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终结者-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谢陛下体谅。”谢了恩,杨志又道:“陛下少待,臣打些猎物,以为陛下果腹。”
赵佶摆了摆手,示意杨志速去,便自己下了马。
自有随从收集枯草干柴,架起火来。
此时,跟随左右的,也就百人,余者皆已经逃散。
杨志运气不错,白捡一样射了两只兔子,提了回来。
放血剥皮,开膛去肚,剁成小块儿。
把头盔挂在火上,烧化了积雪涮了涮,然后煮起了汤来。
剩余的军兵有样学样,把不多的干粮煮成热汤,将就着喝了起来。
不一刻,水开肉未烂,赵佶难忍腹中饥火灼烧,连连催促杨志给舀一碗来。
杨志自无不可,给赵佶倒了些汤。
碗是木头临时刻的,筷子是树枝择下来的,汤里莫说各式香料,便是盐也没有。
饶是如此,赵佶仍然喝的不亦乐乎。
三两口喝了,赵佶叹道:“寡人尽享荣华,何等美食未曾享用过?现如今,却是爱卿这寡淡无味的汤最美味。”
“陛下过奖了。”杨志叹道:“出逃甚急,一应物资皆无,实在是委屈陛下令。”
赵佶摆摆手,道:“待到了辽国,我等借兵复国,再谈哪些不迟。”
本来,赵佶早就开始混吃等死了,完全就是过一天算一天的模样,颓废异常。
没想到西夏被灭,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实在是难以理解。
黑暗中,火光不能笼罩的密林里,明军已经能够看到杨志等人。
不得不说,宋军实在是惊慌失措,乱了方寸,居然未曾派出警戒。
徐晟捣了捣呼延钰,悄声问道:“那可是杨志叔父?”
呼延钰仔细看了下,道:“不错,正是杨志。”
旁边,孙二官猛然回头,问道:“你俩说那个是谁?”
徐晟回道:“哪个给旁边人送汤的,就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青面兽,如今赵宋的忠王杨志。”
“嘿!”孙二官笑道:“如此,旁边那人定然是赵佶了!”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喜悦。
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啊。
赵佶啊,不管是击杀还是擒获,恐怕在场的百余明军,各个都能封爵。
最低伯爵,甚至会有人封王。
呼延钰冷笑道:“副提辖,你可掂量清楚再下命令,否则打鸟不成反送了性命,可没地方讲道理。”
知道呼延钰的出身,众人也知道他的心情,因此对他的冷嘲热讽,并不在意。
毕竟,呼延灼是死在明军手中,实在不能指望呼延钰有多温顺。
平日里,呼延钰便颇有怨言,大家早就习惯了。
孙二官道:“管他青面兽红脸兽,这桩功劳,我们是一定要拿下的。”
“头,慎重!”徐晟补充道:“杨志武艺高强,此地地形复杂,难以列阵围攻,怕是我等百余人,不够他一个杀的。”
“真的这么厉害?我们可是有火枪的!”孙二官强调道。
“头,杨志武艺,堪称顶尖,此地多山石树木,不利火枪攻击,不一定能留下他。
若其借助遮蔽近身作战,没人能挡的住他。”徐晟道。
见他说的慎重,孙二官陷入了沉思。
白白死了,自然是不甘心的,放过功劳,更不甘心。
他等大多是新丁,难以获得上战场的机会,错过这次,不知道要等多久。
而且,赵佶就一个,放过肯定不会再有下个。
第522章 杨志自刎()
夜色深重,火光闪烁。
篝火旁,宋军四仰八叉,都是睡的死熟。
没有人值守警戒,也没人照料火堆。
此时不过二月末,天气仍然寒冷,有火时露天睡着没问题,待火灭了,怕是要受风寒。
搁年轻的时候,杨志早发作起来,把条藤往军兵脸上呼过去了。
只是黄泥冈上吃了亏,杨志也知道一味酷逼是行不通的。
所以,只能辛苦他自己,警戒的同时添加柴火。
不过,连夜大战,又是狂奔一天,杨志也是疲惫异常。
没过多久,他就打起了盹,随后,就坐着睡着了。
“副提辖,宋军都睡死了,可以行动了。”有经验的老兵做出了判断。
孙二官低声道:“按照计划行事,其它不管,定要留下赵佶。”
众人点头后,慑手慑脚地慢慢向前运动。
到了近前,火枪弓弩攒射杨志,杀了青面兽,余者皆不足虑,赵佶自然是手到擒来。
突然,啊地一声惨叫从身后传来。
孙二官回头一看,原来黑暗中一个新兵未曾注意脚下,被绊了一跤,下意识地发出了惊叫出来。
那边,听到惊叫声,杨志已经惊醒。
砰砰砰~
火枪攒射。
杨志抓住长枪,就地一滚,幸运地避开了十杆火枪。
“杀~”孙二官来不及懊恼,立刻喝令道。
咻咻咻~
弓弩齐射,立刻有三十余宋兵被钉死在了睡梦里。
杨志借着树木遮蔽,疾步蛇形,快速往明军靠近。
有火枪,跑是下策,近身肉搏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弓弩齐射,击杀宋兵,火枪瞄准杨志,余者,随我掩护火枪!”
呼喝中,孙二官挺刀,主动迎向了杨志。
明兵把弓弩放的飞快,不一刻,百余宋兵各自中箭,梦中而死的,喜乐平安,伤而未死的,哀嚎惨叫满地打滚。
慌乱中,赵佶屁股上也吃了一箭,跑又跑不动,躺也没法躺,只得抱着脑袋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西夏灭国引发的斗志,早丢到天涯海角去了。
铛~
两刀相接,一人飞出。
孙二官确实不错,但只是相对普通人罢了。
和杨志放对,只是一个照面就飞了。
旁边,徐晟挺起一杆短枪,呼延钰双手各持一根钢鞭,同时迎向杨志。
枪尖闪烁,如灵蛇出洞,直取咽喉,双鞭沉重,一根砸向腰间,一根刺向胸膛。
“来的好!”
大喝中,杨志铁枪一荡,把徐晟银枪挑开,随后铁枪顺势横扫。
只听砰地一声闷响,呼延钰被打翻在地。
旁边,两个老兵挥舞刀枪抢了过来,只见杨志铁枪急点,瞬间杀了两人。
得势不饶人,杨志长枪一转,复又刺向徐晟。
情知不能敌,徐晟一边挥枪一边急退,同时不忘喝道:“杨叔父,我是徐晟,手下留情。”
杨志闻言一顿,动作慢了片刻。
徐晟趁机拉着孙二官退开了去,呼延钰也连滚带爬过来,与两人回合。
杨志喝道:“徐晟,念在你父亲的情面,今日不杀你,快滚!”
呼延钰主动上前,拜道:“小侄呼延钰见过杨叔父。”
见明军火枪手未曾接近,杨志放下心来,问道:“你父被明国所杀,如何投了明军?”
呼延钰道:“两军交战,各为其主,我父身死,并非私怨,无需记仇。”
杨志道:“人各有志,我不强求,今日相逢,念在过去的情谊,也不为难尔等,速走。”
徐晟道:“未知叔父欲往何处去?”
杨志道:“小儿辈恁地啰嗦,再不走,休怪我辣手无情!”
徐晟道:“目下西夏灭亡已成定局,西边又是人生地不熟,对宋帝而言,唯一去处便是辽国,未知小侄之言是否正确。”
杨志不耐烦,喝问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徐晟道:“小侄只问一句,叔父可记得,杨令公为何身死?又为何被天下赞颂?”
闻言,杨志呆住了。
雍熙三年,杨业随军北伐辽国,因监军王侁威逼,被迫带兵出征,于狼牙村中伏大败,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
因无援兵,拊膺大恸之下,杨业再率帐下士兵回身力战,全身受到数十处创伤,士卒死伤殆尽。
杨业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因坐骑重伤不能前进,力竭为契丹军所擒。
为表白忠心,杨业绝食三日而死。
“令公绝食,乃是国家忠义,不愿事胡。今日叔父投辽,可对得起令公满腔忠义?”徐晟追问道。
杨志定了定神,道:“此乃君命,不得不为!”
“乱命,可不奉诏!”徐晟又道:“家国天下,民族忠义大于昏君乱命,叔父当知其中道理才是。”
杨志思维凌乱,不能回答。
杨业可不是从一而终的迂腐之人,其父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后汉被后周所灭,时河东节度使刘崇建立北汉,杨业弱冠即跟随之,为保卫指挥使。
北汉投降之后,杨业投宋,即授右领军卫大将军。
若是真的忠心不二,杨业也不能事宋。
然而被辽军擒获,杨业为何绝食明志?
其根源,乃是因为契丹乃异族,非同类。
所以,杨志迷茫了。
他乃杨家后代,一心光耀门楣,若是投辽,如何对得起杨业呢?
怕是九泉之下,也没脸面见祖先。
“进退两难,忠孝难全,如何定夺?”杨志喃喃自语道。
“杨志,放下兵器来。”
“陛下?”杨志回头,只见赵佶脖子上架着一把明晃晃的钢刀。
原来,趁着他分神,一部明军绕到后面,挟持了赵佶。
杨志手挺铁枪,喝道:“陛下莫慌,待臣救你脱险!”
“杨志!”赵佶厉声道:“朕令你立刻放下兵器束手就擒,否则乃是大不敬叛逆之臣!”
“陛下……”杨志呆了。
这是逼他投降啊,和当初杨业被逼出兵,几乎一般无二。
“陛下,恕臣不能奉命!”
惨笑中,杨志弃枪抽刀,横在了脖子上。
“臣先祖,终身不负大宋,臣,绝不负宋!”
噗嗤~
长刀横转,鲜血迸射。
杨志用力颇大,脖子几乎断了一半。
“嗬嗬……”
带着不明的嘶吼,杨志轰然倒地。
第523章 赵佶之死()
“罪臣赵佶,拜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甫一见面,赵佶立刻三磕九拜。
方天定皱眉道:“尔曾为汉家皇帝,岂可如此不顾体统?”
赵佶立刻伏下身体,道:“罪臣曾经为宋帝,如今为明臣,望陛下明鉴。”
看赵佶如此怂包,方天定很失望,其表现,简直是丢皇帝的脸面。
不说慷慨激昂大声呵斥方天定的叛逆之举,起码从容不迫也要有的吧?
结果呢,赵佶全无帝王风范!
其实,方天定对此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原轨迹中,方腊造反虽然规模浩大,然而半年即平。
方天定刚来时,对此也是心里惴惴不安,深恐重蹈覆辙。
结果,赵宋方面一再犯错,给了方家相当多的发展时间。
事实证明,只要造反者不犯错,当权者就会凉凉。
当然,这不是重点。
方腊造反平歇后,赵宋继续联金灭辽的方针。
若是有实力,这样干当然没问题。
结果,宋军各种溃败,一再刷新军队耻辱的下限。
咦,这么肥,这么弱?
女真人见宋人如此弱鸡,如何会不心动?
于是,金兵大举南下,围了开封城。
异族大军围城,赵佶不思反抗,一心想要难逃。
因此,在李纲等人的强劝下,赵佶半推半就地退位,把皇位让给了赵桓。
后来靖康之耻发生,赵佶、赵桓父子皆为金兵擒获,押解北上。
这实在是开了国未灭而皇帝被生擒的先河。
被押送的途中,赵佶所受屈辱,自不必提。
其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受尽凌辱。
到金国都城后,其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
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后又被迁到五国城囚禁。
期间,赵佶的悔恨、哀怨、凄凉不必多提。
然而,这货还在坚强地活着。
讲真,但凡赵佶有半点血性与担当,不会苟活受辱。
事实上,被擒获之后的赵佶,坚挺地活了九年,方才死去。
对这样的人,方天定如何能够指望他表现的多好?
方天定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说道:“压下去,军法审判!”
赵佶一呆,连忙叫道:“陛下饶命啊,罪臣降了啊,降了啊……”
方天定冷笑道:“似你这等人,车载斗量,朕要之何用?”
赵佶叫道:“罪臣是前朝皇帝,可以下罪己诏与禅位诏书,以示国朝的正统啊。”
“如今我朝军队强大,朝政清明,百姓快活,有谁会说陛下得位不正,岂是你这介亡国之君可以说三道四的。
如此昏庸之人,正好斩杀,以祭奠无辜惨死的百姓。”叶贵果断补了一刀。
“何以至此,何以至此啊……”赵佶喃喃自语。
这不合套路啊。
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
赵宋进攻后蜀时,赵匡胤特地为孟昶建了五百间房舍,备齐了一应物件,以示厚待。
孟昶投降到达汴京后,授任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虽然被封秦国公的第七天去世,却被追封为楚王。
当朝厚待前朝亡国之君的例子,历史上数不胜数,如何到了方明,就行不通了?
看他失魂落魄的样子,方天定心中一软,道:“叶贵,给他说说罪行,也免得世人说朕不教而诛。”
“是!”叶贵领命,道:“赵佶,主要罪业有三。
一,为一己之私,修建艮岳,大兴花石纲,害的无数百姓家破人亡……”
“采买花石纲,朕都是付钱了的,且一再叮嘱莫要残害百姓。”赵佶辩解道。
“呵呵……”方天定冷笑道:“所谓上行下效,若非你默许纵容包庇,朱缅那等狗贼,如何能够残害一方?”
“朕并不知情。”赵佶下意识地用上了朕。
方天定并不追究这点小问题,说道:“作为一国之主,却被下面官宦蒙蔽欺瞒,岂非取死之道?”
赵佶讷讷不能言。
“二,泗阳之战中,童贯为了破城,驱使十余万百姓运土堆山,如今,泗阳城外尸骨未消,皆为罪证。”叶贵继续说道。
“此乃童贯那厮自作主张,罪臣并不知情啊。”赵佶在此辩解。
只会把罪责推脱给手下,方天定都懒得说他。
“其三,明军进逼开封,宋军置百万百姓于不顾,撅开黄河河堤,害命无数,实乃罪大恶极。”
“此乃……宋江自作主张,罪臣当时已经去了洛阳,实不知情……”
赵佶的声音越来越小,实在是没有底气。
还是那句话,作为皇帝被手下蒙蔽,那就是死有余辜。
吧啦吧啦,叶贵连续说了大罪三条,中罪十余条。
例如扩约公田,勾连西夏等等,任意一条都可以要命。
听完,赵佶真是面如土色,汗出如浆,已经彻底瘫倒在地不能起身。
“经朝廷上下决议,判处赵佶斩立决之刑,其、首级传檄四方,以为警戒。”叶贵最后说道。
“陛下饶命啊,陛下饶命……”
赵佶猛然翻身而起,砰砰砰地磕头求饶道:“陛下,我错了,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啊。”
不过两个头磕下去,额头已然见血。
砰砰砰……
连续十余个头下去,已经血流满面。
“陛下,罪臣可以揭露赵匡胤篡位自立,可以揭露赵光义杀兄躲位……”
砰,又磕了一个头,赵佶起身再要继续时,直挺挺地趴到在地。
见他半天不动,近卫上前检视。
“陛下,这厮没气了。”近卫道。
磕头磕死了,这大概是历史上死的最憋屈的皇帝了。
方天定嫌弃地挥了挥手,道:“拖下去,枭首示众。”
赵佶之死,不止是一个皇帝的死,更是一个王朝的彻底终结。
从此之后,赵宋的存在,只能从百姓口口相传,以及史书上的记载中寻找。
当然,赵匡胤等人怎么说也是一国之主,且对保存汉祚有功,是不会被绝了香火的。
不优待亡国之君赵佶,并不意味着方天定要对姓赵的赶尽杀绝。
稍后,方明宗人府会从赵宋王室中选择一个比较靠谱的,册封为县男,以供奉赵匡胤等人。
第524章 宋江的下落()
赵佶尸体被拖走,近卫又清理了血迹,行宫内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若非鼻间仍然有若有若无的血腥味残留,谁也不知道这里刚刚死了个皇帝。
方天定问道:“赵宋各臣公将领,下落可曾确定?”
邵俊道:“秦桧被乱军所杀,已经寻获其首级,可确认无误……”
按照后世的看法,秦桧的死法实在是太便宜他了。
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没必要追究太多。
“张邦昌被生擒,其言传递情报有功,不求嘉奖,只盼莫要卸磨杀驴。”
听了邵俊的介绍,方天定哑然失笑。
张邦昌这货,其实不是什么好鸟。
不过,他确实提前与闻风司做过接洽,有投降的意愿。
因此,方天定道:“贬为庶民,永不启用。”
叶贵记下,邵俊继续说。
基本上,随着赵佶逃亡西夏的赵宋朝臣亲贵,有一个算一个,全部没跑。
非死即擒,无一漏网。
听完,方天定问道:“宋江和晁天养,可有下落?”
这是唯二的漏网之鱼,因此方天定发问。
宋江不必多说,曾经被方天定视作头号大敌,因此一直挂念在心。
在场的文武当然不会理解方天定的心情,只当做他牵挂头号战犯。
目前的形式下,除非宋江真的能让九天玄女派出许多神兵来,否则绝对无法再次作乱。
不过,宋江被人记挂,实乃是因为这厮乃是头号战犯。
讲道理,和方明不死不休的死磕,方天定并不放在心上。
争夺天下,总会有许多人跳出来阻拦的,方天定不会因此降罪。
正面战场上,假如宋江真的能够消灭五万明军,怕是方天定要亲自写信招降。
但是,宋江居然撅开了黄河河堤,这绝对不能容忍。
内战本来就伤,还搞如此大规模的破坏,无异于大规模屠杀。
事实上,宋江所作所为,比童贯强征民夫更恶劣。
被强征上战场,也就是烂命一条,死了也就结束了。
然而洪水之下,百姓不但会死,活下来的家园也没了。
也就方明行动效率足够高,否则饥荒降临,瘟疫又来,怕是黄淮地区要成千里泽国。
想想可怜的淮水,作为华夏四水之一,居然混到了没了出海口,简直不能更惨了,何故?
其根源就是为了阻挡金兵南下,南宋掘开了黄河。
危害嘛,遗毒近千年。
也就后世新中国的基建狂魔上线,淮河两岸的百姓才摆脱了“大雨大涝,小雨小涝,无雨则旱”的悲惨生活。
至于阻敌的效果嘛,呵呵!
金兵南下,真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跟逛自家后花园一样。
包括后来的蒙古人,从来未曾因为黄河有太多苦恼。
所以说,掘开黄河,除了坑自家百姓外,所谓的阻敌南下,都是自欺欺人。
所以,宋江被列为头号战犯,成了明军穷追不舍的对象。
晁天养成为通缉目标,原因同样是黄河掘堤。
至于他杀了明军的军兵将官,其实不是主要原因。
邵俊说完了赵宋朝臣的下落,鲁智深起身上前,道:“陛下,洒家有事秉奏。”
“准。”方天定应下。
鲁智深道:“杨志自杀身亡,其原因在于顾念旧情,否则徐晟呼延钰等人,绝无幸免之可能,我军也不能擒获赵佶。”
这话属实。
众人看了孙二官等人的汇报,都是心知肚明,若非杨志缓手,在已经近身的情况下,百余明军真不够他杀的。
“日前,杨志娶了西夏晋王察哥之女李婉儿,已经有了身孕。
臣拜求陛下,赦免李婉儿,允许其不做改嫁,好抚养杨志遗腹子。
洒家保证,其遗腹子成人后,绝不至与国朝为难。
为此,洒家愿意让出全部功劳,以为交换,恳请陛下成全。”
鲁智深带头,关胜、张清也起身出列,一同恳求。
方天定敲了敲座椅扶手,道:“三位爱卿所求,并非大事,朕准了。
如何安排李婉儿,你三人看着办理吧,至于以功交换,其实不必。”
“多谢陛下宽宏。”三人拜谢。
对方天定来说,杨志已经是个死人,李婉儿与其遗腹子,其实无关紧要。
硕大的帝国,若是因为一人被灭,那只能说明气数已决,合该灭亡。
对鲁智深三人来说,杨志既然顾念旧日的情谊,那就还是兄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