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封疆万里-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封在那庆功宴之中虽也饮了数杯酒水,但却是丝毫未醉,此时听罢周瑜疑惑,面上便显出一阵冷笑,回应道:“那蔡瑁张允,乃是背主之人,此番焉能如此便斩杀之,曹操大军去了蔡瑁,却尚有不少荆州之将可为其操练水军,我军兵少,我料定曹操此番大败,定会发觉其北方军士实在不擅水战,恐会在江上加紧操练一番,若等待其将那数十万大军尽皆操练熟了,则我军危矣。”
周瑜一听刘封分析,心中深以为然,但却依旧是眉头深皱,道:“以我联盟共五万水军,若想趁其操练之时将其一举击败,绝无可能,且曹操定会让军士在近岸边之处操练,我军应是无机可乘,似如此情形,子威可有良策?”
正如刘封之前所言,这次击败曹操,一旦让曹操痛定思痛,将水军操练娴熟,对他们颇为不利,故周瑜听罢又是一番头痛之色。
“据封所知,江东精锐水军,断不止公瑾手中这三万之数,不如公瑾将江东水军尽皆征调前来,如此封倒是有信心冲锋在前,与曹操那些半熟之兵交战一番。”刘封当下只是看向周瑜,似笑非笑言道。
周瑜闻言,登时便是面色一变,但随即却又是恢复正常,但这短暂变化,却是被刘封完全看在眼中,心中对自己之前判断,愈发证实了些。
“子威说笑了,如今江东边境之上亦是战乱纷争不断,更兼那黄祖残部时常在江东境内骚扰,孙将军不胜其烦,故大军全部被牵制,只余下这三万精锐,可抵抗曹操大军。子威如此说来,瑜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周瑜面上一片无奈之色,答道。
刘封听罢,心知周瑜乃是在强行找寻理由搪塞于他,但也不戳破,装作思虑良久,才长叹之声,缓缓言道:“既然如此,那亏得封之前便在曹操阵中埋下伏笔,但能否奏效,封却是不敢断言”
“哦?子威原来早有准备,不知那伏笔却是何事?”周瑜见刘封如此说,眼前登时便是一亮,心知刘封有法应知,连忙问道。
“公瑾切莫焦急,那曹操若要将北方军士训练得精通水战,少说也要半月有余,故此事急不得,公瑾只在营中等候消息即可,到时若是有消息,公瑾自然知晓,若是十日后曹操军中依然无任何消息传来,我等便要早做准备,与曹操数十万大军决一死战”
见刘封不说,周瑜亦是并无办法,当下便告辞离去,并遣了轻舟日日前去曹操扎营之处附近探听消息,一连几日,却只是传来曹操在岸边令军士演戏水上破敌之阵法,已然有了数日,周瑜见果真如刘封所言,曹操开始专心操练水军,心中便愈发焦急起来。
如此过了四日,曹操军中并无甚消息传来,刘备却是遣了人给刘封送信,刘封一看那信中内容,面上便是显出不喜之色。
此信件乃是刘备亲笔所写,刘备在那信中有言,因探得曹操日日在江边操练水军,周瑜营中却是毫无动静,诸葛亮心中恐此战有失,便意欲到周瑜营中一探究竟,故刘备便想以诸葛亮将刘封换回。
刘封心中明了,刘备此举定然是受了诸葛亮建议所致,刘备心中所想多半是将刘封换回,以防崭露头角后孙权方面意欲对刘封不利,毕竟刘备亲子尚且年幼,不知能否在这乱世之后成长起来,刘封此时乃是其唯一可堪大用之子,故刘备十分看重刘封,惟恐其在江东水军营寨有有失。
但此时若是将诸葛亮换来,那刘封之前煞费苦心所布之局,便多半可能被诸葛亮捷足先登,将那功劳都抢了去。到了那时,刘封可算得上是悔之晚矣。
第72章 暂且离去()
刘封深知,此时万万不能违背刘备之命,诸葛亮此行前来江东营寨,已是势在必行。但仔细思考一阵,刘封便是眼前一亮,有了应对之策。
据那书信之中所言,诸葛亮今日傍晚便会赶到,刘封未及细想,便手持书信前去拜会周瑜,见了周瑜,刘封并不多言,只是将书信呈与周瑜,周瑜一看心中内容,面色便是有些古怪起来。
若是刘封尚未到江东营寨之中时,刘备便遣了诸葛亮前来,周瑜自然是欢迎至极,概因世间皆传诸葛亮乃是不世之才,有卧龙之称,有他出谋划策,定然是如虎添翼之势。
但刘封这一战之后,已然是在江东水军之中名声大噪,众人皆是期盼其下次开战能取得何种战果,而诸葛亮乃是谋士,并非能够上战场指挥杀敌之人,最让周瑜心中无奈之事,便是刘封已然定下计策,此时却并未告知周瑜详情,周瑜亦不知刘封之前埋下何种伏笔,虽是凭借其过人才智亦是能够猜得一二,但刘封一走,他心中便觉不甚安稳。
“依子威之见,刘豫州此举却是何意,我与子威这些时日筹谋计策,共退强敌,配合十分无间,此时若是换了诸葛孔明前来,吾恐江东众将并不能立即便对其信服,况且那诸葛亮并非能征善战之将,若只是在这寨中运筹帷幄,怕是无甚作用”
周瑜见刘封并不表态,便是试探问道,周瑜心中亦是明了,刘封之于刘备,乃是万分重要,刘备若是恐江东之人妒忌刘封之才,对其有所不利,江东亦不能强留。
但刘封听罢周瑜之言,却并未说出周瑜心中所想之答案,刘封淡然一笑,道:“诸葛亮与封,皆是父亲麾下之臣,不论何人,都可代表父亲心意,且诸葛亮乃是大才,若是他来,公瑾便依照诸葛亮之意行事即可。”
如今曹操操练水军已然数日,再过数日定将大举挥军南下,故刘封如此一说,周瑜怎能同意,慌忙问道:“那子威之前所言之计策,到底却是何意,能否在离去前告知我等,不然纵使诸葛亮再有神通,恐怕亦是无法在这短短数日便谋划出破敌之计”
“我若是留下计策,岂非是小看了诸葛先生之才?在其位,谋其事,公瑾还是待诸葛先生到了,再与他商议计策也罢,父亲催促甚急,待吾回去整理行装后,再来与公瑾与诸位将军辞行!”
留下此言,刘封便告辞离去,只留下周瑜面带无奈之色,在屋内不停踱步。但过了片刻,周瑜便停下脚步,面上亦是露出一副若有所思之相,口中喃喃道:“莫非这子威将军与那诸葛孔明之间此次听子威将军之言,竟对诸葛亮有些不耐之色。”
刘封别了周瑜,便回到自己房中,却并未急切离开,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只见甘宁急切便到了刘封屋内,问道:“子威将军竟要回樊口驻守?此番战败曹操,正是将军之功绩,若是此时离去,我军岂不要重新谋划,乱了阵脚?”
刘封见甘宁此来,眼前便是一亮,待甘宁言毕,笑道:“兴霸怎知吾便不能再与汝等并肩破曹?”
甘宁闻言,面上尽是惊疑之色,刘封向其略一招手,甘宁便会意,到了刘封近前,刘封俯身在甘宁耳旁一阵低语,而后,甘宁面上惊疑之色更甚,显是正在犹疑之中。
刘封仿佛早已知晓甘宁心中所想,并不急切,却只是默默等待甘宁回应。
良久,甘宁面上终于换上一副坚毅之色,转向刘封面前,沉声道:“宁此番所获之功劳,皆因子威将军所赐,自那日回营之后,凌统与宁,亦是并无之前那般痛恨,定是子威将军晓之以理,方才能有如此效果,宁此番若能助将军完成此事,亦算是报恩之举,故将军只管放心离去,宁定当竭力!”
甘宁当下便拜别了刘封,匆匆离去,甘宁走后,孟瑶便自内室之中走出,疑惑问道:“将军只管回樊口即可,此番刘皇叔之意,仅为拉拢孙权共抗曹操即可,如今周瑜已然决意抗曹,联盟稳固,将军为何执意不肯脱离出去?”
孟瑶对刘封已然有了不浅了解,心知刘封一心不愿退出此战,定然不会因那一点战功缘故,其心中定然有所考虑,这才对诸葛亮来此替换心中颇为不忿。
“我军与孙权,虽为联盟,实则是各怀鬼胎而已,周瑜大智若愚,实则心中亦是早有打算,吾之前已然布局完毕,意欲送一件大功与周瑜,有了周瑜这件大功,击破曹操后,我军方能在荆州取得一席之地,而诸葛亮不知江东内部关节,贸然而来,又智计非常,一旦夺了周瑜大功,则之前数次谋划,尽皆成空!”
孟瑶听罢,心中却是一知半解,之前刘封命魏延带一众荆州水性极佳之人,混入曹操营寨之中,将那数艘船只暗自种下隐患,这才有了之前大胜,但孟瑶听刘封之前之言,那大胜似乎亦是刘封谋划之一而已,故刘封到底是何种谋划,她心中自然不知,但观刘封面上神秘之色,孟瑶也便未曾细问。
送走甘宁,刘封便整理行装,并前去周瑜帅帐之中与江东众将此行,那江东众将对刘封亦是满怀敬意,一一拜别后,天色已然有些暗了下来,刘封便登上魏延早已等候在江面之上的轻舟,出发赶往樊口去了。
刘封离去后,周瑜回到自己帐中,喃喃自语道:“但愿诸葛孔明莫要与吾争功,此战乃是六年间唯一大战,若不能拔得头功,何来后半世之荣华”
不多时,刘封便到了樊口刘备营寨之中,此地驻扎两万水军,刘封到了近前,却发现大军扎营位置选取得十分合理,营中守备亦是森严,不少原本跟随刘备不熟水战之军士更是在江面之上勤加操练,不由对诸葛亮统兵之能在心中大加称赞了一番。
待刘封下船之时,刘备与众将已然在岸边迎候,众人之中已然不见诸葛亮身影,刘封便知,诸葛亮多半已然出发,避开刘封,足见诸葛亮对于抵御曹操大军之事,心中已有计较。
第73章 论断()
刘备初见刘封,自是免不得因其作为主将大破曹操之事将刘封好生夸赞了一番,便是之前傲气十足的关羽,因此番率军在刘封身侧杀了个痛快,归来后亦是对刘封统兵之能称赞了一番。
又是一番宴饮过后,刘备便将刘封领入其在鄂县暂居之府邸中,此时只有父子二人,刘备坐于刘封面前,面色十分严谨,刘封一看便知,刘备见孙刘联盟已然对曹操有了些许胜算,此刻令自己回到樊口,多半是想借机了解江东之境况,以备战后之事。
果然,刘封刚一念及此,刘备便出言问道:“子威在那周瑜营寨之中,也已然有了些时日,不知以子威之见,孙权与周瑜,所图为何,若是战后我欲顺势取了荆襄九郡,那孙权与周瑜会如何处之?”
对于刘封,刘备自然不会打算有所隐瞒,他此时已然是四十七岁,却尚无根基之地,随着年岁增长,刘备争地之心愈发强烈,之前因顾及与刘表之间情谊缘故,数次机会,都未能夺取荆州,最终反被蔡瑁献与了曹操,故刘备已然下定决心,这番退了曹操,定要拿下荆州,再做打算,不然诸葛亮在南阳所提三分天下之策,他这有生之年,便无法再实现了,故就算此次诸葛亮前去周瑜处,亦是多有打探之目的。
刘备正色发问,刘封自然不能含糊面对,当下也是收起笑颜,略微在脑中思考一番,答道:“据封暗自揣测,那周瑜,恐早已存了顺势夺取荆州之心,吾观此人,乃是大智若愚之辈,心中早有沟壑,且所图甚大”
早在前世,刘封便知周瑜心中有一宏图大计,便是先取了荆州,再西征夺取益州巴蜀之地,而后与西凉马氏结盟,便与曹操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到时孙权水陆并重,便可趁曹操数年后年岁过大,且其内政不稳之机,一统中原。
此番接触,刘封心中便是想要验证周瑜是否真有此想,之前数次相互试探之下,刘封心中几乎可以确定,周瑜对荆州,有着强烈渴望,一旦曹操退走,必不会让刘备如愿得了荆州之地。
“哦?子威此言何以见得,那孙权又是何意?”刘备亦非是蠢笨之人,之前他有言在先吗,所问者乃是孙权与周瑜二人,但刘封却是只提及周瑜,并未言及孙权,这不禁让刘备亦是有所疑惑。
“父亲切莫心急,据封这些时日观察,那孙权与周瑜之间,亦或有些许相互猜忌之心,也未可知,故周瑜有此想法,孙权却是未必准了周瑜之说,正因如此,周瑜才急于主导这联合父亲抵御曹操之战,意在扬名立万,好教孙权妥协。”
刘封所说之言愈发玄乎,便是诸葛亮分析那江东形势多次,亦未能说出如此深刻之言,故刘备断然不敢立即当真,又是面色惊疑道:“子威之言实在有些危言耸听,周瑜乃是江东都督,孙权对其尤为信任,所带兵将皆由其全权掌控,又如何能与孙权有相互猜忌之心?”
“封在周瑜寨中之时,曾旁敲侧击问过一事,后亦得了江东将领证实,父亲决意与孙权结盟后,周瑜向孙权所请之水军,乃是五万之数,如何一来,便可在数量上远胜我军,一旦曹操败退,亦可以绝对优势侵占荆州,但孙权不知何故,只与了周瑜三万之数,且只说一旦军士不够,孙权再亲自领兵前去迎敌。”
刘备听罢此事,面色也是一凝,显然,这等事乃是刘备之前与诸葛亮分析之时并未想到之事,亦是江东辛秘之事,却不想竟被刘封在这短短数日之内便打探得如此清楚。
“据我与军师事前推测,那孙权手中精锐水军,总共也便只有七八万之数,若是与了周瑜五万,确是会造成孙权手中兵力空虚,而江东六郡,亦并非是稳稳掌控在孙权手中,故此只与周瑜三万,倒是有情可原,子威可还有甚其他消息?”
刘备心中默默记下了此事,却并未与刘封在此深究,孙权虽未给周瑜五万之数,但亦皆是精兵强将,粮草辎重,并未有任何差池,故刘备对此,也并不能完全确定。
刘封之前所说,也只是让刘备心中有数罢了,他们此时暂居于江东边境,就算得知其内部些许不和,亦无法登时便掀起风浪。
“吾观孙权,倒是不屑于阴谋诡计之人,行事颇为磊落,他日父亲若是与之相见,只是言及我军之困境即可,孙权必不能拉下脸面决意拒绝。”
刘备一面听了刘封所言,一面点头称是,将此等事情全部铭记于心,以备不时之需,刘封言毕,刘备心中一动,又是想到一事:“不知子威与周瑜对那曹操大军可有定计,曹操此时已然在北岸操练水军,据军师之言,不出半月便会有所成就,我军不可只是被动等待。”
刘封此时眼中却是精光一闪,只是笑言道:“之前一战,只是略微搓了搓曹操前部之锐气,若是真要决战,封上阵杀敌尚可,那运筹帷幄之事,便交由军师与那周公瑾便好,若无大事发生,封便守在父亲身旁,一旦战事发生,亦可保护一二!”
刘备见刘封并不争功,心中亦是十分欣慰,当下便不再多言,自是遣人将刘封带入鄂县房中休整去了。
自到了鄂县,刘封便只是每日在此地休整,只是偶尔将魏延与黎闯招入,二人亦是只停留片刻便又匆匆离去。仅有孟瑶陪在刘封身侧,这足足四五日时间,无人打扰,刘封只与孟瑶研习兵书战册,并在纸上模拟演练,二人竟然是乐此不疲。
如此到了第六日,刘备忽地便急召刘封入见,刘封面色惊讶出现在刘备面前之时,却见诸葛亮正面色阴沉站在刘备身侧,看向刘封,目光亦是不善。
“军师为何回来?莫非曹操大军自行退去了?”刘封一番惊异之态,问道。
“曹军不但未退,反而其水军即将练成!”诸葛亮厉声答道。
“那军师为何归来?”
第74章 非汝不可()
“周瑜那厮,颇为桀骜不羁,吾之计策每每不予支持,今日竟有言曰此番退曹,非汝前去不可!不知子威与周瑜乃是何种默契!”
诸葛亮此时显然是对刘封有些不满,只因其在周瑜营中之时,得知曹操在江岸边积极操练水军,但却尚未形成战力,便与周瑜提出夜袭之策,要求周瑜配合其出兵两万,并且以诸葛亮为主帅。
因诸葛亮到时,曹操已然是操练了五日大军,按诸葛亮当时心中所想,江东水军对那长江江面之上情形颇为熟悉,加之其本身又可通过观测天相提前知悉天气,江上大雾频发,诸葛亮已然制定好夜袭曹营火攻之计。
曹操将北方军士圈在一处集中操练,若是此计一旦成功,便会让曹操水军折损殆尽,故诸葛亮心中所想便是以四万水军之数行此计策,就算失利,亦可打乱其操练水军,将其士气进一步摧毁。
但诸葛亮却是万万未曾想到,周瑜对其计策竟然是嗤之以鼻,只是言道那突袭风险过大,一旦双方精锐有所损失,便是不能承受之重,而对诸葛亮所提及观天象之事,更是并不相信,更兼江东众将,不知为何亦是对诸葛亮横眉冷对,诸葛亮力劝了三四日,周瑜等人皆是不为所动。
少了江东三万水军,刘备这两万军士必然无法完成此次突袭,故诸葛亮无法说动周瑜,便只得问其有何计策退敌,怎料周瑜对诸葛亮亦是三缄其口,以甘宁,程普为首一干江东将领更是直言诸葛亮只能逞口舌之利,除非冲锋在前,带兵匹敌,不然定不会听信诸葛亮之言。
最终诸葛亮气愤之极,提出告辞之时,周瑜方才开口言明,除非刘封前去,方可协助其击破曹操,别无他法。
故此,诸葛亮才匆匆赶回,将此事禀明了刘备,话里话外,亦是对刘封颇有些微词,但刘备念及刘封之前所言江东之情形,并不相信刘封与周瑜能有所勾连,故一番思索之下,依旧是决定将刘封遣往周瑜营中,这才急急召见了刘封。
“作战之时,封与江东众将士确是略有些默契,其中滋味,怕是军师未曾亲临战场,便不得而知,但那周瑜之言,却也并无道理,封乃是冲锋陷阵之人,到了其营中,只是依照周瑜计策行事,到了战场率军迎敌即可,而军师乃是运筹帷幄之人,既与孙权结盟,同一大军之中,如何能有两人运筹帷幄,故周瑜不理会军师之计策,乃是因其心胸狭隘,与封又有何干?如今军师扫兴而归,封便再去,亦是无妨,纵然事事冲锋在前,亦是为父亲大计略作些准备罢了。”
刘封这一番虚虚实实之言,又是让诸葛亮无言以为,反观刘备,却是心中颇为感动,在刘备看来,周瑜无非是放不下主帅之位,说到底,便是一旦破了曹操,周瑜才是功成名就之人,此等名满天下之事,又如何能够让与诸葛亮?而刘封为保结盟稳固,宁愿以身犯险,带领江东将士冲锋在前,如此之人到了营中,比之诸葛亮这等只能出谋划策之辈,周瑜如何不乐?
当下,刘备便又是劝慰了诸葛亮一番,并叮嘱刘封此番前去,定要以安全为重,御敌时不可莽撞行事,才放刘封离去。刘封照例只是将孟瑶与数十精兵带在身侧,遣魏延与黎闯在樊口与周瑜营寨、曹操大军三处之间往来巡视,一有异动便即刻上报,安顿完毕,便又踏上轻舟,赶往了周瑜营中。
江东众将见刘封去而复返,自然又是一番寒暄,但刘封看向周瑜之时,却见其面上有些不耐之色,显然心中不宁,此番景象,早已在刘封心中。
果然,不多时周瑜便遣散了众将,只留刘封在旁,面带急切之色问道:“如今曹操在江面上练兵已然是有了九日,眼看其北方之兵渐渐通晓了船上作战之法,子威之前所言静观其变,以待时机,到如今却是未有一点风水草动之景象,吾前日已然拒绝了诸葛亮偷袭之法,今日该当如何?”
周瑜自然是想不费一兵一卒便给曹操以重创,但越是随着时间推移,周瑜心中便越是没有底,生怕刘封之言并未便为现实,曹操练好水军后滚滚而来,到时一番苦战,胜败未知,且免不得损兵折将。
“公瑾且在安心等待一日,若是曹操依然毫无动静,封便亲自引得一万精锐水军前去偷袭,定当打乱曹操部署,不教其操练完毕!”
刘封如此说罢,周瑜便不好再逼问,只得唉声叹气,将刘封送回屋内歇息,耐下心来等候。
刘封回到屋内后,心中亦是并不托底,按他预想之下,曹操定然会借蔡瑁与张允操练北方军士之时,派人到周瑜处打探情况,一方面再次验证周瑜与刘备结盟之决心,另一方面便是打探江东水军是否与蔡瑁张允等人有苟且之事。
之前刘封故意遣甘宁在那蔡瑁面前数次穿梭而过却放其回了阵中,心知曹操定然会知晓,以曹操心性,若是不派人来此,又如何能放心将数十万水军交由蔡瑁张允以及那些荆州水军将领统率?
“曹操阵中,不但有那蒋干之流,更有不少之前与周瑜在那丹杨及袁术麾下有旧之人,断然不会白白便相信了蔡瑁!”刘封一面看着面前地图,准备万一计策失算,如何偷袭曹操大军之事,一面在口中喃喃言道。
如此过了一夜,第二日白天,周瑜并未再来找刘封询问,但刘封却是心中有些不安,过了午时,便已然是身披铠甲在屋内等候,心中暗下决定,一旦天色黑时再无动静,便只能率一万联军在午夜时分偷袭曹操营寨,给曹操大军造成混乱,如此方能再坚持一些时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