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终结者-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来,陪我大战三百回合,再给你手令。”

    “浪荡子!”庞秋霞呸了一口,道:“现在是白天,如何好做的那等事情。”

    哈哈一笑,太子抱起美人,道:“打了胜仗,心中快活,如何管的了那么多。”

    不一刻,衣衫满地,床腿摇摇欲坠。

第232章 高俅的末日() 
“我真傻,真的……”

    高俅抬起他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天灾的时候,屁民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造起反来;我不知道江南也会有,还闹的这么大。

    我一清早起来就上了朝,给官家拍了马屁。

    他是很好哄的,我的马屁他句句爱听;他下令了,让我领兵平贼……”

    他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狱卒起刻还听得兴高采烈,待到听完高俅的话,立刻就不乐意了。

    接着讲啊,怎么不讲了?

    好歹讲完,让大伙儿乐呵乐呵啊。

    高太尉只是哭,全不顾狱卒不爽的心情。

    想他堂堂当朝太尉,从万人追捧,到身陷囹圄,境遇改变之大,直如天堂入了地狱。

    此刻,高俅缩在墙角的草垛里,脸上没有半点表情和生气,就如死尸似的。

    原本乌黑的浓密的秀发,一夜间全部花白。

    讲真,若是有勇气,高俅该当场自杀,以死殉国的。

    只是不敢,也舍不得。

    大权在握定人生死,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如何舍得这般死了?

    但是,没有当场以身殉国,被明军俘虏,意味着他的家小也要完鸟。

    赵佶定然株连他九族!

    除非赵佶不想要皇位了,才可能高举轻放,对他网开一面。

    高俅自艾自怨之间,牢门哐当打开。

    “高俅,可还认得我王进否?”

    高俅抬头一看,正是王进。

    当年还是泼皮闲汉时,高俅被王进父亲教训了一顿,幸进为太尉后,他立刻就要报复。

    只是王进见机的早,连夜带着老娘走了,才免遭毒手。

    只是高俅权倾朝堂,一纸令下,天下讨好,王进还是免不了沙门岛走一遭,老娘也惨遭横死。

    高俅呆呆的看着王进,直不知如何做法。

    看高俅狼狈模样,王进快意无比,道:“嘿嘿,高俅,你可想到,我这个苟且的蝼蚁,也有报仇的一天。”

    高俅想求饶,却不知如何说出口来,只得呆傻不语。

    王进喝道:“来啊,押解这厮去校场,进行公审。”

    立刻有士卒那些枷锁铁链上前,把高俅牢牢捆住,连拖带拽地带了出去。

    几天都在阴暗的牢房里,突然出来看到剧烈的日光,高俅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

    王进冷笑道:“高俅,闭上眼睛作甚,你可是看一眼少一眼。”

    高俅身体一软,哀求道:“王教头,你的遭遇,实与我无关,是下面的人背着我干出来的。”

    “哈哈哈……与你无关?”王进仰天长笑,直笑的眼泪都流了出来。

    史进劝道:“师父无须啰嗦,且把这厮带出去,总要剐的他快活。”

    哈哈哈~王进拍着轮椅扶手,仰天大笑,笑了半晌,又道:“不错,非如此,难消我心头之恨!”

    “实与我无干啊,实与我无干啊……”

    喃喃自语中,高俅被带到了校场之上。

    他的胯下,已经湿透了,带着一路水迹。

    降卒中,出身禁军的齐聚于此,看到高俅被带来,不禁发生了一阵骚动。

    这可是当朝太尉,像死狗一样被拖出来,给宋兵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看到台上的方天定,高俅声嘶力竭地叫道:“太子殿下,我愿降,愿降啊~”

    方天定看都不看他一眼,就当没听到。

    就高俅这泼皮,即使招降了,又能有什么用处呢?

    溜须拍马,有叶贵一个就够了。

    能力嘛,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能力。

    如此,当然要用高俅来收买人心咯。

    看方天定不理,高俅挣扎着跪下,只把头磕地砰砰响,叫道:“我知道赵佶的许多隐私,我愿意揭发他。”

    方天定站起来看着台下,同时指向高俅,吩咐道:“让他闭嘴。”

    立刻有士卒给高俅嘴里塞进了胡麻,他便只能呜呜嘶吼,不能发话了。

    耳边清静了,方天定对台下道:“各位,尔等都是禁军出身,多受高俅这厮欺压。

    今日,尔等聚集在此,自可诉说心中冤屈,也好报仇雪恨。”

    看台下沉默不语的宋卒,方天定道:“大家放心,高俅这厮就在这里,绝对无法报复大家,并不用担忧。”

    立刻,有一人跳出来,拜道:“小人王二,我有话说。”

    方天定笑着说道:“王二兄弟请起,自可上台来诉说冤屈。”

    王二谢了,走上台,说道:“小人父子原为泥瓦匠,因为手艺好,延请做活的人多,实乃小康之家。

    高俅这厮,听闻小人父子能赚钱,便把我父子强征入了禁军。

    每日做活辛苦,不用多说,还要教授军中士卒手艺,但有懈怠,非骂即打。”

    唰~王二扒下衣服,露出肉上密密麻麻的伤痕来。

    “那次,小人不慎摔碎了一片瓦,差点被监工军士活活打死,这些伤痕就是明证。

    小人的爹气不过,去找上官理论,却又被一顿好打,没熬过去,直接走了……”

    说道后面,王二已经泣不成声了。

    他是战俘管理处精心挑选,并进行了动员的。

    所说的事,禁军中都知道,并无虚假。

    因此效果极好,在士卒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有了王二打头,其余宋兵挨个上台,诉说自己的苦楚。

    谢天谢地谢高俅,这部禁军都是怀恨在心的。

    普通士卒,被克扣军饷是十分正常的。

    血汗钱被贪墨,谁人不恨?更不要说如王二一般惨的。

    作为禁军最高指挥者之一,高俅没罪,谁有罪?

    义愤填膺,喊打喊杀不绝于耳。

    方天定看向张宪,道:“你可以写信,把此间的事告知你父,再问他,这样的朝廷该不该灭。”

    张宪是官宦子弟,自然不会天真的以为,皇帝是好的,坏的都是下面的奸臣贪官。

    只是张所还在赵宋之中,张宪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他的态度已经松动了。

    这样的朝廷,的确没有什么值得效死的。

    “我会写信告知家父的。”张宪答道。

    方天定颌首,笑道:“尔父才德兼备,尔智勇双全,实在不必愚忠赵宋,当在百姓角度考虑才是……”

    话未说完,只听宋兵中爆发出海啸一般的呼喝。

    “杀了高俅,杀了高俅~”

    千余人的诉苦,让宋兵不满的情绪彻底点燃,再也按捺不住,只要杀了高俅泄愤。

    不知不觉中,降兵们都想弃宋投明,让自己及子孙后代不再遭受欺辱。

    于是,公审高俅的目的完美达成。

    通过公审,挑起降兵的仇恨,方便就地转化,以快速扩充军力。

    眼看日落,方天定喝道:“高俅罪大恶极,罄竹难书,在此,我宣布,活剐高俅!”

    “太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士卒立刻爆发出震天价的喝彩。

    方天定看向林冲,道:“林将军,你便来割这第一刀吧!”

    林冲拜谢了,抓起一把手术刀,走向高俅。

    到了近前,林冲道:“你这厮,昔日我敬你爱你,你却不把我当人看,今日,我便让你不得好死。”

    高俅只是挣扎。

    “剐刑岂能无声,来啊,取了他嘴里的东西。”方天定令道,

    立刻照办。

    高俅痛哭着叫道:“饶命啊太子,都是赵佶那狗皇帝作孽,和我无关啊~”

    “嘿嘿,与你无关?”

    狞笑中,林冲一刀割下,从高俅大腿上片了一块肉。

    “啊啊啊~痛杀我也!”高俅立刻痛的哭爹喊娘。

    林冲跪倒在地,痛呼道:“娘子,为夫终于为你报仇了~”

    见者无不心酸。

    林冲被陷害的事,东京城里无人不知,禁军里当然也传遍了。

    只是也只能背着人感叹一句,无人能够声张正义。

    不过,正义会迟到,也会缺席。

    若非明朝崛起,林冲这辈子也别指望报仇了。

    群情汹涌中,高俅吃剐的痛快,直直被割了三天,才由王进一刀枭兽。

第233章 天下一惊() 
“来啊,封锁所有门户,严禁任何人出入,余者随我进去抓人。”

    带队的虞侯一声令下,随行士卒各自散开,围住了这座东京城里排的上号的豪华府邸。

    “大胆!”怒喝中,一个奴仆模样的人从耳房内出来,道:“此乃太尉府邸,岂容尔等丘八放肆!”

    叭~虞侯一刀把这奴仆拍翻在地。

    宰相门前七品官,先是被无视,后又被打,可把这门房气坏了。

    门房捂着脸,带着无穷的愤怒,叫道:“好胆,我必上报开封府尹,定让尔等知晓太尉的威严。”

    叭~虞侯又一刀砸落,喝道:“圣上有旨,高俅贪赃枉法,苛待军兵丧失军心,导致前线大败,自己被擒吃剐,实乃罔顾君恩,有辱国体。

    圣上下令,查封高俅府邸,拘捕相关人等,一律刺配詹州!”

    “不可能,我爹即使吃败,官家也不可能下达如此圣旨。”

    惊叫中,高衙内走了出来。

    高俅新发迹,不曾有亲儿,借人帮助,因此过房这阿叔高三郎儿子在房内为子。

    本是叔伯弟兄,却与他做干儿子,因此,高太尉爱惜他。

    那厮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都叫他做“花花太岁。“

    因为偶遇林冲娘子,贪念其美色,一再逼迫,不但把林冲逼上了梁山,还逼的林娘子自缢。

    京城之中,被玷污的娘家妇女更是数不胜数。

    此便是高衙内,依仗高俅权势,横行无忌的存在。

    这虞侯却懒得废话,喝道:“来啊,锁上带走!”

    高衙内待要反抗,却被水火棍直接打翻,复又锁住,牵往天牢去了。

    拿了高衙内,宋兵涌入府内,所有人全部拿下。

    此乃赵佶的雷霆之怒,无人敢申辩。

    “想不到堂堂太尉,也被抄家了。”

    “朝廷前线大败,官家如何不怒?这反贼,端的厉害。”

    “我看这东京啊,也安稳不了太久,还得早早筹谋退路。”

    看到军兵们给太尉府贴了封条,吃瓜群众们纷纷议论开来。

    “耻辱~”

    咣当~

    一方砚台被摔的粉碎。

    赵佶怒气冲冲地喝道:“堂堂太尉,不思以死报国,却要投贼苟活,却被人公审活剐,实在耻辱。”

    众臣拜下,道:“陛下息怒!”

    “息怒?如何息怒?”喝问一句,赵佶继续咆哮道:“十万大军尽殁,四路征伐没了一路,其余三路不得寸进,南方连连丧师失地,如何息怒?”

    咆哮累了,赵佶喘着粗气,道:“传旨,失地地方官,斩!家属流放。

    战败,以身殉国者,追封厚葬,荫其妻子父母;未死,逃回者降职三级,允许戴罪立功;被俘者,夺职,流放家眷;投贼者,株连九族!”

    “陛下圣明!”众臣齐拜。

    赵佶又问道:“前线吃紧,可有对策?”

    蔡京上前,拜道:“为今之计,只得遣使出辽,重新申明两国之好,换的边境无恙,以抽调军兵南下平贼。”

    “善。”赵佶点了个赞,又问道:“何人愿意出使辽国?”

    按照他现在的暴脾气,他就要把蔡京派出去。

    只是蔡京老胳膊老腿的,怕是没到辽国就嗝屁了,凭白耽误事情。

    闻言,太学学正秦桧出列,拜道:“臣愿往,便是舍却这条性命,也要换的边境无忧。”

    赵佶大喜,道:“拟制,加封秦桧为礼部侍郎,钦命慰辽大使,即刻出使辽国。”

    秦桧拜道:“谢主隆恩。”

    这个史上著名的投降派,害死岳飞的奸臣,抓住机会立刻老母鸡变鸭。

    赵鼎出列,拜道:“辽人无义,见我国边境空虚,必然来犯。

    当使人走一遭金国,诱其攻辽,使辽人无力南下。”

    “准!”

    “当年攻夏以后,西北边军多有弃甲归田者,此时军事危机,或可再次招募,用来平贼。”

    “准!”

    只要是有助于平贼的策略,赵佶立刻准奏。

    庐州会战损失军队十余万,真的把他吓坏了。

    再这样搞下去,吃枣药丸啊!

    天色将黑时,一架牛车缓缓进了应天城,直趋刘府。

    牛车只是平常,然而两头纯白色健牛,却不平常。

    白牛拉车,显示着车主身份不凡。

    不一刻,牛车到了刘府前。

    刘民生与胡安国两位大拿,早就在门口等候了。

    车主下车,看到两人等候,立刻施礼,道:“有劳两位前辈等候,折煞小子了。”

    刘民生笑道:“愚任先生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且请入府说话。”

    笑容很真诚,也很得意。

    这可是名震天下的茅山书院山长侯蒙。

    茅山书院由处士侯遗始建于天圣二年1024,至今传承百年,历经六代。

    侯蒙,号愚任,乃是茅山书院第六代山长,其在士林文坛的地位,比刘民生两人高了许多。

    他不止学问做得好,教授学生也很有一手。

    接管书院后,侯蒙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书院学生在赵宋科举中,必有中进士者,少则三五人,多则一二十,为六大书院之首,实在兴盛的很。

    各自安坐,奉茶之后,刘民生道:“愚任先生到此,未知有何指教?”

    侯蒙道:“不敢刘老如此称呼,晚辈看了先生字典手稿,也想在这文坛盛事中分一杯羹,是故来了。”

    “这小滑头,端的不说实话。”刘民生暗暗腹诽。

    编撰字典是真,示好朝廷更真。

    庐州会战的结果传遍天下,世人无不震惊。

    因为这是战争的转折点。

    所谓一子落定,满盘皆活。

    高俅被灭,方明可以抽出十余万军队用于其他方向,形成滚雪球优势,彻底打赢战争。

    当然,未到最后,谁也不敢保证明朝必胜,然而胜势已显。

    此时不来投靠,更待何时?

    等到最终胜利再来,黄花菜都凉了。

    胡安国叹道:“尤记得我朝科举时,应者聊聊,都不看好我朝前景。

    庐州会战一下,便是愚任先生这等大才也愿共襄盛举,实乃我朝之幸啊。”

    瞎说什么大实话!侯蒙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只得喝茶掩饰。

    打下应天,方腊多次下旨嘉奖茅山书院和侯蒙本人,方天定亲自写信邀请茅山书院士子出仕。

    科举之前,刘民生和胡安国更是亲自拜访侯蒙,请其书院士子出仕。

    结果,都被侯蒙阻止了。

    归根结底,还是方明没有经过赵宋的大考,并不让人相信。

    庐州大胜,侯蒙再也坐不住了,果断出山。

    他号愚任,可不是愚人,能够看得清风向的。

    沉思片刻,侯蒙决定开门见山,便说道:“小子厚颜,此来一是为了参与字典编撰,二是前来应天书院取经,三来嘛,便是为院中学子谋些前途。”

    “哈哈,愚任先生还是快人快语啊!”刘民生抚掌笑道。

    笑归笑,却不能不答应。

    侯蒙来投,是士林态度转变的风向标,接纳他,千金买马骨的马骨就有了。

    当然,侯愚任也不亏。

    哪怕方明最后败了,他和茅山书院也会安然无恙。

    他自己的文名,足以保证赵宋不敢下杀手,莫说还有许多学生打掩护了。

第234章 兵发泗阳()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嘹亮的歌声中,士气高涨的军兵依次出营,向着东边走去。

    城头上,各将簇拥着方天定,目送大军拔营。

    萧嘉穗回到城头,道:“太子殿下,各军正有序出营,预计十天后到达泗阳城下。”

    方天定微微颌首,道:“我部领大军,只是幌子,其余各路才是关键,勿得有失。”

    众将齐道:“太子放心,定让童贯插翅难逃!”

    方天定领大军七万,直趋泗阳城下,与泗阳守军会攻童贯大军。

    李助领军四万,攻打宿迁,以断童贯粮道和后路。

    林冲领军一万五,沿淮河直趋海州,堵住童贯东去之路。

    此乃四面埋伏之计。

    定要剿杀得童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方天定看向林冲,道:“海州宋军不多,然而童贯距离不远,支援随时可至,莫要贪功,只要让他秋粮颗粒无收便可。”

    刮了高俅,林冲彻底死心塌,也不惮于与梁山故旧正面对阵了。

    因此,他请令为海州主将,只要报恩。

    另外,他也想把鲁智深劝来,也好全了兄弟情义。

    林冲道:“敌来我退,敌退我进,只要保存有生力量便可。”

    “不错,正当如此。”萧嘉穗赞道。

    都是提前定下的战略。

    马上秋收了,攻打海州,可以斩断童贯就地补充粮食的可能。

    根据计划,若事不可为,哪怕一把火把田野烧了,也不给童贯留下一粒米。

    城池其实不重要,只要粮食毁了,这路军队便可以乘船过河暂避。

    方天定又看向李助,道:“宿迁乃是童贯大后方,军兵众多,你只有三万军,压力大不大?”

    李助笑道:“若是正面会战,末将怕是不敌,此次是据城而守,实无困难。”

    信心满满,好似已经站在了宿迁城头上。

    方天定也没见责,因为早已经安排下了内应,就等大军抵达。

    “报~”鸽使飞来,道:“禀太子,张威将军飞鸽传书,六安军已下。”

    “好!”方天定一拍墙头,喜道:“大军拔营,胜利传来,实乃好兆头啊!”

    众将拜道:“恭喜太子,我朝再下一地。”

    “唯将士奋勇,我朝才能安泰!”感叹一句,方天定又下令道:“传令张威,继续向北,努力扩张!”

    “是!”传令立刻飞马而出,传达命令去了。

    方天定转身,看向伍零九,道:“卿乃六安军主官,可有信心治好六安?”

    伍零九拍着胸膛道:“定不让太子和朝廷失望。”

    “善!”方天定颌首,勉励道:“治好六安,还有更广阔的舞台等着你!”

    伍零九拜谢。

    想他一介白身,半年不到就成了六安军主官,真是坐火箭的速度。

    不过也正常,明朝方兴未艾,只要立场坚定,能力又不差,那升官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当然,提拔这么快,和他曾为太子媒人也不无关系。

    方天定看向北方,道:“传令,张宪即刻前往王寅部效力,助其拿下寿州。”

    萧嘉穗道:“太子,张宪投降不过一旬,现在派出,会不会太早了?若是……”

    方天定道:“其父守寿州,坚持不降,急切难下,为免损失过大,当断则断。”

    派出张宪,便是复叛,不过损失一将,不会有太大影响。

    若是张宪说服张所投降,便可以轻易得一州之地,还可以收得张所。

    这种高风险,高收益,但是失败损失不大的买卖,当然可以做得。

    不一刻,张宪到来。

    方天定道:“此来旬日,你也见了我朝气象,可有收获?”

    张宪道:“纵观我朝,比历朝历代强了不少,或可实现天下大同。”

    “前途漫漫啊!”感慨一句,方天定又道:“为寿州百姓计,我希望你能劝的你父投降,也好免得玉石俱焚,生灵涂炭。”

    张宪垂首,道:“吾父意坚,恐不易劝动。”

    “无妨,你自去便是。”方天定道:“若你父来投,就地为寿州知州,治理民政。”

    张宪拜下,领命告辞。

    方天定又看向身后,道:“庐州便交给诸位了。”

    新任知州卢襄拜下道:“太子放心,定不让一人因饥寒而亡。”

    卢襄投降后,还是应天府尹,然而他是降臣出身,说话底气不足,成绩也只是差强人意。

    因此,他主动申请外调,来庐州担任了知州。

    这不是个轻松的活儿。

    庐州刚刚经历过大战,城池残破,野外多有荒废。

    想收回移民,重振经济,不费大心思是不可能的。

    不过,想更进一步,接受困难任务是必须得。

    只要庐州治理的好,卢襄就可以洗去降臣的身份,挺直腰杆做官。

    方天定又看向史进,道:“庐州城中,所剩大多是降卒,军心未稳,要抓紧教育与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