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丰碑杨门-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逃跑?

    上马作战?

    嘿!

    挑断他们每人一只脚的脚筋,看他们能跑到哪儿去。

    好好的被压着被奴役,也许还能寿终正寝。

    不听话,就卖给折家,或者卖给野乞部族。

    折家在有意无意的模仿西北四府的建设,所以折家也需要大批的劳力。

    野乞部族自从此前一战,伤筋动骨以后,如今连牧马人都凑不齐了。

    据说现在野乞部族已经开始向女人当家的趋势上蜕变了。

    男人已经开始沦为她们的战利品了。

    以野乞部族僧多肉少的状况,这些劳力们被贩卖过去,不仅白天得被榨干,晚上同样也得被榨干。

    还有南国的那些藏在深山里的矿场,同样需要人。

    那更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据说南国所有的矿场,都是俘虏们的修罗场。

    目前为止,进去的俘虏们,没有活着出来的。

    总而言之,陈耀不仅要利用这些俘虏,还会压榨干净他们身上所有的价值。

    其目的,就是为了建设被他们糟蹋了的朔州和寰州。

    陈耀的心思,杨大搞不清楚,也不愿意搞清楚。

    他的目标和目的,都是作战。

    扫清了眼前的城池的敌人,剩下的安抚、重建之类的工作,都是陈耀的。

    一切的琐事交给了陈耀。

    杨大异常轻松的策马到了城门口,看着他麾下那些个大包小包背着缴获乐呵呵傻笑的军卒,他皱了皱眉,问道:“这个城的城主呢?”

    有军卒立马笑嘻嘻的回应道:“陈二狗那个崽子抢人家腰间的金刀的时候,人家不答应,他就一刀把人家宰了。”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0701章 一日令() 
真定府。

    府城内。

    赵光义临时行辕,百万大军临时指挥所。

    赵光义正在发脾气,参谋军务的几位文臣,一个个低着头沉默不语。

    “一群废物!”

    “辎重是干什么吃的?”

    “呼延赞会不会打仗?”

    “曹彬是不是老了,不会打仗了?”

    “……”

    文臣们在替中军的将领们挨骂,赵普、赵德芳、杨七三人坐在东侧的角落里当泥菩萨。

    从杨大攻克大辽朔州第一个城池,打响了北伐第一枪,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天了。

    六天时间,左军先锋殇倾子,率领着游骑军,扫荡干净了朔州境内乡野之间的所有辽兵。杨五率领着铁骑军,配合杨大围点打援,击退了敌人十六次增援。

    而杨大,在杨五和殇倾子配合下,一路攻城拔寨,先后抢占了朔州六座城池。

    如今,整个朔州,就剩下了主城朔城还没有被攻克,剩下的已经全部纳入杨七的版图。

    和左军相比,右军同样高歌猛进。

    石守信率领着右军的兵马,转沧州,入大辽。

    右军叩开大辽的第一战,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守卫在右军必经之路上的辽将,是一个心怀汉室的汉人。

    看看到了右军大兵压境,收复燕云有望的情况下,他二话不说,斩杀了督战的辽官,在石守信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

    心怀汉室的辽将,领着他麾下的兵马,果断的投了。

    石守信就这么轻而易举的破开了大辽的大门。

    紧接着,一连三天,在已经投诚了的辽将帮助下,石守信部劝降了三座城池的守将,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三座城池。

    他手下的兵马不仅没有因为战事减少,反而在逐渐的增多。

    四位心怀汉室的辽国守将投诚,石守信收获了近九万的辽兵。

    手下的兵马隐隐有突破四十万的趋势。

    石守信带着他麾下近四十万的兵马,黑压压的扑向了第五座城池。

    在占据了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石守信麾下的兵马,轻而易举的拿下了第五座城池。

    左右两军都在一路高歌猛进。

    反观被赵光义派遣了重兵,并且寄予厚望的中军,有点止步不前。

    曹彬率领着中军将士们出了瓦桥关,一路横扫了过去,仅用了两日,就到达了铜台关下。

    然而,铜台关就像是曹彬的克星。

    铜台关就像是一根钉子,挡在了曹彬的必经之路上,稳稳的扎在哪儿。

    曾经在杨五手里,不堪一击的铜台关,重建以后就变成了铜墙铁壁,再配合十万的兵力,距险而守,硬生生的挡住了曹彬前进的脚步。

    这十万辽军,并不是大辽最精锐的战士,甚至连辽人都不是。

    他们只是韩德让在幽州一地的私军。

    他们其中很多人都曾经是汉人,后来跟随着韩德让做了伪辽人。

    就是这么一群私军,硬生生的拖住了曹彬的数十万大军近五天时间。

    这也是为何赵光义会在临时指挥所里骂人的缘故。

    人数最少的左军,一路势如破竹,右军运气好的简直就像是在捡地盘。

    被他寄予厚望的中军,却像是拖后腿的一样。

    赵光义焉能不怒。

    “传令给曹彬,告诉他,一日之内拿不下铜台关,朕不介意换一个中军统帅。”

    对于一个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皇帝而言,结果最重要。

    至于在过程中有多少艰辛和无奈,他不在乎。

    赵光义给曹彬下了一日令。

    杨七听到这个命令,微微皱了皱眉头,但他并没有说话。

    从战争的角度看,赵光义这个一日令,难免有些急功近利了一些。

    中军作为战场的中流砥柱,一定要稳,一稳再稳。

    它就像是定海神针,只要它不动摇,左右两翼的兵马不论胜败,都决定不了战场的大局。

    但是中军一旦急功近利了,那就难免会产生动摇,军力也会急速的消耗。

    长此以往下去,一旦中军被耗弱下去,大局就不稳妥了。

    ……

    赵光义的一日令,仅用的一天时间,就送到了曹彬手上。

    拿到赵光义的一日令,曹彬有些茫然,又有些无奈。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曹彬率领的大军,虽然还没达到十倍于敌的人数上。

    但是就战斗力而言,绝对在敌人的十倍之上。

    曹彬对付铜台关,采用的就是围而佯攻之的谋略。

    通过围困,给敌人施加压力,通过佯攻,不断的消磨敌人的斗志。

    并不是曹彬不能一举拿下铜台关,而是因为强攻的话,对兵力损耗极大。

    耗损兵力死磕铜台关,有点不划算。

    作为一个战场上的统帅,他更注重的是整个战场的大局。

    中军索要攻克的不只有一个铜台关。

    后面还有幽州、顺州等等地,以及最后古北口,正面抗衡辽国主力大军。

    从一开始,中军作战的目的,就不是为了攻城拔寨,而是不断的消耗辽国的主力大军,并且在最后的战场上,一举攻克辽国大军。

    在最开始的时候,占领辽国多少城池,那都是次要的。

    不能击溃辽国主力大军的话,占领再多的城池也是要还回去的。

    唯有击溃了辽国的主力大军,大宋才能轻轻松松的在燕云十六州上插旗,占地盘。

    这就是统帅和将军的区别。

    将军看到的只有一城一地的得失。

    而统帅看到的则是全局。

    很显然,赵光义不想要全局,他更喜欢在最开始的时候多占一些地盘。

    曹彬捏着赵光义的命令,后头望了一眼身后绵延数里的禁军大营,长叹了一口气。

    “左右都是你赵家的兵马,你真要这么折腾,我这个当臣子的,又有什么资格拒绝呢?战就战吧。真要动摇了大局,非我曹彬知罪……”

    低声感慨过后,曹彬转头吩咐他身后的曹家大郎,“去传令下去,集结大军,猛攻铜台关。日落之前,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铜台关。”

    曹家大郎领命,下去传令给鼓手,擂鼓聚将。

    沉重的鼓点声响起,一个个禁军将士,穿戴着步人甲,齐齐的集合在校场上。

    

第0702章 破铜台() 
四十万禁军将士,浩浩荡荡的汇聚在点将台前,二十万厢军,汇聚在点将台左侧。

    六十万人,连成一片,形成了一片人海。

    纯一色的黑色,遮蔽了这天,这地。

    天地间仿佛唯有他们。

    庄严,肃穆,肃杀。

    曹彬身上套着一套明光铠,铠甲在阳光下璀璨夺目,把他渲染的像是行走在人间的神灵,高大威猛,不可高攀。

    “帝令,一日之内,克铜台关。”

    “唰~”

    将士们齐齐施礼,“诺。”

    曹彬抬手北挥,肃然道:“擂鼓,进军!”

    “咚咚咚……”

    宋军进军的鼓令,很独特,一长一短,一长一短,就像是人的呼吸,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变的高亢,深沉。

    “杀!”

    投石机、床弩、攻城弩,在大军未曾抵达铜台关城下之前,形成了一排又一排的弹幕,轰击着铜台关。

    它们在有效杀敌的基础上,在位攻城作战的将士们提供掩护。

    攻城凿、登城车、箭楼、云梯等攻城器械,在将士们的驾御下,到达了城下。

    惨烈的攻城大战,正式的打响。

    宋军作战,带有浓烈的宋代独有的色彩。

    和其他朝代很不同。

    冷兵器时代作战的宋军,颇有几分后世火器作战特点。

    虽然没有强劲的火枪火炮,但是宋军有独有的弓弩。

    短弩、长弩、劲弩、强弩、床弩、连排弩、诸葛弩等等。

    大宋禁军除了拥有如同堡垒一样防护的厚重步人甲外,弓弩也是大宋禁军的一大特点。

    可以说大宋禁军的装备,已经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

    目前为止,大宋最强的床弩,射程可以达到几百丈远,即便是后世的些许步枪,也难以匹敌。

    要不是因为造价昂贵,大宋单凭床弩,就能征服世界。

    这样的军队若是扔给秦皇汉武,他们大概早就踏上了征服世界的征程。

    所以说,大宋的军队并不弱,兵甲更不弱。

    之所以一直会被欺负,跟将士们并无半点关系。

    大宋禁军们仰仗着兵甲之利,前赴后继的登城作战。

    从作战开始,一直到惨烈的攻城战僵持,弩箭射发从未停歇过。

    上百万的弩箭砸下去,铜台关南面的城墙被射程了筛子。

    原定的赶到日落拿下铜台关的作战任务,半天时间就完成了。

    战果的辉煌的,至少曹彬送给赵光义的捷报上,战果是相当辉煌的。

    铜台关大捷。

    禁军战损六千人,厢军战损一万三。

    阵斩辽军十万。

    无俘虏。

    上百万弩箭和几十万大军,齐齐的把铜台关刷了一遍,能有俘虏那就奇怪了。

    战报在次日的早晨就送到了赵光义手里。

    赵光义拿着战报,仰天大笑,“半日时间,就拿下了铜台关,哈哈哈……”

    赵光义笑的很畅快,并且愉快的把此次战事的胜利,归功于自己。

    他志得意满的跟参赞军事的文臣们炫耀,“瞧瞧,这曹彬人越老,胆子越小。整个人圆滑的像是个车轱辘,不拨不动。朕一拨,很快就打了胜仗。

    这老货就是在跟朕装蒜,但是却逃不过朕的眼睛。”

    “吾皇圣明!”

    这个时候,参赞军事的文臣们,自然很识趣的开口捧了赵光义一把。

    杨七、赵普、赵德芳三人,依旧在当泥菩萨。

    杨七觉得,耶律休哥被动挨打这么多天了,也该还手了。

    ……

    杨七才的没错,远在嘉峪关的耶律休哥,在拿到铜台关战报的时候,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了。

    笑的和赵光义一样畅快。

    “赵光义果然是赵光义,一点儿都没有变。这本王就放心了。”

    感叹过后,耶律休哥吩咐萧挞凛,“传我军令,命令儒州、嫣州、燕子城、炭山、北安州、建州各部兵力,抽调一半,集结于嘉峪关,顺被随本王出征。

    传令瀛州、莫州、榆关一线兵力,收缩兵力,固守各州主城,一旦不敌,允许撤至蓟州。

    再传令给韩德让,让他给本王守住幽州,不论他用什么办法,都要把曹彬部的大军,给本王拖住至少一个月。

    哪怕是他麾下的将士全部战死,也在所不惜。

    还有,传令给耶律斜轸,让他一定要给本王拖住杨延嗣。

    绝不能让杨延嗣的兵马,在关键时候跳出来破坏了本王的大局。

    在本王和曹彬战事结束之前,本王不想看到杨延嗣的兵马出现在新、武二州。”

    萧挞凛单手捶胸,施礼过后,快速的去传达耶律休哥的旨意。

    随着耶律休哥的命令传达到辽国三军。

    燕云十六州内的辽军,开始急速的收缩兵力。

    所有的兵马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收缩到了个州的主城之内。

    特别是宋军左右两军进军的路线上。

    各州的乡野之间,全无辽兵的身影,辽兵全部都龟缩在了各地的城池内。

    这极大的便利了左右两军的攻伐作战。

    ……

    朔州。

    先锋将军殇倾子在扫荡清了朔州以后,下意识的就拓宽了进军的路线。

    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殇倾子依然派遣了一小队的人马,提前侵入到了寰州境内。

    然后,殇倾子就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辽国的朝廷,把他们的任务给抢了。

    寰州境内,乡野之间,没有辽军的身影了,甚至连辽人也被召进了城池里。

    游骑军还没有进入寰州,他们负责清除乡野之间辽人的任务,就被完成了。

    懵逼的殇倾子,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派人送给了杨大。

    然而杨大,暂时还没有心思理会这件事。

    此刻的杨大,已经率领着麾下五万复兴军,围困的朔城。

    朔城是一座大城。

    同样占据着要道。

    而且朔城的兵力,是杨大进入到辽国以来,遇到的最强的一直兵马。

    朔城内有辽兵六万,皆是朔州最精锐的军卒。

    杨大带领着大军驻扎在朔城城外,望着城头上黑压压的辽军,低下头思量破城的对策。

    强攻这种事,不到必要的时候,杨大不愿意干。

    强攻对兵力消耗极大。

    无论是杨大还是杨七,他们都没有赵光义那么‘财’大气粗,手下就这些宝贝兵,耗不起。

    用火药的话,也不一定能产生奇效。

    此前攻伐的几座城池,皆用了火药,朔城的守将,一定会针对火药做一系列的布置的。

    

第0703章 满肚子花花肠子的憨货都是人才() 
火药虽然是战争利器,但并不代表火药是无敌的。

    以朔城内势均力敌的兵力,即便是炸开了朔城大门,一时间半会儿也很难轻而易举的拿下朔城。

    辽军选择了收缩兵力,踞城而守,那就说明了城里的辽军做好了死战的准备。

    在整个西北,甚至在宋辽两国之间,杨家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守城专家。

    老杨打了一辈子的仗,十分之九的时间都是在守城。

    杨大十五岁入伍,如今已经三十多了,他也守了近十年的城。

    所以,面对一群死守的守城军,复兴军即便是胜了也是一场惨胜。

    这并不符合杨七传达的核心作战思想。

    正在杨大躲在帐篷里愁眉苦脸的思量破城的对策的时候,杨五套着他那一身属于铁骑军的厚重的盔甲,迈着沉重的步伐进入了大帐。

    一进大帐,杨五就嚷嚷,“大哥,朔城不好打,他们踞城而守,咱们除了强攻,没有其他手段。强攻的话,损耗太大了。

    复兴军要是全消耗在朔城,回去以后怎么跟七弟交代。

    要不你想个办法把人引出来。

    只要他们敢出城,我率领铁骑军,一个冲锋就能把他们全部干趴下。”

    杨大抬起头,瞪了杨五一眼,没好气的道:“你以为我不想把他们引出来?就是因为他们龟缩在城里不出来,所以我才头疼。”

    “火药呢?”

    “火药用处不大,就算把城墙炸开了,能跟城里守军硬抗的,依然只有复兴军。城里的地势和房屋,限制了你们铁骑军的冲锋。”

    杨五抓耳挠腮的道:“那咋办,总不能就这么耗下去吧?七弟的命还在赵光义那个老小子手里捏着呢,要是被赵光义那个老小子借题发挥,扣上一个贻误军机的帽子,七弟可就危险了。”

    杨大苦着脸,担忧道:“我也担心七弟的安危。但是七弟把手下十几万的将士交给我,我就得尽最大的努力,在战后把十几万将士们原原本本的交给他。

    七弟的安危我们要顾,手下将士们的性命我们也要顾。”

    “就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杨大摇摇头,沉吟了片刻。

    杨大对杨五道:“要去你去叫阵试试,看看城里的辽人上不上当。如果他们出来了,你就试试放放水,引诱一下,把他们引出来。”

    “放水?”

    杨五头摇的像是拨浪鼓一样,他很坚决的道:“放水这种事,我干不来。我和我手下的将士,看到敌人,就只会干一件事……”

    “那就是冲锋!”

    “铁蹄碾压过去,不管挡在前面的是谁,一举击溃。”

    “让我和我手下的将士们放水,很容易影响我好不容易给他们训练出的娇傲心。”

    “……”

    杨大翻了个白眼,瞪了杨五一眼。

    让你假装放水,又不是真放水。

    不过仔细想想,杨五说的话也不无道理。

    铁骑军是骄傲的。

    铁骑军中的每一个人,都比其他军的营正还骄傲。

    这种精气神一旦养成,在战场上,他们就是毫不畏惧任何敌人的杀戮机器。

    摧毁他们的精气神,很明显对他们不利。

    再加上有杨五这么个直肠子的将军,这群家伙未必会把放水这件事做的很完美。

    有时候,放水也是一个技术活。

    杨五瞥了一眼皱眉沉思的杨大,淡淡道:“放水这种事儿,我铁骑军的将士干不来。但是我知道有人干的来。”

    杨大的眉头一下舒展开了,他惊喜的问道:“谁?”

    杨五瘪了瘪嘴,掀起道:“铁骑军预备役的孟良和焦赞,孟良为人稳重,智计百出。焦赞那货看着憨厚,但是也是一肚子花花肠子,坏得很。

    让他们两个领着预备役的将士们去,说不定会有奇效。”

    杨大站起身,拍着杨五的肩膀,大笑道:“你有这种好手下,为何不早说。”

    对杨五这种猛将而言,焦赞是他最嫌弃的人。

    他就看不起焦赞那个憨货自己不上进,还拖着别人。

    但是对杨大这个统帅而言,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用处。

    又憨,又满肚子花花肠子的这种人,派出去偷袭,或者执行其他的任务,一般都会出现奇效。

    他们憨,并不是代表他们真没有本事。

    真正憨的人,肚子里是没有多少花花肠子的。

    满肚子花花肠子的憨货,要么就是在藏拙,要么就是性格使然。

    比如盛唐时期的混世魔王程咬金。

    那家伙给人的感觉就是个憨货,背地里也是一肚子的花花肠子。

    偏偏的,就是这么个人,愣是成为了初唐一帮开国功臣里面,活得最长最滋润的家伙。

    杨大就喜欢这种满肚子花花肠子的憨货。

    用的顺手。

    犯事了一顿大棒子下去,他会乖乖认错。

    立功了给他一大堆奖赏,他会高兴的拿回去。

    这种人让人在收拾他或者奖赏他的时候,不用去顾及太多,更不用想太多。

    杨五显然是看出了杨大爱才的心思,当即板着脸道:“你要是看上那个憨货,你随时调他去你复兴军,我随时放人。但是你不能怪带走孟良。”

    杨大瞪了杨五一眼,骂道:“现在是计较这些事的时候?战事要紧,还不快去把那个两个家伙叫过来。”

    杨五不情不愿的出了大帐,让人去叫了焦赞和孟良过来。

    过了没多久,焦赞就迈着他那六亲不认的步伐,跟着孟良到了杨大的大帐。

    杨五看着焦赞那六亲不认的步伐就来气,仿佛焦赞浑身上下,没有一点能让他看得上的。

    然而,杨大看向焦赞的目光却充满了欣赏。

    “将军,您叫俺们兄弟,是有什么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俺们吗?”

    面对杨大赞赏的目光,焦赞眼前一亮,咋咋呼呼的问道。

    杨大点点头,“是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们。要是你们能完成这个任务,此次攻朔城之战,本将军给你们算头功。

    一旦破城,本将军许你们第一个进程劫掠。”

    焦赞闻言,大喜过望,他拍着胸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