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900-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居世界第四位,铁路线的长度仅次于美国。
但是,俄国的发展主要是靠外国资本和进口机器、铁轨进行的。1890年,外国资本在全部股份资本中约占25%,到1900年则占40%以上。主要投资者依次为法国、比利时、德国,俄国可以说是这些国家的资本殖民地。俄罗斯的这一波增长,引来狂热投机,滥设企业,虚估前景,股票和债券高溢价发行。
1899年夏天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俄罗斯,随之工业生产陷入危机,很快危机开始蔓延开来,先从跟俄国有紧密经济联系的国家开始。
在俄国投资额最大的国家法国、德国、比利时最先受到波及,英国尾随其后。最后美国的危机也爆发了,而且程度最严重。危机期间,美国的生铁产量下降8。4%,钢产量下降7。3%,铁路修筑量减少36。4%,机车产量缩减33。2%,失业率高达10。1%,工资降低10%-20%。最后日本都卷入了危机中。
这场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因此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在俄国有大量投资的这些过年,纷纷撤资,让经济过于扩张的俄国更是深陷泥潭雪上加霜,导致俄国人最早爆发危机,却最晚摆脱,这就是经济殖民化的代价,因为你无法自主。
始终找不到解决经济危机方法的俄国,各种社会矛盾爆发开来,工人组织纷纷建立,要求各种权力,五天八小时工作制了,社会福利制度了之类的。于是俄国政府打起了一个歪主意,他们竟然想到要用战争来转移视线,将经济危机化解。
日本也是一样,国小民贫,市场狭小,他们之前靠着甲午战争的赔款,也爆发了工业发展的第一波gao潮,在纺织工业中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一个棉纺织品的纯出口国,摆脱了英美纺织品的冲击。
但是爆发太过猛烈,也造成了经济危机的深重,日本人同样找不到好办法解决,最后只能将危机推到没有市场身上,打算通过战争,独占朝鲜、并且进入东北市场,借此化解经济危机。
第三个原因则是朝鲜问题,本来日本打败了清政府,从心里已经将朝鲜看成了他们的战利品,但是俄国人不同意他们吞并朝鲜,这等于让日本人的甲午战争白打了,而且日本人对东北也是很有想法的。
只是日本自认不是俄国人对手,因此只能隐忍,他们此时的野心还达不到与俄国争夺东北的程度,日本人最希望的是跟俄国划分势力范围,他们希望俄国占据东北之后,不要继续南下侵犯朝鲜的利益。
但是俄国人贪心不足,连朝鲜也不想放过,根本就看不起日本人,对日本提出的,俄占东北,日占朝鲜提议置若罔闻,反而积极的向朝鲜渗透。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人在朝鲜独大,掘取了修铁路、开矿的种种特权,并且驻扎大量军队,发动政变攻入皇宫,将朝鲜‘慈禧’闵妃杀害。
国王李熙惊惧逃入俄国皇宫,俄国人护送朝鲜国王回国,同样跟朝鲜签订条约,拥有了在汉城、釜山和元山驻军的权力,俄国人几乎取代了清政府曾经在朝鲜的地位,跟日本人拥有同样的特权,相当于日本人甲午战争白打了,打跑了中国人,来了一个更贪婪的俄国人。
对此日本人如何能忍。
其实说日本跟俄国发生战争是因为东北而起,倒不如说直接因朝鲜争端而来,得陇望蜀,得陇才能望蜀,日本人占了朝鲜,才会图谋东北,当然会引发争端,可那得是占了朝鲜之后,现在朝鲜都保不住,日本人哪里有心思关心东北呢。
所以说,日俄战争其实也是俄国把日本人被逼的太狠了,日本人野心勃勃,一心扩展,却不想第一步就被俄国人卡死了,连朝鲜都无法侵占,他们扩张计划中的占东北,占中国岂不是空想。
日本维新了三十年,能打败清政府,面对俄国这个领土是自己一百多倍,人口是三倍多,工业实力超过一倍以上,兵力是十倍的庞然大物,日本实在是没有信心,所以才压下自己的野心,很现实只要求朝鲜的权益。
俄国人连朝鲜都不放弃,要在占据东北这块肥肉的情况下,连渣滓都不给日本人留下,强盗分赃不均尚且要内讧,更不用说分不到这种情况了。日本接受俄国人割占东北,换取俄国人同意他们占领朝鲜,这其实对日俄两国是最有利的,假如换成德国等西方列强,俄国人恐怕早就答应了,但是换了日本,俄国人就是寸步不让,这种蔑视的态度,才是最终引发战争的根源。
况且这时候英国人站了出来,对日本人说,干他丫,老子在后面帮你。
已经急红了眼的日本,怎么可能不撸袖子上呢。
英国人为什么要支持日本,后世专家说英国人是惧怕俄国人侵犯英国在长江的利益,这就有些太牵强附会了。
杨潮有自己的认识,杨潮认为英国人反俄,应该是出自海洋国家一以贯之的对大陆国家的封堵政策,在欧洲大陆英国人从来都是无条件站在弱的一方,绝对不能让大陆国家独霸,英国人认为大陆国家一旦独霸大陆,势必会向海洋扩张,侵害英国人的利益。
英国人曾经支持普鲁士同时跟法国、奥地利和俄国三个当时欧洲人口最多的大国作战,明明看不到希望还要支持,这就是英国人的政策,是一种极有远见的外交,一种大国战略,而不是担心俄国人跨过大半个中国来侵害他们的长江利益。
成为世界帝国之后,英国人的欧洲大陆均衡政策,也跟着推广到了全世界,变成了一项世界平衡政策。
他们不是出于眼前的利益,而是出于防止俄国人称霸东亚大陆的原因,按照他们在欧洲的方法,英国人最好的选择其实是支持清政府对抗俄国人,可惜的是清政府实在不争气,没有给英国人选择的机会。让英国人只能选择日本。
自己不争气就是想当人家的代理人,都没有资格啊。
站在世界范围来看,英国人围堵俄罗斯,可不止只是在中国,在俄国的各个方向,几乎是全方位围堵,在黑海支持土耳其对抗俄国,在阿富汗围堵俄国,在东方当然继续围堵。
这种围堵前后有继,英国人先是围堵法国,后来围堵德国、俄国,英国人退出世界霸权后,美国继承了这种围堵政策,围堵俄罗斯,围堵中国,就是这种大战略的继续。
这就是海洋霸主和大陆强国直接的政治大博弈,是一种避不开的地缘政治较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宿命,只要双方没有分出胜负,这种围堵与反围堵就不会结束。
只是在英国人这种大战略面前,日本人只能充当一个打手,哪怕他们并不是那么情愿,也要积极的当这个打手,而且是求着英国让他们当打手,就好像当年的普鲁士一样,以一个区区小国的力量,突然面对着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三个当时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围攻的时候,他们也很渴望作为英国人制衡大陆的打手,因为一旦英国人放弃了他们,没有了英国的资金支持,他们自己就亡国了。
海洋国家的大国战略就是唯独大陆霸权国家,大陆霸权国家则是一面要维持大陆势力,一面还要冲破这种围堵,力量不得不分散开来,于是一次次失败了,路易十四失败了,拿破仑失败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失败了,德皇威廉二世失败了,最后连希特勒都失败了。
时代到了美国的时代,美国封堵苏联和中国,苏联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失败了,俄罗斯已经不再具备挑战美帝的实力,杨潮不知道中国能不能成功突围。
第八十六节 备战()
后世的事情,杨潮不清楚,但是这个时代,他感觉似乎能给英国人这种围堵战略制造一些麻烦。
洪光二年(1903年)8月,当俄国又一次占领奉天,全世界哗然,各大媒体纷纷报道,都认为远东的一场战争势不可免,而且绝大多数舆论都站在了俄国人的反面,俄国人其实已经被世界孤立了,除了他们的盟友法国人之外,没有一个国家支持他们,德国人两面三刀,不过是忽悠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东方,减少自己的压力罢了。
中国的舆论更是汹汹,上海租界里的报纸纷纷大骂俄国人,同时要求朝廷向俄国宣战,朝中也出现了主战派的大臣。
张之洞为首的稳健派,却压制住了朝堂,打俄国人?疯了吧!
杨潮也上了一封折子,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杨潮上书皇帝,请求立刻备战,在俄国人不肯让出东北的情况下,起码要先做好准备,理应征募新兵,扩编新军!
杨潮的上奏,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袁世凯虽然不是主战派,但是却是支持最大的,收买了许多官员替杨潮说话,因为朝廷一旦扩军,袁世凯获益是最大的,因为他可以借机扩充北洋军了。
其实这两年朝廷的经济形势还是不错的,载沣上台之后,各项税收还增长了不少,去年一年的财政收入就有一亿两,载沣的搜刮能力跟历史上一样强劲,而且载沣手里还握有英国人的三千万英镑贷款。
这三千万贷款,英国人除了想要控制中国海关外,其实也有希望中国重整军队的想法,只是载沣的速度太慢了,最关键的是,他可能不想看到汉人督抚的势力太大,而满人中又找不到袁世凯、张之洞这样的人物。
争论还没有结束,杨潮就又上了一份折子。
建议朝廷编练二十万新军,这次杨潮表示,山东的兵工产业,可以在一年时间内,提供二十万大军所需的武器装备,一时间引起更大程度的惊叹。
连洋人都卷入其中,德国人和美国人疯了。
德国人积极支持杨潮,而美国人则希望二十万大军的装备中,给他们保留至少十万人的份额。
德国人自然是希望青岛兵工厂能一口吃下这个大蛋糕,二十万人的武器装备啊,光是步枪就价值八百万美元,加上其大炮、机关枪等等,一千万只是最保守的估计。
不过青岛兵工厂也没有这么大的产量,他们其实最多只能提供十万人的装备。
对于美国人渴望分享蛋糕的心情,杨潮只告诉他们,快点干活,否则黄花菜都凉了。
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美国人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终于拿出了美国速度。
八月底他们一口气派来了三百个工程师,十月这些人到达中国后,立刻就加快了施工速度,无论是烟台的钢铁厂还是莱芜的兵工厂,进展一下子飞速提高。
只用了两个月时间,所有的机器设备就调试好,同时美国一批钢材运抵烟台,通过刚刚修通的铁路送到了莱芜,机器厂立刻就全速开动起来。
“美国人,你就是拿鞭子抽都不行,但是你拿美元吊着,他们比驴都能吃苦!”
看到一只只崭新的步枪、极强还有大炮不停的生产出来,杨潮不由感慨道。
不怪美国人这么急迫,因为经过激烈的争论后,朝廷真的决定扩军了,而且不是扩充到二十万,而是一次性组建四十万新军。
经过议会走了个形式后,载沣颁发诏书,颁布了《新建陆军大纲》,以北洋军为模范,画全国为三十六镇,每镇一万两千人。
这意味着中国要组建四十多万新军,四十万人的武器装备,哪怕每人只是一把步枪,也至少是一千多万美元的订单。
别说嗜钱如命的美国人了,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甚至连正在准备战争的日本人,都跟清廷打的火热,德法日三国都希望清政府能聘请他们的军事顾问,英国则希望清政府再次组建海军。
只有俄国人发来了质询,希望清廷解释扩军的目的,从袁世凯手里接过外交大臣的奕劻直接回答说这是内政,与他国无干。
“这群饿狼,还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啊。”
仔细看过朝廷发来的塘报和指令之后,杨潮不由得叹道。
外人看不出来,但是他却很清楚,这新军办不起来。
不是载沣阻挠,而是他太小家子气了。
载沣手握三千万英镑啊,不过现在也花了很多了,让数十权贵子弟和大臣外出考察,可都是包的豪华游轮,而且分为两个代表团,世界各国都转了一圈,听说载泽因为少去了两个国家,还不同意,非闹着又去了日本一趟。
这并不算什么,花的只是小钱,可是这种花钱的态度注定那笔钱存不住。
载沣当了皇帝后,不知道是出于安抚八旗贵胄,还是受不了这些人的哭诉,借到钱的第一时间不是用来发展,而是拿来赏赐,他刚刚登基,载涛、载振这些人都封了贝子、贝勒,赏赐建府邸;对于八国联军中受到损失的那些王府,也发下去大笔的赏赐重建。
一千万英镑就这样折腾光了。还有一千万是用到了第一年的政府开销之中。就剩下一千万英镑,载沣开始省钱了,左舍不得用,右舍不得用,到目前为止,也就是买了两万步枪,连机枪和大炮都没舍得添置。
因此这次办新军,他肯定是不愿意自己掏钱的,载沣的诏书中很明确,各省自办,资金来源则是通过裁撤各省绿营,至于八旗兵暂时还不能动。
让各省自办,这就办不起来,被说没钱了,就是有钱,九成的督抚怕都不会把这笔钱用到军队上,就跟历史上一样,除了北洋新军外,南方的新军一个个都是敷衍了事,没几只真正有战斗力的。
所以洋人的目的肯定要落空了,别说卖给清廷武器装备了,就是青岛兵工厂和莱芜兵工厂的产量,都未必能够完全销售出去。
不过杨潮突然发现,他可以组建军队了。
全国三十六镇新军,山东这样的人口大省,分到了两个名额,旨意要求杨潮和周馥各自组建一支山东新军。
可是没钱啊,所以杨潮不打算立刻就建军。
与杨潮可以建而不建,对组建新军最积极的袁世凯,反倒没有落下一个编制,因为载沣说直隶已经有四镇了,不宜太多。
如此看来,载沣这招让全国各省都办新军,恐怕最大的目的是制衡袁世凯啊。
这不奇怪,杨潮更奇怪的是,载沣和袁世凯竟然能忍到现在都没有动手。
袁世凯不先动手不奇怪,因为原本的历史上,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的时候,也是顾这顾那的,既想让清帝退位,又不想落一个不忠之臣的名誉,玩弄了许多的把戏。
但是载沣还能忍住,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不过有张之洞在哪里,大概也不会让这两人打起来。
杨潮没有组建新军,可是周馥行动了,他开始裁撤绿营,同时从袁世凯哪里调过来一批军官,并且派人来跟杨潮商议军火事宜,希望莱芜兵工厂能够调拨两万只步枪给新军。
杨潮表示给钱就行,这还惹得周馥满不高兴,他以为杨潮办的是汉阳铁厂那样的官办工厂呢,杨潮专门跟他解释了一番,这是合股工厂,里面还有洋人的股份,杨潮表示年底自己那份分红可以返还给周馥,但是洋人的利润和工厂的成本却不能不保证。
周馥虽然不高兴,甚至觉得受制于洋人,跟杨潮叮嘱一番,不要被洋人挟制,之后也不得不给杨潮拨一笔款。
“下订单,给洋人下订单。两年内我要四十万只步枪,四千挺机枪,两千门大炮。开足马力生产,炮弹、子弹也全力生产,两年内的子弹我都包销了。别怪老子坑他们了。”
刚从济南回来,杨潮带了一肚子气。
洋人欺人太甚了,周馥告诉他,因为德国人的原因,他新建的铁路附近几个煤矿,尤其是莱芜的铁矿、煤矿,都不能开采。
德国人向清廷施压,表示胶济铁路两边三十里范围内的开矿权归属他们,在条约之前华人开采的矿山,只能使用土法,不得采用机器开采。
三十里范围之外的,如果有德国人的矿山十五里内,也不允许中国人开矿,而莱芜杨潮看好的一座铁矿,距离德国人一座煤矿不到十里,但是距离胶济铁路早超过了三十里。
日俄战争将至,杨潮很清楚,这是一场规模很大的战争,日本人在伦敦发了八千多万英镑的债券,还从国内借了更多的钱,相比这些钱,清政府那四十万新军的生意,只是小儿科罢了。
本来杨潮是打算把这笔生意让青岛兵工厂和莱芜兵工厂赚取的,然后自己从中分红,同时刺激两个企业走向正规,继续扩大经营,但是德国人的态度,让杨潮很不满,于是他决定坑德国人一把,至于美国人只能算是殃及池鱼了,反正他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原本的历史上,这次日俄战争,德国人是最大的赢家,仗着德国平常保持这一只世界最庞大的军功生产产能,他们可是大赚特赚了一笔,分别向两个国家出售武器装备,两国借的那点钱,基本上都被他们给赚了。
不过这次杨潮打算从中分一杯羹,而且是大大的一杯羹。
第八十七节 练兵()
第八十七节练兵
其实不止德国人这样,法国人,甚至包括俄国人,但凡是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的国家,都在加强他们的特权,利用铁路圈占了大量矿产,他们可以开,可以掠夺,就算他们不开,也不允许中国人开。
英国人其实最为可恨,过去没有深深研究过哪些国际条约,杨潮以前还不太在意,总以为是文明国家签订的,总得顾忌基本的脸面,可是英国人已经是脸都不要了。
通过贷款窃取了中国海关大权,英国人就想尽办法扩大海关权力。
清政府此时依然是一个制度十分粗放的旧时代政府,缺乏很多的政府机构,社会管理中有许多欠缺。
比如对开办工厂,清政府没有什么管理办法。因此很早,英国人就通过海关,窃取了清政府很多的权力,比如在上海等口岸的洋人工厂,都交给海关管理,让海关向他们收取一种出厂税。
当时清政府根本不懂这些,而且工厂也都是洋人所办,清政府懒得跟洋人打交道,就放任海关夺取了这部分税收权力。
可是八国联军之后,英国人开始要求更多的权力,他要求中国人在内地自办的工厂,也必须向口岸的工厂一样,向海关纳税,而不是向清政府纳税。
英国人的要求也送到了杨潮这里,要求莱芜兵工厂向海关提交生产资料,以备税务核查。
“洋人的特权确实是一根绞索啊。”
杨潮已经深切的体会到了他脖子上那根绞索,感觉那根绞索深深的勒紧了他的脖子,让他呼吸困难,不隔断这根绞索,民族工业根本就无法自主发展。
难怪日俄战争后,日本人突然就发达起来,不但是因为国际地位提升,还因为打赢了俄国人之后,列强都不得不取消了加在日本人身上的不平等条约,让日本人彻底挣脱了枷锁,而中国人带着枷锁跟日本人竞争,能赢才怪呢。
一个是国家意志坚定推动的工业化,一个是背着十几个吸血的列强往前爬的衰朽国度,能跑的赢才怪了。
但是杨潮偏偏对此没有办法,那一根根绞索,是通过条约确定的,没有实力的情况下,洋人不可能答应修改条约,除非是清军打赢了这场战争,否则就无法阻止日本人卸去包袱,也无法阻止洋人继续吸自己的血。
“训练,实弹训练,手枪、步枪,机枪、大炮,能学会尽量学会。瞄不准也得会开炮,从今天开始,没有休假!”
晚上计划了一晚上的杨潮,一大早起来,就向大石房外的士兵们训话,要求开始进入战争状态。
这些人已经被马豁瓦训练了三年了,如果加上他们以前在青岛华勇连中练的,已经是五年了,一个个各种技能其实已经十分纯熟,而且经过五年的扫盲教育,大多数人都能认识简单的字了,应该说文化水平是有很大提高的。
“朝廷允许本官组建一镇新军,一万两千人,你们就是军官,如果不好好练,老子就换人!”
杨潮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子。
士兵们一听,脸上各有表情,有的窃喜,有的木讷,有的在悄悄算着数字。
“一万两千人,你们才六十五,不六十四个人。”
马腾飞被杨潮派去了北京,这里只有六十四人。
“所以你们每人至少都是连长,看看你们有个连长的样子吗,在给你们一年时间,第一必须识字,第二必须学会所有武器,否则就给老子滚蛋!”
狠狠骂了这些士兵一顿之后,杨潮一个人躲进房子中发闷。
杨潮有个大胆到疯狂的计划。
这次日俄战争中,他必须掘取最大的利益,光是兵工厂那点利润简直不值一提。
他要让日本人无法通过这次战争进入列强之列,要让俄国人一蹶不振,必须通过自己的力量,把关东拿回来,借这次机会将民心民气一下子鼓动起来,最大程度的激发中国老百姓的爱国热情。
中国人性格中有一种浪漫,当激情来的时候,可以不惜一切的牺牲和奉献,可是一旦激情退去,对国家失望的时候,又会变得极端的自私自利,甚至自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