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工业生产标准产品一样,孩子们会从小受到一样的教育,成为集体的一份子,而没有任何私有概念。
革命者没有没有个人利益、个人私事、个人情感、个人恋情和个人财产,甚至不应当有姓名,这群人真的很伟大。
最重要的是够狠。
为了他们的理想,他们漠视一切,包括别人的生命,甚至他们的生命。
在后世的俄国人看来,这就是一群疯子,普克格勃对此十分痛恨,认为沙皇当年放弃权力是最不负责任的行为,是把权力随便扔在地上,让一群疯子捡了起来。
“沙皇的军队一旦再次返回欧洲,肯定要爆发内战啊!”
杨潮心中暗道。
他记忆中记得,俄国的内战造成了800万人的死亡,堪比沙皇打一战死的人,那群不想打仗的兵痞推翻了沙皇,结果反而打了更残酷的战争。
一战之中沙皇最终动员了1千45百万的军队,最后阵亡了七成,加上内战伤亡,超过一千多万人死亡,对于俄国1亿7千万人口来说,只是少数,但是死的大多是青壮年,这却让俄国几十年后都没有恢复元气。
但是由于杨潮的改变,俄国人口的降低,恐怕就不是一千多万能够挡得住了。
对于大量平民的伤亡,杨潮发现自己竟然产生了强烈的恻隐之心。
“我的心到底比不上那群底层吃不饱饭的家伙硬啊。”
杨潮虽然也不是富贵人家出身,可是也没有挨过饿,人性上的恻隐之心自然就多了些。
“给沙皇发一封电报吧,就以我的名义发。劝劝他们,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再次进入欧洲,势必引起惨烈的内战。会造成数不清的伤亡,告诉沙皇,如果他愿意留在西伯利亚,我们保证苏俄不能侵犯这里。”
杨潮的好意沙皇政府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们充满了仇恨,愤怒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理智的,他们只希望中国能给他们提供支持,他们需要军火物资,需要粮食,需要一切的一切战争的消耗。
“好吧,如果沙皇坚持,我们愿意支持。”
杨潮叹道,他知道俄国最惨烈的内战,不可避免了。(。)
第三百六十一节 欧洲战局()
离开中国,杨潮也就把自己从国内政治中摘了出来,可以更自由的处在一个更加自由的立场看问题。
也终于可以抽出精力关心一下欧洲战局了。
俄国提前一年在1916年就退出了战争,让德国更早的腾出手将兵力用到了西线,英法两国遭受了更大的损失自不用提,美国人也付出了远超原本历史的代价。
原本的历史上,美国人在1917年参战,这个时代他们同样是在这年参战,可是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强大的德国,更虚弱的英法,于是美国人不得不加大和提前了参与战斗的程度。
最重要的是,德国人在没有能够在美军大规模登陆之后,只能将美军也拖入到堑壕战,消耗战之中,这是德国人的战略失败,因为他们根本不想跟美国人打一场消耗战,他们也知道美国人的物质优势。
可就像后世的评论家评论的那样,德国是一个战术天才,又是一个战略白吃,他们的战术能力毋庸置疑,各种计划制定的异常完美,可唯独在大方向方面,总是犯下低级的错误,比如无限潜艇战让美国人找到参战的理由,比如轰炸美国让美国政府彻底动员起来全民的力量。
总之战场上他们能获得一次次胜利,可就是无法让他们站在一个优势地位去战斗,没有优势地位的战斗就无法将战术胜利变成战争的胜利。而这么多年来,他们也就出了一个俾斯麦,深懂这个道理,总是试图让他们在优势性情况下战斗,俾斯麦之后,他们就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在劣势情况下战斗,所以打了很多胜仗,最后却输的很惨。
在美军不断增兵的情况下,德国人依然发挥了他们的战术能力,他们明白。跟英美法三国玩消耗就是个死,除非说服中国人参战,或者让某一国退出战争,否则迟早他们会玩完。
但是英国人是不可能退出的。这是经过几百年证明的,英国人就是要把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弄死。
法国人也不可能退出,先击败法国,让法国退出战争,这是德国人战前就有的战略。可是失败了,法国人不再是几十年前的那个法国,是一个不退缩的法国,一个不会投降的法国,德国人已经放弃逼迫法国投降退出的打算。
那么他们就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逼迫美国退出。
所以德国轰炸连美国,但是不但没有逼美国退出,反而激起了美国人的愤怒。
他们很快就失去了轰炸美国的能力,只能在地面上打击美国人,他们有目的性的打击美军。想让美军承受不住伤亡,让美国人退缩。
于是德军最多的炮弹宣泄到美军阵地上,最多的突破选择美军阵地,美国人的伤亡率急速升高,战争打到今年年中,他们的伤亡竟然超过了100万人,而且还有超过50万人成了俘虏。
这已经超过美国人历次战争的伤亡总和了,如同德国人预料到的,美国媒体真的开始向政府发难,表达了反战的情绪。但是美国人没有进行舆论管制,他们的媒体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只能代表一部分人。
但这误导了德国人,他们以为继续坚持下去。美国是有可能退出战争的。
于是继续这种战略。
同时另一个收获是,由于德国人总是重点打击美军,让美国人和法国人、英国人之间产生了冲突,美军被攻击的时候,自然是想要这两国来救援,可是两国有意无意或者是现实条件不允许。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迟滞,这让美国将军潘兴十分不满,认为两国有意纵容。
三国之间的隔河,让他们的统一战线变得不那么坚固,德国人总能找到突破的结合部,总是能取得一次次的战术成果。
同时英国人的坦克技术也已经被德国掌握,德国人也开始研发了自己的坦克,战争有向着机械化战争的情况发展,战壕的作用开始削弱,越来越多的战壕被双方突破,协约国能突破德国人的战壕,德国人也能突破协约国的战壕,进攻的力量在慢慢压过防御的力量,这样造成的伤亡率直线上升。
当然更多的俘虏也出现了,以前想俘虏一万敌人,付出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可能需要几十万人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而现在数万人制造一个突破,就能让陷入包围圈中的敌人投降。
而且双方士兵的战斗意志都低落到了一个极限,基本上被包围就投降,没有什么誓死不降的传说。
这对双方的人力负担是巨大的。
双方解决人力问题的方法是,从殖民地寻找劳动力,雇佣华工等等。
法国人已经雇佣了500万华工,这些人按照规定,都在法国后方的农场、工厂中工作,法国人现在可不敢违背规定,他们承担不起惹怒中国的代价。
前线的法国年轻人不断阵亡,导致法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德国人在前线竖起大喇叭宣扬,告诉法国人,你们在前线送死,中国人却睡上了他们的床。
德国人也不算危言耸听,确实有很多法国人寡妇生活困苦,或者不甘于寂寞,只能勾搭了他们唯一能接触到的年轻男人,农场里和工厂里的华工,这些对性很羞涩的中国人,跟法国女人有了关系之后,很自然的觉得自己对这些女人有了责任,很多人搬进了法国寡妇家,不但负担家庭的开支,还帮助法国女人养育他们的孩子,从此很多法国小孩跟日本孩子一样,也有了一个中国爸爸。
寡妇之外,还有一些感到紧迫的法国姑娘,挣脱一切束缚,要跟华工结婚。可是法国法律是不支持法规女人跟外国人结婚的,一旦结婚,往往意味着女人失去法国国籍,自动迁入对方国籍。
法国舆论告诉法国年轻姑娘,来法国工作的华工在中国都是很穷的,所以才愿意来赚钱,如果嫁到中国去,会非常辛苦。可是依然无法阻止一大批法国姑娘外嫁,因为很多女孩觉得,如果他们不嫁给跟自己一起工作的熟悉的华工,将来可能会嫁给一个残疾的士兵,一个喝酒打老婆甚至还有几个孩子的老男人。
跨国婚姻开始大量发生,导致法国人很被动,他们甚至都打算修改法律,他们因为评估有认定,如果战后中国华工带着法国姑娘回国,会让法国的产生立刻陷入停顿,他们希望法律能够承认结婚后的女性依然保持法国国籍,并且吸收国外的劳动力通过婚姻进入法国。
当然这个法律不光是针对华工的,法国人可不止从中国雇佣华工,非洲的黑人,越南人在战争期间也是大量被法国人招募到欧洲的,尤其是非洲人和越南人,可是直接参与到了军队之中,这些人为法国流过血,法国人更容易接受他们。
德国人在大肆宣传威胁法国人,其实他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德国人也大规模的雇佣了华工,虽然规模没有法国人那么大,但是也很客观,至少有100万华工在德国的农场里、工厂里工作。
德国还从波兰、乌克兰等地强征了超过300万劳工,之所以德国人不肯雇佣更勤劳的华工,因为他们支付不起工资,波兰人和乌克兰人基本上都是强征,工资少的可怜,否则德国人真的很想像法国人那样,雇佣几百万华人,那意味着他们可以解放出几百万劳动力参军。
“德国人打不下去了。如果让他们这么败了。对中国可没有什么好处啊。”
德国人的事情很麻烦,因为历史变了。
现在美国人的飞艇和飞机不断的调到欧洲,已经开始压制德国的飞艇和飞机,很快就能对德国展开大规模轰炸了。
可是德国现在的情况看起来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如果德国被美国轰炸的投降,让德国民众直观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他们未必就有勇气发动二战。原本的历史上,希特勒之所以能鼓动德国人再次发动战争,就是因为德国老百姓始终在后方,没有接触战争,没有遭受伤害,他们的战争印象只是生活艰难而已。二战后德国人之所以很容易的悔悟,就是因为他们的国家被炸成了废墟,真切的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别以为德国人的道德水平真的那么高,他们的总统向犹太人下跪有多么了不起,还有日本鬼子去南京烈士陵园下跪呢。
德国人被谅解,那是因为政治需要,欧洲需要德国对抗苏联的扩张,所以才谅解了德国,给德国放松了,而不是那一跪,当然把谅解德国人推到德国人的悔悟上更好听,所以大家都这么宣传而已。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苏联,法国人会允许一个可以跟他们竞争的德国存在吗。
深思了一番,杨潮觉得,如果德国短期内不能战败,他们被美国人轰炸就不可避免了。
于是杨潮决定还是要行动,他打算在送米青一个政绩。
“向欧美发出照会,调停一下欧战吧!”
杨潮告诉米青,中国可以调停欧洲战争,让德国没有被彻底摧毁之前,退出战争。(。)
第三百六十二节 总统背后的男人()
这段时间米青的总统慢慢坐稳了。
一场工资提高运动让她的威望大大增加,社会一片好评。
市场不知道是适应了杨潮的离开,还是因为受到工资普涨造成的市场扩张,慢慢稳定了下来,这也被宣传成米青的政绩之一。
米青的政绩当然不止这点,可以国家可以调整的东西太多了,这都给了她操作空间。
她跟杨潮不一样,杨潮当政时候的首要目标是打赢对日战争,因此那时候一切都围绕着战争转,她上台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所以她只能将施政焦点放在国内问题上来。
杨潮让她借了100亿债务,推动工人工资的增长,目的她很清楚,杨潮原原本本告诉了她,是因为经济结构失衡,在未来五年中,很可能会引起一波经济危机。
这100亿两现金没那么容易花完,当然也不可能一次性借到,债券是慢慢投入市场的,否则容易对市场冲击过大,第一期只发了10亿,这是今年的一年中为增加工资的预算。
但是总额100亿还是让她的威望大大提升,加上宣传部的大肆宣扬,她现在已经被很多人认可了。
尝到这个甜头后,米青更愿意接受杨潮的建议,虽然好像她是一个棋子一般,但是她完全不介意,因为到现在为止,她都不知道该如何当一个总统,她感觉她的能力还应付不过来,他很乐意听取杨潮的建议,所以杨潮要走的时候,她是真的很慌乱。
不过按照杨潮的要求,在调停欧洲战争之前,她必须加快跟英国人达成协议。
随着战争的发展和中国的国力提升,英国人也越来越有意愿退出中国,最大的障碍在香港问题。
杨潮在的时候,态度十分明确,那就是英国必须放弃香港。
但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帝国的尊严。还是对于英国利益的考虑,英国人都不能接受完全退出东亚地区的结果。
对此米青觉得可以暂时让步,这一点她也跟杨潮沟通过了。
于是在她的主持下,很快外交部跟英国人经过激烈的谈判。双方达成了艰难的共识。
上海、天津等地的英国租界交由中国管理,英国把持的海关也交由中国管理,不过除了总税务司之外大多数官员暂时留任,英国将配合中国政府稳定海关机构;英国交换九龙和新界殖民地,交还威海殖民地。所有官方资产全部无偿交给中国,但是中国政府承诺保护私人资产。
至于其他的那些特权,什么治外法权,协定关税也同时废弃,取代一个《中英友好通商条约》重新确立两国平等友好的国家关系。
在中国看来,是收回了大多数权力,但是收回的并不彻底,因此还是有部分人不满意,但大多数人是满意的;在英国看来,他们放弃了太多的利益。哪怕那些利益是不合理的,所以英国人是大多数人不满意;很显然以英国人的德行,他们不可能做这种赔本的买卖,英国人自然是要得到补偿的,补偿是一个保证,一个中国不参加欧洲战争的保证。
中国承诺不参与欧洲战争,这意味着英法协约国势力将取得欧战的胜利,所有失去的利益,都可以从德国人哪里得到补偿。但想要中国这个保证,仅仅是放弃在中国的不合理利益。中国是不会答应的;不说米青的态度,就是米青背后的杨潮就不会答应。
因此英国人还要有另外的让步,或者说给与中国其他的补偿。
那就是太平洋上德国殖民地问题。
在《中英友好通商条约》签订后第十天,9月底。米青政府跟刚刚因为友好条约提升了外交身份的英国驻华大使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中英解决太平洋殖民地问题补充协议》,在这份协议中,英国承认了中国从德国手里购买这些殖民地的合法性,但是中国承诺在这些殖民地只拥有经济利益,不谋求军事利益。
也就是中国不会在萨摩亚等地驻军,不会建立军事基地。而英国人承认这些土地归属中国。英国人的这个让步还是很大的,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马利亚纳群岛之外,这些前德国殖民地,都是英国势力控制的,新几内亚是被澳大利亚军队占领,萨摩亚是被新西兰占领。
英国的这个让步,让国内十分愤怒,但是收获也是有的,英国国债的价格大涨,因为所有人都看好英国获胜了,英国人可以在伦敦市场,在纽约市场上发行更多的国债了。
对中国的影响是,前一段时间还有些微弱的批评声音完全消失了,大家都兴高采烈的评论新得到的领土,这些领土,无论是威廉皇帝领地(新几内亚岛领地),还是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就是最小的帕劳也比香港岛要大的多。
短时间内,通过国际外交,米青赢得了极大的威望。
这让副总统李富安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答应当副总统,是因为杨潮的劝说。
他也很有信心通过副总统的权力,取得足够的政绩,但是他现在没有信心了。
他不是一个意志十分坚定的人,此前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是因为有杨潮在背后支持,让他可以放手做事,可是现在他自己掌握了权力,他反而退缩了。
他有权力,不止是总统身边的摆设,在他跟米青的谈判中,他得到了独立组建全国性监察机构的权力,他将组建一个庞大的监察机构,而且得到了新的国会的通过,因为新的国会中大都是资本家,他们比谁都痛恨地方**,于是他们很乐意看到一个强力的监察部门。
在组建监察机构的过程中,李富安不会受到任何掣肘,他的监察机构人员数量不受限,预算不受限。而且将来这个监察部还将直接向他这个副总统负责,甚至杨潮建议形成一种制度,那就是日后的副总统将一直负责监察部。
李富安等于是监察部门的创建者,这就形成了政府高层的权力制衡,总统纵览全局,是决策人,而总理负责具体的内阁事务,算是拥有行政权力,而副总统将拥有监察权,可以制衡总理和总统权力。
有这个权力做后盾,李富安觉得自己做出政绩是十拿九稳的,他有足够的人脉和经验,他最早的时候只是在赫德的海关任职,当时的海关是大清最清廉的部门,他对清廉有深刻的理解。
后来他在杨潮的支持下从山东出厂税务司做起,之后独立负责组建新的税务部门,他对机构清廉有深刻的认识,他深知道监督对反腐的重要性,中国历朝历代之所以对**屡禁不止,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现代的监察机构。
当然让李富安尴尬的地方也有,比如真如赫德所说的,要让中国人清廉比让洋人更难,中国诚信文化的缺失,尤其是知识阶层中诚信文化的缺失,做官的人天然的感觉自己应该发财,千里为官只为财的挂念深入人心,有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不给自己谋福利那是傻子。
这是真正腐朽的传统文化,要对抗这种文化,确实很艰难。李富安当年组建税务司的过程中,摸索到了两个方法,第一是组建严密的监察机构,第二是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
李富安为了彻底反腐,当年的监督部门的人数一度比税务司的工作人员都多,当然等制度确定后,所有人发现**的代价太大,同时工资又足够吸引人的时候,慢慢也就习惯了清廉,监察人员的数量才开始降低。但是惩罚力度却有增无减,对**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立刻开革,并且登报公示,让**分子臭名远扬,永远没有政治前途,对那些贪腐数量巨大的,还要进行司法介入。
拥有丰富经验的李富安,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制度,他向总统提交的人员规模,将达到整个政府职员数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他将会控制整个政府机构中三分之一的人员。
这是巨大的权力,如果米青是一个有政治意识的总统,是不可能答应的,但是米青根据过去的协议答应了,没有任何犹豫。
仅此一点,李富安就有足够的理由鄙视米青了。
之后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抽调在山东、东北等地的富强党骨干力量,同时在学校中招募没有任何参政经验,没有受到官场腐蚀的热血青年,以山东的骨干力量,带领这些还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在全国开始进行反腐调查,掀起一波一波的舆论关注。
本以为这会是他的巨大政绩,可是没想到的是,很快舆论的注意力就被米青吸过去了。
这时候李富安才发现,虽然**是中国人几千年来都痛恨的行为,是永远的社会焦点,可是跟发财比起来,中国人还是更关注自己的那点小钱钱。
当然关注这些的,只是市井粗俗之辈,有家国观念的精英,还是更关心国家的。更关心李富安的反腐的。可是很快米青又用殖民地问题,将那些经营的目光也吸引了过去,相比反腐,这些民族主义者对开疆拓土的关注又更上一层。
如果说提升工资,这种事情是米青那个女人想出来的,那么跟英国人快速的达成协议,这种外交手笔,李富安就绝不相信是米青的能力能够玩的转的。
这时候李富安的目光才投向了北方,他明白总统不是一个人,她的背后有一个男人。(。)
第三百六十三节 分裂()
那个人如同巨大的阴影一般,哪怕已经不在国内,却依然影响着他们,这种感觉让李富安十分的不安。
有的人的动力来自于压力,有的人来自于理想,有的人来自于****,而李富安的动力则来自于这种不安,他内心深处很没有安全感,这种不安催促他不断的攀爬,因为他需要外界的证明。
跟杨潮对抗,李富安没有勇气,而且直到如今,李富安都认定,杨潮是支持过他的,只因为他输了才去支持米青,如果他能够证明自己,杨潮一定会再次支持他。
所以他要打败米青,他第一次将这个女人当做了他真正的对手看待。
就好像他曾经将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