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终结者-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将放眼看去,尽皆点头。

    朱武道:“此乃前往宿迁必经之路,若是绕远,怕是彻底追不上明军了。”

    董平道:“先锋勿忧,容我领兵先行,大军在后接应便可。”

    忽然,一阵风吹来,神火将单廷圭道:“不好,林中有火油。”

    单廷圭最善于玩火,对火油的味道十分敏感,众人并不怀疑。

    林中有埋伏,只能在太阳底下干等,实在太尴尬了。

    若是大军进入,被大火围困,那真是凶多吉少,如何能够冒进?

    沉默片刻,宋江点了个小校,道:“带五十人马,分散于林中仔细查找,务必找出伏军。”

    小校领命去了。

    看着五十余人没入了林中,宋江率军亦步亦趋地慢慢走近。

    只是没看到人影。

    进了林子边缘,到了树荫下,宋江又令全军下马,披甲备战。

    众军不敢迟疑,一一照办。

    神经兮兮地左等右等,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见探哨回转。

    “我等进入林中,直到尽头,并未见到一个人影,只是树林之中,浇了些火油,却不足以引发大火。”

    听了汇报,众将面面相觑。

    宋江一拍大腿,懊恼道:“贼军端的狡猾,用火油惊得飞鸟不敢落下,以此迷惑我军不敢轻入,实在气人。”

    实在无可奈何。

    若是董平秦明这样莽撞大将领兵,说不得就一头撞进去了,奈何宋江是个精细人,发现了端倪,中了庞秋霞的计策。

    所以说,有时候精细的,真不如莽撞的。

    气了片刻,宋江对卢俊义道:“大营中多粗人,你我都不在,怕是有人冲撞了童相,须得一人回去。”

    卢俊义道:“正好小弟不耐烦童贯那厮,兄长回去镇守大营便可。”

    宋江拉住卢俊义,悄声吩咐道:“此去且小心谨慎,莫要中了明军奸计,便是宿迁满城粮草,也比不得我一个兄弟重要。”

    卢俊义点头应下。

    吩咐完了,宋江带着吴用、吕方、郭盛三人,并一千军马返回大营去了。

    虽然兵力分散,好在攻城也不用马军,并无影响。

    宋江除了向童贯汇报情况外,还要申请兵马调动的命令,不然卢俊义穿州过府,也没人给他粮草。

第173章 老实人受欺负() 
金乌西沉地下,天色昏暗难明。

    走了大半天的功夫,明军也是人困马乏,亟需休息。

    方天定看前方出现一个镇集,问道:“前方是何地界?”

    庞秋霞打开地图看了片刻,道:“若是估算不错,乃是花市集。”

    此集颇大,方圆三四里,周围建有八尺矮墙。

    看到大队马军接近,集中百姓都慌的很,纷纷关门上锁。

    明兵接近,只见墙头上站着百余厢兵,战战兢兢地看着外面。

    其中一人叫道:“我乃驻花市集巡检司巡检郑大君,各位将军从何而来?”

    方天定打马走近,喝道:“我乃明国太子方天定,攻略宋贼经过此处,我令尔等即刻献出粮米猪羊为我军准备饭食,若是不从,立刻打破城镇,鸡犬不留。”

    “杀~”众军齐喝。

    杀气腾腾!

    郑大君吓了一跳,立刻麻了爪子,不知如何是好。

    给吧,一个通贼的罪名跑不了,不给吧,百余厢兵济得甚用?怕是立刻玉石俱焚。

    彷徨间,一个叫胡二的手下凑过来,道:“巡检,将军为剿明贼而来,理当犒劳。”

    “胡说甚么?分明是贼……”郑大君突然停下,改口道:“不错,朝廷大军剿贼辛苦,我等理应犒劳。”

    他确实反应不慢,领会了胡二的意思。

    把明军当宋军,献上钱粮犒劳,即免得集镇被洗荡,又不会给人落下口实,实在两全其美。

    郑大君叫道:“将军稍待,立刻奉上酒肉。”

    方天定喝道:“军情紧急,尔等只有一刻钟准备时间,过时立刻攻城!”

    “马上就来!”应了一声,郑大君立刻派人挨家挨户敲门,令其准备饭食供应大军。

    集中居民不敢怠慢,有粮的纳粮,有肉的给肉,生火烧水,马上准备起来。

    有了热腾腾的饭食,谁愿吃干巴巴的干粮?

    众军下马,先替坐骑擦了汗水,整理了皮毛,喂饱又给检查脚掌,放其休息后,骑手才能自己休息。

    没办法,马比人娇贵,必须精心照料,才能保证马力。

    因为小命捏在人手里,集中居民动作十分之快,一刻钟将过,便送来了酒肉米饭,实在是超水平发挥了。

    随行军医检查无误后,方天定下令开饭。

    稀里哗啦,吃的十分香甜。

    真是肉管够,饭管饱,只是不得饮酒。

    午间出城前吃了饭,到现在天已经黑透,实在饿的慌了。

    吃饭间,胡二不动声色地靠近方天定,递过一本册子,道:“此乃宿迁城详细情报,将军或可用上。”

    胡二其实是闻风司驻花市集的耳目,早已接到飞鸽传书,知道大军要来,提前备下了情报待用。

    只是不知道方天定亲自来了。

    “若是宋军到来,且拖他一拖。”吩咐一句,方天定接过情报册子。

    看封面上暗语不错,便就着火把看了起来。

    众军吃完,方天定也看完,宿迁情况基本了然于心。

    他指着郑大君喝道:“你过来。”

    郑大君不敢违逆,胆战心惊地走了过来。

    方天定刷刷写下一张欠条,用印过后递给郑大君,道:“此乃明军欠条,有我印章,且收好了,待我军打到此处,足数奉还。”

    郑大君借着火光一看,不由惊呆了。

    三千贯!

    这点饭食,千八百把贯足够了。

    郑大君拜道:“大军过境,不扰良民,吃饭给钱,太子仁义,名不虚传,我等感激不尽。”

    不是敷衍,其实发自真心。

    虽然没给现钱,可是留下了欠条,已经很不容易了。

    只是他忘记了,刚刚方天定是如何催逼的。

    不过,他等是贼军,如何能够要求太多?

    童贯大军经过,粮米猪羊不提,集中可还是凑了一万贯的军费用于劳军的。

    那次,郑大君大出了一次血,此时明军只要了一顿饭,真的十分仁义了。

    让众军休息一刻钟,方天定下令启程。

    因为天黑凉快了,卢俊义督促众军加速,明军离开不到两个时辰,也到了花市集。

    实在走不动了。

    大军出营之前吃了一顿饱饭,那时天亮的时候,到现在可是粒米未进。

    他们是去打埋伏的,离营不远,可不像明军那样自带干粮。

    只是没想到,这一追,便追到了五十里外。

    看到镇集,卢俊义道:“前去借些粮米果腹,再行追赶。”

    朱武驱马向前,叫道:“我等乃平南先锋宋江麾下将士,追赶明贼到此,特来借着粮米果腹,以后定当奉还。”

    郑大君不知所措,不由看向胡二。

    经历了明军借粮,他已经把胡二引为了心腹。

    胡二叫道:“大军经过,自当接济,只是须得朝廷调令才好。”

    朱武闻言,立刻哑口无言。

    来的这么急,如何能有调令?

    沉默片刻,朱武道:“军情紧急,实无调令,还请乡亲们给个方便。”

    胡二回道:“无调令而擅动兵马者,形同谋反,我等岂能接济!”

    语气铿锵,尽显铁骨铮铮,忠肝义胆,真是一颗红心向朝廷!

    郑大君听得胆战心惊,悄声问道:“若是恼了他等,打进来如何是好?”

    胡二笑道:“训练勿忧,宋江自诩仁义,必不会让手下干出强抢的事来,当然,巡检若是愿出粮米,小的自然不会反对。”

    郑大君想到自家已经空了一半的米库,立刻摇头。

    明贼虽然留了欠条,却不知能否兑现,宋兵又来,当他家粮米是大风刮来的?

    而且他也知道梁山军兵素来不扰民,便让胡二做主,只要省下余粮。

    董平焦躁,道:“恁地啰嗦,直接打进去自取便是。”

    “不可!”卢俊义拦住,道:“我等身为官军,岂能如前日一般,做那强盗行径。”

    那边厢,朱武口水都说干了,胡二只要调令。

    卢俊义无计可施,只得喝令众军继续前行,去往下一处借粮。

    只是速度快不起来。

    人饿两顿还能坚持,马饿一天,立刻驮不得人。

    没奈何,许多士卒只得下马,牵马步行。

    用了一个时辰走了十多里,终于又看到一个镇子,卢俊义立刻让人上钱借粮。

    “贼人刚刚要了钱粮,我等为了自保,不敢不给,实无多余的给你等无能之辈。”

    卢俊义掩面而走。

    “调令有,粮食立刻奉上,否则,你可打进来自取。”

    卢俊义叹息而走。

    所以说,方天定一言不合就拔刀,才顺利地借到了粮草,还让花市集的人收拾妥当送了出来。

    卢俊义、朱武是个老实人,只想按常规程序借粮,哪能如愿?

    有粮的都是大户,才舍不得送出自家粮食呢。

    反正,这个天下谁做皇帝,还不是哪个鸟样,只有粮仓里白米才是真的。

    要是换了禁军来,你看他们敢说半个不字。

    自然不是没有心向朝廷的有识之辈,只是都去了大城躲避了。

    剩下的都是一毛不拔的土财主,只认金银,也服刀枪,除了这两样,都是空言。

    老实人想借粮,真的是想多了。

    好在入夜之后,后方送来童贯军令,解了卢俊义燃眉之急。

    只是吃喝一番,不免又耽误许多时间,愈发追不上方天定了。

第174章 史进投军() 
应天府内,天刚亮,史进推着王进出了门。

    王进坐在轮椅上,双腿齐膝而断,好不凄惨。

    为了保命,不得不截肢,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刚来时,看到王进残废,史进真是伤心欲绝,虽然十多日下来也平静了一些,只还是耿耿于怀。

    不一刻,两人进了武学校园。

    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开课时辰未到,许多学生已经早早起来,或是背书,或是练武,一派生机勃勃。

    “凭此一项,明朝兴盛无忧也。”史进暗暗想到。

    明朝救了王进,史进的确心存感激,只是刚离宋江,余情未了,也没有投军的意思。

    看到王进,张卫国提着腰刀跑来,拜道:“王教授,我出刀时总觉得不甚得劲,你给我看看吧。”

    王进虽然双腿已废,可是眼光还在,理论又不差,便在这里任了武学教授。

    因为他教授的透彻明白,简单易懂,学生们都喜欢。

    张卫国聪明勤奋,好学肯问,颇得王进喜欢,若非双腿已残,他是有心收个关门弟子的。

    只是张卫国性格跳脱,被王进说了许多次,可谓屡教不改,让他不免火大。

    王进看他发问,道:“且把刀法使来看。”

    张卫国哎了一声,把腰刀使的呼呼生风,煞是好看。

    王进却看不下去了,喝道:“且住,你这刀法谁教你的?”

    张卫国道:“是我自己琢磨的。”

    王进拍了拍史进,道:“贤弟,去指点他一番。”

    史进应下,走到张卫国前面。

    只有围观群众递来一根短棒,史进接过,倒提在手。

    张卫国双手抱刀,道:“师兄,请了。”

    史进点点头,道:“不须留情,今日便让你看看真正的军中手段。”

    张卫国挽了个刀花,当头一刀劈下。

    史进看也不看,短棒一点,正中张卫国胸口,把他点飞了出去。

    王进道:“你那狗屁刀法,花里胡哨,只能耽误时机。

    我跟你说了许多次,太子传下的破锋刀法最适合战场厮杀,你只是不听。”

    被教训了一顿,张卫国也老实了。

    被喷了一顿,张卫国也不恼火,笑嘻嘻地说道:“教授,明日我等出发离京,去庐州前线参战,我等便合计着请您喝顿酒,你看可有时间?”

    王进惊诧,道:“前线危机如此,要你等去厮杀?”

    张卫国笑道:“就高俅那厮,如何能是王将军的对手。

    只是圣上言,百练不如一战,便选了百余出色者充实各处,以为锻炼……”

    王进听到高俅这名字,忍不住牙关紧咬,双拳紧握,手心几乎掐出血来。

    只是看到自己双腿,悲从心生,叹了口气,道:“尔等小心,莫要损伤了。”

    说罢,便让史进推着走了。

    从早到晚,都有学生来请教,王进如往常一样不吝指点,只是不见笑容。

    史进忍不住了,道:“师父,自从听到高俅这名,你便郁郁不乐,可是想要报仇?”

    王进仰头看天,道:“我成废人便罢了,可怜我老母,一身劳苦,却被高俅那厮逼的抛尸荒野,实乃奇耻大辱,如何不想报仇……”

    “师父,何不请令出战?”

    “这腿,如何能战?”

    史进无言以对,又不知如何安慰,只得推着王进回家。

    到家门口时,天色已黑,一人远远迎来,拜道:“小人外出公干半月有余,今日方得回来,便请教头喝酒。”

    史进放眼看时,却是一个故人。

    画匠王义。

    曾经,他的漂亮女儿被贺太守夺走,自己被发配偏远军州,幸得史进救了。

    史进听了他的遭遇,单独去刺杀贺太守,却不慎被捉,喜得梁山大军破了华阴,最后共聚梁山泊。

    王义抬头看到史进,惊喜拜下,道:“却不想能碰到恩人,真是喜煞小人了,且请同我归家,好生款待。”

    说着,一手拉着史进,一手推着王进,并不让两人推脱,便要同归。

    两人推辞不得,只得随他走了。

    史进问道:“你如何来了应天?”

    王义道:“蒙恩公救了小女团聚,我等便南下来了应天,恰逢朝廷开科,我也去试,侥幸得了个官身。

    向日偶然听到王教头来了,知道是恩人师父,便略尽孝心。”

    史进拱手道:“有心了。”

    王义喜气洋洋地说道:“相比救命之恩,这些小事何足挂齿。”

    不一刻,到了王义家。

    王义叫道:“玉奴,快快出来,看谁来了。”

    随着叫声,玉娇枝走了出来。

    端的花容月貌,人见人爱,只是一双眼睛直往史进身上睃。

    走进几步,玉娇枝拜下,道:“恩公在上,请受小女子一拜。”

    史进扶起,叙了几句闲话,王义便让准备酒食。

    他瞧得明白,玉娇枝一颗心思全在史进身上,只是不点破。

    史进个铮铮直男,若是失礼,怕是再难相见。

    好在都在应天城内,自有机会。

    玉娇枝准备好酒食,几人就坐,吃了一回酒。

    看王进只是郁郁,王义不禁问道:“教头来此,朝廷上下无人不爱,何故如此不乐?”

    王进叹道:“可恨高俅那厮到了庐州,我却双腿残废,不得报仇,如何能乐?”

    王义看向史进,道:“恩人一身好本事,何不出阵,即可以建立一番功业,也可以替教头报仇,岂不是两全其美?”

    王进道:“杀母之仇,废腿之恨,如何能假手于人。”

    王义劝道:“所谓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有何不可?”

    史进沉思片刻,拜道:“师父,我自往庐州走一遭,擒得高俅来,好让师父报仇。”

    王进摇头,道:“你非军籍,无法军中效力,却是无法。”

    “王画匠,可在家么?”

    听到喊声,王义抚掌笑道:“解决良法来了。”

    王义出去开了门,拜道:“见过越王殿下。”

    方亳扶起王义,道:“莫讲虚礼,且把调色原理都给我说说。”

    王义回道:“殿下,小人上次说的清楚,我等只会调色,实不知其中道理,确无法作答。”

    方亳听了,说了一句“诚为可惜”,便要走。

    王义慌忙拜下,道:“小人有事求越王帮忙。”

    方亳停下脚步,道:“何事且说来?”

    王义道:“我有一恩人,姓史名进,人称九纹龙,端的一身好本事,现下想去庐州军中效力,只是不得其门,还请殿下援手。”

    “请殿下援手。”

    王进、史进出来拜求。

    “原来王教头当面,失礼了。”扶着王进坐回轮椅,方亳又道:“我与军务并无干涉,教头想战,只好找枢密院请令,找我却是不行。”

    王进垂首,哀声道:“双腿尽废,如何上的前线,必被驳回。”

    “教头独去当然不可,这不是还有你的好徒儿在呢。”方亳沉吟片刻,道:“也罢,我便陪你们去枢密院走一遭。”

    杜进臣听到方亳来了,早出来迎接了。

    倒不是溜须拍马,而是军器制造,方亳出力甚多,他又是工部尚书,杜进臣如何敢拿大?

    若是王进一人,杜进臣定然不允,史进想要出阵,那必须同意。

    这和方亳无关,其实是方天定的交代。

    因为无功不能给官,只是补了军籍,又调王进为学员军领队教师,史进为随行护卫。

    如此,两人便可以于庐州前线效力。

    一应事情办完,方亳对王进说道:“教头且随我回府,有些军器须带往前线试验一番,还要教头出力。”

    刚刚得了人情,王进也不拒绝,随着方亳往越王府走去。

    方亳命令护卫接过王进,对史进说道:“我看王画匠家女儿,一颗心全在你身上,马上就要出征,如何不辞而别?”

    史进啊的一声,不知如何回答。

    “且去,待得胜回来,我便于你做个媒,也好成就一段佳话。”方亳道。

第175章 兵进宿迁() 
天蒙蒙亮时,大军来到了宿迁城外三里一个村子里。

    日行百里,人困马乏。

    “拜见太子!”火云居领着两个密探拜道。

    因为宿迁是宋军后方第一城,这里明军密探猬集,火云居便是其中一个头目。

    下令诸军抓紧时间休息后,方天定问道:“可查探清楚,宿迁城内到底囤积了多少粮草?”

    火云居道:“虽未亲见,然根据往来船只推算,应有百万石,只是粮仓戒备森严,我等不能确定运入的是否为粮草。”

    方天定沉吟片刻,问道:“可以确定宿迁城内只有一万厢军么?”

    火云居道:“还有一千禁军驻守粮仓,这一部颇为精锐,守卫严密,我等无机可乘。

    除此之外,只有厢军一万,战力低下,不足为虑,我等反复核查过,绝无错误。”

    童贯也不是白痴,自然不能让厢军看守粮草,不然定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局面。

    所以,必然要派禁军驻守。

    只是一千兵,并不足为虑。

    方天定下定决心,道:“你立刻回城,纠集内应,助大军破了宿迁。”

    火云居匆匆而去。

    众军兵把节约的干粮喂饱了马匹,又补充了饮水,就地休息。

    各将齐聚方天定周围,仔细研究着情报和地图。

    烧毁敌军粮草,迫使敌军退兵,是战争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历史上,此类战例数不胜数,最著名的,便是官渡之战中曹操烧了袁绍的乌巢,从而一举决定了天下大势。

    赵宋把百万石粮草聚集在宿迁,而且防备不严,方天定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烧了这些粮草,泗阳城下宋军没了吃的,只能撤退。

    到时候,明军衔尾追杀,定能大获全胜。

    不用追杀,只要赵宋军队撤退,哪怕全须全尾地都退了回去,在战略上,明军就已经大获全胜了。

    因为这一结果,已经告诉了天下,赵宋打不过方明。

    人心立刻由宋转移到明上来。

    便如乌巢被烧,河北四庭柱之二张郃、高览并无数军将立刻投降曹魏一样,赵宋所属,除了极少数死忠和宋江这般有仇的,肯定都是闻风而降,甚至主动潜逃。

    哪怕赵宋还可以阻止反击,却也无济于事。

    人心所向,即天命之所在。

    得人心者,得天下!

    之所以现在才对宿迁下手,一是因为宋军初至,锐气正盛,不宜轻动,且野战需要骑兵;二是赵宋粮草还在转运,宿迁城内粮草不多,不是下手的好时机。

    现在,宿迁城已经养肥,可以杀了。

    宿迁城中,因为储存大量粮草,原本的官仓不足使用,便把附近民宅一并征用了。

    所有居民迁出,周围隔开防火道,军兵巡绕,严禁闲杂人等靠近。

    因为想核实具体的粮草数量,也是看是否可以放火,明军已经在这里损失了十多个密探,都是不由分说被砍了的,可见这部禁军守卫之严。

    朦胧晨光中,一队宋兵由一裨将领着,不疾不徐地巡视着。

    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