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丰碑杨门-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以来,就会大大的降低辎重运送线,也降低了危险。”
杨七还没来得及说话,王旦抢先一步质问道:“辎重的运送线固然缩短,可是后方若是没有重兵弹压,一旦朔州和寰州境内的辽人趁机作乱,又如何解决?”
寇准当即就要张嘴反驳,可是他话到了嘴边却没说出来。
虽然只有一个字,可是却重如千斤。
殇倾子淡淡的替寇准说出了那一个字。
“杀!”
平淡的声音里充满了杀气。
认识殇倾子的人都知道这个家伙是个冷面杀神,而且从不跟人开玩笑,说啥就是啥。
这一个‘杀’字一出,代表着有多少辽人的性命将会因此被收割。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选择了沉默。
唯有王旦皱眉道:“这么做是不是有伤天和?”
然后他就被大家以看智障的眼神关怀了一把。
王旦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蠢话。
同情敌人,那是圣人的职责,再座的可没有圣人。
不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杀才,就是在官场上侵吟了多年的阴货。
一个个不是心黑就是腹黑。
怎么可能对敌人仁慈?
也只有王旦这个自恃才高的愣头青,才会说出这种话。
殇倾子出声,算是跟征讨辽国五州定下了调子,有关于辽人会趁机作乱的解决方法,就这么简单的被决定了。
辎重问题暂时算解决了,那么就剩下了作战部署,以及朔州和寰州的治理问题。
由原于朔州和寰州的治理问题,武将们没有参与。
寇准、吕端和向敏中三人,联合在一起,推导出了一个不错的治理方法。
朔寰二州,地方都不大,两州加起来,刚好可以组成一府之地。
三个人的意思是,一旦平定了朔寰二州,可以构建为一府。
由王旦暂代复兴府知府一职,由陈耀出任新构建的一府的知府。
同时各府抽调出一部分的官员,在大军清扫干净两州之地以后,迅速的安定地方。
并且从各府筹集衣物、钱粮等一应物品,送到两州之地去,尽快的安定两州之地的百姓。
对于那些个投了辽人的豪族,三人给出的建议是安抚,但是被杨七给否决了。
杨七没有心思跟那些仗着家大业大,就站在墙头上随风摇摆的墙头草墨迹。
打土豪分田地。
把这些豪族的田地,还有辽人的田地,都分给从大宋过来的民夫。
不服的一体斩决。
大势所趋之下,所有的墙头草都没有留着的必要,还是杀了省心,干净。
众人也感受到了杨七杀意凌然,所以都不敢去触杨七的眉头。
作战计划则是由武将们参与定制的,文官们给予了一定的辅助。
朝廷给的任务是从陈家口出征,征讨辽国西南五州。
距离陈家口,也就是复兴关最近的两个州是朔州和寰州。
朔州距离最近。
所以武将们在商讨之后决定,先拿下朔州,然后在打寰州。
打下寰州以后,一部分兵马休整,一部分兵马奇袭应州。
等拿下了应州以后,再合兵攻打云州。
云州也就是辽国大同府的所在地。
大同府作为辽国五京之一,在大战爆发的时候,可不只会有杨四麾下的那点兵力,很有可能会派重兵压阵。
所以大同府,应该属于最难啃的那一块骨头。
武将们还准备继续制定平定了四州以后,奇袭武州或者新州的计划,但是被杨七给拦住了。
杨七心里想什么,大家猜不透。
但是杨七给出的答案是,拿下了云州以后再说。
接下来,众人围在一起又商讨了一些细节。
一条一条的论,尽可能把一切的细节和意外补充完善了以后,已经是三天后了。
三天后,一切商讨妥当了以后。
杨七站起身,郑重道:“这有可能是我们到大战结束后,唯一的一次集体的会议。一旦大战爆发,我作为左军的主帅,要么会冲在第一线,要么就会被陛下招到中军行辕内去。
到时候很有可能来不及再次召集大家。
所以,我现在要告诉你们,在大战期间,一切以战事为准。
凡是在大战期间作乱的人,立斩决!
凡是在大战期间,里通外国者,立斩决!
凡是在大战期间,搅动西北四府安定的,立斩决!
以上三条,从今日开始执行。
你们有些人,仍旧心怀旧主,这我可以理解。
但是在大战期间,敢给我出幺蛾子的,就别怪我杨延嗣不讲情面。”
这话说的是谁,众人心里都有数。
杨七没有点名,已经算是给他们留足了脸面。
三个立斩决,血淋淋的。
没有人怀疑杨七的决心。
会议结束以后,杨七请众人好好吃了一顿,然后让他们各自回去准备了。
不过有三个人,被杨七留了下来。
一个是殇倾子、一个是杨大、一个是杨五。
作为此次出征三军的三位主将,杨七有特别的要叮嘱。
杨七邀请了三人到了杨府的花厅就坐。
心思细腻的曹琳,为他们准备了一桌上好的酒菜。
四人坐定以后,先举杯盛饮了一杯。
杨大放下了酒杯,率先开口问道:“七弟单独留下我们三人,是不是有什么要交代的?”
杨七点点头,扫了他们三人一眼,说道:“你们三人对这一次北伐辽国的事情如何看待?”
三人对视了一眼,一脸茫然。
杨五豪气的道:“这自然是好事,能从辽人手里抢回我汉人的土地,还能解救那些在辽国受苦的百姓。最重要的是,我西北四府经此一战,将会变为西北五府。”
杨五的话虽然糙了点,但是殇倾子和杨大同时点头,认为杨五说的有理。
杨七笑眯眯的看着他们三人,说道:“这么说来,三位觉得,此次宋辽大战,大宋必胜?”
杨大沉声道:“虽然不敢说必胜,但是胜算至少有九成,加上我们帮朝廷分担了三分之一的压力,战胜的几率应该能够达到十成。”
杨七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那我若是告诉你们,此战若大宋获胜,就是我等身死之时呢?”
三人脸色一变。
杨五惊叫道:“这怎么可能?”
杨大也皱着眉头道:“朝廷已经许你王爵,还答应把朔寰二州给你,难道朝廷会违背诺言?”
殇倾子只是皱着眉头不说话。
杨七叹气道:“没什么不可能的。我们本就是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只是相比于我们,辽国占据着燕云十六州,对朝廷的威胁更大。
一旦朝廷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辽国就很难轻易的再对朝廷形成威胁。
只要朝廷派遣少量的兵马,驻守在长城上,就能轻易的抵御辽人。
而腾出手的朝廷,必然会拔掉我们这一颗眼中钉肉中刺。
数十万大军三面攻伐西北四府,再加上向敏中等人里应外合,我们对上朝廷,又能有几成胜算?
至于陛下许下的诺言,根本不可信。
咱们这位坐在汴京城里的陛下,他已经违背了无数次自己的诺言了。
只要能拔掉我们这颗眼中钉肉中刺,咱们这位陛下就会用完美的谎言,告诉天下人,他许下了一个谎言承诺,是多么英明的决定。”
杨七这话可不是信口开河。
赵光义食言而肥的先例比比皆是。
他对南唐后主、吴越王、北汉后主等等纳土称降的这些亡国之君,肯定承诺过,只要你们肯投降,可以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
南唐后主投降的比较早,或许没得到赵光义如此的承诺,但是却得到过赵匡胤这种承诺。
后蜀亡国之君孟昶,大概也得到过赵匡胤这种承诺。
而吴越王、北汉后主,可是纳土称降在赵光义手里的。
然后呢?
这些人被囚禁在汴京城以后,都死了。
赵光义在登基之初,为了安抚弟弟赵光美,还许下了他死以后,把皇位传给赵光美的诺言。
然后呢?
赵光美也死了。
赵光义曾经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义正言辞的宣告过。
朕不是好色的皇帝,宫里的妃嫔没有几个。
然后呢?
只要是了解后宫的人,都知道赵光义是色中饿鬼,而且极好人妻。
以及被杨七炸崩的三皇子,偏爱刘娥,大概也是受到了赵光义的传承。
总之,赵光义的话不可信。
赵光义的诺言更不可信。
杨大三人听了杨七的分析,眉头皱成了一团,不知道该怎么办。
性子急的杨五,愁眉苦脸的道:“打赢了咱们就得死?可是这一仗胜算很高的。咱们该怎么办?”
殇倾子目光闪烁道:“要不……我们打仗的时候,放点水……又或者背后捅他一刀子,趁机弄死赵光义?”
殇倾子的话,把在座的三人惊的不轻。
不愧为修道之人,对于皇帝的性命还真是不在乎。
皇帝死了以后,天下会不会大乱,殇倾子似乎也不在乎……
第0684章 虎侯救我!()
殇倾子的话说的很大胆,甚至可以说是大逆不道。
杨大和杨五下意识就想远离他。
这种话心里想想就行了,怎么能轻易说出口。
若是传出去了,被证实了。
也许赵光义会先放弃攻打辽国,然后把西北四府挨个捶一遍。
杨七之所以在西北四府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他从一开始的时候,就一直把自己定位在宋臣的位置上。
这让大宋朝廷的满朝文武都觉得杨七有利用价值。
在大宋对付辽国的时候,杨七很有可能会成为一柄利刃。
所以,大宋朝廷上的官员们才一直劝解着赵光义,忍着让着杨七。
只要杨七没有举起反旗,就走不到你死我活的局面上。
文臣们会想方设法的拉拢、分化、忽悠,然后用最温柔的办法,慢慢的消弱杨七,直到杨七虚弱不堪的时候,他们就会轻易的从杨七手里,摘走象征着功劳的果实。
这也是大宋文臣们最喜欢干的一件事。
这也是大宋文臣们最后力压武将,走上和皇帝共天下的一道金梯。
土匪是大宋的特色文化,招安同样也是大宋的特色。
大宋的文人们就喜欢招安。
他们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山林间的土匪。
然后等他们下山以后,拉拢、分化,最终用权谋把他们全部坑死。
然后再骄傲的告诉那些武将,看看你们这群丘八,费了那么多兵力干不过的土匪,我一张嘴就搞定了。
然后在丘八们羡慕的眼神下,他们升官发财了。
所以在大宋,只要不举起反旗,那么一切都好商量。
但是举起了反旗,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不论朝廷有多困难,不论打得过打不过,朝廷都会集合兵力,跟你一拼到底。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搞事情,杨七在西北搞的舒舒服服的,而符家在苏州、孟小波在川府刚开始搞事情,就迅速有大兵压境压了过来,然后碾压了他们。
而殇倾子的话,与造反无异。
所以这是在招祸。
看着三个人都紧张兮兮的,杨七也就不在卖关子了,他噗呲一笑,说道:“你们这么紧张干嘛?你们断定朝廷这一次赢定了,可是我断定,朝廷这一次必输无疑。”
杨大三人不解的看向杨七,质问道:“为什么?”
杨七幽幽道:“赵光义两次北伐,都输了……”
杨大皱眉道:“前两次也许是准备不足,这一次朝廷明显准备的很充分。”
杨七看向杨大,似笑非笑道:“仅仅是因为准备不足?”
杨大茫然道:“还有其他的?”
杨七吧唧了一下嘴,暗叹了一声。
这都怪赵光义粉饰的太好,而且每一次战败还有人背锅,而武将中真正看清楚的大佬又不愿意把这种皇帝的糗事分享给手下的将士。
以赵光义小心眼的性格,真要让他知道了有人在背地里给他英明的名声抹黑,下场一般不会太好。
有很大的几率会被赐下牵机药。
所以,杨大不知道也很正常。
杨七看着杨大,笑问道:“让你统领四十万兵马去作战,但是你不能亲临战场,只能留在大同府城指挥作战,你有几成胜算?”
杨大哑然道:“你在跟我开玩笑?战场的情况,瞬息万变。不亲临战场,如何能料敌先机,如何能够根据战场上的而变化,合理的利用谋略?”
杨大虽然没有明言,但是他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真要按照杨七所说的情况操纵战事的话,必输无疑。
杨七摊开手,笑眯眯的看着杨大道:“所以,大宋讨伐辽国的这一场战事,不会赢。”
杨大三人眉头一拧,杨大沉声道:“你是说陛下会像你说的那样指挥作战?”
杨七好笑道:“不一直都是这样的吗?如若不然,前两次北伐怎会输?南伐交趾的那一战,为什么会输?”
一语点破了赵光义的本质。
杨大三人脑子里仔细分析了一下之前大宋的战事,发现真的如同杨七所说。
有赵光义插手的战事,几乎没怎么赢过。
杨大和杨五心里都在暗自庆幸,庆幸杨家如今脱离了赵光义的掌控,不然杨家很有可能会被赵光义坑死。
许久过后,杨大问杨七,“那若是这一次战事,陛下彻底放权给底下的将军呢?”
杨七苦笑着摇了摇头,“彻底放权?怎么可能?那可是大宋最精锐的几十万大军的兵权,赵光义怎么可能放心交到别人手上?你别忘了,赵家是怎么夺来的皇位。”
杨大三人心头一震,他们轻易的能判断出,杨七说的是真话。
赵家是靠着兵变起家的,他们自然不可能让兵变的事情,再在大宋发生。
大宋目前历任两位皇帝,自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后,禁军的兵权就从没有旁落过。
杨大扫了三人一眼,压低了声音道:“这一次宋辽大战的结果有些悬了。咱们该怎么做?”
杨七郑重道:“这也是我为何留下你们三人的原因。就是想特地叮嘱你们三人,在大战开启以后,你们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朔州和寰州。然后游骑军负责扫清残敌,铁骑军率领着七万民夫,驻扎在寰州。复兴军单独出击,那些应州。
拿下应州以后,这三州之地就和西北四府连成了一片。
驻守在大同府城的驻军和复兴关的驻军,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前挺。
扫清三州以后,我们就按兵不动。
朝廷拿不下幽州,我们就绝不打云州。
切记不可贪功冒进,一旦朝廷的中军溃败,我军孤军深入的话,很容易陷入到被围困的局面,到时候就危险了。”
杨大三人闻言,重重的点了点头。
提醒了杨大三人谨慎行事以后,杨七就没什么可交代的了。
杨大三人纷纷返回军中早做准备。
战前准备让整个西北四府都动了起来。
大批大批的粮草和军械开始运往复兴关。
各军驻防在暗中已经调换。
十一万大军,在九月底的时候,已经全部集结在了复兴关口。
今入十月的时候,朝廷答应征发给杨七的二十万民夫也送到了大同府城。
说是民夫,其实就是一群难民。
杨七见到这群民夫的时候,他们的状态和此前杨七从大宋朝廷要来的黄河岸边的难民没有差别。
一个个都穿的破衣烂衫的,饿的面黄肌瘦。
所幸有上次的经验,这一次杨七做了充足的准备。
二十万民夫,按照上一次安置黄河岸边难民的办法,分批的送到了复兴关前。
安置工作一直持续到了十一月。
十一月初五的时候。
大宋的先头部队,以及押送辎重的一大批民夫,在赵德芳带领下到达了北方。
也不知道赵光义是怎么想的,居然把总管粮草的职权赐给了赵德芳。
赵德芳到了北方以后。
驻扎在雁门关内的李继隆部的三万禁军就从雁门关撤走了,归到了赵德芳旗下,帮着他督管粮草。
赵德芳押解着辎重到了北方以后,第一件事并不是接管了归他调遣的李继隆部三万禁军,而是带着一个亲随,秘密的潜入到了大同府城内,面见杨七。
杨七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明显有些愕然。
“赵德芳要见我?”
彭湃躬身道:“是的。”
“人在哪儿?”
“在阿育王寺的白塔中。”
杨七皱眉沉吟,“赵德芳在这个节骨眼上过来见我,究竟有何目的……”
思量了好一会儿,也没有思量出个所以然。
杨七吩咐彭湃道:“那就安排一下,今晚我去见见他。”
当天夜里。
杨七带着彭湃,悄悄的进入到了阿育王寺面见赵德芳。
杨七刚进了白塔第一层,就看到了正跪在佛像前,浑身笼罩着黑色斗篷,虔诚祈福的赵德芳。
“八王爷?”
杨七步入白塔,试探的叫了一句。
正在祈福的赵德芳浑身一颤,站起身,泪流满面的扑到了杨七面前,把杨七吓了一跳。
“虎侯救我!”
黑色斗篷笼罩下的赵德芳,显得很沧桑,黑发间多了许多白头发,全无一个尊贵王爵的仪态,看起来像是个丧家之犬。
一个比自己大将近十岁的中年男人扑在自己面前哭的稀里哗啦的。
这让杨七觉得有些伤感。
他扶着赵德芳,赶忙道:“王爷别激动,有话慢慢说。”
在杨七搀扶下,赵德芳坐在了地上的蒲团上,他哽咽道:“虎侯,你可一定要救我。现在除了你,没人能救我了。”
杨七盘腿坐在了赵德芳对面,轻声道:“你先别着急,慢点说,仔细说,你需要我怎么救你。”
赵德芳悲愤道:“赵光义要杀我,他害死了我父皇,逼死了我皇兄,现在又要故技重施,弄死我。”
杨七愣了愣,缓缓皱起眉头。
赵光义是不是害死了赵匡胤,这一桩公案,在大宋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个定数,也没有确凿的证据。
但是赵光义必死了赵德芳的兄长赵德昭,这却是事实。
现在又要弄死赵德芳?
这是准备斩草除根?
杨七先安抚了一下赵德芳的情绪,然后问道:“仔细说说,赵光义要如何害你?”
赵德芳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杨七,惊恐道:“你瞧见我这头发了吗?白了!都是赵光义逼的。从赵光义谋划北征开始,他就在逼我,逼接下总管粮草的职责。
我三番五次的推辞,他三番两次的威胁我,逼我接下了总管粮草的职责。
等我到了北方以后,他又逼我去统领三万禁军。
当年他就是这么逼我皇兄的。
等到大战刚起的时候,他一定会故技重施,让我统领的三万禁军造一个图谋造反的假象。然后就扣一顶造反的帽子在我头上。
等到班师回朝以后,他就会利用百姓们的呼声,官员们的口诛笔伐,逼我自杀。”
杨七挑起眉头,惊叹道:“这么拙略的一个局,就能逼死你?太简单了吧?”
赵德芳苦着脸道:“重要的不是这个局,而是百官们明知道是局,也不会帮我。他们只会在后面加一把火,让我死的更快一点。”
杨七狐疑的看着赵德芳,道:“你混的这么惨,在朝廷上混了这么多年,就没弄几个替死鬼、或者是党羽之类的?”
赵德芳神色黯然的摇摇头,低声道:“都被赵光义杀光了……”
“那你还真是够背的。”
杨七沉吟道:“说实话,赵光义这个计谋虽然拙略,可如果朝中的文武百官们都当瞎子,那就无懈可击了。所以,想破开这个局,很难。
我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一个合理的办法,你先说说你准备怎么做。”
赵德芳瞪着眼睛,一脸怨毒的道:“赵光义既然要拿造反诬陷我,那么我所幸就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弄死他。皇位本来就是属于我们兄弟的,他赵光义窃取了社稷多年,也该还回来了。”
杨七一脸愕然。
这是怎么了,怎么一个两个的,都想弄死赵光义。
殇倾子这么说,赵德芳也这么说。
说起来,赵光义一直对杨七存心不良,迟早也会下手对付杨七的。
杨七若是先下手为强也可以。
只是,赵光义出行,那都是在重兵护卫下的。
想要弄死赵光义,难度很大。
当然了,动用火药的话,相对会降低一点难度。
但是背上一个弑君的名头可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杨七完全可以熬死赵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