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900-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这里毕竟在爆战争,而中国的政治、经济持续稳定,稳中有升,市场乐观。

    所以杨潮并没有多想,立刻就回到了伊尔库茨克。

    此时西伯利亚的战局,生了一些变化。

    在取得了安家拉港的胜利之后,隆美尔再接再厉攻占乌索利耶,在安家拉港损失不大,在乌索利耶也没有受到太大的伤亡,所以一切都很顺利,占领了乌索利耶之后,隆美尔率领的第四集团军就转入休整。

    第一集团军、第二集团军,则南下包围斯柳江卡的苏军,要打开通往中国的交通线。

    在这里也没有遇到太大困难,在空军优势、火炮优势之下,坦克掩护步兵攻占对方阵地,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在2月之前,三场战斗统统结束,沙皇政权将战线推离了伊尔库茨克附近,开始转入反攻。

    休整之后,出动了3个集团军,3万人,展开了对泰舍特的攻势。

    汽油燃烧弹、毒气弹洗礼,大炮覆盖性轰击,坦克正面冲锋,一开始都很正常,很快就攻陷了苏军阵地,攻占了他们的散兵坑,占领了他们的密集战壕和坑道,攻击到了泰舍特市区,可是这时候出现问题了,苏军并没有像在安家拉港和乌索利耶那样,失去了阵地之后撤退,而是在泰舍特城区负隅顽抗。

    跟乌索利耶不同,泰舍特是一个较大的城市,虽然比不上伊尔库茨克等城市,但是作为通往伊尔库茨克的交通枢纽,这里是一个3万人左右的城市,这在西伯利亚来说,是不小的城市。

    前些年石油财富的刺激下,泰舍特展很好。钢筋混凝土简直比比皆是,加上沙皇时代几百年修筑的城堡、要塞等建筑,让这里成为一座规模不大的堡垒。

    苏军以下水道为基础,构筑了复杂的地下防御体系。苏俄工程师吸取经验教训,设置了良好的通风网络,让毒气无法威胁到他们的地下工事,因此这座城市是无法通过汽油燃烧弹和毒气弹摧毁的。

    当坦克攻入市区之后,他们在街垒、断壁残垣之后的苏军散兵不断的偷袭。战防炮、******摧毁一辆辆坦克,狙击手则不断的暗杀着一个个军官,苏军开启了史达林格勒式的城市游击战,沙皇的军队陷入了困境。

    杨潮也陷入了困境,因为钱的问题。

    杨潮不缺钱,他光是现金和容易变卖的债券就有2亿两,都是可以投入这场战争的,而战争的消耗呢,1万军队的工资,一人一天5两。1万人一年就是15亿两,加上物资消耗和武器装备,也不会过5亿,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沙皇军队只花了不到4亿,毕竟一开始他们只有3万人而已,1万人才组建了不到半年时间。

    可是杨潮不缺钱,把钱从中国抽调出来,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杨潮看来。他把债券变卖,换成现金向山东工业企业采购各种物资,这对经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是有些人不这么看。或者不这么解读。

    终于有报纸报道了杨潮不断的抽调资金投入沙皇军队的作战中,是对中国经济有负面影响的。

    报纸是一个经济学家表的意见,只是从纯专业的角度分析的,比如他认为,杨潮大肆变卖债券,对中国的经济系统是沉重的压力。是有可能压垮目前脆弱的经济体系的。

    这个经济学家的声音并不大,很快就淹没了浩如烟海的信息潮中,普通人也不关心这种经济数据。

    可是这只是一个起始而已。

    很快就有报纸开始分析杨潮的政治方向,一开始是九成赞扬,一成担忧。比如这些论调坚决认定,杨潮当总理,一定可以让中国经济恢复过去的繁荣,但是提出担忧就是,西伯利亚的战争是不是会分走杨潮太多的精力,让杨潮无法专心致志处理中国政务。

    接着舆论开始赞颂了杨潮一阵,表示杨潮是一个负责人的丈夫,沙皇夫妇之间感情深厚,祝愿杨潮能早日维护住妻子的国家。

    一阵赞颂过后,开始出现担忧,担忧沙皇政权跟苏俄的内战会旷日持久,那么杨潮就会被牵连在西伯利亚无法脱身,隐晦的表达了对中国政治的担忧。

    总之,总有一股声音在咸吃萝卜淡操心,为沙皇担忧,为杨潮担忧,结论却总是落在中国问题上。

    给人的感觉是,杨潮完全有能力解决中国经济问题,但却因为西伯利亚的事务缠身,耽误了中国经济的恢复。

    经过一个多月的暖场,报纸上终于公开出了这样的声音:

    “杨大总理,为沙皇政权奉献的极限在哪里?会不会无限制为了自己妻子的国家,而耽误中国的复苏。”

    最后出现了,“为俄罗斯帝国,还是为中国?”,这样的质问。

    显然这段时间的舆论背后,有一只不安分的手,而且是一个搞阴谋诡计的高手。

    一开始杨潮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国内的舆论,因为这些舆论全都是夹杂在乐观的情绪中,也就是他们是在肯定中提出质疑。

    夹杂在真相中的谎言最难分辨,夹杂在肯定中的质疑同样如此,而且让人无法辩驳。

    而且用心极其险恶,一步步将杨潮逼到了道德的角落,因为报纸总是总是在赞扬他为俄罗斯奉献是出于对妻子的感情,这是表扬吗,不,这是最恶毒的攻击,因为为了妻子是私,为了国家是公,将杨潮在俄罗斯的行为解读为纯粹的私事,而忽视杨潮其实是在为中国的国家利益而运作的。

    这样,杨潮为俄罗斯帝国服务就是出于私事,而耽搁的却是中国的公事。

    用褒奖和肯定来攻击,确实太难防范了,这些论调建立在两个观点上,第一是杨潮绝对有能力解决,而且是尽快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第二是杨潮服务俄罗斯的帝国,就肯定会耽误中国事物。

    第一种观点显然都站不住脚,可是偏偏中国人相信,中国人相信杨潮的能力,而第二种观点仿佛是一种公理,无可辩驳,因此杨潮陷入了道德困境。(。)

第六百四十三节 潘训那小子() 
“不会,绝对不会。俄罗斯帝国好中华共和国的政务同等重要,我个人从来没有厚此薄彼,绝不会耽误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务。到目前为止,两国的政治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面对舆论,杨潮的辩驳十分无力,除非他能尽快让中国经济走上正轨,或者立刻离开西伯利亚回到中国。

    可是相对而言,显然他留在西伯利亚作用更大,到了总理这一层级,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具体事务的,所有的专业事务,都是专业人士在做,总理只不过负责把关罢了,因此他人在哪里不重要。

    可是对民众的心理影响却很重要,杨潮留在西伯利亚对战争的胜负没有根本影响,但至少能让军心更稳定,可回到中国,并不能加快一项项大工程的进度,不能让投资立刻恢复,不能让经济恢复繁荣。

    这场经济危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机,因此释放出来的破坏力是惊人的,需要调整的时间也是空前的,美国人通过罗斯福新政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调整,才走出了这次危机,中国没理由表现的比经济更强大的美国更好。

    在杨潮的计划中,这就是一个水磨工夫,需要长达十年的调整期,西伯利亚的战争却是一个短期行为,会在一年之内,甚至这个冬天结束。

    轻重缓急,杨潮分得清楚。

    但是民众不理解,即便最支持杨潮的人,也开始接受杨潮多多少少有些因私废公了,尽管他们能够接受,能够理解,可是心里对杨潮的个人崇拜开始出现裂痕。毕竟个人崇拜这种事,往往根植于对领袖品质的迷信,尤其是中国人,感性超过理性,他们看待领袖,好就好到了极点。是没有任何瑕疵的。

    他们认为好人就是好人,是不会作坏事的,既然杨潮是一个好人,那么杨潮就应该是公正无私,就应该是无比崇高的,现在这个崇高中有了些瑕疵,崇拜感就大大降低了。

    面对如此困局,杨潮也不由吃瘪。

    不由暗叹:“潘训那小子,还真是会抓机会啊。”

    潘训不算是机会主义者。但确实十分擅长抓机会,他第一次竞选总统,就是借助了当时南洋危机后出现的民族情绪,甚至他第一次帮助米青当总统,也是利用了地方势力对李富安反腐的恐惧。

    现在他再一次利用了杨潮无法分身两地的弱点,进行不遗余力的攻击。

    不过杨潮也不担心,毕竟这种手段,还无法动摇杨潮的统治力。

    而且对于打破中国人的个人崇拜情结。杨潮还是持支持态度的。

    对潘训,杨潮也不恨。虽然他不顾大局,但这就是政治,虽然没有战争激烈,但却比战争更阴险。

    这不是私人问题,而是政治博弈,成熟的政治家是不会掺杂私人感情的。美国那些政客可能互相骂的非常厉害,但私下里可能会是很好的朋友。

    而此时潘训那小子,确实颇有些得意。

    他对自己趁着杨潮不在国内,暗中推动的这股舆论相当满意。

    虽然他的手下有些不太赞同。

    作为富强党三巨头之一的潘训,他自然是有一批支持者的。但他的手下同时也是杨潮的手下,有些人对他这种攻击杨潮私德的手段有些不太能接受。

    但有的人则是担心潘训惹恼了杨潮。

    “哈哈,你们太小看理事长了,理事长不是那种公报私仇的人。”

    对于第一种人,道德感太高,不可能是潘训的心腹,潘训向第二种人解释着。

    “就算理事长不会报复。可是这样就能打到理事长?”

    第二种人怀疑潘训的手段起不到作用。

    潘训笑道:“一天两天当然起不到作用,但是天长日久,总会有作用的。如果这样都无法搬倒理事长,恐怕日后都不会有机会了。你们愿意接受中国出现一个皇帝吗?”

    能跟潘训站到一起的人,自然是有自己想法的人,而不愿意看到中国皇权复辟的人就是其中的一批,潘训本人是不在乎有没有皇帝的,所以他还是利用了这些人强烈的政治理念,利用了他们对民zhu共和挂念的执着,将这些人拉拢到自己一边对抗杨潮的权威。

    “能成功吗?”

    “不知道。但这是唯一的机会!你们记得当年徐阶搬倒严嵩的故事吗?”

    潘训解释道。

    “严世蕃?”

    手下疑惑。

    “没错,沙皇就是理事长的严世蕃。”

    潘训笑道。

    严嵩是明代权臣,多少人都想搬倒他,可是每一个人都失败了,只有徐阶始终默默无闻,在朝堂上沉默了几十年,最后搬倒严嵩的时候,也不是直接攻击严嵩,而是攻击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谋反。

    “鸿鹄之所以飞翔于天际,以羽翼再也,故欲制鸿鹄,必先去其羽翼!”

    潘训再引用了《长短经》上了几句话。

    在他看来,杨潮之所以在中国政坛叱咤风云,即便不在其位也可以谋其政,幕后操纵了这么多年,最大的原因,不是他有多么厉害,论智力他未必就比李富安、米青高多少,最大的力量是他无与伦比的威望。

    杨潮是从满清,从袁世凯时代走出来的,而潘训他们无论怎么说,都是借助杨潮这棵大树才踏上政坛的,在中国人心目中,他们不过是杨潮的后辈,是永远无法超越杨潮的。

    单从资历上讲,他们就永远没有机会。

    从政绩上讲,目前的国家都是杨潮建立的,中华共和国的名字是杨潮提出的,虽然第一任总统是黎元洪,但谁都知道,当时黎元洪能够上台,是杨潮忍耐的结果。

    之后在杨潮领导下,趁着西方人无暇东顾,中国打败了日本,取得了亚洲霸权,中国人一夜之间突然发现,他们从过去的东亚病夫,一跃而起成了东亚霸主,这种心理的落差,不但在一代人心中建立了杨潮无比辉煌的形象,而且会进入史书一代一代传送下去。

    如果杨潮不犯错误,他这种威望就无法打破了。

    杨潮当年无法理解潘训竞选失败,却并不气馁,反而表现出一种自然和洒脱。

    杨潮以为潘训是自作潇洒,却不知道潘训是真的高兴。

    杨潮不站出来,对潘训来讲,杨潮的优势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永远无法打败一个你攻击不到的人,可是杨潮站出来了,虽然是为米青保驾护航,却给了潘训一个机会。

    首先潘训有了站在杨潮对立面的机会。第二,杨潮当了总理,实实在在的掌握权力,这样他就不再是历史书中的强国象征,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打败杨潮这样的人虽然很难,但至少有了可能。

    如果杨潮像以前那样,始终躲在米青或者李富安身后操纵,潘训没有半点办法,现在,至少可以试试了。

    而沙皇一事,就是他最好,也可能是唯一的突破口。

    “关键就看运气了!”

    可即便如此,潘训也不乐观,他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把杨潮拉下神坛,还要看运气。

    但潘训这种人是不可能完全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运气决定的,只要有一线生机,他都会拿出一百分的努力。

    “苏俄那些人不是想要贷款吗?我们想点办法,给他们筹集1亿两银子。但是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拿下秋明的石油,必须交给我们独立运营。我们愿意出10亿两,来换取这个独家经营权。”

    潘训做了八年总统,身后的背景和人脉,连杨潮都无法忽视,他找1亿两贷款轻而易举,他给苏俄筹集贷款,目的当然不是秋明油田,但却能给苏俄一个心理暗示,那座油田确实太重要了,起码比10亿两银子重要很多,甚至是关乎中国经济的。

    而且以苏俄人那种一切政治化的理解,他们很容易将秋明油田上升到政治角度,会认为控制秋明油田,就会对中国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对这样一个强大的邻国,如果不能有所影响,苏俄那些人是难以安心的。

    就好像后世的俄罗斯,总是在石油和天然气上拿捏中国,在中日之间耍手段,把原本通往中国的石油管线和天然气管线,通往中立地区,绝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治博弈。

    显然潘训的政治眼光,已经远远高出了米青和李富安一线,这也是杨潮重视他,培养他的最大原因。

    “另外跟苏俄研究一下,恢复托木斯克铁矿向中国出口的问题,告诉他们我们东北好几家钢铁厂因为缺乏原料来源,已经停产好久了。”

    煤铁是工业时代的象征,尽管石油后来居上,但钢铁是无法替代的。

    潘训很理解苏俄那些人的心理,那不是一群经济角度看问题的家伙,相比石油,他们更看重钢铁,告诉他们托木斯克的铁矿对中国至关重要,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托木斯克的铁矿的。

    一旦苏俄对秋明油田和托木斯克铁矿志在必得,他们就不可能轻易退出西伯利亚,这样沙皇政权和苏俄的内战就不可能终止,杨潮就会被钉死在西伯利亚,无法脱身,潘训就有充足的操作空间。(。)

第六百四十四节 应付挑战() 
“有人向苏俄提供了贷款?”

    在中国动用1亿两贷款这种事,是不可能瞒得住杨子银行的网络的,潘训有能力给苏俄筹集1亿两贷款,却没有能力越过杨子银行团的银行网络。

    所以很快就反馈到了杨潮这里,主持杨子银行的陈光甫感觉这对杨潮是有厉害关系的,立刻反馈给杨子财团的总裁李思第,李思第发报到西伯利亚。

    “有意思!”

    杨潮听完张念的汇报,轻轻闭上眼睛,靠倒在了椅背上。

    很清楚,这是有人在挑拨苏俄。

    不用调查,他就知道是潘训。

    苏俄急需资金,他们连饿死自己人的事情都干出来了,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战争是一场消耗盛宴,虽然能创造巨大的市场,但说到底是在消耗物资。

    对中国这样的工业能力过剩的国家还无所谓,可对苏俄来讲,那就是关乎生死的。

    他们的大量工厂用来生产军火,那么工业计划所需要的机器设备怎么办?

    只有加大从国外进口,可是压榨农民是有一个极限的,事实上苏俄已经在调整政策,改善了农村条件,******在今年已经慢慢结束了,虽然比历史上晚了几个月,多饿死了几百万人,却还是结束了。

    背后有复杂的博弈,包括反对史达林的政治博弈,史达林也不敢在玩这种用人命换机器设备的疯狂游戏了。

    但战争在继续,他们就无法自产足够的机器设备,事实上,他们的工业计划已经大大延误了,去年的计划只完成了不到一半,如果持续如此。今年能不能完成计划的一半都不一定呢。

    所以他们只有加大从国外采购,可是从国外采购,是需要资金的。

    历史上苏俄之所以爆发饥荒,就是因为西方经济危机,粮食价格大减,苏俄不但不增加了粮食征购额度。导致了农民口粮的不足,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刀,一方面国际境界危机,给苏俄进口机器设备提供了方便,很多原本对苏俄封锁的机器设备也放开向他们出口了,可他们需要的资金却大幅度上升,而史达林不想放过这个机会,因此开始压迫国内农民,从农民身上成倍的压榨工业化资金。

    但如果能够借到钱的话。谁想通过这种缺德方式筹资啊,可惜所有国家都拒绝向苏俄贷款,他们赖了沙皇时代欠下巨额债务自以为占便宜的吊丝聪明,这时候让他们自绝于国际金融体系之外。

    这时候,潘训给他们提供1亿两贷款,并且还许诺会以10亿两的代价来取得秋明油田后续的经营权,这会让史达林疯狂的,会让他以为得到了一只下金蛋的鸡。

    “麻烦了!”

    思考良久。杨潮发觉,潘训给自己出了一道很难解决的难题。

    他也可以提出向苏俄贷款。提供远超潘训的贷款,给苏俄贷款10亿,贷款100亿,也不是不可能,可问题是,这样一来。苏俄会更以为秋明油田价值无限,对中国的重要性无与伦比,更不会放弃哪里了。

    所以杨潮如果也提出贷款,反而加剧了苏俄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

    打仗杨潮不怕,其实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无论是秋明油田的石油,还是托木斯克的铁矿,对中国的重要性都大大下降,东北是有十几家钢铁厂停产,但不是因为原料,而是因为市场。

    杨潮怕的是,潘训忽悠史达林那些没文化的家伙,会让那些人玩命战争的,杨潮不怕他们打过来,大不了放弃西伯利亚,把老婆接回山东再生一个儿子好了,将来二战中还能打回来。

    问题是,再打下去,把苏俄削弱的太厉害了,他们的工业计划无法按计划完成,他们的人力资源过度消耗,而他们的对手纳粹却一步一步稳定了德国经济,并且开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会在未来四五年内完成战争准备。

    历史上西方把史达林抨击的一无是处,甚至影响到俄罗斯的人将他形容为暴君,可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如果史达林不是付出了饿死上千万人的代价,让苏俄完成了两个五年工业计划,那么纳粹大军打进来的时候,苏俄拿什么抵挡?

    杨潮坚信,如果不是那两个五年工业计划,让苏俄成为一个工业强国,他们的工业如果只是沙皇时代的规模的话,他们绝对无法抵挡纳粹的机械化集团军一年时间。

    对荷兰、比利时甚至法国来讲,纳粹占领了他们,不过是一种殖民统治,可是对俄罗斯人来讲,纳粹那是要灭绝他们的种族的,以纳粹系统性的消灭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手段来看,他们是真的做的出消灭俄罗斯民族这种恐怖的事情的。

    那时候就不是饿死一千万两千万的事情了,而是俄罗斯民族能不能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的问题,当然这种以饿死人为代价换取工业化的过程是相当的残酷,可是如果换一个国家,如果抗战之前,中国能以饿死一千万人为代价,换取超越日本的国力,你看看光头佬、孙大炮这种人会不会拒绝?

    以人quan、民zhu的角度,史达林是残忍的,是不人道的,但以民族存续的角度解读,他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且可能是唯一正确的。

    当然杨潮是做不到这种事的,他的心还没有冷到那种地步。

    而且他看的更远,他考虑的是纳粹攻占了苏俄之后,会张狂到何种地步,会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攻打中国的问题。

    即便纳粹不会攻打中国,杨潮还要考虑一下,二战中的平衡问题。

    杨潮绝不愿意看到纳粹一统欧洲,虽然站在民族角度来看,希特勒那货对自己国民比史达林对自己国民强了太多,可对待别的国民,他却比史达林残酷了太多,让这样一个货色跟中国接壤,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就像过去想要一个俄罗斯帝国盘踞西伯利亚来缓冲苏俄一样,现在也需要一个强大的苏俄用来缓冲中国跟欧洲极权帝国。

    所以不能再削弱苏俄了。

    “帮我请一下美国大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