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艇飞在蒙古草原上,身后是广袤的中国内地。
杨潮这一走,给内地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几乎所有的报纸头条都在报道杨潮去俄国的情况,虽然杨潮表态少则几天就回来,可是大家都感觉到杨潮这一走不是那么简单的。
他们想到了很多事情,比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比如许由不肯接受禅让,可能杨潮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很多人觉得他们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但又有些说不清楚。
失去了一个可能做皇帝的人,失去了中国数千年的皇权传统,杨潮这一走,让最后一个可能复辟皇权的可能消失了。
在大家眼中最坚定的反帝派,蔡锷心中也是患得患失。
杨潮离开后,他也辞职了,他悄然到了杭州,这里有一座博物馆,宋朝皇宫博物馆,当地政府不惜巨资建立的,里面陈列着一系列文物,四个武将、一座金棺,金棺中有一件玉溪复制品。有一本古本易经。
四个武将除了岳飞是确定无疑的外,其他三个武将还有争议,有人说其他三个是韩世忠、吴玠和刘琦,有人说余阶至少能占据一个名额。还有人坚持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也得算一个,没办法北宋出相,南宋出将,南宋的名将数不胜数,余阶抗击蒙古。甚至导致了蒙古一个大汗死在四川,这是蒙古崛起过程中,最大的败绩,放眼全世界都没有出现过,可是韩世忠吴玠那些人也都是力挽狂澜的名将,名额只有四个,实在是说不好。
对这些名将的争议,蔡锷是不感兴趣的,他只知道这些人是跟岳飞一样的古之名将,所差的只是背上没有刺上那几个字而已。
易经中夹着的那根树枝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一个易字一个木字,不就是杨吗?
据此很多人提出杨潮当皇帝是天命所归,要不是自己从始至终参与了开挖,蔡锷一定怀疑这些都是杨潮弄的石人一只眼,是杨潮为复辟做准备,可是他从始至终见证了挖掘过程,他对此深信不疑。
他甚至都有些动摇,甚至都接受世界上是有天命这回事的,杨潮横空出世,带着中国获得一个强国的地位。最关键是让中国有了强国的国力,强国的底气,然后是易经的杨字,传国玉玺的出世。他真的要怀疑世界上有气运这回事了。
他也跟杨潮仔细谈过这个问题,他甚至当面表达如果杨潮要当皇帝,他不反对。
可是杨潮本人却坚持否认,认为一切都只是巧合而已。
杨潮不但否认自己有意当皇帝,还表示会依照国会决意,尽快推进正式选举。然后他将交出权力,解甲归田不问世事。
杨潮的这种高风亮节,在报纸上引起巨大热议,有的人歌颂,有的人抵触,歌颂的人说着是中国不为名利所动的高洁品格,抵触的人表示,这是没有责任感的退缩,该带领国家的时候退缩,算不上什么高风亮节。
这两派人其实都是支持杨潮的,只是一派是怒其不争罢了,杨潮不当皇帝不说,连总统都不想当,让很多人郁闷。
蔡锷对杨潮有自己的观感,他已经不止是郁闷了,他甚至感觉到一种内疚,他感觉要不是他这种人,不是他曾经反对过袁世凯当皇帝,不是他被所有人看做是坚定的皇权反对派,那么杨潮也许不会顾忌,也许真的会当一个好皇帝,有杨潮这种人当皇帝,中国至少能获得三五十年的稳定发展吧,到时候国力会何等昌盛,国际地位会何等提高,也许真的有可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等强国。
其实蔡锷只是反对袁世凯这种人,他认为袁世凯不会是一个明君,但是杨潮却绝对有当明君的潜质,而他是反对皇权的标志,这让他倍感压力,报纸上对杨潮离国的惋惜,都是对他的谴责。
之所以觉得可惜,其实还是蔡锷对其他人没有信心,他觉得除了杨潮,谁都搞不好中国的政治,他蔡锷不行,他老师梁启超也不行,嘴炮无敌的炮哥更不行,至于米青、李富安这些热他也不看好,除了杨潮,还能有谁?
蔡锷不知道的是,他这种观念还是太传统了,让最有能力的人领导国家,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政治。而除了当皇帝,谁能保证最有能力的人始终掌握权力。总统总是有一个限期的,杨潮哪怕继续当总统,迟早还是要走的。
越是抱着这种念头,蔡锷就越是觉得内疚,因为他始终觉得他负有责任。
蔡锷只是责任感太强烈了而已,而且他个人的精神也影响不到国家,可是千千万万人对杨潮离开抱有遗憾,对米青能力质疑的时候,就出问题了,最明显的表现是上海股市十分不稳,剧烈的波动,竟然产生了一次小规模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十多家小银行的破产。(。)
第三百五十九节 日薪一两运动()
国内金融危机的情况通过无线电传到杨潮这里,杨潮极为重视。
这次危机注定是扩大不起来的,但是这是一个苗头,一个信号,表示中国经济野蛮扩张似乎到了一个极限。
战争财还在继续发着,甚至随着美国人加大了战争的投入,流入中国的硬通货规模比过去更大了。
去年一年流入中国的白银超过三万吨,黄金也有两千吨,中华银行的黄金储备打到了6000吨,白银储备则打到了12万吨,还有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说美国人卷入战争代替了俄国人之后,又打倒了日本,作为唯一独善其身的大国,中国独享了战争财这个大蛋糕。
可是巨大的外汇流入中国,不过是增强了中国货币的信用,中华银行甚至都没有多发多少货币,只是用新货币将过去的扬子银行券替代了而已,总发行量不过200亿而已,这让货币杠杆降低到了1比8。
可是商业银行通过疯狂的金融杠杆,将这笔货币发出去了5000亿的贷款,光杨子银行一家就贷出去1000亿的商业贷款,光是利息收益每年就达到30亿两。
这次金融危机给杨潮敲响了警钟,明白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张到了一个极限,在扩张下去只会引发经济崩溃。
这次危机本身是因为杨潮离开后的信用危机引起,但是如果不是扩张过度,是不可能有危机的,因此杨潮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解决这次危机很简单,张家傲通过中华银行,加印纸币支持银行系统,然后又抛售海量的债券,并且释放一部分金银储备就解决了,可是隐患却根本没有解决。
杨潮则暗中命令样子银行,让杨子银行开始收缩,开始减少放贷量。减少贷款数量,增加债券购入,将资金收拢起来,应付可能而来的经济危机。
战争期间。有大量的战争订单的情况下,经济危机不可能爆发,但是一旦欧洲战争结束,没有了战阵利润的支持,重工业将会第一时间爆发危机。而轻工业目前扩张也到了极限,工厂设备基本饱和,战争结束后,重工业将迎来一次漫长的萧条,萧条时间可能会是轻工业机器的一轮替代周期,有可能会达到七八年之久。
重工业企业在战争中都积累大量的利润,这笔钱能不能让他们撑过这个周期,真的很不好说,如果出现大规模的破产潮,一点都不奇怪。
所以杨潮得储备资金。趁着企业还能在市场上筹集到足够资金的时候,将杨子银行的先进抽调出来,当出现危机的时候,用来救济这些企业。
“老百姓还是太穷!”
杨潮不由叹息到。
轻工业生产的主要就是消费品,哪怕阻挡了日本的轻工业产品的竞争,欧洲也无暇向中国倾销,独占中国市场的轻工业企业,经历了一波将近十年的扩张,可依然到了极限,而他们的规模跟美国想必还差的很远。连美国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达到。
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五倍以上,这显然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美之间巨大的平均资源占有量,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矿产。森林,都是中国平均的十倍以上,这是先天的劣势,在如今都是是靠着挖资源发展经济的时代,注定比不过美国人,不仅中国比不过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也都比不过美国人,美国的人的收入水平始终高过其他国家。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工业化,让生产效率弥补资源的不足。
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但是其他影响老百姓收入的情况还是能解决的,比如分配的不均问题。
战争期间,轻重工业的资本家都大发了一笔,但是财富过于集中到资本家手里,美国在战争期间出现了两万多个百万富翁,中国虽然没有这么大的规模,但是依然有近万百万级别的豪富出现,中产阶级则超过百万。
但是相比五亿的人口总数,这只是很小的比例,只能说是一部分人富了起来而已。
巨额的战争红利没有转移到普通百姓手里,财富的集中自然是最有效率的,可那是在经济稳定的时期,经济稳定,可以让集中的财富变成投资,扩张经济规模,可是经济危机的时候,这些财富却会随着货币贬值而缩水,造成财富的蒸发。
与其让财富蒸发,不如让老百姓得利,从而扩大市场。
相应的货币,必须对应相应的产品才不会贬值,因为货币只是财富的会计单位罢了。
如何让更多的人得利,首先是超过4亿的农民,因为农产品的价格始终低廉,大量的进口粮食让粮价高不起来,所以中国农民始终穷困,此前这甚至是杨潮有意为之的,他认为只有用工农业巨大的收入差距,才能让恋家的农民离开土地,到工厂里去做工人,才能推动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可最大族群的人口始终穷困,只能让市场规模受限,但杨潮不想改变工农业工资差的现状,因为这也是市场的选择,因为技术工人的缺乏,当中国还有大量德国和美国技术人员的时候,中国技术人员享受高薪是很合理的。
那么就只能改变农民的生产效率。
生产粮食是低效的,但是经济作物的利润是不错的,鼓励农民大量该种经济作物,江南百姓种桑养蚕,城郊农村种菜,人口多的地方养猪养鸭,搞副业。
说白了就是提高土地产出的价值和产量,多养的鸡鸭猪羊最终还是进入老百姓口中,提高了生活水平的同时,增加产品维持了货币对应的实物,也是维持货币价值,不让财富蒸发的根本方法。
但是农民生产出来更多的蚕丝、蔬菜和肉食,还得能卖出去才是有效的生产,无效的生产可不是财富,只是劳动力的浪费。
那么给增加的农产品提供市场,也是必要的,农村产品的最大市场当然是城市,是那一大批不生产农产品的城市居民。
增加农村生产和增加城市收入是相辅相成的。
这点靠银行系统做不了,只能靠大批的雇主,靠大量的资本家主动提高工资来形成。
杨潮自己当然要参与其间,他旗下的企业当然可以增加工资,但是只是增加他个人的威望,像福特那样获得个人荣誉,这就太浪费了。
“就送总统一项政绩吧!”
杨潮很快就有了主意,立刻给米青发去了一封电报,告诉米青具体方法。
米青很快以总统身份发出号召,号召中国雇主提高工人工资,她希望每一个雇主,最少给工人每天一两银子的工资。
这可是巨大的提高,对那些技术站在高端的企业来说不算什么,比如迪塞尔柴油机工厂的技术工人,他们的工资每月已经达到了50两银子,可是对那些工厂的勤杂工而言,就是巨大的提高了,因为他们的平均工资始终在10两一下徘徊。
米青可不仅仅是号召,他还通过国会授权,降低企业税收,针对提高工资的企业进行减税措施,凡是因为增加工资而提高的成本,政府替企业承担一半。为此,发行了100亿特别国债,发行债券是要国会同意的,对于这种为了减税而发行的国债,那群资本家议员没有道理反对。
同时杨潮秘密电令临时代替自己的富强党理事长李思第,让富强党积极配合总统号召,富强党成员的企业必须积极响应,告诉他们,富强党的强国富民理念到了落实的时候了,强国已经基本完成,现在进入到富民阶段。
如果不配合的企业,则意味着不认同这个理念,意味着是党内投机者,不是真正的信仰坚定者,立刻开出出党。
本来富强党中的企业家多数还是有理想的,就算是一批投机分子,也是想靠着组织获得发展的机会,因此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没有人敢反对。
富强党成员的企业主要存在重工业,加工资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太大的负担,成本上涨不超过两成。
他们的数量也不算多,富强党中的企业家在一千人左右,只是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中的一小股而已,他们也只是起一个带头作用。
富强党真正的作用,是利用在前一段时间覆盖全国的组织,展开积极的活动,在各地呼吁提高工资,此举更是奠定了他们刚刚建立的为穷苦百姓说话的形象。
同时其他响应者也不少,比如张謇这种老一代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倡导者,他们也不反对给工人提高工资,只要是经营过得去的,都很乐意响应总统号召,而且他们也只是负担一半的成本罢了,另一半是通过减税。
从米青发出号召,不到一个月内,就有上百万工人得到了工资增加,这个数量占中国工人阶级总数的十分之一。
造成的影响,则影响到了一千万工人阶层,因为别的企业涨工资了,没有涨工资的企业就要受到压力,或者他们的工人辞职去追求更高的工资,或者跟雇主闹,要求增加工资。
工人工资的增长,带来了消费能力的增加,当然也带动了物价的增长,可物价增长又会引起市场扩大,物资产量的增加,给工人增加的工资,如同泼到地上的水一样,一层层渗透下去,最终会让整个国民都受益。
历史上将这次工资普涨运动,称为日薪一两运动,作为发起者,米青自然获得了足够的政绩。(。)
第三百六十节 俄国内战()
当然工资普涨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城市中的物价增长,农产品开始增加,而资本家的利润不可避免的降低了一些,暴利时代慢慢终结了。
这个影响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显现出来的,起码杨潮还没有看到,他已经到了俄国。
飞艇降落到了秋明,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这里现在依然掌控在中国国防军手里。
杨潮可不想孤身前往沙皇的地盘,他可是知道,现在沙皇手下一批明智之士,可是将俄国的痛苦归结到杨潮身上的,他们看的很准,觉得俄国之所以这么惨,就是因为杨潮一次次跟俄国为敌所致。
这批人尤其以中下层军官,平民出身的青年为主,谁敢保证杨潮去了沙皇哪里,这些人中会不会出现一两个发疯的。
另外还有无孔不入的布什维克间谍,不用说,沙皇现在的手下中,肯定有弗拉基米尔的间谍,这些人是不要命的,为了让沙皇跟杨潮交恶,他们豁出命去也不是不可能。
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杨潮所幸就待在秋明。
倒是奥丽嘉第一时间就跑去看她父亲和妹妹了,给亲人带去了大量的礼物,其中有给沙皇的烟草,给妹妹的新衣服、金银首饰等。
秋明这里的中国国防军已经有了一个集团军,中国的军制采取三三制,一个军下辖三个师,一个集团军下辖三个军,九个师,加上各级的直属部队,人数一般为10万人。
集团军司令是王长平,此人也是杨潮的心腹,最早一批跟随杨潮的人。
现在最早跟随杨潮的那一批六十多个人,基本上都在集团军一级任职,这些人的能力,未必都足够。但是不重要,杨潮组建了合格的参谋部帮他们参谋。他们的的作用只是发布命令,至于这命令是不是从他们脑子里想出来的无所谓。
而杨潮靠着这些人,牢牢的控制了目前规模达到600万的军队,即便杨潮不当总统了。这些人依然会听他的。
王长平就依然将杨潮当做老长官,当做提拔他的贵人。
“俄国的情况很不好。去年开始的灾荒很严重。苏俄派了百万大军在乌拉尔山一带严密布防,可是还是有难民偷偷往这边跑。这个月都跑过来两千多人了,一个个饿的皮包骨头,没个人样。”
农民出身的王长平可是真心同情那些冒死翻越苏俄封锁线的难民的。
“到处都有农民造反。苏俄现在招了五百多万人到处镇压。听说他们很多军队派去镇压农民。结果反而跟着农民一起造反了。现在整个俄国都在打仗。”
王长平继续说道。
虽然弗拉基米尔给军队中派遣了大量的军事委员,这些人没人都有一张逮捕枪毙军事长官的文件,可是控制军队的依然是沙皇那些老军官,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有军事经验,弗拉基米尔控制这些军官的,无非是军官们的家属罢了。
但是当有的人看到农民的苦难,同样出身农民的他们甚至可以忍痛放弃自己的家人,或者是某些枭雄,可以不顾自己的亲人,或者是底层的军官直接起来反叛。反正各种反叛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所以沙皇想要趁机打回去?”
杨潮之所以要亲自来一趟西伯利亚,除了陪媳妇回娘家之外,就是来了解情况的。
王长平摇摇头:“据我所知,主要是沙皇手下的军官想打回去,西伯利亚这个地方,就不是人待的,冬天能冻破砖。所以大批的俄国官兵都想回那边去。科尔尼洛夫这些高级将领们,他们的家人听说都被苏俄给枪毙了,那是血海深仇,从上到下都想打回去。沙皇倒是不想打仗了。我听说沙皇现在都不管事了。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天到晚睡不着觉。”
沙皇被责任、压力给折磨的精神有些不正常的,尽管俄国人保密,但杨潮还是听到了一些传闻。只是没有确认,王长平的消息是从一些俄国高级军官嘴里得到的,还是可信的。
“你觉得沙皇能打回去吗?”
杨潮问道,想听听王长平的意见。
王长平道:“卑职想还是能成的。我可是听说,那边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接着王长平压低声音,一脸阴沉:“听说。都开始吃人了。卖的那个肉,啧啧——”
王长平说着,皱起眉头,莫斯科等城市中的肉食市场早就关闭了,原因不言自明。
这是显而易见的,弗拉基米尔钢铁一般的心肠,以为对农民狠一些,就能给工人找到粮食,可惜的是,把农民吓到了,没人敢种粮,大家都害怕变成富农被打了靶子,所以贫农从富农那里抢来的土地不敢种,富农确实消灭了,可是富农耕种良好的农场也荒废了。
本来是欧洲的粮仓,反倒成了欧洲最大的荒原,不出现灾荒才怪。
“卑职以为,只要沙皇回了俄国,老百姓肯定一呼百应,会把苏俄这伙反贼杀光的。”
王长平还是信儒家宣扬的那一套得民心者得天下。
可是经过这些年,杨潮算是彻底明白了一些道理,有时候事情真的不是你所听到的那样,比如他一直以为现代军队的战斗力是因为国家意识,是因为民族热情和爱国主义。
但是当他真的了解了战争之后,他才明白,一切都是国家宣传的原因,战争就是一架最无情,最恐怖的机器,只有最无情的机器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让士兵走进军队的或许有爱国情结,可是让他们一直在战壕中,始终战斗的,却是他们身后督战队的机枪。
而且不是老兵战斗力更强,老兵更勇敢,反而是刚刚进入战壕的新兵精神状态好一些,越是老兵,精神越是崩溃,越容易当逃兵,这一切都颠覆了杨潮的思想。
也许二战时期会不一样,可是一战的堑壕战是绝对没有什么人性可言的。
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杨潮绝对不相信俄国老百姓有什么觉悟,真有觉悟的话,他们也不会把自己的国家搞到现在这么乱了。
所以杨潮苦笑道:“沙皇成不了事。”
王长平不解道:“卑职不明白。”
杨潮叹道:“他们没有那伙人恨啊。”
弗拉基米尔那是真正的革命家啊,他自己就已经打破了所有的人类传统道德,他有一个女儿,他女儿也在他的部门工作,可是他始终可以做到对女儿一视同仁,互相间以同志相称,完全是陌生人一般,莫斯科人人吃不饱,他女儿终于忍不住了,当弗拉基米尔视察食堂的时候,拦住了他,管他要了3卢布,吃了一顿饱饭。
这是弗拉基米尔唯一为女儿做的一件事。因为他认为,人类最终会消灭一切私人特征,家庭也是这种要消灭的腐朽产物,在他们要建立的过度,不需要家庭。孩子不会由家庭抚养,而是专门的养育机构抚养,就像工业生产标准产品一样,孩子们会从小受到一样的教育,成为集体的一份子,而没有任何私有概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