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900-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行结算,此举等于是拿中国的黄金,又给英镑注入了一股强大的信用,让英镑变得更加坚挺。

    结果就是,金元券越坚挺,英镑则越稳定,让英镑现在有更强的实力来跟美元竞争。

    张家傲同时宣布,中国将继续坚持银本位制度,但是宣布将维持金银比例为1比20的价位,英国同意支持中国维护金银价格的努力,很显然在货币问题上,中英两个国家进行了利益交换。

    这几年银价的持续增长,已经让中国吃尽了苦头,货币增长意味着货币升值,对出口是极端不利的。所以维持一个稳定的货币价值,是张家傲这些年最大的目的,但是杨潮一次次抛出巨额黄金,让白银想不增值都很难。

    有了英国的支持那就不一样了,两个国家还是有能力维持世界金银价格的。

    但是这个利益交换,英国人显然占了便宜,因为这对他们是绝对有利的,因为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实行的也是银本位,稳定金银价格也有利于印度的出口。

    所以英国人付出的还不够,他们还得有其他付出,但那不是在热na亚会议上能说的事。(。)

第四百四十一节 次经济中心() 
感谢miaoge、绝灭星辰、月冷^无情、行在今天兄弟的月票,还差两张加更。感谢孤单の伱兄弟的打赏。发现好像第四百四十节发错位置了。大家看的时候折回去看看,否则可能不连贯了。

    ————————————

    南洋问题解决了,仿佛解开了一个死结,澳大利亚可以移民更多的人,巴西的橡胶种植业也开始启动。

    杨潮布局下,华人的势力范围依然在有条不紊的渗透着,不显山不漏水,如小草生发,却拥有顶开大石的决心和毅力。

    英国人也极为满意,放下了霸权心里后,专注于经济利益,马来亚殖民地的发展对他们也是有利的,同时跟杨潮的合作,无论是英国政府,还是罗斯柴尔德家族,都各有所得。

    英国政府得到了英镑的稳定,罗斯柴尔德得到了1000吨黄金,迫不及待的向德国发放了第一笔贷款,让德国偿付英国的赔款,但是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德国的货币体系一年后就崩溃了,罗斯柴尔德被套牢了。

    这都是后话,杨潮集中处理完一大批事情之后,立刻就回到了西伯利亚,金雪慧的肚子已经八个月了,滚圆滚圆的。

    杨潮悄悄陪了她十天,才回到伊市,没想到一个人已经等在这里了。

    米青。

    她是代表广东地方政府来俄罗斯访问的,探讨一下经济合作问题,米青离任总统之后,并没退出政坛,而是回到广东,以她的身份很容易在省府谋取到一个经济发展部长的位置,她高调表示要帮助家乡发展。

    她来伊市做什么,广州跟西伯利亚能有什么经济关系?

    她是来找杨潮的。

    杨潮回来后,跟奥丽嘉一起会见了她,以米青前总统的身份。俄国女沙皇亲自接见一下并不算掉价。

    正式见面之后,米青突然私下求见杨潮,两人在杨潮的地盘,杨子矿业一处秘密办公楼见面。

    “你这几天干什么去了?”

    见面第一句话米青就质问道。

    杨潮面不改色:“我在北京处理一些问题。你应该知道啊,把载沣送走了。”

    杨潮送走载沣,这件事不是什么秘密,报纸评价还是比较正面的,很多人都认为杨潮有情有义。给载沣安排了一个好的归宿,没有让民族主义者迫害前朝皇帝,满人遗老遗少也出言赞扬。

    这也算是一件加分的政治行为。

    米青却不买账:“我当然知道,我还知道你十天前就离开了,不然我为什么这么早来,谁知道到了伊市却见不到你,说你还没有回来呢。这十天肯定是去哪里会情人去了吧?”

    杨潮笑道:“你不就是我的情人吗。”

    说着两人就纠缠到了一起。

    “你该考虑嫁人了吧?”

    一番缠绵之后,杨潮叹道。

    米青道:“为什么?”

    杨潮叹道:“再不嫁人就该老了。”

    米青回国的时候就已经二十多了,如今已经三十五岁,步入中年。无论以哪个时代的标准来看,都该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

    米青哼道:“你是嫌弃我人老珠黄了吧?”

    杨潮笑道:“哪有!”

    米青的皮肤确实不如过去那么有弹性了,杨潮心中这么想。

    米青哼道:“虚伪。”

    杨潮讪笑。

    米青也不生气:“迟早要老的啊。不过我是不会嫁人的。永远不会。”

    杨潮叹道:“不嫁就不嫁,随你。大不了我养着你。”

    米青冷笑:“这可是你说的啊?不许反悔!”

    杨潮一愣:“你是说真的吗?”

    米青道:“当然。”

    杨潮道:“怎么养?”

    米青轻笑道:“当然是拿钱养了。”

    杨潮明白了:“哦,原来是你要钱来了,要多少?”

    米青开口:“也不多,十亿两就够了。”

    杨潮哼道:“开什么玩笑,十亿两!你要干什么?”

    米青道:“当然是干正事了。”

    杨潮道:“什么正事?”

    “发展经济算不算?”

    接着一番交代杨潮才明白,原来米青想给广东拉投资,她急于提高广东的经济水平。毕竟这里是她的根据地,广东是她政治上的最大支持着,为了这里服务,有助于提高家乡人民对她的忠诚。

    所以她想让杨潮向广东投资十亿两。尽快拉动广东的经济发展,不求能比得上上海和山东,最起码不要落后太远,起码要跟江苏等地保持一致,有机会追赶东北。

    杨潮不说话了,也没穿衣服。就在卧室中走动起来。

    米青没有打扰他,她知道杨潮在思考问题,这样子不像是拒绝的意思,怕是在想如何帮广东发展了。

    其实这几年广东的发展并不算落后,作为满清一朝唯一的对外窗口,广东人的思想比其他地方更开放,视野也更开阔,跟国外的联系更紧密,不然这里也不会成为炮哥革命的圣地了。

    所以这些年社会稳定后,广东人投资兴办现代产业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只是限于资本不够雄厚,大都集中在小型工业中,比如过去就已经有一定规模的缫丝工业,丝织工业,棉纺织工业,而这些轻工业现在上海发展的更好,广东显然竞争不过上海。

    广东的发展条件是毋庸置疑的,让广东拥有广阔的腹地,水运可以直通广西,粤汉铁路又让湖南也成了广东的腹地,沪广铁路让没有出海口的江西最好的出海基地也是广东,加上珠江优良的水系,海轮可以沿海直通广州,珠江覆盖的珠三角广袤的地区运费极为低廉。

    人的观念开放,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所缺的不过是时间而已,事实上,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广东人确实在慢慢发展,可是时机是一个大问题,广东错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他们现在有些晚了,这让他们的有利条件始终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重工业山东和东北让其他地方完全没有机会,也就是上海现在勉强能够竞争一二,而轻工业上,上海还没有吃饱,山东的轻工业同样强势,在这两个地方进行产业转移之前,杨潮看不到广东有大发展的机遇。

    说起来还是不太平啊,要是广东不是闹的最凶,早早稳定下来慢慢发展,不至于彻底跟不上上海和山东的脚步。

    可广东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这个地方发展起来了,能够影响到广西、甚至云贵等大西南地区,也能带动湖南和江西这样的内陆省。总之这是一个天然的经济中心,如果他的发展都被遏制了,大西南和湘赣也就自然被遏制了。

    后世的中国沿海三大经济中心,北边渤海湾以京津为中心,长江流域以上海为中心,南方则以广东为中心,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北方京津的经济地位被山东取代,山东的经济影响可以覆盖到东北、京津、直到关外,上海沿着长江,已经可以影响到四川了,唯独东南地区的广东没有发展起来,同时大西南和湘赣等内陆,目前的发展确实不是很好。

    “必须以贸易为主!”

    杨潮转了足有半个小时,才终于开口说话。

    米青赶紧点点头,富强党出身的人,早就习惯了聆听杨潮的高妙见解,哪怕他们不懂的时候,最后也会证明是他们错了,他们不知道杨潮有时候借用的是后世用血的教训摸索出来的道理,是无数精英制定出来,并且通过实践证明过的。

    广东无疑是东南最好的出海口,福建山多腹地狭小,要通往邻省都困难重重,显然不可能作为航运中心,可是广东有一条水量丰沛超过黄河,仅次于长江的珠江水系,5千吨海轮可以直通广州,2万吨海轮可以通到黄浦(广州黄埔区)。

    通航河道有1088条,其中主要航道79条,通航里程7千公里。通航1千吨级船舶的航道长700多公里,通航300到500吨级航道近千公里。

    这些天然的河道,是最佳的交通基础,比你修一百条铁路都好用,因为航运的费用总是比火车要低廉的多。

    “广州卡在珠江的要害位置,这座城市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货物集运,因此他天然就是一个物资集散地,因势利导发展航运是第一要务。政府该做的,就是改善基础设施,首要就是建设海港,优良的海港。”

    珠江出海口要修建优良的港口不要太容易。后世的珠海、深圳、中山等都是超级大港,不仅仅是因为靠近港澳才发展起来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他们自身的条件也是很重要的。

    “港口的位置甚至都不需要费心挑选,ya片战争后洋人在这里做了八十年贸易,适合建港口做贸易的地方,早就自己发展起来的。”

    此时珠江一带虽然没有特别大型的港口,就是广州等地的港口设施也是几十年前的了,但是沿着珠江却有大大小小许多小港口,成为一个个货物集散地,上面帆船林立十分热闹,现在要做的,不过是疏通航道,改造码头,让万吨大货轮可以开进去,代替那些小帆船。

    “所以广东最有优势的还是航运,掌控了航运话语权,就捏住了商业的咽喉,就有条件成为一个经济中心,一个商业中心。虽然比不过上海,但是做一个次区域经济中心绰绰有余了,就好像芝加哥比之纽约。”

    杨潮总结道。

    杨潮心中也确实是这么定位的,将广东打造成次级经济中心,带动东南和西南发展。(。)

第四百四十二节 广东钢铁公司() 
“光做买卖哪里能够啊?”

    米青很不满意,她的胃口没这么容易满足,如果光是建几座港口,广东自己就办了,何必来找杨潮呢。

    杨潮笑道:“广东很重要,我一向都对这里很重视。”

    米青白了一眼,他才不相信杨潮重视广东了,重视能让广东始终跟个野孩子一眼自己发展?

    杨潮道:“工业自然重要,可是千万不要小看航运,控制了运输就等于控制了贸易,贸易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工业生产虽然重要,可是广东不可能控制整个工业体系,但他却能够在东南占据独一无二的贸易渠道。”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发展,而不是盲目的上项目,否则就是朝鲜那个样子了。

    “我们要工业!”

    米青坚持道。

    随着国家工业的发展,现在有唯工业化论调出现,一大群人都认为工业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所有的产业都注定要没落,这也跟这些年农业持续没落,杨潮在全世界圈地大建农场,造成中国粮价持续低廉,农民现在不出去打工,根本就没有办法维持生活。

    而同时工业强的地方,就更富裕,山东、上海的例子是有目共睹的。

    杨潮笑道:“广东当然要发展工业,但是如果你们不重视交通,你们的优势在哪里?山东工业发达,别以为是盲目发展出来的,你知道我在山东最早发展的是什么吗?不是工厂,是烟台的港口和铁路。”

    米青点点头,但还不服气:“可是现在广东缺的不是交通,你不是说珠江条件很好吗,所以广东缺的是工业项目,尤其是大项目,大项目都被山东和东北瓜分了,必须得给广东留点。”

    杨潮道:“你个小丫头。你懂什么?”

    米青哼道:“你刚刚还说我老了呢。”

    杨潮笑了:“好了,老丫头。我想来不主张动用政治权利来推动大项目,后遗症太大,等将来要后悔的。我能给你的建议是。牢牢控制住交通,积极沟通广西、云贵和湖南、江西,不惜给他们优待,让这几个地方习惯从广东出海。这就等于掌控了这几个省的物产,这样这几个省就等于成了广东的资源产地了。你们发展工业的基础就更雄厚了。如果江西选择经长江走上海出海,湖南选择从武汉到上海出海,广东可就是去未来了。”

    米青哼道:“过了今天没明天,今天都没了,谈什么未来。老爷啊,广东等不起了。您是不知道,连福建都有大项目,福建会馆现在在福建建了一个老大的造船厂。那福建会馆,可不都是你当年扶持起来的吗。可是广东呢,你从来不闻不问。凭什么别的地方都有大项目,偏偏让广东人做小买卖,这不是瞧不起人吗!”

    米青确实有些着急,这几年凡是有门路的省份,都在找关系找路子,当政者你搞不好经济,老百姓不认你,资本家不认你,连当地的土财主都不认你,所以凡是想在政治上发展的官僚。都变着法儿求爷爷告奶奶的拉投资,尤其是大投资,有没有经济效益另说,起码得到的关注度爆表。能给自己争取到足够的政绩。

    福建人通过外侨和商会,在厦门建起了庞大的教育体系,陈嘉庚建的集美学村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福建会馆吞并了福州船政局,利用这里的场房设备,扩建了一座超大型船厂,江苏把金陵机器局私有化后。也发展起了强大的机器制造基地,湖北以汉阳钢铁厂为基础,也在打造大项目。

    可广东现在就只有小企业,小项目,你没有大项目,尤其是重工业大项目,可以招募上千上万工人,让远近百姓来打工挣钱的项目,你得不到支持啊。

    米青不做总统了,显然不会甘心,她还想继续竞争呢,可手里没有实打实的政绩,将来就是去争,也没有底气不是,所以她希望能通过将广东发展成山东那样的水平,展现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竞选打好根基。

    “造船厂啊?”

    杨潮点点头,这确实算是大项目,日本发展造船是举国之力,造船、铁路,都是这时代的大项目,在后世也算是大项目。

    “广东也可以发展造船!”

    米青很肯定的说道。

    能发展航运的地方,就能发展造船,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航运是造船业的市场吗。

    后世的广东也是中国一个造船基地,不比上海的造船基地小。

    杨潮点头:“那你们发展吗。我又没阻挡你们。”

    米青哼道:“可是你也没有支持。我们自己搞不了。”

    她是赖死杨潮了,凭着跟杨潮睡过这么些觉。

    杨潮笑道:“我也搞不了啊。”

    米青跳起来:“你说句话,让福建会馆到我们那里去建厂,他们不敢不给面子。”

    杨潮叹道:“你米大总统的面子也不小啊。”

    米青冷脸:“你以为我没有去找过他们啊?那帮福建佬!”

    感情是她自己的面子不好使,里面好像还夹杂着地方斗争,广东要发展造船业,福建地方势力看来出面阻止了。

    杨潮叹道:“我的面子也许好使。但是你们做好准备了吗,你们船造出来卖给谁去?福建人造船出来他们自己保证有销路,你们呢?一座大型造船厂,投入动辄数百万,一艘大船造价百万计,你卖不出去不得赔死?”

    杨潮一句话,让米青倍感打击。

    “你说你们还要不要搞航运了?”

    杨潮笑道。

    “等你们航运业发展起来,造船这样的大项目自然就可以上了。不过你觉得钢铁算不算大项目?”

    杨潮又问道。

    米青点点头。

    “你们可以发展钢铁业啊。”

    杨潮建议道。

    这是深思熟虑的,广州发展造船是迟早的事情,但不是现在,因为突然间吞下了日本的造船业后,中国的造船产能现在有些饱和,福建帮和******现在互相厮杀的厉害,价格战打的很狠,上海还提供贷款优惠,而福建帮自己的船队只用自己的船。可是对外呢,向日本的船队和琉球的船队让利太大了。

    杨潮对这种情况都想干涉,在让广东加入造船业,等于是加剧竞争。就是调节都没法调节了。

    但是钢铁业没有这个问题,反而是造船业这种产业的兴盛,让钢铁业的产能远远不够,整个东亚都在使用中国的钢铁,日本朝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钢铁业。日本倒是想恢复,可是不掌握铁矿资源,让他们的钢铁生产出来注定亏钱,重建的八幡制铁所也只给兵工厂提供军用钢材,所以日本朝鲜都在使用中国的钢铁,尤其是日本经济发展相当不错,对钢铁的需求很大,让中国的钢铁企业产能都有些不足,扩张的****很强烈。

    “可是广东没有铁矿啊?”

    米青有些犹豫,她知道东北之所以有大型钢铁产业。是因为东北有煤铁资源。

    杨潮摆手笑道:“你以为现在还要用自己的资源啊,山东不用说了,除了煤炭之外,铁矿石都是外购的,每年从巴西进口3000万吨以上的铁矿石;连东北都没有太开采自己的铁矿,东北的铁矿品味让东北钢铁公司更愿意直接使用托木斯克的铁矿石。”

    米青又道:“广东连适合炼铁的焦煤也不多啊。而且要发展钢铁业,岂不是要跟山东争夺铁矿石?”

    杨潮叹道:“煤根本不是问题。晋商把山西的煤卖的跟土一样便宜。跟山东钢铁业竞争自然是不现实的,就连东北现在都还在生产粗钢,船用、军用等高端钢材根本就竞争不过山东钢铁公司。所以你们得用其他地方的铁矿。”

    米青点点头,突然道:“越南的?”

    她是知道杨潮几年前从法国人手里得到了越南的开矿权。但是始终握在手里,反正法国人不还清贷款,探矿权就都在自己手里。甚至已经拿下了几个重要铁矿的开采权,一直没有开采。

    杨潮笑道:“越南那点铁矿值当什么?澳大利亚的。广东面向南洋。走海陆运输的铁矿石进入广东可比进入山东更近。所以你们的条件比山东其实要好的多。”

    米青点点头,如果能发展钢铁业,那不比造船业小,利润也丰厚。

    只是要跟山东和东北竞争,让她有些压力,跟福建帮竞争广东不会犹豫。反正邻居是仇人,闽粤自古就是竞争对手,可是要跟山东和东北竞争,这却不是米青愿意看到的,她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政治利益,这是两个最大的政治势力,得罪了山东和东北地方势力,将来还怎么竞选总统啊。

    “山东和东北那边会同意吗?”

    米青犹豫道。

    杨潮笑道:“在商言商,不要牵扯太多的政治。再说了,你们为什么不自己独立经营,为什么要拉上山东和东北呢。”

    米青疑惑道:“钱的问题都好解决,但是我们没有技术啊。”

    她为什么来让杨潮出面说服福建帮到广东投资造船业,就是因为没有技术啊,钢铁业跟造船业一样,都是技术密集型工业,没有技术积累是不可能发展的,汉阳铁厂就是最好的例子,搞了那么多年,遭遇了多少坎坷,在张之洞手里始终没有生产出质量过关的钢材。

    杨潮叹道:“广东要面向大海,面向世界,你们手里没有,但是外国人手里有啊。”

    米青皱眉:“跟洋人合作?找德国人吗?德国目前经济不好,他们的技术也不错,应该愿意跟我们合作。”

    杨潮摇摇头:“不,德国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找英国人!”

    米青一愣,她实在没想到。(。)

第四百四十四节 哈尔滨风情() 
所以杨潮觉得自己有必要将手里的钢铁股票慢慢出售出去。

    杨潮是钢铁业的大股东,东北钢铁公司的三十家大钢厂过去都有杨潮的股份,山东就更不用说了,莱芜钢铁杨潮是最大股东,烟台美资撤资的时候也是卖给了杨潮,所以把杨潮说成中国的钢铁大王都不为过。

    想到就做,现在股票市场上慢慢卖掉东北钢铁公司的股份,至于山东两家钢铁公司,在抛售股票之前,让莱芜和烟台钢铁合并成一家公司,当两家公司宣布合并之后,新公司的股价又涨了一些,市场还是相当看好这两家盈利最好的公司的。杨潮则趁着股价高昂,将股票悄悄抛售了。

    抛售了这些公司的股票,杨潮一点都没有感到可惜,杨潮更愿意做轻资产。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已经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