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灯塔-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现阶段而言,鲍里斯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苏军几个主要作战方向上都有哪些部队,从方面军到集团军,再到军、师这一阶层,每个部队的番号、所处位置、担负的任务、防守的区域、主要指挥员的情况、装备配备等等等等。他需要对这些熟悉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一提到斯摩陵斯克,他就必须知道在这个地方,有哪些部队正在战斗,有哪些部队正在开赴那里,这些部队指挥员是什么人,履历如何,部队是否满编,具体多少人,有多少火炮,多少坦克等等等。
同时,他还要与装备部打交道,他必须知道哪里哪里有多少军工厂,这些军工厂的产量如何,他们生产的装备走哪条铁路运输,运载力的情况等等等等。
这些庞杂甚至堪称浩繁的信息,鲍里斯必须熟记于胸,最要命的是,战场动态随时都在变更,同一支部队,今天可能在这,明天就到了另一个地方,其指挥员也会更换,兵力会减员,装备会损毁或增补,这就意味着他掌握的信息必须时时更新才行。
这段时间,鲍里斯可以说是一直处在焦头烂额的境况下,以至于回到莫斯科这么久,他都没顾得上去见见格尔廖莎。
总参谋部的大楼始建于1864年,是栋有点老旧的建筑,只不过在前段时间,内部做了些整修,看着还比较新。
走廊的木质地板很有质感,军靴踩在上面,会在走廊里产生咚咚的回响,鲍里斯喜欢这个声音,有些奇怪,不知道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刚刚结束了与作战部几个方向作战处处长的碰头会,鲍里斯走出会议室的时候,脚步有些急促,通讯处已经将前线最新的战报送上来了,他必须尽快将那些东西消化掉。
“将军,中午想吃点什么?”阿尔谢尼追在他的身后,小声问道。眼看就到中午了,他的去给领导准备午餐,这段时间鲍里斯一直都是吃住在总参谋部,没有出去过。
“看看食堂有什么,随便打一些就行了,”鲍里斯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句,脚下步速不变。
阿尔谢尼应了一声,转身下楼,食堂在楼前的大院里。
鲍里斯的办公室在2楼东侧的一个房间里,办公室很宽敞,足有60平的样子。当鲍里斯回到办公室的时候,他的办公桌上已经再次堆满了各种文件,都是由勤务兵给他送过来的,其中有些是情报部门的情报,有些则是各地送来的最新战报信息。
根本没有时间耽搁,鲍里斯直接回到办公桌后面坐下,开始参照着上一次送来的信息,分门别类的翻阅文件。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隐约中似乎有开门的声音响起,随后又是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鲍里斯正在看列宁格勒外围地域的最新战报,此前进行的火星战役计划,令苏军在拉多加湖与城内防线之间打通了一条8—11公里宽度的走廊,突破了德军的严密封锁。不过,因为兵力有限的缘故,再加上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在进行,苏军未能继续在这一线上扩大战果,只是与德军进行着有限的冲突。最新的战报显示,德军重兵囤聚的姆加车站一带地域,正在加强防御,其主要防御枢纽部设在西尼亚诺维。
被文件上的信息牵扯住了精力,鲍里斯也没抬头看看来的人是谁,他下意识的认为是阿尔谢尼打了饭回来,因此头也不抬的说道:“先放在这里吧,我一会再吃。”
来人没有说话,办公室里仍旧是那么安静。
鲍里斯也没有理会,继续看他的文件。
又过了一会儿,鲍里斯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他闻到了很浓郁的烟味,而且是马合烟草特有的那种呛人的气味。阿尔谢尼不抽烟,而且,他也没有理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抽烟。
带着一丝疑惑,鲍里斯抬起头,朝桌子对面看过去。只见在他的办公桌对面,赫然站着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来人身材魁梧,身上穿着一件闭领的弗伦奇式制服上衣,头上戴着一顶没有帽徽的老旧宽沿军帽。他左臂虚垂在胸前,手垫在右臂的手肘下面,右手则捏着一个烟斗,举在胸前——不是斯大林还能是谁?
怎么也没想到斯大林会突然出现在自己ide办公室里,而且这么悄无声息的,鲍里斯给他吓了一跳,本能的站起身,敬礼道:“对不起,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
“没关系,鲍连卡,不用紧张,”没等鲍里斯把话说完,斯大林摆动着拿了烟斗的右手,面带微笑的说道。
语气顿了顿,他一边打量着办公室里的摆设,一边随口说道:“对新的工作还适应吗?听说你这段时间都没离开过总参谋部,每天睡眠不到六个小时,这样可不行,是会拖垮身体的。”
“还算可以,斯大林同志,”鲍里斯说道,“主要是刚接手新工作,很多地方还需要适应,学习,所以必须抓紧一点。”
“嗯,”斯大林显然对他的态度很满意,微笑着点点头——斯大林是个很严肃的人,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看不到他的笑容。
他又沉默了一会儿,这才说道:“我计划在最近一段时间下达命令,要求沃罗涅日方面军向哈尔科夫方向发其攻势,以收复这一地区,你有什么看法?”
skbshge
第141章 糟糕的开局()
这应该算是一场考验了吧?
可诡异的是,或许因为在军队呆的时间太久了,鲍里斯脑子里转过的第一个念头,竟然不是紧张,而是首先想到了西南方向上的局势动态。
哈尔科夫,东乌克兰工业重镇,正好处在北顿涅茨河的转折点,其北部地区是地势复杂的中俄罗斯丘陵地区,南部则是顿涅茨山,中部地区是平原地带。受里海、亚速海潮湿气流的影响,这一地区从每年的2月份进入多雨期,再加上冰融雪消,河网密布,路况非常不好。另外,为了保证这一带的钢铁和煤矿能够持续输入德国,德军占领期间,在这一地区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其重兵集结的地区,并不容易攻克。
再看西南方向上的苏军状况: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围歼战还没有最终结束,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无法调动;而在高加索方向上,西南方面军正配合北高加索方面军进攻德军的南部集群;在沃罗涅日方向上,沃罗涅日方面军刚刚在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役和沃罗涅日—卡斯特尔诺耶战役中,粉碎了德军的两部抵抗力量。
从整体上说,苏军在进攻态势上占据着有利的位置,尤其是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进攻,直接在德军的战线上撕开了一个从库尔斯克到哈尔科夫之间,长达400公里的缺口。
但是,苏军也存在着短板,那就是缺乏预备队和后续力量。顿河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无法参加对哈尔科夫的进攻,这是肯定的;西南方面军虽然能够参战,但是本身兵力有限,同时,他们还要防御来自德军高加索军团的进攻;布良斯克方面军同样也是如此,他们虽然能够参与进攻,但是,同时也要防备来自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属于两面作战。如此一来,真正能够投入到哈尔科夫方向的作战集群,就只有沃罗涅日方面军一部了,而这个方面军不仅在之前的战斗中受损严重,同时,持续数月的作战,已经令他们疲惫不堪了。
“我认为,现在不是发起哈尔科夫攻势的最佳时机,斯大林同志,”根本没有过多的考虑,鲍里斯就把这话说出口了,“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发起这场战役。”
这一番话说出口,鲍里斯顿时就后悔了,他觉得自己犯了个低级错误,那就是多嘴了。
斯大林悄无声息的来到总参谋部,找到自己这个新任的作战部部长,交谈没两句,直接就问自己对发起哈尔科夫攻势有什么看法,这其中蕴藏的含义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斯大林本人,或者说最高统帅部,有了在近期发动旨在收复哈尔科夫的战役的打算。作为新任的作战部参谋,自己这个时候应该做的,应该是就进攻这个打算,做出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不是直截了当的对斯大林说,他鲍里斯认为现在发动这场战役不合适。
说白了,作战部部长这个角色并不是参谋,更不是参谋长,最高统帅部需要的,是作战部部长就他们的想法执行计划,而不是判断他们的想法可行不可行,那是参谋长的事。
果然,在听了鲍里斯的这番话之后,斯大林脸上的笑容顿住了,他看着鲍里斯,默默地吸了一口烟,良久之后,才语气平静的问道:“没有足够的兵力?那么你告诉我,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哪里?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哪里?还有西南方面军,他们又在哪里?”
作为最高统帅,斯大林可能不知道某个具体的师在什么地方,但却不可能不知道一整支方面军在什么地方,因此,他提出这些问题,实际上表示他已经不满意了。
尽管心里满是懊悔,可这时候鲍里斯也知道自己不能退缩了,否则的话,斯大林对他的不满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的严重,因为那表明他这个作战部部长没有主见,是个摇摆不定的人。
幸运的是,鲍里斯这段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记录各个方向,各个战区的基本情况,他没有简单的回答斯大林的问题,而是阐述的更加详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鲍里斯从布良斯克方面军开始,详细回答了这个方面军各下辖集团军的具体位置和战损情况,他甚至将与布良斯克方面军对阵的德军部队情况也说了出来,并做了对比。随后,又是西南方面军,最后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在谈到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时候,他还专门汇报了这支部队在之前战斗中的损失状况。
鲍里斯希望通过这样的对比告诉斯大林,在西南方向上,苏军的总体实力虽然略略超过德军,但是因为受到诸多方面的牵制,具体到某一个战区内,仍旧占不到太多的优势。
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强行发动战役,最终会出现的状况,就是一旦战役进入僵持,甚至是敌军在某一个地域发动局部反击,己方将出现没有预备队投入的尴尬境地,这在军事上是很危险的。
面对鲍里斯近乎完美的回答,斯大林先是沉默了一会儿,将近两分钟之后,才说道:“看来,你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不过,鲍连卡,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胜任的作战部部长,而不是一个方面军指挥员。”
话说完,他也不等鲍里斯开口,便那么自顾自的转过身,走出了办公室。
鲍里斯很清楚,斯大林这是生气了,当然,从这位最高统帅的态度也能看得出来,苏军在哈尔科夫方向上的进攻,恐怕是很快就要展开了,下一步,他这个作战部部长的工作,应该就是制定一份完备的作战计划了。
回想自己刚才的应对,要说心里没有懊悔,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过,要让他再做一次选择的话,估计他还是会那么说,不为别的,就因为他认为这个在求胜心切的心态下,决定连续发起的进攻战役太过冒险了。虽然前世的记忆不能给鲍里斯帮上太大的忙,但他从进入军队以来,一直都在一线指挥作战,其间经历了诸多残酷的战斗,因此,早已养成了小心谨慎的指挥作风。这种作风带到现在的工作中,那就是一种偏重保守的思路,鲍里斯认为,战争的态势已经扭转了,现在苏联红军不需要仓促冒进,只需要稳扎稳打,不出错,同时,在各条战线上对德军保持强大的压力,再寻机求战,总能将德军粉碎掉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鲍里斯的作战思维,那就是:预备队不到位不进攻;各参战部队不到达指定位置,不进攻;不进行持续4个月以上的持续进攻。
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刚刚经历了斯大林格勒大战巨大胜利的苏联红军中,鲍里斯这种稳扎稳打的作战思路,绝对是不受欢迎的,否则的话,对哈尔科夫的进攻战役计划,也不可能在大本营和总参谋部获得通过。
当面触怒了斯大林,这是鲍里斯进入总参谋部后面临的开局,说很糟糕不确切,应该说是糟糕透顶。下一步,鲍里斯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什么,不过,按照常理,自己最多被踢出总参谋部,再回到前线去,细想,这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总比自己赞成了哈尔科夫的进攻计划,最终却吃个大败仗来的好。
将斯大林刚才不快的表情从脑子里驱赶出去,鲍里斯将注意力重新转回到面前的文件上。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或许要不了多久,自己就会接到制定哈尔科夫进展战役计划的命令,尽管不赞成这次的战役发起,但若是命令落到头上,鲍里斯却没有理由不去完成。现在,他只能尽一切可能将这个作战计划安排妥当。没错,就像斯大林说的,他的任务是制定计划,而不是提出是否执行这个计划的建议。
若是哈尔科夫方向的进攻不可避免,那么这个计划应该如何制定才最为稳妥?鲍里斯开始思索这个问题。
首先,单独依靠师老兵疲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来执行这个进攻计划是不稳妥的,兵力太过薄弱,在没有预备力量情况下,一旦被德军打了反击,那么后果会很严重。可不单独依靠沃罗涅日方面军,还能有哪支部队可以配合呢?答案只能是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南方面军。
要是调动布良斯克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配合这次作战,那么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如何保障这两个方面军自身防线稳固?
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正面,可以调动加里宁方面军以及西方面军来加强,主要是在哈尔科夫战役进行过程中,保障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侧翼不受德军威胁。但这个计划能否执行并不乐观,主要是加里宁方面军与西方面军刚刚协同作战夺回大卢基,此刻,他们正在向勒热夫方向推进。
而在西南方面军的侧翼,倒是有刚刚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编而来的南方面军,不过他们正在向罗斯托夫方向迅猛推进,最新战报显示,他们的主力已经推进到了米乌斯河一线。也就是说,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攻击中,他们帮不到任何忙。
skbshge
第142章 边缘化()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鲍里斯还算不上是个巧妇,现在的总体形势,就是苏军经过一系列的前期战争,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作为作战部部长,他可没本事撒豆成兵,凭空把部队给变出来。
原本按照鲍里斯的猜测,应该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收到制定哈尔科夫进攻战役计划的命令,但他显然将斯大林同志对他的不满估计少了。斯大林同志是个感性与理**杂在一起的矛盾人物,他要是看谁顺眼,那这个人在他眼里就到处都是优点了,但是,一旦这个人做了什么让他不痛快的事,他对这个人的观感就会向另一个极端迅速转变,而且,反之亦然。
这样的性格说好听了,叫做率直,若是说的难听了,就是刻薄寡恩,和这样的相处,尤其是和这样的领导相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当这个领导是斯大林时,这种相处就不是困难可以概括的了,而是如履薄冰。
斯大林突访的一周后,鲍里斯接到华西列夫斯基亲自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这位总参谋长同志要求他到三楼的会议室开会,研究西南方向上的最近进攻计划问题。
鲍里斯最初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等他到了会议室,才赫然发现,这次的会议规模有点大,来的人不仅有后勤装备部门、军事运输司令部、通讯部以及情报部的负责人,还有来西南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列伊捷尔以及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戈利科夫。
此时,华西列夫斯基还没有来,会议室里显得很热闹,大家说话的声音都很大,闹哄哄的。
鲍里斯走进门的时候,最先看到他的就是戈利科夫,两人之前有过交集,彼此间的关系虽然算不上多么密切吧,但至少也能说上两句话。
看到鲍里斯进来,戈利科夫迎上两步,一边伸出手跟他握手,一边笑着打招呼,
在军队中呆了这么长时间,鲍里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雏了,他很清楚,苏军指挥系统中的各方将领,并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般相处和谐,在眼前这份平静的表象之下,其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就拿眼前这几个人来说,凡是曾经在总参谋部有过任职经历的人,他们彼此间大多走的更近一些,而那些直接在野战部队中成长起来的指挥员,又是另一个小团体。至于说军事委员们,那就更不必说了,他们是一个相对闭合的群体,在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与指挥员的系统格格不入。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小团体存在,比如说老骑兵军的体系、列宁格勒军区系统、西伯利亚驻军系统、远东军系统、草原军区系统等等等等。
之所以存在这些小团体,实际上是很正常的,任何人都有远近亲疏之分,同样任职经历的人走得更近一些,并不是很难理解的事情。
如今的鲍里斯,可以说与这些小团体都不沾边,他在列宁格勒起步,在基辅军区的体系内发迹,在莫斯科做过战,指挥过西伯利亚师,又指挥过以草原军区和远东军区预备队为主要兵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而现在呢,他又进入了总参谋部……好吧,那个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的职务,还是由身在军事委员系统的赫鲁晓夫同志推荐的。
总之,鲍里斯的履历很复杂,他似乎跟那个团体都沾边,但关系都不深,不过就这次赫鲁晓夫的推荐来说,很多人都会将他看作是赫鲁晓夫的人——尽管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期犯了一些错误,令斯大林产生了很大的不满,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他仍旧是斯大林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人对鲍里斯抱以善意,而有些人则对他敬而远之,但总的说起来,真正仇视的人恐怕还没有。
跟戈利科夫交谈了几句,顺便跟在会议室里的众人一一打了招呼,鲍里斯走到一个右侧角落的一个座位前坐下,静等会议正式开始。
又过了约莫十几分钟,会议室外传来嘈杂无序的脚步声,随即,表情严肃的朱可夫率先从门外走进来,跟在他身后的,则是华西列夫斯基,再后面,便是目前代替华西列夫斯基全面主持总参谋部工作的第一副总参谋长阿列克谢·因诺肯季耶维奇·安东诺夫。
看到三个人走进门,会议室里瞬间便安静下来,必须承认,在目前的苏联红军系统内,朱可夫已经有了足够的威信。
走进会议室后,朱可夫绷着脸,一言不发的走向椭圆形会议桌最左侧,并在那个属于他的位置前站定。
“战情紧急,没有时间说多余的废话了,”视线在众人的脸上扫了一圈,朱可夫等着华西列夫斯基等人入座,这才伸手摘下军帽,放在手边,说道,“这次将诸位召集过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确认下一步在西南方向上的作战计划。”
这番话说完,朱可夫看向坐在右手边的华西列夫斯基,后者站起身,将手中的一份厚文件逐一递给在座的诸人。
“斯大林同志,最高统帅部已经制定了最新的作战计划,目的在于解放哈尔科夫工业区以及东乌克兰的部分地区,同时,在进攻中最大限度的消灭德军南方作战集群。”朱可夫等着文件发下去,这才继续说道。
随着战争期间的声名鹊起,朱可夫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纯粹的军人朱可夫了,这一点,估计能够感受到的人很多。现在,朱可夫在探讨军事问题,尤其是在谈及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时,已经能够很自然的将斯大林的名字摆在最前面了。
不过,鲍里斯现在可没有关注这些细节,他感觉很惊讶,因为朱可夫拿出来的,是哈尔科夫作战计划的完全本,这是一整套作战计划,是绕过他这个作战部部长,甚至是没有让他事先了解过的一份作战计划。
真悲哀,他这个作战部部长上任之后,连一个真正的作战计划都没有涉及到,就已经被边缘化了,难道就因为那天惹得斯大林不愉快?
饶是鲍里斯久经战阵,心志坚定,这时候也禁不住心乱如麻了,对他,不,不仅仅是对他,相信任何一个人换到他的位置上,恐怕也都会如此。
接下来的作战会议由朱可夫主持,华西列夫斯基分配具体作战任务,安东诺夫负责记录和细节补充,基本上就没鲍里斯什么事了,他今天到会的唯一任务,似乎就是来旁听的。
本身就心不在焉,再加上一场会议基本上没自己什么事,鲍里斯从头到尾几乎都处在神游的状态下,他一会儿懊悔自己功利心太强,放弃了继续在一线指挥作战的选择,反倒一步迈进了莫斯科这个烂泥潭。一会儿又后悔自己当初太过较真,否定了斯大林提出的看法,以至于落到今天这样的窘境里。就这么浑浑噩噩的,直到会议散场,鲍里斯都没能提起精神来。
在朱可夫宣布会议结束之后,鲍里斯是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的,他拿着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