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从挽明开始-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办法,就这样,一个如饥似渴,一个要完成任务。

    袁嘉升豁出去了,两人在高烛的光中翻云覆雨,尽享男欢女爱的乐趣。

    韦后比较放得开,尽情享受,试图用她的娇媚让袁嘉升神魂颠倒。

    袁嘉升被主动的韦后睡服,她的欲望要比太平公主强烈得多。

    那一晚,他们如胶似漆,临别之时,韦后回眸一笑,对袁嘉升道:“梁王真是高手,本宫今天很高兴。希望梁王今后幸勿负我!”

    袁嘉升道:“一定支持皇后!”

    此时的安乐公主,不时也来梁王府找袁嘉升。袁嘉升有点守不住韦皇后母女两个,他建议皇后韦氏为安乐公主找一个驸马。

    因为武崇训被杀,安乐公主年纪还小,还从母亲韦后那里继承了风流禀性。

    此时,一个人进入了袁嘉升和韦后的视线。

    这个人就是武延秀,是武承嗣的次子。

    当年,突厥首领默啜可汗上言武则天,为自己的女儿求亲。

    武皇帝便下令让武延秀代表皇室,由武延秀迎娶默啜可汗的女儿。知道真相后的默啜很生气,他要结清的是李唐皇室,而不是武延秀,便扣押了武延秀,还入侵了赵、定等州。

    袁嘉升杀了大食国使者,突厥怕遭到大食国报复,请求再次和大唐和好,为了表示诚意,将武延秀送回。

    武延秀在突厥国中学了一口的突厥语言,常在安乐公主家唱突厥歌,跳胡旋舞给安乐公主消遣取乐,一来二去两人熟悉了。

    袁嘉升便建议武延秀与安乐公主成婚,这提议得到了唐中宗皇帝、韦氏皇后的赞同。

    婚礼办得十分隆重,安乐公主使用皇后的仪仗队,从宫中出发,嫁到武府。

    这时的武府,是全新的,在金城坊另造壮丽的宅第。还在府后小山上建造了一座安乐佛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

    为了让武延秀配得上安乐公主,唐中宗还授予他太常卿官职,兼任右卫将军,改封为恒国公,食邑五百户。

    这样,袁嘉升与皇后韦氏重续旧情就有了时间。

    按照历史,袁嘉升还与上官婉儿保持了情人的关系。

    上官婉儿这时已经被李显迎回宫中,封为了婕妤。

    唐中宗李显又因上官婉儿深通文墨,跟在武则天身边多年,能处治朝政,便又命婉儿掌管制命。

    不过,上官婉儿早就被袁嘉升睡服,如今李显娶了她,也并不妨碍他们在宫中偷情。

    袁嘉升的权势很大,出入宫禁,一向都不需要避忌。

    自从跟韦后也有一腿之后,他益发肆无忌惮,有时候直接进宫去找上官婉儿。

    有一天,袁嘉升怀中正拥抱着上官婉儿在御花园的后花园里赏月,皇后韦氏来了,脸上并无怒容。

    韦氏笑着对袁嘉升说:“梁王真是好福气,连昭容也愿意跟你快活,你真是好乐啊!”

    没办法,袁嘉升只好邀请韦后也一起加入,此后韦皇后和上官昭容同心合意,和袁嘉升十分亲密。

    有时候,袁嘉升在梁王府中,韦皇后见他久不进宫来,心中便不乐,唉声叹气。

    唐中宗李显虽然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但是知道韦皇后想着梁王,便命太监去宣召袁嘉升进宫。这对夫妇,奉行互不干涉的原则。

    皇后见了袁嘉升,这才笑逐颜开,邀请他玩赌双陆脱衣服的游戏。

    韦后故意输给他,唐中宗皇帝手中握着一把牙签儿替他们算输赢。

    有时候,上官婉儿也会参与进来。

    袁嘉升没忘了自己的任务,韦后不想再偷情,想仿武后的行动,自立为女皇,他也大力支持。

    安乐公主有时候来找袁嘉升和韦皇后,异想天开,说:“母后,我还是想做皇太女。”

    皇后韦氏听了,笑抚公主的脖子,说:“这个嘛,也不是不可能。待母后做了女皇帝,就立你当皇太女!”

    袁嘉升笑而不语,他把中宗身边的女人都睡了,和韦后、上官婉儿、太平公主等结盟,整个大唐的军国大权也就落到了他们手中,唐中宗就成了一个傀儡,他也乐于当个傀儡,在宫中肆意寻乐。

    此时,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位大臣已经封王,汉阳王张柬之、扶阳王桓彦范、平阳王敬晖、南阳王袁恕己、博陵王崔玄晖,已经赶赴封地,但是在朝中还有巨大的影响力,韦后对他们不放心,怂恿唐中宗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五王”流放到更边远地区,在中途暗杀他们。

    唐中宗不忍心,说:“他们毕竟都是朕的心腹,这样做会让天下人寒心。”

    皇后韦氏却不顾唐中宗的态度,她在背后擅自作主下旨,命人害死五王。

    袁嘉升知道皇后韦氏的计划,他也无可奈何,这就是历史的残酷无情,忠臣很多都没有好下场。

    最终,张柬之被流放偏远的泷州,忧愤而死。

    敬晖被废黜的许州司功参军郑愔捏造罪状诬告,被贬为崖州司马,不久后又改迁琼州被杀。

    桓彦范被流放到贵州,遭杖杀而死。

    袁恕已被流放到环州,被逼至发疯,后遭击杀。

    只有崔玄暐为狄仁杰所提拔,袁嘉升保了他一命。

    五王被皇后韦氏迫害,唐中宗见韦后无视自己的存在,很生气去质问她。

    皇后韦氏却冷冷地说:“陛下在房州时候,不是说将来当了皇帝,就让妾身为所欲为吗?为何如今又要来干涉呢?”

    唐中宗见皇后拿这话来压他,心中气恼,但话又是自己当初真说过,便气得什么也不管韦后的。

    韦后也不理唐中宗,与上官婉儿围着袁嘉升争风吃醋。

    那天,午后无事,韦后心中很是惦记袁嘉升,便又命太监去宣袁嘉升进宫。

    袁嘉升来了之后,韦后便命宫女摆上赌具,玩起赌双陆,玩到一半,把双陆一掀,一耸身倒在袁嘉升的怀里。

    袁嘉升不好意思拒绝,两人手拉着手进寝宫去了。

    在一旁站着看他们玩的上官婉儿,牙齿直痒,也跟着一起去了寝宫。

    这时候,大唐的后宫变得十分混乱。

    太平公主、皇后韦氏、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这些女人,都开始乱政。

    有了袁嘉升的支持,韦后揽权很厉害,让那他的哥哥韦温及宗楚客分掌大权,鬻宫卖爵。

    皇后韦氏的权力膨胀后,情人还不仅是梁王一个。

    有了武则天的榜样,韦后也开始在宫中养了三个面首。

    一个是杨均,原是韦嗣立家的厨子。

    那天,韦后到韦嗣立的府上饮酒,觉得菜做得出色,就大赏厨子。

    杨均来谢赏,韦后一眼见他少年英俊,便把杨均调入宫中,专替自己做菜。

    到了夜深时,皇后韦氏还在别室里悄悄地传唤杨均,两人玩到一块。

    后来,韦后还跟唐中宗撒娇,给杨均封了光禄少卿的官衔。

    韦后的第二个面首叫,原是太医院的御医。

    马秦客偶然进宫替韦后治病,只因长得清秀,也被收了,对他的宠爱,也不在杨均之下。

    第三个面首是叶静,是一个马贩子。他在元宵节的灯会上表演马技,被韦后看中,召进宫去。

    此时的上官婉儿,也是很不甘寂寞的。在她倡议下,大唐大兴文学之风,各种各样的赛诗会如火如荼地折腾起来。

    上官婉儿当仁不让地主持会议,代帝后捉刀作诗,还充任考评裁判,天下士子文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上官婉儿秘密购买私宅,养了一些诗人,最出名的就是崔湜。

    按年龄,上官婉儿徐娘半老,差不多可以当崔湜的姑姑了。

    这个青年崔湜,也是奇葩,出身于博陵崔氏世族,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

    本来他可以靠才华上位,却偏偏要靠依傍女色上位,然后收受贿赂,卖官鬻爵。

    袁嘉升知道并不强加干涉,因为历史原本就是这样子,他尽量不去改变,维持原貌。

    那一天,正是昼长人静,袁嘉升跑去找太平公主府。

    梁王原是在太平公主府中出入惯了,他和太平公主的风流私情,府中上下原也知道,所以袁嘉升进府来,没有人拦阻他。

    当时已经是盛暑天气,太平公主也是放诞惯了的女人,她在走廊下横着一张湘妃榻儿,正和一个男人在寻欢作乐。

    那榻儿帘儿也不放,帏儿也不掩。

    袁嘉升上前一看,那男人确是崔湜。

    “好你个崔湜,竟然又跟公主勾搭上了。”袁嘉升道:“你这是在侮辱公主,本王一定要去进宫告诉上官婉儿。”

    “啊!梁王饶命。”崔湜顿时吓得跪在地上,裤子都没穿。

    “没出息。”太平公主笑嘻嘻看着跪在地上的崔湜,说:“敢干不敢承认?算什么男人。”

    崔湜说:“昭容的醋劲儿是很大的。”

    梁王袁嘉升说:“这时候你知道怕了?哈哈,晚了,本王这就进宫。”

    崔湜吓得忙把袁嘉升拦住,邀他一块儿到自己家中去饮酒,说有惊喜。

    “什么惊喜?”袁嘉升问道。

    “你去了就知道了。”

    袁嘉升一到崔湜家中坐下饮酒,崔湜吩咐传女乐出来。

    只见一群粉白黛绿的女人,围绕在袁嘉升的身旁,歌舞缭乱。

    “崔大人,你这府上,尽是一群庸脂俗粉,这种货色,本王见得多了,这算什么惊喜?”袁嘉升很不满,说。

    “惊喜还没出来。”崔湜举着酒杯,尽自痛饮。

    过了一会,袁嘉升忽然见一个年轻的侍女,从屏门后转出来,同崔湜耳语了几句。

    崔湜点头道:“快点吧。”

    那侍女转身进去,崔湜便对袁嘉升道:“小臣妻小,也颇懂得为悦己者容,方才侍女出来,传说她已准备妥当。马上就来代小臣陪千岁喝酒。”

    “这就是你说的惊喜?”袁嘉升知道,崔湜的夫人,在长安也是着名的美人,在朝的文武百官,很多人想瞻望她的容颜。

    袁嘉升的两眼却不由得向屏风后面望去,只听得一阵环佩声响,接着风中送过一阵脂粉香,两位侍女拖着一位天仙似的美妇人裙子,冉冉走出。

    崔夫人见了袁嘉升,深深地道了一个万福,玉手捧着壶,斟着一杯酒,说了一声:“梁王,千岁千岁千千岁!请满饮此杯。”

    袁嘉升抬眼看时,只见崔夫人容光妩媚,那声音也是呖呖莺声,果然不是俗人!

    崔湜这时找了一个借口,很自觉地抽身出去!

    “这确实是一个惊喜!”袁嘉升一仰脖子,喝了美人的酒,一把将崔夫人的柳腰儿抱住,已是欲罢不能。

    崔湜的夫人也知道这是崔湜故意安排,崔湜因为要图自己的功名,她也不反抗,和袁嘉升一起去床上享受,渐渐生成性格风骚。

    后来,袁嘉升经常去崔府,发现崔湜还有两位女儿,是崔湜原配王氏所生,一对姊妹花,比梁王府的小莲和小碧还漂亮,雪肤花貌,甚至和她继母崔夫人真不相上下。

    袁嘉升如何肯轻易放过?便向崔湜提要求,纳她们为妾。

    崔湜为了自己的前途,也答应了。

    最终,在袁嘉升、上官婉儿、太平公主的帮助下,崔湜官拜宰相。

    知道内情的人,在背地里笑话崔湜,他却也毫不在意。

    袁嘉升也很享受这个女人开放的时代,他一边享受各种女人,一边查穿越者的下落,但这个穿越者非常狡猾,神龙政变之后就没有露出马脚,历史似乎走上了正道。

第110章 李隆基的野心() 
在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将大唐的国都迁回长安,梁王袁嘉升在长安逍遥快活,和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皇后韦氏母女,还有崔夫人、崔氏姐妹,小莲和小碧等美女日日笙歌。

    闲暇之时,袁嘉升喜欢坐马车逛逛长安城,古长安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

    整个长安城四四方方,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进出,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就是长安的主要交通干道。

    长安城内有一条着名的朱雀大街,纵贯南北的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衔接大唐皇宫的承天门、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

    朱雀大街把长安城分成东西大致对称的两部分,东城和西城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

    长安的居民,则居住在城内南北的大街,东西大街,这两个街区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一百一十个坊,形状酷似一个围棋盘,天圆地方。

    长安的皇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构成,中部为太极宫,正殿为太极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

    皇城接宫城之南有街,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袁嘉升的新梁王府也在皇城南边。

    长安是国际化的大都市,都城里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军士、奴仆杂役外,还有佛道僧尼,外国商人,留学僧等总数不下三万。

    光是大使就不少。当时与唐通使的国家多达三百多个,大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

    梁王府里建起了一座人工园林——芙蓉园,园中有曲江池。袁嘉升以亲王身份在大唐逍遥快活。

    一场初雪下来,整个长安城一片冰冷,凛冽寒气将一切浸润透彻。当时靠木炭取暖,长安两市平日里堆积如山的薪炭早没了踪影,需要购炭之人须赶早市,方能购回木炭。不少城外的人,便在山上烧炭,拉进城里卖。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袁嘉升不禁想起了那首着名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好在冬天很快就过去了,长安又恢复了生机。

    阳春三月,唐中宗李显当天宴请一些皇亲贵族进宫品茶。袁嘉升入宫,在太极殿遇到了太平公主,便一起入宫。

    见到李显,上官婉儿也在他的身旁。袁嘉升看了上官婉儿一眼,她此时胖了不少,已经穿着华服,皮肤显得更加白皙,一派富贵之气,两人相视一笑。

    太平公主见袁嘉升和上官婉儿相视而笑,有点吃醋,但没有当场表现出来。

    太平公主也知道,上官婉儿今非昔比,过去上官婉儿在宫内仅是一女官,现在已成了皇帝的二品昭容,又掌诏命,有中书宰相之实。

    相王李旦父子,那天竟然也都被邀请进宫了,袁嘉升不明白李显的用意。

    酒过三巡,唐中宗回视李旦与太平公主,道:“朕昨晚在宫中捡出文德皇后的《女则》,仔细一观,心中大有亲切之意。遥想文皇帝和文德皇后,其言行是我们儿孙们的楷模。朕也算有福,能继承大统,我们兄妹三人,应该像早年一样,相互支持。”

    女则是长孙皇后临逝前的辑录,记录了前代妇人恪守妇道的故事,书成十卷,名为《女则》,并亲自作序。

    袁嘉升听了中宗李显的话,觉得李显是异想天开,在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这些女人面前提《女则》,还真是讽刺。

    相王李旦却微微笑道:“皇兄,你真是用心良苦,我觉得甚是,我们兄妹应该同舟共济。”

    “我们今天不谈俗事,去品贡茶。”李显说,他带人移步进入西侧门内,迎面而来一阵清香茶味。

    袁嘉升也跟去了,举目一看,只见室内甚阔,一尘不染,西面的墙下排立着几十个大缸,另外一侧站立着数名素衣的年轻婢女,她们正在制茶,酒席也摆好了。

    “今天我们不谈国事,主要是家人团聚,清宴品茶,共享天人之乐。”皇帝李显很高兴,邀请大家举杯畅饮。

    李显身边的皇后韦氏见李显屡次三番提到家人,眉头皱起,脸现严峻之色,她站起身说:“皇上,且慢喝茶。相王父子今日到了,我说几句,听说最近潞州发生了不少灵异之事,如紫云耸起,黄龙再现。”

    “皇后听谁说的?”李显很不高兴。

    “听谁说的不重要,臣妾听闻羊头山北有童谣曰‘羊头山北作朝堂’,如此异象,岂不让人怀疑?”

    “皇后想说什么?”李旦问道。

    “实话说吧,本宫请人卜筮了,卜筮者说,潞州为小州,此异象若无贵人应之,则为大凶。”

    “你说的贵人,不会是隆基吧?”李显问道。

    “吉凶一道,关键在人,若无贵人,则潞州会有叛逆;若有贵人,则潞州成为龙驭之地。”

    袁嘉升听了皇后韦氏的话,大为惊讶,唐人每遇大事,皆卜筮以问吉凶。

    这时候的朝廷还设太卜署,专掌卜筮之法,人们比较迷信。潞州正是李隆基外放地,这韦后搞什么鬼?难道她要对付李隆基?这可不行。

    “皇上,臣以为占卜的事,未必靠谱。”袁嘉升说。

    “对,以后再说吧。”唐中宗李显有了台阶,笑着招呼李旦、太平公主、李隆基等人坐下品茶,一面令婢女收拾几案。

    “七嫂,那些江湖术士的话,有时候不可信。”太平公主说。

    在女皇武则天当政之时,太平公主虽有养男宠的嗜好,绝不踏入权力的圈子。神龙政变之时,太平公主果断出手,参与了政变前的密谋,成为举事诛杀张氏兄弟的关键人物。

    此时,得益于李显的偏袒,她的羽翼渐丰,对最高权力日渐感兴趣,见韦后在打李隆基的主意,她出来替李隆基说话。

    李隆基原在京城,那里达官贵人太多,一直默默无闻,如今到了潞州,那是独一份的郡王身份,刺史张暐是一个爱交朋友的豪爽之人,看到京城郡王来此,焉有不交之理。两人遂一拍即合,日夜厮混在张暐府中。此时太平公主和李旦父子的关系很好,当初对付张氏兄弟时,李旦父子与太平公主结为联盟,步调一致。

    现在李显对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言听计从,李旦和太平公主就又自然站在了一方。

    袁嘉升看了一眼皇帝李显与相王李旦,他们面貌相仿,然脸上的神情大为不同,说:“眼下为多事之秋,如果皇帝重视小王爷,可以召他回长安。长安和潞州不远,一天就能到了。”

    李旦沉默良久,道:“皇兄,梁王说得对。现在我的年龄愈长,偶尔也会想起孩子们。隆基他被放外任,磨练一下性子,也是好事,不过如果让他回来,我也就更高兴。”

    此时,太平公主还想为李旦父子说话,李显说:“妹子,你少说两句,你的食邑不少,母后在日,你的食邑已达三千户,朕即位后,又加至一万户,朕还为你单独开府置官属,府属皆有俸禄,你府中财物甚多,缘何还要夺人水碾?还被僧人告到官府里,这件事弄得沸沸扬扬。”

    “皇兄你既然说起来,我就给你算算。”太平公主这时跟李显哭穷道:“你有所不知呀,妹子的食邑比一般公主多了一些,然府中下人多开销也大。”

    李显身为皇帝,此时还是顾念皇家人的骨肉亲情,见太平公主这么说,道:“好了,今日欢聚一堂,我们家人,就不提那些不高兴的事了,听乐吧。”

    于是,李显拍拍手掌,丽人唱罢缓缓退出,舞者亦随之退场。

    只见一时间乐声不断,操鼓手扬槌于头顶,身后的乐工眼睛齐望在鼓槌上。

    随后,那些宫女鼓槌落于鼓面,那声音,似江畔对面夜行人脚踢石子,又似是山涧之间风吹浮石落入深渊的跌撞,很是清响。不一会,声音有变,仿佛在空旷的月夜下更显哀愁,后续音中似有苍凉之意。大家都鼓掌欢呼。

    不一会,李显命诸多乐工出场,琴、瑟、筑、雅依序奏出:仿佛空明的月夜里,一位愁肠人漫步在旷野。每至乐声转换之际,羯鼓便成为乐器进退的指挥。

    这些宫廷乐手,大都经验老道,不到半个时辰,诸乐器停奏,唯有羯鼓开始发力,鼓声由缓而急,众人都叫好。

    乐器轮番上演之后,就是马球表演。唐朝,马球这项运动,已经流行,一般唐朝人玩马球分成两队,每队十人,和足球差不多。

    球门跟足球不同,就是把一块大木板竖着埋在泥地里,埋一半,留一半,木板当中挖一个直径不到半米的圆洞,双方比赛,马球穿过圆洞就能得分。

    袁嘉升看这时的马球赛,已经很有水平了。李隆基亲自上场,他平时爱骑马、打球及郊游,身体由此显得结实有力。

    那天,见太平公主、袁嘉升等都护着李隆基,韦后没有为难李隆基。

    李隆基返回潞州,和他的朋友们打完马球,咏唱的丽人走来送过来一方锦帕,让李隆基擦拭脸上的大汗。

    这名丽人名赵敏,随父亲入张暐府当歌女,李隆基看到此女生得美貌,又兼风姿绰约,能歌善舞,遂生爱意。

    这个张暐,阅历丰富,见此状顺水推舟,就让出己宅旁边的别院为李隆基和赵敏的爱巢。郡王纳妾,本来需朝廷册封,现在张府上下却不管这套规矩,早称赵敏为赵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