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丰碑杨门-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了。”

    曹琳略微惊讶,“那现在为什么出来了?”

    “这不是你面子大嘛!”

    曹琳浅笑一下,嗔怒道:“贫嘴!”

    杨延嗣乐呵呵一笑,追问道:“让你请的人,都请到了吗?”

    曹琳凤目微翻,端庄中带着一点俏皮。

    “你这位棋画双绝的大才子吩咐的,小女子怎么敢不照办呢?”

    杨延嗣听到了曹琳语气中的埋怨,赶忙抱拳,“多谢曹姐姐仗义相助,日后有什么差遣,杨延嗣定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曹琳得意的一笑。

    “这可是你说的。”

    杨延嗣点头,“那……咱们走吧?”

    杨延嗣和曹琳两人对着佘赛花施礼后,一起退出了正堂。

    直到二人走了好久,佘赛花才回过了神,想到杨延嗣刚才和曹琳向自己施礼时候的场面。

    佘赛花喃喃自语。

    “这臭小子也长大了……也该到了成婚的年纪了。”

第0055章 汴京自古繁华() 
春风十里,风和景明。

    汴京城内,繁花似锦。

    行脚店内,过往商客们喝着热茶汤,胡吹乱侃;酒肆内,三教九流应有尽有,交头接耳,互相传递消息;酒楼妓院内,文人墨客们开怀畅饮,纵情高歌,吟诗作赋。

    诚如《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汴京城确实繁华。

    临近御街,放眼望去,到处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饰华丽的软轿马车争相停靠在大街旁,各种矫健的名马宝马纵情奔驰在御街上。

    杨延嗣和曹琳同坐一架马车,掀开幕帘观望汴京城里的繁华胜景。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杨延嗣感叹了一句,引起了曹琳好奇。

    “这是诗吗?又不像,难道是最近刚兴起的词?你作的?”

    杨延嗣淡然一笑,“不错,是词,不过却不是我作的。我只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曹琳仔细品味了一番诗词,略微昂首。

    “寥寥数语,描绘尽了汴京繁华。只不过多了一些脂粉气和名利心,确实不像是你能作出来的。”

    杨延嗣听到曹琳这话,有些惊讶。

    他有些没想到,曹琳文化修养居然这么高,能够很快品味出这首词里面的意境。

    “曹家姐姐,你怎么会认为这首词里面有脂粉气和名利心呢?”

    曹琳似乎猜出了杨延嗣心中所想,横了他一眼。

    “你姐姐我可不是不学无术的女子,从小也读过几本书,自然能够听出这首词里面的脂粉气和名利心。”

    杨延嗣意外。

    老实说,杨延嗣也只是在看到了汴京城繁华后,忍不住想到了这么两句,对于这两句词里面的深意他从来没去想过。

    “想不到姐姐还是一位才女,小弟失敬了。”

    曹琳捂嘴摇头轻笑,“七郎,你越来越调皮了。”

    一双人儿说说笑笑间,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在侍者伺候下,停靠了马车,两人下了马车,并排而立。

    眼前是一座装饰典雅的三层花楼,花楼上雕栏画柱,却风格质朴,和周围花花绿绿的建筑比起来,多了一份精致,多了一份宁静。

    花楼门楣上,挂着一则横匾,匾额上书三个大字。

    长乐坊!

    长乐坊从开张到现在,已经过了近七八天了,杨延嗣这个当东家的,还从未踏足此地。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间的一座巨大的舞台,舞台通体以红木搭建,红木上并没有刷上朱漆,保留了红木独有的纹理和木香。

    舞台高约一丈,四面搭有短阶楼梯。

    舞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波斯羊毛毯,上面绘制着各种吉祥如意的花纹。

    在舞台中间,摆着一张案几,案几上摆着茶杯、纸扇、惊堂木。

    一位八字胡,身材瘦弱,一身长衫的老者在台上口若悬河的在讲评书。

    “话说这孙猴子和唐僧到了高老庄……”

    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一卷《西游记》中高老庄的情节讲的扣人心悬。

    台下听众们,一个个坐在鹅毛填制的简易沙发上,听的入神,手里抓着的瓜子、红枣也在不自觉间掉落在了地上。

    杨延嗣和曹琳在身穿精干短衫的侍者带领下,悄然到了临近门口的一座类似吧台的地方。

    台上说书人讲的《西游记》明显引人入胜,柜台内的美女掌柜也听得入神,丝毫没注意到有客到。

    “这个叫《西游记》的故事,最近在汴京城里很火爆。我那个不成器的弟弟,每日下了职,就会跑到这里来听,回去后老跟我讲。”

    曹琳并没有因为美女掌柜怠慢而生气,反而在一边为杨延嗣解释。

    杨延嗣淡然笑了笑,“能够火爆整座汴京城的故事,自然有可取之处。”

    曹琳意外道:“你似乎,对这个火爆汴京城的故事,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杨延嗣略微摇了摇头,这个故事本就出自他之手,他对《西游记》算得上是耳熟能详。而且还看过许多影视形式的表演,说书的自然引起不了他多少兴趣。

    “哄小孩的东西,你若是喜欢,回头可以请说书的到曹府去,当面给你讲。”

    曹琳翻了个白眼,“人家胡巧嘴如今在汴京城里也算得上是名人了,请他到府上去说书的权贵不知凡几,怎么轮也轮不到我这个小女子。”

    杨延嗣有些意外,他也没想到,自己随手弄出来帮长乐坊增添名声的东西,居然造就出了一个明星来。

    不过,杨延嗣没办法跟曹琳讲实情,所以只能含糊道:“总有机会的……总有机会的……”

    “好!”

    “赏!”

    就在此事,突然爆发出一声震天的叫喊声,伴随着叫喊声落地的,还有数不清的铜钱、玉器等等打赏。

    原来是讲到了孙悟空变成了高翠兰,戏耍猪八戒的场面。

    数不清的打赏落地,胡巧嘴自然吉利话不要钱的从嘴里喷出来。

    美女掌柜也在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有客人到了。

    定睛一瞧,有些愣神了。

    “公子……”

    如梦刚准备施礼,却被杨延嗣摇头制止了。

    “两位客官,楼上请。”

    如梦亲自带着杨延嗣和曹琳向楼上走去。

    曹琳有些意外的跟在杨延嗣身后,疑问道:“她不问你,就知道你预定了那个厢房?”

    不等杨延嗣回答,如梦就乖巧的替杨延嗣解围。

    “这位小姐,公子是我们这里的贵宾,有单独的厢房为公子准备。”

    曹琳狐疑道:“还有贵宾这个说法?你不是一直都在家里待着吗?什么时候成了这里的贵宾了?”

    杨延嗣浅笑道:“正是因为我是这里的贵宾,才会让你把人邀请到了这里。至于我为什么会是这里的贵宾,上了二楼你就知道了。”

    三人上了二楼。

    二楼的装饰以白色调为主,一个个木质的推拉门上,贴着一幅幅鸿儒圣人们的画像,而且却都是以素描画法画出来的。

    二楼装饰很符合读书人的气质,而且二楼的侍者们也是一身读书人的打扮。

    瞧见推拉门上的素描画,曹琳终于明白了杨延嗣为什么会是这里的贵宾了。

    “这些都是你为他们画的?所以他们给你留了一个贵宾的位置?”

    “然也!”

第0056章 名相吕端?() 
三人走到了二楼正当中的一扇推拉门前,推拉门上画的是一副临摹的鸿儒画像,也是二楼上唯一一副水墨画艺所绘的画像。

    在门前,伺候着两位身穿旗袍的侍女。

    她们两个都是当初和如梦初醒一起被杨延嗣救下的。

    见到了杨延嗣,两位女子很自然躬身施礼,眼中充满了敬重。

    “她们……似乎很尊敬你?”

    作为一个女人,曹琳的六感很敏锐,她感觉到了两位女子和女掌柜如梦,似乎从心底里对杨延嗣都保持着一份尊敬。

    杨延嗣暗中挥手,示意如梦三女先下去,然后笑着对曹琳解释。

    “曹姐姐,自古以来,佳人都爱才子。怎么说,我杨延嗣如今在汴京城里也算得上是一位才子,被人尊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曹琳始终觉得不对劲,可有想不出这其中有什么不妥。

    “贫嘴!”

    杨延嗣抬头看了一眼推拉门上,上面有一块金漆木牌,上书一行娟秀小字。

    小楼一夜听春雨!

    曹琳率先上前,推开了门,门内的景象出现在杨延嗣眼前。

    厢内,女子男子皆有之,分坐两侧,似乎在作命题诗。

    女子们衣着华丽,模样也长的美,年龄和曹琳相近;男子们都是一副书生打扮,年龄则大小不一,少的有十六七岁,年长的足有四十五岁左右。

    这些人年龄样貌虽说差异很大,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曾经在岳麓书院大儒座下听过课。

    岳麓书院前身是一位僧人举办的学堂,太祖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创办了岳麓书院。

    短短七八年,岳麓书院在大宋朝文坛上,就拥有了举足轻重位置。

    曹琳一进门,就听到坐在正中的一位衣着华丽,端庄秀丽的女子笑了起来。

    “琳儿妹妹,你请我们来做客,自己这个当主人的却来晚了。”

    曹琳浅浅施礼,“清裕姐姐你可冤枉我了,前些日子,你们不是吵着嚷着要见棋画双绝的杨七公子吗?今日妹妹我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给你们把人请来了。”

    “真的吗?”

    听到曹琳这话,场中的所有人来了兴致。

    为首被唤作清裕的女子,脸上更是笑容洋溢,“人在哪儿,快请进来我们见见。”

    曹琳转头看着门外,“进来吧!真要让姐姐我出去请你吗?”

    杨延嗣施施然进了房内,冲着众人施礼。

    “杨延嗣见过诸位姐姐们,见过诸位师兄。”

    清裕站起身,盯着杨延嗣,吧唧嘴,“模样倒是蛮俊俏的,难怪琳儿妹妹藏着不肯拿出来。”

    “去你的!”曹琳小脸微红,喝骂道:“清裕姐姐你又冤枉我,人家跟杨延嗣只是姐弟而已……”

    “只是姐弟……不是情郎吗?”

    杨延嗣明显能感觉到,曹琳跟这位清裕姑娘斗嘴,占不到上风。

    这姑娘话语太大胆了。

    杨延嗣还从未见过如此直言谈情说爱之事的女子。

    “姐姐说笑了,延嗣不请自来,冒昧之处,还望海涵。”

    这一次宴会,明面上是曹琳举办的,事实上暗地里却是杨延嗣操作要求的。所以杨延嗣断然不会看着曹琳吃瘪。

    清裕跨过了案几,走到杨延嗣面前,围着他转了两圈。

    “谁是你姐姐?叫的这么亲热,油嘴滑舌的。你是想维护琳儿吗?”

    杨延嗣一时摸不准清裕的脉。

    “姑娘……”

    杨延嗣刚一开口,清裕立马叫起来了。

    “姑娘?又改叫姑娘了,你是想跟我这个小女子拉开距离吗?你不喜欢我?是觉得我没有琳儿漂亮,还是觉得我没有琳儿那么温柔?”

    “额?!!”

    杨延嗣两世为人,还从未碰见过这种姑娘,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应对。

    “公主殿下,您就别为难他了。”

    坐在场中的,那位四十五岁左右,留着两撇胡子,国字脸的壮年开口帮腔。

    “嘻嘻……”清裕嫣然一笑,“本公主只是没想到,皇兄口中的心思阴沉的少年,居然是一个腼腆的孩子。”

    清裕话音落地,拉着曹琳回到了案几坐下。

    杨延嗣没料到,说话如此大胆,如此刁钻的一个姑娘,居然是一位公主。

    以她这个年龄,应该还未曾出阁,那就是赵光义的女儿。

    那么……他口中的皇兄,应该就是太子赵元佐。

    想不到赵元佐居然会给自己一个心思阴沉的评价。

    略微思索了一下,貌似赵元佐的这个评价,对自己没啥实质性的危害……

    在场中的男子邀请下,他坐到了男子所在的一侧。

    他旁边就是刚才开口帮腔的壮年。

    杨延嗣坐下后,略微拱手施礼,“小弟杨延嗣,多谢贤兄刚才帮忙解围。”

    壮年乐呵呵一笑。

    “我记得,东翁曾经说过,你聪明睿智,心思阴沉,下手狠辣,手段莫测。所以,即便是我不开口,你自己解围也是轻而易举的,对不对?”

    一口气四个形容词,而且有三个就是贬义词。

    这让杨延嗣有些脸黑。

    “还未请教?”

    壮年摸了摸两撇胡须,笑吟吟说道:“吕端,任职开封府判官。你弄疯的那三个衙役,就是我的属下。”

    吕端?!

    这个名字让杨延嗣有些意外。

    他没想到,在一场小小的宴会中,居然见到了这么一位未来的名相。

    有两句古谚,就是出自他身上的。

    一则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一则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杨延嗣有点搞不懂,这位出身官宦世家,未来好评如潮的大宋名相,现在年仅四十五岁了,居然还只是一个正八品的开封府判官。

    而且,这位开封府判官,明面上笑脸迎人,暗地里怎么有点向他问罪的意思呢?

    装神弄鬼的事情是万万不可以承认的。

    杨延嗣装傻充愣,“吕……判官,开封府三个衙役疯掉了,此事跟我可没关系,没有证据别乱说,会死人的。”

    “嘿嘿嘿……”

    吕端只是嘿嘿一笑,也不说话。

    弄的杨延嗣有种打人的冲动。

    “你们两个人在嘀咕什么,说出来大家听听?”

第0057章 诗() 
“没什么……”

    杨延嗣否认,吕端却不言语,只是端着酒杯在笑。

    清裕公主大大咧咧抱着曹琳,“琳儿妹妹,你来得这么晚,可是要罚酒哦……”

    曹琳浅笑,也不推辞,端起牛角杯,连干三杯。

    “痛快,既然人已经到齐了,那我们继续刚才的游戏。”

    清裕公主大声宣布,场面再次吵闹起来。

    杨延嗣大致观察了一下,有种擂鼓传花的意思,选一个命题,大家开始以命题吟诗,或者吟句,必须应景。若是错了,或者吟出的诗词不够应景,那就罚酒一杯。

    题目似乎是‘咏春’。

    清裕公主起首,玉手横捏着筷子,敲着面前杯盏。

    叮叮叮……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轮到了曹琳,她浅笑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两个黄鹂鸣翠丽,一行白鹭上青天……”

    ……

    一路转,轮到了吕端,他抚摸着胡须,淡然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下一个杨延嗣,他早有准备,吟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句落,全场哗然。

    清裕公主娇笑的快要喘不过气了,众人都在笑,吕端也在捂着嘴偷笑。

    场中唯有另一位年龄偏大一点的书生摇头晃脑的赞赏他。

    “好诗好诗……我们今日吟的都是先贤诗集,若是作诗的话,这一句定当力压群雄。”

    听到此人解惑,杨延嗣才明白,原来他们早有约定,今日不许作诗,只能以先贤诗集应对。

    “罚酒一杯。”

    杨延嗣也不矫情,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饮下后面色古怪。

    这酒水的味道,酸酸的、甜甜的,里面还夹杂着一股酒香味。给他的感觉不像是酒,更像是饮料。

    众人继续,一路‘咏春’诗词吟完,又开始吟‘咏夏’的诗句。

    杨延嗣脑海里,宋朝以前的诗句,就那么几首,从一起始,就已经被人家吟唱了,轮到他的时候,只能闷头喝酒。

    这边厢房内吵闹的厉害,自然影响到了隔壁房间。

    隔壁房间内坐着几位太学子和一位太学博士,众人手握着画笔,蹲坐在厢房门口,都在研究上面的素描画做。

    对于很多人来说,绘画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不然画出来的画作很容易失去韵味。

    听到隔壁吵闹,太学画学博士皱着眉头,招来了伺候在门外的侍女。

    “你,去隔壁提醒一下他们,莫要吵闹,打扰到别人。”

    侍女浅浅下拜,轻声道:“这位官人,隔壁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奴婢去了也未必顶用,要不还是您过去劝劝吧?”

    “有身份的人?”太学画学博士烦躁道:“有身份的人怎么了?即便是陛下,也不会轻易打扰他们求学上进。”

    太学画学博士的话不错,赵光义为了取得一个好名声,特别鼓励勤奋好学的人。不仅如此,赵光义自己还身体力行,每日处理完了繁忙的朝政以后,都会握着书卷研读。

    也因此,博得了一个‘手不释卷’的好名声。

    侍女惶恐,“官人,隔壁的客官们身份高贵,奴婢们只是作小买卖的,真的得罪不起。”

    “都是些什么人?”太学画学博士皱眉问道。

    侍女回答,“有当朝清裕公主、曹家嫡女曹琳小姐、开封府判官吕端、薛府的长公子……杨府的杨七公子……”

    “等等!”太学画学博士阻止了侍女继续说下去,他略有急切的问道:“你说的杨府的杨七公子,可是天波杨府的杨延嗣?”

    侍女下拜道:“正是天波杨府的杨延嗣公子。”

    太学画学博士瞪大眼珠,扔下手里画笔,“你们都随我一起回太学。”

    一众学子们某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博士为何一惊一乍的。

    “先生,弟子们还在临摹门上的画作,这可是您今日布置的课业。”

    太学画学博士吹胡子瞪眼,“还临摹什么画作?这些画作的原主都快被别的学院拉走了。”

    太学画学博士顿了顿脚,指着太学方向喝骂。

    “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若是真放跑了杨延嗣。老子也不教太学了,跟他一起去混岳麓好了。”

    太学画学博士急躁的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些散碎的银子,撒给了侍女当赏钱,领着一帮太学学子急匆匆离开了。

    侍女捡起了地上的钱财,冲着门外挥了挥手,就有专门收拾的仆人进来收拾,她匆匆走入到了长乐坊内的一个隐蔽的房间内。

    “小姐,按您说的,已经全部讲给太学画学博士听了。”

    房内,初醒正在案几上写写画画,在她背后,有一个异常庞大的书架。书架上分门别类,分别写着朝廷内的各位官员名片。

    从书架上已经摆放上的一封封密信可以看出,短短七八日,初醒搜集到了不少情报。

    听到下属汇报,初醒点了点头,然后抽出了一张字条,在上面写了一行字。

    “一会儿找机会递给公子……”

    侍女领命,趁着进去送酒的时间,把字条递到了杨延嗣手里。

    杨延嗣暗中瞧过了字条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所谋划的事情,看来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太学博士们既然在王钦安抚下不着急了,那么杨延嗣就在他们屁股下面点了一把火,让他们急躁起来。

    相比于经科博士外,算学博士、棋学博士、画学博士,这些都是研究性比较强的学科。

    这些博士们往往痴迷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一旦有了新发现,就会如同苍蝇一样缠着不放。

    杨延嗣不相信,这些苍蝇们会放着他这一块鲜肉从眼前悄悄溜走。

    今日让曹琳约了这些跟岳麓书院有关的才子美女们摆宴会,就是为了向太学放出一个信号。

    老子并不是非进太学不可,整个大宋朝也不是只有太学一处传播学问的地方。

    很明显,效果非常显著,太学画学博士,回到太学后,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

第0058章 打油诗() 
酒过三巡,清裕公主提着酒壶,扑到了杨延嗣面前,脸颊红扑扑的,隔着三步,就能闻到一身酒气。

    场中在座的男子们都略微避开了一些,唯有杨延嗣坐在原地没动。

    清裕公主也不忌讳,扑到杨延嗣身边坐下,笑颜如花。

    “七郎弟弟,你这酒都喝了三壶了,是不是不擅长吟诗,要不要姐姐教你?”

    杨延嗣尴尬的笑了笑,“小弟不擅长吟先贤诗,若是作诗的话,小弟到能应付一二。”

    “好!那就作诗。”

    清裕公主坐在杨延嗣身边,不愿意走了,她朗声道:“闻名汴京,棋画双绝的杨七公子不擅长吟先贤诗集,却擅长作诗。为了避免被人说我们不学无术,只懂拾人牙慧,我们也作诗好了。”

    “好!”

    众人似乎很赞同清裕公主的说法,纷纷赞同。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有始有终,既然我们已经咏过春、夏、秋,不如接下来就以冬为题,作诗一首。”

    清裕公主直愣愣盯着杨延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