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山河志-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极度空虚。所以自万历之后,福寿膏就在宫中流行。从最初几十斤,到万历的三百多斤,再到如今的一千多斤,仍然不够用。”

    吴良辅想起宫中事,连连感慨,曹继武却沉默不言。

第444章 大内总管三()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都是有生理需要的,即便把皇帝累死,也顾不过来。太监地位低下,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宫中之人,找些减压方式,也在所难免。而福寿膏这个玩意,应运而生,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吴良辅弹了弹缕缕升起的青烟,无奈摇摇头:“宫中谁都知道,这个东西,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深宫之内,除了这个,众人的空虚,还有什么能够排解呢?”

    常言道,侯门深似海,宫中的生活,外人很难接触,自然也体会不到。看着吴良辅舒服和无奈的表情,曹继武不知说什么好。

    看了看曹继武爱莫能助的表情,吴良辅微微一笑,低头附耳:“你是外人,不知这宫中的事情。实话告诉你,我这次来广东,光是托情捎带,就有一千五百斤之多。”

    曹继武大为吃惊:“你想让我帮你,搞这些东西!?”

    “真聪明。”吴良辅露出了第一次满意的笑容,“你熟知南洋,又打败了西洋鬼子。由你出面,价格会便宜不少。”

    曹继武回答的干脆利落:“我不会帮你干这个的。”

    吴良辅一愣,随即叹了一口气:“我若是你,也不会干。但宫中之人,除了这个之外,再也没有可以享受的事了。咱吴良辅,只是帮他们排解一下烦闷而已。”

    接着吴良镛凑近,附耳,声音压得极低:“光是皇上本人,就要三百斤。”

    曹继武震惊。

    吴良辅摇头微笑:“最近一段时间,皇上母子,闹得不可开交。如今的朝廷,分成了乾清宫和慈宁宫两派。况且慈宁宫的势力,远在乾清宫之上,皇上本人,也是异常的烦闷啊!”

    乾清宫一派,是汉化新政新势力。而慈宁宫一派,则是保守势力,他们认为汉人实在是太烂,要用深山老林里的那一套,来管理天下。所以两派几乎势同水火,顺治和庄太后,几乎到了母子决裂的地步。

    然而庄太后毕竟是老娘,亲情上压了一帽头。慈宁宫一派,全是满洲贵族,自然比投降的汉人士大夫,说话有分量。所以当今的顺治皇帝,处于绝对的劣势。堂堂九五之尊,承受着超级的重压,他也用福寿膏来减压。

    权力中心的交锋,目前的曹继武,无能为力。然而他还是坚决摇头:“我给你五千斤薄荷脑,五十斤曼陀罗香膏,三十斤玫瑰香膏,十斤龙涎香。至于福寿膏,免谈!”

    吴良辅相当不悦:“你不干,自会有人干。”

    曹继武笑了:“西洋人被曹某打怕了,只要曹某不松口,我看谁敢卖给你。”

    “你”吴良辅一下子跳了起来,怒气冲冲地指着曹继武的鼻子。然而他感觉说出来都是废话,所以又把话给咽了回去。

    曹继武所言非虚,进口每一种贸易货物,索图都会征询他的意见。只要曹继武不同意,西洋人也不敢乱来。虽然在广州的时间不长,但吴良辅却知道,那帮西洋人,皆看着曹继武的脸色。

    吴良辅说不动曹继武,冷笑一声:“你刚才说的那些,的确是好东西。尤其是龙涎香,黄金都买不到。但这些替代不了福寿膏,所以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一切后果,有我一人承担。”

    曹继武顿了一顿,“至于福寿膏,太医院每年的用量,大约百来斤。全国其他地方,差不多三百多斤。所以每年的用量,不过四百来斤。曹某会将福寿膏,加入限额的贸易清单中。所以,我劝总管大人,不要在这上面,花心思了。”

    有南洋舰队在手,卖货的西洋人,都得看曹继武的眼色。吴良辅无可奈何,叹了口气:“只怕你的好心,没有好报。皇宫是帝国的心脏,你得罪了这些人,以后不会有什么好日子。”

    “多谢提醒,我不怕。”

    “是人都明白,宫中的人,得罪不起。只是有些初生之犊,偏偏不识趣!”

    曹继武微微一笑:“我只知道,有些事该干,有些事不该干。至于得罪不得罪的,那就不是我关心的事了。”

    “好大的口气!”吴良辅冷哼一声。

    “如果一个人该干的事不干,不该干的事却干了,整日生活在困惑烦恼之中,岂不痛苦?”

    吴良辅愣住了。

    内务府干的事情,几乎全是不该干的事。然而这是皇家的利益,天下所有人,说了都不算,除非把皇家推翻。然而把这家推翻了,下一家还是一个鸟样。

    平头老百姓,为了几个铜子的税赋,而焦头烂额。皇家也有皇家的难处。这年头,凡是在世间行走的人物,无奈是人生的‘真谛’。真正能做到逍遥洒脱的,能有几个呢?

    吴良辅沉默良久,叹了一声:“说的好啊,洪承畴、尚可喜,果然没有看错你,果然非同寻常。”

    “大人过奖了。”

    曹继武谦虚一番,行礼告辞,又被吴良辅叫住了。

    “大人又有何吩咐?”

    吴良辅神色祈求:“咱家想求你一件事。”

    “只要我能做到的,又不是什么不该干的事,曹继武一律照办。”

    “我”吴良辅欲言又止。

    曹继武猜到吴良辅担心自己不会答应,于是行礼道:“大人有话尽管直说。”

    吴良辅想了一下,还是叹道:“我死之后,不想葬在中官墓地。”

    中官墓地位于京师城外无定河边,是无名份太监的坟地。终明国一代两百多年,无定河边中官墓地,几乎成了恐怖的代名词,社会各个阶层,都闻之色变。

    吴良辅是由魏忠贤一力提携,做事风格,也颇有魏忠贤的风范。可魏忠贤虽然混蛋,但公私还是分得清楚,操起国事,一点也不含糊。崇祯最终才明白过来,虽然拉不下皇帝的颜面,但还是偷偷收殓了魏忠贤的尸骨。

    曹继武想了一下,明白了吴良辅的心意:“世俗之言不可信,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了。大人死后,就葬在香山碧云寺,和九千岁为伴。”

    吴良镛闻言,激动地流下泪来。除了曹化淳等人外,还没有一个正常人,这样肯定自己。吴良辅心中万分感激,双膝软了下来。

    曹继武疾趋步,托住吴良辅:“小事一桩,大人不必行此大礼。”

    “多谢了!”

    “大人不必客气。”

    曹继武说完,告辞而去,吴良辅亲自送出门外。

    吴良辅将曹继武亲自送出了门外,反身回了屋内,疲倦的身躯轻轻一歪,靠在了檀木官帽椅背上,掏出薄荷脑小盒,深深地吸了一下,满脸惬意地轻舒一口气。

    此时内间竹帘响动,王承嗣走了过来,轻轻咳了一声。吴良辅点了点头,却并没有抬头看他。

    宫中太监技能的传承,和民间一样,是以师徒关系延续。王承嗣的老师,正是眼前的吴良辅。

    “师父”王承恩欲言又止。

    吴良辅听出了他疑虑的声音,又吸了一口薄荷脑,轻轻叹道:“有话直说,不必吞吞吐吐。”

    王承嗣打定了主意,上前凑了凑:“曹继武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白拿了我们两百万两白银,师父是不是被他给骗了?”

    吴良辅瞪了一眼:“什么叫白拿?我有这么傻吗?”

    “徒儿失言,还望师父宽恕。”

    吴良辅目光转向柔和,轻轻问道:“小承子,你看曹继武是骗子吗?”

    王承嗣思索了一下,轻轻回道:“观曹继武言谈举止,镇静自若,话语真诚,不像是骗子,倒是”

    见他又说了一半,吴良辅微微一笑,接过下半句:“倒是人不可貌相,是吗?”

    “正是。”王承嗣立即回道,“江湖上很多高级骗子,说话像真的一样,言谈手足,俱皆得体,常人非常难以区分。”

    吴良辅笑了,转过脸,盯着王承恩:“一门西洋大炮,多少钱?”

    “天启年间,据说九千岁派人,为关宁军购置大炮,一门千斤佛郎机,大概五百两白银,而一门红衣大炮超过一千两。但这和眼前的曹继武,有什么关系?”

    “有什么关系?”

    吴良辅瞪了一眼:“曹继武建造南洋舰队,据说拥有超过一千门大炮,比整个大清国都要多,这些大炮值多少钱?”

    王承嗣吃了一惊,心中暗暗算了一下:“按一门八百两算,一千门大概要八十万两。”

    吴良辅摇了摇头:“真是没见识!”

    王承嗣一愣,急忙行礼:“愿听师父教诲。”

    “红衣大炮实际上是英制十二磅舰载加农炮,可那是五十多年前的技术水平。我从平南王那里打听到,曹继武光是铸造舰炮,就花费了将近三百万两。大炮就如此昂贵,更何况那些造价更为高昂的西式战舰?你说,曹继武能差了咱们这两百万两吗?”

    王承嗣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吴良辅斜靠在椅背上:“曹继武的那些大炮,即使和西洋人对轰,仍然能够稳稳占据上风。你说,曹继武这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承嗣不假思索:“能人。”

    吴良辅点了点头:“当所有的人,都在认为西洋人是妖魔的时候,曹继武却反其道而行之,这说明什么?”

    “这”王承嗣有些迟疑,“这应该说明,曹继武胆大包天?”

    吴良辅轻轻一笑,摇了摇头:“你还不够成熟,看不到其中的厉害之处。”

    “还望师父教诲。”

    “西洋人是‘妖魔’,所有的人,唯恐避之而不及,而曹继武却偏偏和西洋人打得火热。冒天下之大不韪,就要忍受无知力量强大的挤压。这种世俗的压力,绝非一般的胆大包天之徒,能够承受起来的。所以曹继武这人,绝非等闲之辈!”

    王承嗣恍然大悟:“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师父之所以将后事托付曹继武,就是因为他是一个不受世俗观念左右的强人,只有他,才能够给予师父客观而公正的评判。所以也只有他,才敢于顶着压力,给师父找一个合适的后事之所。”

    吴良辅点了点头,靠在了椅背上,陷入了沉思。

    曹继武的行事风格,和当年的九千岁很像。这类人,讲究做事的实效,远远比空谈实在的多。目前的曹继武,没有当年九千岁的高位,却和九千岁一样,敢于承担世俗的压力。其胆识和魄力,绝不在九千岁之下。

    目前明国已经成了过去时,汉人士大夫,向来仇视宦人。鞑子满清的一帮野蛮人,对宦人也不待见。看来接下来宦人的日子,一定比明国时期,更加的艰难。

    “咱们宦人,历朝历代,都受到世人强烈的排挤,就连九五之尊的皇帝,迫于世俗强大的压力,也不敢给咱们当中有为之辈正名。单从这一点来说,这个曹继武,是咱们真正的知心人。”

    吴良辅叹了口气,“更何况,曹继武这小子,心怀鸿志,锐意英强,拥有改天换地之能,将来作为,不可估量。所以,这个人,咱们应该结交才是。”

    王承嗣点头称是,然而有些迟疑:“可是皇上的妃子”

    作为一个男人,被别人抢了老婆,能不是奇耻大辱?所以这次王承嗣跟来广东,看似是帮助吴良辅置办产业,实际上是奉皇上的口谕,想办法把老婆抢回来。

    然而曹继武不是软柿子,不太好捏。上次南京之行,在众多大员的搅和之下,最终王承嗣两手空空。泉州之行,曹继武又将龙公子打败。所以王承嗣觉得,他自己对付不了曹继武,想请吴良辅出面,处理这件事情。

    他说了半截话,吴良辅明白他的意思,叹了口气:“连皇上自己也没有办法,咱们也别去触这个眉头。”

    “可是”

    吴良辅摆手制止了他:“你这带上银两,明日赶到澳门,多和曹继武接触接触,免得日后没有交情。”

    见他没有动,吴良辅的脸色,颇显神秘:“至于皇帝那里,我先帮你担着。实在不行,你去找胡公公。”

    胡公明是太后的人,吴良辅给王承嗣指了这个路子,看来他已经预感到什么了。宫中的事情,向来极为隐秘,许多秘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久在宫中的王承嗣,自然深谙宫中之道。既然吴良辅这么说了,他自然会意,应诺一声,转身而去。

第445章 兄弟不同路() 
曹继武依靠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将百分之十的股份,卖给了内务府。平南王尚可喜碍于情面,只得买下了百分之五。这一下子,曹继武为南洋贸易公司,筹集了三百万两白银,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

    剩余的百分之五股份,只能延期支付。三兄弟各占百分之一,精步营作为整体,占了百分之二。

    三兄弟在澳门妈祖庙附近,建立南洋贸易公司总部。赵通海和龙卷浪在广州城主持大局,周龙华和周龙夏兄弟,在澳门主持日常工作。如此一来,南洋贸易公司,迅速步入正轨。

    布政使索图,趁机联络洪承畴和郎廷佐,大搞贸易,很快就将葡萄牙贷款还清。

    南洋贸易公司的事务,三兄弟放手之后,借鉴瑞典新军的组织管理方式,着力对精步营进行新式整训。

    由于瑞典地处北欧,天寒地冻,有些军制,极为不适合热带地区。而西班牙步兵团,纵横全球,战场范围最为广泛。所以三兄弟发现瑞典军制的缺陷之后,也吸收了西班牙步兵团的丰富经验。

    精步营全营,身着西班牙陆军军装,淘汰了原来的神臂弩,每人装备一支掣电铳,牛皮腰带前挂有两个弹夹。其中右侧弹夹为楔形牛皮弹夹,装弹十八发,以方便战时左手快速取弹,左侧为一长形牛皮弹夹,装弹二十四发,作为备用弹。

    精槊队改名炮队,装备新型快速反应鹰扬炮。这种炮由三兄弟继续改进,重量更轻,同时将一门炮分成三段,每段从中间分层两部分,这样,只需六个人,每人携带一部分,便可方便快速行军。战时再由六部分组合成鹰扬炮,大大提升了便携性,增强战场反应速度。

    精弩队改名火枪队。除了装备掣电铳之外,每人还装备一杆西班牙加长强盗枪,以满足远距离射击的需要。

    标枪队装备西洋机械十字弩。由于这种弩弦力过大,发射时需要趴在地上,借助地面来缓冲强大的后坐力,大大影响标枪队的机动能力。

    金月生根据斑鸠脚铳的原理,给机械弩配备了一个发射支架,这样弟兄们单膝跪地发射,用肩部缓冲后坐力,减少了从地面起身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机动性和反应速度。

    盾牌队减轻了盾牌重量,帮助炮队的弟兄携带炮弹,同时在充当辅助炮手。

    直属队和斥候队的装备没有多大变化。

    根据瑞典军制,三兄弟把西洋军衔制度,也搬了过来,炮队和盾牌队编为一连,连长金日乐,军衔上校。火枪队和标枪队编为二连,连长金月生,军衔上校。直属队和斥候队编为三连,连长兼任上校营长曹继武。二金嫌军衔太小,私自给自己搞了少将,众兄弟哂之。

    调皮鬼手痒,根据水雷原理制造了手炮。这种炮拳头大小,铜壳铅子,一斤炸药,装有燧石发火装置,以手掷出,砸中目标,击发燧石发火,威力巨大。

    金日乐要求将手炮装备给精步营的弟兄们。但曹继武经过检验,这种炮威力虽大,但太过危险,行军途中,万一挤压燧石,自己的弟兄,将会死伤一片,因此反对金日乐的主意。

    于是金日乐重新改进,发火装置用火捻连接炸药,延长爆炸时间,同时在燧石之间插上铜销作为保险。作战时,拉开保险发火之后再抛出,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但这种手炮,工艺复杂,制造太难。金日乐鼓捣一个月,才造出六枚,根本无法大量装备。

    金月生根据金日乐的成果,缩小了比例,将手炮改为鸡蛋大小,威力虽然大大减弱,但制造更为简单。但即便如此,对于普通枪弹来说,这种鸡子雷,制造难度也过大。因此,只有斥候队每人装备三枚之外,其他队皆没有装备。

    经过整编,精步营的面貌,焕然一新,战力更上一层楼。由于精步营西式军装,披头散发,时人皆称为洋妖队。

    过了两个多月,朝廷终于论功行赏:

    金月生被封为定洋公。

    金日乐被封为靖洋公。

    赵通海被封为一等平海候,广东水师总兵。

    龙卷浪被封为一等制海候,广东水师副总兵,兼任琼州知府。

    孙德志被封为一等镇海候,广东水师副总兵。

    周崔芝被封为一等通海候,旧港宣慰使。

    李海生被封为一等开海候,旧港宣慰副使。

    黄忠义被封为一等顺海候,旧港宣慰副使。

    两公六侯,所以参与下南洋的将领,除了曹继武之外,朝廷封赐的爵位,都相当的高。

    只因曹继武是主将,又是汉人,为大清忌惮。他又阻挠进献福寿膏,因而得罪了很多,和权利中心有关的人物。

    朝廷本要以对抗朝廷的罪名,将曹继武一撸到底,削职为民,以除后患,但碍于西南经略使洪承畴的颜面,只好作罢。

    香山县令姚启圣,大张旗鼓地公开贸易,相当于公然扇朝廷的脸。因此朝廷一帮大员,折腾来折腾去,最终这对抗朝廷的罪名,落在了姚启圣的头上,他被削职为民。

    尽管曹继武恳求索图,给朝廷说好话,但姚大圣人妄尊圣人,擅做读书人的祖宗,实在是太过招风。索图相当无奈,曹继武于是送了一万枚西班牙银币,给姚启圣作为川资。

    姚启圣也不计较,帽子一扔,骂了句娘希匹,两袖一甩,带着银币,回家经商去了。

    众位弟兄,连索图和熊赐履,都为曹继武鸣不平。但曹继武早已料定结果,根本没当回事,只是借助空闲时间,了解西洋最前沿的科技知识,以及从扶桑回来的传教士那里,打听扶桑的动向。

    明清前线,云南李定国,已经练成新军,准备向广西出击。忠贞营李过的人马,也在湖广和两广交界的道州一带集结。二李的战略意图,东西两面夹击桂林孔有德。

    尚可喜得到道州一带的军情,急派许而显带领三万精锐,前去增援。然而广州军在连州一带,遭到高一功和郝摇旗痛击,大败而回。

    得了广州城的尚可喜,早已没了雄心壮志。许而显带去的精锐,尚且一败涂地,于是尚可喜一面传书大哥孔有德,提醒他加强防备,一面上表朝廷出面,敦促洪承畴的主力部队,迅速向广西推进。

    广东曹继武备受清廷打压的消息,经过化名马门的李来亨,传到了李定国和李过耳中。

    曹继武的非同凡响,李定国早从范坤博那里听说过。如果曹继武能够配合,帮助忠贞营拿下广东,则可以和郑成功取得联系。由此一来,南国抗清基地连成一片,形势将会大大改观。于是二李商议,让范坤博和司马勇亲自出面,说服曹继武反正。

    一日,澳门教堂实验室中,曹继武正在重复托里拆利的大气压水银柱实验,马门突然悄声进来,附耳一番。

    一听范坤博来了,曹继武吃了一惊,立即收起玻璃试管和密封水银,跟随马门而去。

    马门带着曹继武,七拐八转,避开众人,赶往一处茂密的棕榈树林中。

    范坤博兄弟一见曹继武,都兴奋地赶来拥抱。久别重逢,三人抱在一起,极为兴奋,马门自觉地赶往暗处放风。

    三人长话短说,范坤博开门见山:“李定国的云南新军,已经练成,此乃恢复华夏最好的机会。五弟不如跟我们一起,驱除鞑子,恢复华夏。”

    司马勇也随声附和。

    曹继武却紧皱眉头,一言不发。

    为了民族大义,曹继武竟然犹豫,司马勇很生气,挥拳要打:“忘了祖宗是谁了?”

    范坤博急忙拦住司马勇,问曹继武道:“五弟有何疑虑,不妨说出来听听,如果理由充分,我们也不强求。”

    司马勇疑惑不解,范坤博没有理会他,眼望曹继武。

    曹继武看了看范坤博,叹道:“那兄弟就直说了。”

    司马勇看了看范坤博,范坤博点了点头,司马勇见状,只好放下了拳头。

    曹继武开始了自己的分析:

    张献忠死后,大西军剩余的主要兵力,都在孙可望手里。李定国的云南新军,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力量仍然比不上孙可望。孙可望这人,超级自负,本事不大,权欲却不小。而李定国却能力非凡,少有斤斤计较。

    能力低下位居高位,能力高超却处于下位。战事一起,李定国必然功高震主。以孙可望的性情来看,他一定坐不住。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即使大清不进攻,内斗足以毁了大好局面。何况孙可望这人反复无常,不像李定国那么坚定。而这次出击,孙可望一定会屯兵黔中,名为后盾,实则是观察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