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灯塔-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想听你的建议,鲍里斯·阿尔希波维奇同志,”斯大林那种不高兴的情绪很明显,不过,他还是保留了对鲍里斯的称呼,“而不是你的分析。”
“撤退,这是目前我们唯一的选择,”鲍里斯说道,“命令马尔基安·米哈伊洛维奇·**夫同志的坦克第3集团军向沃尔昌斯克方向紧急撤退,第69集团军撤至马德河一线构筑防御,第40集团军撤至博戈杜霍夫地域构筑防御。接到命令的部队,必须在3天内完成撤离任务,并构筑起沃尔昌斯克—博戈杜霍夫防线。若是我们能够在这条防线上阻挡住德军的攻势,则沃罗涅日方面军还可以从容安排撤离……”
“哈尔科夫呢?”斯大林看着地图,不等鲍里斯把话说完,便沉声问道,因为按照鲍里斯的这个撤退布防计划,苏军刚刚收复的哈尔科夫等于是白白扔掉了。
鲍里斯沉默不语,他不认为苏军在这个时候还有能力保住哈尔科夫,经历了数次争夺,那个城市连构筑防线的地方都没有了。
“鲍里斯同志,作为一名作战部部长,你向我提出的第一个建议,难道就是面对德国法西斯的进攻,望风而逃吗?”斯大林终于有了按耐不住的趋势,他看着鲍里斯,沉声问道。
“这不是我给你提的第一个建议,我的第一个建议,是不能贸然向哈尔科夫发动大规模攻势。”鲍里斯很想这么回答上一句,不过,他还没发疯,所以忍住了。
“斯大林同志,这不是望风而逃,这只是针对错误战略部署做出一些调整,”稍稍思虑了一会儿,鲍里斯语气平静的说道,“在哈尔科夫战场的后方,我们没有足够的预备队,这是一件残酷但我们又不能不去面对的事实。德军精通于闪击战术,他们习惯于在突破我军的防御之后,快速突袭、包抄我军的侧翼,而对付这种战术,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是必须保证在防线的后方,有足够数量的预备队存在。现在,哈尔科夫战线的后方因为没有预备队,所以,只有撤退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是一个现实,作为作战部部长,发现并提出警告是我的职责,而夺取胜利则是指挥员的事情。”
斯大林久久注视着鲍里斯,从他那张严肃的脸上根本不可能看到他的内心活动。
“两天前,美国人的《时代周刊》上刚刚登载了我们在哈尔科夫取得的胜利,”约莫过了三四分钟,斯大林的表情缓和下来,他拉开办公桌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份《时代周刊》杂志,扔到鲍里斯的面前,说道,“文章上称,哈尔科夫的胜利,标志着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彻底打垮了德国法西斯。现在,文章才刊登了两天,我们又丢掉了哈尔科夫,你考虑到其中的政治影响了吗?”
“指导作战的应该是军事思维和战略战术,而不是政治,斯大林同志,”鲍里斯没有去看杂志,他仍旧用平静的语气说道。
这回斯大林是的火了,他举起拿着烟斗的手,在空中挥舞两下,似乎是想说些什么,却没说出口来,最后,只是指着门口的方向,说道:“好啦,鲍里斯同志,我明白你的意见了,现在,你可以出去了,回到你的岗位上去吧!”
鲍里斯站直身子,行了个军礼,转身走出办公室。
办公室外的走廊里,波斯克列贝舍夫还在等着,他显然听到了办公室里的对话,因此,当鲍里斯走出来的时候,他看过来的眼神中都带着几分怪异。在波斯克列贝舍夫的记忆中,自战争爆发以来,敢于在军事问题上同斯大林顶嘴的人,貌似只有两个,一个是朱可夫,另一个就是眼前这位。
实际上,鲍里斯本人如果有选择的话,肯定不会与斯大林顶嘴的,他也愿意顺着领袖的话去说,去做,可问题在于,军事问题不同于政治,政治上的事可以模棱两可,而军事上的问题则不行,这东西立竿见影,一个错误就会导致满盘皆输,其责任实在太过重大。作为作战部长,鲍里斯整天提心吊胆的,就怕犯上一个错误,他哪敢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偷奸耍滑?
从一号楼里出来,不久前才刚刚停歇的小雨又下上了。来的时候,鲍里斯没有带着伞,他站在楼前的回廊内,看了一眼细密的雨雾,心里还在犹豫着要不要冒雨出去,就看到两个人撑着伞朝这边走过来。
看清这两个人后,鲍里斯原本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冒着雨走下回廊台阶,朝两人迎了上去。
“嘿,康斯坦丁,瓦西里,”即将走到两人面前的时候,鲍里斯伸出手,笑着问候道,“什么时候来的莫斯科?”
“一个小时前下的飞机,”罗科索夫斯基同他握握手,笑道,“因为要等瓦西里,所以耽搁了一会儿。”
“鲍里斯,现在应该称呼你部长同志了,”另一个人正是与鲍里斯一同在斯大林格勒奋战过的崔可夫,这位留着大背头的将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严肃,相反,与相熟的人在一起时,他说话很风趣,而且喜欢开个玩笑。
鲍里斯笑而不语。
“在这里干得不顺心?”崔可夫并不了解莫斯科的状况,这位未来的元帅同志,现在的级别还不够高,不过他很敏锐的察觉到了鲍里斯的情绪不太好,因此压低声音,问了一句。
“在哈尔科夫战役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些令斯大林同志不高兴的建议,”鲍里斯含糊的解释了一句,反口问道,“你们怎么来莫斯科了?库尔斯克方向的情况怎么样?”
“不是很好,”罗科索夫斯基是个聪明人,他没有多打听,而是直接回答道,“这次来莫斯科,就是为了向最高统帅部反应一些情况,做一些部署上的调整。”
“那你们来的可不是时候,斯大林同志现在的情绪不好,”鲍里斯说道。
崔可夫耸耸肩,那意思是现在顾不上那么多了。
“有没有兴趣去中央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问道。
“这恐怕由不得我了,”鲍里斯苦笑道。
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顿河方面军已经经过整改,重新编成为中央方面军,目前的战役方向就是库尔斯克地域,目的是对德军的中央作战集群构成压力。
“我和瓦西里准备乘坐晚上的飞机返回部队,”罗科索夫斯基稍一沉吟,说道,“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们随后可以坐一坐,我还留了两瓶好酒,正好可以招待一下瓦西里。”
“那就去我家里吧,我一会安排阿尔谢尼来接你们。”鲍里斯求之不得,立刻答应道。
鲍里斯与眼前这两位将军的关系,那是根本不用多说的。从莫斯科战役开始,鲍里斯就一直在罗科索夫斯基的麾下作战,期间,在布良斯克方面军中,两人也有很长时间的接触。至于和崔可夫,那就更不用说了,在斯大林格勒被围困的日子里,两人是最好的搭档,那种战火中锻炼出来的感情,不是一般人比的了的。
罗科索夫斯基和崔可夫急着去见斯大林,因此也没有多跟鲍里斯聊,三个人就在庭前分手,鲍里斯直接冒雨离开克里姆林宫,返回自己的住处。
就在鲍里斯离开克里姆林宫,返回住所的同一时间,上千公里外的东乌克兰,伊久姆地区,德军坦克第48军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向驻守该地区的苏军第6集团军发动了突然袭击。
在战役打响之前,苏军第6集团军根据情报已经做出了防御调整,不过,按照总参谋部以及情报部门的预测,德军的主要攻击方向应该在巴拉克列亚一线,因为苏军在该地区的防御最为薄弱。但事实是,曼施坦因组织的进攻根本无视第6集团军的防御,直接选择了第6集团军指挥部所在地伊久姆作为首要攻击点。
出乎意料的进攻给苏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战役打响四小时后,第6集团军在伊久姆地区的防御崩溃,集团军指挥部被打散。德军随后迅速北上,与次日凌晨时分攻克库皮扬斯克,苏军第6集团军东撤的退路被截断。
skbshge
第146章 目标:库尔斯克()
德军在南线展开全面反击的时候,鲍里斯正在寓所内与罗科索夫斯基、崔可夫喝酒。
酒是罗科索夫斯基带来的,而下酒菜则很简单,只有一些红肠和鳕鱼片,另外就是一份格尔廖莎做的汤。
或许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心情郁闷的缘故,鲍里斯喝的有点多,一瓶烈性伏特加,他自己喝了得有大半瓶。人在心情不佳的时候喝酒,往往容易喝醉,而一旦喝醉了,自然而然的话就会变多,而且这些醉话里,往往会有很多的抱怨和不满。
不过,鲍里斯还算是懂得约束自己,即便是喝多了酒,他也没有太多的失态,至少,没有抱怨斯大林,没有抱怨总参谋部——这是个政治立场的问题,鲍里斯在政治上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也不会犯类似这样的低级错误。
“哈尔科夫战役的局势已不可为,”三个将军之间的谈话,很容易就会引到战场上,在谈到哈尔科夫局势的时候,明显已经有了几分醉意的鲍里斯打开了话匣子,“我断定德军的攻势很快就会发起,第6集团军的防线,将是他们的主要突击方向。一旦他们在这个方向上实现了突破,那么接下来,他们就会向北迅猛推进,截断我哈尔科夫作战集群的补给线。”
罗科索夫斯基和崔可夫对视一眼,两人谁都没有说话。实际上,在对待哈尔科夫战役的问题上,苏军指挥系统内部,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大本营的方案的,比如罗科索夫斯基,他就不认同这个作战方案。
不过,怎么说呢,作为军人,大家都有自己的职责,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自然是要竭尽全力的,至于职责之外的事情,聪明人还是少去考虑为妙。
哈尔科夫进攻战役与罗科索夫斯基没什么关系,他指挥的中央方面军不在那个方向作战,他要对付的是库尔斯克方向的德军集团。
既然哈尔科夫进攻战役不是罗科索夫斯基分内的职责,他当然不会多作评论,毕竟那是不明智的举动。
“既然哈尔科夫战役的局面已经恶化,难以挽回,我认为继续在这一线努力已经没有必要了,”鲍里斯打了个酒嗝,继续着自己的话题,“作为明智的选择,我们应该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不要计较于一时一地的得失……”
说着话,鲍里斯晃晃悠悠的开始左顾右盼,像是找什么东西,但是没找到。
“格尔廖莎,格尔廖莎……我的地图呢?”东西没找到,鲍里斯开始大声喊道,“哈尔科夫方向的那份地图……”
格尔廖莎悄无声息的出现,将一份折叠好的地图放在鲍里斯面前。
“目前,为了避免损失,我们应该将西南方面军主力,撤退到博戈杜霍夫—沃尔昌斯克一线,同时,在库尔斯克以南,从奥博扬到舍别基诺再到沃尔昌斯克地区,构筑若干道梯次防御阵地,以阻挡德军在南线发起的攻势。”胡乱的扯开地图,鲍里斯指着地图上的一些方位说道,“而在库尔斯克以北地区,我们的中央方面军、西方面军应该放弃对奥廖尔地区的围攻态势,在基洛夫—杜米尼奇—乌里扬诺沃—姆琴斯克一线以及奥尔洛夫斯基—小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构筑防御阵地。”
这次来找鲍里斯喝酒,罗科索夫斯基也好,崔可夫也好,他们打得念头实际上是来宽慰他的,尤其是罗科索夫斯基,他之前向斯大林提出,想要将鲍里斯调到中央方面军去,但是被斯大林拒绝了,他看得出来,斯大林对鲍里斯非常的不满。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心态,两个人开始都没怎么注意鲍里斯提到的作战思想,不过,现在有地图在手,再听了鲍里斯规划的几条防线,敏感的罗科索夫斯基首先察觉到了问题——一个很大的、很惊人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的背后,则是一场规模宏大、意义极其深远的大规模战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若是按照鲍里斯这样的规划,几条防线建成之后,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方向上必然会有一场大规模的决战出现,这是一场不得不进行的决战,除非有一方选择主动撤退,否则的话,它将不可避免。
一旦这几道防线建成,苏德双方的战线在几条线上稳固下来,那么对苏军来说,德军的战线就在苏军内形成了两个致命的突出部,即:北部的奥廖尔方向突出部以及南部的哈尔科夫至别尔哥罗德方向突出部。在这两个突出部内,分别是德军的曼施坦因集团以及奥廖尔军事集团。若是不消灭这两个突出部内的德军集团,苏军在库尔斯克方向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中央方面军两翼,将随时受到来自德军的威胁。
对于德军来说,这场决战同样不可避免,因为库尔斯克方向的苏军,同样在他们的战线内形成了一个突出部。这个突出部内的苏军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随意可以对其奥廖尔集团、曼施坦因集团构成威胁。在北部,奥廖尔集团承受着来自苏军中央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方面军的威胁,而在南部,曼施坦因集团则承受着来自苏军西南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威胁。
试想一下,一旦这场战役开打,且不说德军方面将要投入多少兵力,仅仅是苏军一方,就需要投入包括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以及西南方面军在内的五大方面军参与战役,哦,不不不,还需要有一个方面军作为后备力量投入战斗,也就是说,直接参战的兵力将包含6个方面军。这是一场战略级别的大战役,它所能决定的,绝不仅仅是库尔斯克这一个地区的苏德军力对比,而是……
罗科索夫斯基认为,这场战役的胜负,甚至能够决定今后苏德双方在正面战场的直接态势——若是苏军获胜,德军将在今后的战争中彻底失去所有主动权,反之,苏军将在未来一年时间内,丧失继续进攻的能力。
那么,苏军有能力打好这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吗?对此,罗科索夫斯基并不能确定,因为他不是总参谋部出身的将领,全局性的问题他考虑不清楚,也没有那么多信息,不过他相信,既然作为作战部部长的鲍里斯敢于提出这样的作战计划,那么目前的苏军应该是有这种能力的。
醉醺醺的鲍里斯还在滔滔不绝的阐述他的作战思维,不过毕竟是喝多了酒,他的思绪有些混乱,言语也含糊不清,不过即便如此,他的表现仍旧令罗科索夫斯基感觉到了几分嫉妒:眼前这个年轻人——真的是年轻人,年轻的令人无法置信,当然,更令人无法置信的,还是他的成长速度。可以确定,一旦这份库尔斯克会战……没错,必须称之为会战,这已经不是战役级别的战斗了,而是战略级别的。一旦这场会战的方案最终敲定,无论苏军是胜是败,鲍里斯都将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他的名字。
罗科索夫斯基的嫉妒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遥远的将来,半个多世纪之后的2002年,俄罗斯军事科学院根据苏联军事领导人在卫国战争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对苏联的诸多将帅进行了一个排名。鲍里斯正是因其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被纳入了“战略和关键性战役领导人”的行列,并在其中名列第4,在他的前面,分别是苏联元帅朱可夫、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
不过嫉妒归嫉妒,罗科索夫斯基的人品还是值得信任的,他认为鲍里斯的这个想法很有前瞻性,很关键,非常有必要作为下一阶段的战役准备汇报给最高统帅部。
因此,在会面介绍之后,就在鲍里斯进入宿醉状态的时候,罗科索夫斯基和崔可夫却都没有休息,两个人推迟了返回库尔斯克的行程,利用将近一夜的时间,仔细的研究了鲍里斯随口提出的这个方略,并在第二天的时候,以简报的形式向斯大林本人做了汇报。
之所以说是以简报的形式做的汇报,是因为罗科索夫斯基和崔可夫的汇报,只是一个战役思想的大致轮廓,它重点阐述的,是苏军一旦在战场战役中获得胜利,所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在汇报中,罗科索夫斯基所能阐述的战役影响还不是很全面,他只谈到了一旦这场战役获得胜利,苏军将歼灭至少是击溃德军奥廖尔、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两大重兵集团,从而为苏联红军挺进左岸乌克兰并前出第聂伯河创造最为有利的条件。
至于说更为具体的汇报,罗科索夫斯基向斯大林推荐了鲍里斯,因为这个战役的构想是由鲍里斯提出的,也只有他才更加清楚这个战役应该如何规划。
skbshge
第147章 败中求胜()
作为一线的野战指挥员,罗科索夫斯基向斯大林推荐的战役思想,在最初并没有获得斯大林的认同,因为这位有着钢铁意志的领导人坚信,苏军在哈尔科夫还能有作为。
但信念是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随后几天,西南方面军的糟糕状况给斯大林当头泼了一瓢冷水,这令他不得不冷静下来,认真考虑鲍里斯这个作战部部长的建议。
西南方面军的崩溃是从第6集团军的溃败开始的,在德军早有预谋的反击之下,苏军先前的迅猛攻势如同纸糊的老虎,被轻而易举的戳破。
就在第6集团军被击溃的第二天,德军一个党卫队装甲步兵师在航空兵的配合下向苏军近卫第4军发动攻势,并迅速瓦解了该部苏军的防御。随后,该师在苏军后方快速挺近,与第三日午夜时分,与从南线推进的坦克第48军在巴甫洛格勒胜利会师,截断了苏军**夫集团的油料运输线。
巴甫洛格勒的丢失,直接瓦解了西南方面军的作战意志,在前一阶段的战役中,**夫指挥的坦克第3集团军油料消耗严重,而油料补给线被德军切断之后,别说继续作战了,他们连撤退的油料都没有了。
德军指挥官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战机,其坦克40军随即向**夫集团发起迅猛攻势。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员,**夫指挥其坦克第3集团军进行了输死抵抗,在持续两天的战斗中,德军在哈尔科夫方向推进距离还不到10公里。而苏军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整个坦克第3集团军等于是被彻底打残了,有些坦克旅在战后残留的坦克甚至只有两辆。
截止到2月下旬,在不过一周多的战役中,西南方面军全线溃败,各部队气势一泻千里,很多部队忘记了之前大本营下达的命令,在没有接到撤退指令之前,便盲目的向后方溃逃。西南方面军指挥部完全丧失了对下属部队的指挥能力,有数天的时间,瓦图京能够直接联系到的部队甚至都不到两个整师,他甚至还一度同最高统帅部失去了联系。
2月24日,赋闲在家的鲍里斯再次接到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召令,这次是朱可夫亲自给他打的电话,通话的内容很短,朱可夫只跟他说了一句话:“立刻到克里姆林宫的1号办公室。”
接到命令的鲍里斯当时便明白了,哈尔科夫方面的战役局势已经到了任何人都难以挽回的地步,包括斯大林在内的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肯定已经认清了形势,而接下来,应该到了研究撤退方案的时候了。
作为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鲍里斯不认为自己应该将目光仅仅局限在这一场战役上,他应该看得更远,并且为下一次战役的规划做好准备。
实际上,前一次与罗科索夫斯基、崔可夫喝酒的时候,鲍里斯虽然喝醉了,但他并没有完全忘记对库尔斯克战役的规划,在他看来,哈尔科夫的败局无疑为库尔斯克战役的打响奠定了基础,若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哈尔科夫进攻战役对苏军来说,也不能完全算是一场失败。
这段时间,鲍里斯利用他原本就很丰富的时间,彻底完善了库尔斯克战役的总体作战计划,他现在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在斯大林面前阐述这一计划的机会罢了。
从寓所出来,鲍里斯原本还打算一如往常般乘坐自己的军车过去,没想到的是,在门口,已经有一辆黑色的伏尔加在等着他了,这是克里姆林宫安排来的车,应该是在朱可夫给他打电话之前就已经出发了。
开车的司机是一名内卫军的少尉,很严肃,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请鲍里斯上了车,他就直接发动车子,奔往克里姆林宫。
受哈尔科夫进攻战役失利的影响,斯大林同志的情绪很不好,整个克里姆林宫似乎都变得阴沉了,当然,这只是外部环境给人造成的心理暗示罢了,实际的原因,估计是最近莫斯科的天气总是很差劲的缘故。
十几分钟后,鲍里斯赶到克里姆林宫的总统楼,车在楼前停住,一名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内卫军士兵小跑着上前,替鲍里斯打开车门,同时小声说道:“将军同志,朱可夫同志让您到了之后直接去1号办公室。”
鲍里斯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同时,朝二楼东侧的方向看了一眼。那里的窗户闭合着,也不可能看到里面的情况。
既然将地点定在1号办公室,那么可以肯定,真正招鲍里斯前来的,绝对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