败,由于消息传递闭塞,蔡家为了维护名声,早就封了口,知道的的确不多。
而且据探子回报,来的仅仅是一万人,自然不在话下。
黄忠自从投入刘咏麾下,基本没出过什么大力,这次终于得了机会,自然想好好表现。而起刘咏看重,若是打了刘咏的脸,自然他也没脸混来了。
虽然刘咏给了他十天时间,但他更急。命令军士急行一天一夜,终于在距离长沙三十里外安营扎寨。
马谡并非草包,安营布置都是他的拿手,黄忠自然一切依他意见,在此处歇息一夜。
次日,五更造饭,六更起程,仅仅两个时辰就到了长沙城下。
待张羡得到回报,已经被围住了四面,这才面如土色。
等他登上城楼看时,城下军旗齐整,五丝毫散乱之意,如此军容,他混迹一生也从未见过,他马上明白,自己恐怕难逃一劫了。
还未攻城,城外的喊杀声,就已经让城内很多守军吓破了胆,更别说打仗了。城中百姓更是人心惶惶,忐忑不安。
这也是马谡在看到守军的军容时,才明白己方的军队到底有多强大。于是他马上建议不要着急攻城,先瓦解敌人军心。
长沙被围一日,城内已经难以再聚战心。黄忠、马谡二人见守军已经毫无战意,立即下令攻城。
顷刻间,四面攻城,杀生震天。
然而,张羡并不知道,黄忠主攻的仅仅是东门,其他三面都只是做做样子。
受四面围攻,城内自然分兵防守,但城里本身就毫无战意,又再次分兵,东门马上就顶不住了。
等军士带人踏上城头,城中才发觉上当,纷纷从其他三面带人来援。
然而,他们实在不受上天眷顾,北门处忽然发生叛乱。
“太守,大事不好,魏延领军叛乱!”一名军士想张羡禀报道。
“什么?竟然有此事?”张羡早已胆怯,他心里知道,这么下去,叛乱是迟早的事,但也来的太快了,而且还是他的一名百夫长。
魏延带人砍杀数十前来镇压的城内军士,大喊道:“张羡叛乱,如今灭亡在即,尔等难道还要跟他一同去死?不想死的随某打开城门,迎城外官军入城,必有厚赏!”
城中军士本就心里胆寒,被魏延一喊,马上就有数人倒戈。紧接着人数越来越多,转眼就达到上千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魏延见大势已成,马上高呼道:“开城门!”
魏延带人亲自把守北门,城门大开,城外黄忠、马谡一听回报大喜,立即带人上前。
“文长?果然是你!”黄忠见到魏延,更是欢喜。
“哥哥,怎么是你?”魏延也没有想到来人是黄忠。
“说来话长,战后再议!”黄忠马上醒悟道。
“好!小弟带人先去,先招过来一些人马再说。哈哈……”说着就再次进城,黄忠只是带人跟在后面进了城。
第102章 长沙新贵()
官军进城的消息已经传开,张羡属下基本已经没有了抵抗,纷纷投降,东门已经拿下。
如今,魏延在前振臂一呼,大把的人马前来投靠,黄忠进城不过一个时辰,就基本平定。张羡也被捆绑送到黄忠面前。
“哈哈……”破城大功,黄忠已经拿到,又见到了魏延,自然高兴万分。
“且去押下,来日交于主公发落!”
魏延因招降城中大半人马,自然也是大功一件,又与黄忠亲近,自然地位也是不低。
立即安排人为刘咏送去捷报自然是最为紧要,紧跟着就是收拢军士,安民之事,马谡自然不敢怠慢,他们现在可是对刘咏害怕的很。生怕手下为自己带来祸事,对军士军纪管束很严。
然而这一点马上收到城中百姓的赞赏,此前他们可是唯恐官军进城后大肆烧杀掠夺的。此刻,见到如此军队,立即感激起来。
黄忠和马谡当然知道怎么做事,在安民时,就已经把刘咏的大名宣传了出去,也让刘咏人还未到,就已经在长沙城内名声大好,立即受到很多人拥戴。
长沙能如此快拿下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因此,在接到捷报时并未表现出多大的惊喜,只有祢衡倒是吃了一惊。
魏延在长沙他已经知道,但这些话,他不会说出来。
他的镇定,让祢衡更加恭敬,在祢衡看来,曹操也不一定能比刘咏高明多少。
等刘咏慢悠悠的到达长沙时,迎接他的是黄忠领军十里相迎,以及城内百姓的夹道欢呼。
当百姓看到刘咏还如此年轻时,刘咏更被年轻女子当成了心中的爱慕对象。
“文长,可愿到某帐下效力?”刘咏对魏延说话很直接。
“小人愿意!谢将军大恩!”魏延真正得到刘咏的认可自然是感激万分。
他混迹十多年,如今才是个百夫长,在见识了刘咏的军队和从黄忠口中得知了许多刘咏的事迹后,他马上决定,一定要投入刘咏帐下,哪怕做一名小兵他也愿意。
“还叫将军?”黄忠真想上去踢他一脚。
魏延马上醒悟,心里大骂自己这脑袋真是猪脑,连涨得通红。连忙改口道:“魏延拜见主公!刚才,一时高兴,有些糊涂了,请主公责罚。”
刘咏淡淡一笑道:“既然如此,念你开城有功,那本将军现在就封你为门下督,清理长沙境内一切贼盗,事后定有封赏!”
“谢主公!属下遵命。”魏延见刘咏并未责怪,对刘咏愈加敬重,刚才的确是高兴的一时忘乎所以了。
刘咏见城内安定,百姓在连年战乱后,终于能太平度日也十分欣慰。
“文长,城里可有名望极高之人?”刘咏在太守府
魏延在长沙日久,自然十分了解,马上答道:“有一人,姓韩名玄,那是城中大族韩家之主。长沙虽然地处偏远,民风好斗,但此人在长沙倒是深受百姓爱戴,许多氏族也与其交往颇多。”
“看来历史记载也有许多不实啊,这韩玄好像也没那么无用。”刘咏心里嘀咕。
“那且去请他来府中一叙!”刘咏还是想见见此人,若真是不错,长沙让他代管倒也不错。
由于江南距离中原路途遥远,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多以地方豪强力量占优,战乱纷争不断。也形成了好斗好杀的民风。
韩家在长沙也算是大族了,但并不是最强,只能算作是三流世家。为求自保,韩家向来出世圆滑,极少参与纷争,这样,他们虽然没有实力不强,但却与许多家族和相处融洽,过得道也十分逍遥。
由于低调处世,也让韩家在百姓中积累起了良好的声誉和名望。
韩玄听得刘咏召唤,虽然诧异,但向来不愿为家族招惹是非的他,还是很快前来拜见。
刘咏一见韩玄,还真是个儒雅的中年人,仪表堂堂,倒也算得上个人物。
如今想来,老罗在书中说韩玄软弱,大概就是因为家族处世低调的缘故了。
寒暄完毕,刘咏就开门见山:“听闻先生在长沙深得百姓拥戴,德高望重,如今,长沙新定,某希望先生能为长沙百姓多做一些事情,教化民风,不知是否愿意。”
韩玄低调,但并不傻,自然明白刘咏说这话自然有好处给他,而韩家低调了无数年,自然想强大起来,这正是一个记号的机会。
“将军但有吩咐,玄莫敢不从!”韩玄的姿态很低,也很让刘咏满意。
同时刘咏也放下心来,因为他刚刚在韩玄的眼里看到了一抹精光,他明白,那是一种欲望。
刘咏继续道:“若是先生能听从某的命令办事,韩家自然不会再是三流家族,将一跃成为长沙豪族。”
刘咏此话一出,韩玄眼中的精光更甚。
刘咏就怕韩家没有强大的想法,既然想强大,那就好办,自然不怕他不尽力。
韩玄转头看了一下左右其他人,见都是刘咏手下,马上跪下拜倒在地:“韩玄拜见主公!只要能让韩家壮大,主公有何吩咐,韩玄定然万死不辞!”
韩玄也知道,这是家族崛起的一个契机,若能抓住,家族的强大必然势不可挡。既然要抓住,就必须忠心投靠。
这几日,他观城中军队,都是精良至极,战力强大,能建立如此军队之人必然不会轻易倒下,只要韩家抓住这个机会,必然能长久屹立不倒。因此索性姿态放到最低,全面投靠。
“好,既然如此,某若叫你做这长沙治中,你可敢做?”刘咏问道。
“治……治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