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选择股票稀缺,是上海市场比美国市场更疯狂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中国人其实比美国人信心更强,也是原因之一,美国的乐观是出自一个正在崛起的民族的天然心态,中国的崛起之势显然比美国更强劲,中国人有理由比美国人更乐观;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中国投资者的经验远远比不上美国人,美国人玩股票已经超过了100年以上,而绝大多数中国投资者,其实都是刚刚接触股票证券这种新事物而已,因此要盲目的多。
一系列复杂的原因,造成了铁路公司股票被热捧,一路飙升到了150亿两,折合美元都快200亿了。(。)
第五百三十九节 大选年()
今天恢复正常更新,因为今天上班了,如果有月票的话,依然会加更哦。推荐票30票,月票5票。
————————————
铁路公司5月份上市,热潮一直持续了3个多月,杨潮持续打压之下,股票走势稳中有升,从15两涨到了16两,17两,最后在18两附近徘徊了两个月之久,最终还是在8月末涨到了20两。
中国铁路总公司市值估值达到200亿两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甚至刺激的其他国家的股市都有些上扬,当然主要是投资者信心受到鼓励,更敢从银行借钱投入股市,飙升的故事又让他们能抵押到更多贷款。
而杨潮也将全部股票抛售一空,均价18两,让杨潮收回了近百亿现金,全都购买了国债券存放在杨子银行之中。
此时杨潮手里的轻资产超过了200亿两,这就是世界首富的底气,当然如果按照估值来算的话,恐怕罗斯柴尔德家族,甚至是洛克菲勒手下的石油资产也能达到这个数目,甚至更高,可是他们那是估值,很多资产并不具有流动性,而杨潮持有的则是轻资产,是净资产,是高度流动性的现金和票据。
当然如果放到市场上估值的话,把杨子银行团拿到市场上去估价,恐怕会是一个恐怖的规模。
当然杨潮还有30亿负债,他当然有负债了,不然以前那些巨额投资是怎么来的,不可能用自己的现金,作为一个资本运作的内行,杨潮可做不出手持大量现金的举动来,所以尽管他资产庞大。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从银行融资的,好在自己有一个银行,好在自己的信用十分坚挺,杨潮在白纸上写一个数字,签上自己的名字就能提1亿两的笑话,其实是真相。
中国任何一家银行都愿意收这个白条。这就是信用的力量,这就是老摩根没给儿子留多少遗产,他儿子却能做英国战争期间的总代理的原因,因为摩根留下了坚挺的信用,这是最大的遗产。
杨潮欠下的30亿债务中,15亿是欠杨子银行的,剩下的是欠杨子银行团其他银行的,有了现金,杨潮立刻就将这笔钱还了。不过是划划账而已,划到杨子银行账下的15亿,依然能让杨潮随时调动,却省去了不菲的利息,没有利息就没有了税收,等于是少向政府交税了。
正常的避税并不丢人,更何况,杨潮很清楚。大危机时代是一切秩序崩溃的时期,政府手里的权力就是最大的资产。政府到那时候已经不需要钱了,有权力,敢动权力,才是那时候政府该做的事情。
8月份,随着铁路公司这个巨头的上市,给上海股市注入了一股强心针。让上海股市总值首次摸到了600亿的门槛,主要原因就是铁路上市刺激带动的,铁路公司上市之前,上海股市始终在500亿左右徘徊,铁路公司一上市。自己的市值立刻就价值200亿,同时让总市值增加了100亿。
铁路公司价值200亿,却只增加了总市值的100亿,显然其他股票缩水了100亿,事实确实如此,铁路公司上市后,绝大多数其他股票都有所下跌,都不是这些股票不被人看好了,而是因为大批投资者需要出售其他股票来购进铁路公司的股票,相比之下,他们更看好铁路公司这只新股。
这是正常的现象,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时候,许多同类型的中国概念股都纷纷下跌,最大跌幅高大十几个点,就是因为投资者在筹集资金购进新股所致,相比铁路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股市中显然比重更大,几乎影响了所有的股票,而跟铁路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几家航运公司股价更是跌破了三分之一。
但总体来说,股市规模还是膨胀了五分之一,显然有新的大笔资金入市,规模高达10亿两之巨。因此说29年夏天上海股市跟天气一样炽热毫不夸张,但跟股市一样炽热的还有政坛。
因为这又是一个大选年。
潘训、米青和李富安,这富强党三驾马车齐齐出场,同场竞技。
中国政坛跟美国不一样,美国是两党制,不是宪法规定只能两党,而是其他党派都不具有竞争力,就好像中国目前没有挑战者一样,其他党派根本就不来竞争,所以富强党一次可以推出三个人打擂台。
美国因为两党旗鼓相当,所以都要全力以赴,两党各自退出一个竞选人,目的是为了集中资源全力支持本党当选,于是他们还要进行一次党内选举,选举出候选人,而中国不需要这一步,即便强行推行,恐怕潘训这样的政客如果失败了,他还是会强行自己初选的,总之同样的制度,不同的国家来玩,结果是不可能一样的。
杨潮终于离开了西伯利亚,也来到了上海,借口是处理铁路公司上市事宜,可其实他真正关心的还是大选。
最让他头痛的是潘训又一次竞选了,杨潮可是有些担心中国出现终身总统这种情况,美国人没有这种情况,不是美国宪法有规定,而是华盛顿等人的自我约束,华盛顿当年拒绝第三次参选,也是给后代总统订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没人打破这个规矩,所有人都很自觉的当完第二任就滚蛋,无论他有多么成功,也不会再参选,比如原本历史上的柯立芝。
而其他国家就不这么玩,比如后世的俄罗斯联邦,哪怕宪法有规定不能连任两届以上,普大总统还是可以玩总统总理的轮换游戏,始终把持国家政权,这不是一种好的政治生态,会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
这是一个笑话,既然想玩美式,那就好好玩,所有的制度其实都一样,只要遵循规矩,没有玩不好的,中国人又不比美国人笨。
所以杨潮得严防潘训再次连任,哪怕潘训是这些年培养出来的难得的政治家,具有现代思维和传统道德伦理的绝佳人选,可杨潮依然不愿意他连任第三届,宁可接受他隔一届之后再次出来当选,也不能让他第三届连任,否则他可能就会当选第四届,第五届,成为终身总统,从而给后面的人留下一个坏印象,总有一天会出现一个连任失败者不甘心失败,然后通过其他手段上台的,比如兵变。
因此杨潮道了上海,还跟潘训的两个竞争对手,分别秘密会面。(。)
第五百四十节 支持谁()
米青和李富安同时出选,是他们看到了机会。
潘训上次之所以能够连任,是因为突然发生的中美冲突,让他得到了广大的民族分子的支持,但是经过四年时间的消磨,这种民族激情已经消磨干净,这几年中潘训有没有特别吸引眼球的政绩,他虽然始终热衷搞教育,但这几年政治力量对比,已经不是几万个老夫子就能决定结果了。
教育虽然是一个惠及全民的事业,可却是一个水磨工夫,需要的耐心的培育和积累,百年树人或许夸张,但百年树校却并不夸张,要建一所世界名校,没有个百来年的积累,是很难达到的。
所以中国目前普及了基础教育,大学却只有50所,大学在校学生不到15万人,而其中负有世界名誉的大学,目前还真的找不出来,最好的大学还是德国人当年在青岛建立的几所大学,最好的大学教授,依然是从德国聘请来的大学教授,毕竟不能指望茅以升这样30来岁的年轻博士,能够拥有普朗特这种大师的水平,他们起码要浸淫个几十年,等他们到50多岁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大师,中国那时候才有可能涌现出一批世界名校。
因此这次是潘训最为虚弱的时候,但执政期间的经济繁荣,还是让他有大量的拥趸,比如很多经济界认识都认为,这些年的繁荣,是跟潘训始终执行的缩减开支政策分不开,潘训通过裁军,第二个任期的四年中,将中国国防军数量降低到了100万人,军费开支缩减到了最高峰的三分之一,同时又通过变卖政府资产和土地等方法。偿还了上百亿政府债务,将政府负债水平降低到了30亿两,已经跟每年的财政收入持平了。
共和国的财政收入并不算多,相比这么庞大的国家,30亿确实少了,但这只是中央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每年还能收到差不多50亿的税收,作为一个地方势力强大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难得了,这其实也算是潘训这几年的一个政治运作结果。
要知道他上任之初,中央财政跟地方财政相比,只占到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当时中央和地方基本上是二八分成的。
潘训通过十几次国会的激烈争斗,才通过了多项财政措施,将财政分配比例提高到了现在的3比5。一个政府最重要的只能就是收税,能收上税也是证明一个政府良性运转的一项重要标志,大明当年灭亡就是因为地方拖延税收,堂堂世界第一富国,税收收入跟同时期的英国差不多,而当时的英国还只是一个吊丝国家,还远不是日不落帝国呢。
同时能提高自己掌握的财政实力,也是一个政客能力的体现。这一点上潘训十分合格。
但即便以潘训的能力,也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现在的国会依然是地方势力的代表,这不奇怪,美国国会同样是各地利益的代表,可既然都是地方势力的代表,那么就天然排斥降低地方财政实力的政策。
潘训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完成的。
第一是改革税制,通过多轮投票通过了将全国性企业的税收交由中央。而将地方性企业的税收留给地方的法案,通过这个法案,铁路公司、制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税收成了国税。
潘训给国会议员的理由是,各地为了税收争斗不休,各自出台了许多争锋相对的政策。比如各地纷纷提高食盐这种必需品在各地的消费税,还呈现出互相抵制的态势,产盐的四川倾向于少税收,可临近的湖南、湖北则倾向于多收盐税。
产煤的北方对南方对北方煤炭收重税很不满;南方则对北方省份对茶叶销售的税收税率颇有微词。同样生产钢铁的山东和东北、上海和广东,都对对方的钢铁产品进入本地十分不友好,出台了许多小动作来限制。广东为了将自己的荔枝卖到北方,就对南洋来的同类产品进行限制,向广东的专门运输南洋荔枝的运输公司收取特别税收。
等等不一而足,各地的官司没少打,在国会中争斗不休。
潘训就利用了这种矛盾,才通过了跨省性的企业都归中央直管的法案。
这个法案的通过,让大企业的税收基本上都归了国库,因此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
当然地方议员不是傻子,很明显山东这种大型企业最多,受损是最大的,因此是坚决的反对派,联合了上海、广东和东北的势力抵制。
但潘训则游说了西部和内陆的大批省份对抗。
跟人们印象中不同的是,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中,越是富裕的地区越倾向于du立,越是贫穷的地区,反而越是支持中央。
原因很简单,中央财政对贫穷地区的补贴最大,比如贵州的基础教育经费80%基本上都是中央补贴的,而山东、山海的基础教育经费,则全部自己承担。
第二是提高关税分配比例。
此前的关税分配比例一直是二八分,这还是康保皇当年为了换取地方支持对抗张之洞,在清朝时候就确立的。
潘训要求将中央分配的比例提高到4四成,达到慈禧时候的水平,自然还是要受到山东等进出口贸易大省的抵制,连湖南湖北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可是潘训得到了陕西、甘肃等西北省份,尤其是得到了四川这个人口大省的支持,尤为重要。
经过更激烈的争吵,才勉强将关税分配比例提高到了三七开。
第三步是增加一项全国性的义务教育税。
这一项反对声音倒是低了一些,毕竟在一个有几千年办教育传统的国家,办教育是积阴德这种观念即便不是每个人都认同,但都很认同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而且那个议员如果反对,恐怕会被骂祖宗八辈,因此教育税反而很轻易就通过了。
光是提高政府财政这一项,就足以证明潘训已经对中国式政治模式的掌握的炉火纯青了,他确实是目前最有能力的政客。
在看他的竞争对手。
米青这几年踏踏实实深入基层,在广大的工人同胞之间活动,她出入各个工厂车间,跟大批工人直接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当然不是真正想知道他们所想,而是做给外界看的,她每次出行,必然是要让报纸跟踪报道的,视察完,说两句同情工人的话,很容易引起一片赞誉。
用了4年时间,米青将富强工会组织已经覆盖到了全国百分之60的工厂,控制了7成的工人,但仍然有3成工人被其他组织所影响,最大的就是北京的大招先生组建的组织,跟苏俄意识一致,信奉马教的势力。
米青通过富强工会,已经在自己身上完全贴上了工人老大姐的标签,她也确实已经是一个老大姐了,年纪已经到了50岁,而且去工人间活动的时候,刻意不化妆不打扮,时刻显露出斑白的头发。
李富安则完全是另一个路数,他始终打着自己是杨潮正统继承人的旗号,将自己的各种观点打扮成杨潮当年的执政方法,并且从历史上寻找各种证据。
李富安的执政思想,是继续推动工业发展,相比米青那种要求提高工人待遇的竞选口号,李富安则跟资本家********一致,哪怕是为了提高选票,他也是建议通过减少企业负担来让企业返利给工人。
两人不同的做法,得到的反馈是不一样的,米青虽然得到许多工人的支持,可是竞选经费却始终不足,而李富安的竞选经费十分惊人,大量资本家踊跃给他捐款,他手里持有的资金超过了一千万。
因此两人也选择了不同的竞选方略,米青是不辞辛劳全国各地去路演,向民众直接传达她的观念。李富安则较少面向基层,即便路演也多是去一些明星企业,他最主要的竞选方式是通过大量在报纸上投放广告。
在看两人一心要打倒的对手潘训,则跟以前没什么两样,大多是去大中学校,大学中的学生已经到了选举年龄,是合法的选民,投票意愿也较高,即便是中小学校,也有大量的教师是潘训的铁杆支持者。
不过跟历次竞选议员,潘训喜欢出幺蛾子,从来不走寻常路。
他这一次又玩出了新花样,他比谁都清楚,再靠年轻人和老夫子是无法将他推上总统宝座的,他必须开辟新的票仓。
这一次潘训将目光看向了被城市和工业挤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农村和农业,他把目标选定在了广大的农民身上。
不得不说潘训又一次走在了米青和李富安之前,瞅准了农民阶层是这些年受益最小,受害最重,怨言最大,因此也自容易拉拢和收买成本最低的弱势群体,如果能得到中国最广大的农民支持,米青和李富安这次再次失败板上钉钉。
面对这三个人,杨潮也有些犯难,潘训是最成熟,能力最强的人,李富安是最得资本家支持的新派,理论上来说,其实李富安的观念是最符合社会发展的,米青则笼络住了工人,对国家安定有重大意义。
那么杨潮该支持谁,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第五百四十一节 三选二()
杨潮考虑问题的时间跨度自然要比其他人要大一些,他最关心的是大危机的问题,谁上台更能解决大危机呢?
按道理来说,李富安比较合适,李富安在工业领域有广阔的人脉,也精通工业组织管理知识,经济危机说白了,主要就是工业调整问题,虽然金融业也危机深重,但金融业不过是一个服务行业,归类于高级服务业,理论上来讲主要应该为生产服务。
世界已经进入了工业社会,那么最重要的生产就是工业生产,这是最重要的实体经济,只要工业基本盘稳定了,金融业自然就能恢复稳定。
这次大危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因为之前太过繁荣了,所以危机及其深重,市场已经调整不过来,必须有强力的行政介入,甚至行政介入也未必能完美解决,需要动用一切力量来重塑国民经济,其中包括人脉。
米青呢,则始终在中下层人群中间有极大的威望,她当总统的时候,就推动日薪一两运动,时至今日也只有最发达的地区的日薪能够达到一两,因此落后地区的劳动者就更渴望能够提高工资。
这也让她组织工会顺理成章,让工人阶层天然的就接受了她。
那么一旦米青上台,经济危机之中,最盲目的中下层就等于看到了希望,就不容易乱,否则谁知道这些无产工人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会干出什么事情,苏俄化现在看来没市场,倒是很有可能跟极端民族主义结合,从而法西斯化。
如果共和国法西斯化了,对整个世界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杨潮没有那么强烈的国际意识,但是法西斯最大的伤害还是对本国,尽管二战中德国看起来风风火火,德国人对阿道夫无比崇信,可那是因为他们之前在战后受到的屈辱和苦难太深重。阿道夫给他们带去了稳定,短时期内他们的心理落差太大,感受到了虚幻的幸福感。
反观意大利法西斯,墨索里尼上台初期,也是很有威望的,但是法西斯的集权主义,一开始确实是解决经济的一剂良药,可时间一长,大家心中的热情骤减。而法西斯也开始陷入沉闷,经济问题再次出现,意大利人对墨索里尼的信赖也就降低,甚至最后出现吊死他的事情。
可以肯定,任由阿道夫执政,十年没事,二十年肯定出问题,还需二十年以上的跨度。德国这种经济模式肯定要出问题,太多的资源投入了军事工业。短时间内刺激了工业发展,但长期以来是一种严重的消耗,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然比不上那些消耗更少的国家,长期对比之下,人民的幸福感降低,他们自己就要反对纳粹了。
但法西斯这种整体。往往是人民拥护之下上台,但当人民反对的时候,他们是不会轻易下台的,镇压和大规模的内战,恐怕是最后的结局。
杨潮可不想中国沦入这种境地之中。中国一旦爆发内战,那必然是旷日持久的,重蹈民国大乱的覆辙。
因此现在选择李富安是有助于解决经济基本问题,选择米青则能安抚社会稳定的问题,两者相权还是很难取舍的。
这两个各有所长,也各有短板,但不是最重要的,但也不是无法弥补,只要他们愿意听从正确的建议,杨潮自信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两人能虚心接受,积极配合,问题其实并不大。
米青不用说,她不是一个强势的领袖,之所以倾心政治,杨潮不是很理解,这毕竟是一个女人,也许仅仅是幼时受到的男女不平等的遭遇所影响,所以心中才有中要证明自己不输给男人的执拗,也许是出于一种理念抱负,但同时她不是很激进,甚至乐于扮演一个象征,放手让手下全权负责,就好像当年她将检察权全权交付给副总统李富安,从而开启了一种政治模式,那就是现在的大总统主持全局,副总统专管监察的模式。
李富安在自主性上比米青要坚持一些,心里总是有一些小别扭,并不是那么听话,但他有时候只是表现的强势,内心其实远没有潘训那么强大,因此他只是表面上显得强势,真正遇到重大事情上的时候,反而有些畏首畏尾,难以决断。这种人其实并不适合当一个领袖,更适合当一个经理人,在董事会指挥下工作。他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具有决断的魄力,他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却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如果有一个强势的人在指挥他,他往往会更好受一些。
因此米青当了总统,其实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按照杨潮的建议形式。李富安当了总统,也会在大事上听从杨潮的建议。
所以说这两人谁当选,对杨潮来说,对他将来的计划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如果潘训当选呢,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自主自强的家伙,他的能力没问题,决断的魄力也不差,承受压力更不用说,这甚至是一个遇到困难会欣喜的家伙,这种人如果掌握了权力,必然是一个强势的领袖,他总是积极的派出其他人的影响,别说听从别人的建议了,杨潮给他建议,甚至有可能被他感觉到是对他权力的威胁。因此这几年杨潮才十分的低调,很少跟潘训互动。
正因为潘训这种性格,让杨潮感觉到,一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