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丰碑杨门-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易简叹息道:“蒸馏器确实是制作琼浆玉液的利器,你是没尝过,从蒸馏器里蒸出来的酒水,清澈如水,一口饮下,令人肝肠寸断,回味无穷……胸膛中犹如燃起了一团火焰,让人豪气纵生……”

    苏易简为了引起杨延嗣的好奇心,描述的过于夸张。

    杨延嗣听到了描述中的‘胸膛中犹如燃起了一团火焰’,他就知道苏易简研制成功了蒸馏器,而且还蒸馏出了烈酒。

    杨延嗣对蒸馏器没多少兴趣,他最感兴趣的是蒸馏出的烈酒。

    苏易简已经尝过了烈酒的滋味,那么他就不可能忘怀。

    “苏兄,蒸馏酒液,难免耗费巨大。我记得有一个酿酒的办法可以直接酿造出此酒……”

    苏易简瞪大眼睛,“此话当真?”

    烈酒对于酒鬼的杀伤力很大。

    然而,作为一个曾经操作过蒸馏器的人,他深知蒸馏烈酒耗费巨大。

    以苏家的家财,还不足以供养他日日喝烈酒。

    但是,能够直接酿造烈酒,降低成本,那就不一样了。

    杨延嗣的话,对苏易简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苏易简欣喜之余,也有疑问,“贤弟引愚兄用蒸馏器弄出琼浆,又抛出琼浆酿造秘方,到底预意何为?”

    杨延嗣笑道:“为了把你这个大才收入囊中……”

    苏易简先是一愣,而后一脸惊恐,“贤弟欲学王莽还是曹操?”

    杨延嗣摇头,“嗣无此想法……”

    杨延嗣感叹道:“嗣只想保杨家一门长乐平安……”

    苏易简眉头深锁,“杨家一门战功赫赫,又深得百姓爱戴,陛下恩宠,何需保护?”

    杨延嗣笑道:“防患于未然……苏兄在杨家待了些许日子,应该能看明白,我父兄皆是忠勇耿直之人,不善权谋。天长日久了,容易遭人暗算。”

    “嗣不愿意看到父兄在战场上流血流泪,尽忠报国,背地里却遭小人暗算。”

    苏易简听到杨延嗣这话,表情严肃,抱拳道:“你我兄弟,相交莫逆。只要贤弟不行王莽、曹操之事。必要之时,愚兄自当助你。”

    苏易简的话很有水平,他答应了帮助杨延嗣,却也给出了前提条件。

    苏易简的回答在杨延嗣意料之中,杨延嗣也没有把心里真正的想法说出来。

    招揽一个人成为自己的盟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温水煮青蛙,慢慢来。

    只要苏易简妥协一次,他就有可能一直妥协下去。

    杨延嗣之所以选择招揽苏易简,就是为了他以后的计划做准备。

    鲤鱼阁事件发生以后,杨业在宫里遭到的一切待遇,杨延嗣都从沈伦和赵普嘴里听到了。

    赵光义的表现,让杨延嗣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本质。

    一个自私自利,一个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其他人的皇帝。

    他对杨业这种功臣光着膀子站在宫门前的冷漠,让杨延嗣心里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

    把全家人性命托付到这么一位皇帝手里,杨延嗣不放心。

    与其把生命托付在皇帝手里,不如把生命紧紧的攥在自己手里。

    杨延嗣所要做的就是让杨家的所有人,都把生命攥在自己手里。

    在不造反的情况下,想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所以他需要一个庞大的计划,和一群实力雄厚的盟友。

    保全杨家的计划,从他生出保全杨家的心思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好了。

    现在,又要保全杨家,又要让杨家人把生命攥在自己手里。

    杨延嗣的计划上有增添了许多东西。

    一份庞大的计划,必有核心所在。

    杨延嗣计划的核心一直没变过。

    那就是考科举。

    只有考中了进士,他的所有计划才能够顺利的展开。

    不知不觉间,杨延嗣和苏易简已经走到了礼部衙门的门口。

    比起往日,今日的礼部衙门显得更热闹。

    各地的学子们,穿着带有各地特色的服饰,操着略带乡音的官话,在礼部衙门**谈。

    相熟的三五成熟凑在一起,不熟的也凑在一起,互相敬仰。

    也有一些在大宋颇有名望的学子,此刻正被人围着,接受大家的恭维。

    杨延嗣在人群里瞧见一个熟人,熟人也瞧见了他。

    “杨贤弟……”

    “王兄……”

    相互拱手施礼,杨延嗣开口,“王兄也要参加今科秋闱?”

    古代的科举,并没有规定说参加了春闱以后就必须参加秋闱。

    有的学子在参加了春闱以后,或因为家里的缘故,或觉得自己学问不够需要继续学习,都会晚几科再参加秋闱,这种事很平常。

    还有一些人,上科落榜了,今科又来。

    总之,已经过了解试的学子们,想那一科参加秋闱省试,就那一科参加秋闱省试,没有定数。

    国朝对此,也没有什么明文规定。

    “你都能来参加,我这个跟你同寝同窗怎么不能来了?”

    没错,被杨延嗣称之为‘王兄’的人,正是王旦。

    听到王旦调侃的话,杨延嗣莞尔一笑。

    “嗣绝无此意。嗣只是觉得,以王兄的学问,应该一早就高登桂榜了才对,何故等到今科?”

第0113章 数风流人物(感谢Smile流心打赏加更!)() 
王旦四处瞧了一眼,确认没人注意后,才低声说了一句。

    “我爹说陛下不喜欢神童,二十岁之前参加省试,都会被压一届。”

    苏易简皱眉,“仔细一想确有道理,陛下在位这几年的科考,二十岁以下的进士,一个都没有。”

    “贤弟,你今年十五……这一科,悬呐……”苏易简担忧。

    杨延嗣对此并不担心,只有他知道,这一科,将会终结赵光义不喜欢神童这个想法。

    “考不中还有下一科,三科不中,朝廷自会补我一个进士出身,到时候依旧可以做官。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杨延嗣所述的是事实,宋初的时候,每一科录取的进士并不多,所以导致地方官奇缺。为了弥补地方官奇缺的问题,朝廷对三科省试不中的学子,会补一个进士出身,然后出仕。

    王旦闻言,莞尔一笑,“杨贤弟能这般想,为兄就放心了。只不过杨贤弟若是落榜,汴京城里的许多女子,只怕要哭的肝肠寸断了。”

    王旦调侃杨延嗣,苏易简却并没有他那么看得开。

    他和杨延嗣住在一起的时间,远比王旦这个名义上的室友长久。

    他多多少少能够感觉到杨延嗣不会甘心落榜的。

    三人一起,进了礼部衙门。

    礼部衙门内排着长龙,一位位学子手持着印鉴凭证,在等待核名。

    礼部衙门衙役分了六班,维持秩序。

    衙门里有三个查验窗口。

    学子们会提前递上一个报备的纸条上去。

    站在查验窗口的衙役,会唱名叫人,被叫到的上前去被查验。

    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免学子们为了提前核名而争抢。

    “濮州张咏……”

    衙役们一声高喝,一位四十多岁,身体修长的壮年出列,随着衙役们进入到了查验窗口。

    濮州张咏?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杨延嗣略微一愣,随后莞尔一笑。

    又碰到了一位历史名人。

    传闻濮州张咏,年少时家贫,喜剑术,好说大话,十九岁才开始学文,四十四岁才考中进士,入仕后,为官清廉,断案如神,深受百姓爱戴。官位一路擢升到了礼部尚书。

    此人诗文俱佳,留下了不少经典名作。

    当然了,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此人是传说中的纸币之父。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张咏发明的。

    在伦敦的英格兰银行中央的天井里,种着一棵英国少见的中国桑树。原因就是因为张咏发明的‘交子’原材料就是桑树叶。

    ……

    “澶州晁迥……”

    衙役们再次唱名,一位四十多岁,体态微胖的壮年出列了。

    晁迥,文学家,藏书家,有名的庄学思想大家……

    史料记载,他手里的藏书传到南宋的时候,达到了24000卷之巨。

    在宋代,这个藏书量,堪比现代的图书馆了。

    ……

    “洺州李沆……”

    李沆三十二岁,体态瘦弱。

    此人以后了不得,北宋名相,有‘圣相’之美誉,史评价其为相“光明正大”,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

    貌似以后擢升到宰相的时候,和杨延嗣身旁的王旦还是好搭档,好基友。

    ……

    “孟州冯拯……”

    冯拯二十二岁,其父冯俊乃是赵光义潜邸之臣。

    有其父为马前卒,冯拯以后的仕途可以用一马平川形容,也难怪他日后坐上了宰相的位置。

    ……

    “开封向敏中……”

    向敏中,此前和杨延嗣在长乐坊有过一面之缘,是个胡须飘飘的中年人。

    这也是个妙人,做官没得说,清正廉明不收礼,曾经两度拜相。

    只不过这货在私生活上,就有些不堪了。

    晚年的时候,因买薛居正的宅院,和张齐贤争娶薛居正的儿媳妇,被指责“洁之操蔑闻”。

    那个时候薛居正已经死了,薛家也没落了。所以这货才敢肆无忌惮。

    而如今,薛居正位高权重,不知道他知道了此事后,会不会先灭了向敏中,以绝后患?

    ……

    “华州寇准……”

    寇准,千古名臣啊!

    逼着皇帝上战场的大牛!

    此时还是一个十九岁的青年,面容略显青涩,精气神却透露着少年的锋芒。

    ……

    杨延嗣又瞅了一眼身边的苏易简和王旦,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一科,堪称龙虎榜,人杰遍地。

    王旦点头附和,“每一科科考,都是一场文坛盛世……”

    苏易简面带不屑,“文坛盛世,自然当由我等独领风骚。”

    老苏确实有说这话的资格,因为若是不出差错的话,他将会是力压这些人杰,成为这一科科考最大的赢家。

    杨延嗣摇头一笑,王旦和苏易简是不会明白他心情的。

    因为王旦和老苏都不明白,这一科的科考。将会对大宋社稷造成多大的影响。

    可以说,大宋未来百年的国运,就在这一科。

    能和这么多人杰同场竞技,杨延嗣不仅没有感觉到气馁,反而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此时此刻,他也是这些人杰中的一员。

    也不知道后世的史书,因为他的出现,会发生多大的改变。

    杨延嗣挺直了胸膛,叹气骂了一句。

    “蠢货啊……”

    文武兼备,有这么多人杰辅佐,居然还拿不下燕云之地,最后屁股中箭,狼狈逃窜。这不是蠢货是什么?

    杨延嗣摇头一笑,就听到了衙役叫到了自己的名字。

    “开封杨延嗣……”

    衙役喝出此声后,全场哗然。

    各地前来参加科考的学子,显然是听到过杨延嗣的名字,甚至在他们的书桌上,还摆放着杨延嗣的诗集。

    王旦、苏易简、冯拯、张咏、寇准等人以后会有多大的成就,除了杨延嗣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年仅十五的杨延嗣,已经成为了一代人杰。

    嗣仙人的大名,不止轰动整个大宋,甚至连辽邦都已经开始传唱杨延嗣的诗词了。

    杨延嗣前行,学子们下意识让开了一条道路。

    他赫然成为全场最引人瞩目的人。

    正当此时,衙役又高喊了一声。

    “江西陈澎年……”

    听到这个名字,杨延嗣下意识的加快了脚步。

    他可不愿意跟传说中的北宋五鬼同行,传出去的话丢份。

第0114章 举荐() 
杨延嗣入查验窗口,内坐一位绿袍官员。

    绿袍官员见到杨延嗣,脸上充满笑意。

    “嗣仙人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杨延嗣拱手施礼,递上了印鉴和户籍凭证,谦逊道:“大人谬赞,一点虚名罢了。”

    “噯……”绿袍官员吧唧着嘴,感叹,“这可不是什么虚名,许多人求都求不到呢。”

    绿袍官员查验了杨延嗣的印鉴和户籍凭证,确认无误后,开具了一个省试凭证给了他。

    杨延嗣拿到凭证,拱手施礼,“多谢大人。”

    而后,杨延嗣退出了查验窗口。

    杨延嗣一走,绿袍官员脸上的笑意瞬间消散。

    “去告知太师一声,杨延嗣要参加今科省试。”

    伺候在绿袍官员身边的亲随抱拳施礼以后,从后门离开了礼部衙门。

    亲随家丁打扮,出了礼部衙门,跨上了一骑快马,赶到了潘府。

    潘府内,门房得知了是礼部的人求见,就进去通传。

    潘府演武场,潘仁美挑着刀眉,正盯着潘豹练刀。

    潘家的传家之宝就是潘豹现在所练习的这套刀法。

    霸道的杀阵刀法,到了潘豹手里,显得软爬爬的。

    潘仁美看着直皱眉。

    “老爷,门外有礼部的人求见,说有要事告诉您。”

    “礼部的人?”潘仁美揪着胡须愣了一下,“传他进来。”

    少顷,门房带着礼部绿袍官员的亲随进入到后院。

    “小人拜见太师。”

    潘仁美摆手,“免了,有何要事,说吧……”

    亲随作揖,传话说:“我家老爷让小人前来告知太师,杨家七子,杨延嗣要参加此次省试。”

    潘仁美一愣,追问,“印鉴和户籍可否查验?省试凭证可否下发?”

    亲随躬身,“已查验,凭证也已下发。”

    潘仁美虎目怒睁,闪过一道精光。

    “你先下去吧!你家老爷这个人情,老夫记下了。”

    “小人告退。”

    潘府后院剩下了潘仁美父子,潘豹扔下了手里的刀,凑到潘仁美面前。

    “爹,杨延嗣那个小兔崽子,害我丢了官身。他想科举入仕,必须阻止。”

    潘仁美脸上闪过一道冷笑,“陛下不喜神童,杨家崽子才十五,他殿试就过不了。”

    潘豹急忙道:“有沈伦和赵普那两个老小子为他撑腰,殿试上难免会有变数。”

    潘仁美眯着眼,在演武场踱步。

    一柱香后,脚下一顿。

    “省试的主考已经定下,是参知政事薛居正,这老倌跟爹有一些交情,我修书一封,你带上一些薄礼,亲自去他府上拜会一下。”

    潘豹重重的点头。

    “省试的主考定下了,两位副考还没定下。往年两位副考,一个会从礼部挑选,另一个就是太学。为父进宫一趟,去为王钦争取一个副考的位置。”

    “杨家父子会豹儿你前程,为父就毁了杨七的前程。一报还一报。”

    潘豹喜形于色,终于能够惩治杨延嗣一番,为自己出一口恶气了,他怎么能不高兴。

    “谢谢爹……”

    潘仁美说做就做,立马到书房去修书一封,递给了潘豹,然后自己穿着朝服进宫了。

    潘仁美既是太师又是国丈,双重身份加身,他进宫很容易。

    赵光义此事正在御花园里和潘贵妃看歌舞,听到太监说国丈求见,就让人把潘仁美带了进来。

    潘仁美到了御花园,施礼,“臣潘仁美参见陛下。”

    赵光义一副自己人不用多礼的样子,招了招手。

    “来人,给潘爱卿看坐。”

    潘仁美谢恩后坐下了,赵光义也不问他什么事,专心的看歌舞。

    潘贵妃瞧着亲爹欲言又止的模样,心疼的慌。

    旋即,娇滴滴的栽到赵光义怀里撒娇,“陛下……我爹……太师入宫,应该有急事禀报,您怎么就不问问呢?”

    赵光义刮了刮潘贵妃的鼻子,说道:“你那点小心思,还瞒不过朕……”

    潘贵妃撒娇,“人家哪里敢欺瞒您……”

    赵光义问潘仁美,“潘爱卿入宫,有何要事?”

    潘仁美拱手,“省试在即,臣听闻副考未定,特来向陛下推举一人。”

    “哦?”赵光义意外,“潘爱卿推举何人?”

    潘仁美道:“臣推举太学祭酒王钦,此人在太学任职多年,兢兢业业,颇有薄功。”

    “王钦……”赵光义皱眉,“朕听沈爱卿提过此人,说此人心思阴沉,攀权附贵,难当大任。”

    潘仁美笑道:“沈相公为人公正,刚直不阿,却不擅交际,所以对王钦过多交际难免有些误解。”

    潘仁美的话很有水平,并没有直接说沈伦对王钦有偏见,话里话外却透露着这个意思。

    赵光义对沈伦屡屡顶撞他也颇为不喜,觉得他老古板,老古董。

    潘仁美的话深合赵光义的心意。

    “既然如此,就逐爱卿所言,添王钦为此次省试的副考。”

    “陛下圣明。”

    目的达到了,潘仁美并没有急着离开,而且陪着赵光义吃酒、聊天、欣赏歌舞。

    潘仁美在举荐这方面可是行家。

    向皇帝举荐一个人,举荐过了就别急着走。

    一旦急着走了,容易留下一个坏印象。

    让皇帝觉得你是专门替人要官来了。

    下一次再举荐,皇帝肯定不会用。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潘仁美才离开了皇宫。

    潘仁美一走,赵光义搂着潘贵妃笑着说:“你爹这次要官的目的不单纯。”

    潘贵妃一愣,撒娇道:“陛下,太师是个老实人,你可别冤枉他。太师为国举才,那是为了陛下您的江山社稷。”

    赵光义摇头一笑,“以前或许是为了朕的社稷,但这一次,绝对是为了私怨……”

    潘贵妃脸上的笑容有一些僵硬,“陛下何出此言,为何断定太师是为了私怨?”

    赵光义捏了一把潘贵妃,笑道:“朕刚得到消息,杨延嗣要参加此次省试……据朕所知,你爹推举的这个王钦,和杨延嗣有怨。”

    “你说,这两者之间会没有猫腻吗?”

    “这……”潘贵妃脸色尴尬,不知道如何应答。

    赵光义笑道:“你不必想太多,朕不会责怪太师的……朕也觉得,杨延嗣的年龄有些小了,应该再磨练几年……”

    “陛下圣明……”

    赵光义朗声一笑,“朕不拆穿太师,还逐了他的心意,你说说,怎么报答朕吧?”

    潘贵妃娇媚道:“随陛下心意……”

第0115章 省试() 
三日后,省试。

    贡院门开。

    学子们背负行囊,携带凭证,准备科举。

    杨府一行,全家上阵,前来为杨延嗣送考。

    杨府马车停靠在贡院一侧。

    相比解试,省试的规模更加宏大,更加壮观。

    贡院门口,车来车往,人头攒动。

    “驾!”

    呼延赤金骑着一匹快马,出现在杨府一行面前,对着杨业和佘赛花施礼后,就凑到了杨延嗣身边。

    呼延赤金很单纯,说话也直接,“七郎哥哥,你一定会一举得中的,到时候一定要八抬大轿来娶我。我已经跟爹爹说好了,非你不嫁。”

    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呼延赤金这么说了,杨延嗣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免疫力。

    宠溺的拍了拍呼延赤金脑袋,“小丫头才多大,别老想着嫁人,多玩几年,你会发现比你七郎哥哥好的男人很多……”

    呼延赤金眯着眼,笑嘻嘻道:“我觉得没有比七郎哥更好的男子了。”

    安抚了呼延赤金,青裕公主的车架也出现在了杨府一行身前。

    青裕公主下了马车,接受了众人施礼过后,在呼延赤金喷火的眼神中走到了杨延嗣面前。

    “七郎……”

    “公主殿下。”

    青裕公主盈盈一笑,“七郎,我等你出来……”

    简单的一句话,充满了情谊。

    杨延嗣抱拳道:“殿下厚爱,嗣不敢忘。”

    青裕公主侧立在杨延嗣身旁。

    过了一会儿,曹琳也到了,在曹玮陪伴下,先向杨业和佘赛花施礼,然后走近了杨延嗣。

    “七郎……弟弟,愿你高挂桂榜。”

    曹琳说完了,一个小小的荷包送到了杨延嗣手里。

    “这是我在相国寺求的符,你带上,会为你带来好运的。”

    曹琳的好意,杨延嗣不敢拒绝,手下了荷包,塞入到怀里。

    呼延赤金瞪着曹琳,恨不得吃了她。

    青裕公主望着曹琳送的荷包,若有所思。

    荷包入手,杨延嗣略微一愣,他感觉到荷包内不像是装着符,摸起来空空的。

    杨业和佘赛花望着杨延嗣身边的三女,眼中都闪过一道笑意。

    他们夫妻看三女的眼神,跟看儿媳妇没区别。

    “奴家见过杨公子……”

    一位女子出现在杨延嗣面前,杨延嗣一瞧,正是当日在开封府门口为自己送行的花街柳巷的女子。

    “姑娘有礼了。”杨延嗣施礼。

    女子盈盈下拜,“可否请杨公子移步?”

    杨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