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900-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有钱,那就是客户,杨潮笑道:“不知道袁大人要多少?”

    跟袁世凯做了两笔好买卖。

    第一笔是正当生意,袁世凯采购了一百挺机枪,两百门大炮。

    第二笔则是人情买卖,杨潮送三百万两纯银,跟袁世凯换成银元。

    铸钱当然是有钱息的,因为铸钱总不会百分百用贵金属,现在北洋银元局主要铸的其实是铜钱,清朝的货币制度发展到清末,十分的混乱,既有大量西方银元流通,又有历代皇帝铸造的空方铜钱流通,还有洋人发的银行券,钱庄发行的庄票,票号发行的银票等等。

    八国联军抢掠了北京,袁世凯当了直隶总督之后,根本就没钱可用,就只能铸钱。

    托付给了周馥的儿子周学熙,周学熙从美国购买铸币机器,主要铸造铜币,从民间收集铜钱上来,然后压制成为铜板,还从国外收购紫铜来铸钱,利润更高,据说能达到六成利。

    当然北洋银元局也铸造银元,只是用银子总是要成本的,所以所铸并不多。

    而杨潮手里恰好有银子,而且还是纯银,是飞船从海底挖到的,虽然没有用原子级的分解能力,但是纯度也达到了这个时代检测不出来的地步,无论谁检测,都会认定是百分百纯银。

    对于杨潮,这些银子肯定都是要花出去的,跟袁世凯换成银元也照样花,直接存到汇丰银行,最后也是汇丰铸造成了银币,反不如给袁世凯呢。

    袁世凯最少也能从中得到三十万两银子的钱息。

    因此这两笔生意大家都很满意。

    杨潮得到了袁世凯一百挺重机枪的订单,一挺重机枪的价格是步枪的二十倍,一百挺总价值八万两银子,两百门70口径榴弹炮,每门价格四千五百两,附送百发炮弹,两百门总价值九十万两,两项合计九十八万两银子,一分都不能少。

    但杨潮那三百万两纯银的铸息可就是三十万两银子,等于是白白送给袁世凯的,而且还答应明年会在跟他换三百万两。

    在袁世凯看来,这分明是杨潮在向他示好,变相的给他送礼了。

    谢绝了袁世凯请客吃饭,杨潮连忙联系上了一艘英国的运煤船,坐着就南下了。

    不是急着回去过年,这都二十九了,除夕铁定是在船上过了,而是回去准备。

    杨潮没想到北京的暗流如此汹涌,载沣拼命的拉拢自己,袁世凯则锋芒毕露,看样子这是打算摊牌了啊。

    一想到袁世凯可能要跟载沣火并,杨潮就有些激动,当然他知道结果一定是袁世凯狠狠教了下载沣如何做人,北洋军打那群八旗子弟还不跟玩一样,袁世凯练了十年的班底,如果还对付不了一群吃吃喝喝的八旗子弟,那也太小瞧袁世凯了。

    一旦袁世凯收拾了载沣,那么大刀阔斧的新政怕是阻挡不了了,谁挡谁死啊,毕竟袁世凯可是洋务派,哪怕他不是真心搞洋务,只是背着这杆大旗,他就必须做这件事,还是那句话,有些人办洋务,不是因为他喜欢办洋务,而是因为他是洋务派。

    袁世凯身上背着深深的淮军烙印,而淮军早就被李鸿章带到了洋务的道路上,这是条单行道想拐弯都没得拐。

    袁世凯火并了载沣之后,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洋务,同时开始用强力镇压那些反对派,中国就该大变样了。

    但是杨潮也忍不住紧张,袁世凯打赢载沣那是没的说的,可是之后呢?顽固派势力会不会疯狂报复,以顽固派那种性子,还真的有可能做得出的,那群人未必有多么勇敢,但是那群人的智商却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当初就是这群人忽悠慈禧跟八国联军干了一仗,就是他们告诉慈禧义和团刀枪不入,可堪大用。

    这种人本来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更何况袁世凯灭了载沣呢,他们不拼命才怪。

    以袁世凯的能力,收拾这批人大概也要不了多少时间,但是中国太大了,一旦乱起来,怕是没有个三年五载是平静不下来的。

    而且之后会怎么办,洋人会不会干预,杨潮现在可是知道了更多当初李鸿章放弃当总统的原因了,听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鸿章咨询英国人赫德的时候,赫德认为“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先让现存的朝代维系原状,到中国人感到它的政令不行时,才由他们自行解决。”

    英国人希望中国保持原状,因此李鸿章才放弃了当总统的念头,跟载沣派达成了协议。

    洋人会不会再一次干涉不说。还有一大批各怀鬼胎的实力,比如康梁的保皇党,比如孙炮哥的同盟会等等,这些实力如果也介入进来,怕就不是三年五载能够打发的了。

    想到民国时期的大混乱可能提前到来,杨潮又不仅感到有些后怕。

    “干!”

    心里不由大喝一声。

    打就打,早打早超升,像现在这么僵着,国家个一具僵尸一般,杨潮也是烦了。

    早早打,早早结束,顶多是赶不上摘一战的果子,二战没准还能赶上。

    这是杨潮最坏的打算了。

    他必须赶紧回去准备一下,既然要打了,就得选择站队了,周馥过去是李鸿章的亲信,现在是袁世凯最大的支持者,一旦开打,山东铁定是站在袁世凯一边的,杨潮得跟周馥商议商议,看看如何能最大限度的保全山东。

    一到烟台,立刻先赶去衙门。

    “大人,有一封信!”

    刚进衙门,老吏王诚就告诉了杨潮一个消息。

    “谁的信?”

    杨潮问道,这念头,大家都玩电报了,西方人都开始玩电话了,还写信这么老土。

    “不清楚,来人叮嘱一定要交给大人。”

    杨潮接过信,信封是空的,打开信笺,内容很简单。

    “顺德饭店一聚。广隶!”

    署名是广隶,广隶连在一起不就是一个康字吗?

    康有为!

    杨潮立刻就知道了。

    如果这次没去北京,杨潮还猜不到这个家伙,但是刚刚从北京回来,又恰好从皇帝身边的太监小成子哪里得知了一些情况,知道这次载沣突然兴起拉拢自己,跟这个康有为还颇有关系。

    小成子说:康先生给皇上写信了,说了杨大人很多好话……

第八十二节 康有为() 
“您就是杨大人吧?”

    顺德饭店门口,杨潮就被两个人拦住了,两个孔武有力的汉子,头上没有辫子。

    这两人口气生硬,不像是中国人,倒像是日本人。

    “你们是日本人?”

    杨潮不由问道。

    两人不置可否:“这有什么关系。康先生在里面等着呢。”

    没关系吗?

    康有为、孙大炮,后来的光头哥,一个个国内混不下去了,就跑去日本躲着,保皇党、革命党、立宪派、改良派,日本人有时候会同时支持四五只跟官方不同政见的势力,要说不想把中国搞乱,鬼才相信。

    杨潮没有多说,在日本人的带领下,大踏步走进了顺德饭店。

    一个高档包间,康有为还是很有钱的,搞维新的招牌确实能得到许多支持,南洋华人,美国华工,不知道捞了多少人的血汗。

    不知道他的钱中,有多少是穷的穿不起鞋的苦力捐的,但是康有为却娶了六个老婆,玩过的女人不计其数,姨太太中有日本人,中国人,还有美国人,到了七十的时候,回国看到小姑娘浣纱还忍不住纳了个小妾,不过诡异的是,康先生却是提倡一夫一妻的,也不知道这货的脸皮是怎么长的。

    对了人家还在美国、墨西哥等地拥有许多地产,在瑞典干脆花钱买下了一座岛,修建中国园林。

    好了这些都是小节,炮哥、光头哥哪个跟日本女人没有关系,男人在外面革命,还不兴玩几个女人了?

    “富态!”

    杨潮第一眼见到康保皇就是这个念头,大腹便便不说,脸上也容光焕发,都快渗出油水来了,难怪后来梁启超跟他划清界限呢。

    “杨大人!”

    康有为先行礼,但只是抱了抱拳,连腰都不弯。

    杨潮也抱了抱拳:“见过康先生。康先生归国,在下竟然不知,先生恕罪啊。”

    “杨大人无需客气,请坐。”

    杨潮刚刚坐下,康有为就招呼侍者上菜。

    很丰盛,西餐、洋酒,十分华丽。

    然后就是边吃边聊,康有为说的多,杨潮听的多。

    这家伙口才果然不错,听说那有个美国华人小妾,就是因为听他演讲而崇拜上了他,不顾家人反对,哭着喊着嫁给他了。

    不过内容却很贫乏,什么君主立宪了,工业强国了,不过是一些俗套,洋务派都明白。

    但是他广征博引,张口就是美国如何如何,德国如何如何,法国又如何如何,看起来很有说服力,如果杨潮不是有后世的观念,怕是也要被他说服了,不过就凭他这口才,说服载沣那简直太容易了。

    “吾观杨大人,亦有强国之志,如今办厂,修路,确为强国之法,不过只拘于小术,却不闻大道尔!”

    说了一圈,说道了杨潮身上,康有为当面就评判起了杨潮,仿佛一个老师在指点学生。

    杨潮也不计较这个,反而一副谦卑的请教道:“敢问先生,何为大道?”

    康有为道:“我大清疲弱,根子上却是国体之弊,因而要强国,必先改国体,变法才能图存,当行君主立宪之制。”

    制度问题。就是这一批人,他们影响了整个后世,无数波人都站起来说制度问题,然后一次一次的反复推翻旧制度,但是一次不如一次。却没有人肯向日本人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先把实业做好,然后慢慢改革,都急着想一步到位,想要一下子把根子拧过来,认为只要拧过来了,自然就发达了。

    日本人用了二十年时间,才推出了他们的宪法,就这样尚且十分的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旧制度,中国一点不积累,上来就想放大招,怎么可能成功。

    不过杨潮不打算跟康有为辩论,知道也说服不了这家伙,只能应付着,连连称是,让康有为很满意,以为就跟他以前遇到的那些华人一样,都被他的思想折服了,然后就可以忽悠他们加入自己,帮助自己了。

    “不知杨大人以为,我国变法何时可成?”

    载沣上台后,在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的簇拥下,一开始就打着变法的旗号,当年就派出了考察团,就在几天之前,考察团就回来了,已经到了立宪准备阶段。

    杨潮笑道:“若踏踏实实做事,十年就有小成,二十年可强国。”

    这是杨潮的真心话,做工业的周期就是这样,轻工业也得三五年才能回本,然后进入良性发展阶段,重工业那动辄都是以十年算的。

    但是康有为却摇摇头:“非也。吾以为,若行立宪之制,三年可有小成,十年即可大成。”

    这货比杨潮还有信心,不过说的不是一回事,他还是觉得制度才是根本,制度好了,就强国了。要是这货知道印度三哥用了五十多年还是那个吊样,不知道还会不会这么说。

    “先生所言极是,在下眼界终究下了。”

    杨潮谦虚道。

    康有为道:“听闻杨大人生在南洋,不知身在南洋哪里?”

    杨潮心中腹诽,这货虽然是个大忽悠,但是还真是开过眼界的,南洋那地方他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说个假地名肯定骗不住。

    杨潮道:“马六甲。”

    康有为道:“不知祖籍何处?”

    杨潮道:“祖籍福建南安。”

    康有为道:“家中可安好?”

    杨潮叹道:“孤身一人尔。”

    说完露出一副感伤的表情,这表情一点都不假,因为杨潮来到这个世界,那边的家人断绝联系,确实时常感伤。

    康有为道:“杨大人年纪轻轻,家中可是遭了变故?”

    年纪轻轻就只剩一人,肯定不正常。

    杨潮喝了几口闷酒:“犯了事了,全家都被洋人——哎,就我一个人跑了出来。不想提了。”

    康有为这才不好再问,不过却也长叹起来。

    “康先生何故叹息?”

    康有为道:“叹我华人命运之多艰,我国家之多灾多难。”

    杨潮道:“大人莫急,行变法之策,假以时日我国必强。”

    康有为又叹:“奸臣当道,弹劾容易啊。”

    “奸臣?”

    杨潮故作不解,心里却暗道‘来了’,康有为总算要说正题了。

    果然康有为义愤填膺道:“数年前,先帝力图变法,却毁于一人之手。今上(当今皇上),亦图变法,却依然为此人所掣!”

    杨潮明知故问道:“不知先生所说奸臣是谁?”

    康有为道:“袁世凯!”

    “啊!”

    杨潮故意惊叹一声。

    康有为看着杨潮,神色凝重,目光热烈:“不知杨大人肯与吾等奋力一搏诛杀此贼乎?”

    杨潮皱眉道:“袁大人手握重兵,贸然诛杀,怕是不妥吧?”

    康有为道:“吾等不急于一时。”

    杨潮点头:“确实不能急于一时,图大事者,自当隐忍。”

    话说到这里,也就没有说下去的必要了,康有为想要杨潮一个保证,而杨潮却不能保证,因为他知道袁世凯杀不得,非闹出乱子不可。

    气氛一时沉闷起来,吃也吃的差不多了,喝也喝了不少了,杨潮借口不胜酒力,告退。

    见到杨潮走后,康有为不由叹息,其实他是看好杨潮的。就跟载沣一样,其实他们不看好杨潮也不行,八旗子弟就没几个出息的,到了清末,这个养尊处优的民族已经彻底的失去了进取心,从天平天国开始,旗人中就少有人才了,胜宝、僧格林沁就算是最后一代了。

    勉强出了个铁良和良弼,可惜因为出身不高,始终得不到重用。就算这两人,也跟人才辈出的洋务派差了太多,充其量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罢了。

    谁都知道,中国到了不变法就活不下去的程度了,顽固派坚持的那一套显然过时了,载沣也知道要用洋务派,可是能办洋务的,都是张之洞和袁世凯的人,他还能用谁去。

    这两年也就出了一个杨潮,而且还不是洋务派嫡系出身,既不是张之洞也不是袁世凯提拔的,完全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虽然一开始跟德国人走的很近,可是通过去德国道歉,逼迫德皇放弃赔款,再到修铁路争夺路权,连袁世凯都不相信杨潮跟德国人是一伙的了,更何况载沣一党呢。

    所以载沣用杨潮,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了,至于杨潮的身份问题,那就不是个问题,这年头回国的那样华人如过江之鲫,多了去了。

    载沣能看到,康有为自然也能看到。

    甚至让载沣下定决心,不惜代价拉拢杨潮,就是康有为的主意。

    康有为其实十多天前就回来了,他是跟考察团一起回来的,在欧洲跟这些人接上头,然后就打算回国了。

    康有为是被慈禧逼走的,他始终是效忠光绪的,作为光绪的弟弟,对康有为没有恶感,而且康有为早就通过关系,向载沣表达了忠诚。

    只是康有为不敢直接到天津去,因为袁世凯在哪里,慈禧死了,但是袁世凯还活着,而且是康有为的死敌,因此康有为不敢从天津过,甚至只要袁世凯在一天,康有为就不敢大大方方的露面。

    于是他从烟台下船,在这里盘桓了好些日子,也听说了杨潮的所作所为,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在烟台,从洋人,商人,官员到老百姓,都认为杨潮是一个好官。

    于是他不由得留心起来,一留心就出了问题,他从一个工程师口中得到了强国富民社这个组织,他自己就是搞组织的,对此格外留意,默默观察了许多天,发现那些强国富民社的社员,竟然全都是杨潮的幕僚,整日进出道台衙门,如果说杨潮跟这个强国富民社没有关系,他才不会信呢。

    暗暗探听了许多日,发现这个组织的理念倒是不错,强国富民忠君报国等等都是他很认可的。

    于是康有为给载沣写了一封信,心中报告了此事,同时向载沣解释了一番,表示这个强国富民社就跟自己当年办的强国会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国家,不是乱党。

    这才有了杨潮在北京去,被载沣提出来的事情。

    最后康有为打算弄清楚杨潮的立场,结果他发现,杨潮的立场很不明确,虽然对皇帝没有坏心,可是也对袁世凯没有偏见,显然是一个中立派,这让他感到十分可惜。

第八十三节 毛瑟手枪() 
杨潮可不知道载沣知道他组建强国富民社,是因为康有为探听外加猜测的,杨潮还在怀疑是谁出卖了组织呢。

    但是始终找不出来,只能暂时作罢,辞别了康有为后,处理了一下衙门的公务,然后立刻就赶往青岛。

    从袁世凯哪里得到的大订单,得赶紧让兵工厂加班加点动起来,而且有必要亲自去一趟以示重视,因为载沣跟袁世凯随时都可能打起来,既然袁世凯获胜是没有任何意外的,那么继续加强袁世凯的力量,才能最快结束战争,尽快恢复和平。

    古斯塔夫早就回德国了,正常生产后,负责管理生产的是总工程师鲍尔森,管理商务的是厂长爱森伯格。

    “太好了,太好了!”

    一听又有新订单,爱森伯格十分高兴,经营的好了,他可是有奖金的。

    “今年生产应该能够保证吧?”

    杨潮却有些担心,根据生产计划,今年就可以全力投产了,年产步枪十万只,机枪一千挺,大炮五百门。

    “放心吧杨大人,我们可是派了三百个技术人员到这里的。完全可以保证。”

    杨潮点点头,德国人分别从毛瑟和克虏伯派来了三百个技术人员,其中工程师级别的就有三十多人。

    “不过华人学徒也要加紧时间培训。要想成本降下来,最后还得本地化,用本地人。”

    这些德国人的工资水准可是很高的,本来在德国就比中国技术人员高很多,又翻一倍,他们一个个每月薪水就有三百多两,而中国技术工人,一个月给二十两就算高工资了。

    “带我去车间看看。”

    杨潮说道。

    爱森伯格不能反对,立刻带着杨潮去各处车间转悠。

    这年头可没有生产线一说,不过已经有了装配线,同样是各种零件先加工出来,然后集中到一起,让组装工人组装。

    加工零件的车间,一座座机床林立,机床嗡嗡作响,旁边是忙碌的工人。

    每个机床前都至少有一个德国人技术人员,有两到三个中国工人,这些中国工人大都是本地招募上来的学徒工,他们现在还操作不了机器,只能给人递个扳手了,拿个尺子了之类的,连换刀这样的辅助工作,德国人都不让他们干。

    杨潮在加工枪管车间中转了一圈,把一切都看的明明白白,德国人似乎有意保留技术,不肯让这些中国工人学会,好几次德国技工不认识杨潮,不知道杨潮懂德语,就没有避讳的大声呵斥学徒,要学徒离得远一些,说这些东西不是中国人能学会的,看的再仔细都没用。

    生气倒在其次,技不如人,受点委屈也得受着,问题是学不会的话,什么时候能培养出来自己的技术力量。

    “让大家留一下,我有话要讲!”

    最后当快下班的时候,杨潮让爱森伯格通知工人。

    爱森伯格老实的去喊住工人们,这些人慢慢悠悠,不情不愿的最后走到杨潮面前,聚在一起。

    “德国工人们,你们好。我知道你们来中国就是为了挣钱的,你们怕中国学徒学会了你们的技术,然后你们就不能在挣钱了。不过我要让你们放心,只要你们愿意干,就一直留在这里。不过如果你们哪一个人教会了一个中国工人,那么我就奖励他一整年的工资。教会了两个,就奖励三年的。”

    杨潮刚说完,这些洋鬼子一个个窃窃私语起来,他们就是为钱来的,为的是两倍工资,作为年轻技术工人,他们大多数人都还在为了前途奋斗,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所以才会不远万里来中国。他们一年就拿在德国的两年工资,可是这个中国人说教会一个徒弟,就给他们奖励一年工资,教会第二个给三年公子,算一算只要教会两个人,他们就等于拿到了十年工资,相当于在德国的八年了。完全可以直接回去了。

    但是还没完,杨潮接着道:“当然怎么算会,我们也得讲明白,那就是能完整的学会加工每一个零件。我们会进行考核。同时我宣布,第一个教会学徒的,奖励他十年工资!第二个五年!第三个四年!”

    这次那些德国工人不止是热切讨论了,有人不由欢呼起来,十年工资啊,相当于他们在德国干二十年了。

    杨潮不管德国人,开始对人数远多于德国人的中国工人说道:“各位来自山东各地的孩子。我刚才告诉德国人好好教你们,你们学会了会给他们奖励。同样,你们学会了,也会给你们奖励。你们多数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都没有读过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