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中国军魂-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手来扫荡芒砀山地区,但是我们也必须做好长期打算。万一我军在短时间内无法收复永城,等到小鬼子在这里站稳脚跟之后,肯定会出兵扫荡芒砀山地区,以拔除这颗钉子。所以我们必须趁着现在这段宝贵的时间,在芒砀山地区修筑起一套完整的防御工事,以应对之后日军可能的扫荡。”
陆云哲点了点头说道:“司令员的担忧不无道理,芒砀山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再配上一些完备的防御工事,绝对可以挡住数倍日军的进攻,从而确保芒砀山根据地的安全。”
“嗯!”秦锋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我要交代给你的任务,这几天你别的事情就不必办了,你可以在司令部抽调几个得心应手的参谋,利用这几天的时间,全面的侦查一下芒砀山地区的地形地貌,然后根据当地的地形,制定一份完美的工程方案。我相信也只有你这个黄埔毕业的高材生,最为胜任这个任务。”
陆云哲连忙说道:“司令员谬赞了,卑职实在惭愧。不过请司令员放心,我一定竭尽所能完成好这个任务。”
秦锋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那你立刻去准备一下,明天就开始工作吧!至于鲁雨亭的游击队方面,我会派人和他们沟通,让他们协助你们的工作。”
“是!”陆云哲恭敬的应了一声,起身敬了一记军礼,随后转身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刘建国走了过来,坐在了秦锋身边,笑着说道:“司令员,刘政委回电了,刘屏江等人的身份已经得到了确认,确实是我党内同志,完全值得信任。另外按照上级的最新指示,最近两天刘政委将亲自率领翼云山根据地的一千多新兵以及鲁南地区的八路军一部赶赴芒砀山地区支援我部,以补充我部的消耗。估计最晚半个月之内刘政委他们就能赶到了。”
“如此甚好!经过豫东一战之后,目前徐州附近的小鬼子算是暂时老实了下来。咱们独立支队经过此战之后也是损失惨重,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休整一下。”秦锋点了点头说道。话说到一半秦锋突然停了下来,皱着眉头问道:“不对呀!上级为什么不让我们回翼云山地区,反而让刘政委他们赶来芒砀山呢?”
刘建国微笑着说道:“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问的。政委在电报上也说了,这是上级的指示,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苏鲁豫皖边区的军事力量,准备创建苏鲁豫皖抗日根据地,据说这是中央毛主席的指示。”
秦锋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毛主席高瞻远瞩,果非常人所能比拟,毛主席的这盘棋下的很大呀!既然是主席的指示,那我们服从命令便是。”
“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暂时驻扎在芒砀山地区。”刘建国说道。
“嗯!”秦锋点了点头说道:“你明白带几个人四处转一转,选择一处更为合适的驻军地点,不过要事先征求鲁雨亭的同意。”
第664章 整军备战()
第二天一早,刘屏江,王卓然两人再次找到了秦锋,这次没有鲁雨亭在场,秦锋也确定了刘屏江的身份,双方见面之后更显热情,探讨的内容也更为深入。
刘屏江和王卓然两人主动提出,想要将永城的游击大队并入独立支队的想法,并表示他们可以出面做鲁雨亭的工作。
对此秦锋自然是求之不得,满口答应了下来,不过秦锋也同时提醒两人,此事不必着急,可以一步步慢慢来。
此事商议已定,两人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开了。再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按照秦锋的指示,独立支队一直在帮助鲁雨亭的游击大队在芒砀山地区修筑防御工事,同时在鲁雨亭的主动要求下,秦锋特意抽调了一批精锐干部作为教官,帮助游击大队练兵,双方相处的十分融洽。
几天之后,刘嘉裕率领部队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之后,赶赴芒砀山地区,这次刘嘉裕一共带来了两千多人,其中一千多人都是翼云山根据地刚刚完成训练的新兵,另外一千多人都是从山东各地抗日队伍当中抽调而出的精锐部队,奉命开赴苏鲁豫皖边区,以加强独立支队的力量。
秦锋非常客气的将刘嘉裕等人请进了司令部,众人落座之后。刘嘉裕先向秦锋简单介绍了一下目前的形势。
刘嘉裕喝了一口茶,一脸严肃的说道:“根据中央的指示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负责统一领导山东省及苏鲁豫皖边区的抗日斗争。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山东省境内的各抗日武装力量,已经统一整编为山东纵队。我们独立支队番号不变,直属于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
秦锋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坚决服从中央的指示,政委这次带来的这些战士都是补充给我们独立支队的吗?”
刘嘉裕点了点头说道:“当然了,商丘之战后,我独立支队损失较大。我已经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上级,经上级领导研究,决定从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当中抽调部分精锐,加入我们独立支队,以增强我们独立支队的力量。我这次带来的这些人,除了我们自己招募的新兵之外,都是上级给我们调拨过来,补充给我们独立支队的。”
秦锋闻言高兴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实在是太好了,经过商丘一战后,我们独立支队就剩下了一千多人,而且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伤员,可谓是元气大伤。现在有了政委带来的这两千多人,我们也可以恢复一些实力了。”
刘嘉裕笑着说道:“瞧把你给高兴的。这还不算呢,苏鲁豫皖省委已经下达指示,将豫东,苏北,皖北等地我军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也全部划归我们独立支队领导指挥,命令已经下达了。虽然我党在这一区域内的力量相对薄弱,但是几支抗日游击队加在一起,总兵力也有一千人左右,这些部队也将在最近一段时间赶到芒砀山,接受咱们独立支队的整编。而且在刘屏江等同志的建议下,省委已经做出指示,有意将鲁雨亭的抗日游击大队也争取过来,说服鲁雨亭让他们加入咱们独立支队,如果成功的话,我们独立支队的实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秦锋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之前我也听刘屏江同志提起过此事,而且经过这几天的接触,我认为将鲁雨亭争取到我们的阵营是完全可行的。如果此事成功的话,加上各地游击队的补充,我们的兵力可以增加到六千人左右。而且我们最近一段时间,也在附近一带忙着招兵买马,如此一来我们部队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到时候咱们兵强马壮,倒是可以和小鬼子好好的较量一番了。”
刘建国皱着眉头说道:“招兵倒是不难,可是新招募的新兵也需要训练,想要让部队形成足够的战斗力,却也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秦锋闻言这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一脸严肃的说道:“豫东大捷,日军损失惨重,目前苏北和皖北的小鬼子虽然暂时老实了下来。但是南路的小鬼子正在沿着长江继续向西进攻,兵锋直指武汉。一旦武汉会战打响,徐州和合肥一带的小鬼子也必将会再次出击,协助日本华中派遣军进攻武汉。由于上海,南京等地的相继失守,目前的大武汉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因此我军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武汉,如此一来武汉必将会爆发一场恶战。”
秦锋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们现在距离武汉虽远,但是作为中国军人,也应该力所能及的为保卫大武汉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的整体形势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仍然是相当不利的,因此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是太过充分,接下来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的尽快让部队恢复战斗力,以应对接下来更为严峻的战争形势。”
刘嘉裕点了点头说道:“司令员说的有道理,在没有取得抗战全面胜利之前,无论到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再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独立支队在秦锋的带领下,开始进行整编,加强训练,以尽快恢复战斗力。新补充的兵员,全部被编入了独立一团和独立二团。
整编之后独立一团由卫强担任团长,董兴担任副团长,邱振海任参谋长。独立二团仍有李长富担任团长,陆云哲担任副团长兼参谋长。
在刘屏江等人的争取下,鲁雨亭最终同意加入独立支队,所部被改编成了独立第三团,由鲁雨亭任团长,刘屏江任政委。
第665章 武汉会战爆发()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在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日军侵占南京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南京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集中保卫武汉。
有鉴于武汉对于中国的重要地位,当时的日本政府和日本军方普遍认为,只要攻取了武汉,就能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
本来按照日军的计划,在攻取了徐州之后,随即攻占河南,然后从河南沿着平汉铁路线向南进攻,配合沿着长江西进的华中派遣军,两面夹击夺取武汉。其主攻方向为北路,然而日军在豫东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攻占河南的计划也化为了泡影,而日军又急于攻占武汉,因此不得不改变策略。制定了以华中派遣军为主攻部队,沿着长江西进,华北派遣军作为辅助进攻,集结于合肥,翻越大别山进攻武汉的作战计划。
早在南京沦陷之后,中国军队方面就在积极筹备保卫武汉,1938年6月,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最新的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其中心思想是立足外线,保持部队高度的机动性,利用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以空间换时间,最后转变敌攻我守的战争态势。按此计划,老蒋自任总指挥,调集第五、第九战区全部兵力和海空军各一部,沿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组织防御,准备持久作战。主要目的一在于以空间换取时间,内、外战线结合,消耗、挫败敌人;二是及早内迁工厂、内运物资、整备军队、加紧生产,作长期抗战准备;三是争取国际上同情和支援,期待国际战场的开辟以彻底战胜日军。
再一次紧急军事会议上,老蒋庄严的宣告:“中国民族必以坚强不屈之意志,动员其一切物力、人力。为自卫,为人道,与穷凶极恶之侵略者长期抗战。以达到最后胜利之日为止一切的奋斗,要巩固武汉为中心,以达成中部会战胜利为目标。”
中国人民要保卫武汉,坚持抗战,以期将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日本侵略者要夺取武汉,结束战争,这就构成了当时中日双方在战略上的一场决战。
为了挽回豫东会战失败的不利影响,日军于1938年6月初,便迫不及待的对武汉发动了进攻。
日军第6师团由合肥南下,突破了徐源泉26集团军的防御,13日攻占桐城后,转向西南方向进攻,17日陷潜山。至7月初,日军在江北占领太湖、望江以东等地。
于此同时,在江南地区,日军波田支队由芜湖溯江西进,6月11日夜,波田支队趁雨夜突袭安庆,川军27集团军杨森部作战不力,一夜间就被逐出城外。
老蒋闻讯大怒,致电杨森“轻弃名城,贻笑友邦”。要他反攻安庆,杨森回电,徐源泉的26集团军挡不住日军第六师团的攻击,暴露了他的侧背,他不得已才退出安庆,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波田支队在攻占安庆后,继续搭乘海军舰艇沿长江西进,6月下旬抵达了江防要塞马当的封锁线外。
马当要塞由德国军事顾问设计,中国军队经营了几个月,耗资无数,坚固异常,是阻拦日本海军的坚固堡垒,老蒋对它寄于厚望,认为它至少能阻止日军攻势一个月左右。
日本海军首先试图从江上打开通道,无奈水雷、沉船和人工暗礁太多,而且扫雷艇在守军的炮火下也无法扫雷。见江上行不通,日军就改为陆路迂回进攻。
而马当要塞附近守军为李韫珩的16军,两周前,李韫珩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大敌当前竟然还办了一个为期两周的“抗日军政大学”。6月24日,李韫珩还大肆铺张地办了一个隆重的结业典礼,邀请了16军各级军官和当地士绅参加。
日军事先得到了这个情报,于是6月24日凌晨,在16军的防地东流登陆成功,然后顺利地攻下了既无准备,又无主官指挥的香山、香口等地。还好,防守马当要塞长山核心阵地的海军陆战队2大队没有派人参加结业典礼。在总队长鲍长义的指挥下,2大队顽强抵抗,打退了了波田支队的三次大规模集团冲锋。
鲍长义这边打得昏天暗地,李韫珩那边结业典礼则开得隆重得很,讲完话之后又有用餐,喝得一塌糊涂。
见16军暂时指望不上,鲍长义赶紧发报给在武汉的老上司谢哲刚。谢哲刚一看电报,吃惊不小,立马报告了老蒋,同时还紧急请空军出动。老蒋看了谢哲刚送来的电报,更是大吃一惊,马上打电话给在田家镇视察的白崇禧,让他想办法。
白崇禧很快就反应过来,看了一下地图就马上打电话到彭泽的167师,要师长薛蔚英立刻率部增援长山。这边李韫珩和鲍长义通过电话后也反应过来了,这么巧也一个电话打到167师。
第666章 武汉危急()
老蒋见自己希望能守一个月的马当竟然连一周都没守到就丢了,连夜把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叫过去骂了一顿。陈诚立马命令16军和49军反攻马当。日军依托马当坚固的一级国防战备工事顽强抵抗,使中国军队的进攻屡屡受挫、伤亡惨重,陈诚不得不命令停止进攻,退守彭泽。
这样的结果使得老蒋大发雷霆之怒,下令将李韫珩撤职查办,薛蔚英被枪毙,然而即便如此也无法挽回马当失守对我军带来的不利局面了。
波田支队在打退中国军队的反扑后,与来增援的106师团一起直扑彭泽,彭泽失守。见情况严重,陈诚严令驻扎湖口的李汉魂64军反攻彭泽。经过一番拉据战,日军不但打退了李汉魂的进攻,还乘势扑向了湖口,湖口陷落,64军退往九江。
占领湖口后,疲惫不堪的日军休整了十几天,7月22日继续出发向下一个江防重镇九江挺进。23日凌晨,日军又故伎重演,冒雨潜入鄱阳湖,终于在姑塘以南的预11师阵地登陆成功。守军不知什么原因,日军12点就已经登陆了,直到四点才报告上面呼叫增援,后面来援的顾家齐128师又是一支由湘西土着改编而成的,碰上日军没打几下就被打得溃散而逃。
稳固登陆场后,106师团在舰炮掩护下向纵深推进,配合正面进攻的波田支队包围九江。见整体态势不利,张发奎命令第2兵团转进,放弃九江,退往二线阵地金官桥一带防守。
占领九江后,南岸的日军兵分两路,松浦的106师团沿南浔路攻向德安。波田支队和海军陆战队搭乘海军舰艇继续沿江西进,攻击下一个要点瑞昌;8月11日,在瑞昌东北的港口强行登陆成功,并击破守军孙桐萱的第12军的反击,向瑞昌进攻。第3集团军在汤恩伯第32军团增援下奋力抗击。8月下旬,日第9师团也在在舰艇的护送下抵达瑞昌,前锋第6旅团登陆后一路势如破竹,连下鲤鱼山、笔架山等要地,瑞昌随即失陷。
第106师团从九江沿南浔铁路(南昌…九江)南犯。守军第1兵团第29军团李汉魂和欧震第4军、李玉堂第8军等部依托庐山两侧及南浔铁路北段的有利地形进行顽强抗击,日军进攻受挫。只好转攻70军李觉的金官桥阵地,谁知第70军依托庐山上的天险顽强抵抗,松浦的进攻又受挫了。
冈村宁次命日军第101师团从湖口横渡鄱阳湖增援,突破第25军王敬久防线,攻占星子,协同第106师团企图攻占德安,夺取南昌,以保障西进日军的南侧安全。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以叶肇第66军、俞济时第74军、第4军、陈宝安第29军等部协同第25军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马回岭地区与之激战,双方成胶着状态。中国军队击伤日101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国士兵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暂时遏制住了日军的进攻。
在长江北岸,7月24日,侵华日军第十一军第6师团在稻叶四郎指挥下从安徽潜山向太湖进攻,一路血战,相继突破第31、第68军、84军防线,先后攻占太湖、宿松、8月4日经过激烈的巷战终于占领了广济的门户黄梅。
丢掉黄梅后,五战区代理司令白崇禧立即指挥部队反击,但日军据险死守,还施放大量毒气,硬攻惨失惨重。
见强攻不行,白崇禧就调部队侧击日军的后方,李品仙兵团收复太湖、潜山,切断了日军第6师团的陆上补给线和陆上退路,使稻叶处境艰难。白崇禧抓住机会,指挥正面对峙的28军、84军等部队趁机猛攻,意图全歼第6师团。
这一回白崇禧的布局虽然高明,但还是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第6师团据险死守,同时施放大量毒气,死撑硬顶渡过了难关。冈村宁次也立刻派遣海军在九江对面的小池开辟了补给通道,为第6师团补给弹药和补充兵员。稻叶得到补充后,开始反攻,白崇禧虽然亲临前线督战,但也于事无补。
在日军的猛攻下,28军、68军和84军伤亡惨重,而且预备队用尽,但还是无法扼止日军的攻势,被迫向广济撤退。日军见守军撤退,立马尾随追击到了广济,在广济又是一番激烈的厮杀,中国军队损失惨重,最后不支撤退,田家镇的门户广济失守。经过这场惨烈的战斗,第6师团损失惨重,无力继续进攻,在广济就地休整7天,补充兵员和装备,准备发动新一轮的进攻。此战也为田家镇守军争取到了最为宝贵的准备时间。
由于在豫东会战中华北派遣军损失惨重,直到八月下旬,华北派遣军所属的第2军才做好进攻武汉的准备。
8月22日,日军第2军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王率领日军第3师团,第10师团,第13师团,第114师团,骑兵第四旅团等部,十万大军从合肥出发,同时向大别山的门户六安和霍山进攻。(徐州会战时,第10师团被全歼,然而由于其军旗被及时转移,部队番号得以保存了下来,徐州会战之后日军重新组建了第10师团。)
中国守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是奈何日军势大,血战数日,守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六安霍山相继沦陷。
攻占了六安,霍山之后,东久迩宫稔彦王指挥日军兵分两路,继续向武汉方向发动进攻。
其中日军第3师团,第10师团直捣罗山、信阳,迂回武汉。日军第13师团和第114师团穿越大别山北麓直逼武汉。
中国军队只能分兵阻击日军的进攻,抢占沿途的各战略要地,局险死守,企图挡住日军的攻势。
第667章 誓师出征()
经过了大约两个半月的整编之后,独立支队的总兵力已经扩充到了六千余人,而且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芒砀山根据地也发展迅速。我军发动当地群众,在芒砀山地区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以保证根据地安全。而且经过两个多月的发展,芒砀山地区乃至永城县附近都发展起了民兵组织,永城县大队,区小队等先后成立,地方部队的总兵力发展到了近千人,民兵更是发展到了四千余人。
到了8月下旬,武汉战场上的不利消息不断传来,秦锋也是心急如焚。秦锋召集部队的主要领导,商量对策,最终决定南下大别山地区,协助友军保卫武汉。随后秦锋,刘嘉裕等人联名上报上级领导,最终得到批准,于是秦锋决定率军南下。
此时中国军队已经在武汉周围聚集了上百万大军保卫武汉,日军方面为了攻取武汉,也先后调集了超过三十万的精锐部队,分兵数路向武汉方向发动猛攻。
在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会战当中,只有区区六千余兵力的独立支队,似乎微不足道,实在难以影响到整个大局。
但是秦锋却不这么认为,哪怕最终真的不能影响大局,改变结果。但是哪怕只是多消灭一个小鬼子,也就多消耗日军的一分实力,对于整个抗战大局都是积极有利的。
8月23日,独立支队在芒砀山地区举行盛大的誓师大会,秦锋身穿一身崭新的军装,站在高台上对着下面数千名将士大声说道:“弟兄们,两千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就是在这里斩白蛇起义,最终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建立了大汉王朝。而今天我们独立支队在此誓师出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驱逐日寇!还我河山!”
“驱逐日寇!还我河山!”数千名将士齐声怒吼道,声势直冲九霄。
秦锋看着群情激奋的战士们,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我们都是军人,我问你们军人的职责是什么?”
“保家卫国!保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